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 -> -> 非攻上

《非攻上》

提到《非攻上》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非攻上:
淮南子氾論訓,高注云「非,猶譏也」。

1 非攻上:
今有一人,入人園圃,畢云:「《說文》云『園所以樹果』,『種菜曰圃』。」竊其桃李,眾聞則非之,上為政者得則罰之。此何也?以虧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雞豚者,穀梁成五年,范甯注云「攘,盜也」。其不義又甚入人園圃竊桃李。是何故也?以虧人愈多,依下文,當有「苟虧人愈多」五字。其不仁茲甚,茲、滋古今字,詳《尚同上》篇。罪益厚。至入人欄廄,欄,即闌之借字。《說文·門部》云「闌,門遮也。」《廣雅釋室》云「欄,牢也」。畢云:「《說文》無欄字。《玉篇》云『木欄也』。」取人馬牛者,其不仁義又甚攘人犬豕雞豚。依上下文,此句疑不當有「仁」字。此何故也?以其虧人愈多。苟虧人愈多,其不仁茲甚,罪益厚。至殺不辜人也,扡其衣裘,畢云「『扡』,讀如『終朝三●』之『●』。陸德明易音義云『褫,鄭本作●,徒可反。』『扡』即『●』異文。」王云:「『也』,即『扡』字之誤而衍者。」詒讓案:《說文·手部》云「●,曳也」。《淮南子·人閒訓》云「秦牛缺徑於山中而遇盜,拖其衣被」,許注云「拖,奪也」,「拖」即「●」之俗。取戈劍者,其不義又甚入人欄廄取人馬牛。此何故也?以其虧人愈多。苟虧人愈多,其不仁茲甚矣,罪益厚。當此,天下之君子畢云:「舊脫此字,據後文增。」皆知而非之,謂之不義。今至大為攻國,畢云:「據後文云『大為不義攻國』。」則弗知非,畢云:「『知』,一本作『之』。舊脫『非』字,據後文增。」案:道藏本、季本並不脫。從而譽之,謂之義。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別乎?「可」,舊本作「何」。畢云:「一本作『可』,是。」今據正。

2 非攻上:
殺一人謂之不義,必有一死罪矣,荀子·正論》篇云「殺人者死,傷人者刑,是百王之所同也」。若以此說往,殺十人十重不義,必有十死罪矣;殺百人百重不義,必有百死罪矣。當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謂之不義。今至大為不義攻國,則弗知非,舊本「知」作「之」,下又衍「而」字。畢云:「一本無『而』字,是。」王云:「『之』當為『知』,俗音『知』『之』相亂,故『知』誤為『之』。上文『皆知而非之』正與『弗知非』相對,且上下文皆作『弗知非』,則『之』為『知』之誤明矣。」案:王校是也,今據正。從而譽之,謂之義,情不知其不義也,王云:「情、誠通用。」故書其言以遺後世。若知其不義也,夫奚說書其不義以遺後世哉?奚說,言何辭以解說也。畢云「奚說猶言何樂」,失之。今有人於此,少見黑曰黑,多見黑曰白,則以此人不知白黑之辯矣;依下文,「則」下當有「必」字,「人」下當有「為」字。少嘗苦曰苦,多嘗苦曰甘,則必以此人為不知甘苦之辯矣。今小為非,則知而非之。大為非攻國,則不知非,舊本「不知」下衍「而」字,今據王、蘇校刪。從而譽之,謂之義。畢云:「舊『之謂』二字倒,一本如此。」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辯乎?舊本「可」上脫「此」字,又「謂」誤「為」。畢云:「一本作『謂』,是。」案:道藏本「可」上有「此」字,「為」正作「謂」,今據補正。季本「謂」亦不誤。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也」字疑衍。辯義與不義之亂也。

URN: ctp:mozi-jiangu/fei-gong-s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