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三百九十二

《卷三百九十二》[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1
欽定四庫全書
2
《御定淵鑑類函》三百九十二食物部五
3
酒一
4
原《說文》曰: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惡也。一言造也,言凶所起造也。 又曰:「酴酒,母也。醴酒,一宿熟也。醪,汁滓酒也。酎,三重之酒也。醨,薄酒也。醑,首酒也。 《釋名》曰:「酒,酉也,釀之米麴,酉懌而味美也」。 増飲膳標題曰:酒一也,而清濁厚薄甜苦紅緑白之別,故清者曰栗清,而甜者曰酏,濁者曰醠,亦曰□,濁而微清者曰醆,厚者曰醇,亦曰醹。重釀者曰䣵三重釀,曰酎薄者曰醨甜。而一宿熟者曰醴,美者曰醑,苦者曰□,紅者,曰醍,緑者曰醽,白者曰醝,又有酒材焉秫稻是也,又有酒母麴糵是也。又曰踧也能否,皆強相踧持也,又入口咽之,皆踧其面也。 《酒經》曰:「空桑穢飯,醞以稷麥,以成醇醪」。酒之始也。烏梅女䴷甜醹,九投澄清,百品酒之終也。 《易》曰:「有孚于飲,酒濡其首」。 《書》曰:「甘酒嗜音,峻宇雕牆」。 又曰:「民用大亂,喪徳亦㒺,非酒惟行,越小大邦,用喪亦罔,非酒惟辜」。 又曰:文王誥敎:小子有正,有事無彝酒」。 原詩曰:「為此春酒,以介眉夀」。 又曰:「魚麗于罶,鱨鯋君子,有酒旨且多」。 又曰:「為酒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禮」。 増又曰:「凡此飲酒,或醉或否,旣立之監,或佐之史。 又曰:「人之齊聖,飲酒溫克。 又曰:「王在在鎬,豈樂飲酒」。 又曰:「有酒湑我,無酒酤我。 原《周禮》曰:「酒人共賔客之禮,酒飲酒而奉之」。 又曰:「酒正掌酒之政令,以式法授酒材,辨五齊之名:一曰泛齊,二曰醴齊,三曰盎齊,四曰醍齊,五曰沈齊。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 增又曰:「孟冬命大酋秫稻必齊,麴蘖必時,湛熾必潔,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齊必得兼用六物,大酋監之,無有差忒」。 原《禮記》曰:「豢豕為酒,非以為禍,而獄訟益繁,則酒之流生禍也。是故先王為酒禮一獻之禮,賔主百拜,終日飲酒而不得醉焉」。此先王之所以備酒禍也」。又曰:「飲酒之節,朝不廢朝,暮不廢夕」。 増又曰:侍飲於長者,酒進則起拜,受於尊所。長者辭,少者反席而飲,長者舉,未釂,少者不敢飲。 《論語》「惟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 《韓詩外𫝊曰:夫飲之禮,不脫屨而即序者,謂之禮。跣而上坐者謂之宴,能飲者飲之不能飲者,已謂之醧歐叶。齊顔色均衆寡謂之沈,閉門不出者謂之湎。故君子可以宴,可以醧,不可以沈,不可以湎。 《春秋緯》曰:酒者,乳也。王者法酒,旗以布政,施天乳以哺人。又曰:麥,隂也。黍,陽也。先漬麴而投黍,是陽得隂而沸,故以麴釀黍為酒」。 又曰:「凡黍為酒,陽據隂乃能動,故以麥釀黍為酒」。 原《春秋元命苞曰:「酒旗,主上尊酒,所以侑神也」。 《儀禮》。鄭《注》曰:「醴,稻米酒也」。 《漢書》曰:「百味㫖酒」。芬,布蘭生。 《輿地志》曰:「若溪在長興縣南,溪南曰上若,北曰下若」,邨人取下。若「水釀酒,醇美勝雲陽」。 《國史補》曰:「滎陽之土窟,春富平之石梁」,春酒色也」。 《呂氏春秋》曰:肥肉厚酒,務以相強。命曰爛腸之食。 増石氏《星經》曰:「酒醪,五齊之屬天文酒,旗星主之。 揚子曰:「日昃不飲,酒酒必酸」。賔主百拜,而酒三行,不已華乎?」 《論衡》曰:「東風至,酒湛溢」。按酒味酸,從東方,木也。味酸,故酒湛溢也」。 《十洲記》曰:瀛洲有玉膏如酒味,名曰玉酒,飲數升輙醉,乃令人長生。 原《神異經》曰:「西北海外有人長二千里,兩腳中間相去千里,腹圍千六百里,但日飲天酒五斗天酒,甘露也,不食五榖魚肉,忽有飢時向天乃飽好遊山海間,不犯百姓,不干萬物,與天地同休。 又曰:「西北荒中有玉饋之酒,酒泉注焉。酒美如肉,清如鏡,其上有玉樽,取一樽,復一樽,出與天地同,休無乾時,飲此酒,人不死長生。 《博物志》曰:西域有蒲萄酒,積年不敗,彼俗𫝊云可。至十年,欲飲之醉」,彌日乃解。 抱朴子曰「麟鳳洲,以玉泉為醪醴」。 崔氏《四民月令》曰:正月旦,進椒酒,降神畢,各舉椒酒於其家長。 《袁子正論》曰:「長安九釀,中山清酤。 郭子曰:「三日不飲酒,覺形神,不復和酒,自引人入勝地耳」。 《齊民要術》曰:桑落酒有六七,投者酒以投多為善,要其麴力相及,䤖酒所以有韻者,亦以其再投故也。 《白孔六帖》曰:「糯米一斗,得酒一斗為上樽,稷米一斗得酒一斗為中樽,粟米一斗得酒一斗為下樽」。 《增霏雪録》曰:河東桑落坊有井,每至桑落時取水釀酒甚美,故名《桑落酒》」。 《嶺表録異》曰:南中醞酒,即先用諸藥別濁,漉粳米漉乾,旋入和米搗熟,即緑粉矣,熱水溲而團之,形如餢飳,以指中心,刺作一竅,布放簟席,上以枸杞構葉罨之,其體候好弱,一如造麴法。旣而以藤蔑貫之,懸於煙火之上,每醞一年用㡬箇餅,子固有恒準矣。南中地煖,春冬七日熟,秋夏五日熟旣熟,貯以瓦瓮,用糞掃火燒之。 《投荒雜録》曰:新州多美酒,南方不用麴糵,杵米為粉,以衆草兼胡蔓草汁溲,大如卵,置蓬蒿中䕃,蔽經月而成,用此合濡為酒,故劇飲之後旣醒猶頭熱,涔涔有毒草故也。 又曰:「南方飲酒,即實酒滿瓮泥,其上以火燒方熟,不然不中。飲旣燒,即揭瓶趨虛泥,固猶存,沽者無能知其美。惡就泥,上鑽小穴可容筋,以細筩揷穴中,沽者就吮筩上,以嘗酒味,俗謂之滴淋。無賴小民空手入市,徧就酒家滴淋,皆言不中取醉而還。 又曰:「南人有女,數歲即大,釀酒旣漉,候冬陂池水竭時,置酒甖密固其上,瘞於陂中,至春漲,水滿不復發矣。候女將嫁,因決陂水,取供賔客,南人謂之女酒。味」絶美居,常不可致也。 《眞臘風土記》曰:「美人酒於美人口中,含而造之,一宿而成,尤竒」。 《野客叢書》曰:眞州郡齋,舊有酒名花露姚合詩,味輕花上,露色似洞中泉,得非取此乎? 《避暑録話》曰:舊有釀法,盛夏三日,輙成色如湩,醴不減玉,友每晩凉,即飲三杯,亦復盎然。《酒譜》曰:凡酒,以色清味重為聖,色如金而醇苦者為賢色黒味酸醨者為愚,以家醪糯釀醉人者為君子,以家醪黍釀醉人者為中人,以巷醪黍釀醉人者為小人。又曰:「飲器,大者曰武,小者曰文」。 醉鄉日月曰:「㦯有勇於牛,飲者以巨觥沃之。旣撼狂花,凋病葉飲流,謂目睚者為狂,花目睡者為「病葉。 又曰:暑月雷霆時,收雨水淘米炊飯釀酒,名曰霹靂酒。 又曰:「酒徒謂不飲者,歡場之害馬。 《醉仙圖記》曰:「凡醉有所宜醉,花宜晝襲。其光也,醉雪宜夜消其潔也。醉樓宜暑,資其清也。醉水宜秋,泛其爽也。 又曰:「祿州俗釀宜趂,梨花時熟號梨花春」。 《致虛散録》曰:山居嵐重,每旦帶皮薑、細嚼、熱酒,下之。 《楚辭》曰:「蕙肴烝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注曰:「切桂於酒中」。」。又曰:「四酎并熟不歰,嗌只清馨凍飯不歠役。只呉,醴白蘗,和楚瀝只。 魏文帝詔朝臣曰:「蒲萄釀以為酒,過之」。流涎咽唾,況親飲之。 又曰:蓋聞千鍾百觚,堯、舜之飲也,惟酒無量,仲尼之飲也,姬旦酒肴不徹,故能制禮作樂。漢髙婆娑巨醉,故能斬蛇鞠旅。
5
酒二
6
原《世本》曰:「儀狄始作酒醪,變五味,少康作秫酒」。 増三禮圗》曰:射為罰爵,名豐,作人,形豐,國名,其君以酒亡,因戴盂以戒酒。故崔駰酒箴》云:豐侯沈酒,荷罌負缶。自僇於世,圗形戒後」。 《管子曰:「齊桓公飲管仲酒,仲棄其半,曰:臣聞酒入舌出舌,出言失言,失身棄臣。以為棄身,不如棄酒」。 《左傳》曰:「陳公子完奔齊,飲桓公酒。樂公曰:「以火繼之」。《辭》曰:「臣卜其晝,未卜其夜」。 韓子曰:「齊桓公飲酒醉,遺其冠恥之,三日不朝」。管仲曰:此非有國之恥也,公胡不雪之以政?」公曰:「善」。因發倉賜貧,窮論囹圄,出薄罪處三日而民歌之曰:「公胡不復遺冠乎?」 原《史記》曰:「晉擊秦,穆公傷,於是岐下食善馬者三百人,馳冒晉君圍,遂脫穆公而返,生得晉君。初,穆公亡,善馬,岐下野人共得而食之者三百餘人,逐得,欲法之。公曰:君子不以畜害人,吾聞食善馬肉,不飲酒傷人」。乃皆賜酒而赦之。增《左傳》曰:「晉侯飲趙盾酒,伏甲將攻之,其右提彌明知之,登曰:「臣侍君宴過三爵,非禮也」。遂扶以下。 原又曰:晉侯戰于鄢陵,晉使行人執榼承飲,造于子重曰:寡君乏使,鍼御持矛,是以不得犒從者,使某攝飲。子重曰:夫子嘗與吾言于楚,必是故也,不亦識乎?」受而飲之,免使者而復鼔。 又曰:「榖陽豎獻飲于子反,子反飲之而醉,不能見楚子,遂宵遯,敗楚軍也」。 王孫子曰:「楚莊王攻宋子重曰:君廚肉臭而不可食樽,酒敗而不可飲,而三軍之士皆有飢色,欲以勝敵,不亦難乎?」莊王曰:「請有酒投之士,有食饋之賢」。 《左傳》曰:晉侯以齊侯宴中行,穆子相投壺,晉侯先。穆子曰:「有酒如淮,有肉如坻。寡君中,此為諸侯師中之」。齊侯舉矢曰:「有酒如澠,有肉如陵。寡人中,此與君代。興亦中之。 又曰:「鄭伯有嗜酒為窟室,而夜飲酒撃鐘焉,朝至未已,朝者曰:公焉在其人曰吾公在壑谷」。 增又襄公二十三年曰:「季武子無適子公彌長而愛悼子,欲立之,訪於臧。紇曰:飲我酒,吾為子立之。季氏飲大夫酒,臧紇為客。旣獻臧孫,命北面重席新樽絜之,召悼子降。逆之大夫皆起,及旅而召公鉏,使與之齒。 又曰:「衛侯占,夢嬖人求酒于大叔,僖子不得與卜人比而告曰:君有大臣在西南隅,弗去懼害。乃逐大叔,遺遺奔晉。 又齊慶封好田而嗜酒,與舍政則以其內實遷於盧蒲,嫳氏易內而飲酒,數日,國遷朝焉。又曰:齊惠欒、髙氏皆嗜酒,信內多怨,彊於陳鮑氏而惡之。夏有告陳桓子曰:子旗、子良將攻陳,鮑氏亦告鮑氏,桓子授甲,而如鮑氏遭子良,醉而騁,遂見文子,則亦授甲矣。使視二子,則皆將飲酒」。桓子曰:彼雖不信,聞我授甲,則必逐我」。及其飲酒也,先伐諸陳,鮑方睦,遂伐欒、髙氏。 《呂氏春秋》曰:「勾踐欲深得民心肥甘弗敢自御,有酒流之於江,與民同之。 原《戰國策》云:「梁王、魏嬰觴諸侯於范臺,酒酣,請魯君舉觴。魯君興避席曰: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遂疏儀狄絶旨酒,曰:後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 《史記》曰:「齊威王問淳于髠曰:先生能飲㡬何?對曰:臣飲一斗亦醉,一石亦醉。王問故,髠曰:賜酒。大王之前。執法在前,御史在。后髠恐懼,飲不過一斗。若乃履舄交錯,盃盤狼籍,堂上燭滅,主人留,髠而送客」。當此時,髠心最歡,能飲一石。 《孔叢子》曰:平原君與子髙飲,強子髙酒曰:昔有遺諺:堯舜千鍾,孔子百觚,子路嗑嗑,尚飲百榼,古之賢聖,無不能飲,吾子何辭焉?子髙曰:以予所聞,聖賢以道德兼人,未聞以飲也」。平原君曰:即如先生言,則此言何生子?髙曰:生於嗜酒者」。蓋其勸勵之辭,非實然也。 《史記》曰:髙帝悉去秦苛法為簡易,羣臣飲酒爭功,髙帝患之,叔孫通知上益厭也,說上願徵諸弟子,共起朝儀。後七年,長樂宮成,羣臣皆朝,十月,禮畢,復置法酒,諸侍坐殿上,皆伏尊卑次起,上夀觴九行,謁者言罷酒,御史執法舉不如儀者,輙引去,竟朝置酒,無敢失禮者,髙帝乃曰:「吾今知為皇帝之貴也!」 增又曰:「曹參代蕭何為相,一遵何約束,日夜飲醇酒,卿大夫及賔客見參不事事,皆欲言至者,參輙飲以醇酒,醉而後去,終莫得開說。丞相舍後園,近吏舍吏舍,日飲歌呼,從吏惡之,無如之何,乃請參游園中,吏醉歌呼,從吏幸相國召按之,乃反,取酒坐飲,亦歌呼相應和。 《西京雜記》曰:「漢制,以正月旦造酒,八月成,名曰九醞,一名醇酎」。 《漢武內傳》曰:「西王母當下」。帝設蒲萄酒,王母謂帝曰:「仙家上藥有玉酒、瓊、瑤、酒」。 《漢書》曰:「武帝立酒泉郡。 原東方朔別傳曰:「武帝幸甘泉長平坂,道中有蟲赤如牛肝,頭目口齒悉具,先驅馳還以報,上使視之,莫知也。時朔在屬車中,令往視焉,朔曰:此謂怪哉!是必秦獄處也。上使按地圖果秦獄地。上問朔何以知之,朔曰:夫積憂者得酒而解。乃取蟲置酒中立消,賜朔帛百匹,後屬車上盛酒為此也。 增緝柳編,曰糜欽棗,出眞陵山,食一枚,大醉,經年不醒。東方朔嘗遊其地,以一斛進上上和諸香,作丸大如芥子。每集羣臣取一丸,入水一石,頃刻成酒,味如醇醪,謂之「糜欽酒」,又謂之「眞欽酒」,仙薌酒香,經旬不歇。 《西京雜記》曰:「司馬相如還成都,以所服鷫鸘裘就市易錢貰酒與卓文君為歡。 《漢書》曰:「丙吉馭吏,嗜酒醉嘔,丞相車上,西曹主吏欲斥之,吉曰:以醉飽之失去士,使此人將復何所容!西曹忍之,此不過汙丞相車茵耳。 《漢書》曰:「陳遵孟公,每大飲賔客,閉門取車轄投井,雖有急,終不得去。 《洛陽記》曰:揚雄家貧嗜酒,人希至其門,時有好事者載酒問「竒」字。 抱朴子曰:「管輅頓傾三斗而清辨綺粲揚雄,酒不離口」。而太」𤣥乃就。 《風俗通》曰:陳國有趙祐者,酒後自相署,或稱亭長督郵祐,復於外騎馬將降旛云:「我使者也」。司徒鮑宣決獄云:「騎馬將旛起於戲耳,無他惡意。 又曰:「汝南張妙酒」。後相戲,逐縳捶二十下,又懸足指,遂至死」。鮑昱決事云:「原其夲意無賊心,宜減死」。 《後漢書》曰:「更始夫人尤嗜酒,每侍飲,見常侍奏事,輙怒曰:帝方對我飲,正此時持事來乎?」起抵破書案。 孝子𫝊》曰:「蔡順字君仲,母飲酒吐嘔,恐母中毒,嘗吐驗之」。 《龍城録》曰:蔡邕因醉路臥人,名曰醉龍。 《續漢書》曰:「盧植能飲一石,不醉。 原燉煌張氏𫝊曰:扶風孟佗以蒲萄酒一斗遺張讓,即拜凉州刺史。 神仙𫝊曰:「壺公詣費長房於樓上,曰:我有少酒」。相就飲之,酒在樓下,長房使人取之,不能舉,盎至數十人莫能得。上乃白公,公乃下以一指提上,與房共飲之,酒器如拳,許大飲之,至暮不竭。 増列仙𫝊曰:「孔元方者,專修道術,惡衣疏食,飲酒不過一斗,年百七十餘嵗,道成人或請元方同㑹人人作酒令,次至元方作令元,方無所說,直以一杖柱地,因把杖倒豎頭在下,足在上,以一手持酒倒澆之,莫能為也。 《神異經》曰:劉元石曾於中山酒家沽酒酒家,與千日酒飲之,至家大醉。其家不知,以為死。葬之後,酒家計有千日往視之,云已葬」。於是開棺,醉始醒。俗云元石飲酒,一醉千日」。 原志怪曰:「齊人田無已,釀千日酒。過飲一斗,醉臥千日」。 《魏略》曰:太祖禁酒而人竊飲,故難言酒以白酒為賢者,清酒為聖人。 増又曰:鍾毓與鍾㑹,少有令譽,其父晝寢,因共偷服散酒,父託寐以觀之,毓拜而後飲,㑹飲而不拜,父問其故,毓曰:酒以成禮,不敢不拜」。問㑹㑹曰:「偷夲非禮,所以不拜」。 《魏志》曰:邴原初辭家求學,原舊性,能飲酒,自行之後,八九年間,酒不向口,單歩負笈苦身持力,至陳則師,韓子助潁川則宗陳仲弓,汝南則交范孟博,涿郡則親盧士幹,臨別師友以原不飲酒,㑹米肉送原原,曰:「夲能飲酒,但以荒思廢業,故斷之耳,今當逺別,因見貺餞,可以飲讌,於是坐飲終日不醉。 《世語曰:「王淩表滿寵年過,耽酒不可居方任」。帝將召寵,給事中,郭謀曰:「寵為汝南太守、豫州刺史,二十餘年,有勲方岳。及鎮淮南,吳人憚之。若不如所表,將為所闚,可令還朝,問以方事以察之」。帝從之。寵既至,進見飲酒至一石不亂,帝慰勞遣還。 又曰:「華歆能劇飲,至石餘不亂,衆人微察,常以其整衣冠為異。 又曰:「烏桓、東胡俗能作白酒,而不知作麴糵,常仰中國。 珊瑚鈎詩話》曰:歴城北有使君林、魏正始中,鄭公慤三伏避暑於此,取大蓮葉置硯格上,盛酒三升,以簪刺葉,令酒與柄通,屈莖輪囷如象鼻焉,持吸之薌氣清列,名曰碧筒酒。 原《魏氏春秋》曰:阮籍以世多故,祿仕而已。聞步兵廚多美酒,營人善釀,求為校尉也。 增《蜀志》曰:「孔明戒子曰:夫酒之設,合禮致情,適體歸性,禮終而退,此和之至,主意未殫,賔有餘豪,可以至醉,無致於亂。 《原吳志》曰:鄭泉臨卒時,語同輩曰:「必葬我陶家之側,庶百嵗之後,化而為土,幸見取為酒壺,實獲我心矣」。 又曰:鄭泉文淵,性嗜酒。嘗曰:「願得美酒滿五斛,船以四時肥甘置兩頭」。反覆以飲之。 増又曰:「孫濟嗜酒,不治産業,常醉屢欠酒緡。人皆笑之,濟恬然自若,謂人曰:尋常行,坐處欠人酒債,欲貨此緼袍償之」。 又曰:「孫權於武昌郡臨釣臺飲酒大醉,令人以水灑羣臣曰:今日酣飲,醉墮臺中,乃當止耳」。張昭正色對曰:「昔紂為糟丘酒池長夜之飲,當時亦不以為惡」。權黙然有慙色。 又曰:「孫權嘗命諸葛恪行酒,至張昭前,昭先有酒色不肯飲,曰:此非養老之禮也」。權曰:「卿其能令張公辭屈,乃當飲之耳」。恪難昭曰:「昔師尚父九十,擁旌旗仗鉞,猶未告老也。今軍旅之事,將軍在後,酒食之事,將軍在先,何謂不養老也?」昭卒無辭,遂為盡爵。 又曰:曹公出濡湏,甘寧為前部督,受勅斫敵前營權,特賜美酒,衆肴,寧乃持賜手下百餘人食之畢,寧先以銀盌酌酒,自飲兩盌,乃酌與其部督,時不肯持,寜以弓置膝上,呵謂之曰:「卿見禮於至尊,孰與甘寧?寜尚不惜死,卿何以獨惜死?」部督見寧厲,即起拜持酒,以通酌兵各一兩盌,至二更時,銜枚出斫敵,敵驚動遂退,寧益貴重。 《世說》曰:阮公鄰家婦有美色,當壚酤酒。阮與王安豐常從婦飲酒,既醉便眠,婦側夫疑之,伺察終無他意。 原于寳晉紀》曰:杜預作河橋成,武帝幸橋,讌舉觴勸預曰:「非卿此功,不能就」。預曰:「自非陛下之聖明,則臣無所施其愚巧也」。 《晉中興書》曰:畢卓,字茂世,為吏部郎,嘗謂人曰:「右手執酒杯,左手執蟹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又曰:「山濤巨源,飲酒至八斗方醉」。帝欲試之,乃以八斗飲濤,密益其酒,濤至,夲量而止。 又曰:胡母輔之等共飲酒散髪,裸裎閉戸,不接外客。 鄧粲《晉紀》曰:「劉伶縱酒放蕩,或脫衣裸形,在屋中,人見譏之。伶曰:吾以天地為宅舍,以屋宇為褌衣,諸君自不當入吾褌中,又何惡乎! 《語林》曰:劉伶伯倫,飲酒一石,至醒,復飲五斗,渴甚,求酒於妻,其妻責之損酒棄器諫曰:「非養生之道,宜斷之」。伶曰:「善!當祝鬼神自誓耳!卿可致酒五斗,吾當斷之」。妻如其言,伶呪曰:「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石,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莫可聽」。於是乃飲其酒,御其肉,塊然復醉。 《世語》曰:白子髙少,好隠淪之術,嘗為美酒給道客,一旦,有四仙人齎藥集其舍求酒,子髙知非凡,乃欲取他藥雜之,仙人云:「我亦有仙藥」。於是賔主各出其藥,仙人謂子髙曰:「卿藥陳乆可服,吾藥子髙服之」,因隨仙人飛去,子髙仙酒,至今稱之。 増《拾遺記》曰:晉有羌人姚馥充廐圉,每醉中嘗曰:「九河之水,不足以漬麴糵,八藪之木,不足以為蒸薪,七澤之麋,不足以充庖俎,但言渴於酒,羣輩呼為渴羌」。後武帝授以朝歌,守帝曰:「朝歌帝之舊都,地有酒池,故使老羌不復呼渴」。固辭,遷酒泉太守。地有清池,其味若酒馥,乘醉拜受焉。 《世說》曰:阮宣子常步行,以百錢挂杖頭,至店,便獨醉酣暢,雖當世貴盛,不可詣也」。又曰:「周顗伯仁,風徳雅重,深逺危亂,還江東積年,恒大飲酒,嘗經三日不醒,人謂之三日僕射」。 《世語》曰:「諸阮皆能飲酒,常與宗人共集,不復用」。常杯以大甕盛酒圍坐,相向大酌。 又曰:「王孝伯曰:名士不須竒才,但使常得無事飲酒。讀《離騷》,便可稱名士」。 《世說》曰:「劉公榮與人飲酒雜穢非類,人或譏之,答曰:勝公榮者,不可不與飲。不如公榮者,亦不可不與。飲是公榮輩者,又不可不與飲,故終日共飲而醉」。 《晉書》曰:「阮孚為散騎常侍,以金貂換酒,為有司所彈。 又曰:光逸孟祖,遇亂,避難,渡江依胡母輔之初至,屬輔之與謝鯤、阮放、畢卓、羊曼、桓彝、阮孚散髪裸衣,閉室酣飲以累日。逸將拂戶入,守者不聽。逸便於戸外脫衣露頂於狗竇中,窺之而大叫。輔之驚曰:「必我孟祖也」。遽呼入,遂與飲,不舍晝夜,人謂之八達」。 《洛陽記》曰:劉白墮善釀酒,飲者醉不能醒,因以白墮名酒。又曰:鶴觴永熈中,青州刺史毛鴻賔,齎白墮酒之番,逢盜劫酒,飲之,皆醉,被擒,因名擒姦酒,諺曰:「不怕張弓㧞刀,只畏白墮春醪」。 時鏡《新書》曰:「晉海西令董勛云:正旦飲酒先飲,小者何也?」勛曰:「俗以小者得嵗,故先賀之,老者失時姑後」。 抱朴子曰:鄭君酒釀成,因以附子,甘草屑內,酒中暴令乾如雞子,大一丸投一斗,水立成美酒。 《晉書》曰:謝奕,安兄也,少與桓溫善,為溫司馬,每因酒,無復朝廷禮。嘗逼桓溫酒,溫走入南康主門避之。奕遂攜酒就㕔事,引溫一兵帥共飲,曰:「失一老兵,得一老兵,亦何所恨!」 又曰:陸納祖言,為吳興太守,未至郡,先至姑孰,辭桓溫,因問溫曰:公致醉,可飲幾酒?食肉多少?」溫曰:「年大來飲三升,便醉,白肉不過十臠。卿復云何?」曰:「素不能飲,止可一升,肉亦不足言」。後伺溫閑曰:「外有微禮,方守逺郡,欲與公一醉,以展下情」。溫欣然納之。時王坦之、刁彞在坐,及受禮,惟酒一斗、鹿肉一柈,座客驚愕,納徐曰:「明公近云飲酒三升,納止可二升,今有一斗,以備杯酌」。餘瀝溫及賔客,並歎其率素,溫更勅中廚,設精饌,酣飲極歡而罷。 又曰:「何充能飲酒?」雅為劉恢所貴。恢每云:「見次道飲,令人欲傾家釀」。言其能溫克也。 又曰:「孟嘉為桓溫叅軍,嘉好酣飲,愈多不亂」。溫問嘉:「酒有何好,而卿嗜之?」嘉曰:「未得此中趣耳」。《廬山記》曰:陶淵明所居栗里,兩山間,有大石仰視,懸瀑可坐,十人嘗醉眠其上,名「醉石」。 元袁桷《澄懐録》曰:淵明得太守送酒,多以舂秫水雜投之,曰:「少延清《歡異苑》曰:「有虹食薛,願釡中水盡」,願輦酒飲之,虹吐金滿釡,因致豐富也。 《宋書》曰:顔延之在潯陽,與陶潛情欵,後為始安郡,經過潛,每往必酣飲致醉,延之臨去,留二萬錢與潛,潛悉送酒家,稍就取酒,嘗九月九日無酒,出宅邊菊叢中,坐久之,逢王𢎞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後歸,潛不解音聲,而援素琴一張,每有酒適,輙撫弄以寄其意,貴賤造者,有酒輙設,若先醉,便語:「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將候潛逢其酒熟,取頭上葛巾漉酒,畢,還復着之。 又曰:「顧憲之為建康令,清儉強力,為政甚得人和,其都下飲酒者醇㫖,輙號為「顧建康」,謂其清美焉。 又曰:孔覬為江夏內史,性使酒,每醉,輙彌日不醒,居常貧罄,無有豐約,未嘗關懐,為府長史,典籖諮事,不呼前不敢前,不令去,不敢去,雖醉居多而明曉政事,醒時判决,未嘗有壅,衆咸云:「孔公一月二十九日醉,勝世人二十九日醒也。 又曰:「沈文季出為吳太守,文季飲酒至五斗,妻王氏飲酒亦至三斗,常對飲竟日,而視事不廢。 又曰:「袁粲為丹陽尹,常步屧白楊郊野間,道遇一士大夫,便呼與飲酣。明日,此人謂被知顧,到門求進。粲曰:昨飲酒無偶,聊相要耳」。竟不與相見。 又曰:王忱,泰外弟也。忱嗜酒,醉輙累旬。泰謂忱曰:「酒雖㑹性,亦所以傷生。游處以來,常欲相戒,當卿沈湎,措言莫由及。今之遇,又無假陳說」。忱嗟久之曰:「見規者衆矣,未有若此者也」。 《齊書》云:謝幾卿性通脫,為尚書左丞,嘗預樂苑宴,不得醉而還詣道邊酒壚,停車褰幔,與車前三騶對飲,觀者如堵,幾卿自若。 又曰:謝朏為吳興郡,與弟瀹於征虜渚送別。朏指瀹曰:「此中惟宜飲酒」。瀹建武之朝,專以長酣為事,與劉塡、沈昭略交,歡飲各至數斗。朏既至郡,致瀹數斛酒,遣曰:「力飲此物,勿豫人事」。瀹嘗與劉悛飲,推辭久之,悛曰:「謝莊兒不可云不能飲」。瀹曰:「苟得其人,自可沈湎千日」。悛甚慙無言。 《梁書》曰:梁武帝招延後進二十餘人,置酒賦詩,臧盾以詩不成,罰酒一斗,飲盡,顔色不變,言笑自若,蕭介染翰便成,文無加㸃,帝兩美之,曰:「臧盾之飲,蕭介之文,席之美也」。 又曰:隂鏗嘗與賔友飲宴,見行觴者,因廻酒炙而授之,衆坐皆笑。鏗曰:「吾儕終日酣飲,而執爵者不知其味,非人情也」。及侯景之亂,鏗嘗為賊擒,或救之,獲免。鏗問之,乃前所行觴者。 又曰:王贍為吏部尚書,性嗜酒,每飲或彌日,而精神愈固,不廢簿領。武帝每稱贍有三術射、棊酒也。又曰:「謝善勲飲酒至數升,醉後輙張眼大罵,後雖貴賤親疎,無所擇也,時謂之謝方眼」。 《水經注》曰:「劉白墮宿擅工,釀採挹河,流醖成芳,酎懸食,同枯枝之年,排於桑落之辰,故酒得其名矣。然香醑之色,清白若滫漿焉,別調氤氲,不與他同。蘭薰麝越,自成馨逸。自王公庶友牽拂相招者,每云「索郎有「顧思」同旅語,索郎反語為桑落也。更為籍徵之雋句,中書之英談。 《後魏書》曰:夏侯史與南人辛諶、庾遵、江文遥等,終日遊聚,酣飲之際,仍相謂曰:「人生局促,何殊朝露,坐上相看,先後間耳!脫有先亡者,於良辰美景,靈前飲宴,儻或有之,庶共歆饗」。及史亡後,三月上已,諸人相率至史靈前,仍共酌飲,時日晩天隂,室中微闇,咸見史在坐,衣服形容,不異平昔,時執杯酒,似若獻酬,但無語耳。 又曰:李元忠拜南趙郡太守,好酒無政績。及齊神武東出,元忠便乘露車載濁酒奉迎。神武聞其酒客,未即見之。元忠下車獨坐,酌酒擘脯食之,謂門者曰:「本言公招延豪傑,今聞國士到門,不能吐哺輟洗,其人可知,還吾刺,勿復通也」。門者以告,神武遽見之。 又曰:「李元忠徵拜侍中,雖處要任,初不以物務干懐,惟以聲酒自娛,大率常醉,家事大小,了不關心。園庭羅種果藥,親朋尋詣,必留連玩賞,每挾彈攜壺,遨遊里閈,每言寧無食,不可使我無酒。阮步兵吾師也,孔少府豈欺我哉?後自中書令復求為太常,以其有音樂而多美酒,故神武欲用為僕射,文襄言其放達,不可任以臺閣。其子揆聞之,請節酒,元忠曰:我言為僕射,不勝飲酒,樂爾愛僕射時,宜勿飲酒。 又曰:「太宗引崔浩論事,語至中夜,太宗大恱,賜浩縹醪酒十斛、水精戎鹽一兩,曰「朕味。卿言若鹽酒,故與卿同其味也」。 又曰:胡叟少孤,每言及父母,則淚下,若孺子之號,春秋嘗祭之前,則先求㫖酒,時燉煌汜潛家善釀酒,毎節送一壺與叟,論者以潛為君子。 又曰:劉藻字彥先,父宗之,廬江太守,涉獵羣籍,美談笑,善與人交,飲酒一石不亂,藻為東道别將,辭於洛水之南,文帝曰:「與卿石頭相見」。藻對曰:「臣雖才非古人,度亦不留賊虜而遺陛下,輙當釃曲阿之酒以待百官」。帝大笑曰:「今未至曲阿,且以河東數石賜卿」。 又曰:「齊郡王簡性好酒,不能理公私之事」。妻常氏,燕郡公喜女也。文明太后以賜簡幹綜家事,頗節簡酒,乃至盜竊,求乞婢侍,卒不能禁。 又曰:「阮孚性機辨,好酒,貌短而秃。周文帝偏所眷顧,常於室內置酒十餘缾缾,上皆加帽欲戲。孚適入室,見即驚喜曰:吾兄弟輩甚無禮,何為竊入王家,匡坐相對,宜蚤還宅也」。因持酒歸周文,撫手大笑。 《北齊書》曰:「河南王孝瑜、武成禮遇特隆,帝在晉陽,手敕之曰:吾飲汾清二盃,勸汝鄴酌兩盌」。其親愛若此也。 又曰:王紘師羅,領左右都督,文宣與左右飲酒曰:「快哉大樂」。紘曰:「亦有大苦」。帝曰:「何苦?」紘曰:「長夜荒飲,不恤國政,是謂大苦」。帝黙然。 又曰:「髙季式豪華好酒,又恃舉家勲功,不拘檢節,與光州刺史李元忠生平遊欵,在濟州夜飲,憶元忠開城門,令左右乘驛馬,持一壺酒往光州勸元忠,朝廷知而容之」。又曰:周文帝聞韋夐養髙不仕,辟之不能屈,明帝即位,禮敬逾重,乃為詩貽之,夐答詩願時朝謁,帝大悅,敕有司日給河東酒一斗,號之曰逍遙公。 又曰:黃門郎司馬消難,左僕射子如之子,髙祖之壻,勢盛當時,因退食暇,尋髙季式與之酣飲,留宿旦日,重門並閉,關鑰不通,消難固請云:我是黃門郎,天子侍臣,豈有不叅朝之理?且一宿不歸,家君必當大怪。今若又留我狂飲,我得罪無辭,恐君亦不免譴責。季式曰:君自稱黃門郎,又言畏家君怪,欲以地勢脅我耶?髙季式死,自有處,初不畏此,消難拜謝請出,終不見許,酒至,不肯飲,季式云:我留君盡興,君是何人,不為我飲!命左右索車輪括消難頸,又索一輪,自括頸命酒,引滿相勸,消難不得已,欣笑而從之,方乃俱脫車輪,更留一宿。是時失消難兩宿,莫知所在,內外驚異,及消難出,方具言之。世宗在京輔政,白魏帝賜消難美酒數石,珍羞十轝,並令朝士與季式親狎者,就季式讌集,其被優遇如此。 《雲仙散録》曰:唐傅奕病,未嘗問醫,忽酣卧蹶,然曰:「吾死矣乎?」即自誌曰:「傅奕,青山白雲人也。以醉死,嗚呼! 㑹客論略曰:杜康善造酒,以酉日死,故酉日不飲酒。焦革善釀革死,王績追述其法以為經,又采儀狄、杜、康以來善造酒者為譜。 《醉仙圖記》曰:有府史焦革家,善醖酒,冠絶當時,為《酒譜》一卷,李淳風見而悅之。 李泌請「里閭釀宜春酒,以祭勾芒神,祈豐年」。帝恱,乃著令。 《雞跖集》曰:張易之與李迥同飲,以鴛鴦盞一䨇共飲,取其常相逐。 《開元𫝊信記》曰:葉法善有道術,一日與朝士㑹,忽一人扣門,稱麴生秀才,突入坐內,言語不凡。葉疑其非人,潛以飛劒擊之,應手墮地,乃一酒榼中有美醖,飲之同坐,曰:「麴生風味,不可忘也」。《河東記》曰:「汝陽王璡,家有酒法,名《甘露經》,飲葉靜能靜,能曰:有一生徒能飲,當令來謁」。翌日,有通謁者曰:進士常持滿見之,侏儒也。談胚、渾之道,飲以酒,五斗醉倒,乃是一甕。 《醉仙圖記》曰:汝陽王璡取雲夢石甃泛春渠以置酒,作金銀龜魚,浮沈其中,為酌酒具,自稱釀王,兼麴部尚書。 《唐書》曰:「王績待詔門下省,官給酒,日三升」。或問待詔何樂,答曰:良醖可戀耳」。侍中陳叔達聞之,日給一斗,時稱「斗酒學士」。 又曰:「李適之雅好賔友,飲酒一斗不亂,夜則宴賞,晝决公務,廷無留事。 又曰:「元和間,酌酒謂之注子。後仇士良惡其名同鄭注,乃去其柄安系,名曰偏提。 又曰蒲萄酒,西域有之,前代時有貢獻,及破髙昌、収馬、乳蒲、萄實於苑中種之,並得其酒法。 《史緯録》曰:唐𤣥宗置麴清潭砌,以銀甎泥以石,粉貯三辰酒一萬車,賜當制學士。 《萬花谷》曰:裴鈞大宴,有裴𢎞泰後至飲,坐上小爵,及觥船皆竭,隨即寘器,於懐有銀海受一斗,一飲而盡,踏其海巻抱之,索馬徑去,得銀二百餘兩。 《酉陽雜爼》曰:魏賈鏘嘗令蒼頭乘小艇於黃河中,接河源水以釀酒,名「崑崙觴芳味,世中所絶。 《朝野僉載》曰:柳亨飲未嘗醉有白雞盞,取其觧酒迅速,安定郡王以黃柑釀酒色香味三絶,蜀中有酒器,名酒魁詩人所謂「酌以大斗制象,北斗有魁柄」。 又曰:元載以鼻聞酒氣便醉,人以為可治,即取針挑載鼻尖,出一小蟲,曰此酒魔也,聞酒即畏之。是日載飲至二斗。 又曰:「王忱嗜酒,一醉或連日不醒,自號「上頓」。時人以大飲為上頓。 《杜陽編》曰:順宗時,處士伊祈元召入宮,飲龍膏酒,黒如純漆,飲之,令人神爽。此本烏弋山離國所獻。 《摭言》曰:衛元規酒後忤丁僕射,以書謝曰:「自兹囚酒星於天獄,焚醉日於秦坑」。 又曰:「張旭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筆,或以頭濡墨而書,既醒自視以為神,世呼「張顚」。 唐馮贄《雲仙雜記》曰:「辛洞好酒而無資,常攜榼登人門,每家取一盞投之,號為簇酒。 宋陶穀《清異録》曰:穆宗臨芳殿賞櫻桃,進西凉州葡萄酒,帝曰:「飲此等,覺四體融和,真太平君子也」。又曰:「裴晉公盛冬常以魚兒酒飲客」,其法用龍腦凝結,刻成小魚形狀,每用沸酒一盞,投一魚其中。 《澄懷録》曰:白樂天入關,劉禹錫正病酒,禹錫乃餽菊苗虀蘆菔鮓,取樂天六班茶二囊,炙以醒酒。 《清異録》曰:雍都酒海也,梁奉常、和泉病於甘。劉拾遺、玉露春病於辛。皇甫別駕慶雲春,病於釃,光祿大夫致仕韋炳取三家酒,攪合,澄窨飲之,遂為雍都第一名甆宫,集大成甆宮,謂耀州倩榼。 又曰:「舊聞李太白好飲玉浮梁,不知其果何物?余得吳婢使釀酒,因促其功。答曰:尚未熟,但浮梁耳,試取一盞,至則浮蛆、酒脂也。乃悟太白所飲蓋此耳」。又曰:「荊南節判單天粹,宜城人,性耽酒,日延親朋,強以巨杯,多致狼狽,然人以其徳善,亦喜,從之。時戲語曰:單家酒筵,乃觥籌獄也。 《叩頭録》曰:房夀六月,擣蓮花,製碧芳酒。 《致虛雜錄》曰:「郎玉嗜酒而家赤貧,遇仙女於嵩山中,投以一珠,曰:此醉龍珠也!諸龍含之以代酒,味踰若下,玉甫視珠而女忽不見矣。 客退紀談》曰:趙子固清放不羈,好飲酒,醉則以酒濡髪,歌古樂府自執牙以節曲」。 又曰:「陶人為器有《酒經》,晉安人餉人以酒致書云:酒一經或二經,至五經者,他境人不達者聞饋,《五經》束帶立於其門」。 《龍城録》曰:魏左相能治酒,其名有醽醁、翠濤,貯以大甖,十年味不敗。此酒得大宛之法,中夏所未有。史稱蒲萄酒數十年不敗者此也。太宗嘗賜詩曰:「醽醁勝蘭生」,蘭生,漢武百味酒名。又曰:百味㫖酒,布蘭生芬」。翠濤過玉薤玉薤,隋煬㫖。酒名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敗。 賈氏《談錄》曰:兵部李濤,小字社翁,時李公昉為翰林學士,月給內醖,兵部嘗因春社寄昉詩曰:「杜公今日沒,心情為寄治。聾酒一瓶惱亂玉堂將欲遍依稀巡。到第三㕔社酒,號治龍酒。 遇《齋閒覽》曰:「郭朏有才學,而輕脫夜出,為醉人所誣。太守詰問,朏笑曰:張公喫酒。李公醉者朏是也」。太守令作《張公喫酒,李公醉賦,朏爰筆曰:「事有不可測,人當防未然。清河文人,方肆杯盤之樂,隴西公子俄遭酩酊之愆,守笑而釋之。 又曰:「石曼卿喜豪飲,與劉潛為交。卿倅海陵,潛訪之劇飲,中夜酒竭,有醋斗餘併飲之。明日,酒醋俱盡,每與客痛飲,露髪跣足,謂之囚飲。坐木杪,謂之巢飲。 集仙𫝊曰:「張開光嘗與母及弟出游,獨留嫗守舍,俄有道士敝衣冠,疥癬被體,直入裸浴酒甕中,嫗不能拒。既暮,出游歸,渴甚開酒,芳烈亟就甕中飲嫗,心惡道士不敢白而但不飲。居數日,開光與母弟㧞宅而去。 《志林》曰:東坡云,吾兄子明飲酒不過三蕉葉,吾少時望見酒盞而醉,今亦能三蕉葉矣」。 《龍城錄》曰:李肇命酒為郎官,清劉跋命酒為玉友。唐子西名酒之和者曰養生,主勁者曰齊物。論楊誠齋名酒之和者曰金盤,露勁者曰椒花雨。 《遼禮志》曰:「九日賜蕃、漢臣僚飲菊花酒,兎肝為臡,鹿舌為醬」。
7
御定淵鑑類函卷三百九十二
URN: ctp:ws713871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