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 -> -> -> 十二

《十二》

Library Resources
1 十二:
𦺆:《唐韻》古勞切,音高。《說文》葛屬。又《博雅》𦺆蘇,白䓘也。

2 十二:
𦺇:《唐韻》徒沃切,音䓯。《說文》水篇茿也。《詩·衞風·綠竹猗猗疏》《韓詩》竹作𦺇,《石經》同。又《玉篇》冬毒切,音篤。義同。

3 十二:
蔽:《集韻》《韻會》𠀤必袂切,音閉。《說文》小草也。又《廣韻》掩也。《禮·月令》是察阿黨則罪,無有掩蔽。又微也。《爾雅·釋詁疏》蔽者,覆障使微也。又《論語》《》三百,一言以蔽之。《何晏註》猶當也。又《小爾雅》斷也。又《楚辭·招魂》菎蔽象碁。《註》蔽,博箸。又地名。《鄭語》鄢、蔽、補、丹、依、㽥、歷、莘。《註》八邑也。又《集韻》毗祭切,音弊。義同。又分勿切,音弗。《周禮·春官·巾車》有蒲蔽、棼蔽、藻蔽、藩蔽。《註》蔽車禦風塵者。又必列切,音龞。《類篇》薆也。《江淹詩》乳竇旣滴瀝,丹井復寥泬。嵒崿轉奇秀,崟岑還相蔽。又匹蔑切,音撇。別也。一曰擊也,拂也。《史記·荆軻傳》跪而蔽席。又璧吉切,音必。《·召南》蔽芾甘棠,沈重讀必。或作𦱓、𦿔。
考證:〔《鄭語》鄢蔽補丹依㽥歷莘。〕謹照原文依㽥改依㽥。〔《周禮·春官》巾車有蒲蔽棼蔽藻蔽蘩蔽。〕謹照原文蘩蔽改藩蔽。

4 十二:
𦺈:《玉篇》同蓀。

5 十二:
䔬:《唐韻》羊吏切,音異。連翹別名。又《說文》芋也。又《集韻》同𧃟,藕翹也。

6 十二:
𦺉:《集韻》方遇切,音傅。《說文》華葉布也。又俯九切,音缶。義同。又《類篇》與𧀮同。

7 十二:
蔾:《唐韻》力脂切,音棃。《玉篇》蒺蔾。《韻略》旱草。《師曠曰》歲欲旱,草先生蒺蔾也。《易·困卦》據于蒺蔾。又蔾蘆,見蘆字註。又姓。《通志·氏族略》淮南有此姓。又《韻會》憐題切,音黎。入齊韻,訓義同。

8 十二:
䔭:《唐韻》乃挺切,音甯。《博雅》䔭𦵯,荏蘇也。又葶䔭草。《山海經》熊耳山有草,名曰葶䔭,可以毒魚。

9 十二:
䔮:《唐韻》息移切《集韻》相支切,𠀤音斯。《齊民要術》《字林》曰:草生水中,其花可食。

10 十二:
蔿:《唐韻》韋委切,音蘤。《正韻》於鬼切,音洧。草也。又地名。《左傳·僖二十七年》子玉復治兵于蔿。又姓。《潛夫論》楚蔿氏皆芊姓也。《說文》晉大夫蔿伯。又于蔿,歌名。唐魯山令元德秀所作。又《類篇》呼瓜切,音花。《博雅》蔿譌譁也。又《集韻》驅爲切,音虧。《揚子·方言》楚、鄭謂獪曰蔿。又吾禾切,音吪。草名。

11 十二:
𦺊:《玉篇》同莞。又《集韻》古丸切,音官。戸管切,音緩。戸袞切,音混。義𠀤同。亦作𦼍、𦸌。

12 十二:
䔯:《唐韻》苦故切,音庫。《說文》韭鬱也。又《玉篇》醋葅也。《集韻》亦作𧃗。

13 十二:
蕀:《唐韻》紀力切《集韻》訖力切,𠀤音棘。《爾雅·釋草》髦,顚蕀。《疏》髦一名顚蕀,一名商蕀。《廣雅》女术。《郭註》細葉有棘,蔓生。又蕀菀,今遠志也。

14 十二:
蕁:《唐韻》徒含切,音譚。《說文》䒞藩。《爾雅·釋草》蕁,䒞藩。《註》蕁生山上,葉如韭,一曰蝭母。又𧂇,海薻。《註》一名海蘿,如飛髮,生海中。又《淮南子·天文訓》火上蕁,水下流。

15 十二:
𦺋:《唐韻》蘇老切,音掃。《爾雅·釋草》蔜,𦺋𧃒。又《集韻》疎鳩切,音搜。《廣韻》雞腸草。

16 十二:
𦺌:《集韻》所九切,音溲。《篇海》白滓也。

17 十二:
䔰:《唐韻》方副切,音富。《說文》葍也。《·小雅》言采其葍。《註》葍一名䔰,幽州人謂之燕䔰。又《廣韻》芳福切,音蝮。䔰𦼱,草名。

18 十二:
䔱:《集韻》一入切,音揖。《類篇》䔱𦮾,草密貌。又《玉篇》草名。

19 十二:
蕂:《唐韻》詩證切,音勝。《玉篇》苣蕂,胡麻也。亦作䕝。

20 十二:
𦺍:《集韻》子淺切,音翦。《廣韻》同葥。又《說文》作𧁄,昨先切,音前。義亦同箭。《類篇》臣光曰:《說文》从止从舟,篆文作歬,變隷作前。後或筆誤歬字加刀作𠝣,因而不改,今筆勢旣殊,故從兩出。◎按此字一字有三形、三音,同一義,分見葥、𧁄二字註。

21 十二:
蕃:《唐韻》附袁切,音煩。《說文》草茂也。《·唐風》椒聊之實,蕃衍盈升。《·洪範》庶草蕃廡。《傳》蕃,滋也。又《周語》民之蕃庶,于是乎生。《註》蕃,息也。又草名。《山海經》隂山,其草多茆蕃。又鳥名。《山海經》𣵠光山,其鳥多蕃,或云卽鴞。又方煩切,音樊。義同。又與藩通。《·大雅》四國于蕃。又《周禮·地官·大司徒》九曰蕃樂。《註》閉藏樂器而不作也。又《韻補》方愔切,音汾。柳宗元文:我姓蟬嫣,由古而蕃。聯事尚書,十有八人。又《集韻》蒲麋切,音皮。地名。《前漢·地理志》魯國蕃。《註》邾國也。又《後漢·黨錮傳》蕃嚮。《註》蕃,姓也。

22 十二:
𦺎:《玉篇》步鉤切,音䏽。葅也。

23 十二:
𦺏:《玉篇》古文茭字。註見六畫。

24 十二:
䔲:《唐韻》都滕切,音登。《玉篇》金䔲草。《拾遺記》武帝爲撫軍時,砌下生草三株,狀若金䔲。《正字通》苦艼,《本草綱目》作苦䔲。

25 十二:
𦺐:《集韻》財干切,音殘。《玉篇》𦺐草。

26 十二:
䔳:《集韻》如延切,音然。《類篇》野豆。

27 十二:
𦺑:《集韻》蒲蠓切《玉篇》𦺑𦶇,草亂貌。《潘岳·射雉賦》蘙薈𦺑𦶇。亦同菶。

28 十二:
𦺒:《集韻》莫候切,音茂。《說文》毒草也。

29 十二:
䔴:《集韻》取外切,音襊。《說文》草也。又初力切,音測。義同。又初芮切,音𠽶。草出貌。

30 十二:
䔵:《唐韻》與葌同。

31 十二:
蕄:《唐韻》莫耕切,音氓。《爾雅·釋訓》存存、萌萌,在也。《疏》萌萌,《說文》作蕄蕄。又武登切,音瞢。義同。本亦作萌。見萌字註。

32 十二:
𦺓:《集韻》陟遙切,音朝。《類篇》姓也。

33 十二:
𦺔:《唐韻》胡茅切,音爻。《玉篇》黃茅根煎取汁,治消渴也。

34 十二:
𦺕:《玉篇》古文蘬字。註見十七畫。

35 十二:
𦺖:《唐韻》居聿切,音橘。草也。《博雅》𦺖子菜。《廣志》一曰馬芹。

36 十二:
蕅:《唐韻》《玉篇》𠀤同藕。《說文》張弨曰:此正蔆蕅字,俗譌作藕。亦作𦸲。

37 十二:
𦺗:《唐韻》傷魚切,音書。草名。《博雅》𦺗蔀,魚薺也。

38 十二:
䔶:《集韻》田黎切,音提。《玉篇》草也。或作𦻀。又度皆切,汰平聲。除草也。

39 十二:
𦺘:《正字通》葴字之譌。◎按卽𦸮字。詳𦸮字註。

40 十二:
蕆:《唐韻》丑善切,音搌。《博雅》敕也。《左傳·文十七年》寡君又朝以蕆陳事。又《揚子·方言》解也。又《韻會》備也。

41 十二:
蕇:《唐韻》多殄切,音典。《爾雅·釋草》蕇,亭歷。《註》似芥,一名狗薺。

42 十二:
蕈:《唐韻》慈荏切,尋上聲。菌生木上。又《玉篇》蕈,地菌也。又水名。《水經注》洮水又北出門峽,歷求厥川,蕈川水注之。又《集韻》徐心切,音尋。《陸雲詩》思樂葛藟,薄采其蕈。疾彼攸遠,乃孚惠心。又通覃。《五經文字》《》葛覃,亦作蕈。

43 十二:
𦺙:《集韻》憐題切,音黎。新𦺙,國名。亦作犂。《前漢·匈奴傳》復北服渾窳、屈時、丁零,隔昆龍、新犂之國。《師古註》五小國也。

44 十二:
𦺚:《集韻》同薵。

45 十二:
𦺛:《類篇》寵戀切,音猭。獸走草也。《集韻》與猭同。《馬融·廣成頌》獸不得猭。或从艸。

46 十二:
𦺜:《集韻》郞到切。《玉篇》盧到切,𠀤音嫪。薅也。又《類篇》音勞。野豆,本作勞。《詩疏》苕夏生莖,如勞豆而細。

47 十二:
䔷:《唐韻》巨金切,音琴。《玉篇》草名。根可緣竹器。《本草》李時珍曰:荆三棱如椶葉,莖中有白穰,剖之織物,柔韌如藤,《呂忱·字林》云䔷草卽此。又《集韻》巨興切,音兢。義同。或作𧂖。

48 十二:
𦺝:《集韻》同薴。《說文》作𦺝。

49 十二:
𦺞:《集韻》許箇切,呵去聲。《類篇》菜名。或作𦱕。

50 十二:
𦺟:《集韻》洪孤切,音胡。《類篇》草名。

51 十二:
蕉:《唐韻》卽消切《韻會》兹消切,𠀤音焦。《玉篇》芭蕉。《南方草木狀》甘蕉,一名芭蕉,或曰芭苴。莖解散如絲,可紡績,爲絺綌,名蕉葛。又通焦。《博雅》蕉,黑也。又《集韻》慈焦切,音樵。草芥也。《莊子·人閒世》死者以國量乎澤若蕉。又《字彙補》薪也。《列子·周穆王篇》覆之以蕉。又《正韻》通顦。《左傳·成九年》雖有姬姜,無棄蕉萃。

52 十二:
𦺠:《直音》同苽。

53 十二:
蕊:《唐韻》如壘切《集韻》乳捶切,𠀤音蘃。《韻會》草木叢生。《玉篇》草木實節生也。《屈原·離騷》貫薛荔之落蕊。又《博雅》花也。《郭璞·江賦》翹莖瀵蕊。又花名。《劇談錄》唐昌觀有玉蕊花。又石蕊,藥名。又《字彙補》子兗切,音雋。花聚貌。《潘岳·藉田賦》瓊鈒入蕊。又古音蕺。《風土記》蕊,香菜,根似茅根,蜀人所謂葅香。

54 十二:
蕋:《直音》俗蕊字。

55 十二:
蕌:《篇海》魯愄切,音累。菜名,似艾。

56 十二:
𦺡:《集韻》止兩切,音掌。《玉篇》草也。

57 十二:
蕍:《唐韻》羊朱切《集韻》容朱切,𠀤音俞。《爾雅·釋草》蕍,蕮。《註》今澤蕮。又《爾雅·釋草》蕍、芛、葟,華榮。《註》蕍亦華之貌。

58 十二:
𦺢:《集韻》吉屑切,音結。《類篇》草名。

59 十二:
䔸:《唐韻》陂矯切,音表。《玉篇》草名。又《集韻》𤰞遙切,音猋。香草。

60 十二:
蕎:《唐韻》舉喬切,音嬌。《爾雅·釋草》蕎,卭鉅。《註》藥草,大戟。《本草》其根辛苦,戟人咽喉,故名。又《廣韻》巨嬌切《韻會》渠嬌切,𠀤音喬。《玉篇》蕎麥。《本草》蕎麥莖弱而翹然,易長易收,磨麪如麥。《白居易詩》蕎麥鋪花白。

61 十二:
𦺣:《集韻》戸講切,音項。《玉篇》草名。似葵。

62 十二:
𦺤:《集韻》忍九切,音蹂。草名。似蘇。或作葇。

63 十二:
蕏:《集韻》張如切,音豬。《爾雅·釋草》菋,荎藸。或作蕏。詳藸字註。又《玉篇》蕏蒘草。

64 十二:
𦺥:《集韻》東徒切,音都。《玉篇》草名。

65 十二:
䔹:《集韻》徐醉切,音遂。草名。似菌。又《類篇》徒對切,音隊。出䔹,蘧疎也,謂瓜上菌。

66 十二:
蕐:《正韻》同華。

67 十二:
𦺦:《唐韻》胡安切,音寒。《玉篇》𦺦蔣也,本作寒。《爾雅·釋草》葴,寒漿。《註》今酸漿。
考證:〔《爾雅·釋草》葴,寒蔣。〕謹照原文寒蔣改寒漿。

68 十二:
蕑:《唐韻》古閑切,音閒。《·鄭風》士與女方秉蕑兮。《傳》蕑,蘭也。《爾雅翼》蕑草,大都似澤蘭。《盛弘之·荆州記》都梁縣有山,山下有水淸泚,其中生蘭草,名都梁香,因山爲號。其物可殺蟲,毒除不祥。故鄭人方春三月,于溱洧之上,士女相與秉蕑而祓除。又《韻會》《韓詩》傳,蓮也。又《齊民要術》蕑子藤生緣樹,實如梨,赤如雞冠,核如魚鱗,取生食之。又姓。《史記·淮南厲王傳》中尉蕑忌。《索隱》蕑,姓也。《漢書·師古註》姓蕑名忌。本此蕑字。或作𥳑,非。又《集韻》何閒切,音閑。草名。

69 十二:
蕒:《唐韻》莫蟹切,音買。吳人呼苦苣。《晉書·五行志》蕒菜生工人吳平家。又水苦蕒,藥名。又《集韻》菜名。《博雅》蕒,𧃢也。

70 十二:
䔺:《集韻》尹捶切,音㜇。《說文》藍蓼秀也。又《廣韻》草木華初出貌。又《博雅》蔕也。又《爾雅疏》按《廣雅》云:地毛,莎䔺也,是䔺卽莎也,故云莎䔺。又才規切,音厜。勻規切,音觿。義𠀤同。《韻會》或作𧄙。

71 十二:
𦺧:《集韻》居轄切,音轕。草名。《玉篇》居滑切,音刮。義同。

72 十二:
蕓:《唐韻》《集韻》𠀤玉分切,音云。《玉篇》蕓薹菜。《本草註》此菜易起薹,須採其薹,則分枝必多,故名蕓薹。淮人謂之薹芥。又蕓香草也。《杜陽雜編》元載造蕓輝堂於私第,其香出于闐國,潔白如玉,舂之爲屑以塗壁。《集韻》或作蒷。
考證:〔《杜陽雜編》元載造蕓輝堂於私第,其香出於闐國。〕謹照原文於闐改于闐。

73 十二:
𦺨:《唐韻》徐兩切,音象。《玉篇》草名。

74 十二:
蕔:《集韻》博毛切,音褒。《類篇》荒也。又《玉篇》菜名。

75 十二:
蕕:《唐韻》以周切,音猶。《說文》水邊草也。卽《爾雅》𦳷,蔓于。又臭草。《本草註》其氣𤸈臭,故謂之蕕。蕕者,𤸈也,朽木臭也。《左傳·僖四年》一薰一蕕。又地名。《晉書·慕容㒞載記》劉寧屯據蕕城,降於苻氏。又《類篇》以九切,音酉。義同。《集韻》同𦽈。

76 十二:
蕖:《唐韻》强魚切,音渠。《爾雅·釋草》荷,芙蕖。詳荷字註。又《拾遺記》石蕖,靑色,堅而甚輕,從風靡靡,覆其波上。

77 十二:
𦺩:《唐韻》几劇切《集韻》訖逆切,𠀤音戟。《玉篇》大𦺩,藥名。

78 十二:
蕗:《集韻》魯故切,音路。蘩虂,草名。或作蕗。《東方朔·七諫》菎蕗雜於叢蒸兮。又《急就篇註》甘草一名蕗。

79 十二:
蕘:《唐韻》《正韻》𠀤如招切,音饒。《說文》草薪也。《左傳·昭十三年》淫芻蕘者。《疏》𠀤燃火之草也。又蕘花,藥名。《本草註》蕘者,饒也,其花繁饒也。又《集韻》尼交切,音鐃。菜名。《博雅》蘴蕘,蕪精也。《揚子·方言》陳楚之郊謂之蘴,魯齊之郊謂之蕘。
考證:〔《左傳·昭十三年》淫芻蕘者。《註》𠀤燃火之草也。〕謹照原文註改疏。

80 十二:
𦺪:《類篇》同藷。

81 十二:
䔻:《集韻》都昆切,音敦。草名。又《類篇》都回切,音堆。草盛貌。

82 十二:
蕙:《唐韻》《正韻》𠀤胡桂切,音惠。《玉篇》香草,生下濕地。《爾雅翼》一榦一花而香有餘者蘭,一榦數花而香不足者蕙。《南方草木狀》蕙一名薰草。《屈原·離騷》予旣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又《韻會》通惠。《揚雄·甘泉賦》發蘭惠與穹藭。

83 十二:
𦺫:《集韻》同䕞。

84 十二:
蕚:《篇海》同萼。

85 十二:
𦺬:《唐韻》居依切,音機。《玉篇》菹𦺬草。

86 十二:
蕛:《集韻》田黎切,音提。《爾雅·釋草》蕛,苵。《註》蕛似稗,布地生穢草。《廣韻》或作稊。又通荑。《集韻》亦作𧀾。

87 十二:
䔼:《集韻》色入切,音澀。䔼䔼,草聲。又《類篇》側立切,音戢。香菜。

88 十二:
𦺭:《集韻》詩廉切,音苫。《說文》喪藉草也。又《類篇》子鴆切,音浸。義同。又通薓。

89 十二:
蕜:《集韻》妃尾切,音斐。《博雅》悵也。又父沸切,音翡。義同。

90 十二:
蕝:《唐韻》子悅切《集韻》租悅切,𠀤音撮。《晉語》楚爲荆蠻置茅蕝。《註》蕝謂束茅而立之,所以𦄲酒。又通蕞。《前漢·叔孫通傳》與其弟子百餘人爲綿蕞。《師古註》蕞同蕝。又《纂文》蕝,今纂字。又祖芮切,音橇。《唐韻古音》引《史記·夏本紀》泥行乗。註:徐廣曰:他書或作蕝。索隱曰:蕝音子芮反。又《六書正譌》小也。

91 十二:
蕞:《唐韻》才外切《集韻》徂外切,𠀤音𥳣。《說文》小貌。《左傳·昭七年》蕞爾國。《左思·魏都賦》宵歌蕞陋。又《潘岳·西征賦》蕞芮于城隅者,百不處一。《註》聚貌。又《集韻》祖外切,音最。地名,在新豐。又通蕝。詳蕝字。

92 十二:
蕟:《類篇》同䕠。

93 十二:
𦺮:《唐韻》作萸。《集韻》作𦺮。詳萸字註。

94 十二:
𦺯:《篇海》同䕈。

95 十二:
蕠:《集韻》女居切,音袽。黏著也。《史記·張釋之傳》用紵絮斮陳蕠漆其閒。又《玉篇》人余切,音如。蕠藘草也。亦作茹。詳茹字註。

96 十二:
䔽:《唐韻》於蓋切,音藹。《說文》蓋也。《集韻》淸也,微也。

97 十二:
𦺰:《篇海》他刀切,音滔。草名。《集韻》同蓧。

98 十二:
𦺱:《唐韻》卽移切,音貲。《玉篇》𦺱菜,生水中。

99 十二:
䔾:《韻會》去例切,音憩。䔾車,香草。《集韻》作藒。詳藒字註。又《廣韻》予割切,音遏。菜似蕨,生水中。

100 十二:
𦺲:《集韻》堅兗切,音吮。草名。此草生處無魚。

101 十二:
蕡:〔古文〕𦶁《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符分切,音墳。《玉篇》草木多實也。《·周南》有蕡其實。《爾雅·釋木》蕡藹。《註》樹實繁茂菴藹。又《儀禮·喪服傳》苴絰者,麻之有蕡者也。《註》蕡,麻子也。又《說文》雜香草也。又《博雅》弦也。又符袁切,音煩。父吻切,音忿。義𠀤同。《爾雅》作黂。

102 十二:
𦺳:《篇海》古文薏字。註見十三畫。

103 十二:
蕢:〔古文〕𤆂《唐韻》《韻會》𠀤求位切,音匱。《說文》草器。《論語》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又山名。《前漢·高帝紀》沛公引兵繞嶢關,踰蕢山。又《集韻》苦怪切,音喟。菜名。《爾雅·釋草》蕢,赤莧。《註》今莧菜之有赤莖者。又與𠙽通。《禮·禮運》蕢桴而土鼓。《註》蕢讀爲𠙽,聲之誤也,謂摶土爲桴也。又姓。《禮·檀弓》公使人弔蕢尚。
考證:〔《爾雅·釋草》蕢,赤莧。《註》今莧菜之有赤根者。〕謹照原文赤根改赤莖。

104 十二:
𦺴:《唐韻》秦入切,音集。《博雅》𦺴菩也。

105 十二:
蕣:《唐韻》舒閏切,音舜。《韻會》木槿朝華暮落者。陸佃云:取一瞬之義。亦作舜。《·鄭風》顏如舜華。《說文》作𧂌。

106 十二:
𦺵:《集韻》同菆。

107 十二:
𦺶:《集韻》居例切,音罽。《說文》草之小者。又儒稅切,音芮。義同。亦作𦸠。

108 十二:
𦺷:《集韻》疏臻切,音莘。草名。《正字通》草盛貌。

109 十二:
蕤:《唐韻》《集韻》《韻會》𠀤儒佳切,音甤。《說文》草木華垂貌。《陸機·文賦》播芳蕤之馥馥。又冠蕤。《禮·雜記》緇布冠不蕤。《疏》緇布冠,古法不蕤。今特云不蕤者,以後代有蕤,此以凶事故不蕤。又蕤賔,五月律。《周語》蕤賔。《註》蕤,委蕤,柔貌也。《前漢·律歷志》蕤,繼也。又萎蕤,藥名。見萎字註。又旗名,鹵簿中有之。《唐人詩》望見葳蕤舉翠華。《集韻》省作苼。
考證:〔《唐人詩》望見萎蕤舉翠華。〕謹照原文詩萎蕤改葳蕤。

110 十二:
蕥:《字彙》語賈切,音雅。子穀不秀。

111 十二:
蕦:《唐韻》錫兪切《集韻》詢趨切,𠀤音須。薞蕪別名,本作須。《爾雅·釋草》須,薞蕪。《註》似羊蹄,葉細,味酢可食。
考證:〔《爾雅·釋草》須薞蕪。《註》似羊蹄,稍細。〕謹照原文稍細改葉細。

112 十二:
𦺸:《唐韻》良刃切,音吝。《玉篇》草名。又《集韻》離珍切,音遴。似竹中實。又《玉篇》同燐。

113 十二:
蕧:《唐韻》房六切,音服。《說文》盜庚也。《爾雅·釋草》蕧,盜庚。《註》旋蕧似菊。又《集韻》方六切,音福。義同。又蕧盆草。見葐字註。
考證:〔《爾雅·釋草》蕧,盜庚。《註》旋蕧花也。〕謹照原文花也改似菊。

114 十二:
𦺹:《玉篇》力彫切,音聊。《篇海》草名。

115 十二:
蕨:《唐韻》《韻會》《正韻》𠀤居月切,音厥。《玉篇》菜也。《爾雅·釋草》蕨,虌。《郭註》初生無葉可食。《·召南》言采其蕨。《疏》周秦曰:蕨,齊魯曰鼈,俗云其初生似鼈脚,故名。《埤雅》蕨初生,狀如雀足之拳,又如人足之蹶,故名焉。又《爾雅·釋草》菱,蕨攗。《疏》蔆一名蕨攗,今水中芰,俗云菱角是也。
考證:〔《爾雅·釋草》蕨,龞。〕謹照原文龞改虌。

116 十二:
蕩:《唐韻》徒朗切《集韻》《韻會》待朗切,𠀤音盪。大也。《論語》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又《釋名》蕩,排盪去穢垢也。《禮·昏義》蕩天下之隂事。又《禮·月令》仲冬諸生蕩。《註》蕩謂物動萌芽也。又《·畢命》以蕩陵德。《傳》放蕩也。又《·盤庚》今我民用,蕩析離居。《註》播蕩也。又《·大雅》蕩蕩上帝。《傳》蕩蕩,法度廢壞貌。又姓。《春秋·僖二十五年註》宋桓公生子蕩,後以蕩爲氏。又他浪切,音儻。義同。又底朗切,音黨。《周禮·地官·稻人》以溝蕩水。《註》謂以溝行水也。又《前漢·揚雄傳》雄爲人𥳑易佚蕩。《註》佚蕩,緩也。又他郞切,音湯。地名。《史記·魯仲連傳》止于蕩隂不進。《註》河內有蕩隂縣。又水名。《前漢·地理志》蕩水東至內黃澤。又坦朗切。平易也。《·齊風》魯道有蕩。徐邈讀帑。

117 十二:
𦺺:《正字通》譌字。○按係𦽓字之譌。

118 十二:
蕪:《唐韻》武夫切《集韻》《韻會》《正韻》微夫切,𠀤音無。《說文》薉也。《楚辭·離騷》哀衆芳之蕪穢。又《爾雅·釋詁》蕪豐也。《註》豐盛也。又逋也。《楚辭·哀郢》孰兩東門之可蕪。又《小爾雅》草也。又地名。《鮑昭·蕪城賦註》廣陵故城也。又湖名。《前漢·地理志》丹陽郡蕪湖。又與廡通。《·洪範》庶草蕃廡。
考證:〔《楚辭·離騷》哀衆草之蕪穢。〕謹照原文衆草改衆芳。〔《爾雅·釋草》苞蕪茂。《註》蕪,豐也。〕謹照原書釋草改釋詁。苞蕪茂改蕪豐也。蕪豐改豐盛。

119 十二:
𦺻:《集韻》顙旱切,音散。《玉篇》草名。

120 十二:
𦺼:《集韻》同蔭。

121 十二:
䔿:《唐韻》兹損切《韻會》祖本切,𠀤音撙。《玉篇》苯䔿。《說文》叢草也。《張衡·西京賦》苯䔿蓬茸。《左思·魏都賦》嘉穎合穗以䔿䔿。又《博雅》聚也。又《類篇》粗本切。《韓愈詩》草木森苯䔿。《註》䔿音忖。

122 十二:
蕫:《唐韻》多動切《韻會》覩動切,𠀤音董。《爾雅·釋草》𦽍蕫。《疏》狀似蒲而細,可爲屩,亦可綯以爲索。又《說文》杜林曰:蕅根也。又《廣韻》徒紅切,音童。義同。○按《六書正譌》云:又姓,別作董。考,古文重、童雖可通用,然董字經典從無从蕫者。正譌之說非。
考證:〔《爾雅·釋草》𦽍蕫。《疏》狀似蒲而細,可爲屩,亦可陶以爲索。〕謹照原文可陶改可綯。

123 十二:
䕀:《玉篇》苦緩切,音欵。本作款。《爾雅·釋草》菟奚,顆涷。《註》款冬也。紫赤花,生水中。
考證:〔《爾雅·釋草》菟蒵顆凍。〕謹照原文改菟奚顆涷。

124 十二:
蕬:《集韻》新兹切,音絲。《類篇》菟蕬,藥草。本作絲。又《正字通》引《玉堂閒話》:蕬草,江南水草,葉如薤,隨水深淺而生。

125 十二:
𦺽:《集韻》鄔感切,音晻。繁茂也。

126 十二:
蕭:《唐韻》蘇彫切《集韻》先凋切,𠀤音簫。艾蒿也。《·王風》彼采蕭兮。《疏》今人所謂荻蒿者是也。《禮·郊特牲》蕭合黍稷,臭陽達于牆屋。又《·小雅》蕭蕭馬鳴。《註》聲也。又《前漢·食貨志》江淮之閒,蕭然煩費。《註》蕭然猶騷然,勞動之貌。又蕭條,寂寥貌。《宋玉·九辨》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註》隂令促,急風疾暴也。又《論語》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何晏註》蕭之言肅也,牆謂屛也。君臣相見之禮,至屛而加肅敬。又斧名。《左思·魏都賦》蕭斧戢柯以柙刃。《說文註》蕭斧,芟艾之斧也。又國名。《左傳·文十四年》宋高哀爲蕭封人。《註》蕭,宋附庸國。又關名。《前漢·武帝紀》北出蕭關。又姓。《潛夫論》蕭氏,殷舊姓也。又叶音修。《毛詩·古音考》冽彼下泉,浸彼苞蕭。叶下周。《屈原·九歌》風颯颯兮木蕭蕭。叶下憂。◎按《周禮·地官·甸師》蕭茅註:鄭讀所六反,至杜子春始讀爲簫。

127 十二:
蕮:《唐韻》思積切,音舄。車前草。

128 十二:
䕁:《唐韻》府尾切,音誹。草也。又《揚子·方言》江湘閒凡猝相見謂之䕁。

129 十二:
𦺾:《集韻》乳兗切,音軟。草名。紅藍也。

130 十二:
𦺿:《集韻》同蘵。

131 十二:
𦻀:《集韻》同䔶。

132 十二:
𦻁:《集韻》同萏。

133 十二:
𦻂:《集韻》同薞。

134 十二:
𦻃:《集韻》同萑。

135 十二:
𦻄:《集韻》子仙切,音煎。草貌。《直音》同葏。

136 十二:
𦻅:《集韻》悉盍切,音卅。草聲。

137 十二:
𦻆:《類篇》同綦。

138 十二:
𦻇:《集韻》惠古作𦻇。註詳心部八畫。

139 十二:
𦻈:《六書正譌》叢𦻈也,今借爲簾薄字。

140 十二:
𦻉:《六書正譌》菔本字。

141 十二:
蕯:《字彙補》力公切,音隆。人名,步大汗蕯,代郡人,北齊時積封至義陽郡公。

142 十二:
𦻊:《字彙補》古文莊字。註詳七畫。

143 十二:
𦻋:《集韻》菫古作𦻋。註詳八畫。

144 十二:
𦻌:《集韻》簠古作𦻌。註詳竹部十二畫。

145 十二:
𦻍:《玉篇》古文菫字。註詳八畫。

URN: ctp:kangxi-zidian/14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