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四百二十六

《卷四百二十六》[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御定淵鑒類函》卷四百二十六鳥部九鵝鶄、鴨鸂倉庚鵁 鶒 鴛鴦鵝一。
3
増爾雅曰:舒,雁鵝也,一曰蒼𪀉。音歌,鵞顙如瘤,長脰善鳴,又善旋轉其項。古之學書者,法以動腕,羲之好鵞者以此。又古有鵞鸛之陣,其性頑而傲,盖鵞峩首似傲,故曰傲也。 《本草釋名》曰:「鵝鳴,自呼江東,謂之舒雁,似雁而舒遲也」。 《本草集觧》曰:江淮以南多畜之,有蒼白二色及大而垂胡者,並綠眼,黃喙紅,掌善鬬,其夜鳴,應更。師曠禽經》云,腳近臎者,能歩鵞鶩是也。又云:鵝伏卵則逆月,謂向月取氣助卵也。性能啖蛇及蚓,制射工,故養之,能辟蟲虺,或言鵝性不食生蟲者,不然。 《禽經》曰:鵝飛則蜮沉」。蜮,即射工也。 又曰:陸生之鳥咮多銳而善啄,水生之鳥咮多匾而善。唼、善唼、𪀉鵝之類也。善、啄、鸛、鶴之類也。 又曰:「鵝見異類差翅,鳴見同類,拊翅鳴」。 《埤雅》曰:鵝之行也,自然而有行列,故《聘禮》云出如舒雁。 《清異錄》曰:世呼鵝為兀地奴,以其行歩盤跚耳。 鵝伏隨日鳱伏隨月,說者以為乳鵝伏卵,隨日光所轉。 《洞𠖇記》曰:「喜日鵝每日出時,鼓翅而舞,亦名舞日鵝。 原廣志曰:鴐鵝,野鵝也」。 《臨海記》曰:郡東南有白石山,髙三百餘丈,望之如雪,山上有湖,古老相傳云:金鵝所集,八桂所植,下有谿谷,金光煥然。 増南越志曰:化蒙縣祠,山上有湖,湖中有泉鵞,如今野鵝,弄吭山泉,故號為泉鵝。 《嶺南異物志》曰:邕州蠻人選鵝腹毳毛為衣被絮,柔煖而性冷,嬰兒尤宜之,能辟驚癎。桞子厚詩云:鵝毛禦臘縫山罽即此。 宋祈雨雪法,擇靈祠為壇,取白鵝割項盛血,并鵝奠之,次日,俱於壇前瘞之。《志林》云:「鵝能警,盜又能卻蛇,且有祈雨之厄,悲夫!
4
鵝:二
5
原列子》曰:黃帝與炎帝戰,以鵰、鶡、鷹、雁鵞為旗幟。 《魯連子》曰:「君鵝鴨有餘,食士不足半菽。 増《後漢志》曰:海昏侯沈戎卒,葬於烏程之金鵝山上,有金鵝飛集,三鳴而去。其後沈氏通顯,諺云:「金鵝鳴,沈氏興」。 抱朴子》曰:呉景帝有疾,覡視之,得一人,欲試之,乃殺鵝而埋於苑中,深小屋,施牀几,以婦人屣履服物著其上,乃使覡視之,告曰:「若能說此塚中鬼婦人形狀者,加賞而即信矣」。竟日無言。帝推問之急,乃曰:「實不見有鬼,但見一頭白鵝立墓下,所以不即白,然則鵝死亦有鬼也」。 晉書曰:「孝懐帝永嘉元年,洛城東北歩廣里即周之狄泉也,地䧟,有蒼白二色鵝出蒼者飛翔沖天,白者不能止焉」。 晉太元中,章安郡史悝有駮雄鵞善鳴悝女,常養之,鵞非女不食,荀儉苦求得之,鵝輒不食,乃以還悝。又數日,晨起,失女及鵝鄰家,聞鵝向西追至一水,唯見女衣及鵞毛在水邉,今名此水為鵝女溪。 桓,南郡小兒時與諸從兄弟各養鵝,共鬬南郡鵝毎,不如甚,以為忿,迺夜往鵝䦨間,取諸兄弟鵝,悉殺之,既曉,家人咸驚駭,云是變,怪以白車騎,車騎曰:「當是南郡戲耳!」問果如之。 《原幽明錄》曰:晉義熙中,羗王姚毗洛陽隂溝,取磚得一雙,雄鵝並金色,交頸長鳴,聲聞於九臯,養之此溝。 増《兩京記》曰:靜影寺沙門慧逺講經,初在鄉養一鵞,常隨逺聽經,及逺入京,留在寺,晝夜鳴呌不止,僧徒送入京,至此寺門放之,自然知逺房,便入馴狎,毎聞講經,即入堂伏聽,若聞泛說他事,則鳴翔而出,如是六年,忽哀呌庭,宇不肯入堂,二旬而逺卒,寺內有逺碑,亦述其事。 《原秦記》曰:苻朗食鵞炙,知黒白之處,人不信,既而試之,果然。 《増唐書》曰:髙祖義兵至河東,隋將堯君素城守,時圍甚急,君素乃為木鵝,置表於頸,具論事勢,浮之黃河,下河陽,守者得之,逹於東都。 《朝野僉載》曰:乆視年中,越州有祖錄事,早出,見擔鵝向市中者,鵝見錄事,頻顧而鳴祖乃以錢贖之,至僧寺,令收為長生鵝鵝,竟不肯入寺,但走逐祖後經坊,歴市稠人廣衆之處,一歩不放祖,收養之,左丞張錫親見其說也。 《寰宇記》曰:天寳末,德清沈,朝家有鵝育卵而腸出以死,其雛悲鳴不復食,啄敗薦覆之,又銜芻草母前,若祭奠狀,長呼數聲而死,沈氏異而埋之,後人因呼為「孝鵝塜。
6
鵝:三
7
原書經換。 命駕觀右軍王羲之嘗見山隂道士有羣換鵞,求之,道士邀右軍書,黃庭經以遂與之德,増又《仙傳拾遺》云:山隂道士管霄霞求王羲之寫道 ,經舉紅鵞,一雙,相贈後鵞,沖霄飛去, 王羲之性好鵞,㑹稽有一孤居姥,養一鵞,善鳴,求市未得,遂携親友命駕往觀之,母聞王右軍至,乃烹鵞以待之,羲之歎息彌日。 綠眼 黃喙 霜毛 玉羽 増書生入籠漁人聽鈴,晉許彥相往綏安山行,遇一書生臥路側,云足痛求寄鵞籠中,彥相戲言,許之書生,便入籠中,籠亦不廣,書生與雙鵝並坐,負之亦不覺,重至一大樹下,書生乃出籠去, 酉陽雜爼,濟南郡張公城西北有鵞浦,南燕世有漁人居水側,常聽鵞聲而衆,鵞中有鈴,聲甚清亮,候之,見一鵞咽頸極長,因羅得之,項上有銅鈴,綴以銀,鎻有隠,起元鼎元年字也。 夢銜經 頸繫書王襲之愛老莊而不信佛,惟事宰殺,初為晉西省,即嘗養雙鵝,甚愛之,夜夢鵞口銜一卷,經可十指,許取㸔,皆說罪福之事,及旦,果見佛經,因是不敢宰殺,信佛過人,欲《埤史》,湘東王以妾徐氏賜庾信妾,與信弟掞私通,掞 求之,無敢言者,信庭前有蒼鵞,乃繫書於頸,信視之,遂題紙尾曰:「畜生乞汝」。 卻月 懸魚胷垂,却月脚似懸魚鵝四。
8
原出哇孟子飛去。傅承為江夏守,有鵞一隻飛,去三年後,更引三十餘頭而來。 増鬬鵝田令孜傳》:唐僖宗數幸興慶池,與諸王鬭鵝一鵞至,值十萬錢。 戲鵝。《明興雜記》:太祖幼時,嘗見羣鵞游於庭戲,以青白二紙旗左右竪立,命之曰:「青者立青旗下,白者立白旗下,違者死,羣鵞如命而往,獨一花鵞不知所適,往来於青白之間。 木鵝飛淮南子魯般墨子以木為鵞,而飛三日集而不可使為工也 金鵝獻唐貞觀二十年,吐蕃遣其大臣祿東賛奉表言:「聖天子討高麗,纔聞陛下發駕,少選之間,已聞歸國,雁飛迅越,不及陛下速疾,忝預子壻,喜倍常情,夫鵞猶雁也,故作金鵝奉獻,其鵞黃金鑄成,高七尺,中可實酒三斛」。 亂軍聲李愬入蔡州,夜半至懸瓠城,雪甚,城傍皆鵞鶩池,愬令擊以亂軍聲。 惱比鄰,魏陸勗見童驅鵞,鴨出,輒問曰:「不曽使鄰人惱否?」故杜詩曰:「不教鵞鴨惱比隣可堪五萬。京下劉光祿家養好鵝,劉後軍從京師還鎮潯陽,以一隻鵞為後軍,別純蒼色,頸長四尺許,頭似龍,此一隻鵞可堪五萬,自後不復見有此類。 惟願雙生《聞見錄》曰:李先主以國用不足稅民鵞卵,出雙生者桞花為絮者,伶人獻詞云:「惟願普天多瑞慶,栁條結絮鵞雙生」。
9
鵝:五
10
増詩唐駱賔王七嵗時作《詠鵝詩》,曰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杜甫得房公池鵝詩》曰:「房相西亭鵝,一羣眠沙泛浦白於雲,鳯凰池上應囘首,為報籠隨王右軍」。 又舟前《小鵝兒詩》曰:「鵝兒黃似酒,對酒愛新鵝,引頸嗔船逼,無行亂眼多翅開遭宿雨,力小困,滄波客散層城暮,狐狸奈若何! 呂溫《道州北池放鵞詩》曰:「我非好鵝癖,爾乏鳴雁姿,安得免沸鼎,澹然㳺清池,見生不忍食,深情固在斯,能自逺飛去,無念稻粱為」。 李商《隠鵝詩》曰:「眠沙臥水白成羣,曲岸斜陽極浦雲,那得將心憐孔翠,羈雌常共故雄分」。 李郢詩曰:「臘後閑行村舍邉,黄鵝清水真可憐,何時散亂隨青草,永日淹留在野田,無事羣鳴遮水際,爭来引頸逼人前,風吹楚澤蒹葭暮,㸔下寒溪逐去船」。 宋陳造《𫝊商卿借鵝詩》曰:「吾家水豢慣,秋春榖飼欄栖又一新友,誼何須換鵞帖?隣墻防有嗾獒人,眠沙泛渚期他日,問俗充庖戒未仁,酬我質劑當倍稱,學書還復慰清真」。 陸㳺過建陽縣,以雙鵝贈東觀,道士為長生鵝,俯觀大溪,鵝得所矣,賦詩曰:「閑泛晴波唼綠萍,卻衝㣲雨傍煙汀,㑹稽內史如相遇。換取《黃庭》一卷經。
11
原賦宋鮑照《野鵝賦》曰:「入長羅之逼脅,負高繳之樊縈。邈辭羣而別偶,超煙霧而風行。踐菲跡於瑤塗,升弱羽於丹庭,望征雲而延悼,顧委翼而自傷。無青雀之銜命,乏赤雁之嘉祥,空穢君之園池,徒慙君之稻粱」。
12
原序晉蘇彥鵝詩序》曰:「時暫出郡,忽聞鵝鳴,聲甚哀急,乃云野人所致,外吏規為方便,以俟送客,聞之悵然,乃感莊生善鳴之雁。若其無音,將充庖廚,豈得放任,矯翮籠樊? 沈充《鵝賦序》曰:先大夫俞潁川者,殊精意於養鵝,求得竒鵝,時有綠眼黃喙。焦叔明以為太康中得大蒼鵝,從喙至足四尺有九寸,體色豐麗,鳴聲驚人,三年而為暴犬所害,惜其不終,故為之賦云。
13
鴨一鳬與鴨同,白帖并入
14
原《廣雅》曰:鳬,鶩鴨也」。 《說文》曰:鶩,野鳬也」。 増本草正誤曰:「鶩即鴨,有家鴨野鴨」。 尸子云:「野鴨為鳬,家鴨為鶩,不能飛翔,如庶人守耕稼而已」。 唐王勃滕王閣序曰:落霞與孤鶩齊飛,蓋鶩有舒鳬之名而鳬,有野鶩之稱,可以通用。案《周禮》,執鶩豈野鴨乎?國風弋鳬,豈家鴨乎? 本草釋名曰:鶩通作木。曲禮云:庶人執匹匹,雙鶩也。匹夫卑末,故廣雅謂鴨為●音末音匹禽經云:鴨名呷呷,其名自呼鳬,能高飛而鴨舒,緩不能飛,故曰舒鳬。本草集觧曰:按格物論,鴨雄者,綠頭文翅,雌者黃斑色,但有純黒純白者,又有白而烏骨者皆雄瘖,雌鳴重陽,後乃肥腯,味美。清明後生卵則內䧟,不滿伏卵,聞礱磨之聲,則
ctextchar:6377
而不成,無雌抱伏,則以牛屎嫗而出之。此皆物理之不可曉者也。 釋名曰:「鳬從几,音殊短羽髙飛貎鳬,義取此。爾雅云:鸍,沉鳬也。鳬,性好沒故也。俗作晨鳬,云鳬,常以晨,飛亦通。 集觧曰:「鳬」東、南江、海河泊中皆有之,數百為羣,晨夜蔽天而飛,聲如風雨,所至稻粱一空。陸璣詩疏》:「狀如鴨而小,雜白青色,背上有文,短喙長尾,卑腳,紅掌水鳥之謹,愿者肥而耐寒」。 《原廣志》曰:「野鴨雄者,赤頭有距,鶩生百卵,一日再生,有露華鶩。以秋冬生卵並出蜀,晨鳬肥而耐寒,宜為臛」。 《呉錄》曰:婁縣有石首魚,至秋化為冠,鳬鳬頭中,猶有石也。 《南越志》曰:化䝉縣祠,山上有池,池中有松鳬,如今野鴨栖息松間,故俗謂之松鳬。 増金樓子》曰:「海鴨大如常鴨,斑白,文亦謂之文鴨。 《採蘭雜志》曰:鳬一名少卿。 鳥之孚卵皆如期,不失信也。今雞鶩孚卵,雞二十日而化鶩,三十日而化,皆如其期也」。 雞伏鴨卵,雛成入水,雞母隨岸呼之,雛出而隨母,鴨雞異類,能相隨也。 原詩曰:「將翺將翔,弋鳬與雁」。 又鳬鷖在沙。又在涇在渚。 莊子曰:「鳬脛雖短,續之則悲」。 楚辭曰:「寧與騏驥抗軛乎?將與雞鶩爭食乎?寧昂昂,若千里之駒泛泛,若水中之鳬乎?」李陵詩曰:「雙鳬俱北飛」。 說苑曰:「鶩無他心」。故庶人以為贄。 焦贛《易林》曰:「鳬聲鼓翼,嘉樂充德」。 《文選曰羣,飛侶浴戲,廣浮深。 又曰:「集若霞布,散如雲霧」。 增唐子》:「吾嘗㑹賓設樂,天忽雲興,繼以大雨,有羣鶩成列,飛翔而過此偶爾,何異蒼鶴二八也。
15
鴨:二
16
原《左傳》曰:「公膳日,雙雞饔,人竊更之,以鶩子尾怒」。 魯連子曰:「陳無宇謂門客曰:「昔荊來伐,無一人死,何國之寡士也?」門客對曰:「君車衣文繡,士不得以為緣。鵝鴨有餘食,士不足半菽。堂上有酒池,士不得一。甞財者,君所輕,死者士所重。若不以所輕與人,而欲得人所重,不亦難乎?」 増《春秋繁露》曰:張湯問董仲舒曰:祠宗廟,或以鶩當鳬,可乎?」對曰:「鶩非鳬鳬非鶩,竊以為不可」。 原《風俗通》曰:王喬為鄴令,每月朔望,常自縣詣臺朝,帝怪其來數而不見車騎,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臨至,輒有雙鳬從東南飛來,於是舉網張之,但得一隻舄,是先所賜尚書官屬履也。 増魏文帝遣使求鬭鴨,孫權具以與之。 《博物志》曰:人有得鳬鳥毛,長三丈,以示張華,華曰:此謂海鳬毛也,出則天下亂」。 《原廣州先賢傳》曰:頓琦至孝,母喪,感慕哀聲不絶,有飛鳬白鳩棲廬側詳鳩 又曰:卞密遭父艱,有飛鳬一雙游,密廬傍小池,見人則馴附,如家所畜,後遭母喪,密歸至所,居一宿,故雙鳬復㳺戲池中。 増述異記曰:「周昉少時與商人共入宮亭,廟宿起如厠,見一白頭,翁昉逐禽之,化為雄鴨。昉捉還船,欲烹之,因而飛去,後亦無他。 《周書》曰:太祖車駕幸城南園臨水亭,見雙鳬爭藻於池面,引弓射之,一發而雙貫,從官歡呼稱賀,上命翰林冩之縑素。 《唐書》曰:「齊王祐,太宗第五子,好養鴨未反前,忽有野狸入籠中,咬四十餘鴨,皆斷其頭。及敗,同惡而誅者四十四人」。 《嶺南異物志》曰:廣州浛洭縣金池王家有養鵝鴨池,嘗於鴨糞中見麩金,遂多,收淘之日得一兩,緣此致富貴。三世後池,即無金王氏力殫矣。 《元史》曰:「綽哈精騎射,帝嘗與賊遇,將戰,有二飛鶩至,帝命射之,請曰:射其雄乎?抑雌者乎?帝曰:雄者。綽哈一發墜其雄。
17
鴨:三
18
増素纓 文翅《太𤣥經》:素纓之鴨,翰音之。雞,白蹄之豕,短喙之狗,修頸之鵞。君子之貌,何獨異耶?頭鴨雄者,綠 文翅」。。 入夢 行庭《夢雋曰:桓邈為汝南郡人,齎四烏鴨作禮,大兒夢四烏衣人請命,覺忽見鴨將殺,遂救之,買肉以代夢,四人来謝而去, 三國典畧:髙德衆正相齊,未誅之,前家有赤鴨羣行於庭,犬来逐,遂成碎血。 萍茵 金羔《雲林異景志》:浮光多美鴨。太原少尹樊千里買百隻置後池,載數車,浮萍入池,使為鴨作茵褥 。蜀廣安有金羔、玉飯、紅腊、紫梨。注「金,羔鴨也」。。 青頭雞。 減脚鵝。魏氏春秋:司馬文王鎮許昌,徴還擊𦍑,至京師,見帝於平樂觀,帝與小臣謀,因其辭劍誅之,已書詔文王入,帝方食,優人,雲午等唱曰:「青頭雞,青頭雞者,鴨也」。帝懼,不敢發,司馬由是謀廢帝乎?清異錄:御史符昭逺曰:「鴨頗類 , 鵞但足短耳,宜謂之減腳鵞」。 送千頭 畜萬隻齊春秋:齊人渡江,至莫府山南,我軍自覆舟東移,頓郊壇北,與齊人對㑹,文帝遣送米三千石、鴨千頭,帝即炊米煑鴨,誓申一戰,人人裹飯,嫓以鴨肉蓐食,攻之,齊軍大潰。 雲仙雜記》:「富揚庭畜鴨萬隻,每飼以米五石,遺毛覆渚」。 化小童。 似老翁,《洞㝠記》:武帝升望月臺,時暝望南端有三青鴨羣飛,俄而止於臺上,帝恱之。至夕,青鴨化為三小童,皆著青綺文檽各握鯨文大錢五枚,置帝几前。 。杜詩:君不見黃鵠,髙於五尺,童化為白鳬,似老翁。 升蕖 裁錦,《洞㝠記》:𤣥都翠水中有升蕖,鴨赤色,每止於芙蕖上,不食五榖,惟唼葉上垂露,亦曰丹毛鳬沉。《開元遺事》:玉蓮湯泉湧為奉御池,裁錦繡為鳬,鷗浮 水中。帝與貴妃乗,鈒鏤小舟,戲玩於其間。
19
鴨:四
20
増煩鶩上林賦煩鶩庸渠注:「庸渠鳬灰色而雞腳」。 類鶩馬援與兄子書云:學龍伯高不就,猶為謹勅之士,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也」。。 鶩沒越地傳:越人為競渡,有薄俗少年,各尚其勇為鶩,沒之,戲有至水底,然後魚躍而去 晨鳬,蘓武與李陵書,乗雲附景,不足以譬速,晨鶩失羣,不足以喻疾。玉鳬。闔閭,塜中有玉鳬。 鳬藻杜詩上光武疏云:「陛下起兵十有三年,將帥和睦,士卒鳬藻」。注:言其和睦,歡恱如鳬之戲於水藻也。。 鳬翁,古今合璧云:春草雞翹鳬翁濯顔得水藻而喜恱注鳬,翁頸上毛也。 鴨城吴地記:鴨城者,吳王築城以養鴨,周數十里。 鬬鴨䦨,陸龜䝉有鬬鴨䦨,一旦,驛使過焉,挾彈斃其尤者。陸曰:「此鴨善人,言見欲上進,奈何斃之!」使者盡以囊中金窒其口,徐問人語之狀,陸曰:「能自呼其名耳」。使者憤且笑,拂袖上馬,因還其金,曰:「吾戲耳!」 射鴨堂孟郊為溧陽尉,開射鴨堂
21
鴨:五
22
原詩梁簡文帝咏單鳬詩曰:「銜苔入淺水刷羽,向沙洲孤飛本欲去,得影更淹留」。 又詠《寒鳬詩》曰:「迴水浮輕,浪沙場弄,羽衣眇眇,隨山沒離,離傍海飛。 陳江總賦:得汎汎水中鳬,詩曰:歸鳬沸卉同亂下,芳塘中出沒時銜。藻飛鳴忽颺風,浮深或不息,戲廣若乗空,春鸚徒有賦,還笑在金籠」。 《増唐李嶠鳬詩曰:「颯沓睢陽涘,浮㳺漢水隈,錢飛出井見,鶴引入琴哀,李陵賦詩罷,王喬曵舄來,何當歸太液,翔集動春雷」。 杜甫《花鴨詩》曰:花鴨無泥滓堦,前每緩行羽毛知,獨立,黒白太分明,不覺羣心妬,休牽衆眼驚,稻粱霑汝在,作意莫先鳴」。 李羣玉《野鴨詩》曰:「鸂鶒借毛衣,喧呼鷹隼稀。雲披菱藻地,任汝作羣飛」。 陸龜《蒙東飛鳬詩》曰:「裁得尺錦書,欲寄東飛鳬,脛短翅亦短,雌雄戀菰蒲」。 呉融池上雙鳬詩曰:「碧池悠漾小鳬雛,兩兩依依祗自娯,釣艇忽移還散去,寒鴟有意即相呼,可憐翡翠歸雲髻莫羡鴛鴦入畫圖,幸是羽毛無取處,一生安稳老菰蒲」。 又雙鳬狎得傍池臺,戲藻銜蒲逺,又回敢為稻粱凌險去,幸無鷹隼觸波来,萬絲春雨眠時亂,一片濃萍浴處開,不在籠欄夜仍好,月汀星沼剰徘徊。 宋梅堯臣《鴨雛詩》曰:「春鴨日浮波,羽冷難伏卵。甞荷雞抱持,託以雞窠煖,三旬壳既坼,乳毛寒脛短。有志在養毓,勿論報德限」。 司馬光水鴨詩》曰:「䙰褷出,短蒲,毰毸浴清水。物忌太鮮明,何妨染泥滓。 《明髙啓、射鴨》詞曰:「射鴨去清江,曙射鴨返回塘,晩秋菱葉,爛煙雨晴鴨羣。未下媒,先鳴草翳低遮竹弓彀,水冷田空鴨多瘦,行舟莫來使鴨驚得食忘猜正相鬬,觜唼唼毛褷褷潛,機一發那得知。 又《鬭鴨篇》曰:春波漾,羣鳬戲鬭,每堪玩宛轉廻翠吭䙰褷振文翰,聲兼江雨喧影逐浦,雲亂唼喋隊初交,紛披勢將散,持敵忽同沉呼儔,更相喚,時陳水檻側,或聚湖亭畔,長鳴若賈勇,逺奮如追竄,荷葉觸俱翻,菱絲罥齊斷,魚駭沒中流,鷗驚起前岸。心踰籠雉,驕氣壓場,雞悍海客朝自驅,溪娃晩猶㸔,稍欲礙行舟,渾忘避流彈。苦争應為食,幸勝非因算。微鳥昧前軀,臨川獨長嘆」。
23
原賦晉蔡洪鬬鳬賦》曰:嘉乾黃之散授,何氣化之有靈?産羽蟲之麗鳥,惟鬬鴨之最精,禀離午之淑氣,體鸞鳯之妙形,服文藻之華羽,備豓采之翠英,冠葩綠以曜首,綴素色以㸃纓,性浮㨗以輕躁,聲清響而好鳴,感秋霜之肅烈,從金氣以出征,招爽敵於戲門,交武勢於川庭。爾乃振勁羽,竦六翮,抗嚴趾,望雄敵,忽雷起而電發,赴洪波以奮擊。 宋王徽《野鳬賦》曰:翾翾雙鶩,體蕞羽㣲,和鳴愧雁,麗采慚翬,仰鵠推髙,瞻隼憚威,遵時弄音,假日于飛。爾乃湛淡揚瀾,俯仰威疇,心矜逺野,意惕近洲。齊謝朓《野鶩賦》曰:夫何羅人之伎巧,薦江海之逸禽,落摩天之迅羽,絶飛驚之好音。碎文錦之丹臆,裂雕綺之翠衿,孤雛喧而靡翼,羇雌呌而莫尋。 増唐王勃江曲孤鳬賦》曰:忘機絶慮,懐聲弄影,乗駭浪而神驚,漾澄瀾而趣靜,知動息而多方,屢沿洄而自省。 李邕《鬬鴨賦》曰:「參差聱軋,颯沓繽紛,其浮蔽水,其旋如雲,共洽波而弄吭,各求匹而為羣,繞菰蒲而相逐,隔洲渚而相聞」。原啟晉劉孝儀為晉安王,謝賜鵝鴨,啓曰:「形類沈文,經符陶記》。「晉臣羞筮,吳巫未占,復有背如車蓋,胷垂卻月口,疑犀□腳,似魚懸,出九芝之池,去千金之沼。
24
倉庚一。
25
原詩義疏》曰:黄鳥,鸝鶹也。或謂黃栗留幽州謂之黃鴦,或謂之黃鳥,一名倉庚,一名商庚,一名鵹黃,一名楚雀,齊人謂之搏黍,闗西謂之黃鳥,常椹熟時來在桑樹間,皆應節趨時之鳥,或謂之黃袍。 《說文》曰:離,黃倉,庚也。鳴則蠶生。 増《本草釋名》曰:「《禽經》云鸎鳴嚶嚶,故名。或云鸎項有文,故從賏賏。項,飾也,或作鶯,鳥羽有文也。《詩》云有鶯,其羽是矣。其色黃而𢃄黧,故有黃鸝諸名。 《本草集觧》曰:「鸎處處有之,大於鸜鵒雌雄雙飛,體毛黃色,羽及尾,有黑色相間,黒眉尖觜青腳。立春後即鳴麥黃椹,熟時尤甚。其音圓滑如織機聲,冬月則藏蟄,入田塘中,以泥自裹如卵,至春始出。 原詩曰:「春月載陽,有鳴倉庚」。 又曰:「倉庚于飛,熠燿其羽。 又曰:「黃鳥于飛,集于灌木」。 又曰:「緜蠻黃鳥止於丘隅。 又曰:「睍睆黃鳥,載好其音。 《禮記》曰:「仲春之月,倉庚鳴」。
26
倉庚二
27
原毛詩》:黄鳥哀,三良也。交交黄鳥止于棘,誰從穆公子車奄息。 増楊䕫止妒論曰:梁武帝郗后性妒,或言倉庚為膳療妒,遂令茹之妒果減半。 《開元遺事》曰:唐明皇於禁苑中見黃鶯,呼為金衣公子」。 《遼史》曰:太宗十一年,自將以援敬塘,有飛鶯自墜而死,卜之吉,上曰:「此從珂自滅之兆」。 《鶴林玉露》曰:「婺州治古木之上,有鶯巢一卒探取其子,郡守王夢龍方據案視事,鶯忽飛下,攫一卒之巾以去。已而知非是,銜巾來還,乃徑攫探巢卒之巾而去。太守推問其故,為杖此,卒而逐之」。 《玉堂閒話》曰:頃年有人取得黃鶯雛養於竹籠中,其雌雄接翼,曉夜哀鳴於籠外,絶不飲啄,乃取雛置於籠外,則更來哺之,人或在前,畧無所畏,忽一日不放出,籠其雌雄,繚繞飛鳴,無從而入,一投水中,一觸籠而死,剖腹視之,其腸寸斷。
28
倉庚三。
29
原黃鸝。 楚雀 擇木 候時 遷喬木 《鳴髙枝》出自幽谷,遷於喬木 載好其音。 有鶯其羽 百囀 増雙飛百囀闗闗,好《詩義疏。黃鳥性 ,雙飛 療妒 傳信《山海經》:倉庚為膳,可以療妒。 《六帖》:處士:元藏機有二鳥,大小類黃鸝,每翔翥,空中藏機,呼之即至,或令銜珠,或令投人,謂之傳信。鳥出滄州。 調簧 擲梭李白詩「暖入鶯,簧舌漸調 唐《詩》鶯擲金梭織桞絲」 變喧 觧語。韋應物詩:「流鶯變作百鳥喧」語,章茂深,常得其婦翁」。石林賀新郎詞首云:「睡起啼鶯 」。章疑其誤詰之。石林云:「流鶯不觧語,啼鶯觧語《見禽經》。 有鳴 于飛 睍睆 緜蠻 《集灌木鳴翠桞》唐《詩》:兩箇黄鸝鳴翠桞 繞上林。 《囀柔枝》李白詩:新鶯飛遶上林苑,願入簫韶雜鳯笙。吟瑩徹詩新鶯》傍簷曉更悲孤,音清 囀柔枝。 遶建章。 《度昆明》岑參詩:「百囀流鶯遶建章㸔。桞宗元詩翻:日迥度,昆明飛。凌風邪 細桞翥 深樹鳴,隔葉音唐詩上有「黃鸝深樹鳴」,音杜甫詩「隔葉黃鸝空好」。。 喈喈 《恰恰》詩其《鳴喈喈嬌》,杜甫詩自在 鶯,恰恰啼」。。 俗耳鍼砭。 詩腸鼓吹《世說》:戴顒字仲若,春日携雙柑斗酒,人問何之,答曰:「往聽黃鸝聲」。此俗耳,鍼砭詩腸,鼓吹汝知之乎!
30
倉庚四
31
増詩唐劉孝孫賦《得春鶯送友人詩》曰:「流鶯拂繡羽,二月上林期,待雪消金禁,銜花向玉墀,翅掩飛燕舞啼惱,婕妤悲料取金閨,意因君問所思。 李嶠鶯詩》曰:芳樹雜花紅,羣鶯亂曉空聲分折楊吹,嬌韻落梅風寫囀。清絃裏遷喬暗木中友生若可冀幽,谷響還通一作「睍睕度花紅閒闗亂曉空乍離幽谷日先囀,上林風翔集春壺側低昂,錦帳中聲詩辨摶黍此興,思無窮」。。 鄭愔咏《黃鶯兒詩》曰:「欲囀聲猶澀,將飛羽未調,髙風不借便,何處得遷喬」。 王維《聽宮鶯》詩曰:「春樹繞宮墻,宮鶯囀曙光。忽驚啼暫斷,移處弄還長。隠葉栖承露,攀花出未央。游人未應返,為此始思郷。 《陶翰桞陌聽早鶯》《詩》曰:忽來枝上囀還,似谷中聲乍使香。閨靜偏傷逺客,情間闗難辨處斷,續若頻驚玉勒留,將乆青樓夢不成。千門候曉發萬井,報春生,徒有知音賞,慙非臯鶴鳴。 韋應物聽鶯歌》曰:「東方欲曙花𠖇𠖇,啼鶯相喚亦可聽。乍去乍來時近逺,纔聞南陌又東城。忽似上林翻下苑,綿綿蠻蠻似有情,欲囀不囀意自嬌。羌兒弄笛曲未調,前聲後聲不相及。秦女學筝指猶澀,須㬰風暖朝日暾。流鶯變作百鳥喧,誰家嬾。婦驚殘夢何處愁人憶故園伯勞飛過聲局促戴勝下時桑田綠不及。流鶯日日啼花間,能使萬家春意閑,有時斷續聽不了,飛去花枝猶裊裊。還棲碧樹瑣千門,春漏方殘一聲曉。 《司空》曙殘鶯,百囀歌曰:殘鶯一何怨!百囀相尋續,始辨。下將高稍分長復促。綿蠻巧狀語,機節終如曲。野客賞應遲,幽僧聞詎足。禪齋深樹夏隂清,零落空餘三兩聲,金谷筝中傳不似,山陽笛裏寫難成。憶昨亂啼無逺近,晴宮曉色偏相引。送暖初隨桞色來,辭芳暗逐花枝,盡歌殘鶯,歌殘鶯。悠然萬感生謝朓,羈懐方一聽。何郎?閑吟本多情,乃知衆鳥非儔比。暮噪晨鳴倦人耳共愛竒音那可親,年年出谷待新春。此時斷絶為君惜,明月鳴蟬催髪白。 《楊凌春霽花萼樓南聞宮鶯》詩曰:「祥煙瑞氣曉来輕,桞變花開共作晴。黃鳥逺啼鳷鵲觀,春風流出鳯凰城」。 武元衡《春曉聞鶯》詩曰:「寂寂蘭堂曉,夢驚綠林斜月思孤鶯,猶疑蜀魄千年恨,化作禽冤萬囀聲。 韓愈和武相公聞鶯聲詩》曰:「早晩飛來入錦城,誰人教觧百般鳴,春風紅樹驚眠處,似妒歌童作豓聲」。 又《早春雪中聞鶯詩》曰:朝鸎雪裏新雪樹,眼前春𢃄澀。先迎氣侵寒已報,人共矜初聽早,誰貴?後聞頻暫囀,那成曲孤鳴。豈及辰風霜,徒自保桃李詎相親寄謝幽棲友辛勤,不為身。 李益和《武相公聞鶯詩》曰:「蜀道山川心,易驚綠忩魂夢曉聞鶯,分明似雪文君恨,萬恨千愁絃上聲。 《雍裕之殘鶯》詩曰:「花䦨鶯亦懶,不語似含情。何言百囀舌,惟餘一兩聲。 王建和門下武相公春曉聞鶯詩》曰:「侵黒行飛一兩聲,春寒囀小未分明。若教更觧諸餘語,應向宮花不惜情」。 楊巨源《和武相公春曉聞鶯詩》曰:語候飛遲天欲明,殷勤似訴有餘情。仁風已及芳菲節,猶向花溪鳴㡬聲」。 皇甫鏞《和武相公聞鶯詩》曰:「華館沉沉曙境清,伯勞初囀月㣲明,不知台坐宵吟乆,猶向花牕驚夢聲。 許孟容和武相公春曉聞鶯詩》曰:碧樹當窗啼曉,鶯間關入夢聽難成,千回萬囀盡愁思,疑是血魂哀困聲。 李虞《聞鶯詩》曰:「玉繩河漢曉縱橫,萬籟全收鶯獨鳴。能將百囀清心骨,寧止閑忩夢不成。 李商《隠流鶯》詩曰:「流鶯漂蕩復參差,度陌臨流不自持。巧囀豈能無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風朝露夜隂晴裏,萬戸千門開閉時,曽苦傷春不忍聽,鳯城何處有花枝」。 劉得仁《鶯出谷詩》曰:「東風潛啓物,動息意皆新。此鳥從幽谷,依林報早春,出寒雖未乆,振羽漸能頻。稍類沖天鶴,多隨折桂人,樽前喧有語,花裏晝藏身。向若穠華處,餘禽不見親」。 《羅鄴鶯》詩曰:「暖辭雲谷背殘陽,飛下東風翅漸長,卻笑金籠是羈絆,豈知瑤草正芬芳。曉逢溪雨投紅樹,晩囀宫樓泣舊妝。何處離人不堪聽。㶚橋斜日裊垂楊司空圖鸝詩曰:不是流鶯獨占春,林間翠彩四時新。應知擬上屏風畫,偏坐橫枝亦向人」。 鄭谷《黃鶯詩》曰:「春雲澹澹日輝輝,宫樹煙深隔水飛。應為能歌繫仙籍,麻姑乞與女真衣。 《吳融鶯詩》曰:「日落林西烏未知,自先,飛上最高枝。千啼萬語,不離恨,已去又來如有期。慣識江南春草處,長驚薊北夢回時。謝家園裏成吟乆,只欠池塘一句詩」。 陸扆《禁林聞曉鶯》詩曰:曙色分層漢鶯聲繞上林,報花開瑞錦催栁綻,黃金斷續隨風逺間關送,月沉語當溫樹近,飛覺禁園深。繡戶驚殘夢,瑤池囀好音。願將棲息意,從此沃天心。 《錢可復鶯出谷詩》曰:「玉律陽和變,時禽,羽翮新載飛初出。谷一囀已驚人拂桞宜煙暖衝花覺。路春摶,風翻翰疾,向日弄吭頻求友。心何切,遷喬幸有因。華林高,玉樹棲託及芳晨。 《張鷺鶯出谷》詩曰:「弱質隨儔匹遷鶯,正及春乗風音響,逺映日羽光新已得辭,幽谷還將脫俗塵,鴛鸞方可慕燕雀,迥無鄰㳺止知難屈,翻飛在此伸一枝。如借便終冀託深仁」。 《劉莊物鶯出谷詩》曰:「幸因辭舊谷,從此及芳晨,欲語如求友,初飛似畏人,風調歸影便日暖吐聲頻,翔集知無阻,聨綿貴有因,喜遷喬木近寧厭對花新,堪念㣲禽意,闗關也愛春」。 南唐後《主秋鶯詩》曰:「殘鶯何事不知秋,橫過幽林尚獨逰。老舌百般傾耳聽,深黄一㸃入煙流,棲遅背世同悲魯,瀏亮如笙碎在緱,莫更流連好歸去,露華淒冷蓼花愁」。 李中鶯詩》曰:「羽毛特異諸禽出谷堪聽好音薄暮欲棲何處雨昏楊桞深深,呉越羅隠」。鶯聲詩曰:井上梧桐暗,花間霧露稀,一枝晴復暖,百囀是兼非金屋夢初覺,玉關人未歸,不堪閑,日聽,因爾又沾衣。 《閩徐夤宮鶯詩》曰:「領得春光在帝家,早從深谷出煙霞,閒棲仙禁日邉桞,飢啄御園天上花,睍睆只疑陪閣鳯,間關多是問宮娃,可憐鸚鵡矜言語,長閉雕籠嵗月賖」。 宋蘇舜欽《雨中聞鶯》詩曰:「嬌駭人家小兒女,半啼半語隔花枝。黃昏雨密東風急,向此飄零欲泥誰」。 梅堯臣《黃鶯詩》曰:「最好音聲最好聽,似調歌舌更叮嚀。髙枝拋過低枝立,金羽修眉黒染翎。 《劉敞鶯詩》曰:醉裏春空盡,江邉客未歸。可憐鳴睍睆,似欲訴芳菲,珍樹移時語,殘花入眼稀。離居亦幽獨,求友莫相遅。 又曰:「野花吹盡竹娟娟,尚有黃鸝最可憐,婭姹不知緣底事,背人飛過北山前」。 《石曼卿鶯詩》曰:「何處轉新哢,間關出建章,至清無奈玉,更巧莫如簧。谷口淒寒甚,花隂淑景長,上林棲處穏,慎勿競雕梁」。 張耒四月聞鶯詩》曰:好音終在恥争先,谷外寒多故後遷,已過花時亦何恨,不妨夏木緑參天」。 范成大《五月聞鶯詩》曰:「桑隂净盡麥頭齊,江上聞鶯每嵗遅,不及曉風鵯鵊子,迎春啼到送春時」。 又曰:一聲初上最髙枝,忙殺嘔啞百舌兒。老盡西園千樹綠,卻憐槐眼正迷離。 楊萬里聞鶯詩》曰:「過雨溪山净,新晴花桞明來穿兩好樹,別作一家聲,故欲撩詩興,仍添懐友情驚飛苦難見,那更緑隂成」。 又曰:「曉寒顧影惜金衣,著意聽時不肯啼,飛入桞隂多處去,數聲只許落花知」。 又曰:仰聽金衣語,偶窺鶯婦巢。深穿喬木裏,危挂弱枝梢,啄菢雙雙子,經營寸寸茒,何時雛,脫殻,新哢響交交」。 元台哈布哈賦《得上林鶯》、《送張兵曹》詩曰:春隂苑樹合,日出見黃鸝。圎聲度繁葉,流羽拂髙枝。時節苦易變,況經多別離。君子貴求友,忽懐幽谷悲」。 又曰:「春日陽關道,鸎聲滿上林,來從金谷曉,飛度玉樓隂,桞嫩難分色,歌停稍辨音,明朝空觧語,人去落花深」。 楊維禎《聽鶯曲》曰:「紫騮踏花雲滿足,南陌東阡日馳逐。不如幽谷黃衣郎,好音綿蠻出深木。鄰家女兒愁別離,楊花卻傍珠簾飛。樓前關山人未歸,奈何奈何啼黃鸝。 明袁凱《新鶯詩》曰:「芳樹何年到西園,夢裏驚不須重聽,汝只是舊啼聲。 《李東陽黃鶯詩》曰:「栁花如雪滿春城,始聽東風第一聲。夢裏江南舊時路,隔溪煙雨未分明」。 章懋禁中聞鶯詩》曰:「禁苑花深晝漏遅,鶯聲遥在萬年枝,不隨舞袖歌金縷,卻伴仙韶奏玉墀,長信夢回欹枕處,瑣闈吟罷倚䦨時,東風空費如簧舌,不道明廷有鳯儀」。 石珤《春暮見鶯詩》曰:「百花開盡見鶯流一囀能添數種愁。巧舌傍人何太苦,春光隨水已難留。心驚陌上誰家笛,夢破城南少婦樓。桞色萬行聽不斷,莫牽詩思到揚州」。 祝允明《京館聞鶯》詩曰:「天風吹出掖垣聲,瀏亮緱山午夜笙。錯認閶門折楊桞,一時飛夢滿江城。 孫艾《春盡日聞鶯》詩曰:「正愁春去對春風,忽聽鶯啼碧樹叢。無數飛花向簾幕,將愁盡入一聲中」。 屠隆《新鶯詩》曰:「初來閣外弄春暉,上下花間試學飛。小語未全調,玉管,薄寒深自䕶金衣龍池萬桞棲應怯紫殿千門見總稀九十韶華愁,易老啼殘紅藥綠隂肥」。
32
原賦魏文帝鶯賦:「堂前有籠鶯,晨夜哀鳴悽,若有懐憐而賦之曰:怨羅人之我困,痛宻網而在身。顧窮悲而無告,知時命之將泯。升華堂而進御,奉明后之威神。唯今日之僥倖,得去死而就生,託幽籠以棲息,厲清風而哀鳴。 王粲《鶯賦》曰:「覽堂隅之籠鳥,獨髙懸而背時。雖物微而命輕,心悽愴而愍之。日奄靄以西邁,忽逍遙而既𠖇。就角隅而斂翼,眷獨宿而宛頸。歴長夜以向晨,聞倉庚之羣鳴。春鳩翔於南甍,戴鵀集乎東榮。既同時而異憂,實感類而傷情。 晉王惲《妻鍾夫人鶯賦》曰:「嘉京都之鶯鳥,冠羣類之殊形。擢末軀於紫闥,超顯御乎天庭。惟節運之不停,懼龍角之西頽。慕同時之逸豫,怨商風》之我催」。
33
鴛鴦一。
34
増本草集觧》曰:「鴛鴦,鳬類也。南方湖溪中有之,棲於土穴中,大如小鴨,其質杏黃色,有文采,紅頭,翠鬛,黒翅,黒尾紅掌,頭有白,長毛垂之至尾,交頸而臥,其交不再。本草。釋名》曰:鴛鴦終日並游,有宛在水,中央之意也。或曰:雄鳴曰鴛,雌鳴曰鴦。崔豹古今注云:鴛鴦雌雄不相離,人獲其一則一相思而死,故謂之匹鳥,《涅槃經》謂之婆羅伽鄰提。 原歸藏曰:「有鳬鴛鴦,有鴈鷫鷞。 《毛詩》:「鴛鴦刺,幽王也。思古明王,交於萬物。有道自奉養有節。鴛鴦于飛,畢之羅之。君子萬年,福祿宜之」。 鄭氏婚禮謁文,賛鴛鴦鳥曰:雄雌相類,飛止相匹」。 古詩曰:「清湍激長流,中有雙鴛鴦」。
35
鴛鴦二。
36
原《列異傳》曰:「宋康王埋韓憑夫婦,宿夕文梓,生有鴛鴦,雌雄各一,恒棲樹上,晨夕交頸,音聲感人。 増《朝野僉載》曰:漢時,鄢縣南門兩扇,忽一聲稱鴛,一聲稱鴦,晨夕開之,聲聞京師。漢帝惡之,令毀其門,兩扇化為鴛鴦,相隨飛去。後改鄢為晏城縣。 原《魏志》曰:文帝問周宣曰:「吾夢殿屋,兩瓦墜地,化為鴛鴦,何也?」宣對曰:「後宫當有暴死者」。帝曰:「吾詐卿耳」。宣曰:「夫夢者,意耳,茍以形言便占吉凶」。言未卒,黃門令奏後宮相殺。 增元魏顯宗延興三年,因田鷹獲鴛鴦一,其偶悲鳴,上下不去。帝惕然,問左右曰:「此飛鳴者,為雌為雄」。左右對曰:「臣以為雌」。帝曰:「何以知之?」對曰:「陽性剛隂,性柔,以剛柔推之,必是雌矣」。帝乃慨然歎曰:「雖人鳥事別,至於資識性情,竟何異哉!」於是下詔禁斷鷙鳥不畜。 唐崔珏,字夢之。工詩以賦鴛鴦得名,時因以為號云。 《揮麈錄》曰:毛澤民受知於曽布,布南遷,澤民坐黨得罪,時蔡元度鎮潤州,與澤民皆臨川王氏壻,乃往依之。一日家集觀池中鴛鴦,元度賦詩,末句云:「莫學飢鷹飽,便飛澤」。民和之云:「貪戀恩波未肯飛」,元度夫人笑云:「豈非適從曽相公,池中飛過来耶?」澤民慚不能對。 《江湖紀聞》曰:宋時,潮州有富人江行,見二子美貎,曰:「一兄一妹,雙生也,早失怙恃,養扵舅氏,舅母不容丐以度日年十三矣,因携以歸,兄能捕魚,風雪不倦,得魚獻主之外,分為二子啖焉,妹專繡刺、鴛鴦毫毛俱備,極其工巧。居三年,女長富人欲犯之,輒辭年幼不可彊,題詩,其襦間云:「覓得如花女,朝朝依繡牀。百花渾不愛,只是繡鴛鴦」。兄曰:「依人為難,不如去之」。女題詩扵壁曰:「終日繡鴛鴦嬾,把蛾眉掃且歸水雲,鄉百年可偕老。化雙鴛鴦而去。
37
鴛鴦三。
38
原于飛 相偶鴛鴦于飛,相止則相偶,飛則 雙 在梁。 栖樹》詩:鴛鴦在梁,戢其左,翼異下,詳鴛鴦二列《 傳》。 雍雍。 《肅肅《楚辭》:鴛鴦兮,雍雍 ,詩肅肅其羽飛綠岸 《棲靈洲》上見簡文賦詩下,見嵇叔夜》 増衣邉。 被底《白孔六帖》:古人圖鴛鴦扵繡衣,上以其貞且義也。興又唐詩舞,妓衣邉繡,莫窮 ,唐明皇五月五日,避暑, 慶池,與妃子晝寢水,殿中宮嬪軰凭䦨倚檻爭,㸔二鸂鶒戲於水中,帝謂曰:「爾等愛水中,鸂鶒,何如我被底鴛鴦紅毛。 翠鬛 紫山岑。 碧沙。上。 蘋洲花嶼 翠浪玉沙 《應笑鸚鵡 不隨鸂鶒並詳後詩
39
鴛鴦四。
40
原文彩文選客:「從逺方來,遺我一端綺文彩。雙鴛鴦裁,為合歡被 匹儔《文選》:「哀鳴無匹儔,我願執此鳥,惜哉無輕舟!」! 匹鳥《古今注》:「鴛鴦,一名匹鳥」 増七十二見下歌辭:三十六謝氏《詩源》:「霍光園中鑿大池,植五色睡蓮,養鴛鴦三十六對,望之爛若舒錦」 紅頸,紅掌。 《翠翹》 翠衿
41
鴛鴦五。
42
原詩古歌辭曰:「入門時左顧,但見雙鴛鴦。鴛鴦七十二,羅列自成行。音聲何雝雝,鶴鳴東西廂」。 《晉嵇叔夜詩曰:「鴛鴦于飛,肅肅其羽。雝雝和鳴,顧盼儔侶」。 又曰:「婉彼鴛鴦,戢翼而逰。俯吮緑藻,託身洪流。朝翔素瀬,夕棲靈洲。 増鄭曼季詩曰:「鴛鴦于飛,在江之涘。和音反暢,拊翼雙起。朝㳺蘭池,夕宿蘭沚。清風翕習,扇彼蘭茝。凌雲髙厲,載翔載止」。 又曰:「鴛鴦于飛,載飛載吟。有鬰浚藪,實惟桂林。芳條髙茂,華繁重隂。爰翺爰翔,爰憇其南。有馥清芬,協我好音」。 又曰:「鴛鴦于飛,乗雲髙翔,有嚶其友,戢翼在梁,澹澹素波,容與趨唱,雖曰戢止,和音逺揚。 又曰:「鴛鴦于飛徘徊翩,翻載頡,載頏命侶。鳴羣唐,陳子昻《鴛鴦篇》曰:飛飛鴛鴦鳥,舉翼相蔽虧,俱來緑潭裏,共向白雲涯,音容相眷戀,羽翮兩逶迤,蘋萍戲春渚,霜霰遶寒池,浦沙連岸淨,汀樹拂潭垂,年年此㳺玩。嵗嵗來追隨,鳯皇起丹穴,獨向梧桐枝,鴻雁來紫塞。空憶稻粱肥,烏啼倦依託。鶴鳴傷別離,豈若此雙禽,飛翻不異林,刷尾青江浦,交頸紫山岑,文章負竒色,和鳴多好音,聞有鴛鴦綺,復有鴛鴦衾,持為美人贈勗,此故交心。 李德裕《鴛鴦篇》曰:君不見昔時同心人,化作鴛鴦鳥。和鳴一夕不暫離,交頸千年尚為少。二月草菲菲,山櫻花未稀,金塘風日好,何處不相依。既逢觧佩逰,女更值凌波,虙妃精光揺,翠盖麗色映。珠璣雙影相伴,雙心莫違。淹留碧沙上,蕩漾洗紅衣。春光兮宛轉,嬉㳺兮未反宿。莫近天泉,池飛,莫近長洲苑。爾願歡愛不相忘,須去人間網羅逺。南有瀟湘洲,且為千里逰。洞庭無苦寒,沅江多碧流。昔為薄命妾,無日不含愁。今為水中鳥,頡頏自相求。洛陽女兒在,青閣二月,羅衣輕更薄。金泥。文彩未足珍,畫作鴛鴦始堪著。亦有少婦破𤓰年春閨無伴獨嬋娟。夜夜學織連枝錦,織作鴛鴦人。共憐悠悠湘,水濱清淺漾。初蘋菖花發豓無人識,江桞逶迤空自春。惟憐獨鶴依琴曲,更念孤鸞隠鏡塵。願作鴛鴦被,長覆有情人。 李商《隠鴛鴦詩》曰:「雌去雄飛萬里天,雲羅滿眼淚澘然,不須長結風波願,瑣向金籠始兩全」。 崔珏和友人鴛鴦詩》曰:「翠鬛紅毛舞落暉,水禽情似此禽稀,暫分烟島猶回首,祗過寒塘亦並飛,映霧乍迷金殿瓦,逐梭齊上玉人機。採蓮無限蘭橈女,笑指中流羡爾歸」。又曰:「寂寂春塘煙晩時,兩心和影共依依,溪頭日暖眠沙穏,渡口風寒浴浪稀,翡翠莫誇饒彩飾,鸊鵜須羡,好毛衣蘭深芷,密無人見相逐,相呼何處歸」。 又曰:「舞鶴翔鸞俱別離,可憐生死兩相隨,紅絲毳落眠汀處,白雪花成蹙浪時,琴上祗聞交頸語,窗前空展共飛詩,何如相見長相對,肯羨人間多所思」。 《羅鄴鴛鴦詩》曰:「江雲碧净霽煙開,錦翅雙飛去又迴。一種鳥憐名字好,祗緣人恨別離來,暖依牛渚汀沙媚,夕宿龍池禁漏催。相對若教春女見,便應攜向鳯皇臺。 皮日休鴛鴦詩曰:「雙絲絹上為新様,連理枝頭是故園,翠浪萬廻同過影,玉沙千處共棲痕,若非足恨佳人魄,即是多情年少魂,應念孤飛爭別宿,蘆花蕭颯雨昏昏」。 又曰:「細鎞雕鏤費深功,舞妓衣邉繡莫窮。無日不來湘渚上,有時還在鏡。湖中煙濃共拂芭蕉雨浪細雙浮菡萏風應笑豪家鸚鵡伴,年年徒被鎖金籠。 韓偓《翫水禽》詩曰:「兩兩珍禽渺渺溪,翠衿紅掌淨無泥。向陽眠處莎成毯,踏水飛時浪作梯」。「依倚雕梁輕杜燕,抑揚金距笑晨雞。勸君細認漁翁意,莫遣絙羅誤穏棲」。 呉融鴛鴦詩》曰:「翠翹紅頸覆金衣,灘上雙雙去又歸,長短死生無兩處,可憐黃鵠愛分飛」。 盧弼《鴛鴦詩》曰:「雙浮雙浴傍苔磯,蓼浦蘭臯繡帳幃,長羡鷺鷥能潔白,不隨鸂鶒鬬毛衣,霞侵緑渚香衾暖,樓倚青雲殿瓦飛應笑隨陽沙漠雁,洞庭煙暖又思歸。 吉師老鴛鴦詩》曰:「江島濛濛,煙靄㣲緑蕪深處,刷毛衣,渡頭驚起一雙去,飛上文君舊錦機。 宋曹組《鴛鴦詩》曰:蘋洲花嶼接江湖,頭白成雙得自如,春晩有時描一對,日長消盡繡工夫。 《明髙啓《鴛鴦詩》曰:兩兩蓮池上,㸔如在,錦機,應知越女妒,不敢近船飛。汪廣洋詩》曰:蘆葉青青水滿塘,文鴛晴,臥落花香,不因羌管驚飛起,三十六宫春夢長。
43
原賦梁簡文帝鴛鴦賦》曰:「朝飛緑岸,夕歸丹嶼,顧落日而俱吟,追清風而雙舉,時排荇𢃄,乍拂菱華,始臨涯而作影,遂蹙水而生花,亦有佳麗,自如神宜羞,宜笑復宜。嚬既是金,閨新入寵,復是蘭房得意,人見兹禽之棲宿,想君意之相親。 元帝鴛鴦賦》曰:青田之鶴,晝夜俱飛,日南之雁,從來共歸。雙飛兮不息,自憐兮何極!一别兮經年,相去兮㡬千雄。飛入丹鳯,雌去往朱鳶。豈如鴛鴦相逐,俱棲俱宿。勝林鳥之同心,邁池魚之比目。朝浮兮浪華,夜集兮江沙。萍隨流而傅岸,網因風而綴花。見虹梁之春色,復相鳴而戢。翼蘭渚兮相依,同盛兮同衰。魂上相思之樹,文生新市之機。金雞玉鵲不成羣,紫鶴紅雉一生分。願學鴛鴦鳥,連翩恒逐君。 周庾信《鴛鴦賦》曰:虞姬小來事魏王,自有歌聲足繞梁。何曽織錦未肯挑,桑終歸薄命著罷空牀。見鴛鴦之相樂,還欹眼而淚落。南陽漬粉不復㸔,京兆新眉遂懶約。況復雙心並翼,馴狎池籠。浮波弄影,刷羽乗風。共飛簷瓦,全開魏宮。俱棲梓樹,堪是韓、馮。若乃韓壽,欲昏溫嶠。願婦玉臺,不送胡香。未有必見此之雙飛,覺空牀之難守。 陳徐陵鴛鴦賦》曰:飛飛兮海濵,去去兮迎春,炎皇之季女,織素之佳人,未若宋王之小史,含情而死,憶少婦之生離,恨新婚之無子,既交頸扵百年,亦相隨於萬里,山雞映水那自得,孤鸞照鏡不成雙,天下真成長,合㑹無勝比,翼兩鴛鴦觀。其哢吭浮沉,輕軀瀺灂,拂荇戲而波散,排荷翻而水落,特訝鴛鴦鳥,長情真可念,許處勝人多,何時肯相厭,聞道鴛鴦,一鳥名教,人如有逐,春情不見臨卭卓家女,祗為琴,中作許聲。
44
鵁鶄一。
45
原爾雅曰鳽,鵁鶄。 《說文》曰:鵁鶄,鳽也。一曰鵁鸕似鳬,脚髙毛冠,江東人家養之,以厭火災。 増《本草集觧》曰:鵁鶄,水鳥也,出南方池澤,似鴨綠衣,人家養之,馴擾不去。 又曰:鵁鶄,大如鳬鶩而髙,腳似雞,長喙好啄,其頂有紅毛如冠,翠鬛,碧斑丹觜青脛,養之可玩。 《本草釋名》曰:「按《禽經》云:白鷁相睨而孕,鵁鶄睛交而孕。又曰旋目,其名鷃方,目其名鴋交,目其名鳽,觀其眸子,而命名之義備矣。《說文》謂之「交矑矑」,亦目瞳子也。俗呼茭雞,云多居茭菰中而腳,髙似雞,其說亦通。 原異物志》曰:鵁鶄巢於髙樹,生子在窟中,未能飛,皆銜母,翼飛上下也。 増魯恭王好鬬雞鴨養孔雀鵁鶄。奉穀一年二千石。 《拾遺記》曰:「糜竺家人收鵁鶄數千頭,養於池渠中以厭火。 開元中,嘗遣中官往江南採捕鵁鶄及諸水禽。汴州刺史倪若水上疏諫曰:「陛下當以鳯皇為凡鳥,麒麟為凡獸,即鵁鶄、鸂鶒,曷足為也?
46
鵁鶄二。
47
原交睛 銜翼》《相如賦》:「交睛旋目昻」。《淮賦》:「鵁鶄銜翼而低」。。 翠鬛,紫纓,駮羽朱腋鬛,首毛也。賦下見虞贄。 增老濕沙。 《滿白蘋》笠澤叢書,鵁鶄,老濕沙鶄。李賀詩:「御水鵁 ,滿白蘋」
48
鵁鶄三。
49
原厭火鵁鶄,厭火。 《交目》禽經交目,其名鳽 隨風澹淡,與波揺蕩。《上林賦》 虞機發留鵁鶄呉都賦。 《増野塘飛》張籍詩《野塘鵁鶄、飛樹頭》《浮跡侶》韓愈詩浮跡侶鵁鶄
50
鵁鶄四。
51
原詩唐杜牧鵁鶄詩》曰:「芝莖抽紺趾,清唳擲金梭。日翅閒張錦,風池去罥羅。靜眠依翠竹,暖戲折高荷。山隂豈無爾,繭字換羣鵞?」 陸龜䝉《鵁鶄詩》曰:詞賦曽誇鸀鳿流,果為名,誤別滄洲,雖䝉靜置䟱籠,晩不似閒棲折葦秋,自昔稻粱高鳥畏,至今珪組野人讐,防徽避繳無窮事,好與裁書謝白鷗。
52
原賦:晉虞摯《鵁鶄賦》曰:「有南州之竒鳥,諒殊美而可嘉生。九臯之曠澤逰,江淮之洪波,既翦翼以就養,還婉孌乎邦家,鵁鶄呈儀若刻,若畫鸞頸,龜背戴黝珥,白斑毛頳膺,駮羽朱腋青,不專紺纁不擅赤,因宛㸃注希稠。有適其在水也,則巧態多姿,調節柔骨,一低一仰,乍浮乍沒,或㳺或舞,繽翻倐忽,若乃陽故多隂,殊方相求,見水則起,覩火則憂。 梁簡文帝《鵁鶄賦》曰:「飲三芝之淳露,食六草之英芳,似金沙之符采,同錦質之報章。紅毛覆臆,翠鬛垂心。浴波泳,渚浮,廣戲深臨髙舞翮映,淺弄音。逐餘暉而顧景,乗清吹而㣲吟」。
53
増序:唐陸龜䝉《鵁鶄詩序》曰:客有過震,澤得水鳥。所謂鵁鶄者,貺予,黑襟青脛,碧爪丹噣,色㡬及項。質甚高而意卑戚畏人。余極哀其野逸。性又非能招累者,而囚録籠檻,逼視窗户,俛啄仰飲,為活大不快,真天地之窮鳥也。為之賦詩,擬好事者和。
54
鸂鶒一
55
原《臨海異物志》曰:鸂鶒水鳥毛有五色,食短狐,其在溪中,無復毒氣。 増本草釋名》曰:《鸂鶒,說文》又作「谿●」,其形大於鴛鴦,而色多紫,亦好並㳺,故謂之紫鴛鴦也」。《本草集觧》曰:「鸂鶒,形小如鴨,毛有五采首,有纓尾,有毛,如船柁形」。 《續博物志》曰:鸂鶒能勅水故宿水而物莫能害。 《圖經》曰:鸂鶒於水渚宿老少,若有勑令也。雄者左,雌者右,羣伍皆有式度。 《原淮賦》云:「溪鶒尋邪而逐害」。 増河南府尹闕,前臨大溪,毎僚佐有入臺者,則溪水中先有小灘漲出,牛僧孺為縣尉,一旦忽報灘出,翼日,邑宰與同僚列筵於亭上觀之,因召老宿,備詢其事,有老吏云:「此必分司御史,非西臺之命,若是西臺灘上,當有鸂鶒一雙立前」。僧孺潛揣縣僚無出已者,因舉杯曰:「既有灘何,惜一雙鸂鶒宴」。未終,俄有鸂鶒一雙,飛下旬日,拜西臺御史。
56
鸂鶒二。
57
增孤飛。 《雙舞》上見後杜甫詩,雙又杜甫詩《鸂鶒舞》, 雙 離曉岸。 滿晴沙上見唐彦謙詩,晴杜甫詩鵁鶄鸂鶒滿 沙
58
鸂鶒三。
59
增亂為羣。杜甫詩至今鸂鶒亂」為「羣」。 對沉浮杜甫詩一雙鸂鶒、對沉浮鸂鶒四
60
原詩齊謝朓《詠鸂鶒詩》曰:「蕙草含初芳瑶池,暖晩色,得厠,鴻鸞影晞,光弄羽翼。 梁簡文帝《詠飛來鸂鶒》詩曰:「飛從何處來似出,上林隈口銜長生恐作楸葉翅染,昆明苔」。 《增唐杜甫鸂鶒詩》曰:「故使籠寛織,須知動損毛,青雲莫惆悵,失火任呼號,六翮曽經剪,孤飛,卒未髙,且無鷹隼意,留滯莫辭勞」。 李德裕鸂鶒詩》曰:「清沚雙鸂鶒,前年海上雛,今來戀洲嶼,思若在江湖,欲起揺荷蓋,閑飛濺水珠,不能常泛泛,惟作逐波鳬」。 李紳《憶西湖雙鸂鶒》詩曰:「雙鸂鶒錦毛斑斕,常比翼戲繞蓮藂,迴錦臆照灼花叢,兩相得,漁歌驚起飛,南北繚繞,追隨不迷惑,雲間上下同棲息,不作驚禽逺相憶,東家少婦機中語,剪斷迴文泣機杼,徒嗟孔雀銜羽毛,一去東南別離苦,五里徘徊竟何補」。 許渾《鸂鶒詩》曰:「池寒桞復凋,獨宿夜迢迢。雨頂冠應冷,風毛劍欲飄。故巢迷碧水,舊侶越丹霄。不是無歸處,心高多寂寥。 李羣玉鸂鶒詩》曰:「錦羽相呼暮沙曲,波上雙聲戛哀玉。霞明川靜極望中,一時飛滅青山緑」。 陸龜䝉玩金鸂鶒戲,贈襲美詩曰:「曽向溪邉泊暮雲,至今猶憶浪花羣。不知鏤羽凝香霧,堪與鴛鴦覺後聞」。 皮日休、和魯望玩金鸂鶒戲,贈詩曰:「鏤羽雕毛迥出羣,溫黁飄出麝臍薫,夜來曽吐紅茵畔,猶似溪邉睡不聞」。 張賁、玩、金鸂鶒、和陸魯望詩曰:「翠羽紅襟鏤彩雲,雙飛常笑白鷗羣。誰憐化作雕金質,從倩沉檀十里聞」。 唐彦謙《鸂鶒詩》曰:一宿南塘煙雨時,好風揺動緑波微,驚離曉岸衝花去暖下春汀照影飛。華屋撚絃彈鼓舞,綺窗含筆澹,毛衣畫屏見,後長迴首爭得雕籠莫放歸」。 南唐李中鸂鶒詩》曰:「流品是鴛鴦翻飛,雲水郷風髙離極,浦煙𠖇下方塘比,鷺行藏别穿荷羽,翼香雙雙浴,輕浪,誰見在瀟湘」。 宋蘇轍《官舍小池有鸂鶒遺,二小雛詩曰:「半畝池清荇藻香,一雙鸂鶒競悠揚。來從碧澗巢安在?飛過重城母自將,野鳥似非官舍物,宰君昔是釣漁郎,直言愧比竒章老,得縣無心更激昻」。
61
原賦宋謝恵連鸂鶒賦》曰:「覽水禽之萬類,信莫麗乎鸂鶒,服昭晰之鮮姿,糅黝黄之美色,命儔旅以翺逰,憩川湄而偃息,超神王以自得,不意虞人之在側,網羅幕而雲布,摧羽翮以翩翻乖沉浮之諧,豫、宛羈畜於籠樊。御定《淵鑑類函》卷四百二十六。
URN: ctp:ws740887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