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五百七

《卷五百七》[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1
○邦計部 俸祿第三
2
唐順宗以貞元二十一年正月位制,百官及在城諸使息利本錢,徵放多年,積成深弊。內外官料錢、職田等厚薄不均兩稅及諸色摧稅,錢物重輕,須有損益。宜委中書門下與所司商量其利害條件以聞,不得擅有閉糴禁錢,務令通濟」。又詔停內侍郭忠政等十九人正員官俸錢。
3
七月,中書門下奏:「敕鷥錁┌偎鞠⒗本錢應徵近親及重攤保,并遠年逃亡等,今年四月十七日敕,本利並放訖,其本事須借錢添填都計二萬五千九百四十三貫六百九十九文。伏以百司本錢,久無疏理,年歲深遠,亡失頗多,食料既虧,公務則廢,事須添借,令可支持。伏望聖恩許令准數支給,仍請以在藏庫度支除陌錢充」。敕旨宜依。
4
憲宗元和二年正月,尚書左丞鄭元請取河中羨餘錢三千貫文充助都省廚本,從之。前為河中節度,因有是請。議者以為省司公膳,自有成制,苟或不足,當更請於上,不宜以前任羨財而私加之也。
5
六月,中書門下上言:「伏以聖政惟新,事必歸本。近又疏理五坊戶邑,令府縣卻收萬情欣欣喜出,望外,臣等敢不鷥錁殺茁氏扔興舊細筆、デ橛、煤脛、晾砥淞絞∧,煽聞慍戶及捉錢人手一百二十四人,臣當司並不收管,望各歸府縣」。從之。
6
五年六月,戶部侍郎、判度支李夷簡奏:「應給食實封官,自貞元十三年已後,節度使兼宰相,每百戶給八百端匹,若是絹更給綿六百兩。節度使不兼宰相,每百戶給四百端匹。軍使及金吾諸衛諸軍大將軍,每百戶給三百五十端匹。至貞元二十一年七月六日敕,應食實封,其節度使宜令百戶給八百端匹,若是絹兼綿六百兩。伏以食封,本因賞功,封之多少,視功之厚薄,不以官位散要,別制等差。其節度使兼宰相,請准舊例,餘節度不兼宰相,准貞元二十年已前例處分」。從之。
7
六年四月,御史台奏:「諸使慮有捉利錢戶,請同臺省例,如有過犯,差遣,並任府縣處置」。從之。
8
五月,御史中丞柳公綽奏請:諸司諸使應有捉利錢戶,其本司本使給戶人牒身,稱准放免雜差遣夫役等,如有過犯,請牒送本司本使科責,府縣不得擅有決罰,仍永為常式者。臣昨因奉進止追勘閒廄使下利錢戶割耳進狀,劉嘉和直凰繇分外科配等事,由因勘責劉嘉和所執牒身所引敕文,簡敕不獲牒閒廄使勘敕下年月日,又稱遠年文案失落。今據閒廄使利錢案,一使之下己有利錢戶八百餘人。訪聞諸使並同此例,戶免失役者通計數千家。況犯罪之人又常僥人幸所稱捉利錢戶,先亦不得本錢,百姓利其牒身情願,虛立保契文牒一定,子孫相承。至如劉嘉和情願充利錢戶事,繇緣與人毆鬥打人頭破時,便於閒廄,使情願納利錢,得牒身免府縣科決,實亦不得本錢,已具推問奏聞訖。伏奉進止,令臣具條流奏聞者。今請諸司諸使所管官錢戶,並依臺省舉本納利人例,諸司諸使更不得妄有准敕給牒,身免差遣夫役。及有過犯,許作府縣處分。如官典有違,請必科處使及長官奏聽進止。其先給牒者,並仰本司使收毀入後,在人戶處收毀不盡,其官典必有科責。其捉錢戶元不得本錢者,亦任便不納利,庶得州府不失丁夫,姦人免有僥人倖。敕旨宜依。如已經處分後,更有執此文牒求免差遣夫役者,便委京兆府據罪科責,仍具本司本使名銜聞奏。六月,詔減教坊樂官衣糧。
9
八月,戶部侍郎李糸遄、嘀鈧葶詮、僦疤培、幻准凹任官抽一分職田,請所在收貯,以備水旱賑貸,從之。又詔:「百官職田其數甚廣,今緣水潦,諸處道路不通,宜令所在貯錢充度支支用,百官卻令據數於大倉請受」。
10
十月,詔:「河南水陸運陝府、陝運潤州、鎮海軍、宣州採石軍、越州義軍、洪州、南昌軍、福州、靜海軍等使額,並宜停所收使已下俸料一事。已上,各委本道充代百姓闕額兩稅,仍具數聞奏。如聞河南、陝府兩處,比來所給,皆是置本利息,不破正錢,勒便添充兩冫食錢雜給不要更徵,庶我愛人之心不止於惜費,立制之意必在於正名。
11
閏十一月,敕:「河中、鳳翔、易、定四道州縣久破,俸給至微,吏曹注官,將同北遠,在於理體,切要均融。宜以戶部錢五萬五千貫文充加四道州縣官課料」。
12
七年六月,加賜澤潞舸刃襲笪逯莞縣官料錢。
13
十二月,以環圾溝熱,州官吏近邊俸薄,各加賜其料錢。
14
是年,中書門下奏:「國家舊章,依品制俸,官一品月俸三十千,其餘職田祿米,大約不過千石,自一品已下,多少可知。艱難已來,綱禁漸弛,於是增置使額,厚請俸錢,故大歷中,權臣月俸有至九千貫者,列郡刺史無大小,給皆千貫。常袞為相,始立限約,至李泌又量其閒劇,隨事增加,時謂通濟,理難減削。然有名存職廢,額去俸存,閒劇之間,厚薄頓異,將為定式,須立常規制」。從之。乃命給事中迤街僦惺檣崛、宋す嶂、兵部侍郎許孟容、戶部侍郎李絳等詳定減省。
15
九年八月,詔:「諸司食料錢,緣初令戶部出放已久,散失頗多,須有變通,使其均濟。其中書門下兩省及尚書省、御史台,或務糸樞機,或職司彈糾,而倍稱息利,於體尤乖。宜以戶部除陌錢每貫先收二十文數外,更加五文,委戶部別收貯,計其所費,逐處支給。其本利錢先出放者,宜各委本司勘會聞奏。其合徵收者,便充當司公廨什物添修等用。其諸司食利,亦准此勘會。其合徵錢便充飯錢,若數少不充,以其前件除陌五文錢量所欠添本出放。其所收五文錢,每歲不闕添本之外,合有所餘諸司廨宇破壞者,便充修補。緣諸司人吏轉遷不常,新舊之間,因緣乾沒。諸稱走失,職此之繇,何後須令本判官勾當,勒令一一交割者遞相公付,仍委御史台一人專知勘覆,仍先具條流聞奏」。
16
十一月,戶部奏:「准八月十五日敕,諸司食利本錢,出放已久,散失頗多,各委本司勘會。其合徵錢數,便充冫食錢,若數少不充,以除陌五文錢量,其所欠添本出放者,令准敕各牒諸司勘會得報,據秘書省等三十二司牒,應管食利本錢物五萬三千九百五十二貫九百五十五文各隨司被逃亡散失,見在見徵數額,與元置不同。今但據元置數額而已:秘書省三千三百八十四貫五百文,太常寺六千七百二十二貫六百、光祿寺六文一千二百九十九貫六十四文宗正寺一百一十七貫九十五文,衛尉寺一千二百五十貫九百文,太僕寺一千九貫五百文,大理寺五千九百二十四貫七百四十文,鴻臚寺二千六百六十貫文,司農寺二千七百三十五貫七百七十文,大府寺一千五百八貫九百文,殿中省九百九十貫五百五十文,詹事府一千一百九十一貫三百七十七文,國子監二千六百四十四貫二百五十文,少府監一千三百三十四貫七百三十一文、將作監一千六百一十七貫文,左春坊一千三百八貫七百七文,右春坊一千貫文,司天臺三百八十貫文,家令司一千八百一十貫七百文,太僕寺四百三十六貫六百五十文,總監二千六百七十二貫文,左藏庫六百二十貫文,尚食局三百三十八貫文,尚舍局三百七十四貫三百文尚輦局一百貫文,太倉二千四百一十五貫六百八十一文,內中局六百三十六貫二百文,萬年縣三千四百貫六百文,長安縣二千七百四十五貫四百三十三文、左衛五百四十貫文,左司禦帥府二百四十貫文,右司御帥府一百貫文。敕:「宜更委御史台子細簡勘,具合徵放錢數,及量諸司閒劇人日加減,條流奏聞。
17
十二月,敕:「比緣諸司食利錢出舉歲深,為弊頗甚。已有鷥銼鷥冫食錢,其御史臺奏,所勘責秘書省等三十二司食利本錢數內有重攤轉保,稱甚困窮者,據所欠本利並放,其本戶中納利如有十倍以上者,既緣輸利歲久,理亦可矜,量准前本利並放。其納經五倍以上,從今年十二月以前應有欠利,並放起元和十年正月以後准前計利徵收,其餘人戶等計其倍數,納利非多,不可一例矜放,宜並委本司准前徵納。其諸司所徵到錢,自今已後,仍於五分之中常抽一分,留添官本,各勒本司以後相承收管。其諸司應見徵納及續舉放所收利錢,並准今年八月十五日敕,充添返彼鋸、縈釷參錛傲釷非使官廚料等用,仍委御史臺勾當,每常至年終勘會處分。其諸司除疏理外,見在本錢據額,更不得破用,如有欠失,即便勒主掌官典所繇等據數填賠。其中書門下兩省及尚書省、御史台應有食利錢外,亦便令准此條流處分。其諸司除此食利錢,更別有諸色本錢,不得妄援此例。
18
十年正月,御史台奏:「秘書省等三十二司,除疏外,見在食利本錢應見徵納及續舉放所收利錢,准敕並充添修當司廨宇什物及令史、驅使官、廚料等用,准元和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敕,仍委御史台勾當每至年終勘會處分。其諸司疏理外,見在本錢據額,不得破用。如有欠失,即便勒主掌官典所繇等填賠者。其諸司食利本錢,疏理外,合徵收者,請改案額,為元和十年新收置公廨本錢,應緣添修廨宇什物,及令史、府史等廚,並用勒本司據見在戶名錢數,各置案歷三官通押,逐委造帳印訖入案,仍不得侵用本錢。如人戶辦納本利錢,縱都數未足,亦勒據數與納,召主別置案歷,准前通押。如至年終,勘會欠少,本利官典諸節級准法處分,如主掌官典改移,亦勒造帳,交付承後官,典具單帳報臺交割分明,即給前官典牒,知公驗。如欠少本利,送台勘責,具事由聞奏,即冀官錢免至散失。年額既定,勾當有憑。敕旨宜依」。
19
十二月,敕:新授右散騎常侍任迪簡、秘書少監獨孤郁等,如聞疾患日久,未任視事,其俸料等,宜令所司住給」。
20
十一年八月,敕京城百司、諸軍諸使及諸道應差所由并召人捉本錢。右御史中丞崔從奏:「前件捉錢人等,比緣皆以私錢添雜官本所防耗,所示卑補官利。近日訪聞商販富人投身要司,依⒐、儔、竟闈笏嚼可徵索者自充家產,或逋欠者證是官錢,非理逼迫,為弊非一。今請許捉錢戶添放私本,不得過官本錢,勘責有剩,並請設官,仍量輕重科處。其所放官本,并許添私本,每舉放數足,仰錢戶具所舉人姓名錢數狀報本司,仰本司收連入案,三官同押排科印記,仍各隨錢人牒知。如他時因有論竟竟勘,案歷不同,不在與徵理之限,庶官利不失私家獲安」。從之。
21
九月,東都御史台奏:「當台食利本錢,從貞元十一年元和十一年,息利十倍以上者二十五戶。從貞元十六年元和十一年,息利七倍以上者一百五十六戶,從貞元二十年元和十一年息利四倍以上者一百六十八戶。伏見去年京畿諸司本錢並條流甄免,其東都未蒙該及者。竊以淮寇未平,供饋尚切,人力小弊,衣食屢空,及納息利年深,正身既沒,子孫又盡移徵,親族旁食,無支族散徵。諸保保人逃死或所繇代納,縱有嫠老孤獨,仰無所依,立限踰年,虛系錢數,公食屢闕,人戶不堪。伏乞天恩同京諸司,例特甄減裁」。下敕旨從奏。
22
十二年正月,門下省奏,應管食利本錢總三千四百九十八貫三百二十一文宰相已下至主錄等,食利三百七十八貫三百四十餘文。直省院本錢,准建中三年四月十五日敕,以留院入錢置本。中書省奏當省食利本錢共五千貫文宰相已下官至主錄等食利錢一千貫,直省院食利本錢,准建中三年四月敕,當院自斂置本,准元和九年十二月九日敕令,勘會疏理,其見在合徵錢,准敕合充添修當司廨宇什物。其省院本錢,緣是當院自斂置,本請便充本院添廚等用」。敕旨依奏。
23
四月,敕京百官俸料從五月已後,宜並給見錢,其數內一半先給元估匹,逭嘸淳菔庇郵凳回給見錢。八月,京兆尹竇易直請改職田法,並入兩稅地,事竟不行。
24
十三年三月,詔:「百司職田多少不均,為弊日久,宜令每司各收職田草粟等數,自長官已下處多少人作等差,除留闕官物外分給」。
25
六月,以德埭、倉、景四州頃遭水潦,給復一年。遂定四州官吏俸錢料,刺史每月一百五十千、望犐舷亓,蠲吭濾氖千餘有差。
26
十四年三月,屯田奏:「左右神策中尉准令式,二品官令受田一十頃,請取京兆府折衝府院戎場垛埒公廨等地七十七頃二十六畝八分數內,取二十頃,充前件官職田。依奏」。
27
四月,敕:「京畿二十二縣欠元和十四年京百司職田二十二萬九十一石束貫等,京畿百姓,聞甚艱貧。頃差船運軍糧,今又修營陵寢,雖應緣驅役皆給價錢,而屢有役名,頗妨農畝,豈可更徵懸欠,重使憂愁?其所欠並宜蠲免。其合受納所欠職田,或見在官班,各請厚俸,或近終考秩,稍有餘資,宜體朕懷,以寬人力」。是月,重定淮西州縣等制及官吏祿俸,以蔡州為犮咭籩菸上,其刺史俸錢月一百八十千,申、光二州並為中刺史,月俸一百五千,長史已下有差。
28
十月,御史中丞蕭人免奏:「應諸司、諸軍、諸使公廨諸色本利錢等,伏緣臣當司及秘書省等三十二司利錢,伏准今年七月十三日赦文,至十倍者本利並放,展轉攤保,至五倍者,本利並放。緣前件諸司、諸使、諸軍利錢節文並不該及,其中有納利百姓,見臣稱訴納利己至十倍者,未蒙一例處分,求臣上達天聽,臣已面陳奏訖。伏以南北諸司事體無異,納利百姓皆陛下赤子,若恩澤均及,則雨露無偏,伏望聖慈特賜放免。如允臣所奏,伏乞特降敕旨,並進今年七月十三日赦文處分,仍永為定制」。敕旨依奏。
29
穆宗以元和十五年正月即位,二月,詔內外百官食利錢十倍至五倍已上節級放免,仍每經十年即內外官百司各賜錢一萬貫充本,各據司大小公事閒劇及當司貧富作等第給付。
30
六月,敕:「朕聞帝王所重者國體,所切者人情。苟得其體,必臻於太和。如失其情,是繇于小利。況設官求理,頒祿責功,既有常數,寧宜就減。近者以每歲經費,量入不充,外官俸料,據數抽貫,再三思度,終所未安穩。念彼外方,或從卑官,一家所給,三載言歸,在公當蠐,謁髁受祿,又苦於減剋,待我庶吏,豈其然乎?雖憂國之誠,固須贍助,而恤人之慮,將起怨咨。必若水旱為虞,干戈未戢,事非獲已,人亦何辭。今則幸遇豐登,又方寧謐,九州之內,永絕妖氛,三邊之上,曾除烽警,自宜剋己以足用,安可剝下以為謀,臨軒載懷,實所增愧。其度支所准,五月二日敕,應給用錢,每貫抽五十文,都計一百五十萬貫文,並宜停抽」。初,宰相以國用不足,故權請抽減。諫官及言事者累陳表章,以為非便,故復下此詔以罷之。
31
八月,賜教坊錢五千貫,充本以收息利。
32
長慶元年三月,敕添給諸司本錢,准元和十五年五月十一日敕,內外百司准二月五日赦文,宜共賜錢一萬貫文,以戶部錢充,仍令御史臺處司額大小公事、閒劇為等第均配」。
33
七月,制:「百司職田在京畿諸縣者,訪問本地多被所繇侵隱,抑令貧戶佃食蒿荒,百姓流亡,半在於此。宜委京兆府勘會均配,務使公平」。
34
二年十月,敕:「司徒、兼中書令韓弘,疾未全平,尚須在假將息,其俸料宜從敕下日,便令所司支給」。
35
三年十一月,賜內園本錢一萬貫,軍器使三千貫。
36
十二月,賜五坊使錢五千貫,賜威遠鎮軍錢一千貫,以為食利。
37
四年五月,敕:「近日訪聞京城米價稍貴,須有通變,以便公私。宜令戶部應給百官俸料,其中一半合給匹逭。咐馗官中所糴粟,每豆斗折錢五十文,其匹邐別貯,至冬糴粟,填納大倉」。時人以為甚便。
38
敬宗寶歷元年四月,制:「京百司田散在畿內諸縣,舊制配地出子,歲月已深,佃戶至有流亡,官曹多領虛數。今欲據額均入地盤萬戶供輸,百司盡得隨稅出子,逐畝平攤,比量舊制,孰為允便?宜委京兆府與屯田審勘計會,條流聞奏」。
39
文宗太和元年三月,監鐵使王播進停減監鐵官吏課料絹一萬六千三百匹。
40
十一月,嶺南觀察使胡証奏端、康、封三州刺史月俸錢請各給至一百貫文,請當道自圓融支給,從之。
41
十二月,殿中省奏:「尚食局新舊本錢總九百八十貫文,伏以尚食貧虛,更無羨餘添給。伏乞聖慈更賜添本錢二千貫文,許臣別條流方圓諸色改換,收利支用,庶得不失公事」。敕旨賜本錢一千貫文,以戶部五文抽貫錢充。
42
三年七月,詔滄、德二州州縣官吏等刺史,每月料錢八十貫,錄事參軍三十五貫,判、司各置二人,各二十五貫。縣令三十貫,尉二十貫。其令俸祿且以度支物充,仍半支省。佑匹灝胗朧登。
43
四年七月,敕吏部奏應比遠道州縣官課料錢,請令依元額計支給,不得更有欠折。敕旨依奏。
44
是月,敕應外任官帶一品正京官,縱不知政事,其俸料宜付所司,並令兼支。
45
七年二月,戶部侍郎庾敬休奏:「應文武九品已上,每月料錢一半合給匹逅棵嗟。確以自冬涉春,久無雨雪,米價稍貴,人心未安。自德音放免逋懸,賑恤貧下,中外群庶已感聖慈。至於衣冠之家,素乏儲畜,朝夕取給,猶足為憂。以臣愚見,若令百官料錢內一半停給匹逅棵嗟然靨倉粟,每豆斗計價七十文,在眾庶必見心囁奠豆家,無所虧減,待至麥熟米價稍賤,即依前卻給匹宓茸悶涫呂硎葉變通」。敕旨宜依。八月,敕中書門下省:「所將本錢與諸色人給驅使官文牒於江、淮諸道經紀每年納利,並無元額許置。如聞皆是江淮富家大戶,納利殊少,影庇至多,私販茶監,頗撓文法,州縣之弊,莫甚於斯。宜並勒停。兩省先給文牒,仍盡追收。其去年所減人數,雖無挾名尚執兩省文牒,亦宜收訖聞奏。以後不承正敕,不在更置之限。
46
八年八月,劍南東川觀察使楊嗣複言:「普、渝、合三州刺史料錢及六十千者,請自加給」。從之。
47
九年正月,敕中書、門下兩省,奏請依元和元年八月六日敕,各置捉錢官。敕中書省宜置三十人,門下省置二十五人。
48
六月,詔宰相俸料宜准元和十四年已前例,並給見錢。
49
十一月,詔江西、湖南以官健衣糧一百二十五分送上都,充宰相召雇手力。是日,中書門下上言:「宰相上弼聖政,下理群司。若忠正無邪,宗社所套莘甑獵,舯不能傷。若事涉隱欺,心懷矯妄,雖有防衛,神得而誅。臣等願推赤心,以閌ソ泵。祥鷸非臧氏,孔子不畏匡人。其前件衣糧,並請勒停。依從前制置,只以金吾司手力充引從」。從之。
50
開成元年五月,判國子祭酒事、門下侍郎、平章事鄭覃奏:「太學新置《五經》博士,各一人屯田,素無職田,請依王府官品秩例,賜以祿粟」。許之。
51
二年八月,戶部侍郎李班奏:「京諸司六品以下官請假往外,違假不到本官,停給料錢」。敕旨「違限停俸料,宜依餘准令式」。
52
十月,詔曰:「《書》載《堯典,首陳睦族。《詩》歌周德,實羨維城。朕嗣統百王,憲章二代,義雖本於敘族,道無愧於尊賢。式遵舊章,爰舉成命,嘉王運循王脹,ㄍ醭5冉,孕⒕垂к。裁粼U莊,播蘭ぇ之清。芬炳鐘裰,符採易陵。沛獻詩掩楚元,古人素風造次。於是師氏典訓,周旋以之固,可以超金紫之貴階,升台鉉之崇秩。策勳詔爵,以寵分茅。並可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空、賜上柱國,仍依百官例給料錢」。敕檢校吏部尚書安王溶檢校兵部尚書。[A13C]王諒,宜並依百官例賜料錢。
53
三年七月,敕尚書省:「自長慶三年賜本錢後,歲月滋久,散失頗多,或息利數重,經恩放免,或人戶逋欠,無處徵收。如聞尚書丞郎官入省日,每事闕供,須議添助,除舊賜本錢徵利收,及吏部告身錢外,宜每月共賜一百貫文,委戶部逐月支付,其本錢任准前收利,添充給用。仍委都省納勒舊本及新添錢量多少均配,逐行分析聞奏,須令占額用度,不得妄有破除。每至季終,委都省磨勘,申中書門下」。
54
四年二月,詔曰:「司徒、兼中書令裴度,盛有勳烈,累任台衡,以疾恙未任謝上,須加優異,用示恩榮。其本官俸料宜起,今日便付給所司」。
55
三月,詔曰:「仙韶院樂官每月料錢數內,減三百千,轉給翰林侍講、太子少師王起起富於文學,寬厚長者,理家無法,俸入及門,盡為僕妾。所有老年寒餒,帝念以故老,哀其貧寠,故特有加給。起不知陳讓,而與令人分俸,急於苟得,時論讓之。
56
六月,文宗御紫宸殿,宰臣李玨奏:「堂廚食利錢一千五百貫文,供宰相香油、蠟燭、捉錢官三十人,頗擾百姓。今勘文書堂頭共有一千餘貫,所收利亦無幾。臣欲總收此錢,用自不盡。假令十年之後,更無此錢,直令戶部供給,亦得兩省亦有此錢。臣亦欲商量共有三百餘人,在外求利,米監細碎,非國體所宜」。帝曰:「大細碎」。楊嗣復曰:「百司食利,實為煩碎。自貞觀以後,留此弊法,臣等即條流聞奏。乃奏宰臣置廚捉錢官並勒停,其錢並本錢並追收,勒堂後驅使官置庫,收掌破用,量入計費十年,用盡後,即據所須奏聽進止」。敕旨宜依。
URN: ctp:ws991154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