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887894"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條件: 提到「埤雅
Total 9

卷29 經部·春秋類四

4
而必謂原作「留」字,漢儒改為卯金刀。《宣二年》「文馬百駟」,當以邱光庭兼明書》所辨為是,而必引《說文》「畫馬」之訓。《襄十七年》「澤門之晳」,謂古皋澤字通,又謂諸侯有皋門,其說固是。然邑中澤門,各指所居,皋門非所居之地也。《二十一年》「公姑姊」,既謂《注》、《疏》皆非,斷為同宗之女,然於姑可解,於姊終無解也。《二十五年》「執簡以往」,引服虔說一簡八字,証太史書崔杼事亦八字,殊嫌牽合。《三十年》「亥有二首六身」,即指為《孟子》之亥唐,尤為附會。《昭七年》「余敢忘高圉、亞圉」,引《竹書紀年》補杜預之闕。不知汲郡古文,預所目睹,預既不引,知原書必無此文,未可以後來偽本証其疏漏案書中屢引《竹書紀年》,蓋未及詳考今本之偽。至於《二十一年》「鄭翩願為鸛」,引陸佃埤雅》之雜說案鸛井出《酉陽雜俎》,非始於佃。《哀六年》「無疾而死」,引《汲塚瑣語》之野談。《十二年》「效夷言」,謂《春秋》時已重吳音,不始於晉。更非注經之體矣。他如「公即位」之「位」,必欲從古《經》作「立」。「屢豐年」之「屢」,必欲從《說文》作「婁」。亦皆徒駴耳目,不可施行。蓋其長在博,其短亦在於嗜博;其長在古,其短亦在於泥古也。

卷40 經部·小學類一

經部四十·小學類一·埤雅》二十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1
羅願撰,元洪焱祖音釋。端良,號存齋,歙縣人。以蔭補承務郎。乾道二年進士第,通判贛州。淳熙中知南劍州事,遷知鄂州,卒於官。事跡附載《宋史羅汝楫傳》。焱祖潛夫,亦歙縣人。天歷中官遂昌縣主簿,以休寧縣尹致仕。是書卷端有願《自序》,又有王應麟《後序》、方回《跋》及焱祖《自跋》。應麟《後序》稱以咸淳庚午刻此書郡齋,而《玉海》所列《爾雅》諸本乃不著於錄。據方回《跋》,稱《序》見《鄂州小集》,世未見其書,回訪得副本於其從孫裳。蓋其出在《玉海》後也。越五十年為元延祐庚申,郡守朱霽重刻,乃屬焱祖為之音釋。而願《序》及應麟《後序》隸事稍僻者亦並注焉。焱祖《跋》稱《釋草》八卷,凡一百二十名;《釋木》四卷,凡六十名;《釋鳥》五卷,凡五十八名;《釋獸》六卷,凡七十四名;《釋蟲》四卷,凡四十名;《釋魚》五卷,凡五十五名。今勘驗此本,名數皆合。惟《釋獸》七十四名,此本內有八十五名,與原《跋》互異。豈字畫傳寫有誤歟?其書考據精博,而體例謹嚴,在陸佃埤雅》之上。應麟《後序》稱其即物精思,體用相涵,本末靡遺、殆非溢美。

卷43 經部·小學類存目一

2
此書每篇皆列《爾雅》,次以《小爾雅》、《廣雅》、《方言》之屬。下載注疏,附以萱所自釋。亦頗有發明。然如《釋詁》「肅、延、誘、薦、餤、晉、寅、藎,進也。」郭《注》:「寅,未詳。」萱於他注義未詳者無所証據,而晉之為進,人人皆解者,乃反詳之,殊失體要。又若《釋詁》「祪,祖也。」萱釋之曰:「祪,遠祖也。親在高尊之上危矣。」此義尤為未安。蓋明人不尚確據,而好作新論,其流弊往往如此也。《續編》二十八卷,則皆割裂陸佃埤雅》、羅願爾雅翼》合為一集,每條以佃、願之名別之,惟第一卷《說鳳》一門有一條題「張萱曰」,為所自釋耳。蓋未成之本,後人不察而誤刊之。陸氏、羅氏原書具在,亦安用此鈔胥為哉?是尤畫蛇之足矣。

卷115 子部·譜錄類

1
舊本題師曠撰。晉張華注。漢、隋、唐諸志及宋《崇文總目》皆不著錄。其引用自陸佃埤雅》始,其稱師曠亦自佃始。其稱張華注則見於左圭《百川學海》所刻。考書中鷓鴣一條,稱晉安曰懷南,江右曰逐隱,春秋時安有是地名?其偽不待辨。張華晉人,而注引顧野王《瑞應圖》、任昉述異記》,乃及見梁代之書,則注之偽亦不待辨。然其中又有偽中之偽。考王楙《野客叢書》,載《埤雅》諸書所引,而楙時之本無之者,如鶴以怨望,鴟以貪顧,雞以嗔睨,鴨以怒瞋,雀以猜懼,燕以狂目行,鶯以喜囀,烏以悲啼,鳶以飢鳴,鶴以潔唳,梟以凶叫,鴟以愁嘯,鵝飛則蜮沉,鵙鳴則蚓結,鵲俯鳴則陰,仰鳴則晴,陸生之鳥咮多銳而善啄,水生之鳥咮多圓而善唼,短腳者多伏,長腳者多立,凡數十條。

卷129 子部·雜家類存目六

1
國朝孫之騄撰。之騄所輯《尚書大傳》,已著錄。是書取花木蔬果之類,各為銓釋。略於形色性味,而詳於名義。或穿鑒其偏旁,或附會其音聲,偏旁音聲皆不可通,則宛轉假借,牽合故實,以寓議論。大抵以陸佃埤雅》為鼻祖,然《埤雅》之失在於好引《字說》,而所長在於考據經典,之騄不效其考據,而效其《字說》,亦可謂不善學矣。古來著錄之例,草木種植當附農家,名物訓詁當附《小學》,是書皆近之而皆不類,姑附之於雜家焉。

卷142 子部·小說家類三

1
舊本題晉李石撰。然第二卷稱今上於前朝作鎮睢陽,洎開國,號大宋,是宋太祖時人矣。而又稱曾公亮得龍之脊,王安石得龍之睛,全摭陸佃埤雅》之說。

卷144 子部·小說家類存目二

1
牛衷撰。里貫未詳。官蜀府護衛千戶。蜀王以陸佃埤雅》未為盡善,令衷補正為此書。然佃雖以引用王安石字說》為陳振孫等所譏,而其博奧之處要不可廢。衷所補龐雜餖飣,殆不成文,甚至字謎小說,雜然並載,為薦紳之所難言。乃輕詆佃書,殊不知量。今退而列於小說家,俾以類從。衷序所稱蜀王,不著其名。考《明史》諸王年表,蜀和王悅(劭火)以宣德十年進封,薨於天順五年。衷序為天順元年作,則王當為悅(劭火)審矣。

卷154 集部·別集類七

1
陸佃撰。有《埤雅》,已著錄。此集據《書錄解題》本二十卷。歲久散佚。今以《永樂大典》所載,裒為十四卷。蓋僅存十之七矣。佃本受學於王安石,故《埤雅》及《爾雅新義》案《爾雅新義》久佚,今散見《永樂大典》中,訛脫斷爛殆不可讀。多宗《字說》。然新法之議,獨齗齗與安石爭。後竟入元祐黨籍。安石之沒,佃在金陵,為文祭之,推崇頗過。然但敘師友淵源,而無一字及國政。元祐初,預修《神宗實錄》,亦頗為安石諱。數與史官辨爭,坐是外補。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