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一百七

《卷一百七》[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1
欽定四庫全書
2
浙江通志卷一百七
3
物産
4
温州府:
5
穀 瑞安縣志:福全山頂陶隐,居嘗種白穀於此,色如玉,因名其地為「種玉畦。榖譜:瑞安有磊晩,無芒,與他榖異。
6
稻 溫州府志》:溫州多美稻,其稻𩔖有白散,地暴水稜,占城軟孕稻百箭,白西龍兴磊,晩早糯,紅羅障,金裹銀金、水糯、青糯。穀譜:浙江、溫州稻嵗兩熟。
7
麥 《溫州府志》有大麥、小麥、蕎麥、米麥、光頭、麥豆。 《温州府志》有黑豆、白豆。六月,烏、綠豆、白扁豆、赤豆、蠶豆、豌豆。八月,白雲豆、寒豆、紫豆,刀、豆三、收豆、珍珠豆。
8
芝蔴 《温州府志》亦名脂麻溫,産最佳莙,薘菜。 隆慶樂清縣志》:一名甜菜,食甚甘,其莖和灰汁,可澣衣。
9
𤓰 瑞安縣志有數種,有從小甜,有搖,棚落惟𤓰,籃味尤美。
10
芋 《溫州府志》有兒芋、山芋、麫芋、紫芋,又有水旱二種。
11
蹲鴟。 李孝光《雁山記》:「鴈山土膏肥種,蹲鴟大如斗芋屬
12
薯蕷, 雁山志》有紅白二色,産於巖石竹樹間者,味清而甘,堪入藥圃,種者味佳,不堪入藥。温州府志:圃種極大者,重可四五斤,出巖石者名山薯蕷。
13
䈄●筍。 《筍譜自甌、越以南七月生,至八月盡龍芽筍。 筍譜出永嘉大羅山,長四五尺,稀節人取,必有大風雨雷電。人下山則止其筍。春二月生蓴。 《萬厯溫州府志》樂清,蓴湖産蓴。王十朋《蓴湖詩》:「水晶綠線滿湖中,遥與呉江氣味同,我輩他年罷,游宦思歸應不待秋風》。
14
蕈 山蔬譜,永嘉人。以霉月斷樹,置深林中,密斫之,蒸成菌俗名香菇,有冬、春二種,冬菇尤佳
15
山粉 萬厯溫州府志》:春蕨根,舂為粉,俗名山粉,出泰順。
16
百合。 雁山志根可食,一名鬼蒜荒年,山中人取以療饑。
17
石髮菜 嘉靖《浙江通志》:溫州産石髮菜,亦名海藻苔菜。 萬厯溫州府志》:鹿角苔菜生海巖。
18
松 王十朋《巖松記》有以巖松至梅溪異質,叢根柏葉,檜身而得松氣象焉,亦草木之英竒者。
19
五粒松。 萬厯溫州府志》永嘉華蓋山麓有松,五粒倒生松。 《温州府志》:巽山丹崖有倒生松。王應辰《詠倒生松詩》:「世間有松皆直榦夭矯,修條拂層漢此種何年分,偓佺游龍倒,挂丹崖前垂,陰落落華蓋,偃翠黛離離,塵尾駢風㣲」,亦解奏「絲竹雨過渾如澤,膏沐初疑滅跡同,隱仙乍見翻身似鸞鵠,五株不用比㤗封,一粒真堪生大谷,須信棲根良得宜,嵗寒千載常瓌竒,即教盤錯有如此,本性凌霜何必知」。榕。 瑞安縣志邵公嶼有榕樹盤,鬱其上清,蔭數畝樟。 萬厯《溫州府志》:樹大堪為船。
20
檜 萬厯《溫州府志》有香檜垂檜杉。 萬厯《溫州府志》有刺杉細杉瑞杉□。 《萬厯溫州府志》:實可食其木,可為宮室,欏。 嘉靖《浙江通志》:溫州欏木置箱櫃器物,輕而利用《温州府志》:其木堅而香」
21
椅桐 《永嘉縣志》吹臺山産「椅」。桐梁太守丘遲嘗採以製琴。
22
丁冬 萬厯溫州府志》即頳桐俗名。丁冬,樺桃。 萬厯,《溫州府志》:「其皮,土人用以為燭烏桕。 萬厯温州府志》:實如雞豆液,可為燭松、蘿木。 王十朋《松蘿巖詩》注樂清松蘿巖,上産萬年春。 永嘉縣志木有萬年春。
23
藤 平陽縣。志平陽白雲山有深澗,道絶不通,有巨藤盤繞其上,行人援之以進,是曰「藤道。
24
梅 《温州府志》、平陽梅溪古稱梅源鴛鴦梅。 嘉靖《浙江通志》,溫州有鴛鴦、梅、杏。 《萬厯溫州府志》:圓曰金,杏扁而青者曰木杏梨。 《永嘉郡記》:青田村人,家多種梨,名曰官梨子,大一圍五寸,恒以供獻,名為御梨吏。司守視土人有未知味者,其實落地即融汁。
25
溫柑。 橘録真柑,在品𩔖中最貴可珍,其柯木與花實皆異。始霜之旦,園丁採以獻,風味照座,北人有未之識者,一見而知其為真柑矣。一名乳柑,謂其味之似乳酪。温四邑之柑,推泥山為最,南塘之柑比年尤盛,全芳備祖柑者,橘之屬橘,出温郡,然多種柑。韓彦直著録,其别種有八:曰真,曰生枝,曰海紅,曰洞庭,曰朱,曰金,曰木,曰甜,而乳柑推第一,故溫人謂乳柑為真柑,橘亦出蘇州。台州、閩、廣皆木橘耳,不敢與溫州齒,敢與真柑争髙下耶?且溫四邑俱種柑,而出泥山者,又傑泥山盡平陽一孤嶼,延袤只三二里許,無連岡陰壑,非有風氣之浸滛,出三二里外香味益逺不逮,或曰溫並海地斥鹵,宜橘與柑,而泥山特斥鹵佳處,故獨與他異。予謂不然。夫姑蘇、丹丘、七閩、兩廣,往往多並海,何獨溫而又豈無二三里得斥鹵佳處?如泥山者,自屈原、司馬遷、張衡、潘岳、王羲之、謝惠連、韋應物輩,皆言呉、楚間出者,而未嘗及溫,溫最晩出而羣橘盡廢,物之變化出沒,其浩不可考如此。羣芳譜柑出泥山為最,其味似乳酥,故名其木婆娑,其葉纎長,其花香韻,其實圓正,其膚理如澤蠟,其大六七寸,其皮薄而味珍,胍不黏瓣,食不留滓一顆,僅二三核,亦有全無者。擘之香霧噀人為柑中絶品,雲麓漫抄,永嘉人呼柑之大而可留過嵗者曰海紅。按古今注,柑實形如石榴者,謂之壺柑。蘇轍毛君恵溫柑詩:楚山黃橘弹丸小未識,洞庭三寸柑,不有風流呉越客,誰令千里送江南」。獅子柑。 《瑞安縣志俗名皺,柑與乳柑不同。佛手柑。 《永嘉縣志》:柑𩔖不一,有佛手、柑陳邦屏詠佛手柑詩「玉液分仙品,金衣借佛尊,掌擎承露瓣爪破落,霜痕色未空,諸相香猶滯六根洞庭曾作「醸獨種,給孤園」
26
朱欒 《游宦紀聞》:永嘉之,柑有一種名朱欒,花似橘,其香絶勝,乃好柑之祖,栽接之法,取朱欒,核洗浄,下肥土,中一年而長,名曰柑澹,其根蔟蔟,然明年移而踈之。又一年木始大盈握,遇春則取柑之佳品,或橘之美者,接於木身,則盡為佳者矣,朱欒乃枳也。萬厯溫州府志》:「朱欒多刺花如蓮子,掇其英以蒸沉速。二香芬、馥、清洌、全芳備祖橙。𩔖別種有五:曰橙,曰朱欒、曰香欒、曰香櫞、曰枸橘」。
27
蜜橝 萬厯《溫州府志》,永嘉有蜜橝橘。 《橘録》:産於溫者,其種十四,曰黃橘,塌橘,包,橘、綿,橘、沙,橘、荔枝、橘,軟條,穿橘、油、橘、綠,橘、乳、橘、金、橘自然。橘,早黃。橘、凍、橘。《甌江逸志》:永嘉之土宜樹橘。韓守彦直之譜,足徴。宋世産於西山。葉正則詩云:有林皆橘樹,無水不荷花」是也。厥後盛於隔江之河田,而上岡而南,仙洋漸至於呉田,地氣之遷徙昔西北而今東南矣。按東嘉之橘,與浙西之蜜橘相似,其味甘美,以無核者為上,廣輿記》所云乳橘,即此也。羣芳譜:橘出蘇州,台州西出荊州,南出閩、廣、撫州,皆不如溫州為上葉適橘枝詞:「蜜滿房中金作皮,人家短日挂疎籬,判霜剪露裝,船去不唱楊枝唱橘枝。
28
金豆。 甌江逸志》「柑之小者曰金豆」,獨名「羅浮」者,或産於江北之羅浮,其品最佳,故以地名之。溫人去核,浸以白糖入口,香美㸃茶絶勝。
29
葡萄 隆慶樂清縣志》味最甘𤓰 《本草綱目》:永嘉有寒𤓰甚大可蔵,至春即西𤓰」也。則五代之前,𤓰種已入浙東,但無西𤓰名耳蓮。 《温州府志》:永寧門外雙蓮橋産蓮花並蒂,午時蓮。 萬厯《溫州府志》:花白而小,非午則合菱」。 隆慶樂清縣志菱三角,其色有紅,有綠海棠。 萬厯《溫州府志》:紅色,以木𤓰頭接之,則白有黃海棠,又垂絲海棠花淡紅,以櫻桃接。
30
丁香。 隆慶樂清縣志花色,有紫白。有金絲葉、杜鵑。 雁山志有四種:緋紅粉紅,藍色碧色,隨處有之,惟雁山書院左右最盛碧者亦難多見。萬厯温州府志有川鵑自川來者,王十朋杜鵑巖詩》注:樂清杜鵑巖在戲綵巖之東,頂平上多杜鵑花,故以花名巖,一名巖笑花。
31
四季杜、鵑。 《稗史彚編。王順伯為平陽尉,嘗以九月詣村墅。道間見杜鵑花一本甚髙花,正開幾數千,朶色如渥丹照映,人面皆頳,訝其非時,詢之土氓,皆云:「此種只出此山谷中,一嵗四番,開春秋為盛」。順伯欲訪求小者,竟不可得云。
32
木芙蓉。 花史溫州江心寺文:丞相祠中有木芙蓉盛開,其本髙二丈,榦圍四尺,花幾萬餘,暢茂散漫,有紅白變色者,名醉芙蓉,甌江逸志:温州芙蓉髙與梧桐等,八月杪即放花,九月特盛,遍地有之,登樓一望,但見紅霞燦爛,亦竒觀也,最妙者名醉。芙蓉晨起白色,午後淡紅,晩則變為深紅,其樹宛若梧桐,殊堪玩賞。甌江又名芙蓉江者,蓋謂此也。
33
蘭 隆慶樂清縣志一莖一花濃者為甌蘭。《甌江逸志》:温州蘭有四季,又有秋蘭,皆不可多得,惟夏蘭家家有之,不以為珍。
34
挂蘭。 草花譜産溫台山,中巖壑深處,懸根而生,人取之以竹為絡挂之,樹底不土而生花㣲,黃肖蘭而細不可缺,水時當取下浸濕,又挂亦竒種也羣芳諧風,蘭榦短勁,花黃白取大窠者,盛以竹籃,或束以婦人頭髻,銅鐵絲頭髮襯之,縣於不見日處,朝夕噀以冷茶,清水或時取下,水中浸濕,又挂至春底,自花即不開花,而隨風飄揚,冬夏長青可稱仙草,最怕烟燼。一云此蘭能催生,將産挂房中最妙。
35
茉莉 《甌江逸志》:溫州地氣和暖,故茉莉最盛,冬間置簷下,不畏風,不須遮䕶。逢春發葉甚茂,有髙一二丈者,開花無算,其小者亦丈許花,亦不可勝計簇蝶。 《酉陽雜俎》:簇蝶花花為朶共簇,一蘂蘂如蓮房,色如退紅出溫州。《雲麓漫抄》:衛公草木記》云:「有永嘉之簇蝶,今此花來,於浙東四布如蝶中有攅蘂。晏元獻云,疑是簇蝶也。公有《玉蝴蝶》詩,注此於下,蘇子由有萬蝴蝶詩云:「誰唱殘春蝶戀花,一團粉翅壓枝斜,美人懶向釵頭插,猶恐驚飛避髩鵶」,則知簇蝶萬蝴蝶」,即今之玉蝴蝶也。
36
山礬 萬厯《溫州府志》:極香木髙數尺,土人以其葉醃鮓。
37
洛陽 萬厯溫州府志》:一花五色俱備纎膩,可愛金沙。 《温州府志》:郡圃中有金沙花王十朋種:金沙花戲、呈景盧詩、春光駘蕩、楚天涯李白桃紅,次第花未向名園看鐵樹,聊於郡圃種金沙
38
扶桑諸花 永嘉縣。志溫地暖多竒花。有扶桑、玉甌、美人、蕉、占紅蘿、佛𤓰、紫燕五叚、錦鶯花、水枝花。《溫州府志》有紫梅花。
39
䈽竹。 隆慶、樂清縣。志促節肉,厚可為弩。天中記竹之良者,惟有䈽竹。謝靈運所游之澗,今在雁蕩,其自乾筍謂之仙人杖」。靈運游名。山志》云:「神子溪南山與七里山分流,去斤竹澗數里,有從斤竹澗、越嶺溪行詩,此云「䈽竹」,似誤。
40
蒯竹 《輿地志》:平陽仙壇有蒯竹,風來成韻。自成宮徴,石上常浄,了無塵籜。
41
●竹 筍譜出溫,處如苦竹,長節而薄,可作屋椽、蘆竹。 竹譜有竹象蘆,因以為名。東甌諸郡,縁海所生,肌理勻浄,筠色潤貞。凡今之篪,匪兹不鳴。
42
淡竹 隆慶樂清縣志》可造紙及取瀝方竹。 雁山志體小而方,可作杖用,山中人每取其枯瘦有稜節者,刻其根為人物以贈人。
43
石竹 萬厯《溫州府志》:夏生筍,味甘可為紙桂竹。 隆慶樂清縣志:火燒其汁,可以散痰苦竹。 隆慶樂,清縣志》:可為槍,用以殺虎。觀音竹。 雁山志莖小葉,細長不滿三四尺。人家多植園圃,中石上蒼翠,經冬不凋。
44
江南竹。 《瑞安縣志春筍節,長茶。 萬厯、溫州府志,五縣俱有樂清、雁山、龍湫背者為上瑞,安、胡嶺、平陽、蔡家山産者亦佳《雨航雜録》:雁山五珍,謂雁山茶與觀音竹。金星草山藥,官香魚也。雁山志:浙東多茶品,而雁山者稱最。每春清,明日採摘茶芽進貢。一槍一旗而白色者,名曰明茶榖。雨日採者,名曰雨茶,此上品也。又一種,紫、茶、香味尤佳,難種薄收。土人厭人求索。園圃中少植間有之,亦必為識者取去甌江逸志》。按《茶經》云:溫州無好茶,惟雁山水為佳,此山茶亦為第一。曰去腥膩除煩惱却昏散消積食,但以錫瓶貯者得清香,味同陽羡。山岕茶無二採,摘宜近夏不宜早。炒做宜熟不宜生,如法可貯。二三年愈佳何白龍湫頂,新茶歌雁頂東南天。一柱上有天池宿,雷雨夜半光飛,一線霞海色,金銀日初吐仙茶盤植於其巔,雪齧霜饕枝。幹古石根,濈濈養靈芬雲表,瀼瀼滋玉醹,閟將融液鎖萬峯,稟性髙寒味清苦,山僧軍持汲白泉,活火,新烹香撥乳,玉華甫插香氣通一洗人間幾塵土。粉槍朱旗殊失真鳯餅,龍團何足數。白茅珍品說洪州紫筍佳名傳顧渚,寕知此地種更竒,僻逺未登鴻漸譜啜罷臨風憶舊游,天末相思獨延佇,呼龍欲載小茅君,共向白雲雲裏煮。
45
酒。 談薈溫州酒,有䝉泉豐和春。甌江逸志:唐人酒多以春得名,如拋青春松醪春之𩔖,永嘉、豐和春亦著名,酒史蓋倣於唐也。又有《名碧露》者,徐昌穀《贈王敬止令永嘉詩》,有「金盤湛碧露」之句,近今佳醸,號為「金酒者,或謂色黃如金,或謂醸法創於金氏,未知孰是。昔人有云永嘉及紹興酒絶佳勝於蘇州,又不知其何如也。
46
琥珀紅。 葉適記《永嘉風土詩》:「琥珀銀紅未是醇,私沽官賣各生春。
47
黃精 《雁山志》:山多黃精,土人鬻以代糧,但不能知九蒸九曝之法耳。此物雖處處有之,惟以雁蕩者為佳,又以雁蕩絶頂不聞雞犬聲者為上品,本草綱目鈎,㖴狀似黄精葉,與莖卻不同,一則養人,一則殺人,其性毒烈,與黃精逺,甚服黃精者,不可不察。蓼蠃。 本草拾遺生,永嘉海中,辛辣如蓼《本草:綱目紫色有斑文」
48
枸杞 《溫州府志》:王元貞居大若山,修煉其徒朱孺子,掘枸杞根煮之,飲其汁輕舉。
49
紅花 《萬厯溫州府志》:染絳亦入藥,頗行逺綠草。 《雁山志》:根有子如麥,大名綠,草米即麥,門冬也,能治熱渴。
50
香薷 雁山志性溫能。治暑消煩,止渴煖胃、靈巖寺、馬鞍嶺,下石坦中,産者佳。
51
金銀花。 雁山志,性涼解,熱毒,土人用以作湯,治諸瘡花。初開時,黃色後轉白色,故名金銀。藤有汁而甘,謂之啜蜜。
52
山,蘿菔 雁山志性寒,狀如圃,種者土人用,治癰疽,搗汁服之,查塗亦可。
53
何首烏。 《雁山志》:巖下石畔皆有之,惟靈巖寺佛殿下一本甚大,蔓延於外,絶與他蔓不𩔖。其根之大,可如栲栳,但為殿楹所壓,無從取之耳。
54
益你草。 《本草拾遺》生:永嘉山谷葉如澤,蘭莖赤,髙二三尺,味苦無毒,治五痔,止血炙,令香浸酒,服石決明。 草木子,海中大螺也,生於南海崖石之上,海人泅水取之,乗其不知,用手一撈則得,使其覺知,雖用斧鑿,亦不脫矣。
55
雪裏開。 雁山志性大寒深。谷中有之,能解砒毒,冬時開花,故名。
56
金線重樓。 雁山志:性寒,能治諸熱毒,金釵石斛。 《雁山志》:性寒生麥,地中嵗取入貢苔草。 隆慶《樂清縣。志出山門鄉海,中有數種蓀草。 《温州府志平陽蓀,湖蓀芷叢生。
57
茜,草 萬厯《溫州府志》:土人取以染絳蕢草。 隆慶樂清縣。志多芒可為,纜為席,為履菅草。 隆慶樂,《清縣志》:土人取其榦,以織壁鳯尾草。 《雁山志》:生巖石間,葉如鳯尾,性寒,入痢藥、金線草。 《雁山志》名:蠏殻,草葉,圓如蠏,殻蔓生節,間有紅線,長尺許,生巖石上,性亦寒涼,治湯火,瘡金星草。 雁山志:葉上有金星㸃,根中有黑筋如髮,俗傳用以浸油塗頭,上禿處則髮生。
58
《風癡草》 萬厯溫州府志》:俗傳,其葉一折風癡,一次二,三如之,土人恒占焉。瑞安縣志:自生山間,其葉如篛人,每年視葉之截,知風之次,數及先後
59
絡帚草。 萬厯《溫州府志》:土人取以為帚菖蒲。 《雁山志》:深谷中有之,亦有一寸而九節者,但無服食之方耳。
60
鶴 溫州府志平陽鶴巢山、古松老幹、鶴時巢其上錦雞。 雁山志,形似雞毛,五色紋。每日至午間,胷前雜毛,斑斕叢起,宛如錦綬,土人謂其吐錦,過午則斂,自矜其容,每臨水自照,或溺而死。
61
山雞 萬厯溫州府志》出山中嘴足皆紅子規。 《禽經注》:「甌越間曰怨鳥,夜啼達旦,血漬草木翠碧」。 隆慶樂清縣志其毛可以為飾。
62
白鷴 雁山志,形似雞而大,白色,毛有黑花,細紋長尾,生深谷溪澗中。
63
淘鵝 萬厯《溫州府志》:出雁蕩練鵲。 《雁山志:形似鵲而小,尾長而色,白繡眼。 《萬厯《溫州府志》出雁蕩。
64
金雀 《雁山志》:「似雀而色黃,與黃雀相𩔖搗崖。 雁山,志似鷹而稍大,生海崖中。每秋末渡海,海邉人謂之曰「崖」,其色蒼白,亦謂之白崖,又曰「搗崖」,以其勢自上而下,有如搗也。
65
鸂鶒 隆慶《樂清縣志》其羽五色,善勅水取魚山樂官。 雁山志形似金雀,羣鳴而聲相抑揚,如作樂音,土人謂之山樂官。
66
畫眉。 萬厯《溫州府志》:善鳴而好闘,山中多有之山羊。 《雁山志》:其狀如鹿,而能厯險,白者如雪,猿有毛如狨,謂之金線。
67
田狗 雁山志,形似狗而小,毛深溫厚,可作煖耳用山犬。 隆慶樂清縣。志出深山,食果實。
68
香狸 雁山志:形似豬,肉香美。
69
玉面狸 雁山,志》形似猫,而有白毛。霜後肉美,諺云:「霜天玉,面狸」。
70
五叚狸。 雁山志尾有黑白紋,相間各五叚,肉肥,美竹豚。 《雁山志狀似小豬兒,竹林中有之,食筍根,味清美。
71
□獚 薛季宣《思石門游詩注》:「出石門山中□,𩔖猿而綠,獚𩔖狗而黃蓋,猴屬之大者石門山在樂清縣
72
野人 續南雁蕩志:被毛赤髮,狀如人立,行獾豬。 雁山,志似豬而小,肉肥美。
73
野豬 雁山志似豬而大大者,重二三百觔,健嘴長牙能與虎闘。
74
黃魚 萬厯溫州府志》:沿海居民以漁為生,立䑸長管束,量船大小納收,税銀給與,由帖,方許下海採捕。每年三月黃魚生發之時,許其結䑸出洋捕魚。五月回港。
75
謹按:温郡沿海海族之産,大率同於寧台,《苐郡邑,志》中不盡述耳。觀寧台所志,亦可𩔖推以概其餘。斑魚。 李孝光《大龍湫記》:潭中有斑魚,聞轉石聲,洋洋逺去。
76
香魚。 萬厯温州府志》:長三四寸,味佳而無腥,生清流,惟十月有之《樂清縣志》:以火焙之如黃金色。
77
鮸魚。 《雨航雜録》:狀如鱸而肉粗三腮曰鮸,四腮曰茅鮸,所謂鰵魚是也,一曰茅狂。
78
《玉魚》 《萬厯《溫州府志》:或紅白相錯,又一種純白為玉魚。
79
鬭魚 《游宦紀聞:二山溪中産小魚,斑文赤黑相間,里中兒豢之,角勝負,昔有鬭禽未見,有鬭魚亦可觀也。聞永嘉亦有之。
80
白袋魚。 隆慶樂清縣志似牛而白,自海入江,則兆水潦。
81
龍頭魚。 《萬厯溫州府志》:溫州嵗進,龍頭魚張孚敬奏罷之。
82
香魚。 《雨航雜録》:雁山五珍香魚一也《雁山志》無腥鱗極,細肉甚美,生雁山溪澗中,與潮水相通處。春初時生,月長一寸,九月以後可盈一尺,則赴潮際生子,生已則黑瘠而死於鹹水中。次年春初,子復化為魚苗,仍入淡水中,隨月而長,五月以後,可長五寸,味極清美,作乾魚尤佳。凡山水入江處皆有之。在樂清則石門潭為盛,筋竹溪、芙蓉溪次之,蕩水西流於永嘉、南溪,則自楓林當溪、下渡潭、石廟潭諸處亦有之,均産於蕩水之一源也。
83
鯉魚。 《雁山志》:石門潭多鯉魚,味甘而清美,異於他産。每出時,羣浮水上可一二畝許,有一巨鯉,其長如人,衆魚環遶漁者百計,終不能得,或以為神魚云。
84
黃駒 萬厯温州府志有河豚、烏郎鴟夷、●魚、鮀魚、鯢魚之名,其肝與子有毒,惟橄欖、蘆根、烏蓲,草根,甘蔗可解。土人以甘蔗同,煮有毒則黑。永嘉縣志:西施乳即烏郎,膏味美染,塵不可食。
85
沙蒜 海族志出沿海,又名塗筍石䖶。 《雁山志》産雁蕩山,壑中塗蟢鎖管。 《雨航雜録》:塗蟢生海塗中,名望潮,身一二寸足倍之,又腳短而無釘者,名鎖管。溫州有之。水母線。 《萬厯溫州府志》:嵗進水母線,今罷《鱟醬》。 《爾雅翼》,今閩、浙重鱟子醬,其珠如粟。南人或帶或磨,飲之云「利市」。殻亦屈以為杓,又取其尾為小如意。
86
蠣 《天中記》:樂城縣新溪口有蠣嶼,方圓數十畝,四面皆蠣,其味偏好謝靈運答弟書,「前月十二日至永嘉郡蠣,不如鄞縣螯」,亦不如北海。《永嘉縣志》「甌江蜊黃最佳」。
87
琴蝦。 隆慶樂清縣。志多刺。有味西施舌。 嘉靖,《浙江通志》似車螯而扁生海,泥中常吐肉,寸餘𩔖舌,俗甘其味,因名《溫州府志》:一名沙蛤,長可二寸,如舌最美,産江溪間,又有香螺,亦佳
88
海月 《雨航雜録》:大如鏡,白色正圓,其柱如搔頭沈。一中嘗稱其鄉海錯之美,如海月江瑤柱,可敵三呉,百味樂清甚盛。
89
蠶 《瑯琊代醉編》:永嘉有八輩蠶:一曰《蚖珍蠶、二月績,二曰《柘蠶》、四月初績,三曰《蚖蠶、四月績》,四曰《愛珍、五月績,五曰《愛蠶、六月末績,六曰寒珍、七月績,七曰四出蠶、九月初績,八曰寒蠶、十月績。凡蠶再養者,皆謂之珍然。一嵗八績,亦恐誇者之過克絲。 《温州府志》:溫克絲每尺價一百五十或二百精,巧奪綺縠,近樂價賤費輕,機戶皆巧偽,日就濫惡。
90
甌紬。 永嘉縣。志帛之屬。有甌紬、溪絹。 永嘉縣志絹。有溪絹、蕉布。 永嘉縣志土人工織蕉布吉布。 《溫州府志》:夏布曰腰機。冬布曰雙梭,最細。又有吉布,或稱吉貝,失其製。
91
雞鳴布 《甌江逸志》、《隋志》云:「永嘉之俗,婦人勤於紡織,有夜浣紗而旦成布者,俗呼為雞鳴布」。
92
桑絲 隆慶《樂清縣志用為紬絹。
93
柘絲 隆慶樂清縣志宜絃琴瑟紙 《太平寰宇記》:溫州産蠲紙。《清波别志》:唐有蠲府紙,凡造紙戶,免本身力役,故以蠲名,今出於永嘉,士大夫喜其發越翰墨,爭捐善價取之,殆與江南澄心堂》等《甌江逸志》蠲紙,《廣輿記》所云蠲糨紙也,潔白𦂳滑過於《髙麗賔退録》:温州貢紙五百張,其來久矣,明開局於瞿溪,差官監造,後因水濁製紙轉黑,乃以地氣改遷,奏罷少此佳紙,殊為可惜。《溫州府志》:造紙以糨粉和飛麫入朴硝,沸湯煎之,候冷藥釅用之,先以紙過膠礬,乾以大筆刷藥,上紙兩面再候乾用蠟,打如打碑,以粗布縳成塊揩磨之,舊州郡尺牘皆用之,今已罷製,姑存其法。
94
硯 《宣和石譜》:溫州華巖川石出水,中一種,色黃而斑黑,一種色紫石,理有橫紋㣲粗,扣之無聲,稍潤土人鐫治為方圓器,紫者亦堪為硯,頗剉墨,《硯史》:温州華巖尼寺巖,石石理,向日視之如方城,石磨墨不熱,無泡發,墨生光,如漆如油,有艶,不滲,色赤,而多有白沙,㸃為硯,則避磨墨處,比方城差慢難斵而易磨,亦有白㸃㸃處,有玉性扣之聲。平,無韻。竹絲燈。 嘉靖《浙江通志》溫州出。
95
蚌珠 草木子南海中。秋有月,蚌胎生珠,無月則否,龍鬚席。 溫州府志:草細而涼暑,月寢之,可當蘄簟,近時方盛《雁山志》:「龍鬚草産雁山者,莖細而秀,種者如藝。稻織席,通四方」。
96
漆器 《溫州府志》:鷂色綠色,牙色錦犀,純朱刻花,退光磨光,捲素,剔金,灑金泥金,嵌螺漂霞。今漸失其製。
97
礬 《温州府志》:平陽,宋洋山有之,取石細𢷬淘湅清者為明礬,濁者為白礬。
98
銀 隆慶平陽縣志邑有銀鑛三:一、焦溪山,一、天井洋。一、赤巖山。永樂中,採今皆封禁。《泰順縣志》:焦溪銀坑,在七都髙陽明水尾。
99
鐵 温州府志:瑞安、平陽、泰順三縣皆有之,取砂磧淘,煉成鐵辦,嵗課,力艱工苦,明時減罷。何光逺泰順縣,減鐵課、序、泰、順邑萬山中里少地濶,銀場鐵冶他邑莫與並,逾年既逺,所有者不可得如前,所賦者不能減於後,以聖人利民之具,而民反受其累,𢎞治中,邑令范勉上其事於朝,下屬郡勘白之,減其課三之一,易曰:損上益下,其益無疆,此所損者小,所益者大矣,因序其事,并繫以詩,羣物出土,惟鐵乃艱,淘沙於水,伐木於山,轗□是登,欹傾是處,痀僂●攘,身垢若脯,赭熾其火,晝夜不眠,産鐵一拳,能值幾錢,肩不停擔,足不停步,十態萬狀,有如荼苦,矧兹賦課,累嵗如之,豈謂年逺,炭盡砂稀,天子命官,理絲解緵,暗甔生輝,以輕易重,兆民食徳,推侯獨賢,我作是詩,垂千萬年。
100
金星石。 《萬厯《溫州府志》、樂清金《星溪世傳》,張文君煉丹,以餘藥擲溪中,並作金星,今水中石名「金星石」。又金溪水石皆有金星。
101
松化石。 《瑯琊代醉編》建。中間道士馬自然指永康縣延真觀前。庭松曰:「此松已千年矣,當化為石」。至夕,大風雨,其松果化近觀山中松皆化為石蜃灰。 《温州府志》:以牡蠣殻或蛤殻成堆,潑以水即烟熾,漸成灰,用以甃砌最堅製船,𢷬以桐油泯其罅,漬水不漏,功用甚博,甆器舊者,以蜃灰白之,謹按:温郡紅花、靛、青二種為産最多,處郡亦然,頗利民用,實其地之専産,故為拈出。處州府。
102
稻 龍泉縣志:稻有占城、赤早、旱湖、金華、地、暴、鷓鴣、斑海棠、碧嚴、龍鳯、竹香等名。
103
南田稻 名勝志:青田縣南田山上有沃土、宜稻,括蒼彚紀:青田縣南為南田,其地土沃,嵗旱豐稔如常。青田縣志:其地止宜稻,而麻麥諸蔬少生焉。旱湖稻。 龍泉縣志稻,有旱湖種於無水之處。鷓鴣,斑。 龍泉縣。志色𩔖鷓鴣,因名之。
104
赤米 龍泉縣志:邑産早赤,稻米色純赤。又有赤谷、赤芒。
105
凍米 青田縣志:食貨有凍米、鯽魚豆。 松陽縣。志菽之屬有鯽魚豆、九心菜。 崇禎《處州府志》:麗水縣産紫花芥。 隆慶宣平縣,志即辣芥䇘筍。 《筍譜》:七月生,至十月間,縉雲以南多出,然味苦而節疎,筍可大於箭筍。少許山人採剝,以灰汁熟煮之,都為金色,苦味減而甘食甚佳。
106
●筍 筍譜出處州,竹可作椽,筍則春生可食筆筍。 崇禎《處州府志》:縉雲縣葛竹山,世傳葛洪,煉丹於此遺筆化筍成竹,人取其筍,可書數十字,盧棲筍。 名勝志:盧棲洞傍,生竹筍,味甚佳,《天中記》:處州宣平響巖之東,有靈棲溪溪上巖洞甚竒。唐道士盧敖棲其中,有竹,每無風自動,拂除巖石,人以為竒,其筍味佳,人號曰盧棲筍。
107
朱蕈 崇禎處州府志》:慶元縣。有朱蕈香蕈亦佳,不亞於温。觀,音粉。 《崇禎處州府志》:雲和山中有白㵛泥,以水攪矴而取之,和糯米粉一半,蒸食之,可以療饑,名曰觀,音粉」。
108
松 崇禎《處州府志》:縉雲縣松洲上有松千章,鬱蒼之色,映於清流。
109
髯松 名勝志龍泉縣。匡山多髯松,彌望入青雲,雨松。 《縉雲縣志》:步虛山斗巖上有二松,大數十圍,每晴日則雨,㸃滴瀝濕人衣裾,遇晦則無。
110
三鬚松。 癸辛雜識,凡松葉皆雙股,故世以為松釵、獨栝、松、每穗、三鬚。
111
同根松。 隆慶遂昌縣志馬鞍山。有五株松同根生栝。 《名勝志》:「處州稱栝」,「栝」字從木。宋熙寧間,得古碣云:「栝,松身,柏葉」,即欏木也。以山多此木,故名。
112
杉。 崇禎《處州府志》:大杉源山跨麗水。雲和之間,山上多出巨杉。
113
樟 《龍泉縣志:飛鳯山有大樟林,輪囷百圍,披蟠數十畝。
114
檡 括蒼彚紀,檡山上生栲木。 嘉靖《浙江通志》:處州出栲木、赤水木。 青田縣志。縣有赤水木、相思木。 崇禎《處州府志》慶元縣。有相思木、松陽木。 《名勝志:松陽立縣,取松陽木為名。在縣東南大溪。有松陽樹,大八十圍,其腹中可坐二十人。鐵蕉。 青田縣志:葉如鳯尾,幹如龍鱗,根能食鐵,燃鐵鍤,入之愈茂。
115
鐵樹 青田縣志:鐵樹色古葉,如積雪李。 龍泉縣志:縣産李頗多,有胭脂,李最佳。又有雞心、李黃、甜李、麥熟、李真珠、李琥珀、李。崇禎處州府志》,龍泉縣有千瓣李花。
116
楊梅 龍泉縣志:楊梅嶺下有泉,一窪可沃楊梅,旬日不壊。
117
石榴 《龍泉縣志榴之𩔖,亦有數種。官榴、金榴、銀榴飯榴山石榴,官榴最大。
118
山林檎 《龍泉縣《志》:林檎別一種,名山林檎柿。 羣芳譜大而稍扁,處州松陽柿尤為竒品棗。 《崇禎處州府志》:栝。郡治在棗山南麓。山有古棗一株,老榦輪囷,右枝甚茂。
119
銀杏。 龍泉縣志有二種,一種細小稍圓,名香杏,又一種稍長,大名鴨嘴杏。
120
榛 《括蒼彚紀》,松陽之果有榛子梨。 隆慶宣平縣。志舊産鵞梨,本佳品,今漸稀少青果。 青田縣志有青果。
121
橙 《橘録》:「木有刺似朱欒而小,永嘉植之,不若古栝之盛,香氣馥馥,可以薰袖,可以漬蜜,真嘉實也」。嘉靖《浙江通志》:處州橙糕、搗橙以蜜,和而為之。
122
枝粉。 青田縣志:枝樹之實,可作粉蔗。 龍泉縣。志有糖蔗、竹蔗。
123
荷。 《崇禎處州府志》:黃巖。下有芳前十里池,宋南渡,選妃洪氏有寵,賜第於此。有十里磚,街十里池,池多栽荷,又名芳墅。
124
菱 龍泉縣志菱有數種,紫菱、青菱、狗頭菱、鬼面菱、四角菱。
125
碧桃 《松陽縣志:白雲山有雙石,髙二百丈,頂有石,橋橫渡,傍有碧桃二株,三年一花。
126
紫牡丹。 《名勝志》:麗水縣禪智寺有紫牡丹,一本髙丈餘,每開五百餘花,花各十二瓣,值閏年各開十三瓣。宋政和間,宣入御苑,栽之花即不開,詔遣還,山復開如故。
127
蘭 《青田縣志石門洞出神蘭。 龍泉縣志:石川巖壑秀麗,上有樟樹,濶數圍,樹之,上有香蘭花其香,聞數里,土人目為神蘭」,不敢摘。
128
冬蘭。 隆慶宣平縣志雙巖産香,遍幽谷翠柏。 《括蒼彚紀》,松陽之花有翠柏桂。 崇禎處州府志》:宋孫夙初,母夀於中秋,夜對月飲酒,忽聞盃中有聲,視之,三桂子也。種之俱茂金蓮。 方輿勝覽:仙都山,頂有湖生蓮花。崇禎《處州府志》:縉雲仙都山傍孤石屹然干雲名鼎湖石頂有湖生蓮花,世傳金蓮花瓣落於潭,因名金花潭。
129
佛桑 崇禎處州府志》:龍泉縣花有佛桑珍珠花。 《崇禎處州府志》:雲和縣花有珍珠子午花。 崇禎《處州府志》:麗水縣有子午花鶴頂紅。 《括蒼彚紀》,松陽之花有鶴頂、紅木芙蓉。 《青田縣志》:小石門山木芙蓉一,本髙二丈,生石巖。上
130
金絲蝴蝶。 《括蒼彚》《紀》花有金絲蝴蝶藤花」。 《青田縣志》:小石門山後壁削成,髙數百丈,古藤花垂滿其中。
131
小竹 《名勝志》:青田縣占陽山叢生小竹巨葉,其實可為粉《處州府志》:宋慶元間嵗饑,郷民於此採竹實為食青田,縣志或取以醸酒味佳」舞竹。 隆慶遂昌縣志石門洞前有竹,冬夏一色風起,則枝梢自舞拂地。
132
棕竹 崇禎《處州府志》:麗水縣産棕竹,製為器,最良鳯、尾竹。 崇禎《處州府志》,麗水縣産。
133
酒。 名酒記。處州谷簾酒。
134
金盤露 名酒記:處州金盤露麴本草:處州金盤露清水入,少薑汁造麴,以浮飲法造酒,醇美可尚香,色味俱劣於東陽,以其水不及也。《宣平縣志》:酒名金。盤露者,其色清,故得名。初醸於曳嶺大家,今其地竟無作者。
135
何首烏。 圖經本草》出處州有苗如藁本,葉有光澤,夜則苗蔓相交,或隐化不見其根,形大如拳,連珠亦有形,如鳥獸山岳之狀者珍也,掘得生喫味甘,甜可休糧。蘇頌何首烏讃神効助道,著在仙書,雌雄相交,夜合晝疏,服之辟,穀日居月,諸使人難老,童顔華腴,惟有縁者,遇爾自如。
136
乾菊 《括蒼彚》《紀》宣平出牡鞠苗。 《名勝志》龍泉縣匡山松根茯苓大如斗,雜以黃精及牡鞠之苗。
137
接骨草。 隆慶、宣平縣志酒浸服之,以其草傅骨,折處可愈。
138
磁石 《本草綱目》括之藥屬於金石者,磁石、雲母、石石燕。 《龍泉縣志》:黃麻央山石燕洞中産,即今藥中之所用者。雷雨之日,則出洞羣飛,好事者網得之,一鋸為二,置醋盂中,能行動者良。
139
《豔》《草》。 龍泉縣志插於髻間,可驅汙氣墨草。 龍泉縣志煉之,可染鬚髮紫草。 龍泉縣志大馬鞍山,出青芝。 《名勝志》:青田縣大鶴山下。其田嘗産青芝、竹青。 青田縣志:其葉似竹,可染碧,此地所豐之草,故名青田。
140
薜蘿 《名勝志:龍泉匡山有薜蘿數十尋,嫩緑可茹雞□草。 《龍泉縣志有雞□草。
141
觀音草。 龍泉縣。志有觀音草、龍鬚草。 《仙都志》産於獨峯崖上鶴。 《太平寰宇記》:青田産《相鶴經》云,青田之鶴即此《永嘉郡記》有沐溪野去青田九里,中有雙白鶴,年年生子長大便去只恒餘父母一雙耳,精白可愛。多云神仙所養青田縣志青田號鶴城鶴出必得科名」。
142
么鳯 青田縣志禽之𩔖有么鳯、烏鷴。 崇禎處州府志》慶元縣。有烏鷴山牛。 崇禎《處州府志》慶元縣。有山牛、竹豬。 《隆慶宣平縣志》:一名竹,豚狀如鼠,惟食竹根,其味甚美。
143
野豬 崇禎《處州府志》,慶元縣有野豬,又有鎗豬、漢豬。
144
金鯽。 包萬有《唐山記》:遂昌縣唐山翠峰菴有沼,常畜金鯽百數,聞木魚聲,聚而就食。
145
翼魚 姜師閔《翼魚說》:「景寧山溪間有翼魚四足,飛立樹梢,張口注水,鳥見水就飲魚,漸閉口飲水之鳥,伺其腐而吞之。
146
苦魚 劉基《苦齋記》:章溢先生隱居之室,在匡山之巔,匡山在處之龍泉縣,劍溪之水出焉,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魚,狀如吹沙,味苦而㣲辛,食之可以消酒。
147
墨魚 《名勝志》:松陽縣卯山泉有二,墨魚,浮水,人不能取。
148
圓眼魚。 《崇禎處州府志》:麗水縣産蓮心魚。 崇禎處州府志》:青田縣産桃花魚。 《龍泉縣志》,春時溪中出海鯊。 草木子鱗,蟲皆卵生也。獨海鯊胎生産栝者最巨。
149
跳魚 姜師閔跳魚,說即大蛤,景寧溪中,當夏月蛤,引𩔖飲澗水,每遇蛇則為所噬,或蛤多,則先以一巨蛤啣蛇頭,蛇則以尾纒之,漸移入水蛇,尋自壊巨蛤,與羣蛤聚而食之。
150
青螺 龍泉縣志青翠可食野蜂。 劉基《苦齋記》:「匡山之巔,四面峭壁,風從北來,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性之苦者,莫不布族而羅生焉。野蜂巢,其間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謂之「黃、杜」。初食頗難,久則彌覺其甘。能已積熱,除煩渴之疾。
151
葛紗 《崇禎《處州府志》:青田縣出花布。 龍泉縣。志邑産花布機布,樹皮布。 《元和郡縣志》處州元和貢。有樹皮布、棉苧。 《縉雲縣志》:本邑農畝之外,少蠶桑,多種棉苧,女紅之利,居田租之九。
152
竹紙 《括蒼彚紀》,松陽,宣平出紙。《青田縣志》出竹紙山墨。 隆慶《宣平縣志》,墨山出山墨,窰人取為㸃兹石之用。
153
漆 括《蒼彚紀》,松陽産漆,頗行逺白蠟。 崇禎處州府志》松陽縣出甆器。 龍泉縣志章生二,不知何時人。嘗主琉窰,凡甆器之出於生二窰者,極其青瑩純粹,無瑕如美玉。然一瓶一缽動博十數金。其兄名章生一,所主之窰,其器皆淺白斷文,號「百圾碎」,亦冠絶當世。今人家蔵者,尤為難得。七修𩔖稿》:哥窰與龍泉窰皆出處州龍泉縣南。宋時有章生一生二弟兄,各主一窰,生一所,陶者為哥窰,以兄故也。生二。所陶為龍泉,以地名也。其色皆青濃淡不一,其足皆鐵色,亦濃淡不一。惟土脉細薄,油水純粹者最貴,至今處人稱為章窰。菽園雜記:青甆出於劉田,去龍泉縣六十里。次有金村等窰,泥油精細,模範端巧,不及劉田龍泉縣志龍泉昔産窰器。青甆窰在琉田道泰大其垟安福蛤湖,因溪垟、官田、俞溪、大浪坑、烏甆窰在宏山、陳灣。磚窰在大沙塘、田里山、南坑、直衕、大口、蘆陂。沛田缸窰在劍池湖。惟甆窰昔屬劍川,自析鄉立慶元縣,窰地遂屬焉,近亦窰,戶稀絶矣。
154
礦 處州府志:龍泉縣銅山。唐書地理志云:山出銅松陽縣産銀,鉛錫,宣平縣産鐵。龍泉縣志:黃銀即淡金,其採煉之法與白銀略不同。此礦脈淺,無穿巖破洞之險。每得礦,不限多少,俱舂碓成粗粉,然後以水浸入磨成細粉,仍貯以木桶,浸之用楊梅樹皮漬攪數次,石粉浮而金粉沉,乃用金盆如洗銀法洗之,即加鉛烹和,再過灰鍋煎乾成銀矣。每黃銀一錢直白銀四錢,近得一法將黃銀或淡金,用土釜銷,化入石硫黃些小三四,次出火鎚,去青黑鬆皮,中心遂成赤色,黃金若色,猶未赤,再銷如前。其青黑鬆皮加鉛鎔,化入灰鍋煎乾,乃汞銀也。原淡金一兩得黃金七錢,必得白銀三錢。煎法以淡金打成薄片,用黃泥包文武火燒一晝夜遂成金,其白銀滲入泥中,無復出脫期矣。然近時匠人甚巧,每於人家出色金首飾其洗落藥、水紙貯鎔鉛,過灰窠成金,首飾一兩折一錢。又白銀烹煉法,按五金之礦,生於山川重峰峻嶺之間,其發之初,惟於頑石中隐見礦脈㣲如毫髮,有識礦者得之鑿取烹試,礦色不同,精粗亦異。礦籮重三十斤,呼一篰得銀多至二十兩,少或三四錢,礦脈深淺不可測,有地面方發而遽絶者,有深入數丈而絶者,有甚㣲久而方濶者,有礦脈中絶而鑿取不已,復見興盛者,此名為過壁有方採於此,忽然不見,而復發於尋文之間者,謂之蝦蟇跳。大率坑匠採礦,如蟲蠧木,或深數丈,或數十丈或數百丈,隨其淺深㫁絶,方止取礦,則携尖鐵及鐵鎚竭力擊之,凡數十下,僅得一片。又有不用鎚尖,唯燒爆而得礦石,既採則入碓房,舂碓極細,是謂礦末。次以大桶盛水投礦末,於中攪數百次,謂之攪拈。凡桶中之拈有等,浮於面者謂之細拈桶,中者謂之梅砂,沉於底者謂之粗礦。內若細拈與梅沙,用尖底淘盆浮於淘池中,且淘且汰泛颺,去粗留取其精英者。其粗礦內則用一木盆如小舟,然淘汰亦如前法,大率欲淘去石末,存其真礦,以桶盛貯璀璨,星星可觀,是謂礦肉。次用米糊搜拌團如拳,大排於炭上,更以炭尺許覆之。自旦發火至申時,住火候冷,名曰窖團。次用𤇊銀爐、熾炭,投鉛於爐中,候化即投窖團入爐用鞴鼓扇,不停手蓋。鉛性能收銀盡歸爐底,獨有滓垢浮於面,凡數破爐,爮出熾火掠去爐面滓垢,烹煉既熟良久以水滅火,則銀鉛為一,是為鉛駝就地用上等爐灰,視鉛駝大小,作一淺灰鍋置鉛駝於灰窠內,用炭圍叠側扇,火不住手。初鉛銀混鎔,泓然於灰窠之內,望泓面有煙雲之氣,飛走不定,久之稍散,則雪花騰湧,雪花既盡,湛然澄徹,又少頃其色。自一邉先變渾色,是謂窠翻窠翻。乃銀鉛之名,烟雲雪花,乃鉛氣未盡之狀。鉛性畏灰,故用灰以銿鉛。鉛既入灰,惟銀獨存,自辰至午,方見浄銀鉛入於灰,名為灰坯,乃生藥中蜜陀僧也。續處州府志,萬厯中,開採黃巖坑,先用輦水,役徒數百人,増車至一百三十五輛,動糜帑千餘,迨涸烹砂,不足以償工食熾炭之費。又慶元坑場舊有十處,或巖閉洞塞,或水積淵深,俱經往時採壊,即有一二處出鑛,所得不足以償所費。且地界閩、浙,鑛徒嘯聚,輙為地方害,又雲和縣原有陰巖、鳯尾二坑,鑛脈盡絶,見今封閉,僅有三都土名大礱,金塢、鐵冶二處可得㣲利。萬厯中,知縣陳文照建議,於春夏秋三季播種之時,濁水有害,禾苗嚴禁,不許淘洗,惟冬季始許洗烹。
155
鐵砂 《栝蒼彚紀》:「青田縣閣公。方山出,鐵砂可爐,鑄凍石」。 崇禎處州府志》:青田縣閣公方山出圖書,石如玉。青田縣志:縣南有圖書洞,洞穴深邃,入其中,冬溫,夏涼,出石如玉,柔而栗,宜刻印章,亦可琢玩器。俗名青田凍。七修𩔖稿、圖書,古人皆以銅鑄。至元末,會稽王冕以花乳石刻之,今天下盡崇處州燈明,石果溫潤可愛也。
156
花石。 《龍泉縣志:槎洲之東有花石灘,灘中石子有黑、白、黃、紫、青、赤等色。
157
松石 《名勝志》松陽縣卯山時有怪石如松,有枝葉,上猶石。 《宣和石譜》:處州上猶縣,山土中出石㣲紫質,稍麄多淺,黑斑㸃,兩暈外暈緑色,堪作水斛或闌檻,好事者往往鑴礲甃地上,全若玳瑁。
158
石棋子。 《名勝志》:遂昌縣牛頭山。唐葉法善嘗與道侶對,奕於此局終擲棋子於地,化為石,後人於其地每得一卷,石中有小石棋子,圓滑紺白,初出土,尚溫軟,可擘取。
159
薪 栝蒼彚紀:縉雲管溪官山薪竹之饒,民利賴之自然碓。 縉雲縣。志東蒙巖一石拳,根矗立澗,水走其下,相傳為仙人藥碓。
160
浙江通志卷一百七
URN: ctp:ws940068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