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六》

電子圖書館
1 六:
泿:《廣韻》語巾切《集韻》魚巾切,𠀤音銀。水名。《山海經》禱過之山,泿水出焉。《水經》泿水,出武陵鐔城縣,北界沅水谷。又《玉篇》水厓也。《集韻》亦作垠。又《廣韻》吐根切,音吞。又《集韻》語靳切,音憗。義𠀤同。

2 六:
洀:《集韻》之由切,音周。水文也。又《字彙》蒲官切。與盤同。《管子·小問篇》桓公問:今寡人乗馬,虎望見寡人不敢行,何也。對曰:意者君乗駮馬而洀桓,迎日而馳乎。駮食虎豹,故虎疑焉。《註》洀,古盤字。

3 六:
洁:《廣韻》居質切《集韻》激質切,𠀤音吉。《玉篇》水也。一曰水名。

4 六:
洂:《集韻》液,或作洂。詳液字註。又姓。《急就章》洂容調,姓苑本作液。

5 六:
洃:《字彙》呼恢切,音灰。溲粉也。

6 六:
洄:《唐韻》戸恢切《集韻》《韻會》胡隈切《正韻》胡瑰切,𠀤音回。《說文》㴑洄也。《爾雅·釋水》逆流而上曰泝洄。《·秦風》溯洄從之。又水流貌。《後漢·王景傳》立一水門,令更相洄注。又湖名,在襄陽。《水經注》蔡州大岸西,有洄湖。又通䙟。《爾雅·釋訓》洄洄,惛也。《註》洄本作䙟,音韋。又《集韻》胡對切,音潰。洄湜,水淸也。
考證:〔《爾雅·釋訓》洄洄,惛也。《註》洄本作䙟。〕謹照原文本作䙟改或作䙟。

7 六:
𣳤:《廣韻》陟陷切,音站。江岸上地名。

8 六:
洅:《唐韻》《集韻》𠀤作代切,音再。《說文》雷震洅洅也。又《廣韻》子罪切,摧去聲。義同。

9 六:
𣳥:《集韻》與渡同。

10 六:
洆:《集韻》辰陵切,音承。《博雅》潛洆,沒也。

11 六:
洇:《唐韻》於眞切《集韻》伊眞切,𠀤音因。與湮同。一曰水名。又《集韻》一結切,音噎。水流貌。或作潱。

12 六:
㳖:《集韻》於希切,音衣。《玉篇》水也。一曰水名。

13 六:
洈:《廣韻》魚爲切《集韻》虞爲切,𠀤音危。水名,在南郡。《山海經》宜諸之山,洈水出焉。又《唐韻》過委切《集韻》古委切,𠀤音詭。義同。

14 六:
洉:《集韻》下遘切,音𠋫。沾濡也。

15 六:
洊:《廣韻》《正韻》在甸切《集韻》才甸切,𠀤音荐。《說文》本作瀳。詳瀳字註。又通薦。《·大雅》饑饉薦臻。又《集韻》徂昆切,音存。與𨚲同。𨚲鄢,縣名,在犍爲。或从水作洊。又徂悶切,音鐏。與臶同。再至也。或从水。又粗本切,音鱒。義同。

16 六:
洋:《唐韻》似羊切《集韻》徐羊切,𠀤音詳。水名。《說文》水出齊臨朐高山,東北入鉅定。又《玉篇》水出昆侖山北。《山海經》昆侖之丘,洋水出焉。又藉水,卽洋水也。出上邽縣西北。《山海經》邽山,濛水出焉,南流注于洋水。又蜀水名。《水經》漢水東會洋水。又州名。《廣韻》本漢成固縣,秦爲漢中郡,魏置洋州。又《廣韻》與章切《集韻》《韻會》余章切《正韻》移章切,𠀤音陽。《爾雅·釋詁》洋,多也。《·魯頌》萬舞洋洋。又廣也。《·大雅》牧野洋洋。《中庸》洋溢乎中國。又瀾也。《莊子·秋水篇》望洋向若而歎。又海名。《徐兢使高麗錄》洋中有白水洋,其源出靺鞨,故作白色。黃水洋卽沙尾也,其水渾濁且淺。又洋洋,水盛貌。《詩·衞風》河水洋洋。又與徉同。《史記·吳王濞傳》方徉天下。《註》方徉猶翺翔也。又與養同。《爾雅·釋訓》洋洋,思也。《疏》詩邶風中心養養。洋養音義同。
考證:〔《山海經》邽山,蒙水出焉,南流注于洋。〕謹照原文蒙改濛。洋下增水字。

17 六:
洌:《唐韻》《正韻》良薛切《集韻》《韻會》力薛切,𠀤音列。《說文》水淸也。《易·井卦》井洌寒泉食。又酒淸亦曰洌。《歐陽修·醉翁亭記》泉香而酒洌。又《字林》洌,寒風也。《宋玉·高唐賦》洌風過而增悲哀。又水名,在朝鮮。《揚子·方言》朝鮮洌水之閒。又《廣韻》《集韻》𠀤力制切,音例。《司馬相如·上林賦》轉騰潎洌。《註》潎洌,相撇也。又同冽。《佩觿集》洌冽𠀤良薛翻,洌水淸也,冽水寒也。《集韻》同𣸟。

18 六:
㳗:《唐韻》《集韻》楚解切《韻會》《正韻》楚懈切,𠀤差去聲。水浦也。

19 六:
洍:《唐韻》詳里切《集韻》象齒切,𠀤音似。《說文》水也。引《》江有洍。○按《》本作汜,則洍與汜同。詳汜字註。又《廣韻》與之切《集韻》盈之切,𠀤音飴。義同。或作泤。

20 六:
㳘:《廣韻》昌終切《集韻》昌嵩切,𠀤音充。《玉篇》山下泉也。一曰㳘淙,水聲。

21 六:
𣳦:《唐韻》蘇計切《集韻》思計切,𠀤音細。《說文》水出汝南新郪,入潁。又《集韻》思晉切,音信。亦水名。

22 六:
洎:《唐韻》具冀切《集韻》《韻會》巨至切,𠀤音曁。《說文》灌釜也,與漑通。《周禮·秋官·士師》祀五帝,則沃尸及王盥洎鑊水。《註》謂增其沃汁。又潤也。《管子·水地篇》越之水重濁而洎。又及也。《張衡·東京賦》百僚師師,於斯胥洎。《註》言百官於此相連及,而來朝賀也。又水名。《水經注》沁水,卽洎水。又《廣韻》《集韻》《韻會》几利切《正韻》吉器切,𠀤音冀。肉汁也。《左傳·襄二十八年》去其肉,而以其洎饋。《佩觿集》作𣳻,俗作𦤌。
考證:〔《周禮·秋官·士師》祀五帝,則沃尸。《註》謂增其沃汁。〕謹按原註因有及王盥洎鑊水句,故云增其沃汁。正釋洎字也。謹增入及王盥洎鑊水六字。

23 六:
洏:《唐韻》《集韻》《正韻》如之切《韻會》人之切,𠀤音而。《說文》洝也。一曰渜水也。又連洏,流涕貌。《王粲詩》涕流連洏。

24 六:
洐:《廣韻》戸庚切《集韻》何庚切,𠀤音行。《說文》溝水行也。

25 六:
㳙:《字彙》俗涓字。

26 六:
洑:《廣韻》《集韻》𠀤房六切,音伏。洄流也。一曰伏流。《杜甫詩》洑流何處入。又水泊之名。《范成大·吳船錄》有魯家洑,長風洑。《集韻》與澓同。

27 六:
洒:《廣韻》《正韻》所買切《集韻》《韻會》所蟹切,𠀤音曬。《說文》滌也。《·唐風》弗洒弗掃。又《正韻》沙下切,沙上聲。義同。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蘇典切,音銑。肅恭貌。《禮·玉藻》君子之飮酒,受一爵而色洒如也。又水深曰洒。《爾雅·釋丘》望厓洒而高岸。又《集韻》先見切,音霰。《禮·內則》屑桂與薑,以洒諸上而鹽之。又蘇很切。驚貌。《莊子·庚桑楚》洒然異之。亦作悉禮反。又洒洒,寒慄貌。《素問》秋刺冬分病不已,令人洒洒時寒。又《唐韻》《集韻》先禮切《正韻》想禮切。𠀤與洗同。《左傳·襄二十一年》洒濯其心,壹以待人。又雪也。《孟子》願比死者一洒之。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取猥切。與漼同。鮮貌。一曰高峻貌。《·邶風》新臺有洒。又《集韻》思晉切,音信。與汛同。詳汛字註。
考證:〔《禮·內則》屑桂爲薑,以洒諸上而鹽之。〕謹照原文爲薑改與薑。

28 六:
洓:《唐韻》所責切《集韻》色責切,𠀤音㮦。《說文》小雨零貌。又《廣韻》《集韻》𠀤七迹切,音磧。水名,在北地。又《集韻》疾智切,音胔。與漬同。漚也。詳漬字註。从朿,與从束別。

29 六:
洔:《廣韻》諸市切《集韻》渚市切,𠀤音止。《說文》水暫益且止未減也。一曰與沚同。《𥠇天子傳》飮於枝洔之中。《註》水岐成洔。洔,小渚也。又《唐韻》《集韻》𠀤直里切,音雉。水中高土。又《集韻》士止切,音市。義同。

30 六:
㳚:《集韻》休必切,音矞。水流貌。

31 六:
洕:《唐韻》《集韻》𠀤羊進切,音靷。《玉篇》小水也。一曰小水文。

32 六:
洖:《集韻》訛胡切,音吾。人名。唐有鐵利韎鞨洖地蒙。

33 六:
洗:《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蘇典切,音銑。《說文》洒足也。《史記·高祖紀》使兩女子洗足。又潔也。《·酒誥》自洗腆致用酒。又姑洗,律名。《周語》姑洗所以修百物,考神納賔。《白虎通·五行論》洗者,鮮也。又姑洗,鐘名。見《左傳·定四年》。又洗馬,官名。又姓。又《廣韻》《集韻》《韻會》先禮切《正韻》想禮切,𠀤音姺。與洒同。滌也。《易·繫辭》聖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又承水器也。《儀禮·士冠禮》設洗于東榮。又石名。《山海經》華山之首曰錢來之山,其下多洗石。又洗手,花名。《楓窻小牘》雞冠花,汴人謂之洗手花。
考證:〔《史記·高帝紀》使兩女子洗。〕謹照原文高帝改高祖。洗字下增足字。

34 六:
洘:《唐韻》《集韻》𠀤苦浩切,音考。水乾也。

35 六:
洙:《唐韻》市朱切《集韻》《韻會》慵朱切,𠀤音殊。水名。《前漢·地理志》洙水,出泰山郡蓋縣,臨樂子山,西北入泗。《水經注》泗水自汴會於洙水。又姓。

36 六:
洚:《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巷切,音絳。《說文》水不遵道也。《孟子》洚水警余。又水逆行謂之洚水。又水名。與降同。《·禹貢》北過降水,至于大陸。又《廣韻》戸公切《集韻》《韻會》《正韻》胡公切。𠀤與洪同。《六書故》洚洪實一字。又《廣韻》戸冬切《集韻》戸攻切,𠀤音䃔。又《廣韻》下江切《集韻》胡江切,𠀤降平聲。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貢切,音哄。義𠀤同。《集韻》或作浲。

37 六:
洛:〔古文〕洜《唐韻》盧各切《集韻》《韻會》《正韻》力各切,𠀤音落。《春秋·說題辭》洛之爲言繹也。言水繹繹光耀也。又水名。《·禹貢》伊洛瀍澗。《前漢·地理志》洛水,出弘農上洛縣冢嶺山,東北至鞏縣入河。《山海經》讙舉之山,洛水出焉。又雍州之浸。《·小雅》瞻彼洛矣,維水泱泱。《周禮·夏官·職方氏》正西曰雍州,其浸渭洛。《註》洛出懷德。又蜀有洛水。《山海經》岷山之首曰女几之山,洛水出焉。《水經注》洛水,出廣漢郡洛縣漳山。又東海郡有洛水。《水經注》水出太山南武陽縣之冠石山。又洛陽,地名。《一統志》洛陽,成周之地。漢爲郡。宋初洛陽,河南二縣𠀤置。明屬河南府。又洛南縣,屬西安府,本漢上洛。洛川縣,屬延安府,本漢鄜延。俱見《廣輿記》。又洛洛,水溜下之貌。《山海經》爰有淫水,其淸洛洛。《註》淫與瑤同。又與絡同。《莊子·大宗師》洛誦之孫聞之瞻明。《註》誦,通也。苞絡無所不通也。又《韻補》叶盧谷切,音祿。《馬融·廣成頌》面據衡隂,箕背王屋。浸以波溠,濥以滎洛。《類篇》通作雒。○按《周禮註》,漢以火德,王忌水,攺爲雒。魏復攺雒爲洛。

38 六:
洝:《唐韻》烏旰切《集韻》於旰切,𠀤音按。《說文》渜水也。又《集韻》於諫切,音晏。水名。又阿葛切,音遏。窏洝,𤰞曲不平也。一曰濕潤也。《馬融·長笛賦》運裛窏洝。

39 六:
洞:《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徒弄切,音恫。《說文》疾流也。《班固·西都賦》潰渭洞河。又深也,朗徹也。《顏延之詩》識密鑒亦洞。又通也。《司馬相如·大人賦》洞出鬼谷之堀礨崴魁。又貫也。亦貫徹之意。《史記·蘇秦傳》遠者括臂洞胸。又洞洞,質慤貌。《禮·祭義》洞洞乎屬屬乎如弗勝。又洞疑,心不定也。《史記·蘇秦傳》虛喝洞疑。又幽壑曰洞。又《後漢·梁冀傳》連房洞戸。《註》洞,通也。謂相當也。又洞庭,湖名。又山名,在長沙。又《集韻》徒孔切《正韻》徒總切,𠀤音動。義同。又《廣韻》徒紅切《集韻》徒東切,𠀤音同。洪洞,縣名。又洚洞,水無涯貌。又鴻洞,相連貌。《淮南子·天文訓》天地鴻洞。亦作澒洞。《枚乗·七發》澒洞兮蒼天。又《韻補》叶徒當切,音唐。《道藏歌》開度飛元眞,凝化淪空洞。帝眞始明精,號曰子元陽。

40 六:
洟:〔古文〕𪖦《廣韻》以脂切《集韻》《韻會》《正韻》延知切,𠀤音夷。《說文》鼻液也。《禮·檀弓》待于廟垂涕洟。《疏》自鼻曰洟。又溫洟,澤名。《水經注》汾水于大陵縣左迤爲鄔澤。《呂氏春秋》謂之大陸。又名之曰漚洟之澤。又《廣韻》《集韻》𠀤他計切,音替。與涕同。《禮·內則》不敢唾洟。《註》本又作涕。又《唐韻》他禮切《集韻》土禮切,𠀤音體。義同。
考證:〔《呂氏春秋》謂之大理。又名之曰溫洟之澤。〕謹照原文理改陸。溫改漚。

41 六:
𣳧:《正字通》俗涎字。○按《集韻》,涎或作𣵿,遂譌作𣳧。

42 六:
洠:《集韻》迷浮切,音謀。《廣雅》陴洠,厓也。

43 六:
𣳨:《集韻》同堆。

44 六:
洡:《集韻》魯猥切,音磊。與䣂同。洡陽,縣名,在桂陽。《漢書》作耒。本水名。《水經注》耒水,發源出汝城縣東烏龍白騎山。又盧對切,音類。相漬染也。

45 六:
洢:《集韻》《韻會》於夷切《正韻》於宜切,𠀤音伊。水名。在河南陸渾山入河。通作伊。《·禹貢》伊洛瀍㵎。

46 六:
洣:《唐韻》《集韻》《正韻》莫禮切《韻會》母禮切,𠀤音米。水名。《水經注》出江州安城郡廣興縣太平山,西北流逕茶陵縣南。

47 六:
𣳩:《廣韻》卽夷切《集韻》津私切,𠀤音咨。具𣳩,山各,在滎陽。見《山海經》。《集韻》或作茨𤴼。

48 六:
洤:《玉篇》古文泉字。註詳五畫。

49 六:
津:〔古文〕𦪉𦩏𣸁𦩦𦩨𨔥《唐韻》將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資辛切,𠀤音蓁。《說文》渡也。《·泰誓》大會于孟津。《正義》孟是地名,津是渡處。又潤也。《周禮·地官》辨五地之物生,二曰川澤,其民黑而津。又星次名。《爾雅·釋天》析木謂之津。又星名。《甘氏星經》天津九,星在虛北河中,主津瀆,津梁。又河津。《辛氏三秦記》河津,一名龍門,魚不能上,上則爲龍。又楚地名。《左傳·莊十九年》巴人伐楚,楚子大敗于津。又觀津,縣名。《輿地廣記》本趙地,漢爲縣,屬信都郡。又濟渡後學之意。《劉勰·新論·崇學篇》道象之妙,非言不津。津言之妙,非學不傳。又津津,溢也。《莊子·庚桑楚》其中津津乎猶有惡。又《韻補》叶將先切,音牋。《黃庭經》中有童子冥上𤣥,主諸六府九液源,外應兩耳百液津。

50 六:
洦:《廣篇》《集韻》𠀤莫白切,音陌。《說文》淺水也。《集韻》或从陌作𣶊。又《廣韻》普伯切《集韻》匹陌切,𠀤音拍。義同。又《顏之推·家訓勉學篇》古魄字。註見鬼部五畫。又《集韻》博陌切,音百。義同。或从柏作湐。

51 六:
洧:《唐韻》榮美切《集韻》《韻會》羽軌切,𠀤音鮪。水名。《說文》水出潁川陽城山,東南入潁。又水名,出上郡高奴縣。《水經注》淸水東逕高奴縣,合豐林水。《前漢·地理志》謂之洧水。又洧槃,水名,出崦嵫。《屈原·離騷》朝濯髮乎洧槃。又曲洧,鄭地,見《左傳註》。

52 六:
洨:《唐韻》下交切《集韻》《韻會》何交切,𠀤音爻。水名。《說文》水出常山石邑井陘,東南入于泜。又水名,在沛郡。《前漢·地理志》沛郡有洨縣。《註》洨水所出,南入淮。洨音爻。又斯洨,水名,在冀州。《前漢·地理志》眞定國綿曼縣斯洨水,首受大白渠,東至鄡入河。又《集韻》居肴切,音交。又後敎切,音效。義𠀤同。

53 六:
洩:《廣韻》餘制切《集韻》《韻會》《正韻》以制切,𠀤音曳。舒散也。《左傳·隱元年》其樂也洩洩。又飛翔貌。《木華·海賦》翔霧連軒淫淫洩洩。又順風貌。《木華·海賦》或掣掣洩洩于裸人之國。又《廣韻》《集韻》私列切《正韻》先結切,𠀤音薛。《揚子·方言》洩,歇也。《左思·東都賦》馬踠餘足,士怒未洩。又漏也。《中庸》振河海而不洩。又除去也。亦作渫,詳渫字註。又減也。《左傳·昭二十年》濟其不足,以洩其過。又谿名。《水經注》諸曁縣洩谿。又姓。《左傳·僖七年》鄭有洩氏。《玉篇》同泄。

54 六:
洪:《唐韻》戸公切《集韻》《正韻》胡公切,𠀤音紅。《說文》洚水也。《·堯典》湯湯洪水方割。又大也。《·大誥》洪惟我幼冲人。又水名,在東郡。《水經》濟水故瀆,又北右合洪水。又澤名。《廣輿記》洪澤,在淮安府山陽縣界。又《揚子·方言》石阻河流爲洪。《田藝蘅煑泉小品》澤感而山不應,則怒而爲洪。《漫叟詩話》灘石湍激其中,深僅可容舟者,謂之洪。又射洪,縣名。《廣輿記》潼川州有射洪縣。又州名。《韻會》漢豫章郡,隋置洪州。又井名,在豫章郡散原山西北。《水經注》洪井飛流,懸注無底。又山名。《廣輿記》在福寧州城南。又《輟耕錄》脈以浮而有力爲洪。又姓。《廣韻》共工氏之後,本姓共氏。又通作鴻。《史記·河渠書》禹抑鴻水。又《集韻》古巷切,音絳。水名。義同洚水之洚。

55 六:
洫:《唐韻》況逼切《集韻》《韻會》忽域切《正韻》呼狊切,𠀤音侐。田閒水道也。《說文》十里爲成。成閒廣八尺,深八尺,謂之洫。又城池也。《·大雅》築城伊洫。又渠也。《後漢·鮑永傳》作方梁石洫。《註》猶今之水門。又水名。《前漢·地理志》洫水,出漁陽郡白檀北蠻夷。又虛也。《管子·小稱篇》滿者洫之。又濫也。《莊子·則陽篇》所行之備而不洫。《註》洫,濫也。王云壞敗也。又《集韻》弋質切,音逸。深貌。

56 六:
洬:《唐韻》先篤切《集韻》蘇篤切,𠀤音裻。《博雅》洬洬,雨也。又《集韻》色角切,音朔。大風雨貌。

57 六:
𣳪:《廣韻》《集韻》𠀤疏吏切,音駛。水名,在河南。本作㳏。又爽士切,音史。又良志切,音吏。義𠀤同。

58 六:
洭:《唐韻》去王切《集韻》《韻會》《正韻》曲王切,𠀤音匡。水名。《說文》水出桂陽縣盧聚山洭浦關爲桂水。《水經注》山海經謂之湟水,亦曰漼水。《集韻》本作𣶕,隷省作洭。漢書作洭。洭字从氵匚子作。
考證:〔《集韻》本作𣶕,隷省作洭。漢書作𣶕。〕謹按漢書作𣶕,不作𣶕。改𣶕。原字从氵从匚从子作。又㳝。

59 六:
𣳫:《說文》汪本字。

60 六:
㳛:《廣韻》羊朱切《集韻》容朱切,𠀤音逾。汙也。又《廣韻》以周切《集韻》夷周切,𠀤音猷。皁也。一曰治帛也。㳛字从氵从㬰作。

61 六:
洮:《唐韻》土刀切《集韻》《韻會》《正韻》他刀切,𠀤音叨。《說文》水出隴西臨洮,東北入河。又水名。《前漢·地理志》零陵郡有洮陽縣。《水經注》洮水,出洮陽縣西南大山。又水名,在晉地。《左傳·昭元年》宣汾洮障大澤,以處太原。又地名。《左傳·莊二十七年》公會杞伯姬于洮。《註》洮,魯地。《僖八年》盟于洮。《註》洮,曹地。又淸汰也。《後漢·陳元傳》洮汰學者之累惑。《註》猶洗濯也。又盥也。《·顧命》王乃洮頮水。《註》洮,髮也。《正義》洗手謂之洮。又《集韻》《韻會》𠀤徒刀切,音桃。義同。又《廣韻》《集韻》《正韻》𠀤餘招切,音遙。湖名。《風土記》陽羨縣西有洮湖。又《集韻》杜皓切,音道。水名。《史記·高祖紀》漢將別擊布軍洮水南北。又直沼切,音趙。義同。

62 六:
洯:《集韻》詰結切,音挈。水名,出雍州南山。又與潔同。詳潔字註。

63 六:
𣳬:《玉篇》戸式切,音檄。露光也。

64 六:
㳜:《集韻》虛尤切,音休。水去貌。一曰水貌。

65 六:
洰:《類篇》臼許切,音拒。水中物㚌曰洰。

66 六:
洱:《廣韻》而止切《集韻》忍止切,𠀤音耳。水名。《水經注》洱水,出弘農郡盧氏縣之熊耳山。又《集韻》母婢切,音弭。義同。又《廣韻》《集韻》𠀤仍吏切,音餌。水名。《楊愼·雲南山川志》西洱海,在府城東,古葉楡河也。一名渳海。又名西洱河。

67 六:
洲:《廣韻》《正韻》職流切《集韻》《韻會》之由切,𠀤音周。《說文》水渚也。《爾雅·釋水》水中可居曰洲。又《釋名》聚也。人及鳥物所聚息之處也。《·周南》在河之洲。又靈洲,漢縣名,屬北地郡。又《韻補》叶專於切,音朱。《劉楨·魯都賦》素秋二七,天漢指隅。緹帷彌津,丹帳覆洲。《說文》本作州,後人加水以別州縣字。

68 六:
洳:《廣韻》人諸切《集韻》《韻會》《正韻》人余切,𠀤音如。水名,在南郡。又《廣韻》人恕切《集韻》《韻會》如倨切,𠀤音茹。《說文》作𣹤。漸濕也。《·魏風》彼汾沮洳。

69 六:
洴:《集韻》泙本字。又《正字通》洴字俗書俱省作洴。洴原字从幷作。
廣韻》薄經切《集韻》《韻會》旁經切,𠀤音甁。洴澼,漂絮聲。《莊子·逍遙遊》世世以洴澼絖爲事。《註》絖,絮也。洴澼絖者,漂絮于水上。又《集韻》披庚切,音磅。水聲。或作泙滂。洴字从幷作。

70 六:
洵:《唐韻》相倫切《集韻》《韻會》《正韻》須倫切,𠀤音荀。《說文》渦中水也。《爾雅·釋水》濄爲洵。又水名。《常璩漢中志》洵陽縣,洵水所出。《漢志》作旬陽。又《山海經》軒轅之丘,洵水出焉,南流注于黑水。又洵山,洵水出焉,南流注于閼之澤。又信也。《·鄭風》洵美且都。又遠也。《·邶風》吁嗟洵兮。又無聲出涕爲洵涕。《魯語》無洵涕。又《廣韻》詳遵切《集韻》松倫切,𠀤音巡。與旬同。《爾雅·釋言》均也。《·大雅》菀彼柔桑,其下侯旬。又《韻會》翾縣切,音絢。亦遠也。

71 六:
洶:《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許拱切,音詾。《說文》湧也。一曰洶涌,水聲。又洶洶,鼓動聲。《揚雄·羽獵賦》洶洶旭旭。又《集韻》筍勇切,音竦。義同。又《廣韻》《集韻》《正韻》許容切《韻會》虛容切,𠀤音匈。義同。一曰水勢。《左思·吳都賦》濞焉洶洶。

72 六:
洷:《玉篇》直失切《集韻》直質切,𠀤音秩。水也。又《集韻》陟利切,音致。與㴛同。濕也。詳㴛字註。

73 六:
洸:《唐韻》古黃切《集韻》《韻會》《正韻》姑黃切,𠀤音光。《說文》水涌光也。又水名。《水經》泗水南過高平縣西,洸水從北西來,流注之。《注》洙水也。又《爾雅·釋訓》洸洸,武也。《註》果毅貌。《·大雅》武夫洸洸。又怒貌。《·邶風》有洸有潰。又《廣韻》《集韻》𠀤烏光切,音尫。與汪同。又《集韻》《正韻》𠀤戸廣切,音幌。與滉同。水深廣貌。又與怳通。《司馬相如·大人賦》西望崐崙之軋沕洸忽。

74 六:
洹:《唐韻》羽元切《集韻》《韻會》于元切,𠀤音袁。水名。《水經》洹水,出上黨泫民縣。《註》音桓。一音怛。今土俗音袁。又縣名。《輿地廣記》相州臨漳縣本鄴縣,後周分東北界,置洹水縣。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官切,音桓。義同。又《博雅》洹洹,流也。又泥洹,卽涅槃也。

75 六:
洺:《唐韻》武幷切《集韻》《韻會》彌幷切《正韻》眉兵切,𠀤音名。水名。在易陽。又州名。《廣輿記》廣平府,漢曰廣平,唐曰洺州,洺河在府城北,源出遼州太行山。

76 六:
活:《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戸括切,音佸。水名。《水經》活水,出壷關縣東玷臺下。又生也。《·周頌》實函斯活。又《孫穆·雞林類事》高麗方言謂弓曰活。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活切,音括。與𣴠同。活活,水流聲。《詩·衞風》北流活活。又汨活,水流疾貌。《馬融·長笛賦》汨活澎濞。又《韻補》叶胡決切,音血。《魯褒錢神論》無位而尊,無勢而熱。危可使安,死可使活。

77 六:
𣳭:《集韻》被表切,音摽。水也。一曰水貌。

78 六:
洼:《唐韻》一佳切《集韻》於佳切,𠀤音娃。水名。渥洼水,在陝西行都司沙州境內。《史記·樂書》嘗得神馬渥洼水中。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烏瓜切,音窊。同窪。《揚子·方言》洼,洿也。自關而東,或曰洼,或曰汜。又深也,曲也。《莊子·齊物論》似洼者,似汙者。又《廣韻》烏隹切《集韻》烏雖切,𠀤音嫢。義同。又《廣韻》古攜切《集韻》涓畦切,𠀤音圭。姓也。《後漢·儒林傳》大鴻臚洼丹。又《集韻》烏乖切,音崴。亦曲也。
考證:〔《史記·樂書》常得神馬渥洼水中。〕謹照原文常改嘗。

79 六:
洽:《唐韻》侯夾切《集韻》轄夾切《韻會》《正韻》胡夾切,𠀤音狹。和也,合也。《·小雅》洽比其鄰。又霑也。《·大禹謨》好生之德,洽于民心。《正義》洽,謂沾漬優渥,洽于民心,言潤澤多也。又《後漢·杜林傳》京師士大夫咸推其博洽。《註》洽,徧也。又《爾雅·釋天》太歲在未曰協洽。又《集韻》葛合切,音閤。水名。亦作郃。《·大雅》在洽之陽。又《韻補》叶胡急切,音覡。《傅遐皇初頌》歌九功,舞八佾,鴻澤普,皇恩洽。又叶胡頰切,音協。《顏延之·赭白馬賦》武義粵其肅陳,文敎迄巳優洽。泰階之平可升,興王之軌可接。
考證:〔《後漢·杜林傳》京師士大夫咸推其溥洽。〕謹照原文溥改博。

80 六:
派:《廣韻》匹卦切《集韻》《韻會》普卦切,𠀤音𠂢。《說文》別水也。一曰水分流也。《左思·吳都賦》百川派別,歸海而會。又《博雅》水自汾出爲派。又《集韻》卜卦切,音𥿯。谷名,在安邑。又莫獲切,音麥。泉潛通也。又《韻補》叶滂佩切,音配。《歐陽修·病暑賦》覽星辰之浮沒,視日月之隂蔽。披閶闔之淸風,飮黃流之巨派。又叶普駕切,音怕。《呂溫勳臣贊》河出昆侖,來潤中夏。連山合沓,橫擁其派。或作泒,非。泒音孤,水名。
考證:〔《博雅》水自分出爲派。〕謹照原文分改汾。

81 六:
洿:《唐韻》哀都切《集韻》《正韻》汪胡切,𠀤音烏。《說文》水濁不流也。一曰窊下。《孟子》數罟不入洿池。又掘洿之也。《禮·檀弓》洿其宮而豬焉。又《唐韻》侯古切《集韻》後五切,𠀤音戸。水深謂之洿。又穢也。《左傳·文六年》趙盾爲政,治舊洿。又漫也。《成公綏·嘯賦》大而不洿。又洿染也。《前漢·王莽傳》以墨洿色其周垣。又《集韻》荒故切,謼去聲。抒水也。又《韻補》叶古禾切,音科。《楊方·合歡詩》爾根深且固,余根淺且洿。移植良無期,歎息將如何。又叶胡故切,音互。《楚辭·天問》九州安錯,州谷何洿。《正字通》污洼溛窪𠀤通。

82 六:
浀:《正字通》與曲通。浀池,水名。《左傳·桓十二年》盟于曲池。《穀梁傳》作浀池。《公羊傳》作歐蛇。

83 六:
流:〔古文〕㳅《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力求切,音留。《說文》水行也。《爾雅·釋言》流,覃也。《疏》謂水之流,必相延及。《·大雅》如川之流。又《爾雅·釋詁》流,擇也,求也。《·周南》左右流之。又下也。《·豳風》七月流火。又流漫無節制也。《禮·樂記》樂勝則流。又《·禹貢》二百里流。《禮·王制》千里之外曰采,曰流。又放也。《·舜典》流宥五𠛬。又視不端諦曰流。《左傳·成六年》鄭伯視流而行速。又走也。《戰國策》楚襄王流淹于城陽。《註》謂走而自匿。又《周禮·冬官·玉人註》鼻勺曰流,凡流皆爲龍口。又《前漢·食貨志》朱提銀重八兩爲一流。又《前漢·藝文志》儒家流,道家流,隂陽家流,法家流,墨家流,縱橫家流,雜家流,農家流,小說家流,各有所從出,分九家。又流布也。《易·謙卦》地道變盈而流謙。又流轉也。《禮·仲尼燕居》周流無不徧。又《張協·七命》傾罍一朝,流湎千日。《註》齊顏色,均衆寡謂之流。又長流,官名。《顏之推·家訓》名治獄參軍爲長流。又黃流,酒名。《·大雅》黃流在中。又雙流,縣名。《廣輿記》屬成都府。又《韻補》叶𣼊如切,音閭。《陸雲詩》樂奏聲哀,言發涕流。唯願君子,德與福俱。又叶力救切,音溜。《博𤣥詩》悠悠建平,皇澤未流。朝選于衆,乃子之授。

84 六:
𣳮:《字彙補》與治同。《前漢·靈臺碑》復𣳮黃屋。

85 六:
𣳯:《集韻》滋,古作𣳯。註詳十畫。

86 六:
𣳰:《字彙補》邦春切,音奔。水急也。

87 六:
𣳱:《集韻》潔字省文。

88 六:
𣳲:《字彙補》古偃切,音蹇。竇也。《王盤農書》若塘偃之水,必置𣳲竇,以便通泄。

89 六:
𣳳:《篇海》與洒同。

90 六:
𣳴:《字彙補》古文法字。註詳五畫。

91 六:
㳝:《水經注》溱水。又西南㳝水入焉。音未詳。

92 六:
𣳵:《字彙補》㴉字省。

93 六:
浂:《字彙補》余日切,音逸。涯也。

94 六:
𣳶:《類篇》匹備切,音譬。水名。

95 六:
𣳷:《字彙補》皮水切,音憑。無舟渡河。

URN: ctp:kangxi-zidian/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