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三十三

《卷三十三》[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1
○帝王部 崇祭祀第二
2
後周閔帝元年正月辛醜,即天王位,柴燎告天。壬寅,祠圜丘。詔曰:「予本自神農,其於二丘,宜作厥主。始祖獻侯,啟土遼海,肇有中國。其配南北郊。文考德符五運,受天明命,祖於明堂,以配上帝,廟為太祖」。癸卯,祠方丘。甲辰,祠太社。辛亥,祠南郊。二月癸酉,朝日于東郊。戊寅,祠太社。
3
八月戊辰,祠太社。
4
明帝元年十月乙酉,祠圜丘。丙辰,祠方丘。甲午,祠太社。
5
十一月丁未,祠圜丘。
6
武帝保定元年正月庚戌,祠圜丘。壬子,祠方丘。甲寅,祠感帝於南郊。乙,夕⼙祠太社。
7
二月甲午,朝日於東郊。
8
太和元年三月丙午,祠南郊。
9
二年三月,初立郊丘壇櫓,貧取。
10
三年正月辛丑,祠南郊。
11
建德二年正月辛丑,祠南郊。
12
六年五月己丑,祠方丘。
13
宣帝宣政元年六月,即位。七月丙午,祠圜丘。戊申,祠方丘。
14
八月丙寅,夕月于西郊。
15
隋高祖開皇元年二月甲子,即位,設壇於南郊,天使柴燎告天。丙寅,詔修社廟。
16
三年四月癸巳,親雩。
17
五月辛酉,有事於方澤。
18
八月戊子,有事於大社。
19
四年正月辛未,有事於南郊。
20
七年二月丁巳,朝日於東郊。
21
十年十一月辛丑,有事於南郊。
22
十二年十一月辛亥,有事於南郊。
23
十四年閏十月,詔東鎮沂山、南鎮會稽山,北鎮醫無閭山,冀州鎮霍山,並就山立祠。東海於會稽縣界,南海於南海鎮南,並近海立祠。及四瀆、吳山並取側近巫一人,主知灑掃,並命多蒔松柏。其霍山雩祠日,遣使就焉甲戌年正月,詔北鎮於冀州龍山立祠,東鎮晉州霍山鎮,若修造,並准西鎮吳山造神像。
24
十五年正月,東巡狩,次齊州。丙寅,旅玉符山。
25
三月己未,至自東巡狩,望祭五嶽海瀆。
26
六月辛丑,詔名山大川未在祀典者,悉祭之。
27
十八年十一月癸未,有事於南郊。
28
仁壽元年十一月己丑,有事於南郊。
29
煬帝大業元年孟春祀感帝,孟冬祀神州,改以高祖文帝配,其餘並用舊禮。
30
四年八月辛酉,親祀恒嶽、河北道郡守畢集。
31
十一年十一月乙巳,有事於南郊。
32
唐高祖武德元年五月甲子即位,遣兼太尉、禮部尚書蕭造告於南郊。
33
二年十月,幸華陰。甲子,親祀華山。
34
三年四月,親祠華山。
35
四年十一月甲子,有事於南郊。
36
七年六月,幸仁智宮,以少牢祭宮所山川。
37
九年正月丙子,詔曰:「厚地載物,社主其祭,嘉涎民稷,惟元祀列聖垂範。昔王通訓,建邦正位,莫此為先。爰暨都邑,建于州里,率土之濱,咸極莊敬。所以勸農務本,修始報功,敦序教義,整密風俗。末代澆浮,祀典虧替,時逢喪亂,仁惠弛薄。壇殂謖馴鋼禮鄉閭無紀合之訓。朕握圖受歷,菲食卑宮,奉驟狄宰鷓,轄圄沂⒍淞,巧邢牘稼,厲精治本,永言享祀,宜存億紀。是以吉日惟戊,親祀大社,率從百僚,以祈九轄。竇饒、夏定,仍囟作方。興州縣致祀,宜盡祗肅。四方之民,咸勤殖藝,隨其性類,命為宗社。京邑庶士,臺省群官,里酉啻庸,滄鶘綬ㄒ,允憊╈敫魃昶聿,兼存宴醑之義,用洽鄉黨之歡。且立節文,明為典制,進退俯仰,登降折旋。明加誨厲,遞相勸獎。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布告天下,即宜遵用」。戊寅,親祀稷。
38
太宗以武德九年八月甲子即位,遣兼太尉司空裴寂柴燎告天於南郊。
39
貞觀五年十一月丙子,帝有事於南郊。
40
十四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親祠南郊。
41
十七年十月甲寅,詔曰:「朕聞上靈之應,疾於影響,茂祉之興,積於年代。朕嗣膺寶歷,君臨區宇,憑宗社之介福,賴文武之同心,時無風塵之警,野有京坻之積,厚地降祉,貞石表祥,營翠色而流光,發素質而成字,前紀厥初之德,次陳卜年之永,後述儲貳之美。並名字昭然,楷則相次,曠代之所未聞,故老之所未睹。猥以寡德,處奉成命,緬惟往載,良增兢惕。自天之佑,豈惟一人,無疆之福,方覃九土。自非大報泰壇,稽首上帝,則靡申奉天之志,寧副臨下之心。今年冬至,有事南郊,所司率繇舊典。十一月己卯,有事於南郊。太宗升壇,皇太子從奠。於時累日,陰雪是旦,猶鬮砘挹ぜ,疤宗升壇,煙氛四散,風景清朗,文物昭映。禮畢,祝官讀謝天瑞文曰:嗣天子臣諱,敢昭告于昊天上帝諱:纂承鴻基,君臨宇縣。夙興旰食,無忘於政道。導德齊禮,良愧于前聖。爰有成命,表瑞貞石,文字昭然,歷數惟永。既旌高廟之業,又錫眇身之祚。逮于皇太子某,亦降禎符。並具紀姓氏,兼列名字。仰瞻愫糊,孛大造,俯惟寡薄,彌增寅懼。敢因大禮,重薦玉帛,上謝明靈之貺,以申祗心慄之誠。皇太子某,亦恭至泰壇,處拜於蒼昊。庶憑眷討德,永膺無疆之休。初十六年,太宗遣刻受命玄玉璽,白玉為螭首,其文云:「皇天景命,有德者昌」,並神筆隸書,然後鐫勒」。是日,侍中負之以從。
42
十九年,征遼。三月丁丑,幸定州,經北嶽,帝自為文祭之。
43
高宗永徽三年三月甲子,詔升先蠶為中祀。
44
乾封二年十二月甲午,詔曰:「夫受命承天,崇至敬於明祀,膺圖纂碚,汛蠼天堆,嚇涫且約,鰉笥懸蟪。㈧肚迕砑,振鷺於西雍,宣《雅》、《頌》於太師,明肅恭於祖考。用能紀配天之盛業,嗣積德之鴻基,永播英聲,長為稱首。自周京道喪,秦室政乖,禮樂淪亡,典經殘滅,遂使漢朝博士,空說六宗之文。晉代鴻儒,爭陳七祀之議,或同昊天于五帝,或分感帝于五行。自此以降,遞相祖述,異論紛紛,是非莫定。朕以寡薄,嗣膺丕緒,肅承瀟朊鞣⒃,鞀炒。Ψ鈄陟鰣,幻灤爍忻,課┳諉碇重尊配之儀,思革舊章,以申誠敬。《禮》曰:化人之道,莫急於禮。禮有五經,莫重於祭。祭者,非物自外至也,自內生於心也。是以惟賢者乃能盡祭之義。況祖功宗德,道冠百王,盡聖窮神,義高千古。自今已後,祭圜丘、方丘、明堂、感帝、神州等祖,高祖太武皇帝、太宗文皇帝崇配,仍糸總祭昊天上帝及五天帝於明堂。庶因心致敬,獲展處誠。宗祀配天,永光鴻烈。
45
上元三年二月,詔以今冬有事於嵩嶽,命所司修撰儀注,務從典故。閏三月,詔以吐蕃犯塞,停嵩嶽封禪之禮。
46
永淳二年春正月甲午朔,車駕發東都。庚子,至奉天宮,遣使祭嵩嶽及少室、箕山、具茨等山西王母啟母廟。中宗神龍元年五月,改先農為帝社壇西帝稷壇,禮同大社。大稷壇不備方色,所以異於大社也。
47
九月壬午,親祀昊天上帝、皇地祗于明堂,高祖天皇大帝配。
48
景龍三年十一月乙丑,親祀南郊。
49
十二月甲午,幸新豐溫湯境內,有自古帝王陵致祭。睿宗太極元年正月辛巳,有事於南郊。
50
五月戊寅,有事於北郊。
51
玄宗先天二年八月癸丑,封華嶽神為金天王。
52
開元四年二月甲子,命有司以少牢致祭驪山,仍禁樵採。時大旱,應禱而雨,報之也。
53
五年正月,命右散騎常侍褚無量攝黃門監,致祭于帝堯祠。吏部尚書兼黃門監宋鋼錄烙、詰鬯、挫餱、銜⑹、湯、賞、紫、微、黃門平章事蘇鬧、錄烙、諳撓盱舾,髁畹敝荽淌,飛獻粑,亞獻、終獻。
54
十二月戊寅,詔曰:「國之大事,在祀神之所歆,惟敬潔誠,而齊精意以享,則可臻介福,致休祥。深慮有司,未副厥旨。所緣宗廟、社稷嶽瀆等祭,宜令禮官博士斟酌古今,務加處肅,合於典禮,即詳定奏聞」。
55
八年三月,敕:「頃歲未登,水旱不節。今春事方起,農桑是憂,祈於上玄福茲下土,式展郊渲禮,以申誠請之心。宜令左常侍元行沖攝,侍中祠南郊,太常長官分祭華嶽、溫湯」。
56
十年十二月壬寅,將北巡,詔曰:「王者承事天地以為主,郊享泰尊以通神。蓋燔柴太壇,定天位也。瘞埋太折,就陰位也。將以昭報靈祗,克崇嚴配。爰迨秦、漢,稽諸祀典,立甘泉於雍,挫艉笸,領斗諞,躋琶風然,靈光可燭。朕觀風唐晉,秩望山川,肅恭明神,思致渚,次人求福,以輔升平。今此神符,應於嘉德。宜以來年正月北巡狩,行幸至汾陰,以二月祠后土,所司准式先是,隹上有后土祠,嘗為婦人塑像,則天時,移河西梁山神塑像,就祠中配焉。至是,有司送梁山神像於祠外之別室,內出錦繡衣服,以上后土之神,乃更加裝飾焉。又於祠堂院外設壇,如皇地祗之制。及所司起作,獲寶鼎三枚以獻。
57
十一年正月,行幸北都。二月壬子,祠后土於汾陰之隹上。
58
四月庚申,敕曰:「河東冀方其鎮,惟霍神為天吏,山有嶽靈。在昔皇業初興,肇蒙嘉祉。今者省方旋軫,重獲休徵,同受三神之貺,獨忘百邑之禮。其霍山宜崇飭祠廟,秩視諸侯。蠲山下十戶,以為灑掃。晉州刺史春秋致祠」。
59
九月癸未,制曰:「帝王承天,必崇告類之典。文武尊祖,是遵嚴訓之義。所以克荷成命,昭升前烈。蓋王者之子道,乃聖人之神教。朕以寡昧,猥承丕緒,獲主祭祀,一紀于茲。輔相之宜,下不足以被物。馨香之德,上不足以動天,故歲咸不登,刑且未恤,內省為窆。澩罄裼逃糶,頃兄棖,ㄙ硪軌缶,褰袼囊哪詬,街詈盥手,叭荷和洽,百物阜蕃。猶恐教或未孚,求之皇極,誠有不達,觀於國風。故親巡河東,祈宵隹上,神歆有答,歲物以冀。此皆先聖無疆之休,上玄啟討貺,冀因報謁,式展誠敬。宜以迎日之至,允備郊天之禮。所司詳擇舊典以聞」。十一月戊寅,親祠南郊。
60
十二年十一月庚午,幸東都。敕有司所經名山大川,自古帝王陵、忠臣、烈士墓,精意致祭,以酒脯時果用代牲牢。丙寅,至華陰,上制岳廟文,命刺史徐知仁與信安王死帳於華嶽祠南之通衢。
61
十三年十一月壬辰,詔封太山神為齊天王,禮秩加三公一等,宜令所管崇飾祠廟,近山十里,禁樵採。
62
十六年六月丁亥,詔曰:「爰自首春,有愆時雨。朕憂勤黎獻,精禱靈祗。遂蒙九玄垂福,百神效祉,膏澤頻降,嘉生繁育。卷彼山川,能興閿甌、üο淼螞氳、浯嫜、芍鈧菟管,名山大川。宜令當處長官設祭,務盡誠敬,以昭典禮」。庚寅,詔曰:「宗社垂桃,躚羲吵篩試笥κ,筆物繁育,祗奉靈慶,寅畏載深。宜令中書門下肅事昭報,仍令所司擇日奏聞」。
63
十八年正月丁巳,親迎氣於東郊,禮畢,詔其海內、五嶽、四瀆及諸鎮名山大川及靈跡,各令郡縣逐處設祭。
64
八月丁酉,詔曰:「祭主於敬,神歆惟德,黍稷非馨,駒蹇杉魴,尼闡訓以仁愛為先,句龍業官以生植為本。普天率土,崇德報功,饗祀惟殷,封割滋廣,非所以全惠養之道,葉靈祗之心。其春秋二祀及釋奠,天下諸州府縣等,並停牲牢,唯用酒脯,務在修潔,足展誠敬。自今已後,以為常式」。
65
十九年四月壬辰,兩京及天下諸州各置太公廟一所。制曰:「乾坤沖用,陰陽所以運行。帝王大業,文武所以垂範。故四序在乎平分,五材資於並用。式稽乾坤之意,載明文武之道。永言舊章,斯典未洽。自我而始,爰備闕文。昔羲皇立弧矢之象,黃帝有甲兵之事,將以定禍亂,濟生靈。分二柄而齊設,配兩儀而共久至。若用之以仁義,行之以禮樂,龍豹卷舒而莫測,星辰應變而無方。誰其尸之,則齊太公之道也。故宣尼大聖,立文以化成。尚父惟師,仗武而弘。訓齊、魯之道,列親賢之教興。鬱為政源,崇我王業。遂使金石之奏,永播於蹲龍之庭。瞥⒅享不行於非熊之室,文武並設,斯不然矣。豈《王風》云季禮沒於前修將帥是尊慶,彰於今日。式崇大典,垂裕後昆。宜令兩京及天下諸州,各置太公、尚父廟一所,以張良配享。春秋二時,取仲月上戊日祭。諸州賓貢武舉人,准明經進士行鄉飲酒禮。每出師命,將辭訖發日,便就廟引辭。仍簡取自古為將,功業顯著、康濟生人者十人,准十哲例預享。
66
甲辰,命有司祭五嶽四瀆,以尚書省諸曹郎分往諸州祭焉。
67
二十年四月戊申,命有司擇日就祭五嶽四瀆。
68
十一月庚午,祀后土於隹上,命有司陳禮,帝質明而享。是日大赦。制五嶽、四瀆、名山、大川,各令致祭,務盡誠潔。
69
二十二年四月,詔曰:「春秋祈報,郡縣常禮,比不用牲,豈云血祭?陰祀貴臭,神何以歆?自今已後,州縣祭社特牢,宜依常式」。
70
六月,詔曰:「春來多雨,歲事有妨。朕自誠祈靈,祗降福以時開霽,迄用登成,永惟休徵,敢忘昭報。宜令所司擇日享九廟,仍令高品官祭五嶽四瀆。其天下名山大川,各令所在長官致祭。務盡誠潔,用申精意」。
71
二十三年正月乙亥,藉田祀先農。禮畢,詔五嶽、四瀆、名山、大川,並令所在長官以禮致祭。己夕,⼙敕曰:「自今已後,有大祭,宜令、丞相、特進、少保、少傅、尚書、賓客、御史大夫攝行事」。
72
二十四年七月庚子,有上封事者言:「《月令》云,八月日,月會于壽星,居列宿之長。五者,土之數,以生為大。臣竊以壽者,聖人之長也。土者,皇家之德也。陛下首出壽星之次,旅於土德之數,示五運開元之期,萬壽無疆之應。伏請兩京各改一殿,以「萬壽為名。至千秋節,會百僚於此殿,如受元之禮。每至八月,社日配壽星祠,至於大社壇享之。詔曰:德莫大於生成,福莫先於壽考。苟有所主,得無祀之。今有上事者言,仲秋日月會於壽星,以為朕生於是月,欲以配社而祭,於義不倫。且壽星,角、亢也,既為列宿之長,復有福壽之名,豈惟朕躬,獨享其應?天下萬姓,寧不是懷?蓋秦時已有壽星祠,亦云舊矣。宜令所司特置壽星壇,常以千秋節日修其祀典。申敕壽星壇宜祭老人星及角、亢七宿,著之常式。
73
二十五年十月戊申,敕曰:「時和年豐,神所福也。精意備物,祭之義也。朕每為蒼生,嘗祈稔歲,微誠有感,丕應乃彰。今宗社降靈,神祗效祉,三時不害,百嫌貿傷。焓咕┷奼橛諤煜,潞推街氣,既無遠而不通,瀟脛典亦有期而必報。宜令兵部尚書兼中書令、晉國公李林甫,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豳國公牛仙客,即分祭郊廟社稷。尚書左丞相裴耀卿祭中嶽,禮部尚書杜暹、祭東嶽御史大夫李彌祭、西嶽太子賓客王丘祭北嶽國子祭酒張說祭南嶽。其四瀆、四海、四鎮及諸名山靈跡等,各委所繇州長官祭。仍令所司即擇日聞奏,務修蠲潔之禮,以致精明之德。冀申誠懇,如朕意焉」。
74
二十六年正月丁丑,親迎氣於東郊,祀青帝。
75
天寶元年正月丁未,改元。制曰:「前王重典,在乎祭祀,況屬惟新,事宜昭告。五嶽、四瀆、名山大川諸靈跡,及自古帝王忠臣義士,並令所繇州縣致祭」。
76
是月甲寅,得靈符于尹喜臺西。百官請崇徽號。壬申,詔曰:「神仙所緘,造化同固。爰初有待,經韞櫝而多時。潛應改元,若符契之相合。景福修介,祗畏良深。而群官宗室,抗疏於外,元良諸子,屢請於中,逮夫緇黃,兼彼耆老,以至懇誠不已,前後相仍。願加天寶之名,用益開元之號,顧惟菲薄,曷以當之。然則玄貺在乎欽承,人心難以固拒,順天從眾,義葉至公,敬依所請,實用多愧。斯蓋上玄厚載,爰自百神孚佑,效靈通於睿祖,幽贊惟新之歷,克彰永代之祥。宜遵祀典,式陳昭報,可以來月十五日諦元皇帝廟,十八日享太廟,二十日有事於南郊。宜令中書門下與禮官等,即詳定禮儀,具錄聞奏。應緣行事及檢校官等,各委有司,不須別差人執當。其北郊,宜差公卿擇日祭五嶽、四瀆及名山大川,各令所在長官備禮陳祭,務申誠敬,副朕意焉」。
77
二月丙戌,詔曰:「凡所祭享,必在躬親。朕不親祭,禮將有闕。其皇地祗宜就南郊乾坤合祭」。
78
三月丙申,合祭天地於南郊。
79
十月戊寅,詔曰:「社為九土之尊,稷乃五現。長春祈秋報,祀典是尊。而天下郡邑所置社稷等,如聞祭事,或不備禮。苟崇敬有虧,豈靈祗所降,欲望和氣豐年,焉可致也?朕永惟典故,務在潔誠,俾官吏盡心,庶蒼生蒙福。自今已後,應祭官等庶事,宜倍加精潔,以副朕意。其社壇側近,仍禁樵牧。至如百姓私社,宜與官社同日致祭」。
80
十二月乙亥,詔曰:「歲之豐儉,雖繫於常數,天之感應,實在於精誠。頃者按以陰陽,求諸推步,至於今歲,不合有年。朕所以齋心妙門,懇其玄德。靈徵不遠,丕應乃彰,果獲西成,頗為善熟。蓋至道儲祉,惠於蒸人,亦群神葉贊,錫以昭報。《詩》不云乎,無德不報。宜令光祿卿嗣鄭王希言祭東嶽,太子詹事嗣許王霞、樂性撈常卿韋糸舀祭北嶽,所司即擇日錄奏。其四瀆及諸名山大川,或遠近不同,各委所繇郡長官便擇吉日致祭,務崇豐潔,以稱朕懷」。
81
三載三月戊寅,并社稷五星為大祀。詔曰:「祭之為典,以陳至敬,名或不正,是相奪倫。況社稷孚貪,俅蒙其福,日月讀儻,逍且鍍浼。駝資允殖,下土式瞻。既超言象之外,須極尊嚴之禮,列為中祀,頗紊大猷。自今已後,社稷及日月五星並升為大祀,仍以四時致祭,諸星升為中祀,庶昭報之誠,格于上下。欽崇之稱,合于典則。
82
四月丙辰,遣使分祀嶽瀆。詔曰:「務農勸穡,雖用天道。人和歲稔,實賴休徵。頃者春夏之交,稍愆時雨,收獲之際,復屬秋霖。慮害農功,每祈孚佑,遂得百神降福,群望效靈。既不為災,仍多善熟。幽贊之德,普洽於生人。昭報之儀,式遵於祀典。宜令太子詹事嗣許王霞藍嶽、光祿卿嗣鄭王希言祭中嶽,宗正卿濮陽郡王徹祭西嶽,少府監李知柔祭南嶽,衛尉卿嗣吳王祗祭淮瀆光祿少卿彭果祭河瀆,所司擇日錄奏。其名山大川有路,近處亦合便祭。僻遠處委,所繇長官,備禮致祭,務陳蠲潔,以達精誠」。
83
十一月癸亥,敕曰:「王者父事天,母事地,所以昭孝敬之道,通神祗之德。朕處奉明命,備稽大猷,實在緣情,不惟相襲。伏以昊天上帝,義在尊嚴,恭惟祀典,每用冬至。既於是日,有事於圜丘,更受朝賀,實深兢惕。自今已後,冬至宜取以次日受朝,仍永為常式」。壬申,敕曰:「敬惟明神,普存於祀典。咸秩群望,式重於邦畿。頃者分命使臣,致誠嶽瀆,山川便近,亦已有處分。其關輔之內,屢有陳祈,王者所都,禮亦異數。應關內名山大川,各委所繇郡長官稍優於常禮,致祭於京兆府界。宜委蕭鍛與少尹分祭,倍崇精潔,以副誠祈」。
84
十二月癸巳,制曰:「惟神之主,必恭瀟肼,氏戎訓義,在躬親朕。欽若昊穹,子育黎庶,思通明靈之德,以洽和平之理。是修闕典,咸秩無文。如在之誠,久陳於郊廟。懷柔之至,亦遍於山川。況九宮所主,百神之貴,上分天極,下統坤維,陰騭生靈,功深亭育,故式昭新典,肇建明祠,將以為人,載祈孚佑,宜叶元辰之吉,用申大祭之禮。可以今月立春,朕親祀九宮壇,仍令中書門下與禮官等即詳定儀注奏聞」。癸丑,親祠九宮貴神於東郊。時有術士蘇嘉慶上言,請於京城東朝日壇東置九宮。貴神壇三成,成三尺四階。其上依位置九壇,壇尺五寸,東南曰招搖,正東曰軒轅,東北曰太陰,正南曰天一,中央曰天符,正北曰太一,西南曰攝提,正西曰咸池,西北曰青龍,五為中,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上,六八為下,符於遁甲,四孟月祭,尊為九宮貴神,禮次昊天上帝,而在太清宮太廟之上,用牲牢璧幣,類於天地神祗,帝親祀之,如有司行事,即宰相為之。
85
四載,敕風伯、雨師並依升入中祀,乃令諸郡各置一壇,因春秋祭社之日,同申享祀。至九月,敕諸郡風伯壇置在社壇之東,雨師壇之西,各稍北三十步,其壇卑小於社壇。其祭官准祭社例,取太守以下充。
86
五載正月乙亥,詔曰:「五方定位,嶽鎮總其靈,萬物阜成,閿曄┢,淙笊系圬,敘寰區是仰。且岱宗西華,先已封崇。其中嶽等三方典禮所尊,未齊名秩,永言光被,用葉靈心。其中嶽神宜封為中天王,南嶽神為司天王,北嶽神為安天王。應須告祭,仍令所司擇日聞奏」。
87
四月乙亥,詔曰:「皇天之典,聿循於百代。郊祭之儀,允屬於三靈。聖人既因時以制宜,王者亦緣情以革禮。朕丕承寶運,肅遵明潢,魯⒉豢艘,顏心處恭,夙夜猶慮,舊章或闕,誠敬未孚,有一於此,良深祗畏。且尊莫大於天地,祭莫大於祖宗,嚴配昭升,豈宜異類。今瞥⒅獻既著於常式,南北之郊,未展於時享,粢盛且略,對越何申。自今已後,每在四時孟月,先擇吉日祭上帝。其以皇地祗合祭,以次日祭。九宮壇,皆令宰臣行禮奠祭,務從蠲潔,稱朕意焉。祭神如在,傳諸古訓,以多為貴,著自禮經,率籩儀。蓋昔賢之尚質,甘旨之品,亦孝子之盡誠。既切因心,方資變禮。其已後享太廟,宜料外每室加嘗食一牙盤。仍令所司務盡豐潔,發生振蟄,雷為其始,畫卦陳象,威物效靈,氣實本於陰陽,功乃施於動植。今雨師風伯,久列常祠,唯此震雷,未登群望。其已後每祀雨師,宜以雷神同祭。朕承宗廟之福,為人神之主,事有未暢,義在得中。庶寅畏之誠,上達於郊廟。祈禳之典,載收于闕遺。凡在有司,各揚所職,倍宜恭肅,以葉靈心。
88
十二月辛酉,詔曰:「孝享宗廟,所以達思誠也。格於神祗,所以崇嚴敬也。則祈仙系鄞,紅胂韌跤,牢┮蛐母,彞如在。朕承累聖之丕業,應上玄之福,佑聿凡耩,處奉瞥⒊。B潛肝鏤捶,彳跋隳達。頃已詳諸舊典,創以新儀,清廟陳牲,特加於常餼。昊天冬祭,重增以時享。庶乎罄齊敬之勤,葉殷薦之義。況履茲霜露,載感惟深,瞻彼郊壇,有懷昭事。念禮歸通,變諒期乎達誠。教在率先,必貴乎親奠。宜以來載正月,朕親謁太廟,便於南郊合祭。仍令中書門下即與禮官詳定儀注,擇日奏聞,興言拜獻,先深祗感。凡百有司,各供爾職」。
89
六載正月戊子,親祀南郊,遂祀皇地祗。詔曰:「四瀆、五嶽,雖差秩序興悴ト蟾峭、利物,崇號所及,錫命宜均。其五嶽既已封王,四瀆當升公位,遞從加等,以答靈心。其河瀆宜封靈源公,濟瀆封清源公,江瀆封廣源公,淮瀆封長源公。仍令所司擇日差使告祭并五嶽及名山大川,並令所在長官致祭。又諸州武舉人上省,先謁太公廟,拜將帥及行師克捷,亦宜告獻。
90
七載五月壬午,帝加尊號,詔五嶽、四瀆、名山、大川,各令本郡長官致祭。
91
八載六月,詔曰:「九州之鎮,實著禮經,三代之典,必崇望秩,事既屬於報功,義有符於錫命。其九州鎮山,除入諸嶽外,宜並封公,仍各置祠守者,量更增修。儲慶發祥,當申昭報。宜令所在長官,各陳祭禮。名山大川,亦量事致祭」。
92
九月,命宗正卿褒郡信王ギ祭西嶽,太僕少卿兼單于安北副大都,言庹牌肭鵂辣焙J窨こ,な廢視謚僂祭江瀆,太子詹事李旭祭北嶽,尚書右丞李通遷祭河瀆。詔曰:「朕肅恭明祀,祈福上玄,冀敷佑於黎蒸,將昭報於靈應。頃蠻夷款附,萬里廓清,稼穡豐穰,群方樂業,豈惟菲德,以致元和?實賴神休,永綏景貺,思崇望秩,用展處誠。宜令宗正卿、褒信郡王ギ等即分往五嶽、四瀆及四海致祭。所經道次者,名山大川,亦便致祭,務令精意,以稱朕懷」。
93
九載四月,詔曰:「五材並用,時表上靈,八水分流,實稱善利。京師奧壤秦甸,王畿灞巒於涇渭,澇躉沆躲灃吒吱鈽,估子曜逃稼穡,雖惠澤已及於蒸民,而處誠猶闕於祀典。聿崇精享,庶達明神。其涇渭灞碌確炙,宜令禮儀使、左庶子韋述取今月二十九日一時,備禮致祭,務陳蠲潔,稱朕意焉」。
94
十載正月甲子,有事於南郊,合祭天地,大赦天下。制曰:「禮者所以訓導人俗,昭事明祗,有因增修以會其本。況國之大典,在於精潯刈時咐褚哉倫穹鈄越褚厭嶸,慵濫轄技,魷滋清宮,薦享太廟。其太尉行事,前一日,於致齊所具羽儀鹵簿公服引入。朕親受祝板,乃赴清齋,以展誠敬。夫子孝奉親,極敬惟愛,歿有思戚,霜露之感逾深。祭以吉蠲,瞥⒅敬如在。且廟者貌也,取象存焉,是禮繇於情,因心則感太廟。宜置內官,以備嚴奉,仍於廟外造一院安置,庶申罔極之思,無忘事生之禮。嶽瀆山川,蘊靈毓粹,閿曛澤利及生人,《春秋》之義,存乎祀典。況正其運序,式遵咸秩。其五嶽、四瀆及諸鎮山,宜令專使分往致祭。其名山大川及諸靈跡先有祠廟者,各令郡長官逐便致祭」。是月丁未,封東海為廣德王,南海為廣利王,西海為廣潤王,北海為廣澤王。
95
二月己亥,分遣嗣吳王祗祭東嶽,齊天王嗣魯王宇祭南嶽司天王、秘書監崔秀祭中嶽中天王,國子祭酒班景倩祭西嶽金天王,宗正少卿李成裕祭北嶽安天王,衛尉少卿李水患瀾瀆廣源公,京兆少尹章恒祭河瀆靈源公,太子左諭德柳人甚祭淮瀆長源公,河南少尹豆盧回祭濟瀆清源公,嗣道王煉祭沂山東安公,江東道採訪使、吳郡太守趙居貞祭會稽山永興公,大理少卿李禎祭吳嶽山,成德公[A13C]王府長史甘守默祭霍山應靈公,范陽郡司馬畢炕祭醫,無閭山廣寧公。並取三月十七日庚子一時致祭。申命太子中允李隨祭東海儀,王府長史張九章祭南海,太子中允柳奕祭西海,太子洗馬李齊榮祭北海加王位,且行冊禮也。
96
四月辛巳,制曰:「王者臨馭萬國,莫不尊奉五嶽,至於迎氣致祭,必在辨方正位。朕丕承眷命,肅事嚴禮,庶有合於乾坤,用永垂於典實。加以厚德載物,莫先於土,推誠導氣,必叶於時。在歷數之有徵,諒國家之所感。含弘廣大,利用豐功,隨王雖布於四方,歸本且闕於中位。朕式明統緒,用答元符,爰創新儀,再修墜典。頃者每祝黃帝,乃就南郊,義實有乖,禮亦非便,稽諸體式,理固不然。宜於皇城內西南就坤地改置黃帝壇,朕當親祠,以昭誠敬。仍令中書門下與禮官更審參詳奏聞」。
97
十一月壬午,詔曰:「禮神以玉者,蓋取其精潔。表心溫潤,合德為器。有象正辭孚尹,以達馨香。其在驟登昀、蠢襠、窳器及宗廟奠玉。自馮紹正奏後,有司並用氏禮,所謂君子貴玉而賤氏不可用也。朕精浣繼逞,暇醋諉矸,釵┬輪祚,庇太平之人,則人力普存,備物以享,安可以氏代玉,惜費事神。況國家之祈福,有萬方之助祭,闕典必修,無文咸秩,豈於天地宗廟奠玉有虧?自今已後,乾坤六器,宗廟奠玉,並用真玉。諸祀用氏如以玉難得大者寧小其制度,以取其真」。
98
十二載二月,制:「五嶽、四瀆及名山大川并靈迹之處,各委郡縣長官致祭。其祠宇頹毀者,量事修葺。
99
十四載八月辛卯,制曰:「《書》云:咸秩群望。《詩》曰:懷柔百神,永惟明徵,豈忘昭報。今秋稼穡,頗勝常年,實賴靈祗,福臻稔歲。其五嶽、四瀆所在山川及得道釹閃榧V處,宜委郡縣長官,至秋後,各令醮祭。務崇嚴潔,式展誠享」。
100
是月癸未,詔曰:「朕永念蒸人,祈仙系鄱,陰陽式序,風雨不愆。今獲稼穡,阜成允賴,神明幽贊也。頃者處心精享,己申昭告。其五嶽、四瀆及天下諸郡山川,近令秋後展祭,收獲既就,農畝事隙,報功咸秩。抑惟其時。宜令所在郡縣長官,即擇良辰,以崇明祀」。
URN: ctp:ws792552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