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Show statistics Edit searchSearch details:
Scope: Han Shu Request type: Paragraph
Condition 1: Contains text "御" Matched:841.
Total 551 paragraphs. Page 8 of 56. Jump to page 1 ...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56

漢書 - Han Shu

[Xin - Eastern Han] 36-111
Books referencing 《漢書》 Library Resources
[Also known as: 《前漢》]

Library Resources

外戚恩澤侯表

Books referencing 《外戚恩澤侯表》 Library Resources
9 外戚恩澤... :
博陽定侯丙吉史大夫關內侯有舊恩功德茂侯,千三百三十戶。元康三年二月乙未封,八年薨。五鳳三年,侯顯嗣,二年,甘露元年坐酎宗廟騎至司馬門,不敬,奪爵一級為關內侯。鴻嘉元年六月己巳,康侯昌以吉孫紹封。元始二年,釐侯並嗣。南頓侯勝客嗣,王莽敗,絕。

百官公卿表

Books referencing 《百官公卿表》 Library Resources

百官公卿表上

Books referencing 《百官公卿表上》 Library Resources
4 百官公卿... :
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銀印青綬,掌副丞相。有兩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蘭臺,掌圖籍祕書,外督部刺史,內領侍史員十五人,受公卿奏事,舉劾按章。成帝綏和元年更名大司空,金印紫綬,祿比丞相,置長史如中丞,官職如故。哀帝建平二年復為史大夫,元壽二年復為大司空,史中丞更名史長史。侍史有繡衣直指,出討姦猾,治大獄,武帝所制,不常置。

16 百官公卿... :
少府,秦官,掌山海池澤之稅,以給共養,有六丞。屬官有尚書、符節、太醫、太官、湯官、導官、樂府、若盧、考工室、左弋、居室、甘泉居室、左右司空、東織、西織、東園匠十二官令丞,又胞人、都水、均官三長丞,又上林中十池監,又中書謁者、黃門、鉤盾、尚方、府、永巷、內者、宦者七官令丞。諸僕射、署長、中黃門皆屬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考工室為考工,左弋為佽飛,居室為保宮,甘泉居室為昆臺,永巷為掖廷。佽飛掌弋射,有九丞兩尉,太官七丞,昆臺五丞,樂府三丞,掖廷八丞,宦者七丞,鉤盾五丞兩尉。成帝建始四年更名中書謁者令為中謁者令,初置尚書,員五人,有四丞。河平元年省東織,更名西織為織室。綏和二年,哀帝省樂府。王莽改少府曰共工。

24 百官公卿... :
水衡都尉,武帝元鼎二年初置,掌上林苑,有五丞。屬官有上林、均輸、羞、禁圃、輯濯、鍾官、技巧、六廄、辯銅九官令丞。又衡官、水司空、都水、農倉,又甘泉上林、都水七官長丞皆屬焉。上林有八丞十二尉,均輸四丞,羞兩丞,都水三丞,禁圃兩尉,甘泉上林四丞。成帝建始二年省技巧、六廄官。王莽改水衡都尉曰予虞。初,羞、上林、衡官及鑄錢皆屬少府。

31 百官公卿... :
奉軍都尉掌乘輿車,駙馬都尉掌駙馬,皆武帝初置,秩比二千石。侍中、左右曹、諸吏、散騎、中常侍,皆加官,所加或列侯、將軍、卿大夫、將、都尉、尚書、太醫、太官令至郎中,亡員,多至數十人。侍中、中常侍得入禁中,諸曹受尚書事,諸吏得舉法,散騎騎並乘輿車。給事中亦加官,所加或大夫、博士、議郎,掌顧問應對,位次中常侍。中黃門有給事黃門,位從將大夫。皆秦制。

33 百官公卿... :
諸侯王,高帝初置,金璽盭綬,掌治其國。有太傅輔王,內史治國民,中尉掌武職,丞相統眾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漢朝。景帝中五年令諸侯王不得復治國,天子為置吏,改丞相曰相,省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大夫、謁者、郎諸官長丞皆損其員。武帝改漢內史為京兆尹,中尉為執金吾,郎中令為光祿勳,故王國如故。損其郎中令,秩千石;改太僕曰僕,秩亦千石。成帝綏和元年省內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

34 百官公卿... :
史,秦官,掌監郡。漢省,丞相遣史分刺州,不常置。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詔條察州,秩六百石,員十三人。成帝綏和元年更名牧,秩二千石。哀帝建平二年復為刺史,元壽二年復為牧。

39 百官公卿... :
凡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銀印青綬,光祿大夫無。秩比六百石以上,皆銅印黑綬,大夫、博士、史、謁者、郎無。其僕射、史治書尚符璽者,有印綬。比二百石以上,皆銅印黃綬。成帝陽朔二年除八百石、五百石秩。綏和元年,長、相皆黑綬。哀帝建平二年,復黃綬。吏員自佐史至丞相,十二萬二百八十五人。

百官公卿表下

Library Resources
1 百官公卿... :
公元前相國左內史
丞相太尉史大夫列將軍奉常郎中令衛尉太僕廷尉典客宗正水衡都尉
206高帝元年沛相蕭何為丞相。內史周苛為史大夫守滎陽,三年死。滕令夏侯嬰為太僕。執盾襄為治粟內史。職志周昌為中尉,三年遷。內史周苛遷。
203中尉周昌為史大夫,六年徙為趙丞相。
197符璽史趙堯為史大夫,十年免。中地守宣義為廷尉。
187高后元年十一月甲子,右丞相陵為太傅,左丞相平為右丞相,典客審食其為左丞相。上黨守任敖為史大夫,三年免。
184平陽侯曹窋為史大夫,五年免。
180九月丙戌,復為丞相,後九月免。淮南丞相張蒼為史大夫,四年遷。
176十二月乙巳,丞相嬰薨。正月甲午,史大夫張蒼為丞相。史大夫圍。
173典客馮敬為史大夫。典客靚。
164十六淮陽守申屠嘉為史大夫,二年遷。
162八月戊戌,丞相蒼免。庚午,史大夫申屠嘉為丞相。八月庚午,開封侯陶青為史大夫,七年遷。
155六月丞相嘉薨。八月丁未,史大夫陶青為丞相。八月丁巳,左內史朝錯為史大夫。奉常斿。
153史大夫介。南皮侯竇彭祖為奉常。
150六月乙巳,丞相青免。太尉周亞夫為丞相。太僕劉舍為史大夫,三年遷。酇侯蕭勝為奉常。濟南太守郅都為中尉,三年免。
147九月戊戌,丞相亞夫免。史大夫劉舍為丞相。太子太傅衛綰為史大夫,四年遷。煮棗侯乘昌為奉常。
143後元年七月丙午,丞相舍免。八月壬辰,史大夫衛綰為丞相。八月壬辰,衛尉直不疑為史大夫,三年免。郎中令賀。
140孝武建元元年六月,丞相綰免。丙寅,魏其侯竇嬰為丞相。武安侯田蚡為太尉。齊相牛抵為史大夫。郎中令王臧,一年有罪自殺。淮南太守灌夫為太僕,二年為燕相。大行令光。中尉張敺,九年遷。中尉甯成為內史,下獄論。內史印。
139十月丞相嬰免。三月乙未,太常許昌為丞相。太尉蚡免,官省。史大夫趙綰,有罪自殺。南陵侯趙周為太常,四年免。郎中令石建,六年卒。大理信。大行令過期。內史石慶。
137武強侯嚴青翟為史大夫,二年,坐竇太后喪不辦免。廷尉遷。廷尉建。江都相鄭當時為右內史,五年貶為詹事。
135六月癸巳,丞相昌免。武安侯田蚡為丞相。大農令韓安國為史大夫,四年病免。太常定。太僕賀,三十三年遷。廷尉殷。大農令殷。東海太守汲黯為主爵都尉,十一年徙。
131三月乙卯,丞相蚡薨。五月丁巳,平觉侯薛澤為丞相。九月,中尉張歐為史大夫,五年老病免,食上大夫祿。宣平侯張歐為太常。
130廷尉翟公。詹事鄭當時為大農令,十一年免。史大夫韓安國為中尉,一年遷。右內史番係。博士公孫弘為左內史,四年遷。
126左內史公孫弘為史大夫,二年遷。衛尉蘇建。中大夫張湯為廷尉,五年遷。少府孟賁。中尉李息。左內史李沮,四年為將軍。
124十一月乙丑,丞相澤免。史大夫公孫弘為丞相。四月丁未,河東太守九江番係為史大夫。山陽侯張當居為太常,坐選子弟不以實免。中尉趙禹為少府。中尉殷容。主爵都尉李蔡。主爵都尉汲黯為右內史,五年免。
122元狩元年樂安侯李蔡為史大夫,一年遷。大行令李息。宗正劉受。中尉司馬安。會稽太守朱買臣為主爵都尉。左內史敞。
121三月戊寅,丞相弘薨。壬辰,史大夫李蔡為丞相。
120三月壬辰,廷尉張湯為史大夫,六年有罪自殺。冠軍侯霍去病為票騎將軍。衛尉張騫。廷尉李友。廷尉安。廷尉禹。中尉霸。主爵都尉趙食其,二年為將軍。
115二月壬辰,丞相青翟有罪自殺。二月辛亥,太子太傅趙周為丞相。二月辛亥,太子太傅石慶為史大夫,三年遷。廣安侯任越人為太常,坐廟酒酸論。中郎將張騫為大行令,三年卒。大農令孔僅。少府當,四年下獄死。水衡都尉張罷。
112九月辛巳,丞相周下獄死。丙申,史大夫石慶為丞相。平曲侯周建德為太常。陽平侯杜相為太常,五年坐擅繇大樂令論。衛尉路博德。
111齊相卜式為史大夫,一年貶為太子太傅。大農令張成。少府豹為中尉。
110元封元年左內史兒寬為史大夫,八年卒。水衡都尉閻奉。史中丞咸宣為左內史,六年免。
109史中丞杜周為廷尉,十一年免。故中尉王溫舒為少府,三年徙。
102正月,膠東太守延廣為史大夫。牧丘侯石德為太常,三年坐廟牲瘦入穀贖論。搜粟都尉上官桀為少府,年老免。
100天漢元年濟南太守琅邪王卿為史大夫,二年有罪自殺。大司農桑弘羊,四年貶為搜粟都尉。
98二月,執金吾杜周為史大夫,四年卒。廷尉吳尊。
94三月,光祿大夫河東暴勝之公子為史大夫,三年下獄自殺。容城侯唯塗光為太常,徙為安定都尉。直指使者江充為水衡都尉,五年為太子所斬。
91四月壬申,丞相賀下獄死。五月丁巳,涿郡太守劉屈氂為左丞相。九月大鴻臚商丘成為史大夫,四年坐祝詛自殺。光祿勳韓說少卿為太子所殺。廷尉信。京兆尹于己衍坐大逆誅。
87二月丁卯,侍中奉車都尉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二月乙卯,搜粟都尉桑弘羊為史大夫,七年坐謀反誅。侍中駙馬都尉金日磾為車騎將軍,一年薨。太僕上官桀為左將軍,七年反,誅。當塗侯魏不害為太常,六年坐孝文廟風發鲷免。守衛尉遺。太僕并左將軍。執金吾郭廣意免。
80元鳳元年九月庚午,右扶風王訢為史大夫,三年遷。光祿勳張安世為右將軍光祿勳,六年遷。光祿勳并右將軍。諫大夫杜延年為太僕,十五年免。太中大夫劉德為宗正,數月免。執金吾壼信。中郎將趙充國為水衡都尉,六年遷。左馮翊賈勝胡,二年坐縱謀反者棄市。
77正月甲戌,丞相千秋薨。二月乙丑,史大夫王訢為丞相。二月乙丑,大司農楊敞為史大夫,二年遷。蒲侯蘇昌為太常,十一年坐籍霍山書泄祕書免。河內太守平原趙彭祖為大司農,三年卒。京兆尹彭祖。
75十一月己丑,史大夫楊敞為丞相。十一月,少府蔡義為史大夫,一年遷。廷尉李光,四年免。河東太守田延年為大司農,三年有罪自殺。便樂成為少府,四年卒。右扶風周德。
74元平元年八月己巳,丞相敞薨。九月戊戌,史大夫蔡義為丞相。九月戊戌,左馮翊田廣明為史大夫,三年為祁連將軍。右將軍安世為車騎將軍光祿勳,七年遷。水衡都尉趙充國為後將軍。水衡都尉光祿大夫韓增為前將軍,十三年遷。執金吾延壽。左馮翊武。
71六月己丑,丞相義薨。甲辰,長信少府韋賢為丞相。六月甲辰,大司農魏相為史大夫,四年遷。廷尉李義。大司農淳于賜。少府惡。光祿大夫于定國為水衡都尉,二年遷。潁川太守趙廣漢為京兆尹,六年下獄要斬。
67正月甲申,丞相賢賜金免。六月壬辰,史大夫魏相為丞相。四月戊申,車騎將軍光祿勳張安世為大司馬車騎將軍,七月戊戌,更為大司馬衛將軍。右將軍霍禹為大司馬。七月壬辰,大司馬禹下獄要斬。六月辛丑,太子太傅丙吉為史大夫,八年遷。度遼將軍衛尉范明友為光祿勳,一年坐謀反誅。大司農輔。執金吾延年。左馮翊官。
59三月丙午,丞相相薨。四月戊戌,史大夫丙吉為丞相。七月甲子,大鴻臚蕭望之為史大夫,三年貶為太子太傅。少府李彊為大鴻臚。光祿大夫梁丘賀為少府。東郡太守韓延壽為左馮翊,二年下獄棄市。
56四月己丑,大司馬增薨。五月,強弩將軍許延壽為大司馬車騎將軍。八月壬午,太子太傅黃霸為史大夫,一年遷。衛尉韋玄成為太常,二年免。衛尉弘。右扶風陳萬年為太僕,五年遷。宗正劉丁。守左馮翊五原太守延壽。
55正月癸卯,丞相吉薨。二月壬申,史大夫黃霸為丞相。六月辛酉,西河太守杜延年為史大夫,三年以病賜安車駟馬免。執金吾田聽天,三年遷。
52五月己丑,廷尉于定國為史大夫,一年遷。執金吾田聽天為廷尉,三年遷。守左馮翊廣川相充郎。
51三月己丑,丞相霸薨。五月甲午,史大夫于定國為丞相。五月甲午,太僕陳萬年為史大夫,七年卒。鴈門太守建平侯杜緩為太常,七年坐盜賊多免。博陽侯丙顯為太僕,一年為建章衛尉。
44六月辛酉,長信少府貢禹為史大夫,十二月丁未卒。丁巳,長信少府薛廣德為史大夫,一年以病賜安車駟馬免。河南太守劉彭祖為左馮翊,二年遷太子太傅。
43永光元年十一月戊寅,丞相定國賜金,安車駟馬免。七月癸未,大司馬高賜金,安車駟馬免。九月戊子,侍中衛尉王接為大司馬車騎將軍。七月辛亥,太子太傅韋玄成為史大夫,一年遷。太僕金賞為光祿勳,一年卒。衛尉雲。故建章衛尉丙顯為太僕,十年免。大司農堯。侍中中大夫歐陽餘為少府,五年卒。
42二月丁酉,史大夫韋玄成為丞相。二月丁酉,右扶風鄭弘為史大夫,五年有罪自殺。光祿大夫非調為大司農。右扶風強,五年。隴西太守馮野王為左馮翊,五年遷。
37八月癸亥,諸吏散騎光祿勳匡衡為史大夫,一年遷。左曹西平侯于永為光祿勳,十六年遷。執金吾李延壽為衛尉,一年遷。左馮翊馮野王為大鴻臚,五年為上郡太守。左馮翊郭延。
36六月甲辰,丞相玄成薨。七月癸亥,史大夫匡衡為丞相。七月戊辰,衛尉李延壽為史大夫,三年卒。一姓繁。陽平侯王鳳為侍中衛尉,三年遷。
33竟寧元年六月己未,侍中衛尉王鳳為大司馬大將軍。三月丙寅,太子少傅張譚為史大夫,三年坐選舉不實免。太僕譚。陽城侯劉慶忌寧君為宗正,三年遷。河南太守召信臣為少府,二年徙。中少府安平侯王章子然為執金吾,三年遷。
30十二月丁丑,丞相衡免。八月癸丑,大司馬嘉賜金免。十月乙卯,諸吏左曹光祿大夫尹忠為史大夫,一年坐河決自殺。右將軍王商為左將軍,一年遷。執金吾千秋為右將軍,一年遷。宗正劉通。南陽太守王昌為右扶風,三年免。
29三月甲申,右將軍王商為丞相。十一月壬戌,少府張忠為史大夫,六年卒。右將軍千秋為左將軍,三年薨。長樂衛尉史丹為右將軍,三年遷。河南太守漢為大鴻臚,一年免。東平相鉅鹿張忠子贛為少府,十一月遷。守京輔都尉王遵為京兆尹,二年免。大鴻臚浩賞為左馮翊,九月減死罪一等論。
23四月癸卯,侍中太僕王音為史大夫,一年遷。史柱國衛公為太僕。大鴻臚勳。
22八月丁巳,大司馬鳳薨。九月甲子,史大夫王音為大司馬車騎將軍。十一月丁卯,諸吏散騎光祿勳于永為史大夫,二年卒。右將軍王章為光祿勳,數月薨。右扶風甄尊為太僕。護西域騎都尉韓立子淵為執金吾,五年坐選舉不實免。左曹水衡都尉河內苟參威神。
20鴻嘉元年三月庚戌,丞相禹賜金,安車駟馬免。四月庚辰,史大夫薛宣為丞相。正月癸巳,少府薛宣為史大夫。四月庚辰,京兆尹王駿為史大夫,五年卒。光祿勳辛慶忌為右將車。平臺侯史中為太常,六月病免。建平侯杜業君都為太常,七年免。陽平侯王襄為衛尉,五年徙。大鴻臚慎。千乘令劉慶忌為宗正,六月坐平都公主殺子貶為遼東太守。東都太守琅邪王賞中子為少府,四年免。太原太守河內鄧義子華為京兆尹,一年為鉅鹿太守。廬江太守趙增壽峺公為左馮翊,一年遷。
15十月己丑,丞相宣免。十一月壬子,執金吾翟方進為丞相。正月乙巳,大司馬音薨。二月丁酉,特進成都侯王商為大司馬衛將軍。三月丁酉,京兆尹翟方進為史大夫,八月貶為執金吾。十一月壬子,諸吏散騎光祿勳孔光為史大夫,七年貶為廷尉。諸吏散騎光祿大夫孔光為光祿勳,九月遷。執金吾韓勳為光祿勳,六月遷。太僕逢信為衛尉,二年免。衛尉王襄為太僕,三年病免。長信少府平當為大鴻臚,三年遷。史大夫翟方進為執金吾,一月遷。信都太守長安宗正子泄為京兆尹,二年貶為河南太守。琅邪太守朱博為左馮翊,一年遷。
8綏和元年四月丁丑,大司馬票騎將軍根更為大司馬,七月甲寅賜金,安車駟馬免。十一月丙寅,侍中騎都尉光祿大夫王莽為大司馬。三月戊午,廷尉何武為史大夫,四月乙卯為大司空,一年免。廷尉孔光為左將軍,一年遷。執金吾王咸為右將軍,一年遷。侍中光祿大夫師丹為諸吏散騎光祿勳,十一月為太子太傅。大司農許商為光祿勳,四月遷。成陽侯趙訢君偉為衛尉,六月。侍中光祿大夫司農趙玄為衛尉,一月為中少府。駙馬都尉王舜為太僕,二年病免。史大夫孔光為廷尉,九月遷。少府龐真為廷尉,二年為長信少府。侍中光祿大夫許商為大司農,數月遷。太原太守彭宣為大司農,一年遷。詹事平陵賈延初卿為少府,三年。太僕宏為執金吾,十一月貶為代郡太守。光祿大夫王臧幼公為執金吾,三月遷,南陽謝堯長平一年遷。京兆都尉甄豐長伯為水衡都尉,二年為泗水相。長信少府薛宣為京兆尹,一年貶為淮陽相。丞相司直琅邪遂義子贛為左馮翊,坐選舉免。
5四月乙未,丞相光免。史大夫朱博為丞相,八月甲戌有罪自殺。十二月甲寅,史大夫平當為丞相。二月丁丑,大司馬喜免。陽安侯丁明為大司馬衛將軍。四月戊午,大司空博為史大夫,乙亥遷。中尉趙玄為史大夫,五月下獄論。九月乙酉,諸吏散騎光祿勳平當為史大夫,二月遷。十月丙寅,京兆尹王嘉為史大夫,一年遷。光祿勳丁望為左將軍卒。執金吾公孫祿為右將軍,一年遷。衛尉望為光祿勳,一月遷。光祿大夫平當為光祿勳,四月遷。少府賈延為衛尉,十一月還故官。執金吾孫雲為衛尉,四年遷。城門校尉丁憲子尉為太僕,四年遷。大鴻臚雲陽畢申世叔,五年徙。衛尉賈延為少府,一年遷。五官中郎將潁川公孫祿中子為執金吾。侍中水衡都尉讓。大鴻臚謝堯為扶風,一年遷。
4三月己酉,丞相當薨。四月丁酉,史大夫王嘉為丞相。四月丁酉,河南太守王崇為史大夫,九月貶。右將軍公孫祿為左將軍,二年免。執金吾蟜望為右將軍,一年遷。少府賈延為光祿勳,三年遷。左馮翊方賞為廷尉,四年徙。史大夫王崇為大司農,二年遷。尚書令涿郡趙昌君仲為少府,一年為河內太守。將作大匠東海蟜望王君為執金吾,三月遷。光祿大夫蕭育為執金吾,一年免。光祿大夫東海魏章子讓為右扶風,一年免。潁川太守毋將隆為京兆尹,一年遷。大司農左威為左馮翊,三年為復土將軍。
3三月丁卯,諸吏散騎光祿勳賈延為史大夫,一年遷。諸吏散騎光祿大夫王安為右將軍,一年遷。建平侯杜業為太常,三年貶為上黨都尉。陳留太守渤海劉不惡子麗為宗正,更名容。光祿大夫董恭君孟為少府,一年遷。京兆尹毋將隆為執金吾,一年貶為沛郡都尉。光祿大夫龔勝為右扶風,一年歸故官。光祿大夫茂陵申屠博次孫為京兆尹,一年遷。
2元壽元年三月丙午,丞相嘉下獄死。七月丙午,史大夫孔光為丞相。正月辛丑,大司馬衛將軍明更為大司馬票騎大將軍。特進孔鄉侯傅晏為大司馬衛將軍,辛亥賜金,安車駟馬免。五月乙卯,諸吏光祿大夫孔光為史大夫,二月遷。七月丙午,氾鄉侯何武為史大夫,二月免。史大夫何武為前將軍,二年免。詹事馬宮為光祿勳,二年遷。少府董恭為衛尉,二月為光祿大夫。右扶風弘譚為衛尉,一年遷。衛尉孫雲為少府,一月。陳留太守茂陵耿豐為少府,二年為復土將軍。京兆尹申屠博為執金吾,一年免。光祿大夫沛弘譚巨君為右扶風,冬遷。京兆尹南陽翟萌幼中。
九月己卯,大司馬明免。十一月壬午,諸吏光祿大夫韋賞為大司馬車騎將軍,己丑卒。十二月庚子,侍中駙馬都尉董賢為大司馬衛將軍。八月辛卯,光祿大夫彭宣為史大夫。光祿大夫南夏常仲齊為右扶風。
公元前1五月甲子,丞相光為大司徒,九月辛酉為太傅。右將軍馬宮為大司徒。五月甲子,大司馬衛將軍賢更為大司馬,六月乙未免。庚申,新都侯王莽為大司馬。五月甲子,史大夫宣為大司空,三月病免。八月戊午,右將軍王崇為大司空。安陽侯王舜為車騎將軍,八月遷。衛尉王崇為右將軍,二月。光祿勳馬宮為右將軍,三月遷。光祿勳甄豐為右將軍,六月遷。執金吾孫建為右將軍,二年遷。博陽侯丙昌長矯為太常,二年貶為東郡太守。左曹中郎將甄豐為光祿勳,一年遷。大司農王崇為衛尉,二月遷。建成侯黃輔子元為衛尉。長樂衛尉王惲子敬為太僕,五年遷。故廷尉梁相復為大理,二年坐除吏不次免。復土將軍左咸為大鴻臚。衛尉弘譚為大司農。光祿大夫韓容子伯為執金吾,一月免。護軍都尉孫建子夏為執金吾,三月遷。大鴻臚畢由為右扶風,六月貶為定襄太守。京兆尹清河孫意子承。廷尉方賞為左馮翊,一年遷。

Books referencing 《志》 Library Resources

律曆志

Books referencing 《律曆志》 Library Resources

律曆志上

Library Resources
20 律曆志上:
至武帝元封七年,漢興百二歲矣,大中大夫公孫卿、壺遂、太史令司馬遷等言「曆紀壞廢,宜改正朔」。是時史大夫兒寬明經術,上乃詔寬曰:「與博士共議,今宜何以為正朔?服色何上?」寬與博士賜等議,皆曰:「帝王必改正朔,易服色,所以明受命於天也。創業變改,制不相復,推傳序文,則今夏時也。臣等聞學褊陋,不能明。陛下躬聖發憤,昭配天地,臣愚以為三統之制,後聖復前聖者,二代在前也。今二代之統絕而不序矣,唯陛下發聖德,宣考天地四時之極,則順陰陽以定大明之制,為萬世則。」於是乃詔史曰:「乃者有司言曆未定,廣延宣問,以考星度,未能讎也。蓋聞古者黃帝合而不死,名察發斂,定清濁,起五部,建氣物分數。然則上矣。書缺樂弛,朕甚難之。依違以惟,未能修明。其以七年為元年。」遂詔卿、遂、遷與侍郎尊、大典星射姓等議造漢曆。乃定東西,立晷儀,下漏刻,以追二十八宿相距於四方,舉終以定朔晦分至,躔離弦望。乃以前曆上元泰初四千六百一十七歲,至於元封七年,復得閼逢攝提格之歲,中冬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月在建星,太歲在子,已得太初本星度新正。姓等奏不能為算,願募治曆者,更造密度,各自增減,以造漢太初曆。乃選治曆鄧平及長樂司馬可、酒泉候宜君、侍郎尊及與民間治曆者,凡二十餘人,方士唐都、巴郡落下閎與焉。都分天部,而閎運算轉曆。其法以律起曆,曰:「律容一龠,積八十一寸,則一日之分也。與長相終。律長九寸,百七十一分而終復。三復而得甲子。夫律陰陽九六,爻象所從出也。故黃鐘紀元氣之謂律。律,法也,莫不取法焉。」與鄧平所治同。於是皆觀新星度、日月行,更以算推,如閎、平法。法,一月之日二十九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先藉半日,名曰陽曆;不藉,名曰陰曆。所謂陽曆者,先朔月生;陰曆者,朔而後月乃生。平曰:「陽曆朔皆先旦月生,以朝諸侯王群臣便。」乃詔遷用鄧平所造八十一分律曆,罷廢尤疏遠者十七家,復使校曆律昏明。宦者淳于陵渠復覆太初曆晦朔弦望,皆最密,日月如合璧,五星如連珠。陵渠奏狀,遂用鄧平曆,以平為太史丞。

Total 551 paragraphs. Page 8 of 56. Jump to page 1 ...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