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六百九十三

《卷六百九十三》[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1
○牧守部 武功
2
自秦分天下為三十六郡,而守尉皆領兵。至晉武平吳,去州郡武備,其後盜賊四起,以至大亂,山濤之論精矣。若乃百城提封之廣,比屋士民之富,或因歲凶荒,嘯聚不逞,合烏鳥之眾,弄潢池之兵,竊法干紀,敢行稱亂。至於邊城候望之所,羌戎走集之地,或伺間而入寇,或屬國之內,叛烈火燎原,當急圖于撲滅。農夫去草,非可使其滋蔓。蓋有乘其便宜,不暇中覆,率厲士眾,摧鋒致討。震耀國威攘除,民患固己名載勳籍,事藏策府。其或鄰敵接畛,申嚴警備,拒戰而克勝,交侵而大獲者,其績亦茂矣。《詩》云「干城傳云「保障」。皆是之謂歟!
3
漢朱買臣,武帝時召待詔會東越,數反覆,買臣因言:「故東越王居保泉山,一人守險,千人不得上。今聞東越王更徙處南行,去泉山五百里,居大澤中,令發兵浮海,直指泉山,陳舟列兵,席卷南行,可破滅也」。帝拜買臣會稽太守。居歲餘,買臣受詔將兵,與橫海將軍韓說等俱擊破東越。有功,徵入為主爵都尉。
4
田廣明為淮陽太守,歲餘,故城父令公孫男與客胡倩等謀反,倩詐稱光祿大夫,從車騎數十,言使督盜。賊止陳留傳舍,太守謁見,欲收取之。廣明覺,知發兵皆捕斬焉。
5
陳立為魈守,立臨邛人前為連,然長不韋令皆益州縣也,蠻夷畏之。及至髭透嬉,估賞跣。瞬淮,用立請誅之,未報。乃從吏數十人出行縣,至興國,且同亭召興。興將數千人往至亭,從邑君數十人入見,立立數責,因斷頭邑君曰:「將軍誅亡狀,為民除害,願出曉士。眾」以興頭示之,皆釋兵降。釋解以鉤町王禹、漏臥侯俞震恐,入粟千斛、牛羊勞吏。士立還歸郡。興妻父翁指與子邪,務收餘兵,迫脅旁二十二邑反。至冬,立奏募諸夷,與都尉、長史降。分將攻翁指等,翁指據厄為壘,立使騎兵絕其食。襄道從反間以誘其眾,都尉萬年曰:「兵久不決,費不可共」。引兵獨進,敗走」橇。⒂立怒,叱戲下,令格之。都尉復還戰,立引兵救之。時天大旱,立攻絕其水道,蠻夷共斬翁指,持首出降。立已平定西夷,徵詣京師。
6
趙護為河東都尉。成帝鴻嘉中,廣漢男子鄭躬等六十餘人攻官寺,募囚徒,盜庫兵,自稱山君黨與,浸廣犯,歷四縣,眾且萬人。拜護為廣漢太守,發郡中及蜀郡合三萬人擊之,或相捕斬除罪賊黨相捕斬而來者赦其本罪。旬月平,遷為執金吾,賜黃金百斤。
7
嚴治汝南太守。永始三年,山陽鐵官徒蘇令等二百二十八人攻殺長吏,盜庫兵,自稱將軍,經郡國十九,殺東郡太守、汝南都尉。遣丞相長史、御史中丞持節督趣逐捕,植墩讀畹惹,ㄎ大司農。
8
後漢耿況為上谷太守。更始時五校賊二十餘萬北寇上谷,況與子舒連擊破之,賊皆退走。建武初,漁陽太守彭寵反,征虜將軍祭遵屯良鄉縣名屬涿郡,驍騎將軍劉喜屯陽鄉縣名,故城在今幽州故安縣西北,以拒寵。寵遣弟純將モ奴二千餘騎,寵自引兵數萬,分為兩道以擊遵。喜胡騎經軍都縣名,屬廣陽郡。有軍都山,在西北。舒襲破其眾,斬モ奴兩王,寵乃退走。況復與舒攻,寵取軍都。
9
銚期為虎牙大將軍。建武初,檀鄉五樓賊入繁陽內黃縣名。繁陽,在今相州內,黃在西北。又魏郡大姓數反復,而更始將卓京「京」一作「原」謀欲相率反鄴城。帝以期為魏郡太守,行大將軍事。期發郡兵擊卓京,破之,斬首六百餘級。京亡入山,追斬其將校數十人,獲京妻子。進擊繁陽、內黃,復斬數百級。郡界清平。
10
鮑永為諫議大夫。建武初,董憲示卑將屯兵於魯,侵害百姓,乃拜永為魯郡太守。永到擊討,大破之,降者數千人。
11
寇恂,建武初為河內太守,坐擊考上書者免。是時,潁川人嚴終、趙敦聚眾萬餘,與密人賈期連兵為寇。恂免數月,復拜潁川太守,與破奸將軍侯進俱擊之,數月,斬期首,郡中悉平。
12
陳俊,為琅邪太守。建武八年,張步既降,步將妻子逃奔臨淮,與弟弘監欲招其故眾,乘船入海。俊追擊斬之。
13
王霸為上谷太守,建武九年,領屯兵捕虜,無拘郡界拘,限也。明年,霸與吳漢等四將軍六萬人出高柳擊賈覽,詔霸與漁陽太守陳紙兵為諸軍鋒,モ奴左南將軍將數千騎救覽。霸等連戰於平城下,破之,追出塞,斬首數百級。十三年,將弛刑徒,起亭障,自代至平城三百餘里,凡與モ奴烏桓大小數十百戰。
14
祭彤為遼東太守,有勇力,能貫三百斤,弓虜每犯塞,常為士卒先,數破走之。建武二十一年秋,鮮卑萬餘騎寇遼東,彤率數千人迎擊之,自被甲陷陳,虜大奔,投水死者過半,遂窮追出塞。虜急,皆棄兵裸身散走,斬首三千餘級,獲馬數千匹。自是後鮮卑震怖,畏彤,不敢復袢。明帝永平元年,彤使鮮卑擊赤山、烏桓,大破之,斬其渠帥赤山在遼東西北數千里
15
廉、范永平中為闃刑守,會モ奴大入塞,烽火日通。故事,虜入,過五千人,移書傍郡吏,欲傳檄求救,范不聽,自率士卒拒之,虜眾盛而範兵不敵。會日暮,令軍士各交縛兩炬三頭,鴰鷯中星列。用兩炬交縛,如十字鵪淙頭,手持一端,使敵人望疑兵士之多也。虜遙望火,多謂漢兵救至,大驚,待旦將退,范乃令軍中蓐食,晨往赴之,蓐食,早起食於寢蓐中也。斬首百級,虜自相轔藉,死者千餘人,轔,轢也。藉,相陷藉也。繇此不敢復向闃小。
16
耿夔為遼東太守,和帝元興初,貊人寇郡界,夔追擊,斬其渠帥。
17
王堂,拜巴郡太守。安帝永初中,回羌寇郡堂,馳兵赴賊,斬虜千餘級。巴庸清靜,吏民生為立祠。
18
法雄為青州刺史。永初三年,海賊張伯路等寇海濱,雄與御史中丞王宗并力討之,連戰破賊,斬首溺死者數百人,餘皆奔走,收器械財物甚眾。會赦詔到,賊猶以軍甲未解,不敢歸降。於是王宗召刺史、太守議,皆以為當,遂擊之。雄曰:「不然,兵凶器,戰危事,勇不可恃,勝不可必。賊若乘船浮海,深入遠島,攻之未易也。及有赦令,可且罷兵以慰誘其心,勢必解散,然後圖之,可不戰而定也」。宗善其言,即罷兵。賊聞大喜,乃還所略人。而東萊郡兵獨未解甲,賊復驚恐,遁走遼東,止海島上。五年春,乏食,複抄東萊間,雄率郡兵擊破之。賊逃還遼東,遼東人李文等共斬平之,於是州界清靜。
19
楊璇為零陵太守,是時蒼梧、桂陽猾賊相聚,郡縣賊眾多而璇力弱,吏人憂恐。璇乃特制馬車數十乘,以排囊盛石灰於車上,繫布索於馬尾。又為兵車,專彀弓弩,克共會戰。乃令馬車居前,順風鼓灰,賊不得視,因以火燒布。然馬驚,奔突賊陣,因使後車弓弩亂發,鉦鼓鳴震,群盜波駭,破散追逐,傷斬無數,梟其渠帥,郡境以清。
20
王衡為吳郡太守。順帝永和三年,郡丞羊珍反,攻郡府,衡破斬之。
21
張綱為御史。漢安元年,廣陵賊張嬰等眾數萬人,殺刺史二千。石寇亂揚、徐間,積十餘年,朝廷不能討。梁冀乃諷尚書,以綱為廣陵太守,因欲以事中之。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馬,綱獨請單車之職。既到,乃將吏卒十餘人徑造嬰以慰安之,求得與長老相見,申示國恩。嬰初大驚,既見綱,誠信,乃出拜謁。綱延置上坐,問所疾苦,乃譬之曰:「前後二千石多肆貪暴,故致公等懷憤相聚二千石,信有罪矣。然為之者又非義也。今主上仁聖,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思以爵祿相榮,不願以刑罰相加。今誠轉禍為福之時也。若聞義不服,天子赫然震怒,荊、揚、兗、豫大兵愫希,豈不危乎?若不料︹弱,非明也。棄善取惡,非智也。去順效逆,非忠也。身絕血嗣,非孝也。背正從邪,非直也,見義不為,無勇也。六者成敗之幾,利害所從,公其深計之」。嬰聞泣下曰:「荒裔愚人,不能自通朝廷,不堪侵枉,遂復相聚偷生。若魚游釜中,喘息須臾間耳。今聞明府之言,乃嬰等更生之辰也。既陷不義,復恐投兵之日不免孥戮」。綱約之以天地,誓之以日月。嬰深感悟,乃辭還營。明日,將所部萬餘人與妻子面糸專歸降。綱乃單車入嬰壘大會,置酒為樂,散遣部眾,任從所之。親為卜居宅,相田疇。子弟欲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悅服,南州晏然。朝廷論功當封梁,冀遏絕乃止,天子嘉美。徵欲擢用綱,而嬰等上書乞留,乃許之。
22
魏朗為九真都尉。先是,九真賊起,朗到官,獎勵吏兵,討破群賊,斬首二千級。桓帝美其功,徵拜議郎,度尚為右校令。延熹中,長沙零。
23
陵賊七八千人自稱將軍,又豫章艾縣六百餘人應募而不得賞,直遂反謁者督州郡討之,不能克,乃擢尚為荊州刺史。尚躬率部曲,與同勞逸,廣募雜種諸蠻,夷明設購賞,進擊,大破之,降者數萬人。出兵二年,群寇悉定。後遷遼東太守。數月,鮮卑率兵攻尚,與戰破之,戎狄憚畏。
24
李氚塗と,宋太尉掾。延熹五年,益州郡諸夷反叛,執太守雍。陟遣御史中丞朱龜討之,不能克。朝議以為郡在邊外,蠻夷喜叛,勞師遠役,不如棄之。虢ú嚀址ツ稅蘞胍嬤萏,守與刺史龐芝發板藶擊破平之,還得雍。陟胱溽嵋娜爍磁岩,怨愫壕耙,鬮太守討定之。
25
陳奉為桂陽太守。延熹六年,桂陽盜賊李研等寇郡界,奉與戰,大破降之。
26
陸康為議郎,會廬江賊黃穰等與江夏蠻夷結十餘萬人攻沒四縣,拜康廬江太守康申明賞罰,擊破穰等,餘黨悉降。
27
張堪為漁陽太守,モ奴嘗以萬騎入漁陽,堪率數千騎奮擊,大破之,郡界以靜。
28
黃琬為豫州牧,時寇賊陸梁州境,鄄戌討擊平之,威聲大震。
29
翟形,酒泉太守叛羌千餘騎,從敦煌來鈔郡界,懈盎髡妒拙虐,倩髑賈詡婦,⊥名大震。
30
皇甫規為泰山太守,初規以《詩易》教授。時泰山賊叔孫無忌侵亂郡縣,中郎將宗資討之,未服,公車特徵規拜太守。規到官,廣設方略,寇虜悉平。
31
臧匚,揚州刺史。時會稽妖賊許昭起兵句章,自稱大將軍,立其父生為越王,攻破城邑。眾以萬數羋實ぱ,秈守陳寅擊昭,破之。昭遂復更屯結,大為人患。氐冉兵連戰三年,破平之,獲昭父子,斬首數千級。夏育為北地太守,會鮮卑入寇,育率休著、屠各追擊破之。遷育為護烏桓校尉。
32
耿臨為玄菟太守。靈帝建寧二年,高句麗王宮死,子伯固立,臨討之,斬首虜數百級。伯固降屬遼東。
33
朱俊為交蘊守。先是,俊為蘭陵令。光和元年,合浦交暈阡奧叛,招引九真、日南民攻沒郡縣,而交圓咳涸舨、⑵鵡潦佝釃弱不能禁。又交栽裊毫等萬餘人,與南海太守孔芝反叛,攻破郡縣。即拜俊刺史,令過本郡,簡募家兵及所調合五千人,分從兩道而入。既到州界,按甲不前,先遣使詣郡觀賊虛實,宣揚威德,以震動其心。既而與七郡兵俱進逼之,遂斬梁龍,降者數萬人,旬月盡定。以功封都亭侯,千五百戶,賜黃金五十斤。四年,俊討交院掀,治阡奧,破之。後為太僕賊帥。常山人張燕寇河內,逼京師,於是出俊為河內太守,將家兵擊卻之。
34
王允,中平元年為侍御史。黃巾賊起,特選拜豫州刺史,辟荀爽、孔融等為從事。上除禁黨,討擊黃巾別帥,大破之,與左中郎將皇甫嵩、右中郎將朱俊等受降數十萬。
35
何苗為河南尹。中平四年,滎陽賊數千人群起故,燒郡縣,殺中牟縣令。詔苗出擊之,苗攻下群賊,平定而還。
36
祁續為廬江太守。揚州黃巾賊攻舒州,焚燒城郭,續發縣中男子二十已上皆持兵勒陳其小弱者,悉使負水灌火,會集數萬人,並勢力戰,大破之,郡界平後安風。安風縣,屬廬江郡。賊戴風等作亂,續複擊破之,斬首三千餘級,生獲渠帥。其餘黨輩原為平民,賦與佃器,使就農業。中平三年,江夏兵趙慈反叛,殺南陽太守秦頡,攻沒六縣。拜續為南陽太守。發兵與荊州刺史王敏共擊慈,斬之,獲首五千餘級。屬縣餘賊,並詣續降。續為上言,宥其枝附。
37
劉虞為幽州牧,前中山相張純叛入烏桓,與烏桓、峭王等攻破清和、平原。虞到州,罷省屯兵務,廣恩信,遣使告峭王等,以朝恩寬弘,開計善路,又設賞購,純走出塞,餘皆降散。純為其客王政所殺,函首詣虞北,州乃定。
38
李章為琅邪太守,時北海安邱大姓夏長思等反,遂囚太守處興處,姓也,而據營陵城。章聞,即發兵千人馳往擊之。掾史止章曰:「二千石行不得出,界兵不得擅發」。章按劍怒曰:「逆虜無狀,囚劫郡守,此何可忍!若坐討賊而死,吾不憾也」。遂引兵安邱城下,募勇敢燒城門,與長思戰,斬之,獲三百餘級,得牛馬五百餘頭而還。興歸郡,以狀上聞,悉以所得頒勞軍士。
39
陶謙為陽武都尉,會徐州黃巾起,以謙為徐州刺史,擊黃巾,破走之。
40
應劭為泰山太守,黃巾賊三十萬眾入郡界,劭糾率文武,連與賊戰,前後斬首數千級,獲生口老弱萬餘人,輜重二千兩,賊皆退卻,郡內以安。
41
魏董昭漢末,為魏郡太守。時郡界大亂,賊以萬數,遣使往來交易市買。昭厚待之,因用為間,乘虛掩討。躒〈罌,似貧日之中,羽檄三至。
42
滿寵,漢末為許令。時袁紹盛於河朔,而汝南紹之、本郡門生賓客,布在諸縣,擁兵拒守。太祖憂之,以寵為汝南太守。寵募其服從者五百人,率攻下二十餘壁,誘其未降。渠帥於坐上殺十餘人,一時皆平。得戶二萬,兵三千人,令就田業。
43
陳登為廣陵太守,吳孫權圍之,登令功曹陳矯求救於太祖,太祖乃遣赴救。吳軍既退,登多設間伏,勒兵追奔,大破之。
44
鄭渾為左馮翊,時梁興等略吏民五十餘家為寇鈔,諸縣不能禦,皆恐懼,寄治郡下。議者悉以為當移就險。渾曰:「興等破散,竄在山阻,雖有隨者,率脅從耳。今當廣開降路,宣諭恩信,而保險自守,此示弱也」。乃聚斂吏民,治城郭,為守禦之備。遂發民逐賊,明賞罰與要,誓其所得獲十,以七賞百姓。百姓大悅,皆願捕賊,多得婦女財物。賊之失妻子者,皆還求降。渾責其得他婦女,然後還其妻子。於是轉相寇盜,黨與離散。又遣吏民有恩信者,分布山谷告諭,出者相繼。乃使諸縣長吏各還本治,以安集之。興等懼,將餘眾聚懷翹。祖使夏侯淵就郡助擊之。渾率吏民前登,斬興及其支黨。又賊靳富等脅將夏陽長、邵陵令并其吏民入山。渾復討擊,破富等,獲二縣長吏。將其所略還及趙青龍者,殺左內史程休。渾聞,遣壯士就梟其首,前後歸附四千餘家。繇是山賊皆平,民安產業。
45
梁習為并州刺史,烏丸王魯昔叛還并州,習令從事張景募鮮卑,逐昔昔為鮮卑所射死。始,太祖聞昔叛,恐其為亂於北邊,會聞已殺之,大喜,以習前後有策略,封為關內侯。
46
何夔為長廣守,牟平,賊從錢眾亦數千,夔率郡兵與張遼共討定之。東牟人王營眾三千餘家,脅昌陽縣為亂。夔遣吏王欽等授以計略,使離散之,旬月皆平定。
47
蘇則為金城太守,李越以隴西反,則率羌胡圍越,越即請服。太祖崩,西平走,演叛稱護羌校尉,則勒兵討之。演恐乞降。文帝以其功加則護羌校尉,賜爵關內侯。後演復結旁郡為亂,張掖張進執太守杜通、酒泉黃華不受太守辛機進華,皆自稱太守以應之。又武威三種,胡並寇鈔,道路斷絕。武威太守笄鸚爍,婕膘對蚴,庇毫怪詈瀾鄖略羌胡以從進。郡人咸以為進不可當。又將軍郝昭、魏平先是各屯守金城,亦受詔不得西渡,則乃見郡中大吏及昭等與羌豪帥謀曰:「今賊雖盛,然皆新合,或有脅從,未必同心,因[C260]擊之,善惡必離而歸我,我增而彼損矣。既獲益眾之實,且有倍氣之勢,率以進討,破之必矣。若待大軍,曠日持久,善人無歸,必合於惡。善惡既合,勢難卒離,雖有詔命,違而合權,專之可也」。於是昭等從之,乃發兵救武威,降其三種。胡與興擊進於張掖,演聞之,將步騎三千迎則,辭來助軍,而實欲為變,則誘與相見,因斬之。出,以犬旬軍,其黨皆散走。遂與諸軍圍張掖,破之,斬進及其支黨,眾皆降,演軍敗,華懼,出所執乞降,河西平。乃還金城。進封都亭侯,邑三百戶。
48
賈逵,為豫州刺史。黃初中,與諸將並征吳,破呂範於洞浦,進封陽里亭侯。
49
張既為涼州刺史,酒泉、蘇衡反,與羌豪鄰戴及丁令胡萬餘騎攻邊縣。既與夏侯儒擊破之,衡及鄰、戴等皆降。
50
徐邈為撫軍軍師,明帝時,涼州絕遠,南接蜀寇,以邈為涼州刺史、使持節、領護羌校尉。至值諸葛亮出祁山,隴右三郡反,邈躒、∏膊尉及金墉城太守等擊南安賊,破之。
51
牽招為雁門太守。鮮卑大人軻比能大合騎,來到故平州塞北,招潛行撲討,大斬首級。
52
胡質為荊州刺史。景初元年,孫權遣將朱然等二萬人圍江夏郡,質擊之,退走。
53
笄鵂笪,幽州刺史。齊王正始七年二月,儉討高句驪。五月,討荃黿雲浦。
54
王基為荊州刺史,嘉平三年正月,攻吳破之,降者數千人。
55
鄧艾為兗州刺史,笄鵂笞髀,儀冊芙ú疥,迨橛,疑惑大眾,艾斬之。兼道進軍,先趨樂嘉城,作浮橋。司馬景王至,遂據之。文欽以後,大軍破賊於城下,艾追之,至邱頭,欽奔吳。吳大將軍孫峻等號十萬眾,將渡江,鎮東將軍諸葛誕遣艾據肥陽。艾以與賊勢相遠,非要害之地。躒∫僕透酵で蔡┥、教守諸葛緒等於黎漿拒戰,逐走之。
56
蜀霍弋為護軍。時永昌郡夷獠恃險不賓,素為寇害,乃以弋領永昌太守,率偏軍討之。遂斬其豪帥,破壞邑落,郡界寧靜。
57
李嚴為犍為太守,盜賊馬秦、高勝等起事於妻阜,合聚部伍數萬人到資中縣。時先主在漢中,嚴不更發兵,但率將郡士五千人討之,斬秦勝等首,支黨星散,悉復民籍。又越夷率高定遣軍圍新道縣,嚴馳往赴救,賊皆破走。
58
朱然,字義封。大帝分丹陽為臨川郡,以然為太守,授兵一千人。會山賊盛起,然平討旬月而定。
59
鍾離牧為南海太守,高涼賊率仍弩等破掠百姓,殘害吏民,牧越界撲討,旬日降服。
60
周魴為丹陽西部都尉。黃武中,鄱陽大帥彭綺作亂,攻沒屬城,乃以魴為鄱陽太守,與胡綜戮力致討,遂生擒綺,送詣武昌,加昭義校尉。
61
蔣欽為西部都尉,會稽治賊呂合、秦狼等為亂,欽將兵討擊,遂擒人狼,五縣平定。徙討越中郎將,以合拘昭陽為奉邑。
62
陳表為翼正都尉。嘉和中,諸葛恪領丹陽太守,討平山越,以表領新安都尉。與恪參勢。表在官三年,廣開降納,得兵萬餘人,事捷當出。會鄱陽民吳遽等為亂,攻沒城郭,屬縣搖動,表便越界赴討以破之,遽遂降陸。遜拜表偏將軍,進封都鄉侯。
63
黃蓋為武鋒中郎將,武陵蠻夷反亂,攻守城邑,以蓋領太守。時郡兵纔五百人,自以不敵,因開城門,賊半入乃擊之,斬首數百,餘皆奔走,盡歸邑落。誅討魁帥附從者,赦之。自春訖夏,寇亂盡平,諸幽邃、巴醴繇誕邑侯君長皆改操易節,奉禮請見,郡境遂清。後長沙益陽縣為山賊所攻,蓋又討平,加偏將軍。
64
朱治為吳郡都尉,從錢唐欲進。到吳,吳郡太守許貢拒之,於繇拳治與戰,大破之。貢南就山賊嚴白虎治,遂入郡,領太守事。
65
呂岱為交州刺史,時交蘊守士燮卒,大帝以燮子徽為安遠將軍,領九真太守。徽不承命,舉兵戍海口。岱於是上疏請討徽罪,督兵三千人,晨夜浮海。或謂岱曰:「徽藉累世之恩,為一州所附,未易輕也」。岱曰:「徽雖懷逆計,未虞吾之卒至。若我潛軍輕舉,掩其無備,破之必也。稽留不速,使得生心」。嬰城固守,七郡八蠻愫舷。煊λ漵兄欽咚能圖之,遂行過合浦。徽聞岱至,果大震怖,不知所出,即率兄弟六人肉袒迎岱、岱,皆斬送其首。
66
晉王鑫益州刺史。時張弘殺前刺史鮒遼璺鉸韻こ記鍘H艫,仍唬呼砣,地名在吳郡誅弘等,以勳封關內侯。
67
嵇喜初為江夏太守,吳將孫遵、李承率眾寇江夏,喜擊破之。又為徐州刺史。吳故將莞恭、帛奉舉兵反,攻害建鄴令,遂圍揚州,喜討平之。
68
吳彥代陶璜為交州刺史。璜之死也,九真戍兵作亂,逐其太守。九真賊帥趙祉圍郡城,彥悉討平之。
69
丁紹為冀州刺史,到鎮,率州兵討破汲桑有功,加寧北將軍、假節、監冀州諸軍事。時境內羯賊為患,紹捕而誅之,號為嚴肅,河北人畏而愛之。
70
羅尚領益州刺史。時李特寇成都,尚據大城自守,李流進屯江西,尚懼,遣使求和。是時蜀人危懼,並結村堡,請命於特,特遣人安撫之。益州從事任明說尚曰:「特既凶逆,侵暴百姓,又分人散眾,在諸村堡,驕怠無備,是天亡之也。可告諸村密克,期日內外擊之,破之必矣」。尚從之。明先偽降,特特問城中虛實,明曰:「米弦延盡,但有貨帛耳」。因求省家,特許之。明潛說諸村,諸村悉聽命,還報尚尚,許如期出軍,諸村亦許一時赴會。二年,惠帝遣荊州刺史宋岱、建平太守孫阜救尚。阜已次德陽,特遣蕩督李璜助任臧距阜。尚遣大眾掩襲特營,連戰二日,眾少不敵,特軍大敗,收合餘卒,引趣新繁。尚軍引還,特復追之,轉戰三十餘里。尚出大軍逆戰,特軍敗績,斬特及李輔、李遠,皆焚尸,傳首雒陽。
71
華譚為廬江內史,時石冰之黨陸值韌途葜釹靨,非菜韭眈葉靨制街。又遣別軍擊冰都督孟徐,獲其驍率。以功封都亭侯,食邑千戶。
72
鄧嶽為西陽太守,及蘇峻反,平南將軍溫嶠遣嶽與督護王愆期、鄱陽太守紀睦等率舟軍赴難。峻平,還郡。郭默之殺劉裔也,大司馬陶侃使嶽率西陽之眾討之。默平,遷督交廣二州軍事、建武將軍、領平越中郎將、廣州刺史、假節。
73
鍾雅為宣城內史,錢鳳作逆,雅率眾屯青弋。時廣德縣人周鑫鳳起兵攻雅,雅退據涇縣,收合士庶討穌噸。鳳平,徵拜尚書左丞。
74
袁真為廬江太守,攻合肥,執南蠻校尉桑垣,遷其百姓而還。
75
王е為廬江、鄱陽二郡,豫討周馥,杜亂怨,累增封邑。
76
任權為蜀郡太守,斬苻堅益州刺史李平,遂平益州。辛景為臨海太守。時孫恩叛亂,寇臨海,景討破之。恩窮蹙,乃赴海自沉,妖黨及妓妾謂之水仙,投水從死者百數。
77
劉牢之為淮陰太守,妖賊劉黎僭尊號於皇丘,牢之討滅之。
78
桓沖為江州刺史。桓溫之破姚襄也,獲襄將張駿、楊凝等,徙于尋陽。衝在江陵,未及之職,而駿率其徒五百人殺江州都護趙毗,掠武昌府。軍將妻子北反,沖遣將討獲之,遽還所鎮。
79
朱序為江夏相。哀帝興寧末,梁州刺史司馬勳反,桓溫表序為征討都護,征之,以功拜征虜將軍。太和中,遷兗州刺史。時長城人錢弘聚黨百餘人,藏匿原鄉山,以序為中軍司馬、吳興太守。序至郡,討禽之。事訖,還兗州。
80
周楚從父撫入蜀,為鷹揚將軍、犍為太守。父卒,楚監梁、益二州。時梁州刺史司馬勛作逆,楚與朱序討平之。進冠軍將軍、海西公。太和中,蜀盜李金銀、廣漢妖賊李弘並聚眾為寇,偽稱李勢子,當以聖道王,年號鳳凰。又隴西人李高詐稱李雄子,攻破涪城。梁州刺史楊亮失守,楚遣其子瓊討平之。
81
杜瑗為交蘊守。孝武太元五年十月,九真太守李遜據交州反。六年七月,瑗斬遜,交州平。
82
辟閭渾,為平原太守。太元十七年,齊國內史蔣飛崩,職蔡守辟閭鼉萸嘀莘椿胩制街。
83
諸葛長民為宣城內史,于時桓歆聚眾向歷陽,長民擊走之。
84
魏詠之為豫州刺史,桓歆寇歷陽,詠之率眾擊走之。劉謙之為始興相。安帝義熙末,東海人徐道期流寓廣州,無事行,為僑舊所陵侮。因刺史謝欣死,合率郡不逞之徒作亂,攻沒州城,殺士庶素恨者百餘,傾府庫招集亡命,出攻始興,謙之破走之。齊平廣州,誅其黨與,仍行州事。即以為振威將軍、廣州刺史。
85
劉敬宣為江州刺史。時桓玄兄子亮自號江州刺史,寇豫章,亮又遣苻寵寇廬陵,敬宣並討平之。
86
宋孟龍符,晉末為淮陵太守,與劉藩、向彌征桓歆、桓石康,破斬之。
87
劉懷慎,晉末為徐州刺史,亡命王靈秀為寇,討平之。褚談為會稽太守。富陽人孫法光反,寇山陰,談遣山陰令陸邵討敗之。
88
徐循為寧州刺史,晉寧太守爨松子反叛,循討平之。劉道隆為徐州刺史,司州刺史劉季之反叛,道隆討斬之。
89
薛繼孝為義州刺史,雍州刺史海陵王休茂殺司馬庾深之,舉兵反,繼孝討斬之。
90
劉道產為巴西、梓潼二郡太守,郡人黃公生、任肅之、張石之等,並譙縱餘燼,與姻親侯攬、羅奧等招引白水氐,規欲為亂。道產誅公生等二十一家,宥其餘黨。申怙為北譙、梁二郡太守。郡境邊接任榛,屢被寇掠。怙到,密知賊來,仍伏兵要害,出其不意,悉皆擒殄。
91
沈叔任為梓潼太守,戍涪城。東軍既反,二郡強宗侯勵羅奧聚眾作亂,四面愫纖溜,鐐蜮湃斯。コ羌筆迦味兵不滿五百,推布腹心,眾莫不為用,出擊,大破之,逆黨皆平。
92
褚叔度為廣州刺史,時桓玄族人開山聚謀掩廣州,事覺,叔度悉平之。
93
蕭思話為青州刺史,有亡命司馬朗之、元之、可之兄弟,聚黨於東莞發干縣,謀為寇亂。思話遣北海太守蕭汪之討斬之,餘黨悉平。
94
趙伯符為竟陵太守,時竟陵蠻屢為寇,伯符征討,悉破之,繇是有將帥之稱。
95
王玄謨為豫州刺史,淮上亡命司馬黑石推立夏侯方進為主,改姓李名姓以惑眾,玄謨討斬之。
96
崔武帝永初末,為振威將軍、東萊太守。景平初,亡命司馬靈期、司馬順之千餘人圍東萊擊之,斬靈期等。
97
杜瑗為交蘊守時,勝Т之為交州刺史。Т之在州十餘年,與林邑累相攻伐。Т之將北還,林邑王范胡達攻破日南、九德、九真三郡,遂圍州城。Т之去已遠,瑗與第三子玄之悉力固守,多設權策,累戰大破之。追討於九真、日南。達走還林邑,乃以瑗為龍驤將軍、交州刺史。義旗建,進號冠軍將軍。
98
沈文季為吳興太守,沈登之作亂於吳興,文季討斬之。
99
劉真道為梁、南秦二州刺史。文帝元嘉十八年,氐賊楊難當寇漢中,真道率軍討破之。
100
檀和之為交州刺史。元嘉二十四年十月,豫章胡誕反,殺太守桓陵。和之南還,至豫章,因討平之。
101
南齊柳世隆為江夏內史,行郢州事,宋蠲髟。年冬,沈攸之反,乘輕舸,從數百人先大軍下住白螺州,坐胡床以望其軍,有自驕色。既至郢,以郢城弱小,不足攻,遣人告世隆曰:「被太后令,當諄苟記浼,認嚶敕罟,想得此意」。世隆使人答曰:「東下之師,久承聲問,郢城小鎮,自守而已」。攸之將去,世隆遣人於西渚挑戰,攸之果怒,令諸軍登岸燒郭邑,築長圍,百道俱攻。顧謂人曰:「以此攻城,何城不克?晝夜攻戰」,世隆隨宜拒應,眾皆披卻。孝武初下,與世隆別曰:「攸之一旦為變,焚夏口舟艦沿流而東,則坐守空城,不可制也。雖留攻城,不可卒拔。卿為其內,我為其外,乃無憂耳」。至是,孝武遣軍主桓敬、苟元賓等八軍據西塞,令堅壁以待賊疲。慮世隆危急,遣腹心胡元直潛使入郢城通援軍消息,內外並喜。郢城既不可攻,而平西將軍黃回軍至西陽,乘三層艦,作羌胡伎,溯流而進。攸之素失人情,本逼以威力,初發江陵,已有叛者,至是稍多。攸之日夕乘馬,歷營撫慰而去不息。攸之大怒,召謂軍主曰:「我被太后令,建義下都,大事若克,白紗帽共著耳。如其不振,朝廷自誅我百口,不關餘人。此軍人叛散,皆卿等不以為意。我亦不能悉按問,自今軍中有叛者,軍主任其罪」。於是一人叛遣,並去不反,莫敢發覺,咸有異計。軍旅大散。攸之度魯山岸,猶有數十匹騎自隨,宣令軍中曰:「荊州城中大有錢,可相與還取,以為資糧」。郢城未有追軍,而散軍畏蠻抄,更相聚結,可二萬人,隨攸之將至江陵,乃散。世隆乃遣軍副劉僧麟道追之,攸之已死,世隆後為湘州刺史。永明中,湘州蠻陳雙、李搭寇掠郡縣,刺史呂安國討之,不克。世隆到州,督眾征討,乃平之。
102
王詡為始興內史,廣州刺史劉纘為奴所殺,詡率郡兵討平之。
103
蕭惠休為徐州刺史。明帝武建二年,魏軍攻鍾離,惠休破之。
104
蕭意為徐州刺史。武建二年,魏軍圍漢中,意拒退之,楊公則為扶風太守、荊州刺史。巴東王子響構亂,公則率師進討。事平,遷武寧太守。
105
陳顯達為益州刺史。廣漢賊司馬龍駒據郡反,顯達討平之。
URN: ctp:ws923819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