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291374"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武林藏書錄
條件: 提到「蘇軾
Total 2

武林藏書錄

7
《乾道臨安志》:府學舊在府治之南,子城通越門外。元祐間,知杭州熊本蘇軾乞賜書版。按文忠奏狀云,伏見本州州學,見管生員二百餘人,及入學參假之流,日益不已,蓋見朝廷尊用儒術,更定貢舉條法,漸復祖宗之舊,人人慕義,學者日眾。若學糧不繼,使至者無歸,稍稍引去,甚非朝廷樂育之意。前知州熊本曾奏,「乞用廢罷市易務書版賜與州學,印賃收錢,以助學糧,或乞賣與州學,限十年還錢。今蒙指揮只限五年,見今轉運司差官重行估價,約一千三百餘貫,若依限送納,即州學歲納二百六十貫,五年之間深為不易,學者旦夕闕食,而望利於五年之後,何補於事,而朝廷歲得二百六十貫,如江海之中增損涓滴,了無所覺,徒使一方士民,以為朝廷既已捐利與民,廢罷市易務所放欠負,動以百萬計,農商小民尚蒙聖澤,莫知紀極,而獨於此飢寒儒素之士,惜毫末之費,猶欲以此追收市易之息,流傳四方,為損不少。此乃有司出納之吝,而非朝廷寬大之政也。臣以侍從,備位守臣,懷有所見,不敢不盡,伏望聖慈,特出宸斷,盡以市易書版賜與州學,更不估價收錢,所貴稍服士心,以全國體,謹錄奏聞,伏候敕旨帖黃。臣勘會市易務元造書版用錢一千九百五十一貫四百六十九文,自今日已前所收淨利,已計一千八百九十九貫九百五十七文,今若賜與州學,除已收淨利外,只是實破官本六十一貫五百一十二文。伏望詳酌施行。」今惟《新唐書》尚有傳本,餘則著錄家罕有言及者,究不知當日刻書,有若干種也。
20
「杭西湖書院,宋季太學故址也。宋渡江時,典章文物悉襲汴京之舊,既已裒輯經史百氏,為庫聚之於學,又設官掌之,今書庫版帙是也。德祐內附學廢,今為肅政廉訪司治所。至正二十八年,故翰林學士承旨東平徐公,持浙西行部使者節,即治所西偏為書院,祀先聖宣師及唐白居易、宋蘇軾、林逋三賢,後為講堂,設東西序,為齋以處師弟子員,又後為尊經閣。閣之北為書庫,收拾宋學舊籍,設司書者掌之,宋御書石經、孔門七十二子畫像石刻咸在焉。書院有義田,歲入其租以供二丁祭及書刻之用。事達中書,匾以今額,且署山長司存,與他學官埒。於是西湖之書院,書院之有書庫,實昉自徐公。此其大較也。由至元迄今,嗣持部使者節於此者,春秋朔望,踵徐公故事行之,未之或改也。獨書庫屋圯版缺,或有所未備。杭之有志者,間以私力補之,而事不克繼。至正十七年九月間,尊經閣壞圯,書庫亦傾。今江浙行中書平章兼同知行樞密院事吳陵張公,曾力而新之,顧書版散失埋沒,所得瓦礫中者,往往刓毀蠹朽。至正二十一年公複釐之,俾左右司員外郎陳基錢用董其役,庀工於是年十月一日,所重刻經史子集欠缺以版計者七千八百九十有三,以字計者三百四十三萬六千三百五十有二以。所繕補各書,損毀漫滅,以版計 者一千六百七十有一,以字計者二十萬一千一百六十有二,用粟以石計者一千三百有奇,木以株計者九百三十,書手刊工以人計者九十有二。對讀校正則餘姚州判官宇文桂,山長沈裕,廣德路學正馬盛,紹興路蘭亭書院山長凌雲翰,布衣張庸,齋長宋良、陳景賢也。明年七月二十三日工竣。飭司書秋德桂、杭府史周羽以次類編,藏之經閣書庫,秩如也。先是庫屋洎書架皆朽壞,至有取而為薪者,今悉修完。工既畢,俾為書目,且序其首,并刻石庫中。夫經史所載,皆歷古聖賢建中立極修己治人之道。後之為天下國家者,必於是取法焉。傳曰,文武之道,布在方策。不可誣也。下至百家諸子之書,必有裨世教者,然後與聖經賢傳並存不朽。秦漢而降,迄唐至於五季,上下千數百年,治道有得失,亨國有久促,君子皆以為書籍之存亡,豈欺也哉。宋三百年來,大儒彬彬輩出,務因先王舊章推而明之,其道大著,中更靖康之變,凡百王詩書禮樂相沿以為軌則者,隨宋播越,流落東國。國初收拾散佚,僅存十一於千百,斯文之緒,不絕如線。西湖書院版庫乃其一也。承平日久,士大夫家誦而人習之,非一日也。海內兵興,四方驛騷,天下簡冊所在或存或亡,蓋未可考也。杭以崎嶇百戰之餘,而宋學舊版賴公以不亡,基等不敏,亦辱與執事者手訂而目校之惟謹,可謂幸矣。嗟夫,徐公整輯於北南寧謐之時,今公繕完於兵戈搶攘之際,天之未喪斯文也,或尚在茲乎。序而傳之,以告來者,不敢讓也。」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