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九》

電子圖書館
1 九:
逼:《廣韻》彼側切《集韻》《韻會》筆力切,𠀤音偪。《說文》近也。《廣韻》迫也。《正韻》驅也。《集韻》或作偪。詳人部偪字註。

2 九:
𨔝:《玉篇》古文動字。《晉書·李特傳》安臥不𨔝。餘詳力部九畫。

3 九:
𨔞:《廣韻》同道。詳後道字註。

4 九:
逽:《廣韻》《集韻》𠀤女略切,音蹃。《玉篇》走逽。《集韻》先也。

5 九:
逾:〔古文〕㢏《唐韻》羊朱切《集韻》《韻會》容朱切《正韻》雲俱切,𠀤音俞。《玉篇》越也,遠也,進也。《·禹貢》逾于洛。又《秦誓》日月逾邁。《正韻》或作踰、隃。

6 九:
逿:《廣韻》《正韻》徒浪切《集韻》《韻會》大浪切,𠀤音宕。《廣韻》過也。又《集韻》失據而倒也。《前漢·王式傳》陽醉逿地。又盪也。《史記·倉公傳》脈盛者爲重陽,重陽者逿心主。《註》逿者,蕩也。謂病蕩心者,猶刺其心也。又《集韻》《韻會》𠀤徒郞切,音唐。突也。《張衡·思𤣥賦》爛漫麗靡,藐以迭逿。
考證:〔《史記·倉公傳》脈盛者爲重陽,重陽者逿心主。《註》逿者,蕩也。謂病之蕩心者,猶刺其心也。〕謹照註省之字。〔《張衡·思元賦》爛熳麗靡,藐以迭逿。〕謹照原文熳改漫。

7 九:
䢡:《廣韻》先頰切《集韻》悉協切,𠀤音燮。𨓊䢡,走貌。又《集韻》於業切,音浥。前頓也。又《集韻》追萃切,音轛。與遂同。詳前𨒉字註。

8 九:
遀:《集韻》隨古作遀。《正字通》俗隋字。古文作䢫。隋煬帝惡前代屢遷,因去之作隋。獨集韻謂隨古作遀,臆說,不可從。

9 九:
𨔟:逌、攸𠀤同。《石鼓文》君子𨔟樂。《前漢·韋賢傳》萬國𨔟平。《註》古文攸字。互詳攴部三畫。又《字彙補》《說文》先訓曰:𨔟本行水之器,今之濆壺、筧槽之屬。後又借爲語辭。

10 九:
遁:〔古文〕𨔡𨘹𨙆《唐韻》《集韻》徒困切《正韻》杜困切,𠀤音鈍。《說文》遷也。《玉篇》逃也。《左傳·僖二十八年》曳柴而遁。又《廣韻》隱也,去也。《·小雅》勉爾遁思。《後漢·郅惲傳》南遁蒼梧。又迴避也。《後漢·杜林傳》上下相遁。《註》謂上下相匿以文避法也。又遁甲。《後漢·方術傳》推六甲之隂,而隱遁也。又《廣韻》徒損切《集韻》杜本切《正韻》徒本切,𠀤音囤。義同。又《集韻》七倫切《正韻》詳倫切。𠀤與巡同。《前漢·平當傳》逡遁有恥。又與逡通。《前漢·賈誼過秦論》遁巡不敢進。《說文》亦作遯。
考證:〔《後漢·杜林傳》上下相遁。《註》謂上下相匿以文避去也。〕謹照原文避去改避法。

11 九:
𨔡:《說文》古文遁字。《前漢·匈奴傳贊》𨔡逃𥨥伏。又《班固·敘傳》攜手𨔡秦。《註》𨔡,古遯字。又《字彙補》丑絹切,音猭。動也。

12 九:
𨔢:《集韻》丑展切,音搌。《玉篇》行也。《集韻》安步也。

13 九:
遂:〔古文〕𨒉𨔱𨓸𨔲《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徐醉切,音穟。《廣韻》達也。《禮·月令》慶賜遂行,毋有不當。《註》言通達施行,使之周徧也。《前漢·王陵傳》上佐天子理隂陽,下遂萬物之宜。又進也。《·大壯》不能退,不能遂。《·仲虺之誥》顯忠遂良。《註》良則進之也。又成也,從志也。《禮·月令》百事乃遂。《註》遂,猶成也。《詩·衞風》言旣遂矣。又稱也。《·曹風》不遂其媾。又竟也。《前漢·𨻰平傳》吾聞先生事魏不遂。又盡也。《禮·曲禮》有後入者,闔而勿遂。《註》遂,闔之盡也。又《正韻》因也,兩事相因而及也。《·邶風》問我諸姑,遂及伯𡛷。《春秋·僖四年》侵蔡,蔡潰,遂伐楚。又擅成事也。《·家人》無攸遂。《公羊傳·莊二十九年》大夫無遂事。又舒肆之貌。《詩·衞風》容兮遂兮。又物生出曰遂。《前漢·郊祀歌》靑陽開動,根荄以遂。又《前漢·胡母生傳》弟子遂之者。《師古註》遂,謂名位成達者。《史記·司馬相如傳》宦遊不遂,而來過我。又充備也。《禮·鄕飮酒義》節文終遂焉。又順也。《周語》以遂八風。又《正韻》因循也。《荀子·王制篇》小事殆乎遂。又鄕遂,郊外地。《周禮·地官·遂人》五縣爲遂,王國內有六鄕,外有六遂。又小溝也。《周禮·地官·遂人》夫閒有遂,遂上有徑。又遂人,官名。又國名。《春秋·莊十三年》齊人滅遂。《註》舜之後,國在濟北蛇丘東北。
考證:〔《詩·衞風》問我諸姑,遂及伯𡛷。〕謹照原書衞風改邶風。〔又《前漢·孟卿傳》弟子遂之者。〕謹按所引見胡母生傳不在孟卿傳,孟卿改胡母生。〔《禮·鄕飮酒義》節文終遂也。〕謹照原文也改焉。〔《周禮·地官·大司徒》五縣爲遂,王國內有六鄕〕謹按所引出遂人大司徒改遂人。

14 九:
遃:《廣韻》魚蹇切《集韻》語蹇切,𠀤音嵃。行貌。又《集韻》魚旰切,音岸。遨也。

15 九:
𨔣:《唐韻》古牙切《集韻》居牙切,𠀤音加。《說文》𨔣互,令不得行也。《徐鍇曰》𨔣互,猶犬牙左右相制也。又《集韻》居迓切,音駕。𨔣枒,木如蒺藜,上下相距。

16 九:
遄:〔古文〕𨒎《唐韻》市緣切《集韻》《韻會》淳沿切,𠀤音篅。《說文》往來數也。《玉篇》疾也,速也。《易·損卦》已事遄往。《·邶風》遄臻于衞。又臺名。《左傳·昭二十年》晏子侍于遄臺。
考證:〔《詩·衞風》遄臻于衞。〕謹照原書衞風改邶風。

17 九:
遅:同遲。

18 九:
遆:《集韻》田黎切,音提。姓也。

19 九:
遇:〔古文〕𠓱《唐韻》牛具切《集韻》《韻會》元具切《等韻》魚具切,𠀤音寓。《玉篇》見也,道路相逢也。《廣韻》不期而會也。《春秋·隱八年》宋公、衞侯遇于垂。《穀梁傳》不期而會曰遇。《禮·曲禮》諸侯未及期相見曰遇。《註》未及期,在期日之前也。《周禮·春官·大宗伯》諸侯冬見曰遇。《註》偶也,欲其若不期而偶至也。又待也,接也。《前漢·季布傳》遇人恭謹。又《蒯通傳》漢王遇我厚。又合也。《前漢·揚雄傳》七十說而不遇。又姓。《風俗通》漢有遇冲,爲河內太守。又《字彙補》五口切,與偶同。《史記·天官書》氣相遇者,使𤰞勝高。又《集韻》《韻會》𠀤魚容切,音顒。地名。《史記·高帝紀》戰曲遇東。《註》曲音齲,遇音顒。
考證:〔《禮·曲禮》諸侯未及相見曰遇。〕謹照原文未及下增期字。〔《史記·天官書》氣相遇者,使𤰞勝高。〕謹照原文省使字。

20 九:
遈:《廣韻》常職切《集韻》丞職切,𠀤音寔。《廣韻》流行貌。《集韻》行也。

21 九:
遉:《廣韻》丑鄭切《集韻》《韻會》《正韻》丑正切,𠀤音偵。《玉篇》邏𠋫也。《增韻》廉視探伺也。通作偵。互詳人部偵字註。

22 九:
遊:〔古文〕𨒰汓𨓎《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正韻》于求切,𠀤音猷。《玉篇》遨遊也。《·大禹謨》罔遊于逸。《·邶風》以遨以遊。《禮·學記》息焉遊焉。《註》遊,謂無事閒暇總在于學也。又友也,交遊也。《禮·曲禮》交遊稱其信也。《戰國策》士未有爲君盡遊者。《註》遊,猶友也。言不盡于交遊之道。又叶延知切,音移。《班彪·閒居賦》望常山之峩峩,登北岳以高遊。嘉孝武之乾乾,親釋躬于伯姫。又叶羊諸切,音余。《黃庭經》五靈夜燭煥入區,子存內皇與我遊。

23 九:
𨔤:《正字通》俗遫字。詳後遫字註。

24 九:
𨔥:《廣韻》則前切《韻會》子僊切,𠀤音箋。《說文》自進極也。又《篇海》古文津字,別作𨕨。

25 九:
𨔦:《玉篇》殊句切,音樹。走也。

26 九:
運:〔古文〕𨔪《廣韻》《正韻》禹慍切《集韻》《韻會》王問切,𠀤音韻。《玉篇》轉也,動也。《正韻》行也,用也。《易·繫辭》日月運行。《·大禹謨》帝德廣運。《註》行之不息也。《禮·少儀》君子欠伸運笏。《註》運,動也。又《說文》移徙也。《廣韻》轉輸也。《後漢·百官志》尉曹主卒徒轉運事。又《正韻》天造曰運。《渾天儀》天運如車轂。又《韻會》五運,五行氣化流轉之名。又運祚,曆數也。《史記·高帝贊》漢承堯運。又《集韻》地南北謂之運。《越語》廣運百里。註:遠行賦東西爲廣,南北爲運。又叶于分切,音云。《蔡邕·述行賦》彌信宿而後闋,思逶迤以東運。見陽光之顥顥,懷少弭而有欣。又叶于願切,音院。《阮瑀·琴歌》奕奕天門開,大魏應期運。靑蓋巡九州,在西東人怨。
考證:〔《禮·曲禮》君子欠伸運笏。〕謹照原文曲禮改少儀。〔《越語》廣運百里。東西爲廣,南北爲運。〕謹照原文百里下增註字。〔《蔡邕·遠行賦》彌信宿而後闋,繇威遺以東運。陽光見之顥顥兮,怌少弭之有欣。〕謹照原文遠改述。繇威遺改思逶迤。陽光見改見陽光。省兮字。怌改懷。之有欣改而有欣。

27 九:
遌:《唐韻》五閣切《集韻》逆各切,𠀤音噩。《廣韻》心不欲見而見曰遌。又《玉篇》同迕,遇也。《楚辭·九章》重華不可遌兮。《班固·幽通賦》乗高而遌神兮。《正字通》同遻。互詳後遻字註。

28 九:
遍:《廣韻》與徧同。詳彳部徧字註。

29 九:
過:《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臥切,戈去聲。《玉篇》度也,越也。《正韻》超也。《易·繫辭》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禮·檀弓》過之者,俯而就之。《史記·贾生傳》自以爲過之,今不及也。又過失也。《·大禹謨》宥過無大。《註》過者,不識而誤犯也。《前漢·文帝紀》俱去細過,偕歸大道。又罪愆也。《周禮·天官·大宰》八柄,八曰誅,以馭其過。又責也。《史記·項羽紀》聞大王有意督過之。又卦名。易大過,小過。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禾切,音戈。《廣韻》經也。《·禹貢》東過洛汭,北過洚水。又過所也。《釋名》過所至關津以示也。或曰傳轉也,轉移所在,識以爲信。又國名。《左傳·襄四年》處澆于過。《註》過,國名。東萊掖縣有過鄕。又㵎名。《·大雅》溯其過㵎。又姓。《後漢·劉陶傳》過晏之徒。《註》過,姓,過國之後。《正韻》經過之過,平聲。超過、過失之過,去聲。
考證:〔《史記·賈誼傳》自以爲過之,今殆不及也。〕謹照原書賈誼傳改贾生。又原文無殆字今省。〔《史記·高帝紀》聞將軍有意督過之。〕謹按所引出項羽紀不出高帝紀,謹照原書高帝紀改項羽紀。將軍改大王。〔《釋名》過所至關津以示也。或曰,傳過也。移所在識以爲信。〕謹按太平御覽引釋名原文傳轉也,轉移所在,識以爲信。今照改。

30 九:
𨔧:俗逬字。詳前逬字註。

31 九:
遏:《唐韻》烏割切《集韻》《韻會》《正韻》阿葛切,𠀤音閼。《爾雅·釋詁》遏,止也。《註》以逆相止曰遏。《廣韻》絕也。《·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武成》以遏亂略。《註》遏,絕亂謀也。又《爾雅·釋詁》逮也。《揚子·方言》東齊曰遏,言相及也。又與按通。《·大雅》以按徂旅。《孟子》作遏。又叶許竭切,音歇。通作曷。《·商頌》則莫我敢曷。叶截烈。《註》曷、遏通。又叶于歇切,音謁。《後漢·崔駰反都賦》勒威赫斯,果秉其鉞。如川之流,動不可遏。

32 九:
遐:《唐韻》胡加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加切,𠀤音霞。《說文》遠也。《·太甲》若陟遐必自邇。《楚辭·遠遊》氾容與而遐舉兮。又與何通。《·小雅》遐不謂矣。又《大雅》遐不作人。又叶寒歌切,音何。《左思·魏都賦》閑居隘巷,室邇心遐。富仁寵義,職競弗羅。又叶洪孤切,音胡。《揚子·太𤣥經》缺船跋車,其害不遐。
考證:〔《楚辭·九章》氾容與而遐舉兮。〕謹照原書九章改遠遊。

33 九:
遑:《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光切,音黃。《玉篇》暇也。《·召南》莫敢或遑。又《小雅》不遑啓處。又急也。《·無逸》不遑暇食。《註》遑在心,暇在事。事宂曰不暇,心勤曰不遑。又與皇通。《·無逸》無皇曰:今日耽樂。《左傳·昭七年》社稷之不皇。《註》皇,暇也。

34 九:
𨔨:《字彙》測洽切,音插。行貌。《正字通》俗字。

35 九:
遒:〔古文〕逎《唐韻》自秋切《集韻》字秋切《韻會》《正韻》慈秋切,𠀤音酋。《說文》迫也。《楚辭·招魂》分曹𠀤進,遒相迫些。《註》遒,亦迫也。又《玉篇》盡也,忽也。《楚辭·九辯》歲忽忽而遒盡兮。又《玉篇》固也。《·豳風》四國是遒。又《正字通》聚也。《·商頌》百祿是遒。《註》遒,聚也。又《正字通》終也。通作酋。《·大雅》似先公酋矣。《註》言善始而善終也。又《正韻》遒人,宣令之官。又《正韻》健也,勁也。《鮑照詩》獵獵晚風遒。《鄭愔詩》魏國文雅遒。又《集韻》逡遒,縣名,在淮南。又《廣韻》卽由切《集韻》將由切,𠀤音揫。《爾雅·釋木》枹遒木。《註》謂木叢生。又《集韻》雌由切,音秋。《說文》行貌。
考證:〔《爾雅·釋木》抱遒木。《註》謂木叢。〕謹照原文抱改枹。木叢下增生字。

36 九:
𨔩:《集韻》祖叢切,音聰。行也。《正字通》逡字之譌。

37 九:
道:〔古文〕𨕥衟𡬹《唐韻》徒皓切《集韻》《韻會》《正韻》杜皓切,𠀤陶上聲。《說文》所行道也。《爾雅·釋宮》一達謂之道路。《·小雅》周道如砥。《前漢·董仲舒傳》道者所由適于治之路也。又《廣韻》理也,衆妙皆道也,合三才萬物共由者也。《易·繫辭》一隂一陽之謂道。《又》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大禹謨》道心惟微。又順也。《·禹貢》九河旣道。《註》順其道也。又國名。《左傳·僖五年》江黃道柏。《註》道國,在汝南安陽縣南。又《韻會》州名。漢屬零陵郡,唐營州,攺道州。又當道,草名。《博雅》當道,馬舄也。又《集韻》《韻會》大到切《正韻》杜到切,𠀤陶去聲。《正韻》言也。《孝經》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大學》如切如磋者,道學也。又由也。《禮·禮器》苟無忠信之人,則理不虛道。《中庸》尊德性而道問學。又治也。與導同。《論語》道千乗之國。《史記·文帝紀》道民之略,在于務本。又引也。《左傳·隱五年》請君釋憾于宋,敝邑爲道。又從也。《前漢·淮南王傳》諸使者道長安來。《山海經》風道北來。《註》道,從也。又《字彙補》動五切,音覩。《易林》冬藪枯腐,當風于道。蒙蔽塵埃,左氏勞苦。又叶徒厚切,頭上聲。《詩·衞風》牆有茨,不可道也。叶下醜。

38 九:
達:《廣韻》唐割切《集韻》《韻會》陀葛切,𠀤音薘。《玉篇》通也。《·堯典》達四聰。《禮·禮器》君子之人達。《左傳·昭七年》其後必有達人。《註》知能通達之人也。又通顯也。《孟子》達不離道。《又》達則兼善天下。又薦也,進也。《禮·儒行》推賢而進達之。《前漢·黃香傳》在位多所薦達。又生也,遂也。《·周頌》驛驛其達。《註》苗生出土也。又《商頌》莫遂莫達。又徧也。《·召誥》則達觀于新邑營。《註》通達觀之,言周徧也。又宜也。《·商頌》受小國是達,受大國是達。《註》言無所不宜也。又皆也。《禮·禮器》君子達亹亹焉。《註》達,猶皆也。又專決行事曰專達。《周禮·天官·小宰》大事從其長,小事則專達。又以物相將曰達。《周禮·夏官·懷方氏》達之以旌節。《註》達民以旌節,達貢物以璽節。又從入曰達。《·禹貢》達于河。又夾室也。《禮·內則》天子之閣,左達五,右達五。《註》達,夾室也。各有五閣,以庋食物也。又窻牖也。《禮·明堂位》刮楹達鄕。《註》每室八窻爲四達,天子之廟飾也。又小羊名達。《·大雅》先生如達。《註》羊子易生,無留難也。又州名。《字彙補》梁萬州攺通州,宋攺達州。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他達切,音闥。《集韻》行不相遇也。《正韻》挑達,往來相見貌。《·鄭風》挑兮達兮。《註》挑,輕儇也。達,放恣也。《集韻》或作达。

39 九:
違:《唐韻》羽非切《集韻》《韻會》于非切,𠀤音幃。《說文》離也。《廣韻》背也。《·堯典》靜言庸違。《註》行事則違背之也。又《正韻》避也,去之也。《易·乾卦》憂則違之。《註》知難而避也。《禮·表記》事君三違,而不出境。《註》違猶去也。《論語》違之之一邦。又《韻會》奔放曰違。《左傳·宣十年》凡諸侯之大夫違。《疏》窘迫而奔,及以禮見放,通謂之違。又邪惡也,過失也。《左傳·桓二年》昭德塞違。《註》塞違,謂閉塞邪違也。《後漢·百官志》有違失,則劾奏。又蓄怨也。《·無逸》否則厥心違怨。《註》違怨者,怨之蓄于中也。又《韻會》依違,不決也。一作猗違。《前漢·律歷志》依違以惟,未能修明。又《孔光傳》猗違者連歲。《註》猶依違也。依且違,言兩可也。

40 九:
𨔪:《字彙補》古文運字。註詳本畫。

41 九:
𨔫:《集韻》退古作𨔫。註詳六畫。

42 九:
𨔬:《字彙補》同達。

43 九:
𨔭:《字彙補》同迾。

44 九:
𨔮:籀文送字。

45 九:
𨔯:《字彙補》徒合切,音沓。行立也。

46 九:
𨔰:《字彙補》古文遷字。註詳十二畫。

47 九:
𨔱:《玉篇》古文遂字。註詳本畫。

48 九:
𨔲:《字彙補》古文遂字。註詳本畫。

URN: ctp:kangxi-zidian/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