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 檢索 "殸"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春秋左傳正義
條件: 包含字詞「殸」
Total 1

卷三十九起二十九年,盡二十九年

107
[疏]「見舞象箾南籥者」。○正義曰:樂之為樂,有歌有舞。歌則詠其辭而以聲播之,舞則動其容而以曲隨之。歌者樂器同而辭不一,聲隨辭變,曲盡更歌,故云「為之歌風」,「為之歌雅」。及其舞,則每樂別舞,其舞不同。季札請觀周樂,魯人以次而舞。每見一舞,各有所歎,故以見舞為文,不言為之舞也。且歌則聽其聲,舞則觀其容。歌以主人為文,故言為歌也。舞以季札為文,故言見舞也。樂有音聲,唯言舞者,樂以舞為主。《周禮·大司樂》云:「以樂舞教國子,舞《雲門》、《大卷》、《大咸》、《大<殸}》、《大夏》、《大濩》,《大武》。」又云:「乃分樂而序之以祭、以享、以祀。舞《雲門》,以祀天神。舞《咸池》,以祭地祗。舞《大韶》,以祀四望。舞《大夏》,以祭山川。舞《大濩》,以享先妣。舞《大武》,以享先祖。凡六樂者,文之以五聲,播之以八音。」鄭玄云:「播之言被也。」是其以舞為主,而被以音聲。故魯作諸樂,於季札皆云「見舞」也。禮法,歌在堂,而舞在庭,故《郊特牲》云:「歌者在上,匏竹在下,貴人聲也。」以貴人聲,樂必先歌後舞。故魯為季札,先歌諸《詩》,而後舞諸樂。其實舞時,堂上歌其舞曲也。○注「象箾」至「之樂」。○正義曰:賈逵云:「箾,舞曲名。言天下樂箾去無道。」杜云「箾,舞者所執」。二者俱無所據,各以意言之耳。《詩》述碩人之善舞云:「左手執籥,右手秉翟。」籥是舞者所執,則箾亦舞者所執。杜說當得其實,但不知箾是何等器耳。杜云「皆文王之樂」,則《象箾》與《南籥》各是一舞。《南籥》既是文舞,則《象箾》當是武舞也。《詩》云:「《維清》,奏象舞。」則此《象箾》之舞。故鄭玄注《詩》云「象用兵時刺伐之舞」,是武舞可知。其名之曰「南」,其義未聞也。知是武王制者,以為人子者,貴其成父之事。文王既有大功,武王無容不述。於周公之時,己象伐紂之功,作《大武》之樂,不應復象文王之伐,制為別樂,故知此舞是武王制焉。王者之作禮樂,必太平乃得為之。武王未及大平,而得作此樂者,一代大典,須待大平。此象文王之功,非為易代大法,故雖未制禮,亦得為之。周公大平,雖作《大武》,尊重文王之功,留播之以為別樂,故六代之樂,不數此象也。《周禮》分樂而序之,象舞不以祭祀,或當祈告所用,故魯今亦有之。劉炫云:「知是文王樂者,《詩》云『維清緝熙,文王之典』,此象樂之所舞,故知是文王樂也。」鄭玄注「象」又云:「此樂名象而已。」以其象事有舞音,故《詩序》謂之「象舞」。舞非此樂名,故此直言「舞」也。其箾、籥,是可執之物。司馬相如《上林賦》曰:「拂鷖鳥,捎鳳凰。」則捎亦拂之類。今人謂「拂」為「拂捎」,此必傳於古,其箾、捎字同也。杜不解「南」。劉炫謂「南」如「周南」之意。「南」在箾、籥之間,蓋二者共有「南」義。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