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545062"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條件: 提到「建隆
Total 10

卷47 史部·編年類

2
以當時學士大夫各信所傳,不考諸實錄正史,家自為說。因踵司馬光《通鑒》之例,備採一祖八宗事跡,薈稡討論,作為此書。以光修《通鑒》時先成《長編》,燾謙不敢言《續通鑒》,故但謂之《續資治通鑒長編》。《文獻通考》載其《進書狀》四篇。一在隆興元年知榮州時,先以建隆迄開寶年事一十七卷上進;一在乾道四年禮部郎時,以整齊建隆元年治平四年閏三月五朝事跡共一百八卷上進;一在淳熙元年知瀘州時,以治平後至靖康凡二百八十卷上進;一在淳熙元年知遂寧時,重別寫呈,並《舉要》、《目錄》計一千六十三卷、六百八十七冊上進。故周密癸辛雜識》稱,韓彥古盜寫其書,至盈二廚。然《文獻通考》所載,僅《長編》一百六十八卷、《舉要》六十八卷,與《進狀》多寡迥殊。考陳振孫書錄解題》,稱其卷數雖如此,而冊數至逾三百,蓋逐卷又分子卷,或至十餘云云。則所稱一千六十三卷者,乃統子卷而計之,故其數較多矣。又據燾《進狀》,其書實止於欽宗。而王明清玉照新志》稱紹興元年胡彥修疏,在《長編》一百五十九卷注後,則似乎兼及高宗。或以事相連屬,著其歸宿,附於注末,如《左傳》後經終事之例歟。《癸辛雜識》又稱「燾為《長編》,以木廚十枚,每廚抽替匣二十枚,每替以甲子志之。凡本年之事有所聞,必歸此匣。分日月先後次第之,井然有條」云云,則其用力之專且久,可概見矣,其書卷帙最多,當時艱於傳寫,書坊所刻本及蜀中舊本已有詳略之不同。又神、哲、徽、欽四朝之書,乾道中只降秘書省依《通鑒》紙樣繕寫一部,未經鏤版,流播日稀。
2
書中多塗乙刪改之處,相傳猶若璩手跡也。其書起宋太祖建隆元年,迄元順帝至正二十七年。凡事跡之詳略先後有應參訂者,皆依馬光例,作《考異》以折衷之。其諸家議論足資闡發者,並採系各條之下。間附己意,亦依光書之例,標「臣乾學曰」以別之。其時《永樂大典》尚庋藏秘府,故熊克、李心傳諸書皆未得窺。所輯北宋事跡,大都以李燾殘帙為稿本,援據不能賅博。其宋自嘉定以後,元自至順以前,尤為簡略。至宋末昰、昺二王,皆誤沿舊史,系年紀號,尤於斷限有乖。又意求博贍,頗少剪裁。如西夏姻戚之盛,備敘世系;慶元偽學之禁,詳載謝表。元末事跡,多採《輟耕錄》、《鐵崖樂府》。敘書藝則稱其日寫三萬字,紀隱居則述其懷抱幾時開,無關勸懲,徒傷煩冗。又載元順帝初生之事,過信《庚申外史》,尤涉鑿空。然其裒輯審勘,用力頗深。故訂誤補遺,時有前人所未及。如《宋史·富弼傳》,以樞密使出判揚州,今據《宰輔編年錄》改作「河陽」。《餘玠傳》,淳祐十三年及元人戰於嘉定,今據家傳,改作「十二年」。

卷52 史部·雜史類存目一

1
舊本題宋趙普撰。書作於建隆元年,記太祖受禪事。普時為樞密學士,蓋太祖即位之初也。然普既有《受禪錄》,何以又為此書?疑與《受禪錄》皆後人所依托,以普及曹彬為文武佐命,各假借其名耳。

卷55 史部·詔令奏議類

1
趙汝愚編。前有淳熙十三年札子,稱嘗備數三館,獲觀秘府四庫所藏及累朝史氏所載忠臣良士便宜章奏。收拾編綴,殆千餘卷。文字紛亂,疲於檢閱。自假守閩郡,輒因政事之暇,因事為目,以類分次。而去其複重與不合者,猶餘數百卷。厘為百餘門。始自建隆,迄於靖康,推尋幾月,粗見本末。若非芟繁舉要,恐勞乙夜之觀。欲更於其間擇其至精至要,尤切於治道者,每繕寫十卷,一次投進。又有淳祐庚戌《史季溫序》,稱其開端於閩郡,奏書於錦城。是其經歷歲時,屢經簡汰,乃成是編。故其去取頗不苟。自稱上可以知時事之得失、言路之通塞,下可以備有司之故實。其大旨以備史氏之闕遺,非誇飾也。凡分《君道》、《帝系》、《天道》、《百官》、《儒學》、《禮樂》、《賞刑》、《財賦》、《兵制》、《方域》、《邊防》、《總議》十二門。子目一百一十四。每篇之末,各附注其人所居之官,與奏進之年月,亦極詳核。其奏札《自序》及《史季溫序》,皆稱《名臣奏議》。而此本題曰《諸臣奏議》。豈以中有丁謂、秦檜諸人而改其名歟?案《朱子語錄》云:趙子直要分門編奏議。先生曰:只是逐人編好。因論舊編精義,逐人編自始終有意。今一齊節去,更拆散了,不見其全意矣云云。今此集仍以門分,不以人分,不用朱子之說。蓋以人而分,可以綜括生平,盡其人之是非得失,為論世者計也。以事而分,可以參考古今,盡其事之沿革利弊,為經世者計也。平心而論,汝愚所見者大矣。

卷68 史部·地理類一

2
其中間有舛誤者,如宋建隆三年改濰州置北海軍,以昌邑縣隸之;乾德三年複升濰州,又增昌樂隸之,均見《宋地理志》,而是書獨遺。又壽光為古紀國,亦不詳及。其他如以華不注為靡笄山,以台城為在濟南東北十三里,顧炎武山東考古錄》皆嘗辨之。然欽本齊人,援據經史,考証見聞,較他地志之但據輿圖、憑空言以論斷者,所得究多,故向來推為善本。卷首有至元五年蘇天爵序,亦推挹甚至,蓋非溢美矣。

卷79 史部·職官類

2
初,北宋神宗命陳繹為《拜罷圖》一卷、《樞府拜罷錄》一卷。元豐間司馬光複作《百官公卿拜罷年表》十五卷。其後曾鞏、譚世績、蔡幼學、李燾各有撰述,而不能無所闕略。自明因摭拾舊事,補其遺漏,續作此書。以宋世官制,中書、樞密為二府,俱宰輔之職。故自平章事參知政事樞密使知樞密院事同知簽書樞密院事,皆著其名位,而詳其除罷黜陟之由。編年系日,起建隆戊午。迄嘉定乙亥。大都本之《通鑒長編》、《系年要錄》、《乙未錄》、《東都事略》,而又旁採他書以附益之。本末賅具,最為詳核。又據宋朝《大詔令》、《玉堂制草》,備錄其鎖院制詞,更有裨於文獻。以《宋史宰輔年表》互相考校,如建隆元年趙普拜樞副,此錄在八月甲申,而《年表》在戊子。太平興國四年石熙載拜簽樞,此錄在正月庚寅,而《年表》在癸巳。太平興國八年宋琪拜參政,此錄在三月庚申,而《年表》在癸亥。雍熙三年辛仲甫參政,此錄在六月戊戌,而《年表》在甲辰。此類極多,亦足為讀史者考異之助。至宋世所降麻制,例載某人所行之詞,此錄間存姓名,亦可備掌故。其中如熙寧四年《陳升之起複入相制》,乃元絳之詞,載於《宋文鑒》中。以升之力辭不拜,其事未行,並其制詞不錄是也。

卷81 史部·政書類

1
王溥撰。齊物,並州祁人。漢乾佑中登進士第一,周廣順初拜端明殿學士。恭帝嗣位,官右僕射。入宋,仍故官,進司空同平章事,監修國史,加子太師,封祁國公。卒謚康定。事跡具《宋史》本傳。初,唐蘇冕嘗次高祖至德宗九朝之事為《會要》四十卷,宣宗大中七年,又詔楊紹複等次德宗以來事為《續會要》四十卷,以崔鉉監修。段公路《北戶錄》所稱《會要》,即冕等之書也。惟宣宗以後,記載尚闕,溥因複採宣宗至唐末事續之,為新編《唐會要》一百卷。建隆二年正月奏御,詔藏史館。書凡分目五百十有四,於唐代沿革損益之制,極其詳核。官號內有識量、忠諫、舉賢、委任、崇獎諸條,亦頗載事跡。其細瑣典故,不能概以定目者,則別為雜錄,附於各條之後。又間載蘇冕駁議,義例該備,有裨考証。今僅傳抄本,脫誤頗多。八卷題曰《郊儀》,而所載乃南唐事;九卷題曰《雜郊儀》,而所載乃唐初奏疏,皆與目錄不相應。七卷、十卷亦多錯入他文。蓋原書殘闕,而後人妄摭竄入,以盈卷帙。又一別本所闕四卷亦同,而有補亡四卷。採摭諸書所載唐事,依原目編類,雖未必合溥之舊本,而宏綱細目,約略粗具,猶可以見其大凡。今據以錄入,仍各注補字於標目之下,以示區別焉。
1
王溥撰。五代干戈俶攘,百度凌夷。故府遺規,多未暇修舉。然五十年間法制典章,尚略具於累朝《實錄》。溥因檢尋舊史,條分件系,類輯成編。於建隆二年與《唐會要》並進,詔藏史館。後歐陽修作《五代史》,僅列《司天》、《職方》二考,其他均未之及。如晉段容、劉昫等之議廟制,周王樸之議樂,皆事關鉅典,亦略而不詳。又如經籍鏤版,昉自長興。千古官書,肇端於是,崇文善政,豈宜削而不書?乃一概刊除,尤為漏略。賴溥是編,得以收放失之舊聞,厥功甚偉。至於《租稅類》中載周世宗讀《長慶集》,見元微之所上《均田表》,因令制素成圖,頒賜諸道。而歐史乃云世宗見元微之《均田圖》,是直以圖為元微之作,乖舛尤甚。微溥是編,亦無由訂歐史之謬也。蓋歐史務談褒貶,為《春秋》之遺法;是編務核典章,為《周官》之舊例。各明一義,相輔而行,讀《五代史》者又何可無此一書哉?

卷90 史部·史評類存目二

1
舊本題正誼齋編集,不著撰人名氏。所論始於太祖建隆元年,至衛王溺海之事。論皆近迂闊。

卷101 子部·法家類

2
顯德中,竇儀等因之作《刑統》,宋建隆四年頒行。霖以其不便記誦,乃韻而賦之,並自為注。晁公武讀書志》稱,或人為之注,蓋未審也。其後注者不一家。金泰和中,李佑之有刪要。元至治中,程仁壽有《直解》、《或問》二書。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