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劉仲撰梁帝聖中興略十卷。

《劉仲撰梁帝聖中興略十卷。》[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1
後梁安成王欣,博學善屬文,著《梁史》百卷,遭亂,失其本。
2
陸愎為黃門郎,兼掌著作,奏武帝敕撰嘉瑞記》,瓊述其旨而續焉。自永定訖于至德,勒成一家之言。
3
陳顧野王為光祿卿,撰《續洞冥記》一卷,《國史傳》三百卷。
4
何之元為始興王叔陵諮議參軍,及叔陵之誅,元乃屏絕人事,銳精著述,以為梁氏肇自武皇,終于敬帝,其興亡之運,盛衰之跡,足以垂鑒戒,定褒貶,窮其始終。起齊永元元年,逮于王琳遇獲,七十五年行事,草創為三十卷,號曰《梁典》。其序曰:「記之與史,其流不一,編年之作,無若《春秋》,則魯史之書,非帝皇之籍也。三皇之簡為《三墳》,五帝之策為《五典》,此典義所繇生也。至乃《尚書》述唐帝為《堯典》,虞帝為《舜典》,斯又經文明據,是以典之,為義久矣哉!若夫《馬史、班漢》,述帝稱紀,自茲厥後,因相祖習。及陳壽所撰,名之曰志,總其三國,分路揚鑣。唯何法盛《晉書》,變帝紀為帝典。既云師古,在理為優。故今之所作,稱為梁典》。梁有天下,自大同以前,區饒晏、太清已後,寇盜交侵,首尾而言,未為盡美。故開此一書,分為六意。以高祖創基,因乎齊末,尋宗討本,起自永元。今以前若干卷為追述。高祖生自布衣,長於弊俗,知風教之臧否,識民黎之情偽。爰逮君臨,久斯政術。四紀》之內卦,疲閡蟾方,褚浴H舾,刪砦太平,世不常夷,時無常治,非自我後,仍屬橫流,今以若干,卷為敘亂》。洎高祖晏駕之年,太宗幽辱之歲,謳歌獄訟,唯向西陝,而不向東都不庭之民,流逸之士,征伐禮樂,歸世祖而不歸。太宗撥亂反正,厥庸斯在,治定功成,其勳有屬。今以若干卷為世祖。至於四海困窮,五德舛替,則敬皇紹立,仍以禪陳。今以若干卷為敬帝。驃騎王琳崇立後嗣,雖不達天命,是其忠節,今以若干卷為後嗣主。至在太宗,雖加美謚,而大寶之號,世所不遵,蓋以扼於賊景故也。承聖紀歷,自接太清,神筆詔書,非宜輒改。詳之後論,茲有理焉。夫事有始終,人有業行,本末之間,頗宜敘述。案臧榮緒稱,史無裁斷,猶起居注。繇此而言,實資詳悉。又編年而舉其歲次者,蓋取分明而易尋也。若夫獫狁孔熾,鯁我中原,始自一君,終為二主,事有相涉,言成混漫。今以未分之前為北魏,既分之後高氏所輔為東魏,宇文所挾為西魏,所以相分別也。重以蓋彰殊體,繁省異文,其關損益,頗有凡例。
5
許亨為衛尉卿,撰《齊書》并《志》五十卷。遇亂之後,撰《梁史》成者五十八卷。
6
陸從典,入隋為給事郎,兼東宮學士,又除著作佐郎。右僕射楊素奏從典續司馬遷《史記》迄于隋,其書未就。值隋末喪亂。
7
姚察入隋,授秘書丞,別敕成陳、梁二代史所撰。雖未畢功,文帝開皇之時,遣中書舍人虞世基索本具進,今在內殿。梁、陳二史多是察之所撰其中序論及紀傳有所闕者。臨亡之時,仍以體例誡幼子思廉,博訪撰續,思廉流涕奏行。思廉初補漢王府行參軍,掌記室,尋除河間郡司法。大業初,中書侍郎虞世基奏思廉踵梁、陳二代史,自是以來,稍就補續。又撰傳國志十卷。
8
許懋為著作郎,著《述行記四卷,撰齊記》二十卷。
9
趙齊旦為中郎將,撰《陳王業歷》一卷。
URN: ctp:ws685777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