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檢索類型: 段落
條件1: 提到 「明白四達」 符合次數:5.
共5段落。第1頁,共1頁。

先秦兩漢

相關資源

道家

相關資源

道德經

[戰國 (公元前475年 - 公元前221年)]
提到《道德經》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資料來源
相關資源
[又名:《老子》]

10 道德經: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知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文子

[東漢 - 晉] 212年-231年
提到《文子》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相關資源
[又名:《通玄真經》]

道原

提到《道原》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4 道原:
老子曰:聖人忘乎治人,而在乎自理。貴忘乎勢位,而在乎自得,自得即天下得我矣;樂忘乎富貴,而在乎和,知大己而小天下,幾於道矣。故曰:「至虛極也,守靜篤也,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夫道者,陶冶萬物,終始無形,寂然不動,大通混冥,深閎廣大不可為外,折毫剖芒不可為內,無環堵之宇,而生有無之間也。真人體之以虛無、平易、清靜、柔弱、純粹素樸,不與物雜,至德天地之道,故謂之真人。真人者,大己而小天下,貴治身而賤治人,不以物滑和,不以欲亂情,隱其名姓,有道則隱,無道則見,為無為,事無事,知不知也,懷天道,包天心,噓吸陰陽,吐故納新,與陰俱閉,與陽俱開,與剛柔卷舒,與陰陽俯仰,與天同心,與道同體;無所樂,無所苦,無所喜,無所怒,萬物玄同,無非無是。夫形傷乎寒暑燥濕之虐者,形究而神杜,神傷於喜怒思慮之患者,神盡而形有餘。故真人用心,杖性依神,相扶而得終始,是以其寢不夢,覺而無憂。孔子問道。老子曰:正汝形,一汝視,天和將至;攝汝知,正汝度,神將來舍,德將為汝容,道將為汝居。瞳子,若新生之犢,而無求其故,形若枯木,心若死灰,真其實知而不以曲故自持,恢恢無心可謀,「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老子河上公章句

電子圖書館

道經

電子圖書館

能為

電子圖書館
1 能為:
載營魄,營魄,魂魄也。人載魂魄之上得以生,當愛養之。喜怒亡魂,卒驚傷魄。魂在肝,魄在肺。美酒甘肴,腐人肝肺。故魂靜志道不亂,魄安得壽延年也。抱一,能無離乎,言人能抱一,使不離於身,則長存。一者,道始所生,太和之精氣也。故曰:一布名於天下,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侯王得一以為正平,入為心,出為行,布施為德,摠名為一。一之為言,志一無二也。專氣致柔,專守精氣使不亂,則形體能應之而柔順。能嬰兒。能如嬰兒內無思慮,外無政事,則精神不去也。滌除玄覽,當洗其心,使潔淨也。心居玄冥之處,覽知萬事,故謂之玄覽也。能無疵。不淫邪也,淨能無疵病乎。愛民治國,治身者,愛氣則身全;治國者,愛民則國安。能無為。治身者呼吸精氣,無令耳聞;治國者,佈施惠德,無令下知也。天門開闔,天門謂北極紫微宮。開闔謂終始五際也。治身:天門,謂鼻孔開,謂喘息闔,謂呼吸也。能為雌。治身當如雌牝,安靜柔弱,治國應變,合而不唱也。明白四達,言達明白,如日月四通,滿於天下八極之外。故曰: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彰布之於十方,煥煥煌煌也。能無知。無有能知道滿於天下者。生之、畜之。道生萬物而畜養之。生而不有,道生萬物,無所取有。為而不恃,道所施為,不恃望其報也。長而不宰,道長養萬物,不宰割以為器用。是謂玄德。言道行德,玄冥不可得見,欲使人如道也。

出土文獻

馬王堆

老子乙

老子乙道經

10 老子乙道... :
戴營魄抱一,能毌離乎?專氣至柔,能嬰兒乎?脩除玄監,能毌有疵乎?愛民栝國,能毌以知乎?天門啟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毌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長而弗宰也,是胃玄德。

漢代之後

魏晉南北朝

抱朴子

[晉] 300年-343年
提到《抱朴子》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外篇

提到《外篇》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仁明

電子圖書館
4 仁明:
抱朴子答曰:「古人云,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子近之矣。曩六國相吞,豺虎力競,高權詐而下道德,尚殺伐而廢退讓,孟生方欲抑頓貪殘,褒隆仁義,安得不勤勤諄諄,獨稱仁邪?然未有片言,云仁勝明也。譬猶疫癘之時,醫巫為貴,異口同辭,唯論藥石,豈可便謂針艾之伎,過於長生久視之道乎?且吾以為仁明之事,布於方策,直欲切理示,大較精神,舉一隅耳。而子猶日用而不知,云明事之無據乎!乾稱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是立天以明,無不包也。坤云至哉萬物資生,是地德仁,承順而已。先後之理,不亦炳然!《》云,明明上天,照臨下土。明明天子,令問不已。』《》曰,王明並受其福。幽贊神明,神而明之。此則明之與神合體,誠非純仁,所能企擬也。孔子曰『聰明神武』,不云『聰仁』,又曰『昔者明王之治天下』,不曰『仁王』。《春秋傳》曰:『明德惟磬』,不云『仁德』。《》云『元首明哉』,不曰『仁哉』。老子嘆上士,則曰『明白四達』,其說衰薄,則曰『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曰『王者南面向明』,不云『向仁』也。我欲仁,斯仁至矣。又曰『為仁由己』,斯則人人可為之也。至於聰明,何可督哉!故孟子云,凡見赤子將入井,莫不趨而救之。以此觀之,則莫不有仁心,但厚薄之間,而聰明之分時而有耳。昔崔杼不殺晏嬰,晏嬰謂杼為大不仁,而有小仁。然則奸臣賊子,猶能有仁矣。」

共5段落。第1頁,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