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治期 檢索類型: 段落
條件1: 提到 「管子稱倉廩實,知禮節」 符合次數:1.
共1段落。第1頁,共1頁。

治期

電子圖書館
6 治期:
世稱五帝之時,天下太平,家有十年之蓄,人有君子之行。或時不然,世增其美;亦或時,政致。何以審之?夫世之所以為亂者,不以賊盜眾多,兵革並起,民棄禮義,負畔其上乎?若此者,由穀食乏絕,不能忍饑寒。夫饑寒並至而能無為非者寡,然則溫飽並至而能不為善者希。《傳》曰:「倉廩實,民知禮節;衣食足,民知榮辱。」讓生於有餘,爭起於不足。穀足食多,禮義之心生;禮豐義重,平安之基立矣。故饑歲之春,不食親戚;穰歲之秋,召及四鄰。不食親戚,惡行也;召及四鄰,善義也。為善惡之行,不在人質性,在於歲之饑穰。由此言之,禮義之行,在穀足也。案穀成敗,自有年歲。年歲水旱,五穀不成,非政所致,時數然也。必謂水旱、政治所致,不能為政者莫過桀、紂,桀、紂之時,宜常水旱。案桀、紂之時,無饑耗之災。災至自有數,或時返在聖君之世。實事者說堯之洪水,湯之大旱,皆有遭遇,非政惡之所致。說百王之害,獨謂為惡之應,此見堯、湯德優,百王劣也。審一足以見百,明惡足以照善。堯、湯證百王,至百王遭變,非政所致。以變見而明禍福,五帝致太平,非德所就,明矣。

共1段落。第1頁,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