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八百五十一

《卷八百五十一》[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1
○總錄部 友悌
2
《詩》曰:「因心則友」。《傳》曰:「兄良弟悌」。史佚有致美之論,《小雅》形莫如之歎。蓋孝友之德,通於神明,而為民極矣。中古已降,遺文可覿,乃有臨難而爭死,佣耕以給養割,天性之愛,全猶子之單緒。銜死喪之戚,棄仕籍而長往。分財讓爵,正家睦族。遠跡兆寵,推致於天倫。克己紓禍,全度於世難。至乃字育孤幼,養治痾瘵,恭順兼極,勞苦無憚脊令急難之義,以之而彰。塤篪和樂之美,於是乎在。孔子曰:「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信,君子之所務也巳。
3
衛公子壽,宣公之子。太子謚異母弟,而子朔之兄也。宣公欲廢太子詼立,子朔乃使太子陟鍍又令盜遮界上殺之,與太子白旄而告界。盜見持白旄者殺之。且行壽知朔之惡太子,而君欲殺之,乃謂太子曰:「界盜見太子白旄即殺,太子可毋行」。太子曰:「逆父命,求生不可」。遂行。壽見太子不止,乃盜白旄而先馳至界。盜見其驗,即殺之。壽已死,而太子淞S種廖降,獵唬核當殺,乃我也。盜并殺太子諼廊,松碩作二子乘舟之詩。
4
仲由字子路,有姊之喪,可以除之矣而弗除也。孔子曰:「何弗除也?」子路曰:「吾寡兄弟而弗忍也」。孔子曰:「先王制禮,行道之人皆弗忍也」。子路聞之,遂除之。
5
趙旃為晉大夫,晉、楚戰於必阜,晉師敗,旃以其良馬二濟,其兄與叔父以他馬反,遇敵不能去,棄車而走林中。
6
趙盾父衰,娶狄女,叔隗之所生也。文公妻衰,生原同屏括樓嬰原屏樓,三子之邑。趙姬以盾為賢,請於公,以為嫡子。後盾為卿,請以括為公族括,趙盾異母弟,趙姬之中子,屏季也,曰:「姬氏之愛子也趙姬,文公女成公姊也。微君姬氏,則臣狄人也。成公許之盾狄,外孫也。姬氏逆之以為嫡。趙盾為旄車之族旄車當為公行之官。盾,本卿悶。漵詮:族辟屏季,故更掌旄車,使屏季以其故旄為公族大夫。漢陳伯有田三十畝,與弟平居。伯常耕田,縱平使游學。為人長大美色。人或謂平貧何食而肥?若是其嫂,疾平之不親。家生產曰:亦食糠鋃培罌分脅黃普呔┦θ、宋醬中嘉紇頓。有叔如此,不如無有」。伯聞之,遂棄其婦伯,平之兄也,史不載官位
7
卜式,河南人,以田畜為事。有少弟弟壯式脫身出,脫身,謂引身出也獨取畜羊百餘,田宅財物盡與弟式。入山牧十餘年,羊致千餘頭買田宅,而弟盡破其產式,輒復分與弟者數矣。後代石慶為御史大夫。
8
王商,涿郡人。商父封平昌侯商,少為太子中庶子,以肅敬敦厚稱。父薨,商嗣為侯,推財以分異母,諸弟,身無所受。
9
金敞成帝時為衛尉,病甚,使使者問所欲,以弟岑為托。帝召岑拜為使主客官名屬鴻臚,主胡客也
10
後漢杜林王莽末,客河西,弟成物故,隗囂聽林持喪東歸,既遣而悔,追令刺客楊賢於隴坻遮殺之。賢見林,身推鹿車,載致弟喪,乃歎曰:「當今之世,誰能行義?我雖小人,何忍殺義士!」因亡去。建武中,為光祿,代朱浮為大司空。
11
淳于恭王莽末,歲饑兵起,恭兄崇將為盜所烹,恭請代得,俱免。後崇卒,恭養孤,幼教誨,學問有不如法,輒反用杖,自以感悟之,兒慚而改過。遷侍中、騎都尉。馬援兄況卒,援行服期年,不離墓所,敬事寡嫂,不冠不入廬。位伏波將軍。
12
虞延,王莽末,天下大亂,延嘗嬰甲胄,擁衛親族,禦鈔盜,賴其全者甚眾。延從女弟年在孩乳,其母不能活之,棄於溝中,延聞其號,聲哀而收之。養至成人,以妻同縣人王氏。建武初,除細陽令。
13
郭昌,光武郭后之父。讓田宅財產數百萬,與異母弟,國人異之。昌追封陽安侯。
14
趙孝,字長平,沛國人。及天下亂,人相食,孝弟禮為餓賊所得。孝聞之,即自纘詣賊曰:「禮久餓羸瘦,不如孝肥飽」。賊大驚,並放之。後孝徵拜諫議大夫,禮徵為御史中丞。
15
劉平,本名曠,楚郡人。更始時,天下亂平,弟仲為賊所殺,其後賊復忽然而至,平援侍其母,奔走逃難。仲遺腹女始一歲,平抱仲女而棄其子,母蓴穀,≈平不聽,曰:「力不能兩活,仲不可絕類」。遂去不顧。後遷侍中,拜宗正。
16
王琳,汝南人。年十餘歲,喪父母,因遭大亂。弟季出遇赤眉,將為所脯。琳自纘請先季死,賊矜而放遣,繇是顯名鄉邑,後司徒府薦士而退。
17
兒萌,字子明,齊國人。車成字子威,梁郡人。二人。兄弟並見執於赤眉將食萌,成叩頭乞以身代,賊亦哀而兩釋焉。史不載官位。
18
繆彤,汝南召陵人。少孤,兄弟四人,皆同財業,及各娶妻諸婦,遂求分異。又數有爭鬥之言。彤深懷忿歎,乃掩戶自撾曰:「繆彤、汝修身謹行學,聖人之法,將以齊整風俗,奈何不能正其家乎!」弟及諸婦聞之,悉叩頭謝罪,遂更為敦睦之行。卒中牟令。
19
魏霸,世有禮義。霸少喪親,兄弟同居州里,慕其雍和,為光祿大夫。卒於官。
20
魯恭與弟丕俱居太學,恭憐丕少欲,先就其名,托疾不仕。郡數以禮請謝,不肯應。母強遣之,恭不得已而西,因留新豐教授。建初中,丕舉方正,恭乃初始為郡吏。
21
薛包父母死,弟子求財異居,包不能止,乃中分其財,奴婢引其老者曰:「與我共事久,若不能使也」。田廬取其荒頓者,曰:「吾少時所理,意所戀也」。器物取朽敗者,曰:「我素所服食,身口所安也」。弟子數破其產,輒復賑給。建光中,公車徵至,拜侍中。
22
楊厚母初與前妻子搏,不相安厚,年九歲,思令和親,乃⒓膊謊圓皇襯鋼,其旨瞿然改意,恩養加篤。安帝永初二年,除中郎。
23
孔奮,扶風人。為武都太守。弟奇,游學雒陽,奮以奇經明當仕。上病去官,守約鄉閭。
24
樊梵,字文高,長羅侯宏之孫。為郎二十餘年,三署服其重慎。有孫悉推財物二千餘萬與孤兄子。
25
樊準,宏之族曾孫。少勵志行,修儒術,以先父產業數百萬讓孤兄子,為光祿勳。卒於官。
26
陰興子慶,封笸陽侯,推田宅財物,悉與弟員丹。明帝以慶義讓,擢為黃門侍郎。
27
李充,字太遜,陳留人也。家貧,兄弟六人同衣共食,妻竊謂充曰:「今貧居如此,難以久安。妾有私財,願思分異」。充偽酬之曰:「如欲別居,當釀酒具會,請呼鄉里內外,共議其事」。婦從充置酒宴客。充於坐中前跪白母曰:「此婦人無狀,而教充離間」。母兄罪。合遣斥便呵,叱其婦逐令出,門婦銜涕而去。坐中驚肅,因遂罷散。後遷左中郎將。
28
韓棱四歲而孤,養母弟以孝友稱。及壯,推先父餘財數百萬,與從昆弟鄉里高之。後至司空。
29
張堪,字君游,南陽宛人,為郡族。姓堪,早孤,讓先父,餘財數百萬與兄子。後至漁陽太守。
30
封觀有志節,當舉孝廉。以兄名位未顯,恥先受之,遂稱風疾,喑不能言,火起觀屋,徐出避之,忍而不告。後數年,兄得舉觀,乃稱推而仕郡焉。
31
許武會,稽陽羨人也。太守第五。倫舉為孝廉,武以二弟晏、普未顯,欲令成名,乃請之曰:「禮有分異之義,家有別居之道」。於是共割財產以為二分。武自取肥田、廣宅、奴婢強者,二弟,所得並悉劣少,鄉人皆稱弟克讓,而鄙武貪婪。晏等以此並得選舉。武乃會宗親,泣曰:「吾為兄不肖,盜聲竊位,二弟年長,未豫榮祿,所以求得分財,自取大譏。今理產所增,三倍於前,悉以推二弟,一無所留」。於是郡中翕然,遠近稱之。位至長樂少府。
32
許,荊武孫也,少為郡吏,兄子世嘗報讎殺人怨者,操兵攻之。荊聞,乃出門,逆怨者跪而言曰:「世前無狀相犯,咎皆在荊,不能訓導。兄既早沒,一子為嗣,如何令死者傷其滅絕,願殺身代之」。怨家扶荊起曰:「許掾,郡中稱賢,吾何敢相侵?」因遂委去荊,名譽益著。卒,諫議大夫。
33
姜肱,字伯淮,彭城廣戚人也。家世名族,肱與二弟仲海、季江俱以孝行著聞,其友愛天至,嘗共臥起。及各娶妻,兄弟相戀,不能別寢。以係嗣當立,乃遽往就室。嘗季江謁郡,夜於道,遇盜,欲殺之,肱兄弟更相爭死,賊遂兩釋焉。謝承書曰:肱與季江俱乘車行靡奧,為賊所劫,取其衣物,欲殺其兄弟。肱謂盜曰:「弟年幼,父母所憐愍,又未娶,願自殺」。身濟弟季江言兄年德在前,家之珍寶,國之英俊,乞自戮以代兄命。盜賊乃曰:「二君所謂賢人,吾等不良,妄相侵犯,棄物而走」。即拜大中大夫,伏竄青州。
34
鍾皓,潁川人。少以篤行稱,公府連辟為二。兄未仕,避隱密山密縣山也後辟司徒府,自劾去。
35
第五訪,倫之族孫也。少孤貧,嘗佣耕以養,兄嫂有嚴駒蛞匝。文拜護羌太尉,卒於官。
36
崔る家貧,兄弟同居數十年,鄉邑化之。後至長岑。長孔融,魯國人也。山陽郡東部督郵張儉以忠正為中常侍侯覽所忿疾,覽為刊章,下州郡捕儉。儉與融兄裒有舊,亡投裒,時值裒出,融年十六,儉以其少,不告也。融知儉長者,有窘,迫色謂曰:「吾獨不能為君主邪?」因留舍藏之。後事泄,國相以下密就掩捕,儉得脫走。登時收融及裒送獄。融曰:「保納藏舍者,融當坐之」。裒曰:「彼來求我,罪我之繇,非弟之過,我當坐之」。兄弟爭死,郡縣疑不能決,乃上讞詔書,令裒坐焉。融繇是名震遠近。後至中大夫。
37
童恢弟翊,字漢文,名高於恢。宰府元辟之翊陽,喑不肯仕。及恢被命,乃就孝廉。
38
陳重為細陽令,政有異化,舉尤異。嘗遷為會稽太守,遭姊憂去官。
39
譙會遷,大常,以弟服去職。
40
魏張範之子陵及弟承、子戩為山東賊所得,範直詣賊請二子,賊以陵還,範、範謝曰:「諸君相還,兒厚矣!夫人情雖愛其子,然吾憐戩之小,請以陵易之」。賊義其言,悉以還範。初為議郎,參丞相軍事。
41
韓珩,字子佩,代郡人。清粹有雅量。少喪父母,奉養兄姊,宗族稱孝悌焉。為袁譚別駕。
42
孫賁,字伯陽。父羌,字聖壹,堅同產兄也。賁早失二親,弟甫嬰孩,賁自贍育,友愛甚篤,為郡督郵。
43
舒仲膺兄伯膺親友,為人所殺。仲膺為報怨,事覺,兄弟爭死,皆得免。
44
晉王覽字通玄,與兄祥異生。覽母朱氏,遇祥無道,覽年數歲,見祥被楚撻,輒涕泣抱持。至於成童,每諫其母,少止凶虐。朱屢以非理使祥,覽與祥俱,又虐使祥妻,覽妻,亦趨而共之,朱患之,乃止。祥喪父之後,漸有時譽,朱深疾之。密使簋祥覽知之,徑起取酒。祥疑其有毒,爭而不與,朱遽奪反之。自後朱賜祥饌,覽輒先嘗,朱懼覽致斃,遂止。覽孝友恭恪,名亞於祥,以大中大夫歸老。
45
高光宣茂。少習家業,明練法理。武帝時,為廷尉。其兄誕放率不倫,而決烈過人,與光異。操謂光小節,常輕侮之,而光事誕愈謹。
46
高崧,字茷琰,撫幼弟以友愛稱。累遷侍中。
47
江凶值澇爻,鋁羿鋈松俟掠氪擁芄喙,簿由蹕嚶雁」。繇是獲當時之譽,仕至太常。
48
王徽之與獻之俱病篤,時有術人云:「人命應終而有生人樂代者,則死者可生」。徽之謂曰:「吾才位不如弟,請以餘年代之」。術者曰:「代死者以巳年有餘爾,今君與弟算俱盡,何代也?」未幾,獻之卒,徽之奔喪不哭,直上靈床坐,取獻之琴彈之,久而不調,歎曰:「嗚呼子敬!人琴俱亡!」因頓絕,先有背疾,遂潰裂。月餘亦卒,仕至黃門侍郎。
49
吳隱之轉征虜參軍事。兄坦之為袁真功曹,真敗,將及禍,隱之詣桓溫及乞代兄命,溫矜而釋之,遂為溫所知賞。仕至光祿勛。
50
庾袞、叔褒,咸寧中大疫,二兄俱亡。次兄毗復殆,癘氣方熾,父母諸弟皆出次於外,袞獨留不去。諸父兄強之,乃曰:「袞性不畏病」。遂親自扶侍,晝夜不眠其間,復撫柩哀臨不輟。如此十有餘旬,疫勢既歇,家人乃反。毗病得瘥,袞亦無恙。父老咸曰:「異哉!此子守人所不能行。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始,疑疫癘不相染也」。州郡交命察孝廉,舉秀才,清白異行,皆不降志,世遂號為異行者也。
51
孫晷兄嘗篤疾,經年晷,躬自扶持,侍藥石甘苦必經心。因跋涉山水,祈求懇至,州府辟,並不就。
52
顏含,字弘都,琅琊莘人,汝陰太守點之子。少有操行,以孝聞。兄畿,咸寧中得疾,就醫,自遼,遂死於醫家。家人迎喪,琶咳剖鞫,不可解,引喪者顛僕,稱畿言曰:「我壽命未死,但服藥太多,傷我五髒爾。今當復活,慎毋葬也」。其父祝之曰:「若爾有命復生,豈非骨肉所願。今但欲還家,不爾葬也」。拍嘶蠱涓久沃,曰:「吾當復生,可急開棺」。婦頗說之。其母及家人又夢之,即欲開棺,而父不聽。含時尚少,乃慷慨曰:「非常之事,古則有之。今靈異至此,開棺之痛,孰與不開相負」。父母從之,乃共發棺。果有生驗,以手刮棺,指爪盡傷,然氣息甚微,存亡不分矣。飲哺將護,累月猶不能語,飲食所須,托之以夢。闔家營視,頓廢生業,雖在母妻,不能無倦矣。含乃絕棄人事,躬親侍養,足不出戶者十有三年。石崇重含淳行,贈以甘旨,含謝而不受。或問其故,答曰:「病者綿昧,生理未全,既不能取啖,又未識人惠。若當謬留,豈施者之意也」。畿竟不起。含後至光祿勳,年老遜位。
53
李重,字茂曾,少好學,有文辭。早孤,與群弟居,以友愛著稱。
54
裴嶷為滎陽太守,屬天下亂,嶷兄武先為玄厶守嶷,遂求為昌黎太守。至郡久之,武卒,嶷被徵,乃將武子開送喪俱南。
55
祖約,豫州刺史逖之弟。初以孝廉為成皋令,與逖甚相友愛。
56
孔嚴為吳興太守時,武康有兄弟二人,妻各有孕,弟遠行未反,遇荒歲不能兩全,棄其子而活弟子。
57
謝玄以功封康樂縣公,力請以先封東興侯,賜兄子玩,詔聽之,更封玩豫寧伯。
58
杜烈為衡陽太守,聞兄軫亡,因自表兄子幼弱,求去官。詔轉犍為太守,蜀士榮之。
59
鄧攸沒于石勒,勒過泗水,攸乃研壞車,以牛馬負妻子而逃。又遇賊,掠其牛馬,步走,擔其子而及其弟子,餒甚。度不能兩全,乃謂其妻曰:「吾弟早亡,惟有一息,理不可絕,止應自棄我兒爾,幸而得存,我後當有子」。妻泣而從之,乃棄其子朝,棄而暮及。明日,又繫之于樹而去。攸仕至尚書右僕射。
60
周ダ少有重名。ダ性寬裕,而友愛過人。從弟穆亦有美譽,欲陵折ダ,ダ陶然弗與之較。又弟嵩嘗因酒襯課漸澇,唬壕才不及弟,何乃橫得重名,以所然蠟燭投之。ダ神色無忤,徐曰:「阿奴火攻,固出下策爾」。後終尚書左僕射。
61
徐苗性抗烈,輕財貴義,有知人之鑒。弟患口雍,膿潰苗為吮之。其兄弟皆早亡,撫養孤遺。慈愛聞于州里,田宅奴婢盡推與之。郡察孝廉,州辟從事、治中。別駕舉異行,公府五辟博士,並不就。
62
謝尚仁祖,豫章太守鯤之子。幼有至性,七歲喪兄,哀慟過禮,親戚異之。
63
宋檀道濟少孤,居喪備禮。奉姊事兄以和謹致稱,位司空將軍。
64
張暢弟牧,嘗為犬制,犬所傷。醫者云食蝦蟆膾可療。牧難之,暢含笑先嘗,牧因此乃食,繇是遂愈。位侍中,卒會稽太守。
65
胡藩,字道序。州府辟召,不就。須二弟冠婚畢,乃參郗恢征虜軍事。
66
謝述,景仁之弟也。景仁愛其第三弟,慷憎述。嘗設饌請,高祖命吭プ,而高祖召述,述知景仁夙意,又慮高祖命之,請急不從。高祖馳遣呼述,須至乃嘆。及景仁有疾,述盡心營視,湯藥飲食,必嘗而後進,不解帶、不冠櫛者累旬,景仁深懷感愧。元嘉二年,徵拜中書侍郎。
67
蔡廓為祠部尚書,奉兄軌如父,家事大小皆諮而後行,公祿賞賜,皆以入軌,每有所資須,悉就典者請焉。從高祖在彭城,妻卻氏書求夏服,廓答書知須夏服計,給事自應相供,無容別寄。時軌為給事中。
68
杜驥為寧遠將軍、青冀二州刺史,徵左軍將軍弟坦代為刺史,坦長子琬為散騎侍郎。太祖嘗有函詔敕坦,琬輒開視。信未發,又追取之,敕函已發,大相推簡。承都答云:「諸郎開視」。帝遣王書詰責,驥答曰:「開函是臣弟四子季文,伏待刑坐」。帝特原不問。
69
將恭義興、臨津人晉陵蔣崇平為劫見擒,去與恭妻弟吳謖盼侶,謖畔刃脅輝,詒敬逵、鏊、謖牌藜跋⒏,奼芩移寄,恭家討錄。謖挪換袷展,Ъ靶中治罪恭、協並款住舍。謖偶銥詼,不知劫情,恭列謖牌,尷⑹歉局。親今有罪,恭身甘分,求遣兄協。協曰:「協是戶主,廷制所繇,有罪之日,關協而已。求遣弟恭兄弟二人,爭求受罪,郡縣不能判,依事上詳。州義之曰:「禮讓者以義為先,自厚者以利為上。末世俗薄,靡不自私,伏膺聖教,猶或不逮。況在野夫,未達誥訓,而能互發天倫之愛,甘受莫測之罪。若斯情義,實為殊特。蔑爾恭協,而能行之。茲乃經古之所希,盛世之嘉事。二子乘舟,無以過此,豈宜拘執憲文,加以罪戮。且謖歐饌蒼緞,興界為劫,造[C260]自外,贓不還家,所寓村伍,容或不知。亦不合罪勒,縣遣還復民伍。除恭、義成令,協義怡令。
70
謝弘微居身清約,器服不華,而飲食滋味,盡其豐美。兄曜卒,弘微蔬食積時,哀乒禮服,雖除猶不啖魚肉。沙門釋慧琳詣弘微,弘微與之共食,猶獨蔬素。慧琳曰:「檀越素既多疾,頃者肌色微損,即吉之後,未復膳羞。以無益傷生,豈所望於得理」。弘微答曰:「衣冠之變,禮不可踰,在心之哀,實未能已。遂廢食感咽,垤げ蛔允ず胛,⑸俟率灤秩綹感值苡涯輪至,舉世莫能及也」。位至吏部尚書。
71
江智淵兄子踉,綣卵之如子。
72
王徽弟僧謙,有才譽,為太子舍人,遇疾,徽躬自處治,而僧謙服藥失度,遂卒。徽深自咎恨,發病不復自治。僧謙卒後,四旬徽終。
73
沈雍之與兄攸之異生,諸弟中性和謹,尤見親愛。攸之性儉,[A092]子弟不得妄用財物,惟恣雍之所須,輒取齊中服食,希分與親舊,以此為常。終鎮西將軍、荊州刺史。
74
徐湛之年數歲,與弟淳之共車行,牛奔車壞,左右人馳來赴之,湛之先令取弟,眾咸嘆其幼而有識。終吏部尚書。
75
庾彥達為益州刺史,攜姊之鎮,分祿秩之半以供贍,西土稱焉。
76
劉秀之兄欽之為朱齡石右軍參軍,隨齡石敗沒,秀之哀戚不歡宴者十年。
77
關康之弟雙之病卒迎哀,因得虛勞病,寢頓二十餘年。時有間日,輒臥論文義。元嘉中,詔徵不起。
78
戴胱種佟H糈,劭ゎ鬧寥擻。胄植遊桐廬,名山因留居,止勃疾患,醫藥不給,朐唬核嫘。值鉚遜怯行,攆隊錟兄。今疾篤,無可治。療氳備陝灰,宰約萌∧飼。笥鶯A釷麓,剮卸勃卒乃止。元嘉初,累徵不就。
79
張欣泰父興世罷雍州,在家還資,見錢三十萬。蒼梧王自領人劫之,一夜垂盡,興世憂懼感病卒。欣泰兄欣華,時任安成郡,欣泰悉封餘財以待之。
80
江秉之,字玄叔,濟陽考城人,給事中纂之子。少孤,弟妹七人,並皆幼稚,撫育姻娶,罄其心力。累遷新安、臨海太守。
81
王華為侍中,有權寵,以門戶衰弱,待從弟琨如親,數相親薦,為尚書議曹郎。
82
王僧虔兄僧綽為元凶所害,親賓咸勸僧虔逃。僧虔涕泣曰:「吾兄奉國以忠貞,撫我以慈愛,今日之事,若不見及,爾若同歸九泉,猶羽化也」。孝武初,出為武陵太守。兄子儉於中途得病,僧虔為廢寢食,同行客慰喻之。僧虔曰:「昔馬援、處兒姪之間,一情不異。鄧攸為弟子,更逾所生,吾實懷其心,誠未異古。亡兄之嗣,不宜忽諸。若此兒不救,便當回舟謝職,無復游宦之心矣」。
83
崔懷慎,泰始初,以父陷於魏,遂入北,至桑乾。尋父已卒,喪畢,以弟在南,又逃歸,而弟亦已亡。懷慎孤貧獨立,宗黨哀之,不載官位。
84
虞愿為中書郎,領東觀祭酒。兄季為上虞令,卒,願徙省步還家,而待詔便歸。
85
孫棘,彭城人也。世祖大明五年,發三五丁,弟薩應充行,坐違期不至,依制軍法,人身付獄。未及結棘,竟詣郡,辭不忍,令當一門之苦,乞以身代薩。薩又辭列:「門戶不逮,罪應至此。狂愚犯法,實是薩身也。應依法受戮。兄弟少孤薩,三歲失父,一生恃賴,惟在長兄。雖可垂愍,有何心處世」。太守張岱疑其不實,以棘薩各置一處,語棘云:「已為詔詳,聽其相代」。棘顏色甚悅,答云:「得爾,旦則為死」。又語薩,亦欣然曰:「死自分耳,但令兄免薩,有何恨!」棘妻許又寄語囑:「棘君當門戶,豈可委罪小郎。且大家臨亡,以小郎屬君,竟未妻娶,家道不立。君已有二兒,死復何恨」。岱依事表上。世祖詔曰:「棘薩柿ソ諦鋅燒縑卦罪,州加辟命」。并賜帛二十疋。袁察初名ê孫,少好學,有清才。有欲與從兄ダ婚者,伯父洵謂ダ父曰:「ダ不堪,可與ê孫婚爾」。時ê孫在坐,流涕起出。早以特立,志行見知。
86
孫謙,少客居歷陽,躬耕以養弟妹,鄉里稱其敦睦。江夏王義恭聞之,引為行參軍。
87
南齊劉倚脂┮垢舯諍豉,夜燦穭也,淮鴟較麓,倉衣然後立應,┪勢渚苗鱸唬合蚴帶未竟。其力操如此。參大司馬軍事、射聲校尉,卒官。
88
辛普明僑居會稽,少與兄共處一帳。兄亡,以帳施靈座。夏月多蚊,普明不以露寢見色。豫章王辟為議曹從事。
89
陶子鏘,字海育。兄尚,宋末為人倖臣,所怨被繫。子鏘公私披訴,流血稽顙,行路嗟傷。逢謝超宗下車相訪,迴入縣詣建康令勞彥遠曰:「豈忍見人昆季如此而不留心!」勞感之,兄得釋。
90
公孫僧遠以伯弟亡無以葬身,販貼與鄰里,供斂送之費,躬負土種松柏。兄姊未婚嫁,乃自賣為之成禮。太祖即遣兼散騎常侍。
91
解仲恭,雁門人。僑居南郡。家行敦睦,得纖毫財利,輒與兄弟平分。史不載仕官。
92
吳欣之,晉陵利城人也。宋元嘉末,弟周之為武進縣戍,隨王誕起義,太祖遣軍主華欽討之,吏皆散,周之獨留,見執。將死,欣之詣欽乞代弟命,辭旨哀切。兄弟皆見釋史,不載仕官。
93
吳達之,義興人也。從祖弟敬伯。夫妻荒年,被略賣江北。達之有田十畝,貨以贖之,與之同財共宅郡。命敬伯為主簿,固以讓兄。又讓世業舊田與族弟,弟不受田,遂遜鮮凡,輝厥斯佟。
94
陸澄弟鮮,得罪當死,澄於路見舍人王道隆,叩頭流血,以此見原。轉光祿大夫,加散騎常侍,未拜,卒。
95
胡諧之為太子中庶子,兄謨之亡,上表乞解所職,詔不許。
96
劉繪,字士車,太常悛之弟。事悛恭謹,與人語,呼為「使君」。隆昌中,悛坐罪將見誅,繪伏闕請代兄死,高宗輔政,救解之,引為鎮軍長史。及悛之亡,朝議贈平北將軍、雍州刺史,詔書已出,繪請尚書令徐孝嗣改之。
97
劉水兼兄水風,南陽人。事繼母有行,弟水兼事,水風亦謹。
98
王思遠為建安內史,長兄思玄卒,思遠友于甚至,表乞解,不許。及祥日又固陳,世祖乃許之。
99
謝瀹為吏部尚書,領右軍將軍。兄フ在吳興,論啟公事稽晚,瀹乃代フ為啟,上知非フ手跡被問,見原。
100
王微,字景玄。初為始興王友,父憂去職。服闋,除南平王鑠右軍諮議參軍,仍為中書侍郎。時兄遠免官歷年,微歎曰:「我兄無事而屏廢,我何得而叨忝踰分!」文帝即以遠為光祿勳。
101
王髯腫御杴ㄉ,惺樽篤蛻浼郵討,脅窩∈。漏骶蛹,殷頗爛。克曄崩∫,瘧榧敖親。敦友諸弟,稟其規訓。
102
南齊張敬兒,南陽冠軍人也。弟恭兒,位正員郎,謝病歸本縣。嘗居上村,不肯出仕,與居人不異,與敬兒愛友甚篤。及聞敬兒敗,走入蠻,後首出,原其罪。
103
劉峻,字孝標,本名法武。梁天監初,召入西省,與學士賀蹤典較秘閣。峻兄孝慶時為青州刺史,峻請假省之。
104
劉之亨,字嘉會。之亨美績嘉聲,在朱異之右,既不協,懼為所害,故求出之。以代兄之遴為安西王繹長史、南郡太守。上問朱異,曰「之」。亨代兄嘉不曰:「兄弟因循,豈直大馮、小馮而已」。
105
傅昭,字茂遠,北地靈州人也。弟映字微遠,三歲而孤。昭映兄弟友睦,修身厲行,非禮不行。映有文才,褚彥回聞而悅之,乃屈與子賁等遊處。年未弱冠,彥回欲令仕映,以昭未解褐,固辭須昭,仕乃就官。天監初,為烏程令,所受俸祿,悉歸於兄。後昭守臨海,陸人垂餞之,賓主俱歡,日昏不反。映以昭年高,不可連夜極樂,乃自往迎候,同乘而歸。兄弟並已班白,時人美而服焉。及昭卒,映喪之如父,年踰七十,哀乒禮服。制雖除,每言輒感慟。韋放性弘。
106
厚篤實,輕財好施,於諸弟尤雍穆。每將遠別,及行,後初還,嘗同一室臥起,時號為「三姜」。
107
庾於陵弟肩吾,八歲能為詩,特為兄所友悌。於陵,鴻臚卿、鎮荊州大中正,卒。肩吾,終度支尚書。
108
韋硇源勸撫孤兄子,過於己子。遷侍中、給事中,未拜而卒。
109
何點兄求,隱居吳郡虎丘山。求卒,點菜食,不飲酒,訖于三年,腰帶減半。徵侍中,辭疾不赴。
110
何伯系苡座暇,楚鶻詬а孤兄子,及長為婚,推家業盡與之。而貧瘁枯槁,誨人不倦,鄉里呼為人師。郡守下車,莫不修謁史,不載仕官。
111
江革,濟陽人。九歲丁父艱,與弟觀同生。少孤貧,傍無師友,兄弟自相訓勖,讀書精力不倦。後革為尚書駕部郎中。建安王為雍州刺史,表求管記,以革為征北記室參軍,帶中盧令。革與弟觀少長共居,不忍離別,苦求同行,乃以觀為征北行參軍,兼記室。
112
陳虞荔為太子中庶子,時荔第二弟寄寓於閩中,依陳寶應,荔每言之輒流涕。文帝哀而謂曰:「我亦有弟在遠,此情甚切,他人豈知」。乃敕寶應求寄,寶應不遣。荔因以感疾,寄自流寓南土。與兄荔隔絕,亦感氣疾。每得荔書,氣輒奔劇,危殆者數矣。
113
徐伯陽為新安諮議參軍,聞妹喪,發疾而卒。
114
顧野王弟充國,早卒。野王撫養孤幼,恩義甚厚,仕至黃門侍郎、光祿卿。
115
江德操,字德操。父革,梁度支尚書。德操性至孝,事親盡禮。與異產昆弟居,恩惠甚篤。拜鎮遠將軍、通直散騎常侍。自求宰縣,出新喻令,卒官。
116
殷不害,字長卿,陳郡長平人也。家世儉約,居甚貧寠。有弟五人,皆幼,養小弟無所不至,士大夫以篤稱之。終光祿大夫。
117
張悌,建康人。家貧,無以供養,以情告鄰富人,富人不與,不勝忿,遂結四人作劫所得物三劫,持去匚摶磺入已縣,抵悌死罪。兄松訴稱:「與弟景是前母子後母子惟悌,松長不能教誨,乞代悌死」。景又曰:「松是嫡長,後母惟生悌,若從法,母亦不全」。亦請死。母憂云:「悌應死,豈以弟罪?枉及諸兄。悌亦引分兩全,兄弟供養,縣以上讞。帝以為孝義,特降死,後不得為例。
URN: ctp:ws933978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