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原典校勘

許多早期文獻存在於不同的早期版本,而不同版本之間或多或少有其不同之處。

本站資料庫和維基區指定其中一部早期版本為底本(一般為本站圖書館中的版本),且要求電子版除明確註明之外與底本一致。

儘管如此,電子版所採用的底本在某些地方有可能無法說通,或有文字學、考古學上的理由讓我們認為底本本身有誤。在這種情況下:

  1. 電子版中的字除明確註明之外必須符合原底本。
  2. 修改底本時,必須屬於下述情況:
    1. 原底本無法說通,或:
    2. 有證據說明原底本應該作為其它文字描述(如:另一早期版本中有較恰當的文字,或有人提出具體的文字學論證說明為甚麼底本必須如此糾正)。
  3. 其它重要版本可以另外指出,但:
    1. 註明其它版本時,必須註明哪一部早期版本(如:《四部叢刊》本、《漢魏叢書》本等),而最好指出本站圖書館中的出處和頁碼,且:
    2. 尚未提供早期文獻來源的異文,除特殊情況外不註明。(包括中華書局等版本:若其它現代的版本以另一本為底本,要直接指出此底本中的異文。)
  4. 經典文獻對漢字的使用不見得符合現代的使用規範(如:古書多用「脩」代表當代中文中「修」的意思)。若其使用方法與古代的規範用法一致(可參考《康熙字典》、《漢語大字典》等字書),則不是錯字,因此不必改字。

提出修正

由於上述情況,如果想要提出修正:

  1. 請首先確認電子版與原底本一致。若不一致,並且尚未註明不一致之由,則電子版有誤,需要糾正。請發表訊息要求電子版糾正,並指出圖書館中的出處。
  2. 若電子版與底本一致,但您認為需要改字才能說通,請:
    1. 參照圖書館中的其它版本,看其它版本是否有較通順的異文。
    2. 以其它版本或校勘者的詳細論證為證據,發言建議校正電子版。請留意:若缺乏足夠的證據,電子版無法修正。

注意:缺少足夠證據或未指出其它早期版本異文的校勘一般無法加到資料庫。在提出校勘建議時,請盡可能提供相關的圖書館鏈接。

最後,請留意:維基區中的所有文字版可直接自行糾正,請使用相關編輯功能按照上述說明以及維基格式及編輯指南自行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