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二百十五

《卷二百十五》[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1
欽定四庫全書
2
御定淵鑑𩔖函卷二百十五武功部十屯營騎 
3
屯營一。
4
《増太公兵法》曰:「張軍處將,必避七舍七殃。武王曰:何謂七舍七殃?太公曰:張軍勿居,天社勿居,地社勿居,虛器勿居,宿死勿居吞害勿居蜚鋒勿居枯泉。武王曰:何謂天社?太公曰:地髙而仰者也。何謂地社卑而下者也?何謂虛器攻敗?邑人莫居之者也。何謂宿死?冡墓、丘陵間也?何謂枯泉枯澤無水者也?何謂吞害即人所聚五榖處也。何謂蜚鋒地?斥鹵秃,不生草木也?所謂七舍七殃不張軍處將也。 《孫子》曰:凡處軍相敵,絶山依谷,視生處髙,戰隆無登,此處山之軍也,絶水必逺,水客絶水而來,勿迎之於水內,令半渡而擊之,利欲戰者,無附水而迎客,視生處髙,無迎水流,此處水上之軍也。絶斥澤,唯亟去無留,若交軍於斥澤之中,必依水草而背衆樹,此處斥澤之軍也,平陸處易右背,髙前死後生,此處平陸之軍也。凡軍好髙而惡下,貴陽而賤隂,養生處實,是謂必勝。 呉子《論將篇》曰:居軍下濕,水無所通,霖雨數至,可灌而沈,居軍荒澤,草楚幽穢,風飇數至,可焚而滅。《呉子治兵篇,武侯問曰:「三軍進止,豈有道乎?」起對曰:「無當天竈,無當龍頭。天竈者大谷之口,龍頭者,大山之端」。《太白隂經》曰:「偃月營形象,偃月背背山,岡面陂澤輪,逐山勢,弦隨面,直地窄,山狹之所營」。 又曰偃月外營,右置上弦門中,置偃月門左,置下弦門。
5
屯營二。
6
増宋書宗越傳曰:「越善立營陣,每數萬人止頓,自騎馬前行,使軍人隨其後,馬止營合,未嘗參差。 《唐書》曰:劉黒闥攻陷洺水,秦王阻水為連營,分竒兵,絶其餽路。又《韋雲起傳》曰:契丹宼營州,煬帝詔韋雲起䕶突厥兵討之,啟民可汗以二萬騎受節度,雲起使離為二十屯,屯相聨絡四道,并引令曰:「鼔而行,角而止,非公使,毋走馬」。 又裵行儉傳》曰:「行儉討突厥,大軍次單于北,暮立營。濠塹旣周,遽令移就崇岡,吏白士安堵,不可擾,不聼,促徙之。比夜,風雨暴至,前設營所,水深丈餘,將吏驚服,問何以知之?行儉笑曰:自今但依我節制,毋問我所以知也。 《通鑑唐紀》注云:貞觀十二年,於元武門置左、右屯營,以諸衞將軍領之。 《通鑑》、《唐紀》曰:龎師古營於清口,或曰:「營地汙下,不可久處不聼」。 《五代史謝彥章傳》曰:彥章為梁騎將,與賀瓌行視郊外,瓌指一地語,彦章曰:「此地岡阜隆起,其中坦然營柵之地也」。已而晉兵柵之,瓌疑彥章隂以告,晉益惡之。 《通鑑》、《宋紀》曰:吳璘守和尚原,餽餉不繼,玠慮金人必復深入,且其地去蜀逺,乃命璘別營壘於仙人關右之地,名曰殺金坪,移兵守之。 《遼史國語解》曰:「軍馬頓舍,不設營塹,折木梢為弓,以為團集之所」。又諸國使來,道傍簽置木梢弓以充欄楯。 《平夏錄》曰:至正辛卯嵗,汝潁兵起,明玉珍乃團結里中人,屯於青山,衆推為屯長。 《弇州史料》曰:李文忠救大同,前軍已去虜五十里而營,文忠遽移之五里前,阻水自固。虜果夜率衆來劫我,不可動。 《兵畧纂聞》曰:楊洪以左都督節鎮宣府,其守邊屯營專用鐵蒺藜屯營三。
7
原雁門。 犬丘後漢程不識為將軍,屯軍雁門曰典畧眭固字。白兔軍屯犬丘,有巫誡 將軍字兔屯邑,名犬兔,見犬必驚,宜急移不從,遂戰死」。 飛狐 偃月,《漢書》:匈奴入雲中郡,上命車騎將軍李廣軍飛狐築。《呉志》:朱異使任度為浮橋夜渡 偃月壘。 以藩 相次晉、楚盟時,以藩為軍,示以不相疑也。 ,《周禮》營壘相次也。 右背 左次兵法:右背丘陵前左,水澤 。《易》曰:「左次无咎」,行師之法,欲左背水,右背髙」。。 陸換 彭亡,呉志:陸抗遷立節中郎將,與諸葛恪換屯柴桑,抗臨去,更繕完城圍,葺其牆屋,居廬桑果,不以得,妄敗,恪入屯,儼然若新,而恪柴桑故屯,頗有毀壊,深為慙名。後漢岑彭伐公孫述,乗勝直進,述大驚懼,所屯營地, 彭亡惡之,欲徙㑹日暮,其夜,蜀刺客詐稱亡奴來降,刺殺彭。 増起沙。 蒔樹:《魏志》注《曹瞞傳》曰:公征馬超軍,每渡渭,輙為超騎所衝,
ctextchar:8962
營不得立,地又多沙,不可築壘,婁子伯說公曰:「今天寒,可起沙為城,以水灌之,可一夜而成」。公從之,比明城,立於《晉書載記》曰:姚萇破魏褐飛於杏城,萇命其將當城 營處一柵,孔中蒔樹一根,以旌戰功,嵗餘問之,城曰:「營所至小,已廣之矣」。萇曰:「少來鬭戰,無如此快,以千六百人破三萬衆,國之事業由此尅舉,小乃為竒,大何足貴!」
 犬鋪 鈴架《通鑑》:朱全忠圍鳯翔,設犬鋪鈴架以絶內外。注曰:「凡行軍下營,四面設犬舖,以犬守之,敵來則羣吠,使營中知所警備。又有鈴架者,繞營設架,挂鈴其上,敵來觸之則嗚! 原軍細柳。 環剛車,亞夫屯於細柳,行將軍之令衛青度幕出塞,見單于精兵,乃令武剛車自環為營,而縱騎擊殺之。 諸葛竒才 鄧艾指畫:蜀志》:諸葛亮軍退,司馬宣王行其營壘處,曰「天下竒才營」。魏志:鄧艾年十一,每見髙山大澤,輙規度指畫,軍 處,時人多笑焉,後為將立大功」。偏將别專。 聨校自固。漢法,偏將別屯,則許專殺貫。趙充國曰:校聨不絶,用木相 , 穿自固。 領是大軍。 屯於中壘。 増居兩山間。 連七百里,《漢書李陵傳》曰:陵至浚稽山,與單于相值,騎可三萬,圍陵軍。軍居兩山間,以大軍為營。陵引士出營外為陣前,行持戟盾,後行持弓弩。餘」《魏志》:文帝聞劉備東下,與孫權交戰,樹柵連營七百, 里,謂羣臣曰:備不曉兵,豈有七百里營可以拒敵者乎!」苞原隰險阻而為軍者,為敵所擒,此兵忌也。孫權上事今至矣」。後七日,破備書到。 原無兵,號君子。 獨駐曰亞夫」,《晉書》:劉超為射聲校尉,無兵,號曰「君子營陣」。《魏志》:太祖行案,諸營士卒皆離陣,觀徐晃獨駐 不動。太祖歎曰:「將軍可謂有亞夫之風矣!」 増與親屬作營塹。 依險固築營壘,《後漢書樊宏傳》曰:王莽末,宏與宗家親屬作營塹自守,老弱歸之者千餘家族。又《第五倫傳》曰:倫少介然有行義,王莽末,盜賊起,宗 閭里争徃附之,倫乃依險固築營壁,有賊輙奮厲其衆,引強持滿以拒之,銅馬、赤睂之屬前後數十輩皆不能下。 休止不結營部。 野宿皆成營柵,又《耿秉傳》曰:秉性勇壯而簡易於事,軍行常自被甲在前休止,不結營部,然逺斥候,明要,誓有警軍,陳立成士卒皆樂為死。 《通鑑宋紀》曰:狄青行軍立行伍,明約束野宿,皆成營柵。
8
屯營四。
9
増別營棊跱。潘安仁詩。 君子營《晉書載記》曰:石勒陷冀州郡縣堡壁,有衆至十餘萬,其衣冠人物集為君子營。 埋懐村孔帖曰:馬燧討李懐光,自太原引寳鼎下營,問其地,名曰「埋懐村」,燧甚喜,果敗懷光。 馬止營合見屯營二
10
陣一
11
増周禮曰:「夏官大司馬中春敎振旅,司馬以旗致民,平列陳,如戰之陳,辨鼔、鐸、鐲、鐃之用」。王執路鼔,諸侯執賁,鼔軍將執晉鼔,師帥執提,旅帥執鼙,卒長執鐃,兩司馬執鐸,公司馬執鐲,以教坐,作進退疾徐、疏數之節,遂以蒐田。 《太公六韜》曰:「凡用兵之大要,當敵臨戰,必置衝陣,便兵所處,然後以車騎分為烏雲之陣,此用兵之竒也。所謂烏雲者,烏散而雲合,變化無窮者也」。 《孫子九地篇》曰: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 呉子料敵篇曰:「齊陣重而不堅,秦陣散而自鬭,楚陣整而不久,燕陣守而不走,三晉陣治而不用。夫齊性剛其國富,君臣驕奢而簡於細民,其政寛而祿不均,一陣兩心,前重後輕,故重而不堅,擊此之道,必三分之,獵其左右脇而從之,其陣可壞。秦性強,其地險,其政嚴,其賞罰信,其人不讓,皆有鬭心,故散而自戰。擊此之道,必先示之以利而引去之,士貪於得而離其將,乗乖獵散,設伏投機,其將可取,楚性弱,其地廣,其政騷,其民疲,故整而不久,擊此之道,襲亂其屯,先奪其氣,輕進退速弊而勞之,勿與爭戰,其軍可敗。燕性慤其民,慎好勇,義寡詐謀,故守而不走,擊此之道,觸而廹之,陵而逺之,馳而後之,則上疑而下懼,謹我車騎必避之路,其將可虜。三晉者,中國也,其性和,其政平,其民疲於戰,習於兵,輕其將,薄其祿,士無死志,故治而不用,擊此之道,阻陣而壓之,衆來則拒之,去則追之,以倦其師,此其勢也。 《司馬法》曰:凡陣行惟疏戰,惟宻兵惟雜。 《史記律書》曰:「黃帝有涿鹿之戰,以定火灾。顓頊有共工之陣,以平水害」。 《蜀志諸葛亮傳》曰:「亮推演兵法,作八陣圗,咸得其要」。 《北史源賀傳》曰:賀依古今兵法及先儒耆舊說,畧採至要,為十二陣圗上之。 《太白隂經》曰:黃帝設八陣之形,車廂洞當,金也。車中,黃土也。鳥云鳥,翔火也。折,衝木也,龍騰,卻月水也。雁行鵞,鶴天也。輪,車地也。飛翼浮沮,巽也。 又曰:「天陣居《乾》為天門,地陣居《坤》為地門,《風陣》居《巽》為風門,《雲陣》居坎為雲門,飛龍居震為飛龍門,武翼居兊為武,《翼門》鳥翔居離為鳥翔門,蛇盤居艮為蛇盤門,天地風雲為四正門,龍、虎、鳥、蛇為四竒門,《乾》、《坤》、《艮》、《巽》為闔門,《坎》、《離》、《震》、《兊》為開門。 《太平御覽》:唐太宗謂朝臣曰:朕少時為公子,未遭戰陣,義旗之始,乃平宼亂,每執鼔,必自指撝,習覩兵陣,即知強弱,常取我弱,對其強強,對其弱,敵犯其弱,追奔不踰百數十歩,吾擊其弱,必突過其陣,自背而反擊之,無不潰,多使此而制勝,思得其理深也!」唐書:兵志:將帥簡軍士,除地為塲,北上中間二百歩,立五表表,間五十歩,為二軍進止之節,遂聲鼓,有司舉旗,士衆皆起行,及表擊鉦,乃止。又擊三鼔,有司偃旗,士衆皆跪,又擊鼔,有司舉旌,士衆皆起,驟及表,乃止,東軍一鼔,舉青旗為直陣,西軍亦鼓,舉白旗為方陣以應,次西軍鼔,舉赤旗為銳陣,東軍亦鼔,舉黒旗為曲陣以應,次東軍鼔,舉黃旗為圓陣,西軍亦鼓,舉青旗為直陣以應,次西軍鼔,舉白旗為方陣,東軍亦鼔,舉赤旗為鋭陣以應,次東軍鼔,舉黒旗為曲陣,西軍亦鼔,舉黃旗為圓陣,以應凡陣,先舉者為客,後舉者為主,每變陣,二軍各選刀楯五十人挑戰,第一、第二挑戰,迭為勇怯之狀,第三、挑戰為敵均之勢。第四、第五,挑戰為勝負之形,每將變陣,先鼔而直陣,然後變從餘陣之法。旣已,兩軍俱為直陣,又擊三鼔,有司偃旗,士衆皆跪,又聲鼓舉旗,士衆皆起,騎馳徒走,左右軍俱至中表,相擬擊而還,每日至一行表,跪進如前,復其初。 《宋史呉璘傳》曰:璘立疊陣法,每戰,以長鎗居前,坐不得起,次最強弓,次強弩,跪膝以俟,次神臂弓,約賊相摶至百歩,內則神臂先發,七十歩強弓並發,次陣如之,凡陣,以拒馬為限,鐵鈎相連,俟其傷則更代之,遇更代則以鼔為節,騎兩翼以蔽於前,陣成而騎退,謂之疊陣。 遼史兵志曰:「凡行兵見敵軍既陣,料其陣勢小大,山川形勢,往囬道路,救援捷徑,漕運所出,各有以制之,然後於陣四面列騎為隊,每隊五七百人,十隊為一道,十道當一面,各有主帥最先一隊,走馬大譟,衝突敵陣。得利,則諸隊齊進。若未利引退,第二隊繼之。退者息馬、飲水粆諸道皆然,更退迭進,敵陣不動,亦不力戰。歴二三日,待其困憊,又令打草榖家丁,馬施雙箒,因風疾馳,揚塵敵陣,更互往來。中既饑疲,目不相覩,可以取勝。若陣南獲勝,陣北失利,主將在中,無以知之,則以本國四方山川為號,聲以相聞,得相救應,陣二。
12
増《左傳》曰:宣公十二年,楚子圍鄭,晉師救鄭隨。武子曰:「荊尸而舉,軍行右轅,左追蓐,前茅慮無,中權後勁,百官象物而動,軍政不戒而備。注:荊,楚也。尸,陳也。楚武王始更此為陳法,遂以為名。在軍右者,挾轅為戰備,在左者追求草蓐為宿備,慮無如。今軍。行前有斥候,蹹伏,皆持以綘及白為幡,見騎賊,舉綘幡,見歩賊,舉白幡,備慮有無也。茅,明也。或曰:時楚以茅為旌識。 周書太祖文帝紀曰:「太祖令軍人賫三日糧,輕騎渡渭,輜重自渭南夾渭而西。冬十月,至沙苑,距齊神武軍六十餘里。齊神武聞太祖至,引軍來㑹。太祖召諸將謀之。李弼曰:彼衆我寡,不可平地置陣。此東十里有渭曲,可先據以待之。遂進軍至渭曲,背水東西為陣。李弼為右拒,趙貴為左拒,命將士皆偃戈於葭蘆中,聞鼓聲而起。申時,齊神武至,望見軍少,競馳而進,不為行列,總萃於左軍。兵將交,太祖鳴鼓,士皆奮起。于謹等六軍與之合戰,李弼等率鐵騎橫擊之,絶其軍,為二隊,大破之。 又《李光弼傳》曰:賊帥周摯與安太清合衆三萬攻北城,光弼斂軍入登陴望曰:「彼軍雖鋭,然方陣而囂,不足虞也,日中當破」。乃出戰,及期未决,召諸將曰:「彼強而可破者,亂也,今以亂擊亂,宜無功」。因問:「賊陣何所最堅?」曰:「西北隅」。召郝廷玉曰:「為我以麾下破之」。曰:「廷玉所將歩卒,請騎五百」。與之三百,復問其次,曰:「東南隅」。召論惟貞,辭曰:「蕃將也,不知歩戰,請鐵騎三百,與之二百,乃出,賜馬四十,分給廷玉等,光弼執大旗曰:「望吾旗麾,若緩可觀便宜,若三麾至地,諸軍畢入,生死以之」。 《通鑑、唐紀》曰:李光弼與史思明相守四十餘日,思明絶常山糧道,城中乏草,馬食薦藉,光弼以車五百乗之,石邑取草將車者,皆衣甲弩手千人衛之,為方陣而行,賊不能奪。 《弇州史料》曰:明張輔討安南,行視諸城獨多,邦最大,可駐軍,而特髙峻,下設重濠,濠外復為坎坎,外皆蒺藜,而士馬甚盛。輔乃懸重賞募死士,為雲梯,夜蠓附而上,賊於城中列象陣以鬭,輔夙具繪獅蒙馬而衝之,象皆股栗退走,矢石齊發,呼聲動天地,賊大潰。
13
陣三
14
原善師。 違晦,《榖梁傳》曰:善師者不陣,善陣者不戰。《注》曰:師衆素嚴,不須耀軍列陣,軍陣嚴整,敵望而畏之,莫敢戰。其《左傳》云:晉、楚遇於鄢陵,郤至曰:「楚有六間,不可失也。 二卿相惡,王卒以舊鄭,陳而不整,蠻軍而不陣,陣不違。晦在陣而囂,合而加囂,各顧其後,莫有鬭心,舊不必良,以犯天忌,我必克之。《注》曰:晦月終隂之盡,故兵家以為忌。 七來 百里《周書》云:「陣有三哀,一要不羸。二喪民,人三擯。厥親有四赦:一勝人必羸,二取威信復三人,樂生身。四赦,民所惡。此七者,搏之來也」。注云:「所以懐來之也」。 《尉繚子》云:「武王伐紂紂之陣,起自黃鳥,訖於赤甫,其間百里也。走如疾風,聲如振霆。武王乃使太公把旄以麾之,紂軍反走」。。 魚麗 鵞鸛,左傳云:王伐鄭,鄭原繁髙,渠彌以中軍奉公,為魚麗之陣。 蔣子萬機論云:魚麗鵞鸛之陣,進退有節。案:古有破陣樂舞圖》:左圓右方,先偏後整魚麗鵞,鸛箕張翼舒交錯屈伸,首尾廻顧,以象戰陣之形。 連衡 支離諸葛亮《軍令》云:連衡之陣以狭,而厚為利陣,令騎不得與相離逺出」。《左傳》云:衞禇師,比公孫彌牟作亂,衛侯出適城,鉏 公為支離之卒以侵衛,衛人病之」。案:《支離陣名》。 背水 因山《漢書》:韓信攻趙,背水為陣,曰:「破趙㑹,食竟以勝趙」。軍吏怪而問信,曰:「置之死地而後存,衆乃服羽。又云:項羽被漢追至東城,廼存二十八騎,追者數千。 自度不得脫,於是引其騎,因四隤山而為圜陳。 石壘。 車蒙:《晉記》云:諸葛孔明於漢中積石為壘,方可數百歩壘,四郭,又聚石為八行,相去二丈許,謂之八陣,圗於今儼然,常有鼔甲之聲,天隂彌響, 諸葛亮教云:「若賊騎左右來,至徒行以戰者,陟嶺不便,宜以車蒙陣而待之,地狹者以鋸齒而待之」。 疏首 張翼《左傳》:范匄曰:「塞井夷竈陣於軍中,而《疏》行首 ,史李牧為竒陣,張左右翼也」。。 越雁 鄭鵞呉越春秋陣名鄭傳:衛公子朝救宋,與華氏戰於赭丘, 翩願為鸛,其御願為「鵞」,皆陣名。 蛇勢 鶴列》《晉書》:諸葛亮造《八陣圖》於平沙上,壘石八行行,相去二丈。桓溫見之曰:「此常山蛇勢」。文帝莫能識之。 《莊子》徐無鬼,曰:「鶴列麗、譙之間」。。 未學 立成:衛靈公問陳於孔子,孔子對曰:「軍旅之事,未之學也,謂軍陣行列之法也。有漢書耿秉行止不正,不結營部,逺斥候 警軍陣立成也」。 晦、厭 孑伐《左傳》:楚以甲午晦,晨壓晉軍而陣注:晦隂,盡日也。又楚武王荊尸,授師孑焉,以伐隨。《注》:孑,戟也。尸陳 ,楚始於此參用戟。 增飛龍。 騰蛇《後魏書》髙宗文成帝紀》曰:「和平二年,制戰陣之法十有餘條,因大儺耀兵,有飛龍騰蛇魚麗之變,以示威武」。 鈎陳。 積卒:《水經注》曰:河南有鈎陳壘,武王伐紂,八百諸侯所㑹,《處尚書》所謂不期同時也。紫微有鈎陳之宿,主鬭訟兵陣,故遁甲攻取之法,以所攻神與鈎陳并氣,下制所臨之辰,是以壘資其名度。八編《𩔖纂》引《積卒陣記》曰:積卒之象,天之陣也,在房 西南,其星十二㸃布為內外二重,外圍以八八營也。內握以四中壘也,合內外而為九九軍也。各三星,品連而相統,以為左右前後四獸之局。 勾卒。 萃車《左傳》曰:「哀十七年,越子為左右勾卒」。《注》:「鈎伍相著,別為左右屯陣」。《周禮》車僕注》曰:「《孫子》八 ,有萃車之陣」。 却月 偃月《宋書朱齡石超石傳曰:義熙十二年,髙祖北伐魏,魏人以數千騎縁河,隨大軍進止,髙祖乃遣丁旿帥七百人及車百乗於河北岸上,去水百餘歩,為卻月陣。昊《玉海曰:宋朝康定元年,郭遵與趙元 皆為偃月陣。 六花 五行李靖問對,太宗曰:「卿所制六花陣,法出何術?」靖對曰:「臣所本諸葛亮八陣法也。大陣包小陣,大營包小營,隅落鈎連,曲折相對。古制如此,臣為圖因之,故外畫之方,內環之圓,是六花俗所號耳」。 李靖問對,太宗曰:「五行陣如何?」靖曰:「本因五方立此名,方圓曲直銳,實因地形使然。凡兵不習此五者,豈可臨敵哉!」 強名詭設,李靖對太宗曰:兵,詭道也,故強名五行焉。文之以術數相生相尅之義,其實兵形象水,因地制流,此其㫖也之。太宗曰:「天地風雲,龍虎鳥蛇」,斯八陣何義也?靖曰:傳 者,誤也。古人秘藏此法,故詭設八名耳。八陣,本一也,分為八焉。若天地者本乎旗號,風雲者本乎旛名,龍虎、鳥蛇者,本乎隊伍之别,後世詭設物象,何止八而已乎! 熊羆 《鴛鴦》孔帖引獨孤及八陣圗記》曰:魏之鶴列鄭之魚麗,周成之熊羆,昆陽之虎貔出,匪以律我,異於是者。《兵畧纂聞》曰:戚繼光之禦島夷也,謂江南多沮澤行, 不得比肩而行,陣與西北同,何以戰乃為鴛鴦陣。 原四獸陣 三面陣《禮記》云:「前朱雀而後元武,左青龍而右白虎」。鄭元注曰:「以四獸為軍陣,象天文也」。 《 軍令》云:「舉黃帛兩半幅,合旗為三面陣」。。 順天時,因地形凡陣早晏無失,必順天時軍。魏田豫討烏桓,虜伏騎擊之,豫因地形廻 ,結固陣複陣圎陣。 牝牡方伏。 商羽徴角,《周書》云:「凡有五陣,春為牝陣,弓為前行,夏為方陣,戟為前行,季夏圓陣矛為前行,秋為牡陣,劒為前行,冬為伏陣楯,為前行,是為五陣」。 《黄石公記》云:「使商人為前兵者,象白虎陣,使羽人為前兵者,象元武陣使徴人為前兵者,象朱雀陣,使角人為前兵者,象青龍陣」。直木銳火。 圓土方金黃帝問元女,《兵法》云:敵人為圓陣,已以直陣攻之。直陣者,木陣也,敵人為方陣,已以鋭陣攻之。銳陣者,火陣也。人又云:敵人為曲陣,已以圓陣攻之。圓陣者,土陣也。敵 為直陣,已以方陣攻之。方陣者,金陣也,敵人為銳陣,已以曲陣攻之。曲陣者,水陣也」。案《黃石公記》云:彼以直陣來者,我以方陣應之,方來銳應之銳來,曲應之曲來,圓應之圓來,直應之直。木方金銳火,曲水圓土也,各以能克者應勝之」。 合騎之校。 山岳之盤《漢書》曰:「陳湯伐西域,部勒行陳,益置揚威、白虎、合騎之校,漢兵、胡兵合四萬餘人」。《山任子》云:「善陣者,徒衆整,一如列宿之陳,部伍周廻如 岳之盤,是陣之體也」。 箕、張、翼、舒 羊羣犬聚。張衡《東京賦》云:火烈具舉,武士星敷。鵞鸛魚,麗箕,張翼舒」。案:《文選》,王濟《注》曰:鵞與鸛皆陣名,魚麗陣勢箕張,翼舒亦陣之名。 《抱朴子云:羊羣犬聚,攻城畧地,而所向無勁,敵所摧無堅壘。 握機連衡。 緣山入谷,《洛書兵鈐》云:「有連衡陣、洞當陣、龍騰陣、鳥翔陣、握機陣、虎翼陣入」。《尉繚子》云:兵之所及,羊腸亦勝,鋸齒亦勝,緣山亦勝。 谷亦勝,方亦勝,圓亦勝。 堵壓雲覆。 山布星陳又云如垣堵,壓之如雲霓,覆之 。陳琳武軍賦整行案律,決敵中原八部方置山布星陳。 先偏後伍 右牝左牡《左傳》:「鄭禦王師為魚麗之陣,先偏後伍,伍承彌縫」。注:「二十五人為偏,以居前。五人為伍,次之,伍承偏之陣而彌縫補闕也」。此蓋魚麗陣法設。《國語》。范蠡曰:「凡陣之道, ,右為牝,左為牡」。。 毀車以行。 必斾而疏,《傳》:晋敗羣狄於太原,將戰,魏舒曰:「彼徒我車,所遇又阨,以什供車,必克,請更卒自我始」。乃毀車以為行五乗,為三伍,為五陣以相離,兩於前,伍於後,專為左角,參為右角,偏為前拒以誘之。 晉侯使斥山澤之險,雖所不至,必斾而疏陳之。 右山左水 前兩後伍,兵法曰:右背山陵,前左水澤 。下詳前。増旣陣而擊。 未陣,即犇,《左傳》曰:宋公及楚人戰於泓,司馬子魚曰:「彼衆我寡,及其未濟,請擊之」。公曰:「不可。旣陣而後擊之,宋師敗績」。《相唐書康承訓傳》曰:「龎勛軍皆市人,囂而強,未陣即犇, 蹈藉死者四萬。 夾水為陣。 上山為陣,左傳曰:越子伐呉,呉人禦之笠澤,夹水而陣,越子為左右勾卒,使夜,或左或右鼔噪而進,呉師分以禦之,越子以三軍潛渉當呉中軍而鼔之,呉師大亂,廵兵畧纂聞曰:明威寜伯王越與保國公朱永帥千人, 邉賊猝至,主客不當,永欲走威寜,止之,即揮兵上山,為陣列自固,賊疑,未敢前,薄暮,令騎皆下馬,銜枚魚貫行,毋反顧,自率驍勇殿從山後走五十里抵城。堂堂正正。 十十五五,兵書要訣》曰:《孫子稱:「無要正正之旗,無擊堂堂之陣。正正之旗者,謂行軍也,前後正治,故不可要而擊之也。堂堂之陣者,謂營陣堂堂不冒亂也,不可就而擊之也。 《唐書哥舒翰傳》曰:翰次靈寳西原,與賊將崔乾祐戰,乾祐為陣十十五五,或郤或進,而陌刀五千列陣後,王師視其陣無法,指觀嗤笑曰:「擒賊乃㑹食」。 武侯舊法 臨淮遺法李靖對太宗曰:「八陣為六武侯之舊法焉橋」。唐書郝廷玉傳曰:吐蕃犯京畿,廷玉與馬璘屯中渭, 他日魚朝㤙聞其善布陣,請觀之。廷玉申號令,鳴鼓角,部伍坐作進退,若一朝㤙,歎曰:吾處兵間久,今始知訓練法。廷玉惻然曰:此臨淮王遺法也」。形圓體方。 歩南騎北,《玉海》引洪氏曰:八陣魁六十有四,重易之卦也,卻月魁二十有四,作《易》之畫也。畫起於圓而神,故卻月之形,圓卦定於方以知,故八陣之體方方居前而圓居後,卦自畫始,方自圓生也。壁門直袤曲折,翼其旁則隂陽二物,握竒則有虗一之象。 《玉海》曰:後魏和平三年,因嵗除大儺,遂耀兵示武,更為制,令歩兵陳於南,騎士陳於北,各擊鐘鼔以為節度,其歩兵所衣,青赤黒黃,別為隊部楯矟,矛㦸相次,周廽轉易以相赴就,有飛龍騰蛇之變,為函箱魚鱗四門之陣,凡十餘法,跪起前卻,莫不應節。車為圜陣。 舫為方陣,《魏志田豫傳》曰:鄢陵侯彰征代郡,以豫為相,軍次易北,虜伏騎擊之,豫因地形囘車,結圜陣,弓弩持滿於內,疑兵塞其隙,胡不得進,遂舍而去。 《兵畧纂聞》曰:明督僉楊尚英,初起行間,與倭遇,大小數十戰,多有功。其廵海也,嘗以三翼舸猝遇倭數百艘,衆寡不敵,公令聨舫為方陣,戒士持滿毋輕發,賊出叵測,引去。 三十二圗 《四十六訣》《玉海》曰:「咸平二年十二月,車駕親征河北,內出陣圗示殿前都指揮使王彥超等,令識其部分,三年,內出陣圖三十二,以示輔臣」。《唐書裴行儉傳》曰:「行儉為營陣部伍、料勝負、別器能等四十六訣」。 至和八陣 嘉祐八陣《玉海》曰:至和二年,代州兵馬鈐轄蘇安靜上《八陣圖》,降勅奬諭 又曰:嘉祐四年,翰林學士胡宿、看詳駕部員外郎尹瞻所進《裵子新令及八陣圖》頗精,降詔奬諭。 黃帝丘井法: 風后握機文》李靖問對曰:黄帝始立丘井之法,因以制兵,故井分四道,八家處之,其形井字,開方九焉,五為陣法,四為閑地,此所謂數起於五也。虛其中,大將居之,環其四面,諸部連繞,此所謂終於八也。及乎變化制敵,則紛紛紜紜,鬭亂而法不亂,渾渾沌沌形圓而勢不散,所謂散而成,八復而為一者也。 李靖問對太宗曰:黃帝兵法,世傳握竒文,或謂為握機文。玉海引書目曰:風后握機圖經一卷,薛氏銓定云:握竒經》別有續圗記、金革旗、麾、進退趨鬭之法。 陣法上內史。 陣圗示宰相,唐書羅士信傳曰:凡戰,張須陁先登,士信副以為常,煬帝遣使圖須陁、士信陣法上內史。 《通鑑宋紀》曰:真宗咸平四年,出陣圗示宰相,命督將練士,以備北邉。
15
陣四
16
増烏雲《太公豹韜》曰:「烏雲之陣,隂陽皆備,或屯其隂,或屯其陽,處山之陽,備山之隂,處山之隂,備山之陽」。 如荼,如火如墨,呉語曰:「呉王昬」乃戒令秣馬食士,夜中乃令服兵,擐甲係馬,舌出火竈,陳士卒百人以為徹行,百行萬人以為方陣,皆白常白旂,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王親秉鉞,載白旗,以中陣而立。左軍亦如之。皆赤常赤旟,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右軍亦如之,皆元常。元旗,黒甲,烏羽之,矰望之如墨。 四竒四正《太白隂經》曰:飛龍虎翼鳥,翔蛇盤,為四竒陣,天地風雲為四正陣」。 魚漢書陳湯傳曰:湯前至郅支城都賴水,上離城三里,止營,傅陳望見單于城上立幡幟數百人,被甲乗城,又出百餘騎往來馳城下,歩兵百餘人夾門魚鱗陳注。師古曰:言其相接次,形若魚鱗也。 貙劉乗之《後漢書禮儀志》曰:立秋之日,武官肄兵,習戰陣之儀,斬牲之禮,名曰貙劉,兵官皆肄孫呉兵法六十四陣,名曰乗之。 營衛彚苑詳注曰:魏祖於官渡,使運糧賊數絶之,乃使十乗為一道,十道方行以營衛之。聚細石為之。玉海引荊州圗副云:永安宫南一里,渚下平磧,上周回四百一十八丈,中有諸葛武侯八陣,圗聚細石為之。 常山蛇勢。《玉海》盛𢎞之《荊州記》云:八陣及壘皆圗兵勢,行藏之權自後深,識者所不能了。桓溫伐蜀,經之以為常山蛇勢。 平地禦宼之方《通典》曰:「後魏柔然犯塞,刁雍上表採諸葛八陣之法,為平地禦宼之方」。 七徳舞:唐書禮樂志曰:七徳舞者,本名秦王破陣樂,太宗為秦王破劉武周,軍中,相與作秦王破陣樂曲,及即位,乃製舞圗,左圓右方,先偏後伍,交錯屈伸,以象魚麗鵞鸛,命呂才以圖教樂工一百二十八人,被銀甲執戟而舞,凡三變,每變為四陣,象擊刺往來,歌者和曰:秦王破陣樂後,令魏徴等更制歌辭,名曰七徳舞。 天地人三陣,唐書貟半千傳曰:髙宗御武成殿,問:兵家有三陣,何謂耶?衆未對,員半千進曰:臣聞古者星宿孤虛,天陣也。山川向背,地陣也。偏伍彌縫,人陣也。臣謂不然。夫師以義出沛,若時雨得天之時,為天陣,足食約費,且耕且戰,得地之宜為地陣。舉三軍士如子弟從父兄,得人之和,為人陣。捨是,則何以戰?帝曰:善。 為兩方陣。《五代史梁臣傳》曰:劉鄩以兵萬人攻魏城東,莊宗與符存審為兩方陣夾之,鄩為圎陣以禦晉人。兵再合,鄩大敗。 大陣中陣後陣。《玉海》曰:宋馮拯建議:「今防秋,宜於唐河增屯兵至六萬,控定武之北為大陣,郉州置都部署為中陣,天雄軍置鈐轄為後陣」。上多采用其議。 願不以陣圗賜諸將」。《通鑑宋紀》曰:王徳用帥真定時,上遣使問邉事,對曰:「當時賜諸將陣圖,人皆死守戰法,緩急不相救,以至於敗。誠願不以陣圗賜諸將,使得應變,出竒立功」。 《平戎萬全圖》《玉海》曰:雍熙四年,上制《平戎萬全圖》以示宰相,樞宻院及掌兵將校凡九圍,共成一陣,內三為方陣,一為前鋒,一為後殿,二為左翼,二為右翼,凡中心連排方陣三,每陣三,各大將一人主之」。 三疊,《通鑑宋紀》曰:元阿珠乗勝進趨揚州,姜才為三疊陣,逆之於三里溝,敗之。 剏圓機營陣圖說。《兵畧纂聞》曰:嘉靖時,李承式備兵榆林、榆林,故朔方地軍素不習陣,公用握竒及八陣、六花遺意,剏圓機營陣圖,說大約,立隊伍,明分數,審形名,因山川形勢之宜,講歩騎合離之變,陣間容陣,隊間容隊,魚貫雁行,觸處為首,竒正相生,變化無窮,而躬自訓練,指麾一時,旌旗壁壘皆變。又采武經要語,著為弢鈐集,要令行間講讀,不期年,人人知兵,遂為諸邉冠。
17
陣五
18
増詩唐虞子陽詩曰:「雲屯七萃士,魚麗六郡兵」。 李白詩曰:「陣解星芒盡,營空海霧銷」。 杜甫詩曰:「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圗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呉。 杜牧詩曰:「風前略橫陣,紫髥分兩旁」。 又曰:即墨龍文光照曜常,山蛇陣勢縱橫落,雕都尉萬人敵,黒矟,將軍一鳥輕」。劉禹錫《八陣圗詩》曰:「軒皇傳上略,蜀相運神機水落龍蛇出,平沙鵞鸛飛,波濤無動勢,鱗介避餘威,㑹有知兵者,臨岐指是非」。
19
増記唐獨孤及八陣圗記》云:黃帝受命之始,順殺氣以作兵,法文昌以命將,握機制勝,作為陣圗。夫八宮之位,正則數不愆,神不忒,故八其陣,所以定位也。衡抗於外,軸布於內,風雲附其四維,所以備物也,虎張翼以進蛇,向敵而蟠,飛龍翔鳥,上下其勢以致用也。至若疑兵以固其餘地,游車以接其後,列門具將發,升後令戰,弛張則二廣失舉,掎角則四竒皆出,天寳中,有為韜鈐者,得其遺制於黃帝書之外,篇裂素而圗之。
20
増諭:《宋史兵志》曰:煕寜八年,帝諭近臣曰:「黃帝始置八陣法,敗蚩尤於涿鹿,諸葛亮造八陣圗於魚,復平沙之上,壘石為八行,晉桓溫見之曰:常山蛇勢。此即九軍陣法也。至隋韓擒虎,深明其法,以授其甥李靖,靖以時遭久亂,將帥通曉者頗多,故造六花以變九軍之法,使世人不能曉之,大抵八陣即九軍,九軍者方陣也,六花陣即七軍,七軍者,圓陣也。蓋陣以圓為體,方陣者,內圎而外方圓陣,則內外俱圎矣,故以方圎物驗之,則方以八包一,圎以六包一,此九軍六花陣之大體也。六軍者,左右虞候軍各一,為二虞候軍,左右廂各二,為四廂軍,與中軍共為七軍,八陣者,加前後二軍,共為九軍。開國以來,置殿前、馬歩軍三帥,即中軍前後軍帥之別名,而馬歩軍、都虞候是為二虞候軍,天武、捧日龍神衛四廂,是為四廂軍也。中軍帥總制九軍,即殿前都虞候專總中軍之事務,是其名實與古九軍及六花陣相符而不少差也。今論兵者俱以唐李筌太白隂經中陣圗為法,失之逺矣,今可約李靖法為九軍營陣之制,然李筌之圗乃營法,非陣法也。朕採古之法,酌今之宜,曰營曰陣,本出於一法而已,止曰營,行曰陣,在竒正言之,則營為正、陣為竒也。
21
増奏:「玉海曰:宋熙寜七年十月,上以新安結隊法并賞罰格及置陣形勢等,遣近侍李憲付鄜延帥趙卨,俾講求推及諸路,於是卨奏曰:伏詳置陣之法,以結隊為先,今聖制雖與古同,而用法尤為精宻,此蓋陛下天錫勇智,不待學而後能也。然而議者云:四十五人而一長,不若五人而一長之宻,且以五人而一長,即五十人而十長也,推之於百千萬,則為長多而統制不一也。至如周制:五人為伍,屬之比長,五伍為兩,屬之閭胥,四兩為率,屬之族師,五率為旅,屬之黨正,五旅為師,屬之州長,五師為軍,屬之命卿。此猶今之軍制,百人為都,五都為營,五營為軍,十軍為廂,四廂都指揮而下各有節級,有貟品,亦昔之比長、閭胥、族師、黨正之任也。況八陣之法,久失其傳,聖制煥然一新,稽之前聞,若合符節,蓋法制一定,易以致人,臣有所見,不敢不聞。 《兵畧纂聞》曰:景泰四年八月,命兵科給事中鄭林操練團營軍士,林旣受命,遂以軒轅破蚩尤之陣,敎閲軍伍,具疏繪圗以進曰:「臣通考古今陣法,莫有過於軒轅。黃帝破蚩尤之陣,黃帝按井田作陣法,大軍歸中,專主旗鼓,八節旋繞,悉聽指揮,若正北受敵,則東北西北二陣為竒兵,張左右翼以援之,若正南受敵,則東南西南二陣為竒兵,張左右翼以援之,其正東正西及四隅受敵亦如之,所謂常山之蛇,擊其首則尾應,擊其尾則首應,擊其中則首尾俱應者也。古之名將,知此法者,惟姜太公、孫武子、韓信、諸葛孔明、李靖諸人而已,呉起以下莫能知也,其名之曰天、地、風、雲、龍、虎、鳥、蛇。八陣者,則諸葛孔明也。一大陣之中固有八陣,而小八陣之中亦各有八陣,大陣則法伏羲,八卦,小陣則法文王,六十四卦所謂陣間乎陣,隊間乎隊者也。若夫造遁甲,有九星,開八門,用三竒者,則又黃帝命風后為之也,蓋聖人以神道設教,使人莫知其所以然也。夫將居於元武之位,而北岳則常山蛇也,故曰常山蛇陣林時居兵科,見團營軍無統制,每出征,人馬多雜㳫致死,劾其操練不如法,當國者遂請以事委之,林乃用此陣教閲,隊伍始整。
22
増論蘇氏曰:「司馬法曰:五人為伍,五伍為兩,萬二千五百人而為軍。二百五十,取三焉而為竒,其餘七以為正,四竒四正而八陣生焉。夫以萬二千五百人而均之,八陣之中,宜其有竒而不齊者,是以多為之曲折,以盡其數,以極其變,鈎聮蟠屈,各有條理,故三代之興,治其兵農軍賦,皆數十百年而後得志於天下。自周之亡,秦、漢陣法不復三代,其後諸葛猶識其遺制,以為可用,増議明華鈺京營議曰:今之營陣,名曰四方平定陣,大都以車外環,遇賊衝突間,隊出矢砲,自車隙中射打,賊退出馬兵追殺復來,仍收入車陣中,三衝三敵,即此完局聞之,副將王鳴鶴曰:此即宋之平戎,萬全陣之遺矩也。宋朝兵制之弱,大都由制陣之無法,俟敵來攻,僅為應兵,絶無先發制人及設伏出竒之䇿。自武穆一出,專好野戰,不學古法,妙用在心,故能橫行匈奴中。本朝惟宋制之,仍天下陣法大致多相彷佛,每當大敵,怯弱不前。竊考孔明八陣之變,歴代之說雖不同,然其要機全在二十四隊,遊兵如四時之閏,補偏救弊,皆賴於此,故變化不可窮盡,假令止於八八六十四,陣陣亦易窮矣。騎一。
23
《増太公六韜曰:「置騎之吏,數五騎,一長十騎,一吏百騎,一率二百騎,一將易戰之法,五騎為列,前後相去二十歩,左右四歩隊,間五十歩險戰者,前後相去十歩,左右二歩隊,間二十五歩三十騎為一屯,六十騎為一軰十騎,一吏縱橫相去,百歩周還,各復故處。 又曰:「選騎士之法,取年四十以下,長七尺五寸以上,壯健㨗疾超絶倫等,能馳騎彀射前後左右,周旋進退,越溝塹,登丘陵、冒險阻、絶大澤、馳強敵、亂大衆者,名曰武騎之士,不可不厚也。 又曰:「歩貴知變動,車貴知地形,騎貴知,別徑竒道。 又曰:騎有十,勝九敗,敵人始至,行陣未定,前後不屬,陷其前騎,擊其左右,敵人必走,敵人行陣,整齊堅固,士卒欲鬭,吾騎翼而勿去,或馳而往,或馳而來,其疾如風,其暴如雷,白晝如昬,數更旌旗,變易衣服,其軍可克,敵人行陣不固,士卒不鬭,薄其前後,獵其左右,翼而擊之,敵人必懼,敵人暮欲歸舍,三軍恐駭,翼其兩旁,疾擊其後,薄其壘口,無使得入,敵人必敗,敵人無險阻,保固深入,長驅絶其糧道,敵人必飢,地平而易,四面見敵,車騎陷之,敵人必敗,敵人奔走,士卒散亂,或翼其兩旁,或掩其前後,其將可擒,敵人暮返,其兵甚衆,其行陣必亂,令我騎十而為隊,百而為屯,車五而為聚,十而為羣,多設旌旗,雜以強弩,或擊其兩旁,或絶其前後,敵將可虜,此騎之十勝也,凡以騎陷敵而不能破陣,敵人佯走,以車騎反擊我後,此騎之敗地也,追北踰險,長驅不止,敵人伏我兩旁,又絶我後,此騎之圍地也,往而無以返入而無以出,是謂陷於天井,頓於地穴,此騎之死地也,所從入者隘,所從出者逺,彼弱可以擊我強,彼寡可以擊我衆,此騎之沒地也。大澗深谷,翳茂林木,此騎之竭地也,左右有水,前有大阜,後有髙山,三軍戰於兩水之間,敵居表裏,此騎之艱地也,敵人絶我糧道,往而無以還,此騎之困地也,汙下沮澤,進退漸洳,此騎之患地也。左有深溝,右有坑阜,髙下如平地,進退誘敵,此騎之陷地也,此九者,騎之死地也,明將之所以逺避,暗將之所以陷敗也。 《通典》曰:「孫臏云:用騎有十利:一曰迎敵始至,二曰乗敵虛背,三曰追散亂擊,四曰迎敵,前擊後使敵奔走,五曰遮其糧食,絶其軍道,六曰敗其津關,廢其橋梁。七曰掩其不備,卒擊其未振,八曰攻其慢,怠出其不意,九曰燒其積聚市里,十曰蹂其田野,係累其子弟。此十者,其騎戰利也。夫騎者能離,能散能集,百里為竒,千里而赴,出入無間,故名離合之兵也。 詞林海錯曰:「漢制,執金吾所管兵皆赤衣,故曰緹騎緹,赤色也。 《蜀志》曰:「趙雲子龍,隨先主為先主主騎。 《㑹稽典錄》曰:朱育謂鍾離牧曰:「大皇帝以神武之姿,欲得五千騎乃可有圗,今騎無從出,而懐進取之志,將奈何?」鍾離曰:「大皇以中國多騎,欲得騎以當之,呉神鋒弩射三四里,洞穿三馬騎,敢近之乎? 《金史兵志》曰:正隆二年,於侍衛親軍四猛安內,選三十以下千六百人,騎兵曰龍翔歩兵曰虎歩,以備宿衛。
24
●二
25
増《後漢書呂布傳》曰:布見操曰:「明公所患,不過於布,今已服矣,令布將騎,明公將歩,天下不足定也」。 蜀志張飛傳曰:「曹公入荊州,先主奔江南,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於當陽之長阪,先主棄妻子奔,使飛將二十騎拒後,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翼徳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得免。 《晉書載記》曰:「苻堅伐晉,恐謝石等遁,舍大軍於項城,以輕騎八千兼道赴之,令軍人曰:「敢言吾至夀春者拔舌!」 唐書薛仁貴傳曰:「仁貴副程名振,經畧遼東,戰石城,有善射者殺官軍十餘人,仁貴怒,單騎突擊,賊弓矢俱廢,遂擒之。 又李光顔《傳》曰:元和九年討蔡,明年,大破賊時曲初,賊晨壓其營以陣,衆不得出,光顔毀其柵,將數騎突入敵中,反往一再,衆識光顔矢集其身如蝟,子攬馬鞅諫無深入,光顔挺刄叱之,於是士爭奮,賊乃潰北。 《酉陽雜俎》曰:「徐敬業射必溢鏑,走馬若滅,老騎不能及。 《五代史梁臣傳》曰:梁太祖以張歸厚為騎長,梁攻時溥,歸厚以麾下先進九里山,遇徐兵而戰。梁故將陳璠叛在徐,歸厚望見,識之,瞋目大罵,馳騎直往取之,矢中其左目。 又《晉髙祖本紀》曰:莊宗已得魏,梁將劉鄩急攻清平,莊宗馳救之,兵未及陣,為鄩所掩,敬瑭以十餘騎橫槊馳擊,取之以旋,莊宗拊其背而壯之。 又《義兒傳曰:「李存孝猿臂善射,身被重鎧,橐弓坐矟,手舞鐵檛,出入陣中,以兩騎自從,戰酣易騎,上下如飛。 《通鑑、宋紀》曰:欽宗時,王徳以十六騎徑入隆徳府,縛金守臣姚太師獻於朝。欽宗問狀,姚對曰:「臣就縛時,止見一夜叉耳」。由是人呼為「王夜叉」。《金史宗翰傳》曰:宗翰襲遼帝於五院司,希尹為前驅,所將纔八騎,與遼主戰,一日,三敗之。 弇州史料《開平王世家》曰:常遇春進攻河南,元兵五萬陣洛水北,將合,遇春單騎突其陣,敵以二十騎攅槊刺遇春,遇春發一矢,殪當先者,大呼而入,麾下壯士從之,遂盡殺其二十騎,敵遂大潰。 《兵畧纂聞》曰:景泰時,額森大舉入犯,總兵楊洪、石亨帥師出張翼門迎其鋒,或謂衆寡不敵,謙等初飭五六騎自山東至,尋改飭十餘騎自河南至,尋又七八騎自湖廣至軍門下馬,大呼曰:「某處參將某人差來」。頭目某人曰:某參將昨日已整兵㡬萬入援!報知鎧仗易色,以疑其心示衆也。賊以為實然,遂遁去,騎三。
26
原象宿。 如梟《三畧》云:欲知敵形色可勝之符。先戰,以二十八騎惑之。二十八騎,象二十八宿也。騎,《漢書》云:髙帝時,北貊來貢,梟 。《注》曰:「梟,勇也。其勇如梟」。 畫騂。 激電又云:「冒頓縱精兵三十餘萬騎,圍髙帝於白登七日,漢兵中外不得相救,餉匈奴騎。其西方畫白,東方畫駹,北方畫驪,南方畫騂,如傅休奕《正都賦》云:「馬 激電,人象飛仙」。 能馳 善墮上見騎一善。《淮南子》云:「夫 游者溺,善騎者墮,各以其所好反自為禍者耳」。 蕩騎 緹騎王隱《晉書》云:「御史中丞傅咸、北軍中候鄭翊等以為三駕鹵簿圗,有幽州突騎、豫州蕩騎各五千人。 《東觀漢記》云:「永平十五年,顯宗東廵郡國,敕馮魴車駕發後,將緹騎宿元武門複道,上領南宮吏士保宮,給牀蓆,子孫得到魴所」。 虎騎豹騎,《魏志》云:太祖哀曹真少孤,收養與諸子同,使與文帝共止常獵,為虎所逐,顧射虎應聲而倒。太祖壯其鷙勇,使將虎豹騎討靈丘賊,拔之,封靈夀亭侯。左又云:曹休文烈,太祖族子也。北歸見太祖,太祖謂 右曰:「此吾家千里駒也」。使與文帝同止,見待如子,常從征伐,使領虎豹騎宿衛。 増突騎。 童騎,《後漢書景丹傳》曰:丹從擊王郎將兒宏等於南䜌,郎兵迎戰,漢軍退卻,丹等縱突騎擊,大破之,追奔十餘里,死傷者從橫丹還。世祖謂曰:「吾聞突騎天下精兵,今乃見其戰樂,可言耶?遂從征河北」。 」《唐書崔從傳》曰:王承宗請割徳、棣而遣子入侍,憲宗選堪使者以命從。議者謂承宗狠譎,非單使可屈。次魏,田𢎞正請以五百騎從,辭之。惟童騎十數,疾趨鎮,集軍士毬場宣詔,為陳逆順大節禍福之效,音辭暢厲,士感動,承宗自失。即按二州戶口符印上之。 驍騎 熊騎《陳書韋翽傳》曰:翽字子羽,有志操,以孝著稱為驍騎將軍,領朱衣直閣驍騎之職。《宅海錄碎事》曰:煬帝所領軍士名熊騎,光 年,改鷹揚騎。 連騎。 重騎。唐書劉𢎞基傳》曰:𢎞基察太宗資度非常,益自託,由是蒙親禮出入連騎 。又程知節傳》曰:裵行儼中流矢墜馬,知節馳救之,殺數人,軍辟易,乃抱行。儼重騎馳追兵,以槊撞之,知節折其槊,斬追者,乃免。 游騎 邏騎又曰:李宻傳曰:「張須陁討翟讓,李宻率驍勇常何等二十人為游騎,伏於丘莽間,須陁引兵,摶讓,伏發,宻與游軍乗之,遂殺須陁 」。《通鑑》注曰:邏騎,廵邏游奕之騎。 內騎 外騎:唐書程知節傳曰:李宻料士八千,𨽻四驃騎,分左右以自衛,號「內軍,常曰:「此可當百萬」。知節領驃騎之一。王世充與宻戰,知節以內騎營北邙,單雄信以外騎營偃師。 百騎 千騎又曰:《兵志》曰:「貞觀初,太宗選善射者百人,為二番於北門長上,曰百騎,武后改曰千騎,睿宗又改曰萬騎。 原國膽核軍鋒銳。張璠漢記、蔡邕上靈帝書云:「伏見幽州突騎,冀州強弩為天下精兵,國家膽核 。桓範簡騎論曰:「夫騎者,軍之鋒銳也。進則衝敵陷堅,退則鶚下鷹擊,往如電發去,如風過古人。善為兵者,㨂選騎卒」。増持赤幟。 著紫巾,漢書韓信傳曰:信伐趙,未至井陘口三十里,止舍,夜半傳發,選輕騎二千,人人持一赤幟,從間道萆山而望。趙軍注:萆,音□,依山自覆蔽也。 鄴中記曰:石季龍常以女騎一千人為鹵簿,皆著紫綸巾,熟錦袴,金銀鏤帶五文,織成靴。 置飛騎。 領彀騎,《唐書兵志》曰:貞觀十二年,始置左、右屯營於元武門,領以諸衛將軍,號「飛騎 。又《柴紹傳》曰:義兵起,授紹右領軍大都督府長史,領彀騎。 擊便宼。 破標牌,太公六韜曰:騎者,軍之伺候也,所以踵敗,軍絶糧道,擊便宼也。不《南豐雜記》曰:狄青征儂智髙,曾公亮問:「賊之標牌殆 ,可當如何?」青曰:「標牌,歩兵也,當騎兵則不能施矣」。青率衆半夜度崑崙關逆戰於歸仁鋪,縱騎二千出賊後,標牌為馬軍所突,皆不能駐,馬上鐵連枷擊之,遂皆披靡,智髙焚城遁去。 羽林騎。 鐵林騎《海錄碎事》曰:「漢武初,置建章營騎,後更名羽林騎,言為國之羽翼,如林之盛顔。《注》:如羽之疾,如林之多 」。又曰:「西邉呼鐵鷂子為鐵林騎」。 原上下如飛。 左右為翼,《漢書》:淮南王安問伍被曰:「山東即有變,漢必使大將軍將而制山東。公以為大將軍何如人也?被曰:「臣所善」。黃義從大將軍擊匈奴,言大將軍遇士大夫以禮,與士卒有㤙,衆皆樂為用,騎上下山如飛,材力絶人如此,數將習兵,未易當也。 《英雄記》曰:公孫瓉常與健騎數十人皆乗白馬以為左右翼,自號為白馬,義從。 充國善騎。 韓嫣,善騎,《漢書》云:趙充國始為騎士,以六郡良家子,善騎射,補羽。林嫣。《史記》云:韓嫣與上學書相愛,及上為太子,愈益親嫣。 善騎射,善侫上。即位,欲事伐匈奴,而嫣先習胡兵,以故益尊貴。 二十四騎。 二十八騎《東觀漢記》云:「鄧禹攻赤睂,賊不利,吏士散已盡,禹獨與二十四騎還詣洛陽。 ,詳象宿注。 女騎千人。 健騎數十。《鄴中記》云:石虎皇后出女騎千人,皆著五采靴 。詳上左右翼註。 増緩服戲馬: 奮檛馳騎,宋書傅𢎞之傳曰:𢎞之素善騎,乗髙祖至長安,𢎞之於姚泓馳道內緩服戲馬,或馳或驟,往返二十里中,甚有姿制,羌、胡聚觀者數千人,並驚惋歎息。 五代史唐明宗本紀曰:「梁、晉相拒於柏鄉,梁龍驤軍以赤白馬為兩陣,旗幟鎧仗皆如馬色,晉兵望之皆懼。莊宗舉鍾以飲嗣源曰:卿望梁家赤馬懼乎?雖吾亦怯也。嗣源笑曰:有其表耳。翌日,歸吾廏也。莊宗大喜曰:卿當以氣吞之」。引鍾飲釂,奮檛馳騎,犯其白馬,挾二禆將而還。 百騎度遼。 七騎破陣。唐書江夏王道宗傳曰:帝將討髙麗,先遣張儉輕騎度遼窺形勢,儉懼不敢深入,道宗請以擁百騎往,帝許之。 兵畧纂聞曰:正統丁巳,多爾濟巴勒衆宼邉毛武勇公忠從總兵蔣公征勦,追至烏嚕,遇敵,當先交鋒,以七騎破陣。 人挾二騎。
27
各俘一騎。《弇州史料親征考》曰:宣徳三年,上廵邉,欲親擒烏梁海,選精銳三千人,人挾二騎,十日糗糧以俟。乙卯,上率之出喜峰口。騎兵畧纂聞曰:嘉靖時,都督馬芳營於雲州,賊以兩鐵 挑戰,公恚曰:「吾騎不可寡用乎?」呼馬奉葛柰,兩人來,飲之巵酒而往,拒之,各俘一騎,衿甲面縛坐中軍之鼔下,賊衆遥,望為寒恐,遂去。
28
●四
29
増因騎置以聞。詞林海錯曰:《李陵傳》,因騎置以聞騎置,謂驛騎也。文帝紀為給傳置。 騎快馬如龍。梁書曹景宗傳》曰:景宗謂所親曰:「我昔鄉里騎,快馬如龍,與年少軰數十騎,拓弓弦作霹靂聲,箭如餓鴟,呌平澤中,逐麞數肋射之」。 周、齊每以騎戰《詞林海錯》曰:「周、齊每以騎戰,驅中國人為肉籬」。 籥景騰雷之騎記纂淵海》曰:「擁拔山超海之雄駈,籥景騰雷之騎」。,山動地湧又曰:「雲麾,鐵騎,山動地湧」。
30
定淵鑑𩔖函卷二百十五
URN: ctp:ws798765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