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U+934A

說文小篆

異體字

部首:+ 9筆 = 共17筆.
字典出處:宋本廣韻: 頁407第50 康熙字典: 頁1313第09 辭海: 卷1頁3874第04 GSR: 第185.j 漢語大字典: 卷6頁4228第14
表面結構:左:,右:。 Component of: 𡄮
國語發音:liàn ㄌㄧㄢˋ
粵語發音:lin6
唐代發音:lèn
說文解字:金部》鍊:冶金也。从金柬聲。
宋本廣韻:廣韻·去聲··》鍊:鍊金。
康熙字典:康熙字典·金部·》鍊:《唐韻》《韻會》《正韻》𠀤郞甸切,音練。《說文》冶金也。《正字通》煎冶銅鐵使精熟也。《𨻰琳·武庫賦》鎧則東吳闕鞏,百鍊精剛。《皇極經世》金百鍊然後精,人亦如此。又精金也。《王褒·四子講德論》精鍊藏於鑛鏷。又凡物精熟者,皆爲鍊。《淮南子·地形訓》鍊土生木,鍊木生火。《註》鍊猶治也。又《唐六典》道士修行,其德高思精者,稱鍊師。又酷吏巧入人罪曰鍊。《前漢·路溫舒傳》鍛鍊而周內之。《註》言深文之吏,入人之罪,猶工冶陶鑄鍛鍊,使之成熟也。通作煉。又通作湅。《周禮·冬官考工記·栗氏攺煎金錫則不耗註》削湅之精不復減也。又《集韻》居晏切,音諫。《博雅》車軸鐵。
反切:郎甸 (《廣韻·去聲··》)
英文翻譯:smelt metals, forge; refine

原典出處

論衡·率性》:世稱利劍有千金之價,棠谿、魚腸之屬,龍泉、太阿之輩,其本鋌,山中之恆鐵也,冶工鍜,成為銛利。
One speaks of good swords for which a thousand jin are paid, such as the Yuchang sword of Tangqi and the Tai'a sword of Longquan. Their blade is originally nothing more than a common piece of iron from a mountain. By the forger's smelting and hammering they become sharp-edged.
說苑·貴德》:之者眾而文致之罪明也。
孔叢子·陳士義》:其劍長尺有咫,鋼赤刃,用之切玉,如切泥焉。
韓非子·十過》:張孟談曰:「臣聞董子之治晉陽也,公宮令舍之堂,皆以銅為柱、質,君發而用之。」
鹽鐵論·水旱》:家人合會,褊於日而勤於用,鐵力不銷,堅柔不和。
前漢紀》:則鍛而周密內之。
後漢書》:之吏,持心近薄。
西京雜記·第一》:戚姬以百金為彄環,照見指骨。
說文解字·金部》:久薶不生衣,百不輕,从革不違。
方言·第九》:輨、軑,𨬍。
金匱要略·雜療方》:鍾乳,碓
世說新語·文學》:因誦曰:「精金百,在割能斷。」
顏氏家訓·風操》:乃謂銷物為銷絹物,恐乖其義。
三國志·崔琰傳》:涿郡孫禮、盧毓始入軍府,琰又名之曰:「孫疏亮亢烈,剛簡能斷,盧清警明理,百不消,皆公才也。」
群書治要·》:夫人情安則樂生,痛則思死,捶楚之下,何求而不得,故囚人不勝痛,則飾辭以示之,吏治者利其然,則指道以明之,上奏畏却,則鍛而周內之,精孰周悉,致之法中也。
藝文類聚·閨情》:又《為姬人怨服散詩》曰:天寒海水慣相知,空床明月不相宜,庭中芳桂憔悴葉,井上疏桐零落枝,寒燈作花羞夜短,霜鴈多情恆結伴,非為隴水望秦川,直置思君腸自斷,薄命夫婿好神仙,逆愁高飛向紫煙,金丹欲成猶百,玉酒新熟幾千年,妾家邯鄲好輕薄,特忿仙童一丸藥,自悲行處綠苔生,何悟啼多紅粉落,莫輕小婦狎春風,羅襪也得步河宮,雲車欲駕應相待,羽衣未去幸須同,不學蕭史還樓上,會逐姮娥戲月中。
通典·建華冠》:後漢應劭漢官儀曰:「金取堅剛,百不耗。」
意林》:女媧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鼇足以立四極。
西遊記》:今蒙如來大法鎖頑猴,喜慶『安天大會』,無物可謝,今是我淨手親摘大株蟠桃數顆奉獻。
三國演義》:曹操在渭河內,將船筏鎖作浮橋三條,接連南岸。
封神演義》:交光日月金英,一顆靈珠透室明。
廣韻·》:說文》曰:五色金也,黃爲之長久薶不生衣百不輕从革不違西方之行生於土亦州名周爲附庸國魏於安康縣置東梁州後周改金州又金鼓。
太平廣記·老子》:行氣形。
朱子語類·雜類》:又一道人來禮拜,歎息云:「可惜陳先生得成後卻不成!」
郁離子·九難》:鐘乳丹沙,金芽石英,而服之,變為神仙。
紅樓夢》:賈母笑道:「真真這鳳丫頭越發貧了!」
康熙字典·十二》:《博雅》𨬍,鈦錧也。
儒林外史》:早有一個官員,頭戴紗帽,身穿玉色緞袍,腳下粉底皂靴,走上廳來,後面跟著二十多個快手,當先兩個,走到上面,把萬中書一手揪住,用一條鐵套在頸子裏,就採了出去。

您可以參考該字詞在本站先秦兩漢漢代之後原典中之出處。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