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一百五十六

《卷一百五十六》[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御定淵鑑𩔖函卷一百五十六禮儀部三盟會
3
盟㑹一。
4
増盟,割牲歃血以結信也。《春秋》諸侯㑹盟,割牲歃血,主盟者執牛耳,掘坎埋牲,加載書而堙之,言使背盟者如此牛也。「正」字通。 原《周官》司盟》,凡邦國有疑㑹同,則掌其盟約之載及其禮儀北面,詔明神既盟則貳之。盟萬民之犯命者,詛其不信者亦如之。有獄訟者,則使之盟詛。凡盟詛,各以其地域之衆,庶供其牲而致焉」。 増,《周禮》,時見曰㑹。 又大行人職時㑹,以發四方之禁。 原尚書》曰:「惟十三年大㑹於孟津」。王曰:我友邦冢君,越我御事,庶士明聽誓。今商王受弗敬上天,降災下民,沈湎冐色,敢行暴虐,罪人以族,官人以世,惟宮室臺榭,陂池侈服,以殘害於爾萬姓,皇天震怒,命我文考,肅將天威,大勲未集,肆予小子,發以爾友,邦冢君觀政于商,同力度徳,同徳度義,受有臣億萬,惟億萬心,予有臣三,千惟一心,商罪貫盈,天命誅之,予弗順天,厥罪惟鈞,爾尚弼予一人,永清四海」。 又曰:「時厥明王乃大巡六師,明誓衆士。王曰:「嗚呼!我西土君子。今商王受狎侮五常,荒怠不敬,自絶於天,結怨於民,斮朝渉之脛,剖賢人之心,作威殺戮,毒痡四海,崇信姦回,放黜師保,屏棄典刑,囚奴正士,郊社不修,宗廟不享,作竒技滛巧以恱婦人,爾其孜孜,奉予一人,恭行天罰。 増《尚書甘誓》曰:「大戰於甘,乃召六卿」。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天用,勦絶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罰,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賞于祖,不用命戮于社,予則孥戮汝。又泰誓王乃狥師而誓曰:「嗚呼!西土有衆,咸聽朕言。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徳,雖有周親,不如仁人。 原《左傳》曰:「晉侯獻楚,俘于王,王子虎盟諸侯于王庭。要言曰:「皆奬王室,無相害也。有渝此盟,明神殛之,俾隊其師,無克祚國。及其元孫,無有老幼君子謂是盟也。信。 又曰:晉人復衛侯寗武子與衛人盟于宛,濮曰:天禍衛國,君臣不協,以及此憂也。今天誘其衷,使皆降心以相從也。不有居者,誰守社稷?不有行者誰扞?牧圉不協之,故用昭乞盟于爾大神。自今日以往,行者無保其力,居者無懼其罪,有渝此盟,明神先君,是糾是殛。國人聞此盟也,而後不貳。 又曰:楚子圍鄭,鄭伯肉袒牽羊以迎楚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退三十里而許。之平,潘尫入盟,子良出質。 又曰:楚子圍宋,宋人懼,使華元夜入楚師。登子反之牀起之,曰:「寡君使元以病告,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雖然,城下之盟,有以國斃,不能從也。去我三十里,唯命是聽」。子反懼,與之盟,而告王,退三十里。 又曰:「諸侯伐鄭,同盟于亳。載書曰:「凡我同盟無藴,年無壅利,無保姦,無留慝,救災患,恤禍亂,同好惡,奬王室,或簡兹命,司慎司盟,名山大川,羣神羣祀,先王先公七姓十二國之祖,明神殛之,俾失其民,墜命亡氏,踣其國家」。 増《左傳》曰:陳五父如鄭,蒞盟歃如忘。薛伯曰:五父必不免,不賴盟矣。 又子犯以璧授公子曰:「臣負覊紲,從君巡於天下,臣之罪多矣,請由此亡」。公子曰:「所不與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投其璧于河」。 又晉士燮㑹楚公子罷,許偃盟于宋,西門之外曰:「凡晉、楚無相加戎,好惡同之,同恤灾危,備救凶患,交贄往來,道路無壅。謀其不協,而討不庭。有渝此盟,無克胙國」。 又鄭大夫盟于伯有氏禆,諶曰:「是盟也!其與幾何言不能乆也?《詩》曰:君子屢盟,亂是用長」。 又諸侯伐鄭師于汜,令於諸侯曰:脩器備盛餱糧,歸老幼,居疾于虎牢,肆眚圍鄭,鄭人恐,乃行成,十一月己亥,同盟于戲,鄭服也。將盟,鄭六卿、公子騑、公子發、公子嘉、公孫輒公孫蠆、公孫舍之,及其大夫門子,皆從鄭伯、晉士、莊子為載書曰:自今日既盟之後,鄭國而不唯晉命,是聽而或有異志者,有如此盟。公子騑趨進曰:天禍鄭國,使介居二大國之間,大國不加徳音而亂以要之,使其鬼神不獲,歆其禋祀,其民人不獲享其土利,夫婦辛苦墊隘,無所底告,自今日既盟之後,鄭國而不惟有禮與彊可以庇民者,是從而敢有異志者亦如之。荀偃曰:改載書,公孫舍之曰:昭大神要言焉,若可改也,大國亦可叛也。知武子謂獻子曰:我實不徳,而要人以盟,豈禮也哉?非禮何以主盟?乃盟而還。宋向戌善于趙,文子又善于令尹子木,欲弭諸侯之兵以為名,如晉告趙孟,晉人許之如楚,楚亦許之如齊,齊人難之,陳文子曰:晉楚許之,我焉得已?齊人許之,告于秦,秦亦許之,皆告于小國,為㑹于宋,將盟于宋西門之外,楚人衷甲伯州,犂曰:合諸侯之師以為不信,無乃不可乎?固請釋甲,季武子使謂叔孫以公命曰:視邾、滕。既而齊人請邾,宋人請滕,皆不與盟,叔孫曰:邾、滕,人之私也,我列國也,何故視之?宋衛,吾匹也。乃盟,晉、楚爭先,晉人曰:晉固為諸侯盟主,未有先晉者也。楚人曰:子言晉、楚,匹也,若晉常先是楚弱也,且晉楚狎主,諸侯之盟也乆矣,豈專在晉?叔向謂趙孟曰:諸侯歸晉之徳,只非歸其尸盟也。子務徳,無争先,且諸侯盟小國,固必有尸盟者,楚為晉細,不亦可乎?乃先楚人書,先晉晉有信也。晉荀盈遂如楚涖盟。 又㑹于虢,尋宋之盟也,祁午謂趙文子曰:宋之盟楚人,得志于晉,晉之恥也。子相晉國以為盟主,於今七年矣。再合諸侯,三合大夫,服齊狄寧,東夏平秦,亂城,淳于師徒不頓,國家不罷,民無謗讟,諸侯無怨,天無大災,子之力也。有令名矣,而終之以恥午也,是懼吾子其不可以不戒。文子曰:武將信以為本,循而行之,譬如農夫,是穮是蓘,雖有饑饉,必有豐年。且吾聞之,能信,不為人下。吾不能是難,楚不為患。楚令尹圍,請用牲讀舊書,加于牲上而已」。晉人許之。 又楚子合諸侯于申,椒舉言于楚子曰:臣聞諸侯無歸,禮以為歸。今君始得諸侯,其慎禮矣。覇之濟否,在此會也。夏啓有鈞臺之享,商湯有景亳之命,周武有孟津之誓,成有岐陽之蒐,康有酆宮之朝,穆有塗山之㑹,齊桓有召陵之師,晉文有踐土之盟,君其何用?宋向戍鄭,公孫僑在,諸侯之良也,君其選焉!王曰:吾用齊桓王,使問禮于左師與子産,左師曰:小國習之,大國用之,敢不薦聞?獻公合諸侯之禮,六子産曰:小國共職,敢不薦守。獻伯子男,㑹公之禮。六君子謂合左師善守,先代子産善相小。國王使椒舉侍於後以規過,卒事不規。王問其故,對曰:禮吾未見者有六焉:又何以規? 又晉成虒祁,諸侯朝而歸者,皆有貳心為取郠,故晉將以諸侯來討,叔向曰:諸侯不可以不示威」。乃並徵㑹告於吳。秋晉侯會吳子于良,水道不可,呉子辭乃還。七月丙寅,治兵于邾南,甲車四千乗,羊舌鮒攝司馬遂合諸侯于平丘,子産子太叔相鄭伯以㑹子,産以幄幕,九張行子,太叔以四十,既而悔之,每舍損焉,及㑹亦如之,次於衞地,叔鮒求貨於衞滛芻蕘者,衞人使屠伯饋叔向羮與一篋,錦曰:諸侯事晉,未敢擕貳,況衛在君之宇下,而敢有異志?芻蕘者,異于他日,敢請之」。叔向受羮反,錦曰:晉有羊舌鮒者,瀆貨無厭,亦將及矣。為此役也,子若以君命賜之,其已。客從之,未退而禁之。晉人將尋盟,齊人不可,晉侯使叔向告劉獻公曰:抑齊人不盟,若之何?對曰:盟以底信君,茍有信諸侯,不貳何患焉?告之以文辭,董之以武師,雖齊不許,君庸多矣!天子之老,請帥王賦,元戎十乗,以先啟行,遲速惟命。叔向告于齊曰:諸侯求盟,已在此矣。今君弗利,寡君以為請?對曰:諸侯討貳,則有尋盟,若皆用命,何盟之?尋叔向曰:國家之敗,有事而無業,事則不經,有業而無禮,經則不序,有禮而無威,序則不共,有威而不昭,共則不明,不明棄共,百事不終,所由傾覆也。是故明王之制,使諸侯嵗聘以志業,閒朝以講禮,再朝而㑹以示威,再會而盟,以顯昭明,志業於好,講禮於等,示威於衆,昭明於神,自古以來,未之或失也。存亡之道,恒由是興。晉禮主盟,懼有不治,奉承齊犧而布諸君,求終事也。君曰:余必廢之,何齊之有!惟君圖之,寡君聞命矣。齊人懼,對曰:小國言之,大國制之,敢不聽從!既聞命矣,敬共以往,遲速惟君。叔向曰:諸侯有間矣,不可以不示衆。八月辛未,治兵建而不斾,壬申,復斾之,諸侯畏之。 又甲戌,同盟于平丘,齊服也,令諸侯日中造于除。癸酉,退朝子産,命外僕速張于除子,太叔止之,使待明日,及夕,子産聞其未張也,使速徃,乃無所張矣,及盟,子産爭,承曰:「昔天子班貢,輕重以列。列尊貢重,周之制也。卑而貢重者,甸服也。鄭伯,男也,而使從公侯之貢,懼弗給也,敢以為請,諸侯靖兵,好以為事,行理之命,無月不至,貢之無藝,小國有闕,所以得罪也。諸侯脩盟,存小國也,貢獻無極,亡可待也,存亡之制,將在今矣。自日中以爭至於昏。晉人許之。 劉文公合諸侯于召陵,謀伐楚也,將會衞子行,敬子言于靈公曰:㑹同難嘖有煩言,莫之治也。其使祝佗從公曰:善。乃使子魚、子魚辭曰:臣展四體以率舊職,猶懼不給而煩刑書,若又共二徼,大罪也。且夫祝社稷之常,𨽻社稷不動,祝不出境,官之制也。君以軍行,祓社釁鼓,祝奉以從,於是乎出,竟若嘉好之事,君行師從,卿行旅從,臣無事焉。公曰:行也。及皐鼬將長蔡于衞衛侯使祝佗私於萇,𢎞曰:聞諸道路不知信否?若聞蔡將先衛信乎?萇𢎞曰:信蔡叔康,叔之兄也,先衛不亦可乎?子魚曰:以先王觀之,則尚徳也。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𨕖建明徳以藩屏周,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於周為睦,分魯公以大路大旂,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族,條氏、徐氏、蕭氏、索氏、長勺氏尾勺氏,使帥其宗氏,輯其分族,將其𩔖醜,以法,則周公用即命于周。是使之職事於魯,以昭周公之明徳,分之土田,陪敦祝宗卜史,備物典策官司彞器,因商奄之民,命以伯禽,而封於少皡之虛分,康叔以大路少帛綪茷旃旌大呂,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錡氏、樊氏饑氏終,蔡氏,封畛土略,自武父以南及圃田之北,竟取于有閻之土以共王職,取於相土之東都,以㑹王之東蒐,聃季授土,陶叔授民命以康誥而封於殷虛,皆啓以商政,疆以周索,分唐叔以大路密須之鼓,闕鞏姑洗,懐姓九宗,職官五正,命以唐誥而封於夏虛,啓以夏政,疆以戎索,三者皆叔也,而有令徳,故昭之以分物,不然,文武成康之伯猶多而不獲是分也,唯不尚年也。管蔡啓商,惎間王室,王於是乎殺管叔,而蔡蔡叔以車七乗,徒七十人,其子蔡仲改行帥徳,周公舉之以為已卿士,見諸王而命之以蔡,其命書云:王曰:胡爾!無若爾。考之違王命也!若之何?其使蔡先衛也。武王之母弟八人,周公為太宰,康叔為司寇,𥅆季為司空,五叔無官,豈尚年哉?曹文之昭也,晉武之穆也,曹為伯甸,非尚年也,今將尚之,是反先王也。晉文公為踐土之盟,衞成公不在夷叔,其母弟也,猶先蔡其載書云:王若曰:晉重魯,申衛武蔡,甲午鄭㨗齊潘、宋王臣莒期藏在周府,可覆視也。吾子欲復文武之略而不正其徳,將如之何?萇𢎞說告劉子與范獻子謀之,乃長衛侯於盟,又定公㑹齊侯于祝,其實夾谷、孔丘、相犂,彌言於齊侯曰:孔丘知禮而無勇,若使萊人以兵劫魯侯,必得志焉。齊侯從之,孔丘以公退曰:士兵之兩君合好而裔夷之,俘以兵亂之,非齊君所以命諸侯也。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干,盟兵不逼,好於神為不祥,於徳為愆,義於人為失禮,君必不然,齊侯聞之,遽辟之,將盟,齊人加于載書曰:齊師出竟,而不以甲車三百乗從我者,有如此盟。孔丘使兹無還揖?對曰:而不反我?汶陽之田,吾以共命者亦如之。齊侯將享公,孔丘謂梁丘據曰:齊魯之故,吾子何不聞焉?事既成矣,而又享之,是勤執事也。且犧象不出門,嘉樂不野合,饗而既具,是棄禮也。若其不具,用秕稗也,用秕稗君辱棄禮名惡,子盍圖之?夫享所以昭徳也,不昭不如其已也,乃不果享,齊人來歸鄆、讙、龜隂之田。 又魯哀公會吳于橐皐,吳子使太宰嚭請尋盟,公不欲使子貢,對曰:「盟所以周,信也。故心以制之,玉帛以奉之,言以結之,明神以要之。寡君以為茍有盟焉,弗可改也已。若猶可改,日盟何益?今吾子曰:必尋盟。若可尋也,亦可寒也」。乃不尋盟。 又吳徵㑹于衞。初,衞人殺吳行人,且姚而懼,謀於行人子羽。子羽曰:「吳方無道,無乃辱吾君,不如止也。子木曰:「吳方無道,國無道,必棄疾於人。呉雖無道,猶足以患衞往也,長木之斃,無不摽也。國狗之瘈,無不噬也,而況大國乎!秋,衞侯㑹呉于鄖公及衞侯宋皇瑗盟而卒辭。呉盟呉人藩衛侯之舎子服。景伯謂子貢曰:夫諸侯之會,事既畢矣,侯伯致禮,地主歸餼以相辭也。今呉不行禮于衞而藩其君,舍以難之,子盍見太宰!乃請束錦以行。語及衞故太宰嚭,說乃舍衛侯。 又小邾射以句繹來奔,曰:「使季路要我,吾無盟矣!」使子路、子路辭。季康子使冉有謂之曰:「千乗之國,不信其盟而信子之言,子何辱焉!」 《國語》:「晉文公合諸侯而盟曰:「吾聞國之昏,不由聲色,必由姦利好樂。聲色者,滛也。貪姦者,惑也。夫滛惑之國,不亡必殘。自今以來,無以美妾疑妻,無以聲樂妨正,無以姦情害公,無以貨利,示下其有之者,是謂伐其根素,流于華葉。若此者有患無憂,有宼勿弭,不如言者盟示之」。于是君子聞之,曰:「文公其知道乎?其不王者由無佐也」。 又吳王夫差既殺申胥,不稔於歲,乃起師北征,闕為深溝,通齊魯之間,北屬之沂,西屬之濟,以㑹晉公午於黃池,於是越王句踐乃命范蠡舌庸率師㳂海,泝淮以絶吳路,敗王子友於姑熊夷越王句踐乃率中軍泝江以襲呉,入其郛,焚其姑蘇,徙其大舟,呉晉爭長未成,邊遽乃至,以越亂告,呉王懼,乃合大夫而謀曰:越為不道,背其齊盟,今吾道路悠逺,無會而歸,與㑹而先晉孰利?王孫雄曰:必㑹而先之」。吳王昏,乃戒令秣馬食士,夜中乃令服兵,擐甲係馬,舌出火竈,陳士卒百人以為轍行,百行為萬人,以為方陳,皆白常白旂,素車,白羽之矰,望之如荼。王親秉鉞,載白旂,以中陳而立,左軍亦如之,皆赤常赤旟,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右軍亦如之,皆●常●旗,黒甲,烏羽之,矰望之如墨為帶,甲三萬,以勢攻,鷄鳴乃定。既陳,去晉軍一里昩,明王乃秉枹親,就鳴鐘鼓,丁寧錞于振鐸,勇怯盡應,三軍皆譁釦以振旅,其聲動天地,晉師大駭,不出周軍飭壘,乃令董褐請事,既致命,乃告諸趙鞅曰:臣觀吳王之色,𩔖有大憂,小則嬖妾嫡子死,不則國有大難,大則越入吳將毒,不可與戰,主其許之,先無以待危然而不可徒許也。趙鞅許諾,乃令董褐復命曰:昔命圭有命,固曰:呉伯不曰呉王諸侯,是以敢辭。夫諸侯無二君而周無二王,君若無卑天子以干其不祥,而曰呉公孤敢不順從君命?吳王許諾,乃退,就幕而㑹呉公先歃晉侯亞之。 《公羊傳》曰:莊公㑹齊侯盟于柯,曹子曰:「君之意何如?」莊公曰:「寡人之生,則不若死矣」。曹子曰:「然則君請當其君,臣請當其臣」。莊公曰:「諾」。於是㑹桓公、莊公升壇,曹子手劒而從之,管子進曰:「君何求?」曹子曰:「城環厭竟,君不圖歟?願請汶陽之田管」。子顧曰:「君其許諾」。桓公曰:「諾」。已盟,曹子摽劒而去之,要盟可犯而桓公不欺,曹子可讐而桓公不怨,桓公之信著乎天下,自柯之盟始焉。 《史記》曰:秦王使使告趙王,欲與王為好㑹於西河外澠池,趙王畏秦欲毋行,廉頗、藺相如計曰:「王不行示趙弱,且怯也」。趙王遂行,相如從廉頗,送至境,與王訣曰:王行度道里,會遇之,禮畢還,不過三十日,三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絶秦望」。王許之,遂與秦王㑹澠池,秦王飲酒酣曰: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趙王鼓瑟」。秦御史前書曰: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藺相如前曰: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請奉盆缻秦王以相娯樂,秦王怒不許,于是相如前進缻,因跪請秦王,秦王不肯撃缻,相如曰:五歩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懌,為一撃,缻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某年月日,秦王為趙王撃缻,秦之羣臣曰: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藺相如亦曰:「請以秦之咸陽為趙王壽。秦王竟酒,終不能加勝于趙,趙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榖梁傳曰:「葵丘之盟,束牲而不殺,讀書加于牲。上曰:毋擁泉,毋訖糴,毋易樹。子毋以妾為妻,毋使婦人與國事。 又溴梁之會,諸侯失政矣,諸侯㑹而曰大夫盟政在大夫也,諸侯在,而不曰諸侯之大夫、大夫不臣也。《三禮圖曰:方盟木,方四尺,設六色:東青西白,南赤,北黒上𤣥,下黃。設六玉:上圭下璧,南方璋,西方琥,北方璜,東方珪。方盟者,上下四方之神,明天之司盟。 原《史記》曰:「吳起東遊衛郭門,與其母訣,齧指而盟曰:起!不為卿相,不復入衛」。 増又曰:秦之圍邯鄲,趙使平原君求救於楚,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贊於平原君曰:願君以遂備員而行。平原君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若錐處囊中,其末立見今先生處勝之門下三年於此矣!左右未有所稱,先生不能遂曰: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使遂早得處囊中,乃脫穎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平原君與楚合從,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決,遂按劒歴階而上曰:從之利害,兩言而決耳!今日出而言,日中不決,何也?楚王叱曰:胡不下!遂按劒而前曰:今十步之中,王不得恃楚國之衆,王之命懸于遂,今楚地五千里,持㦸百萬,此伯王之資也。白起,小豎子耳,率數百萬之衆,一戰而舉鄢郢,再戰而燒夷陵,三戰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趙之所羞,而王弗知惡焉!合從者為楚,非為趙也。楚王曰:「謹奉社稷而從」。遂奉銅盤而跪進之,遂定從於殿上。原《漢書》曰:「髙后立諸呂為王,王陵曰:髙皇帝刑白馬而盟,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撃之。今王呂氏非約也。 増《魏志》曰:臧洪,字子原,廣陵射陽人也。太守張超請洪為功曹,與西至陳留,見兄邈計事,邈與語,大奇之,又致之於劉兖州公山孔豫州公緒乃設壇塲,方共盟誓,諸州郡相讓,乃共推洪,洪乃升壇操盤,歃血而盟。 原《晉書》曰:祖逖字士雅,范陽遵人也。元帝以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渡江中流,誓曰:「祖逖不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 晉王羲之為㑹稽內史,稱疾去郡,于父墓自誓曰:「羲之不天,夙遭閔凶,遂因人乏,蒙國寵荣,每仰詠老氏周任之戒,常恐斯亡無日,是用寤寐永歎,若墜深谷,止足之分,定之於今。謹以今月吉辰,告誓先靈,自今之後,敢渝此心,貪冐茍進,是有無尊之心而不子也!子而不子,天地所不覆載,名教所不得容,信誓之誠,有如皎日」。 増孫卿子曰:「盟詛不及五帝,誓誥不及三王,交質不及五伯。 鄭思肖曰:「臣子盟檄何義?臣不敢忘君子,不敢忘父,誓吾心不變」曰:「盟勸國人」。忠曰:「檄」。 《晏子春秋》曰:崔杼弑莊公,盟于國者,㦸鈎其頸,劒承其心,晏子不與盟而出上車,其僕將馳,晏子撫其手曰:鹿生于山,命懸於㕑命,有所懸矣」。成節而去。
5
盟㑹二。
6
原涖牲《曲禮》約信曰:「誓涖牲曰盟」。鄭注:「涖,臨也。坎用牲臨而讀其盟書也」」。 陳牲《齊語》:「桓公與諸侯飾牲為載,以約誓於上下庶神」。賈逵《注》:「飾牲,陳其牲為載書,加于牲上而已,不歃血也」。。 周信詳盟一 結信呉語:越王使諸稽郢。行成將盟,諸稽郢辭曰:「以盟為有,益乎?前盟,口血未乾,足以結信矣,以盟為無益乎!君王舍甲兵之威以臨使之,而胡重於鬼神而自輕也!」呉王乃許之,荒成不盟。《注》曰:荒,空也。 崇徳左傳:管仲言於齊侯曰:「夫合諸侯以崇徳也,會而列姦,何以示後嗣?夫諸侯之㑹,其徳刑禮義,無國不記,記姦之位,君盟替矣。作而不記,非盛徳也」。 命政《周禮》:「大行人殷同,以施天下之政」。鄭《注》:「殷同,即殷見也。王不巡狩,則殷同殷。同者,六服盡朝。既朝,王亦命為壇於國外,合諸侯而命其政」。。 載書詳盟一 埋書,《左傳》:宋寺人柳冇寵太子佐,惡之,華合比曰:「我殺之」。柳聞之,乃坎用牲,埋書而告公曰:「合比將納亡人之族,既盟于北郭矣」。公使視之有焉。 掌盟法《周禮》:「司盟掌盟載之法」,作盟辭又曰:「詛祝作盟詛之載,辭以敘國之信,用以質邦國之劑信」。鄭注載辭》為辭而載之于策坎,用牲加書于其上。 《禮》之《經》《左傳》:「會于商任。錮,欒氏也。齊侯、衛侯不敬。叔向曰:二君者,必不免朝禮之經也。禮,政之輿也。政,身之守也。怠禮失政,是以亂也」。。 信之要《魯語》,子服惠伯見韓宣子曰:「與大國盟信之要也。晉為盟主,是主信也。若盟而棄,諸信已闕矣」。。 通上下,周禮:大祝作六辭,以通上下親疎逺近:一曰祠,二曰命,三曰誥,四曰㑹,五曰禱,六曰誄。鄭注:「祠當為辭,謂辭令也。㑹,謂王官之伯命事于㑹。 著昭明。《左傳,詳盟一。 割牛耳。《周禮》:玉府若合諸侯,則共珠槃、玉敦。案:鄭《注》敦槃𩔖珠玉以為飾。古者以盤盛血,以敦盛食,合諸侯者必割牛耳,取其血,歃之以盟,珠盤以盛牛耳。凡尸盟者執之。 執牛耳,左傳》:晉師將盟,衛侯于鄟澤,趙簡子曰:「羣臣誰敢盟?衛君者渉佗成何?曰:「我能盟之」。衛人請執牛耳成何?曰:「衛焉得。視諸侯!將歃,渉佗捘衛侯之手及腕,注盟禮,尊者,執牛耳」。 衛社稷又齊髙厚相太子光,以先會諸侯于鍾離,不敬士。莊子曰:髙子相太子以會諸侯,將社稷是衛,而皆不敬棄社稷也,其將不免乎! 謀王室又夏會于黃父,謀王室也。杜注以王室有子朝之亂,謀定之也討不庭。詳盟一 詛不信《周禮》:詳盟一。 犯不善《左傳》:孔子曰:「俘不干盟,兵不逼好,於神為不祥」。杜《注》:「盟將告神犯之,為不善也」。。 《背不祥》又劉康公徼戎將,遂伐之。叔服曰:「背盟而欺大國,此必敗。背盟不祥,欺大國不義,神人弗助,將何以勝?」。 祈明神《周禮》:「司盟既盟,則為司盟,共祈酒脯」。鄭注:「使出酒脯司盟為之祈明,神使不信者必凶」。。 主諸侯《左傳》:趙文子為政,言于晉侯,曰:「晉為盟主。諸侯或相侵也,則討而使歸其地」。今烏餘之邑,皆討𩔖也而貪之,是無以為盟主也,請歸之」。。 賦既醉,又楚薳罷,如晉涖盟,晉侯享之。將出賦,既醉,叔向曰:「薳氏之有後于楚國也,宜哉,承君命。不忘敏子蕩,將知政矣。敏以事君,必能養民,政其焉往!」杜注:既醉詩,大雅也。既醉,以酒既飽以徳,君子萬年。介以景福,以晉侯比之,君子也。 賦角弓又晉侯使韓宣子來聘,公享之。《韓子賦:「角弓,「季武子拜曰:敢拜子之彌縫,敝邑寡,君有望矣」。注角《弓》詩《小雅》,兄弟婚姻,無胥逺矣。言兄弟之國,宜相親也」。。 吳晉爭長詳盟一 晉、楚爭盟,《左傳》:臧宣叔令脩賦繕完具。守備曰:「齊、楚結好,我與晉盟。晉、楚爭盟,齊師必至。雖晉人伐齊,楚必救之,是齊、楚同我也。知難而有備,乃可以逞」。 師徒不煩詳盟一 煩言莫治詳盟一 豈敢背之!《左傳》:楚子伐鄭,子駟將及楚平子孔。子蟜曰:「與大國盟,口血未乾而背之,可乎?」子駟曰:「吾盟固云惟强是從。今楚師至,晉不我救,則楚强矣,盟誓之言,豈敢背之!且要盟無質,神弗臨也,所臨惟信。信者,言之,瑞也,善之主也。是故臨之,明神不蠲。要盟背之可也」。吾無盟矣!」詳盟一。 丹書白馬。《漢書》:黄河如帶,泰山若礪,國以永存,爰及苖裔,申以丹書之信,重以白馬之盟。 珠槃,玉敦詳割牛耳注》 持職待事」。曲禮史載筆,鄭注謂從于㑹同,各持其職以待事。 有禮庇民詳盟一 梐枑,再重《周禮》:「掌舍掌王之㑹同之舍。梐,枑再重」。案鄭注「梐,枑謂行馬再重者,以周、衛有外內列」。。 設表為位,《左傳》:單子會韓子于戚,視下言:「徐叔向曰:「單子其將死乎!」朝有著定會有表,朝會之言,必聞于表著之位」。杜預《注》:著定朝內列常處,謂之表著者也。野㑹,設表以為位也。 兵車之屬。《齊語》:桓公朝諸侯于陽榖,兵車之屬六,乗車之會三。注:屬,會也。 衣裳之會《公羊傳》:「齊桓公衣裳之會三,兵車之㑹六也」。,恤病討貳《左傳》:晉原縠、宋、華、椒、衛、孔達、曹人同盟于清丘,曰「恤病討貳」。于是卿不書,不實其言也」。杜《注》:「宋伐陳、衛,救之不討貳也。楚伐宋,晉不救,不恤病也」。。 恤菑救凶詳盟一 大無侵小又諸侯盟于督揚曰:「大毋侵小」。 夷不亂華詳盟一
7
盟㑹三。
8
原文呉孫權與蜀盟文曰:「天降喪亂,皇綱失敘,逆臣乗釁,劫奪國柄,始於董卓,終於曹操,九州輻裂,普天無繼,及曹丕偷取天位,而子叡、么麽尋亦凶逆,昔共工亂象,而髙辛行師,三苗干度,而虞舜征焉。今日滅叡,擒其徒黨,非漢與呉將復誰在?建大事,必先盟誓,漢之與呉,雖信由中,然分土列境,宜立盟約,使東西士民咸共聞知,既盟之後,戮力一心,同討魏賊,救危恤患,分灾共慶,各守分土,無相侵犯,傳之後葉,克終若始,有渝此盟,創禍先亂,俾墜其師,無克祚國。 晉劉琨與段匹磾盟文曰:「天不靖晉,難集上邦,四方豪傑是焉扇動,乃憑陵於諸夏,俾天子播越震蕩,罔有攸底,二鹵交侵,區夏將冺,神人乏主,蒼生無歸,百罹備臻,死喪相枕,肌膚潤於鋒鏑,骸骨曝於草莾,千里無煙火之廬,列城有兵曠之邑,兹所以痛心疾首,仰訴皇穹者也。臣琨蒙國寵靈,叨竊台岳,臣磾世效忠節,忝荷公輔,大懼醜𩔖,猾夏王旅,隕首喪元,盡其臣禮,古先哲王,貽厥後訓,所以翼戴天子,敦序同好者,莫不臨之以明神,結之以盟誓,故齊桓㑹於召陵而羣后加恭,晉文盟於踐土而諸侯兹順,而臣等介在遐鄙,而與主相去逈遼,是以敢干先典,刑牲歃盟,自今日既盟之後,皆盡忠竭節以剪夷二宼,有加,難於琨磾必救加難於磾,琨亦如之,繾綣齊契,披布胸懐,書功金石,藏於王府,有渝此盟,亡其宗族,俾墜軍旅,無其遺育。 晉庾闡為郄車騎討,蘇峻盟文曰:「賊臣祖約、蘇峻,不恭天命,不畏王誅,凶戾肆逆,干國之紀,稱兵攻宮,焚掠宗廟,遂乃制脅幼主,有無君之心。大行皇太后以憂厄崩殂,殘害忠良,禍虐烝民,窮凶極暴,毒流四海。是以率土怨酷,兆庶泣血,咸願奉辭伐罪,以除元惡。今主上幽危,百姓倒懸,忠臣烈士,志在死國。既盟之後,戮力一心,共剪醜𩔖,殞首喪元,以救社稷。若二宼不梟,無望偷安,當令生者不食,今誓死者無愧黃泉。 陳沈烱為陳武,帝與王僧辯盟,文曰:「侯景戎羯小醜,逆天無狀,背我恩義,破我國家,毒我生民,改移我廟社,誅鋤我郡縣,割裂我宗姻。我髙祖靈聖聰明,光宅天下,劬勞兆庶,亭育萬民,哀景以窮見歸,全景將戮之首,授景要害之地,崇景非次之榮,於景何怨?而景長㦸強弩,陵蹙朝廷,刳肝斮趾,不厭其快,髙祖菜食卑宮,春秋九十,屈意凝威,憤終宼手,大行皇帝溫嚴恭黙,不守鴻名,於景何有,復加忍毒,豈有率土之濱,忍聞此痛。僧辯等荷相國湘東王泣血銜冤之寄,摩頂至踵之恩,能不瀝膽抽腸,共誅姦逆,協和將帥,同心共契,必誅凶豎,尊奉湘東。王嗣膺鴻業,以主郊祀。若一相欺負,一相違戾,天地宗廟,是譴是詰。
9
饗燕一
10
原《周官》曰:「以饗燕之禮親,四方之賓客」。 《毛詩》曰:《鹿鳴》,燕羣臣嘉賓也。《棠棣》,燕兄弟也。《湛露》,天子燕諸侯也。又曰:「伐木燕,朋友,故舊也。自天子至於庶人,未有不須友以成也。親親以睦,友賢不棄,故舊不遺,則民徳歸厚矣。 《韓詩》「不脫履而即席,謂之「禮」。跣而上坐謂之「燕」。能飲者飲不能飲者已,謂之醧,閉門不出謂之湎。 《禮記》曰:「奠酬而工升歌,發徳也」。註云:「以《詩》之義,明賓主之禮」。又曰:「諸侯宴禮爼豆、牲醴薦羞,皆有等差,所以明貴賤也」。 増禮燕義曰:「諸侯,燕禮之義,君立阼階之東南,南郷爾,卿大夫皆少進定位也。君席阼階之上,居主位也。君獨升立席上西面,特立莫敢敵之義也。 《周禮》曰:「大行人掌大賓之禮,上公饗禮九獻,食禮九舉,出入五積,三問三勞。諸侯饗禮七獻,食禮七舉,出入四積,再問再勞。諸伯如侯禮,諸子饗禮五獻,食禮五舉,出入三積,一問一勞,諸男如子禮。大國之孤,執皮帛以繼小國之君,出入三積,不問一勞。 又《司儀》:王燕則諸侯毛朝事尊尊上爵,燕則親親上齒。 又樂師饗食諸侯,序其樂事。 又《鐘師》凡祭祀、饗食、奏燕樂。 又外饔邦饗耆老、孤子,則掌其割烹之事,饗士庶子亦如之。 又酒正共賓客之禮酒。凡饗士、庶子、饗、耆老、孤子,皆共其酒,無酌數。 《儀禮》《燕禮》:「工歌《鹿鳴》、《四牡》、《皇皇者華》。笙入,立于縣中,奏《南陔》、《白華》、《華黍》。乃間歌《魚麗》,笙《由庚》。歌《南有嘉魚》,笙《崇丘》,歌《南山有臺》,笙《由儀》。遂歌鄉樂:《周南》、《關雎》、《葛覃》、《卷耳》、《召南》、《鵲巢》、《采蘩》、《采蘋》。大師告樂正》曰:正歌備奏。《陔遂出》,以樂納賓,則賓及庭奏《肆夏》。公拜受爵而奏《肆夏》,升歌《鹿鳴》,下管《新宮》,笙入三成,遂合鄉樂若舞,則勺有房中之樂。 原《左傳》:衛寗武子來聘,公與之宴,為賦《湛露》及《彤弓》,不辭,又不荅賦,使行人私焉,曰:臣以為肄業及之也。昔諸侯朝正于王,王宴樂之,於是乎賦。《湛露》,諸侯敵王所愾而獻其功,於是乎賜之。彤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以覺報宴。今陪臣來繼舊好,其敢干大禮以自取戾? 又曰:衛侯宴苦成叔,寗惠子相苦成。叔傲、寗子曰:「苦成叔家。其亡乎!古為饗食也,以觀威儀,省禍福。今夫子傲,取禍之道也」。 増莊公十八年春,虢公、晉侯朝王,王饗醴,命之宥,皆賜玉五瑴,馬三匹,非禮也。王命諸侯名位不同,禮亦異數。 《國語》:「晉隨㑹聘於周,定王饗之,殽烝范子私於原公曰:「此何禮也?王召士季曰:子弗聞乎?禘郊之事,則有全烝。王公立飫則有房、烝即享禮也。親戚宴饗,則有殽烝。今叔父使士季實來,唯是先王之燕禮,欲以貽女,余一人敢設飫禘焉。且唯戎翟,則有體薦,坐諸門外,而使舌人體委與之象胥之官也。今王室之一二兄弟,以時相見,將和協典禮,以示民訓,則亦無𨕖其馨香,擇其柔嘉,潔其酒醴,品其百籩,脩其簠簋,奉其犧象,出其尊彞,陳其鼎爼,靜其巾羃,敬其祓除,體解折節,而共飲食之,於是有折爼,加豆酬幣,宴貨以示容合好嵗飫不倦,時宴不滛,月㑹旬脩,日全不忘,古之善禮者,將焉用全烝? 《魯語》:叔孫、穆子聘於晉,晉悼公饗之,樂及《鹿鳴》之三而後再拜三。晉侯使行人問焉,對曰:夫先樂金,奏《肆夏》,《繁遏渠》,天子所以饗元侯也。歌文王大明、緜則兩君相見之樂也,皆非使臣所敢與聞也。 《晉語》:「公子如楚,楚成王以《周禮享之。九獻,庭實旅百。 《原帝王世紀》曰:「尭見舜于貳宮,設饗禮,迭為賓主」。 増漢書曰:髙祖五年夏六月,帝置酒雒陽南宮,上曰:通侯諸將毋敢隱朕,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髙起王陵對曰:陛下攻城略地,所降者因以與之,與天下同利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子房、蕭何、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羣臣恱服。 原又髙祖十二年,上破布軍,還過沛,留置酒沛宮,悉召故人父老子弟,佐酒發沛中兒,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上撃筑歌大風,沛父老諸母故人日,樂飲極歡,道舊故為笑樂。十餘日,上欲去,沛父兄固請,上留止張,注:張晏曰:張,帷帳也。飲三日。 増通典:漢武帝雖用夏正,然每月朔朝至於十月朔,猶常享。㑹其儀,夜漏未盡七刻,鐘鳴,受賀及贄,公、侯璧二千石羔,千石、六百石雁,四百石以下雉,百官賀。正月,二千石以上上殿稱萬嵗,舉觴御坐前,司空奉羮,大司農奉飯,奏食、舉樂,百官受賜燕享,大作樂。 《漢王尊傳》:「正月,行幸曲臺臨享,罷衛士」。 《漢成帝紀》:「鴻嘉二年三月,博士行飲酒禮,有雉飛集于庭。 《漢王式傳》:「江公為歌吹,諸生曰歌驪駒」。注如淳曰:「學官自有此法,酒坐歌吹以相樂也」。 《漢昭帝紀》:「元鳳二年夏四月,上自建章宫徙未央宮,大置酒,賜郎從官帛及宗室子錢,人二十萬。吏民獻牛酒者賜帛,人一匹」。 漢文帝初即位,賜民爵一級,女子百户牛酒,酺五日。注文穎曰:漢律:三人以上無故羣飲,罰金四兩。今詔酺賜,得令㑹聚飲食五日也。顔師古曰:酺,布也。王徳布于天下,而合聚飲食為酺。十六年九月,令天下大酺。景帝後元年夏,大酺五日。武帝元光二年九月,令民大酺五日。元朔三年秋,令民大酺五日。元鼎元年夏五月,大酺五日。太初二年三月,祠后土,令天下大酺五日。太始三年二月,令天下大酺五日。昭帝元鳳四年正月丁亥,帝加元服,令天下酺五日。宣帝五鳳三年三月,鸞鳳集長樂宫樹上,飛下止地,文章五色,留十餘刻,吏民並觀。賜民爵一級,女子百戶牛酒,大酺五日。 原《東觀漢記》曰:建武三年,幸舂陵祠園廟,大置酒,與父老故人相樂。十九年,幸汝南頓丘令舍,大置酒,賜吏民,復南頓田租一年増。建武六年二月,山東平,諸將還京師,置酒賞賜。十三年四月,大司馬呉漢自蜀還京師,大享將士,班勞策勲。 漢明帝永平二年十月,有事十一陵,㑹郡縣吏,勞賜作樂。十年閏月,幸南頓,勞享三老官屬。 章帝建初七年九月,幸鄴,勞享守令以下。十月,幸長安,又幸長平,每所到幸,輒㑹郡縣吏人勞賜作樂。 和帝永元十五年十月戊申,幸章陵。癸丑,㑹宗室於舊廬,勞賜作樂。安帝延光三年二月辛卯,柴岱宗。癸巳,勞賜郡縣作樂。十月丁亥,會三輔守令、掾史於長安,作樂。 順帝永和二年十月丙午,幸未央宫㑹守尉官屬,勞賜。 桓帝延熹元年五月己酉,大㑹,公卿以下賞賜有差。 原《魏志》曰:「文帝為魏王,延康元年六月,南征。七月甲午,軍次于譙,大享六軍及譙父老百姓于邑東」。明帝青龍二年八月,幸壽春。己未,大耀兵享六軍。 増晉書禮志曰:漢儀有正㑹禮,正旦,夜漏未盡七刻,鐘鳴受賀,公侯以下執贄來庭,二千石以上升殿稱萬歲,然後作樂宴享。魏武帝都鄴,正㑹文昌殿,用漢儀,又設百華燈。晉氏受命,武帝更定元㑹儀,咸寧注是也。 晉起居注曰:「太常張華正書,按舊事,拜公建始殿,因以小㑹,蓋所以崇宰輔也。《宋書禮志曰:正旦元㑹,設白虎尊于殿庭,尊蓋上施白虎。東宮舊事曰:正㑹儀,太子着逺遊,冠絳紗袍,登輿至承華門前設位拜,二傅二傅,交拜,禮畢,不復登車,太傅訓道,少傅在後。太子入崇賢門,樂作,太子登殿,西向坐。 唐髙祖武徳三年四月壬戌,秦王平并州,悉復故地,帝大恱,置酒含章殿,宴羣臣極歡,遣入御府,賜繒綵。五月辛卯,秦王凱旋,獻㨗太廟,帝置酒髙㑹。六年丁酉,宴東征官僚奏《九部樂》,帝親舉酒屬百官,己酉,大㑹東征將士,奏九部樂。 開元二十三年正月乙亥,耕藉田都城,酺三日。上御五鳳樓酺宴。 二十六年六月庚子,立忠王璵為皇太子。七月己巳,大赦,賜民酺三日。二十七年二月己巳,上尊號,賜酺五日。 《玉海》曰:「貞元四年九月重陽節,賜宰臣百寮宴於曲江亭,帝賦詩錫之,簡文士應制。上自考其詩,以劉太真、李紓等四人為上,鮑防、于邵等四人為次,張濛、殷亮等二十三人為下。李晟、馬燧、李泌三宰相詩,不加考第。六年二月戊辰朔,百官以中和節宴曲江亭,上賦詩以錫之。三月庚子,又宴。九年二月庚戌朔,初以中和節賜宴,錢給百僚。十一年上巳,賜宴曲江。十四年,上巳,賜宴。時徐州節度使張建封來朝,上特令與宰相同榻而食。元和二年上巳,賜宴曲江亭。 貞元十二年二月己卯,以寒食御麟徳殿之東亭內,宴於宰臣位後,施畫屏風圖漢名臣,仍紀其嘉言善行題於下,宰臣各賜錦綵百、銀瓶盤一具。 十四年二月戊午,上御麟徳殿,宴文武百寮于東西廂,初奏破陳樂舞,徧奏九部樂,先是,上製《中和樂舞曲》,至是日奏之,上賦《中春麟徳殿,㑹百寮觀新樂詩八韻,令皇太子書詩云:紫殿初筵列,彤庭,廣樂張成功歸輔,弼致政頼忠良。 興元元年七月壬午,至京師。帝既還宫,每間日宴勲臣于麟徳殿,必親閱酒饌,盛陳音樂,其所珍賜李晟首之,渾瑊次之,諸宰臣及節將又次之。貞元四年二月戊戍,麟徳殿觀宰臣晟燧及諸將㑹鞠。三月甲寅,宴百僚于麟徳殿,設九部樂,內出舞馬,帝製序及詩,賜羣臣。十三年二月丁巳朔,賜宰臣及兩省供奉官宴曲江,又寒食,宴宰相于麟徳殿。元和十三年二月乙亥,御麟徳殿,宴羣臣大合樂,凡三日,頒賜有差。十四年三月丁酉,上以齊魯初平,宴羣臣于麟徳殿,賜物有差。 元和十五年六月癸巳,皇太后歸興慶宫,穆宗率六宮侍行,遂合樂大宴。 宋建隆元年八月庚午,宴近臣于廣徳殿,江南、呉越朝貢使皆預。元年九月辛丑,宴近臣于萬春殿,後九日,又宴于廣徳殿,皆曲宴也。凡曲宴無常,惟上所命。 太平興國二年正月戊辰,御講武殿試進士,賜呂蒙正以下及第始分甲次。庚午,試諸科,賜緑袍、靴笏,錫宴開寳寺,為詩一章賜之。 唐時禮部放榜後,醵飲曲江,號「聞喜宴」,五代多於佛舍名園,周顯徳中,官為主之,上命中使典領,供帳甚盛。三年九月甲申朔,試進士加論一首,自是以三題為準,賜胡旦以下及第,又賜緑袍靴笏,自此為定制。乙酉,賜諸科及第,始賜宴于迎春苑。八年三月丙子,賜王世則等及第。四月辛卯朔,始就瓊林苑賜宴。紹興十七年十一月,禮部侍郎周執羔請舉行舊制,賜聞喜宴于禮部貢院。十八年六月三日,就宴,賜御書儒行篇。 雍熙元年十二月乙酉,詔賜大酺三日。二十一日丙申,御丹鳳樓觀酺,召侍臣賜飲,自樓前至朱雀門張樂,召耆老列坐樓下,賜酒食。二十二日丁酉,賜羣臣宴于尚書省,作詩二首以賜羣臣,獻歌詩賦頌者數十人,並付史館。酺飲起自于秦。秦法:三人已上㑹飲則罰金,故因事賜酺,吏民㑹飲,過則禁之,魏、晉以後無聞焉。唐景雲開元、天寳間嘗舉行之,至是郊禋大慶,故有是詔。 景徳四年二月己巳,次西京。七日甲戌,賜西京酺三日。十七日甲申,御五鳳樓觀酺。乙酉,又御樓三日,近臣預坐樓,前設露臺,奏教坊樂。端門內為山車二,每車前後設樂,凡四部。旱船四,每船設樂一部,凡六部。樂作,東西迭進,召洛陽父老五百人坐樓下賜飲。 祥符四年三月十六日己丑,御五鳳樓觀,賜酺。十八日,復御樓觀酺。庚寅,作西京大酺七言詩二首。 祥符元年正月庚寅,有司上都亭驛酺宴㑹圖》。二月壬辰朔,御乾元門觀酺,召從臣與坐。二年三月十六日辛未,御乾元樓觀酺。壬申,上作觀酺五言詩,賜百官。四月癸巳,晏殊獻大酺賦,召學士院,命為集賢校理。四年九月二十三日癸巳,御乾元樓觀酺,大合樂。二十五日乙未,復賜酺,宴百官于錫慶院。宗室于相王宫作大酺五言詩賜羣臣和。丙申,又作五言詩,賜相王元偓以下和。六年二月六日戊辰,御乾元樓觀酺。己巳,宴百官于錫慶院,帝作大酺七言詩,羣臣皆和。七年十一月十日壬辰,御乾元門觀酺者五日。是日,近臣咸與宴京畿父老于樓下,賜緜袍茶絹。日有五色暈,慶雲見。癸巳,帝作七言詩,羣臣咸和。 祥符元年二月丙申,直史館陳越上《大酺頌》,集賢校理張象中、秘閣校理劉子儀、評事宋綬並上大酺詩賦,詔付史館。 祥符七年正月二十日己酉,朝謁太清宮、畢,亳州、應天府,各賜酺三日。賜亳州樓名曰奉元均慶應天,府曰重熙。頒慶二十三日庚戍,御奉元均慶樓觀酺,從臣與坐,宴父老于樓下,設山車百戲,聽民縱觀。二十四日辛亥,復御樓賜宴。帝作大酺五言,勸酒七言,賜王旦等。二十六日,復觀酺。二十九日丙辰,御重熙頒慶樓觀酺,上作應天府駐蹕五七言詩四首示近臣。 天禧元年二月三日壬申,御正陽門即乾元門也,觀酺大合樂。癸酉,宴百官于錫慶院,帝作《景靈宫慶成,賜酺七言詩賜之。二年九月二十二日庚辰,御正陽門樓觀酺。翌日,宴百官宗室,帝作大酺七言、十韻詩、勸酒四韻詩》分賜之。壬午,上御樓觀酺宴。是日,慶雲見于樓上,日生赤黃珥。四年十月五日壬午,正陽門觀酺,凡五日。翌日癸未,宴百官宗室,帝作七言詩賜之。五年三月六日辛巳,御正陽門觀酺,皇太子、近臣並與。壬午,復御樓凡四日。 元豐七年三月丁巳,大燕羣臣于集英殿,皇子、延安郡王年九歳,立侍于御座之側,左僕射王珪率百官廷賀。及升殿,上命珪與王相見,乆之,王乃退。王未出閣,上特令侍宴以見羣臣。 熙寧二年八月四日,以兩朝實録成,宴近臣于垂拱殿。元豐五年七月二十八日,兩朝國史成,宴垂拱殿。 淳熙二年五月辛卯,賜輔臣宴于澄碧在苑中,上曰:「朕嘗觀無逸篇,真後世龜鑑,又語及君臣相遇之難,又汎論用人不可分別黨與,須當盡公,又朕常日所行。乃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又曰:「今日所謂坐而論道,豈不勝絲竹管絃?」葉衡等各起謝。 金史曲宴儀:皇帝即御座,鳴鞭報時畢,殿前班小起居,到侍立位。引臣寮并使客左入,傍折通班,至丹墀,舞蹈,五拜,不出班奏:「聖躬萬福」。又再拜。出班謝宴,舞蹈,五拜,各上殿祗候。分引預宴官上殿,其餘臣寮右出。次引宋使從人入,至丹墀再拜,不出班,奏「聖躬萬福」。又再拜。有敕賜酒食,又再拜,引左廊立。次引髙麗、夏從人入,分引左右廊立。果床入,進酒。皇帝舉酒時,上下侍立官並再拜,接盞畢,候進酒官到位,當坐者再拜,坐,即行臣使酒。傳宣,立飲,畢,再拜,坐。次從人再拜,坐。至四盞,餅茶入,致語。聞鼓笛時,揖臣使并人從,立口號絶,坐宴,并侍立官並再拜,坐,次從人再拜,坐。食入,五盞,歇宴。教坊謝恩畢,揖臣使起,果床出。皇帝起入,閣臣使下殿歸幕次,賜花,人從隨出。戴花畢,先引人從入左右廊立。次引臣使入,左右上殿位立。皇帝出閣坐,果床入,坐立,並再拜,坐,次從人再拜,坐。九盞,將曲終,揖從人至位,再拜,引出。聞曲時,揖臣使起,再拜,下殿。果床出,至丹墀謝宴,舞蹈,五拜,分引出。 遼史曲宴宋使儀昩爽。臣寮入朝,宋使至幕次,皇帝升殿,殿前、教坊、契丹、文武班,皆如初見之儀。宋使副綴翰林學士班東洞門入,面西鞠躬。舍人鞠躬,通文武百寮臣某以下起居,七拜,謝宣召赴宴,致詞訖,舞蹈,五拜畢,贊各上殿祗候。舍人引大臣、使相、臣寮、使副及方茵、朶殿應坐臣寮,並於西階上殿就位立。其餘不應坐臣寮並於西洞門出。勾從人入,起居,謝賜宴,兩廊立,如初見之儀。二人監琖,教坊再拜,贊各上殿祗候。御牀入,大臣進酒,舍人、閤使贊拜、行酒,皆如初見之儀。次行方茵朶殿臣僚酒,傳宣飲盡,如常儀。殿上酒一行畢,兩廊從人行酒如初。上殿行餅茶畢,教坊致語。揖臣僚、使副并廊下從人皆起立,候口號絶,揖臣僚等皆鞠躬。贊拜,殿上應坐并侍立臣僚皆拜,稱「萬歳」。贊各就坐。次贊廊下從人拜,亦如之。歇宴,揖臣僚起立,御床出,皇帝起,入閤,引臣僚東西階下殿,還幕次內賜花。承受官引從人出,賜花亦如之。簪花畢,引從人復兩廊位立。次引臣僚使副兩洞門入,復殿上位立。皇帝出閤復坐。御床入,揖應坐。臣僚、使副及侍立臣僚鞠躬。贊拜,稱「萬歳」。贊各就坐。贊兩廊從人亦如之。行單茶,行酒,行膳。行果。殿上酒九行,使相樂曲聲絶,揖兩廊從人起,贊拜,稱萬歳。贊各好去」,承受引出。曲破,殿上臣僚、使副皆起立,贊拜,稱「萬歲」。贊各祗候。引臣僚、使副東西階下殿,契丹班謝宴出,漢人并使副班謝宴,舞蹈,五拜畢,贊「各好去」。引出畢,報閤門無事,皇帝起。 元史:元正受朝儀:僧道耆老、外國蕃客以次而賀。禮畢大㑹。諸王宗親、駙馬、大臣宴饗殿上,侍儀使引丞相等陞殿侍宴。凡大宴,馬不過一,羊雖多,必以獸人所獻之鮮及脯鱐,折其數之半。預宴之服,衣服同制,謂之質孫。四品以上賜酒殿上。典引引五品以下,賜酒于日精、月華二門之下。宴畢,鳴鞭三。侍儀使導駕還寢殿,如來儀。
11
饗燕二
12
原賦《湛露》。 歌大風並詳饗一 洪恩 《渥惠》上見荀勗《從武帝華林園宴詩,結牽秀宴曜武堂詩》曰:「沐浴洪流,飲服清芳,將 㣲根,永晞朝陽。恭承渥惠,庶無怠荒」。 芳饌甘醴》《潘尼詩》:聖朝命方岳,爪牙同比鄰,皇儲延篤愛,設饌送逺賓,誰應今日宴,具惟廊廟臣,置酒宣猷庭,撃鼓靈沼濱,羽觴飛醽醁,芳饌羅奇珍。《共劉楨》詩:「昔我從元后,整駕至南鄉,過彼豐沛都,與君 翺。翔衆賓㑹,廣坐明燈熺炎,光清歌製妙聲萬舞在中堂金罍含廿醴,羽觴行無方」。 金罍 玉觴》上詳甘醴注詩,下見魏文帝 華尊 羽爵《傅休奕詩:鸞鳥晞鳳凰,望舒繼白日。千秋遘嘉㑹,來升君子室。華尊享清酤,珍肴目盈溢。臨魏文帝詩:良辰啓初節,髙構極歡娯。通天拂景雲,俯 四達。衢羽爵浮象,尊珍膳盈豆區。 布恵。 發徳阮瑀詩:「陽春和氣動,賢主以崇仁。布惠綏人物,降愛當所親。上堂相娯樂,中外奉時珍」。五味風雨集,杯酌若浮雲。 下詳饗一 嘉宴 樂飲王濟從事,華林園詩:脩罾灑鱗,大庖妙饌。物以時序,情以化宣。終溫且克,有肅初筵。嘉賓在兹,干祿永年。 傅休,奕宴㑹詩。日之既逝,情亦既渥。賓委餘歡,主客不足。樂飲今夕,溫其如玉。 協典禮 《觀威儀》見《國語》,詳饗燕一 ,並詳饗一 親賓客 燕朋友並詳饗一 籩豆、踐尊,俎陳《毛詩》:「釃酒有衍,籩豆有踐」。集張華詩:「聽朝有暇,延命羣臣。冠蓋雲 ,尊爼星陳饗燕三:
13
原,天子當陽《左傳》:寗武子曰:「昔諸侯朝正于王,王燕樂之,于是乎賦。《湛露》,則天子當陽,諸侯用命也。餘詳饗一」。。 公尸燕飲《大雅》:「爾酒既清,爾殽既馨。公尸燕飲,福祿來成」。《毛傳》言成王清酒馨殽,以與公尸,燕飲而樂也。 象武《左傳》:「王使周公閱來聘享,有昌歜,白黑形。鹽辭曰:「國君文足昭也,武可畏也,則有備物之享,以象其徳。薦五味,羞嘉榖,鹽虎形以獻其功,吾何以堪之」。杜《注》:「嘉榖,熬稻黍也,以象其文也。鹽,虎形以象虎武也」。。 《飽徳》《大雅》:既醉,以酒既飽,以徳毛」。《傳》:「既者盡其禮,終其事。鄭《箋》禮,謂旅酬之屬。事,謂施惠先後及歸爼之𩔖。 《胥樂《魯頌》:「振振鷺鷺于下,鼓咽咽醉」。言舞于胥樂兮,毛傳振振,羣飛貌,鷺白鳥以興潔白之士咽咽鼓節也 燕喜《小雅》:吉甫燕喜,既多受祉。《傳》曰:祉,福也。《鄭箋》:吉甫既伐玁狁而歸,天子以燕禮樂之,則歡喜矣。又多受賞賜也。 明君臣《禮射義篇》:「古者,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禮,所以明君臣之義也」。謹按:《燕禮》者,體解折節,升之于爼,示慈惠也。 設賓主燕義,設賓主飲酒之禮也。鄭注:「設賓主者,飲酒致歡也」。。 仁賓客禮仲尼」。《燕居篇》:「射鄉之禮,所以仁郷黨也。食享之禮,所以仁賓客也。鄭《注》:「仁,猶存也。凡存此者,所以全善之道也。射鄉食享,存生之善者也」明貴賤禮,燕義席,小卿次上卿,大夫次小卿,士庶子以次就位于下,所以明貴賤也。 燕羣后王濟《從事華林詩》:「欝欝華林,奕奕疏圃。燕彼羣后,秩秩有序」。 㑹羣臣。《晉起居注》:太康元年五月,呉平御臨軒,大會羣臣于殿前。 饗大陵》《歸藏》云:「昔夏后享神于大陵」。 㑹上池,《竹書紀年》:后發即位,諸夷賓于王門再保墉,㑹于上池,諸夷入舞。 飲漯水《穆天子傳》:天子飲于漯水之上,宮人膳鹿獻之,天子美之。郭璞注:漯水,今濟隂縣。漯,音沓。 觴雷首又曰:「犬戎觴天子于雷首之阿,乃獻食馬四匹,天子使孔牙受之」。。 《飲溫山》又曰:「丁未,天子飲于溫山」 飲溽水己酉,飲于溽水之上,乃發憲令,詔六師之人 饗楚丘,《左傳》:宋公享晉侯于楚丘,請以桑林。荀罃辭荀偃,士匄曰:「諸侯宋魯,于是觀禮,魯冇、禘、樂、賓祭用之。宋以《桑林》享君,不亦可乎?」杜預《注》曰:《桑林,殷天子樂名。 《饗新臺》又曰:「楚子享公享于新臺,好以大屈。杜預《注》:大屈,弓名 宰夫為主《禮記》:「諸侯,燕禮之義,使宰夫為獻主,臣莫敢與君亢禮也。 大夫為賓又曰:「不以公卿為賓,而以大夫為賓為疑也」。鄭《注》云:「疑自下上至之辭也」。《疏》:「公卿尊矣,復以為賓,則尊與君大相近」。。 「殽維炰鼈,《毛詩》:「其殽維何?炰鼈鮮魚其䔩維何?維筍及蒲」。鄭《箋》:「炰鼈,以火熟之也。鮮魚中膾者也。筍,竹萌也。蒲,深蒲也」。。 饗尚腵脩禮,《郊特牲》:「諸侯為賓灌,用欝鬯,灌用臭也。大享尚腵脩而已矣」。鄭注:「大享,饗諸侯也」。謹按:搏肉為脯腵,脩乾脯也,不享味也。 既有肥羜,《小雅伐木篇》:既有肥羜,以速諸父。毛傳羜,未成羊也。天子謂同姓諸侯。諸侯,謂同姓大夫皆曰父,異姓則稱舅謹,按速,召也。王有酒有羜,召族人而燕飲也。 曰:「殺羔羊。又《七月篇》:「九月肅霜,十月滌場朋酒。斯享曰:殺羔羊毛」。《傳》云:「雨尊曰朋。享者,鄉人以狗大夫加以羔羊」。鄭《箋》:「十月,民事,男女俱畢,無飢寒之憂。國君閒於政事而享羣臣」。。 清酒百壺又《韓奕篇》:「韓侯出祖出,宿于屠,顯父,餞之清酒百壺」。《鄭箋》:「祖將去而祀軷也。既覲而反國必祖者,尊其所往,去則如始行焉。顯父,周公卿也,餞送之,故有酒。 陳饋八簋,又《伐木篇》:於粲洒埽陳饋八簋。《毛傳》:粲,鮮明貌。圓曰簋,天子八簋。 酒清不飲《禮聘義》:聘射之禮,至大禮也,質明而始行事,日幾中而後禮成,非強有力者弗能行也。故強有力者,將以行禮也。酒清人渇而不敢飲肉,乾人飢而不敢食,日暮人倦,齋莊正齊而不敢懈惰以成禮節。 爵盈不飲,《左傳》:薳啓疆曰:「聖王務行禮,不求恥人,朝聘有圭,享頫有璋。小有述職,大有巡功。設几而不倚,爵盈而不飲。宴有好貨,飱有倍鼎,入有郊勞,出有贈賄,禮之至也」。 上公九獻《周禮大行人:上公之禮,享九獻,侯伯之禮,享七獻。子男之禮,享五獻」。鄭注:「享設盛禮以飲賓也」。。 賓主百拜《禮樂記》篇:「先王因為酒禮一獻之禮,賓主百拜,終日飲酒而不得醉焉,此先王之所以備酒禍也」。鄭注:「一獻士飲酒之禮也。百,以喻多也」。 或獻或酢《毛詩》:「或獻,或酢洗爵、奠斚,毛傳:斚,爵也。夏曰:醆,殷曰斚,周曰爵。鄭箋:「進酒于客曰獻。客荅之曰酢。主人又洗爵酬客,客受而奠之,不舉也。用殷爵者,尊兄弟也。 既醉既飽《楚茨篇》:既醉既飽,小大稽首,神嗜飲食,使君壽考。鄭箋「小大猶長幼同姓之臣燕已醉飽,皆再拜稽首曰:「神乃歆嗜君子,飲食使君壽」。且考此其慶辭。 獻之酢之《瓠葉篇》有兎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獻之,有兎斯首,燔之炙之。君子有酒,酌言酢之。毛《傳》:「去毛曰炰。加火曰「燔」。獻,奏也。炕火曰炙。酢,報也。 「鼓我舞我《伐木篇》:「坎坎,鼔我蹲蹲,舞我有酒湑,我無酒,酤我毛傳湑莤之也。酤,一宿酒也。鄭箋:此族人陳王之恩也。 甘泉饗《漢書》:武帝天漢元年春正月,行幸甘泉之宮,饗外國來之賓客。 未央置酒,又昭帝紀:元鳳二年夏四月,上自建章宮徙未央宮,大置酒,賜郎從官帛及宗室子錢,人二十萬。吏民獻羊酒者賜帛,人一匹。夏啓鈞臺,左傳:椒舉言于楚子曰:「臣聞諸侯無歸,禮以為歸。今君始得諸侯,其慎禮矣。伯之濟否,在此㑹也。夏啓有鈞臺之享,商湯有景亳之命,周武有盟津之誓,成有岐陽之蒐,康有酆宫之朝,穆有塗山之㑹,齊桓有召陵之師,晉文有踐土之盟,君其何用! 漢武建章》漢武帝天漢四年夏五月,還,幸建章宮,大置酒 簫管備舉,《周頌》既備,乃奏簫管備舉。鄭箋既備者,懸也。乃奏者,謂樂作也。絲竹駢羅,潘岳《閒居賦》:席長筵列,孫子柳垂,隂車結軌,陸摘紫房,水掛頳鯉,或宴于林,或禊于汜,昆弟班白兒童稚齒,稱萬壽以獻觴,咸一懼而一喜,壽觴舉慈顔和,浮盃樂飲,絲竹駢羅,頓足起舞,抗音髙歌,人生安樂,孰知其他? 鼓瑟鼓簧《毛詩》:「既見君子並坐鼔瑟,既見,君子並坐鼔簧。鄭《箋》云:言君臣閒暇,相與燕飲,以為和樂也。 侑幣、酬幣《聘禮》:「君不親食,使大夫各以其爵朝服,致之以侑幣,致饗以酧幣亦如之」。《注》:「君不親食」,謂有他故也。必致之,不廢其禮也。致之必使同班敵者,易以相親敬也。酧幣,饗禮、酧賓,勸酒之幣也。 自御塤、箎《東觀漢記》:明帝宴羣臣,自御塤箎。 儐爾籩豆《小雅:棠棣篇》:「儐爾籩豆飲酒之飫」。毛《傳》:「儐陳。飫,私也。不脫履升堂謂之飫」。。 君子宴樂易需卦象曰:「雲上于天,需君子以飲食。燕樂。王弼注:「童蒙已發,盛徳光亨,飲食宴樂,其在兹乎!」 天子飲酎。禮月令》:孟夏之月,天子飲酎,用禮樂」。鄭注:「酎之,言醇也,謂重釀之酒也。春酒至此始成,與羣臣以禮樂飲之于朝,正尊卑也。 置酒張樂。司馬相如《上林賦》,置酒顥天之臺,張樂膠葛之㝢 飛觥舉白》{《左思呉都賦》:里燕巷,飲飛觥舉白」} 稱彼兕觥。《毛詩》: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毛傳》:公堂,學校也。觥,所以示衆也。疆,竟也。 酌彼兕觥又云:「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毛《傳》:兕觥,角爵也。傷,思也。鄭箋:此章為意不盡,申殷勤也。觥,罰爵也。饗,燕所以有之者,禮自立司正之後,旅酧必有醉而失禮者,罰之亦所以為樂。 言言油油,禮玉藻:君子之飲酒也,受一爵而色洒如也。二爵而言,言斯禮已三爵,而油油以退。鄭注:洒,如肅,敬貌,言言和敬貌、油油恱敬貌。 反反抑抑《小雅》賓之《初筵篇》,其未醉止,威儀反反,其未醉止,威儀抑抑,毛傳反反,言慎重也,抑抑慎密也。 式燕以衎《嘉魚篇》:君子有酒嘉賓,式燕以衎。又嘉賓式燕,以樂毛傳。衎,樂也 《和樂且湛》又云:「兄弟既翕,和樂且湛」。《毛傳》:「翕,合也」。。 民之質矣又《天保篇》:「民之質矣,日用飲食」。毛《傳》:「質,成也」。《鄭箋:「成,平也。民事平,以禮飲食相燕樂而已」。。 燕笑語兮又云:「燕笑語兮,是以有譽處兮。鄭箋:「天子與之宴而笑語,則逺國之君各得其所稱,揚徳美也。 奉酒為壽。《史記》:王太后在民間時,所生子女者,父為金王孫。武帝已立韓王孫名,嫣乗間白言太后有女在長陵也,武帝乃自往迎取之。女亡,匿床下,扶持出門,令拜謁,帝曰:「大姊何藏之深也!」詔副車載之謁太后。武帝奉酒前為壽,奉錢千萬、奴婢三百人、公田百頃甲第以賜姊。 千金為壽,《漢書》:時王夫人方幸于上,寗乗說青曰:「今王夫人幸而宗族未富貴,願將軍奉所賜千金為王夫人親壽,青以五百金為壽」。上聞問青,以實對,上乃拜寗乗為東海郡都尉。周王在鎬,《魚藻篇》:王在在鎬,豈樂飲酒!鄭箋豈亦樂也!天下平安,萬物得其性,武王何所處乎!處于鎬京,樂八音之樂,與羣臣相飲酒而已。 漢祖歸沛詳饗一 不醉無歸」。《詩湛露篇》:「厭厭夜飲,不醉無歸」。《毛傳》:「厭厭,安也。夜飲,私宴也。宗子將有事,則族人皆侍,不醉而出,是不親也。醉而不出,是渫宗也。 式宴且喜又云:「雖無好友,式燕且喜」 《曲燕城隅》見曹植贈丁廙詩》 思樂華殿陸機祖㑹《太極東堂詩》思樂華殿祗承聖顔 四座具醉。又云:「四座具醉,我后臨之」。 百人髙㑹,《世說:孝武在西堂,㑹伏滔預坐,還下車,呼其兒語之曰:「百人髙㑹臨座,未得他語,先問伏滔何在?在此不此,故未易得。為人作父,如此何如?」 幣帛將意鹿鳴序》,既飲食之,又寔幣帛筐篚以將其厚意,然後忠臣嘉賓,得盡其心矣。 筐篚奉行《小雅》:《鹿鳴篇》:「我有嘉賓,鼔瑟、吹笙、吹笙、鼔簧、承筐」。是將。注「承,奉也。筐、篚屬酬酒,以後,則有幣帛承筐篚而奉行也」。賓入,奏《肆夏》《郊特牲》:「賓入大門而奏《肆夏》,示易以敬也」。鄭《注》:「賓,朝聘者,易和說也」。。 客出,奏《祴夏》《周禮》:「鐘師:「凡樂事,以鐘鼔奏九夏」。鄭注:「夏,大也。樂之大歌有九:杜子春云:「祴讀為陔,客醉而出奏《陔夏》也。 三夏享元侯。《左傳》:穆叔如晉,晉侯享之。金奏《肆夏》之三,不拜。上歌《文王》之三,又不拜,歌《鹿鳴》之三三,拜。韓獻子使行人子員問之,曰:「子以君命辱於敝邑,先君之禮,藉之以樂,以辱吾子。吾子舍其大而重拜其細。敢問何禮也?」對曰:「三夏,天子所以享元侯也,使臣不敢與聞。文王》,兩君相見之樂也。臣不敢及《鹿鳴》,君所以嘉寡君也,敢不拜嘉」。《四牡》,君所以勞使臣也,敢不重拜。皇皇者,《華》君教使臣曰:「必諮于周。臣聞之,訪問於善為諮,諮親為詢,諮禮為度,諮事為諏,諮難為謀。臣獲五善,敢不重拜」。杜《注》:「元侯,牧伯也」。 四牡勞使臣見上 訓恭儉,示慈惠。《左傳》:「晉郤至如楚,聘且蒞盟,楚子享之。郤至曰:「諸侯間于天子之事,則相朝也。于是有饗燕之禮,饗以訓恭儉,燕以示慈,惠恭儉以行禮,而慈惠以布,政政以禮,成民是以息。百官承事,朝而不夕。此公侯之所以扞城其民也」。。 陳薦俎,序禮樂禮,仲尼《燕居篇》,陳其薦俎,序其禮樂,備其百官,如此,而後君子知仁焉。 公當饗卿當燕」。《左傳》:晉侯使士㑹平王室,定王饗之,原襄公相禮。殽烝武子,私問其故,王聞之,召武子曰:「季氏而弗聞乎?王饗冇體,薦燕有折俎,公當享卿,當燕王室之禮也」。 饗體、薦燕、折俎《左傳》杜注:「享則半體而薦之,燕則體解節折,升之于爼,皆可食之物也」
14
饗燕四
15
原昭徳《左傳》,仲尼曰:「夫享所以昭徳也」。 序賢《周禮》:「合宴,以賢序賓」 折俎《左傳》:宋人享趙文子司馬置折俎,禮也。《注》:「合卿當宴之禮,故曰「禮」也。 加籩楚子入饗于鄭九獻,庭實旅百,加籩六品。《注》:楚子為鄭所享,用上公之禮,九獻而禮畢,庭中所陳,品物凡百也」。 示禮所以示諸侯,禮也《合歡》酒所以合歡 好用《周禮》九式,九曰好用之式。注:宴好所賜用。 《嘉樂》《左傳》:「齊侯將享魯公,孔子曰:「犠象不出門,嘉樂不野合,君茍無禮,雖美不食」。。 禮容《論語》:享禮有容色。禮食:《左傳》:晉侯以魏絳為能,以刑佐民,反役,與之禮食,使佐新軍。《注》:「羣臣旅會」。今欲異絳,故特為設具禮食也。 作詩周語:周詩有之曰:「天之所支,不可壊也,其所壊亦不可支也。昔武王克殷而作此詩也,以為飫飲,名之曰支,以貽後之人,使永監焉」。 《荅賦》《左傳》:宋華定來聘,公享之為賦《蓼蕭》不知,又不荅賦,昭子曰:「必亡宴語之不懐,寵光之不宣,將何以在」。 具百物《周禮》掌客王合諸侯而享禮,則具十有二牢,庶具百物備。 用祭器《禮表記》孔子曰:「敬則用祭器」。注:《祭器》、簋、鉶之屬,有好事于賓客則用之,謂享食也。 辭上享《左傳》:齊侯使管夷吾平戎于王,王以上卿之禮享管仲」。管仲辭曰:「臣賤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臣國髙,在受下卿之禮而還」。。 徹加豆季孫宿,如晉晉侯享之有加籩。武子曰:「得貺不過三獻。今豆有加,下臣弗堪」,無乃戾也。固請徹加,然後卒事,晉人以為知禮。 加宴好介葛盧來朝禮之加宴好 助歡敬虢公,晉侯朝王,王享醴命之侑。注:先行享,禮次,行燕飲也。侑,助也。燕則命幣物,所以助歡敬也。 束帛儷皮主人酬賓,束帛儷皮 飫賜加膳。《傳》曰:將賞,為之加膳,加膳則飫賜也。 趙孟為客宋人兼享晉、楚之大夫,趙孟為客。注客,一坐所尊。 晉侯命侑晉侯獻楚,俘于王,王享醴,命晉侯侑注命,以幣帛助晉侯歡也。 地室而懸晉卻至如楚,聘且涖盟,楚子享之,為地室而懸焉 新井而柴《管子》:桓公與管仲飲酒,掘新井而柴焉。十日,齋戒,召仲至,公執爵,夫人執尊觴三行,管仲趨出注柴,以蓋新井,示其潔敬也。食饗之禮《禮記》「食饗之禮,非致味也。注言務行禮。 幣帛之式《周禮》:太宰以九式均節財用。六曰幣帛之式,謂用財之節度也。幣帛,所贈勞賓客也。 成而加敏。齊國莊子來聘,自郊勞至于贈賄,禮成而加之以敏。 《樂且有儀 「異姓為賓《記》曰:「燕毛序齒,則異姓為賓」。注:「同姓,無相賓之道。。 《君子維宴 堯酒千鐘《孔叢子》 臣宴三爵《左傳》:「臣侍君宴過三爵,非禮也。 肅穆之容皇情歡洽 嘉好之事《左傳》 《於焉嘉客《詩》所謂「伊人於焉嘉客。 莫不令儀 將以講事」。國語:「夫王公諸侯之有飫,將以講事成章,建大徳,昭大物立成,禮烝而已」。注「立成,不坐。 不能相儀」。《左傳》:公如楚、孟,僖子相不能相儀,及楚,不能荅郊勞。 萇𢎞不没。宴以合好,嵗飫不倦,時燕不滛,萇𢎞其不沒乎! 孫子必亡。衛孫:文子來聘,公登亦登叔孫。穆子曰:「諸侯之㑹,寡君未嘗後衛君」。今吾子不後,寡君寡君未知所過」。孫子無辭,亦無悛容。穆子曰:「孫子必亡,為臣而君,過而不悛,亡之本也」。 金罍 玉饌 從遊 侍飲。 初筵 終宴 合尊 促席 是崇嘉事。 令慎令儀。 加貺得貺。 為歡則歡。 重其好貨。 飫以顯物示物備也 列有楚之籩,命承筐之貺。 陳既臧之殽 酌成禮之酒: 備施氏之禮。 加晉侯之籩。 命示慈之宴。 加有踐之籩,資飲食以合歡。 用歌舞而飾喜。 賓宜敬于升階,禮且同于委巷。 周文有《在鎬之樂。 漢武有《濟汾之歌》。 享以禮成,是敦恭儉。 賓由賢序,必慎威儀。餚乾示禮,將省以威儀。 體薦訓恭,不專於醉飽。 行出門之恭,拜迎而入。 展至階之敬,揖讓而升。 周穆舉觴為《瑤池》之宴宴西王母 漢髙撃筑為沛人之歌,大風歌也。増一獻。《左傳》:昭元年,趙孟叔孫豹曹大夫入于鄭,鄭伯兼享之。子皮戒趙孟禮終,趙孟賦瓠葉子皮遂戒穆叔且告之。穆叔曰:「趙孟欲一獻子,其從之」。及享,具五獻之籩豆于幕下。趙孟辭私于子産曰:「武請于冢宰矣」。乃用一獻。 《九獻》見前楚子入享 投壺《左傳》昭十二年,晉侯以齊侯宴中行穆子相投壺晉侯先。穆子曰:「有酒如淮,有肉如坻。寡君中,此為諸侯師中之」。齊侯舉矢曰:「有酒如澠,有肉如陵,寡人中,此與君代興」。。 《舞劒》《史記》:沛公來見項王,至鴻門,謝,因留沛公與飲。項莊拔劒,起舞,項伯亦拔劒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酒聖》張說:天文懸瑞色酒聖泛華巵 《醉侯》皮日休它年謁帝,言何事請贈劉伶作醉侯 堯尊 禹膳 湯鼎 舜壺俱見《玉海》 穆姜出房《左傳》成九年,季文子如宋致女,復命公享之賦。《韓奕》之五章,穆姜出于房,再拜曰:「大夫勤辱,不忘先君。以及嗣君,施及未亡人,先君猶有望也。敢拜大夫之重勤。又賦緑衣之卒章而入」。 杜蕢入寢《禮》,檀弓:知悼子卒。未葬,平公飲酒,師曠、李調侍鼓鐘杜酌,蕢自外來,聞鐘聲曰:「安在?」曰:「在寢」。杜蕢入寢,厯階而升,曰:「曠飲斯」。又酌曰:「調飲斯」。又酌堂上北面坐飲之。降,趨而出。平公呼而進之曰:「爾飲曠,何也?」曰:「子卯不樂,知悼子在堂,斯其為子。卯也,大矣!曠也,太師也。不以詔,是以飲之也」。「爾飲調,何也?」曰:「調也。君之䙝,臣也。為一飲一食,忘君之疾,是以飲之也」。「爾飲,何也?」曰:「蕢也,宰夫也,非刀匕是供,又敢與知防,是以飲之也」。平公曰:「寡人亦有過焉。酌而飲寡人」。杜蕢洗而揚觶。公謂侍者曰:「如我死,則必毋廢斯爵也。至於今既畢,獻斯揚觶,謂之杜舉」。錫宴嘉雨宋太祖大宴,雨暴作,上不恱。趙普奏曰:「外面百姓正望雨,官家大宴何妨,只損得些陳設濕,得些樂官衣裳,但令雨中作雜劇,更可笑」。上大喜,宣令雨中作樂,又宣勸滿飲,盡歡而罷。 置酒歌風《大風歌》也 夫人執爵詳上新井而柴注。 貴妃齎器,《裴寂傳》:麟州刺史韋雲起告裵寂反,按訊無狀,帝謂寂曰:「朕有天下,卿推轂成之也,容有貳哉?所以訊吏者,欲天下信公不反耳」。詔三貴妃齎玉食寳器,宴其家。 宴長樂宫。《叔孫通傳》:漢七年,長樂宮成,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賀,置法酒,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次起。上壽,觴九行,謁者言罷酒無敢喧譁失禮者。于是髙帝曰:「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 宴同明殿,唐齊澣傳:中宗在廬陵,齊澣上言請抑諸武迎太子、東宫,不報。及太子還,武后召澣宴同明殿,諭曰:「使朕母子如初,卿亦預有力焉」。 學士得從。唐制:凡天子饗會遊豫,唯宰相、學士得從。時李適為學士,夏宴葡萄園,得賜朱櫻。 風憲不徃。唐李栖筠傳:故事,賜百官宴曲江,教坊倡顐雜侍,栖筠以任國風,憲獨不往,臺遂以為法。 優人入戲,范蜀公東齋遺事》:宋仁宗朝,與侍臣賞花釣魚,宴賦詩。天聖中,永興軍進山水石上,因命賦山水石頭,出於不意,詩多荒惡者。中坐,優人入戲,各執紙筆,若吟咏狀,一人忽仆于石上,曰:「數日來作賞花釣魚詩,準備應制,卻被這石頭擦倒。明日,降出詩,命中書銓定內鄙惡者與外任。 中使附語,金坡遺事:宋宼萊公在中書,多召兩制就第飲宴,必閉關苛留之。李宗諤不勝酒,嘗從門扉下出,得馬而走。後諤為脩宮使,恩顧漸深,一日,召至玉宸殿賜酒,宗諤堅辭以醉,且云:「日暮上令中使附耳語,云:「此中不須從門扉下出」。朱虛軍法。史記:諸呂用事,朱虛侯章入侍,髙后燕飲,令章為酒吏,章曰:「臣將種也,請以軍法行酒」。酒酣,諸呂一人醉,亡酒,章追拔劒,斬之而還,報曰:「有亡酒一人,謹行法斬之」。 凝碧黨論。宋史葉衡傳》:上曲宴宰執於凝,碧上言:「朝廷所用,止論其人,如何不可有。黨知唐牛、李之黨相攻四十年,縁主聽不明,致此」。 六品下坐,宋璟有大節,嘗宴朝堂二,張列卿三品,璟階六品,居下坐。易之諂事璟,虛位揖之曰:「公第一人,何下坐?」璟曰:「才劣品卑,卿謂第一何耶?」是時,朝廷以易之等內寵,不名其官,呼易之「五郎」,昌宗六郎。鄭善果曰:「公柰何?謂五郎為卿?」璟曰:「以官正當為卿君,非其家奴,何郎之云?」 元日大饗。盧釣守太子太師,帝元日大饗含元殿,鈞年八十,升降如儀,音吐洪暢,舉朝咨歎。 擁盾習刺。劉瑑進宣武節度使時,大享雜進倡舞,瑑取壯士千人,被鎧擁矛盾,習撃刺,與吏士臨觀。 杜門讀書。晏殊當朝廷春宴,杜門讀書,特命為東宮官。 期喪弗預王方慶嘗以期及大功,喪未畢,弗預享宴。 食餌不情:王安石知制誥,一日賞花釣魚,宴內侍,各以金楪盛釣餌,置几上,安石食之盡。明日,上謂宰輔曰:「安石,詐人也,誤食復盡之,非情也」。 五嶽為豆。 四溟為杯,肴駟連鑣。 酒駕方軒。 千鍾電釂 萬燧星繁,天開黼幄。 日麗繒峰。 冠蓋雲集,尊俎星陳。 需雲上覆。 湛露下滋。 隂陽為庖。 造化為宰。 飱元氣 酌《太和》 葆佾陳階 金匏在席。 戚奏《翹舞》籥《動邠詩》 五筵之堂 九几之室。 大小定位 左右有秩。 《饗有嘉樂》 宴有庭實。 翠鳳棲梧 丹魚在藻。 豈樂飲酒! 觀頤養正 豐殽萬俎。 㫖酒千鐘。 皇慈霧洽。 聖渥天浮。 台鼎資庖。 天星奉酒,《含和》吐氣 蹈徳詠仁。 率禮無失。 降福孔皆以上俱見《玉海》
16
饗燕五
17
原詩古詩曰:今日良宴㑹,歡樂難具陳,彈箏奮逸響,新聲妙入神,齊心同所願,含意俱未申。人生寄一世,奄忽如飄塵,何不䇿髙足,先據要路津。無為守窮賤,轗□長苦辛」。 魏文帝於講堂作詩曰:「今日樂相樂,酣飲不知醉。悲箏激新聲,長笛吐清氣」。 又於譙作詩曰:「清夜延貴客,明燭發髙光,豐膳漫星陳,㫖酒盈玉觴。絃歌奏新曲,游響拂丹梁,餘音赴迅節,慷慨時激揚。獻酬紛交錯,雅舞何鏘鏘。羅纓從風飛,長劒自低昂」。 魏曹植公宴詩曰:「公子敬愛客,終宴不知疲。清夜遊西園,飛蓋相追隨。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參差。秋蘭被長坂,朱華冒緑池。潛魚躍清波,好鳥鳴髙枝。神飈接丹轂,輕輦隨風移」。又侍太子坐,詩曰:白日曜青春,時雨靜飛塵。寒冰辟炎景,涼風飄我身。清醴盈金觴,肴饌縱橫陳。齊人進奇樂,歌者出西秦翩翩我公子,機巧忽若神。 又《與丁廙詩》曰:「嘉賓填城闕,豐膳出中㕑。吾與二三子,曲宴此城隅。秦箏發西氣,趙瑟揚東謳。肴來不虛歸,觴至反無餘」。魏應瑒公宴詩曰:「巍巍主人徳,嘉㑹被四方。開館延羣士,置酒于斯堂。辯論釋鬱結,援筆興文章。穆穆衆君子,好合同歡康。促坐褰重帷,傳滿騰羽觴。 魏劉楨公宴詩》曰:「永日行遊戲,歡樂猶未央,遺思在𤣥夜,相與復翺翔,輦車飛素蓋,從者盈路傍。月出照園中,珍樹鬱蒼蒼。清川過石渠,流波為魚防,芙容散其花,菡萏溢金塘。珍鳥宿水裔,仁獸游飛梁。投翰長歎息,綺麗不可忘」。 魏王粲公宴詩曰:「昊天降豐澤,百卉挺葳蕤,凉風徹蒸暑,清雲卻炎暉。髙㑹君子堂,並坐䕃華榱。嘉肴充圓方,㫖酒盈金罍。常聞詩人語,不醉且無歸。願我賢主人,與天享巍巍。克符周公業,奕世不可追」。 魏陳琳公宴詩》曰:「凱風飄隂雲,白日揚素暉,良友招我遊,髙㑹宴中闈,𤣥鶴浮清泉,綺樹煥青蕤。 晉荀勗從武帝華林園宴詩曰:「習習春陽,帝出乎震。天施地生,以應仲春。思文聖皇,順時秉仁。欽若靈則,飲御嘉賓。洪恩普暢,慶及羣臣。其慶維何?錫以帝祉。肆覲羣后,有客戾止。外納要荒,內延卿士。簫管詠徳,八音咸理。凱樂飲酒,莫不宴喜。 晉陸機《擬今日良宴㑹詩》曰:閒夜命歡友,置酒迎風館。齊童梁甫吟,秦娥張女彈,哀音繞棟宇,遺響入雲漢。人生能幾何,為樂良苦晏?譬彼司晨鳥,揚聲當及旦」。 又皇太子賜宴詩曰:「明明隆晉,茂徳有赫。思媚上帝,配天光宅。誕育皇儲,儀刑在昔。徽言時宣,福祿來格。勞謙降貴,肆敬下臣。肇彼先驅,翻成嘉賓」。 又《侍皇太子宣猷堂詩》曰:「三正迭紹,洪聖啓運。自昔哲王,先天而順。羣辟崇替,降及近古。黃暉既渝,素靈承祜。三后始基,世武不承。協風傍駭,天晷仰澄。自彼河汾,奄齊七政。時文惟晉,世篤其聖。篤生我后,克明克秀。體暉重光,承規景數。茂徳淵深,天資玉裕」。 晉王讚侍皇太子宴始平王詩》曰:「亹亹聖𦙍,繼明重體。樂此棠棣,其甘如薺。我有嘉宴,以洽百禮。煌煌同族,藹藹王僚。惟中惟外,如瓊如瑤。湛湛朝雲,徳靡不覆。𤣥黃所綴,文成綵綉。政以神和,樂以安奏。一人有慶,萬邦是祐」。 又侍皇太子餞楚淮南二王詩曰:於明聖晉,仰統天緒,易以明險,簡以知阻,研彼羣慮,俾侯授土,郁郁二王,祗承皇命,睹離鑒親,觀禮知盛皇儲,降㑹延于公姓,瞻彼行役,並憩同林,分塗殊軌,靡不囘心。 晉陸雲《侍大將軍宴詩》曰:「茫茫宇宙,天地交泰。王在華堂,式宴嘉㑹。元暉峻朗,翠雲崇靄。卉冕振纓,藻服垂帶。 祁祁臣僚,有來雍雍,薄言載考,承顔下風,俯覿前客,仰瞻玉容,天錫難老,如岳之崇。 宋鮑照《侍宴覆舟山應詔詩》曰:「繁霜飛,玉闥,愛景麗,皇州清蹕,戒馳路,羽蓋竚宣遊,神居既崇盛,巖險信,環周禮俗,陶徳聲昌,㑹溢民謳。 梁王僧孺侍宴景陽樓詩曰:「金鋪鑠可鏡,桂棟儼臨雲,霑觴均飲徳,服道驗朝聞。詎論禹無間,非恥堯為君。小臣亦何者?短翮屢追羣」。 又《侍宴詩曰:「麗景屬春餘,清隂澄夏首交枝隱,脩徑囘流影。遙阜徙帷轢,輕筠移鑾拂。髙柳去矣勞茂績,勉哉服嘉誘小臣。良不材,涓塵愧所守。何用勝雕斲,譬木良如朽」。 又侍宴詩曰:「囘輿避暑宮,下輦迎風館,散漫輕煙轉,霏微,商雲散蔓草亘巖垂,髙枝起天半,囘風稍驚水,落光漸斜岸,妙舞駐行雲清歌,入曽漢睟顔暢有懌,徳音良已粲。梁庾肩吾侍宴詩曰:「沐道逢將聖,飛觴屬上賢,仁風開美景,瑞氣動飛烟,秋樹翻黃葉,寒池墮黒蓮。承恩謝命淺,念報在身前」。 又侍宴詩曰:「副君時暇豫曽城,聊近游清池寫飛閣,疎樹出龍樓北陸氷方壯西園春欲周。梅心芳屢動蒲節,促難抽徒然欣並命,無以厠應劉」。又《宣猷堂侍湘東王宴》詩曰:陳王驂駕反,副后西園遊,並命登飛閣,列坐對芳洲。桂巖逢暮序,菊水值窮秋,竹徑簫聲發,桐門琴曲愁。徒奉文成誦,空知思若抽」。又侍宴宣猷堂,應令詩曰:副君徳將聖陳王才掞天,歸來宴平樂,置酒對林泉,爐香雜山氣,殿影入池漣,艶舞時移節,新歌屢上絃,聽曲慚囘顧,思經徒欲眠。 梁劉孝綽侍宴詩曰:「清宴延多士,鴻漸濫微薄,臨猋出蕙樓,望辰躋菌閣,上征切雲漢,逺眺周京洛。城寺鬱參差,街衢空漠漠,禁林寒氣晩,方秋未搖落。皇心重發志,賦詩追並作。自昔承天寵,於兹被人爵,𨕖言非綺綃,何以儷金雘? 又侍宴詩曰:「兹堂乃峭嶠,伏檻臨曲池,樹中望流水,竹裏見攢枝欄髙景難蔽,岫隱雲易垂。邂逅逢休幸,朱蹕曳青規。丘山不可荅,葵藿空自知」。 又侍宴集賢堂,《應令詩》曰:「北閣時見啓西園,又已闢宫屬引鴻鷺,朝行命金碧,伊臣獨何取,隆恩徒自昔。布武登玉墀,委坐陪瑤席,綢繆參宴笑,淹留奉觴醳,壺人告漏晩,煙霞起將夕。反景入池林,餘光映泉石」。 又陪徐僕射,晚宴於兒宅,詩曰:「夫君追宴憙,十日遞來過。築室華池上,開軒臨芰荷。方塘交密篠,對霤接繁柯。景移林改色,風去水餘波。洛城雖半掩,愛客待驪歌」。 又《擬劉楨應令詩》曰:「副君西園宴,陳王謁帝歸,列位華池側,文雅縱橫飛,小臣輕蟬翼,僶勉謬相追。置酒陪朝日,淹留望夕霏」。梁江淹擬魏帝遊宴詩曰:「置酒坐飛閣,逍遥臨華池,神飈自逺至,左右芙容披,緑竹夾清水,秋蘭被幽崖,月出照園中,冠佩相追隨,肅肅廣殿隂,雀聲愁北林,衆賓還城邑,何用慰我心」。 北齊魏收月下秋宴詩》曰:「此夕具言宴,月照露方塗。使星疑向蜀,劒氣不關吳。良交契金石,上客慰萱蘇。何必應劉輩,還來遊鄴都」。 北齊楊訓羣公髙宴詩曰:「中郎敷奏罷司𨽻,坐朝歸,開筵引貴客,饌玉對春暉塵起,金吾騎香逐令君,衣緑酒犀為椀鳴,琴寶作徽寸隂良,可惜千金本易揮」。 陳後主晩宴,文思殿詩》曰:「晩日落餘暉,宵園翠蓋飛。荷影侵池浪,雲色入山扉,螢光息復起,暗鳥去翻歸,樂極未言醉,杯深猶恨稀」。 又宴詹事陸繕省詩曰:「禁闥九重中宴賞,三春日雲收山樹,隱葉長宫槐密水緑已浮,苔花舒正含實」。又入隋侍宴,應詔詩曰:「日月光天徳,山河壯帝居。太平無以報,願上東封書」。 《陳徐陵侍宴詩》曰:「園林才有熱,夏淺更勝春。嫩竹猶含粉,初荷未聚塵。承恩豫下席,應阮獨何人?」 《陳江總賦得置酒殿上詩》曰:「三清傳㫖酒,柏梁奉歡宴。霜雲動,玉葉凍水疎金箭羽籥響,鐘石流泉灌。金殿盛時不再得,光景馳如電」。 入隋秋日侍宴婁苑湖,應詔詩曰:「翠渚還鑾輅,瑤池命羽觴。千門響雲蹕,四澤動榮光。玉軸昆池浪,金巵太液張。紅旗照島嶼,鳳蓋繞林塘。野靜重隂濶,淮秋水氣涼。霧開樓闕近,日逈煙波長。洛宴諒斯在,鎬飲詎能方。朽劣叨榮遇,簪笏奉周行」。 隋沈君道《侍皇太子宴應令詩》曰:「副君監撫,暇禁苑,暫停車水落,金沙淺雲髙,玉葉疎,隨㕑白羽。駕逐釣紫,鱗魚飽徳。良無已榮,陪終宴餘」。 隋劉端和初春宴東堂,應令詩》曰:「睿賞叶春芳,開筵臨畫堂。庭梅飄早素,簷柳變初黃。八珍羅玉俎,九醖湛金觴。箏響流飛閣,歌塵落妓行。何必西園夜空,承明月光。 唐太宗春日元,武門宴羣臣,詩曰:韶光開,令序淑氣動芳年,駐輦華林側,髙宴柏梁前。紫庭文樹滿,丹墀衮紱連,九夷造瑤席,五狄列瓊筵。娯賓歌湛露,廣樂奏鈞天。盈尊浮緑醑,雅曲韻朱絃。粤余君,萬國,還慙總八埏。庶幾保貞固,虛已厲求賢。 又置酒坐飛閣詩》曰:「髙軒臨碧渚,飛簷逈架空,餘花攢漏檻,殘柳散雕櫳,岸菊初含蘂,園梨始帶紅,莫慮崑山暗,還共盡杯中」。 又冬宵》,各為四韻,曰雕宮靜。龍漏綺閣宴公侯,珠簾燭燄動繡柱,月光浮塵起,將歌發風停,與管逌瓊池,任多士,端扆更何憂。虞世南侍宴,賦韻得前應。詔詩曰:芬芳禁林晚,容與桂舟前橫空一鳥度照水,百花燃緑,野明斜日青山淡。晩煙濫陪終宴賞,握管𩔖窺天。 張九齡和聖製南郊禮畢酺宴詩曰:「妙舞來平樂,新聲出建章。幸奏承雲樂,同晞湛露陽。 杜正倫《侍宴北門詩》曰:「大君端扆暇,睿賞愜林泉。開軒臨禁籞,藉野列芳筵。參差歌管颺,容裔羽旗懸。玉池流若醴,雲閣聚飛煙。湛露晞堯日,熏風入舜絃。大徳侔元造,微物荷陶甄。謬陪瑤水宴,仍厠柏梁篇。闞名徒上月,鄒辯詎談天。既喜光華旦,還傷遲暮年。猶冀升中日,簪裾奉肅然。 薛曜正夜侍宴,應詔詩曰:「重關鐘漏通,夕敞鳳皇宮雙闕祥煙裏,千門明月中酒筵。浮《湛露》,歌曲唱流風。侍臣咸醉止,恒慙恩遇崇。 魏元忠侍宴銀潢宮,應制詩曰:「別殿秋雲上,離宮夏景移。寒風生玉樹,凉氣下瑤池。塹花仍吐葉,嵓木尚抽枝。願奉南山壽,千秋長若斯」。 杜審言蓬萊三殿侍宴,《奉敕詠終南山詩》曰:「北斗挂城邊南山倚殿前。雲標金闕逈,樹杪玉堂懸。半嶺通佳氣,中峯繞瑞煙。小臣持獻壽,長此戴堯天。 蘇瓌興慶池侍宴應制詩》曰:「金闕平明宿霧收,瑤池式宴俯清流。瑞鳳飛來隨帝輦,祥魚出戲躍王舟帷齊緑樹當筵密,蓋轉緗荷,接岸浮。如臨竊比㣲臣懼若濟,叨陪聖主遊。 劉憲《奉和春幸望春宮詩》曰:「暮春春色最便妍,苑裡花開列御筵,商山積翠臨城起,滻水浮光共幕連。鸎藏嫩葉歌相喚,蝶碍芳叢舞不前。歡娯節物今如此,願奉宸遊億萬年」。 馬懐素興慶池侍宴應制詩曰:積水逶迤遶貝城,含虛皎鏡有餘清,圖雲曲榭連緹幕,映日中塘勝綵旌,賞洽猶聞簫管沸,歡留更睹木蘭輕。無勞海上尋仙客,即有蓬萊在帝京」。原賦魏曹植《娯賓賦》曰:遂衎賓而髙㑹丹,帷曄以四張。辦中厨之豐膳兮,作齊鄭之妍倡。文人騁其妙說兮,飛輕翰而成章。談在昔之清風,總賢聖之紀綱。欣公子之髙義兮,徳芬芳其若蘭。揚仁恩於白屋兮,踰周公之棄餐。聽仁風而忘憂兮,美酒清而殽甘。 晉王沈《宴嘉賓賦》曰:「朝陽曜景,天氣和平,君臣合徳,禮儀孔明,酌羽觴以交歡兮,接恭敬以申誠,嘉膳僃其八珍兮,絲竹獻其妙聲。樂周徧舞,金奏克諧,鍾儀之聽,南風是哀,義感君子,慨然永懐,思我王度,求福不囘,惟禮終而贊退兮,實繋心乎玉階」。 晉成公《綏延賓賦》曰:「延賓命客,集我友生。髙談清宴,講道研精。誾誾侃侃,娛心肆情。 隋薛道衡《宴喜賦》曰:「梁孝王帝子帝孫,藉寵承恩,名髙西漢,禮盛東蕃,引雍容文雅之客,坐檀欒脩竹之園,水逶迤而繞砌,風清泠而入軒,直凝神而囘矚,乃惆悵而興言。顧謂枚乗曰:予聞氣序環周,人生䓑浮,補天立地之聖,不能止日光西落疏山奠川之力,不能停河水東流,韓王酸棗之觀,荒疏蕪漫,楚國陽雲之臺,空見塵埃,固可以縱志,縱心以遊以逸,窮宴樂于長夜,混是非而為一。于時霜重庭蘭,秋深氣寒,橫長河之耿耿,挂孤月之團團,乃有丹墀縹碧,柘館椒宮,徘徊宛轉,掩映玲瓏,妖姬淑媛,玉貌花叢,織女下而星落,姮娥來而月空,澄粧影于歌扇,散衣香於舞風,圖雲刻雷之尊,漬桂釀花之酒,拭珠瀝于羅袂,傳金杯于素手。増唐劉子儀大酺賦:二月初吉,春日載陽,皇帝乃乗歩輦,出披香,排飛闥,歴未央,御南端之繞闕,臨囘望之廣場,百戲備萬,樂張仙車九九而並騖,樓船兩兩而相當,昭其瑞也,則銀甕丹甑,象其武也,則青翰艅艎,聲砰礚兮非雷而震,勢憑陵兮弗葦而航,舞以七盤之妍袖,間以九部之清商,彈箏擫籥,吹竽鼓簧,有肴如阜,有酒如川,既醉既飽,無黨無偏,増頌漢馬,融廣成頌,羣師叠伍,伯校千重,山罍常滿,房俎無空,酒正按隊,膳夫循行,清醪車凑,燔炙騎將,鼓駭舉爵,鐘鳴既觴。
18
増記:「柳子厚《享軍堂記》曰:幢牙茸纛,金節析羽,斾旗旟旐,咸飾于下,鼓以鼖鼓,金以鐸鐃,卉裳罽衣,睢盱就列,鉶鼎體節,燔炰胾炙,羽鱗貍互之物,沈泛醍盎之齊,均飫於卒士興王之舞,服夷之伎,揳撃吹鼓之音,飛騰幻怪之容,寰觀于逺邇。
19
定淵鑑𩔖函卷一百五十六
URN: ctp:ws79800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