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七百九十一

《卷七百九十一》[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1
○總錄部 知賢
2
傳曰:「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水粼眨∪舴蛸。魅誒手識洞幾神之表,懷擬倫之鑒,達語默之要,固亦言必有中,而物無遁形。惟夫賢人之為德也,居正而處厚,安仁而守約,直而不激,和而不流。進退之得宜,言色之無失。純粹中積而誠以待人,洵美外彰而謙以行,已秉彞而居簡,敦信而繇禮。固其舉錯之際,淺深可覿,品藻所及,淑慝以分。至或識其名,才知未遠,至終有所立,見稱於時,傳諸美談,皆可以徵也已。
3
臧孫紇,魯大夫也。襄公二十三年秋八月,孟孫卒。初,孟孫惡臧孫,季孫愛之。及孟孫卒,臧孫入,哭甚哀,多涕出其御曰:「孟孫之惡子也,而哀如是。季孫若死,其若之何?」臧孫曰:「季孫之愛我,疾也。(,善嘗志相順,從身之害」。}}。孟孫之惡不相我藥石也嘗志相違戾,猶藥石之療疾,美不如惡石,夫石猶生我愈,已疾也之美,其毒滋多。孟孫死,吾亡無日矣」。
4
趙孟,晉大夫也。魯襄公二十七年,宋向戍,請弭諸侯之兵為會於宋。楚子木問於趙孟曰:「范武子之德何如士會賢聞於諸侯,故問之?」對曰:「夫子之家事治,言於晉國無隱情。祝史陳於鬼神,無愧辭祝陳馨香,德足副之,故不愧。子木歸,以語王,王曰:「尚矣上也,上能歆神人歆,享也。使神享其祭,人享其德,宜其光輔五君,以為盟主也五君,謂文襄、靈成、景也
5
子木,楚令尹。魯襄公二十七年,宋公享晉。楚之大夫子木歸,語王曰:「宜晉之伯也,有叔向以佐其卿。楚無以當之,不可與爭」。
6
鄭罕虎,字子皮。魯襄公三十年十月,授子產政伯有死,子皮知政,以子產賢,故讓之,辭曰:「國小而Τ族,大寵多,不可為也為,猶治也」。子皮曰:「虎帥以聽,誰敢犯子?子善相之,國無小言在治政。小能事,大國乃寬為大所恤故也」。子產為政。及魯昭公十三年,晉會諸侯於平丘,子產子太叔相鄭伯以會子產歸,未至,聞子皮卒哭,且曰:「吾已已,猶竟也,無為為善矣,惟夫子知我」。
7
晏嬰字平仲,齊大夫也。魯昭公五年,鄭罕虎如齊,娶於子尾氏自為逆也。晏子驟見之。陳桓子問其故,對曰:「能用善人,民之主也。謂授子產政」。又越石父賢在縲糸曳之中,晏子出遭之塗,解左驂贖之。載歸,弗謝入閨。久之,越石父請絕,晏子瞿然攝衣冠謝曰:「嬰雖不仁,免子於厄,何子求絕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聞君子詘於不知己,而信於知己者,方吾在縲糸曳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以感悟而贖我,是知己知己而無禮,固不如在縲糸曳之中」。晏子於是延入為上客。
8
孔子遭齊程木子於郯之間,傾蓋而語,終日有間。顧子路曰:「束帛十疋以贈先生」。子路不對間,又顧曰:「由束帛十疋以贈先生」。子路率爾而對曰:「昔者由也,聞之於夫子,士不中道相見,女無媒而嫁者,君子不行也」。孔子曰:「夫詩不云乎:野有蔓草,零露溥兮,有美一人。清陽婉兮,邂逅相遇。夢以綱狻G,曳蚱氤棠咀,猶煜輪賢士也。吾於是而不贈,終身不之見也。大德不踰閒,小德出入可也」。又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又曰:「語之而不惰者,其回也。與子謂顏淵曰:惜乎!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又子游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爾乎?曰:有澹臺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於偃之室也。
9
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從者見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
10
南宮適問於孔子曰:「羿善射蕩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宮,適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11
孟軻字子輿,鄒人也。魯欲使樂正子為政,孟子曰:「吾聞之,喜而不寐。公孫丑曰:「樂正子︹乎?」曰:「否」。「有知慮乎?」曰:「否」。「多聞識乎?」曰:「否」。「然則奚為喜而不寐,曰:「其為人也。好善,又浩生不害」。問曰:「樂正子何人也?」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何謂善?何謂信曰:可,欲之謂善。有諸己之謂信,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樂正,子》二之中,四之下也。
12
侯嬴,魏隱士也。年七十,家貧,為大梁夷門監者。公子聞之,往請欲厚遺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潔行數十年,終不以監門困故,而受公子財公。子於是乃置酒大會賓客。坐定,公子從車騎虛左自迎。夷門侯生侯生攝敝衣冠直上載公子,上坐不讓,欲以觀公子。公子執轡愈恭,侯生又謂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願枉車騎過之」。公子引車入市侯生下,見其客朱亥睥睨,故久立。與其客談,微察公子,公子顏,色愈和。當是時,魏將相宗室賓客滿堂,待公子舉酒,市人皆觀公子執轡,從騎皆竊罵侯生。侯生視公子色,終不變。乃謝客就車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贊賓客,皆驚。酒酣,公子起為壽侯,生前侯生,因謂公子曰:「今日嬴之為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門抱關者也。而公子親枉,車騎自迎,嬴於眾人廣坐之中,為一作羞,不宜有所過。令公子故過之。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車騎市中,過客以觀公子,公子愈恭。市人皆以嬴為小人,而以公子為長者,能下士也」。於是罷酒,遂以侯生為上客。
13
魏、齊亡間,行念諸侯莫可以急抵者,乃復之。梁欲因信陵君以走楚,信陵君聞之,畏齊,猶豫未肯見,曰:「虞卿何如人也?」時嬴在旁曰:「人固未易知,知人亦未易也。夫虞卿躡ハ擔簦一見趙王,賜白璧一雙,黃金百鎰,再見,拜為上卿。三見,卒受相印,封萬戶侯。當此之時,天下爭知之。夫魏、齊窮困,過虞卿、虞卿不敢重爵祿之尊,解相印捐,萬戶侯而間行,急士之窮而歸公子。公子曰:何如?人人,固不易知,知人亦未易也」。信陵君大慚,命駕迎之。
14
魏公子無忌留趙公子,聞趙有處士毛公藏於博徒薛公,藏於賣漿家。漿,或作「醪」。公子欲見兩人,兩人自匿,不肯見公子。公子聞所在,乃間步往。從此兩人游,甚歡。平原君聞之,謂其夫人曰:「始,吾聞夫人弟公子,天下無雙,今吾聞之,乃妄從博徒賣漿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謝夫人去,曰:始。吾聞平原君賢,故負魏王而救趙,以稱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舉耳,不求士也。無忌自在大梁時,嘗聞此兩人賢,至趙,恐不得見。以無忌從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為羞,其不足從游矣」。乃裝為去。夫人具以語平原君,乃免冠謝。固留公子平原君門下聞之,去半平原,君歸公子,天下士復往歸公子,公子傾平原君客,公子留趙十年不歸。
15
後漢馬援,扶風人,為伏波將軍。初,劉龔字孟公,長安人,善論議,援與班彪並器重之彪與京師丞郭季通書曰:「劉孟公藏器於身,用心篤實,瑚璉之器,宗廟之器也」。
16
陳蕃,汝南人,位至三公。時有黃憲,字叔度,同郡人也。蕃臨朝歎曰:「叔度若在,吾不敢先佩印綬矣」。
17
皇甫規為度遼將軍,解官歸安定。鄉人有以貨得雁門太守者,亦去職還家。書刺謁規,規臥不迎。既入,而問:「卿前在郡食雁美乎?」有頃,又白王符在門。規素聞符名,乃驚,遽而起,衣不及帶,屣履出迎援,符手而還,與坐極歡。時人為之語曰:「徒見二千石,不如一縫。掖言書生,道義之為貴也」。
18
蔡邕伯喈,為中郎將。桓彬卒,邕等共論序其志。僉以為「彬有過人者四:夙智早,成岐嶷也。學優文麗,至通也。仕不苟祿,絕高也。辭隆從お,潔操也」。乃共樹碑而頌焉。又郭林宗卒,四方之士千餘人皆來會葬,同志者乃共刻石碑,邕為其文,既而謂涿郡盧植曰:「吾為碑銘多矣,皆有慚德,惟郭有道,無愧色耳!」林宗舉有道,不應。喈又見王粲,奇之,曰:「吾家書籍文章盡當與之」。《博物志》曰:蔡邕有書萬卷末年,載數車與王粲亡後所與粲書,悉入粲族子業。
19
郭泰,字林宗,太原人。舉有道,不應行。見茅容耕於野,時與等輩避雨樹下,眾皆夷踞,相對容獨危坐愈恭。林宗奇其異,遂與共語,因請寓宿。旦容殺雞為饌,林宗謂為已設,既而以供其母。自己草蔬,與客同飯。林宗起拜之曰:「卿賢乎哉?」因勸令學,卒以成德。
20
楊賜為太尉,大將軍竇武辟陳,實為掾屬,賜及司徒陳耽。每拜公卿,群僚畢賀,賜等歎實大位未登,愧於先之。
21
魏杜恕位至建威將軍。張閣,字子臺,官至永寧太僕,以簡質聞。恕著《家戒》,稱閣曰:「張子臺視之似鄙樸人,然其心中不知天地間何者為美,何者為好?敦然似與陰陽合德者,作人如此,自可不富貴,然而禍患當何從來?世有高亮如子台者,皆當力慕,體之不如也」。陳群為尚書僕射,劉巴入蜀,為尚書令,卒。群與丞相諸葛亮書,問巴消息,稱曰:「劉君子」。初甚敬重焉。
22
管輅,字公明,平原人。官至少府丞。劉智為潁川太守,輅嘗謂人曰:「吾與劉潁川兄弟語,使人神思清發,昏不假寐,自此之外,殆白日欲寢矣」。
23
王粲,字仲宣,山陽人。為侍中潘鑫人,聽察,對問有機理,粲見而貴異之,由是知名。
24
秦宓,字子敕,官至大司農。時任安與董扶俱以學行齊名,後丞相諸葛亮問宓以安所長,宓曰:「記人之善,忘人之過」。
25
袁徽,陳國人。寄寓交州時,許靖避難。至交州,太守士燮厚加敬待。徽與尚書令荀妒、欏吩唬、盒砦牧鄭ň缸鄭┯⒉盼笆恐鍬宰鬩約,剖倫粵麇,匆岳從肴菏肯嗨婷坑性急,嘗先人後,已與九族中外同其饑寒。其紀綱同類,仁恕惻隱,皆有效事,不能復三陳之耳。
26
諸葛亮為丞相,初,先主領荊州牧,辟武陵人,廖立為從事。年未三十,擢為長沙太守。先主入蜀,亮鎮荊州,孫權遣使通好於亮,因問士人皆誰相經緯者,亮答曰:「龐統、廖立,楚之良材,當贊興世業者也」。
27
吳羊道為始興太守,鍾離牧字子晃,南海太守,有異政。道與太常滕裔書曰:「鍾離子晃、崳糝之,不熟定見。其在南海,感恩部伍,智勇分明,加操行清純,有古人之風」。其見貴如此。
28
張、段,會稽東部都尉,與孔融書曰:「虞仲翔虞翻,字也。前頗為論者所稱,美寶為質,雕摩益光,不足以損。
29
虞翻仲翔,為騎都尉。初,山陰丁覽太守徐陵翻一見之,便與友善,終成顯名。覽子固,字子賤,翻與同僚書曰:「丁子賤,塞淵好德,堂構克舉,野無遺薪。斯之為懿,其美優矣。令德之後,惟此君嘉耳」。
30
晉吳奮為河內太守,郡人孫鑠少樂為縣吏,奮以為主簿。鑠自微賤,登綱紀,時僚大姓,猶不與鑠同坐。奮大怒,遂薦鑠於司隸校尉劉訥,甚知賞之。時奮又薦鑠於大司馬石苞,苞辟為掾。鑠將應命,行達許昌。會臺已密遣輕軍襲苞。於時汝陰王鎮許,鑠過謁之。王先識鑠,以鄉里之情私告鑠曰:「無與禍」。鑠既出,即馳詣壽春,為苞畫計,苞賴而獲免。遷尚書郎,在職駁議十有餘事,為當時所稱。
31
張華為太常時,陸機與弟憔閎膂,迷旎華重,其名如舊相識,曰:「伐吳之役,利獲二俊」。
32
周浚為揚州刺史時,陸慍躒膂,每U儻從事,謂人曰:「陸士龍當今之顏子也」。
33
周弼為御史中丞時,裴吆暄龐性妒恫┭Щ,古自少知名。弼見而歎曰:「摺H粑淇,囊灞縱橫,一時之傑也」。
34
嵇康為中散大夫時,阮種弱冠有殊操,為康所重。康著《養生論》,所稱阮生,即種也。
35
山濤,河內人。官至僕射。郭奕少有重名,濤稱其高簡有雅量。
36
王綏,司徒戎之子也。裴瓚國寶,楷子也,特為綏所重。每從其游戎,謂綏曰:「國寶初不來,汝數往,何也?」對曰:「國寶雖不知綏,綏自知國」。寶綏官至荊州刺史。
37
衛銜尚書令,見樂廣而奇之,曰:「自昔諸賢既歿,嘗恐微言將絕,而今乃復聞斯言於君矣」。命諸子造焉,曰:「此人之冰鏡,見之瑩然,若披鬮磯,睹青天也」。
38
傅玄位至侍中。初,敦煌人索靖該博經史,兼通內緯,州闢別駕。郡舉賢良方正,對策高第,玄及張華與靖一面皆厚與之相結。
39
郭奕,太原人,官至尚書。阮咸與叔父籍為竹林之游。奕高爽有識量,知名於時。少所推先,見咸心醉,不覺嘆焉。奕初為野王令,羊祜嘗過之,奕歎曰:「羊叔子何必減郭大業!」少選復往,又歎曰:「羊叔子去人遠矣!」遂送祜出界數百里,坐此免官。
40
王述,太原人。官至尚書令。陸訥字祖言。少有清操,貞厲絕俗,述雅敬重之。
41
庾豈又為東海王軍諮祭酒,有重名,為縉紳所推,而聚斂積實,談者譏之。都官從事溫嶠奏之,豈又更器。嶠目嶠森,森如千丈松,雖酤潸ǘ嘟諛,渴┲大廈,有棟梁之用。
42
劉頌,廣陵人,為廷尉同郡。華譚素以才學為東土所推,頌見之歎息曰:「不悟鄉里,乃有如此才也!」
43
張宣子,新興人,達識之士也。同郡劉殷郡,命主簿,州辟從事,皆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司空齊王攸辟為掾,征南將軍羊祜召參軍事,皆以疾辭。宣子勸殷就徵,殷曰:「當今二公有晉之棟楹也,吾方希達,如榱椽耳,不憑之豈能立乎?吾今王母在堂,既應他命,無容不竭盡。臣禮便不得養。子輿所以辭齊大夫,良以色養無主故耳」。宣子曰:「如子所言,豈庸人所識哉!而今而後,吾子當為吾師矣」。遂以女妻之。宣子者,并州豪族也,家富於財。其妻怒曰:「我女年始十四,姿識如此,何慮不得為公侯妃,而遽以妻劉殷乎?」宣子曰:「非爾所及也」。誡其女曰:「劉殷至孝冥感,兼才識超世,此人終當表表為世名公,汝其謹事之」。張氏性亦惋順,事王母以孝聞,奉殷如君父焉。
44
劉岱,廣陽人也。同郡霍原,年十八,觀太學行禮,因留習之。貴游子弟聞而重之,欲與相見。以其名微,不欲晝往,乃夜共造焉。岱,原之父友也,將舉之,未果而病篤。臨終,敕其子沈曰:「霍原慕道清虛,方成奇器,汝後必薦之」。及沈為國大中正,惠帝元康中,進原為二品,司徒不過,沈乃上表理之。詔下司徒參論,中書監張華令陳準奏為上品,詔可。元康末,原與王褒等俱以賢良徵,累下州郡,以禮發遣,皆不到。
45
李裔為司徒,華表以苦節垂名,李及司隸王宏等並嘆美。表清澹退靜,以為不可得貴賤而親疏也。
46
王曠為侍中,裴び釁魍,元帝為安東將軍、の長史。曠與司馬越書曰:「裴ぴ詿慫洳,恢問氯,皇讀亢暝,洞訟氯,聳看缶錘街」。
47
賁嵩為司徒掾時,同郡周ダ少有重名,嵩見ダ,歎曰:「汝、潁固多奇士,自頃雅道陵遲,今復見周伯仁,將振起舊風,清我邦族矣!」伯仁,ダ字也。
48
桓彞為散騎常侍,初過江,時晉國初建,以王導為丞相軍諮祭酒。彞見朝廷微弱,謂周ダ曰:「我以中州多故,來此欲求全活,而寡弱如此,將何以濟」。憂懼不樂,往見導,極談世事,還謂ダ曰:「向見管夷吾,無復憂矣」。又褚裒季野,名冠中興,彞見而目之曰:「季野有皮裏陽秋」。言其外無臧否,而內有所褒貶也。
49
謝安為太保,雅重褚裒,嘗云:「裒雖不言,而四時之氣亦備矣」。
50
溫嶠為驃騎將軍。嶠初至江左,王周ダ、謝琨、庾亮、桓彞等並與親善。於時江左草創,綱紀未舉,嶠殊以為憂。及見王共談,歡然曰:「江左自有管夷吾,吾復何慮!」嶠嘗謂謝琨子尚曰:「尊大君,豈惟識量宏遠。至於神鑒沈深,雖諸葛瑾之喻孫權,不是過也」。
51
王敦為荊州牧,庾亮為散騎常侍。時敦在蕪湖,元帝使亮詣敦籌事。敦與亮談論,不覺改席而前,退而歎曰:「庾元規賢於裴噅兌印#ㄔ」規,亮字也」。)
52
諸葛恢為內史時,楊方好學有異才,為郡鈴威儀,公事之暇,輒讀《五經》,鄉邑未之知。恢見而奇之,待以門人之禮,由是始得周旋貴人間。時虞喜兄弟以儒學立名,雅愛方為之延譽。恢嘗遣方為文,薦郡功曹主簿虞預稱美之,以示賀循。循報書曰:「此子開拔有志,意只言異於凡猥耳。不圖偉才如此,其文甚有奇分。若出其胸臆,乃是一國所推,豈但牧豎中逸群耶!聞處舊黨之中,好有謙沖之行,此亦立身之一隅。然世衰道喪,人物凋弊,每聞一介之徒,有向道之志,冀之願之。如方者,乃荒菜之將苗,鹵田之善秀,姿質已良,但沾染未足耳。移植豐壤,必成嘉獻。閬虜盼世英,位為朝右,道隆化立,然後為貴。昔許子將拔樊仲昭於賈豎,郭林宗成魏德公於畎畝足下志隆此業,二賢之功不為難及也」。循遂稱方於京師。司徒王導辟為掾,轉東安太守,遷司徒參軍事,方任都邑,縉紳之士咸厚遇之。
53
周ダ,字伯仁,安東將軍浚之子也。王羲之幼,訥於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嘗謁ダ,ダ察而異之。時重牛心炙,坐客未啖,ダ先割抵羲之,於是始知名。及長,辯贍,以骨鯁稱。又桓彞與茂倫為ダ所重,ダ嘗歎曰:「茂倫獅山奇},歷落可笑人也」。ダ官至參軍將軍。
54
褚裒為征北將軍,以義興太守荀羨為長史。既到,裒謂佐吏曰:「荀生負逸群之氣,將軍有沖天之舉,諸君宜善事之」。
55
盧諶為司空,劉琨從事中郎楊裕字士倫,為慕容⒋蠼軍左司馬。諶每稱之曰:「吾及晉之清平,歷觀朝士多矣。忠清簡毅,篤信義烈,如楊士倫者,實亦未幾」。及死,⑸醯恐。
56
萬寵為臨安令,郭文曠達不仕,既病甚,寵迎置縣中。及其卒,寵葬之於所居之處而祭哭之。葛洪、庾闡並為作傳,贊頌其美云。
57
王澄,字平子,為軍諮祭酒,謝鯤為王,敦大將軍長史。澄在敦坐,見鯤談話無倦,惟歎謝長史可與言,都不眄敦。其為人所慕如此。
58
桓溫為大司馬、錄尚書事。王猛景略,隱於華陰,懷佐時之志。溫入關,猛披褐而詣之,一面談當時之事,捫虱而言,旁若無人,溫察而異之。
59
宋沈懷文為隋王誕府主簿,謝莊為諮議參軍。時江智淵為佐,在襄陽,誕待之甚厚。懷文及莊並與智淵友善,懷文每稱之曰:「人所應有盡有,人所應無盡無者,其江智淵乎?」
60
南齊殷沖,初仕宋為吳興令。時張岱為水部郎,出補東遷令。沖謂人曰:「張東遷親貧須養,所以栖遲下邑。然名器方顯,終當大至」。
61
周胛中書郎吳郡錢塘杜栖,少為同郡張融所知,栖出京師,從儒士劉┦。苧善清言,能彈琴飲酒,名儒貴游,多敬待之。胗肫芨婦┎書曰:「賢子學業清標,後來之秀。嗟愛之懷,豈知云已」。所謂人之英彥,若已有之也。
62
梁范述曾,仕齊為永嘉太守。時蕭景為永寧令,述曾居郡,號稱廉平。雅服景為政,乃榜郡門曰:「諸縣有疑滯者,可就永寧令決」。
63
任獲盅,瀵釵恢列,擄蔡守、劉孝綽。為著作佐郎,歸沐以詩贈瘥,鴇ㄕ,略唬罕嗣。雷裳餱油段,一城鎰髭慰。耋嗟人徒深,老夫⑵湮名。流所重如此《謝舉傳》云:「此詩鷦舉」。
64
劉┪會稽府丞賀髯嫻懶ι迫禮魃俑導椰┘魃釔饕溜,嘗與┰糊飪ふ湃謚俯魑餃讜唬捍松,神明聰敏,將來當為儒者宗。
65
范鬮侍中時,孔休源初到京,寓於宗人。少府卿孔登以祠事入廟,鬩揮胂嚶,鏨羆影賞曰:「不期忽覯,清顏頓祛」,鄙[A092],觀天披霧,驗之今日。後忝駕到少府門,登便拂筵整帶,謂當詣已。既而獨造休源,高談盡日,同載還家。
66
沈約為尚書令,當朝貴顯,軒蓋盈門。時孔休源初到京,或時後來,必虛襟引接,處之坐右,商略文義。其為達人所推如此。又王筠自元禮為殿中郎,約每見筠文,咨嗟吟詠,以為不逮也。嘗謂筠曰:「昔蔡伯喈見王仲宣,稱曰:王公之孫也,吾家書籍,悉當相與。僕雖不敏,請附斯言。自謝眺諸賢零落已後,平生意好,殆將都絕,不謂疲暮復逢於君」。
67
後魏郭祚字季坦,僦劣褐荽,淌煩⑽階。泳吧性唬悍,夤旄嘰露人,並還之,才必應遠。至吾平生,不妄進舉,而每薦此二公,非直為國進賢,亦為汝等將來之津梁也。
68
賈禎為雒陽令,陸嘧、值狸,陀氳、芄е並有時譽。禎見其兄弟,歎曰:「僕以年老,更睹雙璧」。
69
孫蕙蔚為黃門郎,陸嚶氳芄е,共候蕙蔚。蕙蔚謂諸賓曰:「不意二陸復在坐隅,吾得謝張公,無以延譽」。汜潛敦煌人胡叟少孤,言及父母,則淚下春秋當祭之前,先求旨酒美食,善盡孝思之敬。潛家善釀酒,每節送一壺與叟。河東裴定等謂潛曰:「再三之惠,以為過厚矣。子惠於叟,何其常也?」潛曰:「我常給祭者,以其常於孝思」。論者以潛為君子。
70
隋祖孝徵為侍中。初,李德林器量深沉,時人未能測,惟任城王楷、趙彥深、魏收、陸印大相欽重,延譽之言,無所不及。北齊武王初,為中書舍人,加通直散騎侍郎。三年,孝徵入為侍中,尚書左僕射趙彥深出為兗州刺史。朝士有先為孝徵所待遇者,問德林云:「是彥深黨,不可仍掌機密」。孝徵曰:「德林久滯縫衣,我嘗憾彥深待賢未足,內省文翰,方以委之。尋當有佳處,不宜妄說」。
71
楊素,字處道,位至太子太師。楊達為上開府,達為人宏厚有局度。楊素每言曰:「有君子之貌,兼君子之心者,惟楊達耳」。
72
薛道衡為吏部侍郎時,李文博為羽騎尉,特為道衡所知,嘗令在廳事帷中披簡書史,並察已行事,若遇治政善事,即抄撰記錄,如選用疏謬,即委之臧否。道衡每得其語,莫不欣然從之。
URN: ctp:ws737146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