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四百九十七

《卷四百九十七》[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1
○邦計部 河渠
2
後魏太武太平真君五年,征南將軍為薄骨律鎮將刁雍表曰:「臣蒙寵出鎮,奉辭西藩,總統諸軍,戶口殷廣。又總勒戎馬,以防不虞,督課諸屯,以為儲積,夙夜惟憂,不遑寧處。以今年四月末到鎮,時以夏中不及東作。念彼農夫,雖復布野,官渠乏水,不得廣殖。乘前以來,功不充課,兵人口累,率皆饑儉。略加檢行,知此土稼穡艱難。夫育民豐國,事須大田,此土之雨,正以引河為用。觀舊渠堰,乃是上古所制,非近代也。富平西南三十里有艾山,南北二十六里,東西四十五里,鑿以通渠,似禹舊迹。其兩岸作溉田大渠,廣十餘步,山南引水入此渠中。計昔為之,高於水不過一丈,河水激急,沙土漂流。今日此渠高於前,河水二丈三尺。又河水侵射,往往隳頹渠,溉高懸,水不可得,雖復諸處。案舊引水,水亦難求。今艾山北,河中有洲,渚分為二,西河小狹,水廣百四十步。臣今求入來年正月,於河西高渠之北八里,分河支下五里,平地鑿廣十五步,深五尺,築其兩岸,令高一丈,北行四十里,還入古高渠。即循而北,復八十里,合百二十里,大有良田,計用四千人,四十日渠得成訖。所欲鑿新渠口,河下五尺,水不得入。今求從小河東南岸邪斷到西北岸,計長二百七十步,廣十步,高二丈,絕斷小河。二十日功,計得成畢,合計用功六十。日山之水,盡入新渠,水則充足,溉官私田四萬餘頃。一旬之間,則一遍水凡四溉,系貿墑倒,倏緯⒊涿。褚嚳嶸內曰:卿憂國愛民,知欲更引河水,勸課大田,宜便興立,以克就為功,何必限其日數也。有可以便國利民者,動靜以聞。王欽若等曰:史不書月。
3
孝文太和十五年五月丁酉,詔:「六鎮闃瀉,游骷骯嗇,諏郡各匪田,通渠溉灌。
4
楊椿,宣武時為都官尚書,監釩濁是堰。
5
崔楷,正始中,為左中郎將。時冀、定數州,頻遭水害。楷上疏曰:「臣聞有國有家者,莫不以萬姓為心,故矜傷軫於造次,求瘼結於寢興。黎民阻飢,唐堯致歎。眾庶斯饉,帝乙罰己。良以為政與農,實繫民命。水旱緣茲以得濟,夷險用此以獲安。頃東北數州,頻年水┯,瓿ず蛹だ,撕椴ㄣ枇,鞔陸連濤,原隰通望,彌漫不已。謇奈災戶無擔石之儲,家有藜藿之色。華壤膏腴,變為舄鹵。粟麥禾黍,化作萑蒲。斯用痛心徘徊,淋然佇立也。昔洪水為害,四載流於《夏書》。九土既平攸同,紀自《虞誥》。亮由君之勤恤,臣用劬勞,日昃忘冫食,宵分廢寢。伏惟皇魏握圖臨宇,總契裁極,道敷九有,德被八荒。槐階棘路,實維英哲。虎門麟閣,實曰賢明,天地涵和,日月光耀。自此定冀水潦,無歲不饑。幽瀛川河,頻年逡縉。袷茄艟哦蚧嵐、倭鍾期。故以人事而然,非為運極。昔魏國鹹舄,史起哂之。茲地荒蕪,臣實為恥。不揆愚瞽,輒敢陳之。計水之湊下,浸潤無間,九河通塞,屢有變改。不可一准古法,皆循舊是。何者?河決瓠子,梁楚幾危。宣防既建,水還舊跡。十數年間,戶口豐衍。又決屯氏,兩川分流,東北數郡之地,僅得支存。及下通靈鳴,水田一路,往昔膏腴,十分病九,邑居凋離,墳井毀滅。良由水大渠狹,更不開瀉,眾流壅塞,曲直之所致也。若量其逶迤,穿鑿涓澮,分立堤鯽,濾在疏通。預沃其路,令無停蹙。隨其高下,必得地形。土木參切,務得便省。使地有金是之堅,水有非常之備。鉤連相注,多置水口,從河入海,遠邇逕通,瀉其┿唪,泄此波澤。九月農罷,量役計功。十月昏正,立匠表度。縣遣能工,摩畫形勢。郡發明使,籌察可否。審地推岸,辨其脈流。樹板分崖,練厥從往。別使案簡,分剖是非。瞰睇川原,明審通塞。當境分尾煥,鴕墼噸沾鶴園,瘴蔥刖霉,即以高下。營田因於水,陸水種骺。旱韭揭丈,B楸厥故矣。芯麼⒚歐,徠嘔斯實上葉禦災之方,亦為中古井田之利。即之近事,有可比倫。江淮之南,地勢ㄜ下,閿暌趿囟彌旬月。遙途遠運。唯用舟艫南畝,゛滴⑹埋珩甓,眾庶未為饉色,黔首罕有饑顏。豈天德不均,致此偏法?故是地勢異圖,有茲豐餒。臣既鄉居水際,目睹荒殘,每思鄭白,屢想王李。夙宵不寐,言念皇家。愚誠丹款,實希效力,有心營爝,乞暫施行。使數州士女,無廢耕桑之業。聖世洪恩,有賑饑荒之士」。詔曰:「頃年水旱為患,黎民阻饑,靜言念之,昃不遑食。覽此事條,深協在慮。但計畫功廣,非朝夕可合,宜付外量聞」。事遂施行。楷用功未就,詔還追罷。
6
裴延雋,孝明時為幽州刺史。範陽郡有舊督亢渠,徑五十里。漁陽、燕郡有故房陵諸堰,廣袤三十里,皆廢毀多時,莫能犯詞。彼旱不調,民多饑餒。延雋謂疏通舊蹟,勢必不可成,乃表求營造。遂躬自履行,相度水形,隨力分督,未幾而就。溉田百萬餘頃,為利十倍,百姓至今賴之。
7
崔亮為雍州刺史,奏於張方橋東堰谷水造水碾磨數十區,其利十倍,國用便之。
8
東魏孝靜興和三年十月,發夫五萬人築漳堰,三十五日罷。
9
北齊楊裴,魏興和中,為廷尉少卿。石濟河溢,橋壞,裴分沃,又移津於白馬河中,起石潭兩岸造關城,累年乃就。
10
斛律羨為幽州道行臺僕射,導高梁水北,合易京,東會於潞,因以灌田。邊儲歲積,轉輸用省,公私獲利。
11
後周賀蘭祥拜大將軍,太祖以涇、渭溉灌之處,渠堰廢毀,乃命祥吩旄黃窖嚦渠引水東注於雒,用溉既畢,民獲其利。
12
武帝保定二年正月,初於蒲州開河渠,同州開龍首渠,以廣溉灌。
13
隋高祖開皇二年三月,開河渠,引杜陽水於三叢,以李詢為都官尚書,領太僕。元暉督其役,溉舄鹵之地數千頃,民賴其利。
14
四年,詔曰:「京邑所居,五方輻輳,重關四塞,水陸艱難,大河之流,波瀾東注,百川海濱,萬里交通。雖三門之下,或有危慮。但發自小平,陸運至陝,還從河水入渭川,無反上流,控引汾、晉,舟車來去,為益殊廣。而渭川大小,水力無常,流淺沙深,即成阻閡。計其途遠,數百而已,動移氣序,不能往復。逯壑役人,亦告勞朕君,臨區刃死。除害公私之弊,情所愍之故。東發潼關,西引渭水,因藉人力,開通漕渠,量事計功,易可成就。己令工匠巡歷渠道,觀地理之宜,審終久之義,一得開鑿,萬代無毀。可使官及私家,方舟巨舫,晨昏運漕,水公沂不停,旬日之功,堪有億萬。誠知時當炎暑,動致疲勞,然不有暫勞,安能永逸?宣告人民,知朕意焉」。初,帝每憂轉運不給,柱國于仲文請決渭水開渠漕。帝然之,使仲文手縉涫隆S置郭,衍為開渠。漕大監與宇文愷部率水工鑿渠,引渭水經大興城,臣欽若等曰:即長安城也,北東至於潼關,漕運四百餘里,關內賴之,名曰富民渠一云廣通渠。
15
五年九月,改鮑陂曰桂陂,灞水曰滋水。
16
七年四月,於揚州開山陽瀆,以通漕運。
17
十五年六月,詔鑿底柱。
18
盧賁為懷州刺史,決沁水東注,名曰利民渠,又派入溫縣,名曰溫潤渠,以溉舄鹵,民賴其利。
19
煬帝以仁壽四年七月即位,十一月丙申,發丁男數十萬掘塹,自龍門東接長平、汲郡,抵臨清關,渡河至浚儀、襄城,達於上雒,以置關防。
20
大業元年三月,發河南諸郡男女百餘萬,開通濟渠,自西苑引谷、雒水達於河,自板渚引河達於淮。
21
四年正月乙巳,詔發河北諸郡男女百餘萬開永濟渠,引沁水南達於河,北通涿郡。
22
閻毗為起部郎,煬帝將興遼東之役,自雒口開渠達涿郡以通漕,毗督其役。
23
唐高祖武德六年,寧民令顏旭開渠,引南山水入京城,至石門谷,有溫泉湧出。
24
七年,同州治中愕貿伎,渠自龍門引黃河,溉灌六千餘頃。
25
八年,水部郎中姜行本請於隴州開五節堰引水,以通運漕,詔許之。
26
高宗永徽元年,薛大鼎為滄州刺史,州界有無棣河,隋末填廢。大鼎奏開之,引魚鹽於海。百姓歌之曰:「新河得通舟楫利,直達滄海魚鹽至。昔日徒行今騁駟,美哉薛公德滂被!」大鼎又以州界卑下,遂決長蘆及彰、衡等三河,分泄夏潦,境內無復水災。
27
楚王靈龜,永徽中為魏州刺史,開永濟渠,入新市,控引商旅,百姓利之。
28
裴行方,永徽中為撿校幽州都督,引瀘溝水廣,開稻田數千頃,百姓賴以豐給。
29
咸亨三年,於岐州陳倉縣東南開渠,引渭水入鈐渠,通船代京故城京故城即故長安城,漢惠帝所築,在今大興城之西北苑中
30
則天大足元年六月,於東都立德坊南穿新潭,安置諸州租船。
31
中宗神龍三年,滄州刺史姜師度於薊州之北,漲水為溝,以備契丹之寇。又約舊渠,傍海穿漕,號為海南運糧。
32
玄宗開元二年,河南尹李傑奏:「河、汴之交有梁公堰,年久堰破,江、淮運不通。傑調發汴、鄭,丁夫以鮒省功速就,公私深以為利,刻石水濱,以紀其績。
33
八年九月,詔曰:「昔史起溉漳之策,鄭國鑿涇之利,自茲厥後,聲塵缺然。同州刺史姜師度識洞於微,智研未兆,匪躬之節,所懷必罄,奉公之道,知無不為。頃職大農,首開溝洫,歲功猶昧,物議紛如。緣其忠款可嘉,委任仍舊,暫停九列之重,假以六條之察,白藏過半,續用斯多。食乃人天,農為政本。朕故茲巡省,不憚祁寒,將申勸┰之懷,時冒風霜之弊。今原田彌望,畎澮連屬,繇來榛棘之所,遍為骺旱。局川倉庾有京坻之饒,關輔致畝抵潤。本營此地,欲平人民。百姓未閑,三農虛棄。以官令開發,冀令參相教誘。功既成矣,思與之共。其屯田內先有百姓挂籍之地,比來召作主,亦量准頃畝割還。其官屯熟田,如同州有貧下欠地之戶,自辦工力能營種者,准數給付餘地,且依前官取師度。以功。特加金紫光祿大夫,賜帛三百疋。
34
十年六月,博州黃河是壞。湍水旱洋溢,不可禁止。詔博州刺史李導街荽淌放嶙逾耪災,荽淌妨儒乘傳旁午分理,兼命按察使蕭嵩總其事。
35
十五年正月,令將作大匠范安及簡校鄭州河口豆斗門。先是,雒陽人劉宗器上言,請塞汜水舊汴河口,於下流滎澤界,開梁公堰,置豆斗門,以通淮、汴,拜佐衛帥府胄漕。至是,新渠塞行舟不通,貶宗器焉。安及遂發河南府、懷、鄭、汴、滑三萬人疏決,兼舊河口,旬日而畢。十六年正月,以魏州刺史宇文融兼撿手交汴州刺史,依前充河南北溝渠。是堰涉九河,使融上請,言《禹貢》九河舊道,興役甚多,事竟不就。
36
二十七年,河南採訪使、汴州刺史齊水灰越淮漕運,經淮水波濤有沉損,遂開廣濟渠下流,自泗州虹縣至楚州淮陰縣北十八里合於淮,而踰時畢功。既而以水浚急,行旅艱險,旋即停廢,卻繇舊河。
37
二十八年九月,魏刺史盧暉開通濟渠,自石灰窠引流至州城而西,卻注魏橋。
38
二十九年,陝州刺史李齊物避三門河路,浚急於其北鑿石渠,通運船,為漫流,河泥旋填淤塞,不可漕而止。
39
天寶元年,命陝郡太守韋堅引灌水開廣運於望春亭之東,以通河、渭。京兆尹韓朝宗又分渭水入自金門,置潭於西市西街,以貯材木。
40
二年三月,帝幸望春樓觀新潭,會群臣張樂。既暮旋宮,帝睹舟楫之利甚勤,乃詔曰:「古之善政,貴於足食,將欲富國,必先利人。朕於關輔之間,尤資殷贍,比來輸轉,未免艱辛,故致此潭,以通漕運。萬代之利,一朝而成,將久懷於永圖,豈苟求於縱觀。其陝郡太守韋堅,始終撿校,夙夜勤勞,賞於有功,則惟常典。宜特與三品及三品,京官兼太守,其判官等即量與改轉,仍委韋堅具名錄奏。應役人夫,各酬庸直,兼放今年地租。且起運初畢,舟楫已通,其押運綱既涉遠途,又能先至,各賜一中上考船夫等,共賜錢二千貫,以充宴樂。
41
三載,韋堅開漕河,自苑西引渭水,因古渠至華陰入渭,引永豐倉及三門倉米以給京師,名曰「廣運」。潭以堅為天下轉運使灞露、水通會於漕渠
42
代宗廣德二年三月,以太子賓客劉宴兼御史大夫,充東都、河南、江淮已來轉運使,仍與河南副元帥計議開決汴河。
43
永泰二年九月,帝御安福門樓觀新,開漕渠。初,京兆尹黎灰躍┏悄咎考壑鼐,咭岳便陳於帝前,請自南山谷口鑿渠,通於城內。至薦福寺東街,北抵景風延喜門入于苑,闊八尺,深一丈,以運木炭。至是磺敝虼戢師以為水戲,冀悅於帝,久之竟無成功。
44
大歷十二年,京兆尹黎蛔迸唬撼嫉苗苣詘,儺樟狀陳涇水為碾擁隔,不得溉田,請決開鄭、白支渠,複秦、漢水道以溉陸田,收數倍之利。乃詔發使簡覆,不許碾妨農弧S腫嗲,滕妨門堰,許之。
45
十三年正月,壞京畿白渠八十餘所,以妨奪農業也。帝思致理之本,務於養人以田農者,生民之原苦於不足碾者興利之業主於并兼遂發,使行其損益之由,僉以為正渠無害,支渠有損。乃命府縣凡支渠一切罷之。先是,大歷初,李棲筠為工部侍郎,時關中沃野千里舊資,鄭、白二渠為豪家貴戚,壅隔上流,置私碾百餘所,以收末利,農夫所得十奪六七棲,筠舉奏其弊,悉毀折之,人大賴焉。公望充積又一云,帝以是年有詔毀除白渠水支流,碾以妨民溉田,釔接兄粉兩輪,所司未敢毀撤。公主見代宗訴之,帝謂主曰:「吾行此詔,蓋為蒼生耳,爾豈不識我意耶?可為眾率先」。公主即日命毀。由是勢門碾八十餘所,皆毀之。
46
德宗建中元年正月,浚豐州之陵陽渠。時楊炎為相,議開陵陽渠,發京畿人於西域就役,閭里騷擾。炎不習邊事,請於豐州屯田,人頗苦之。時京兆尹嚴郢嘗從事朔方,曉其利害,乃具五城舊屯及兵募倉儲等數奏曰:「案舊屯沃饒之地,今十不耕,一若力可墾闢,不俟浚渠。其諸屯水利可種之田甚廣,蓋功力不及,因致荒廢。今若發兩京、關輔人於豐州浚渠營田,徒擾兆庶,必無其利。臣不敢遠引他事,請以內園植稻,明之上秦地膏腴田稱第一,其內園丁皆京兆人,於當處營田,月一替,其易可見。然每人月給錢八千,糧食在外內,園丁猶僦募不占,奏令府司集事,計一丁歲當錢九百六十,米七斛二斗,計所僦丁三百,每歲合給錢二萬八千八百貫,米二千一百六十斛,不知歲終收獲久,何臣計所得不補所費。況二千餘里發人出塞,屯田一歲方替,其糧洗猶原轉餉,運直至多,又每人須給錢六百三十,米七斛二斗,私出資費數又倍之。據所收必不登本,而關輔之人不免流散,是虛畿甸而無益軍儲。天寶已前,屯田事殊,臣至愚不敢不熟計,惟當審察」。疏奏,不報。郢又上書奏曰:「伏以五城舊屯,其數至廣,臣前已揭名聞奏訖。其五城軍士,若以今日所運開渠之糧貸諸城官田,至冬輸之。又以所送開渠功直布帛先給田者,至冬令據時估輸。先鞜思垂馗,免於徵發。五城豐厚,力農闢田,比之浚渠十倍之利也。時炎方用事,郢議不省,卒開陵陽渠而竟棄之。
47
貞元七年八月,夏州開延化渠,引烏水入庫狄澤,溉田二百餘頃。十三年,引龍首、渠水自通化門入,至太清宮前。
48
于ν,貞元中為湖州刺史,因行縣至長城方山下,有水曰西湖,南朝疏鑿,溉田三千頃,歲久堙廢,ν命設是塘以復之,歲獲骺旱,酒延闃利,人賴以濟。
49
李景略,貞元中為豐州刺史、西受降城使。鑿感應、永清二渠,溉田數百頃,公私利焉。
50
憲宗元和三年正月,鹽鐵使李巽奏:「江淮堰埭頃年李性謖,鬮髯嗍舯,鏡瀾袂肴,垂楸舅敬」。又六月,巽又上言江淮公私堰埭因循權置者二十二所,並罷之。
51
六年五月,京兆尹奏:「准敕,差右神策子弟穿淘水交渠功,并造斗門及買渠地價,請官中與戶分出」。
52
八年三月,常州刺史孟簡開漕古孟瀆長四十一里,得沃壤四千餘頃。
53
五月,以神策軍士煩悄現水交渠。
54
十二月,魏博觀察使田弘正奏,准詔開衛州黎陽縣古黃河道。從鄭、滑觀察使薛平之請也。先是,滑州歲多水災,其城西去黃河二里,每夏雨漲溢,則浸壞城郭水及羊馬之半。平詢諸將吏,得古河道於衛州黎陽縣界,遣從事裴弘泰以水患告於弘正,請開古河,用分水力。弘正遂與平皆上聞,詔許之。乃於鄭、滑兩郡徵役萬人,鑿古河南北長十四里,東西闊六十步,深一丈七尺,引舊河以注新河,滑人遂無水患。詔褒美平,仍加弘泰、弘正官,以獎監作之功焉。
55
是月,鹽鐵使王播進供陳許琵琶溝年三運圖。先是,中官李重秀奉命視之,還言可以通漕,至堰城下北[A13C]口,水運千里而近。及帝覽圖,詔韓弘發卒以通汴河,於是船勝三百石者皆得入[A13C]。
56
十四年五月,御史臺奏:「據山南東南東道觀察使孟簡狀,奏稱,得復州刺史許志雍狀,請於復、郢二州界內分鄭敬古,是兼塞斷盧鶿港,壅截界水,開地有利於當道。又據荊南觀察使裴武奏稱,山南東道築堤,及塞盧鶿港,有害於當道。敕江、漢分流,各有港路。兩界但合論此,不合勞人築堤。今水潦為虞,則慮先及低下。其盧鶿港宜令孟簡即與決開。其師子港塞來年月深久,更委兩道計會,詳盡本末事理。
57
李聽,元和中為靈武節度使。境內有光祿渠,廢塞歲久,將議屯田,詔聽復開舊渠,溉田千餘頃,至今賴之。穆宗長慶二年八月,鹽鐵轉運使王播進新開[A13C]口圖一軸。
58
溫造,長慶中自起居舍人出為朗州刺史,至則開復鄉渠九十七里,溉田二千頃,郡人名渠曰右使渠。敬宗寶歷元年十二月,河陽節度使崔弘禮上言,於秦渠下闢荒田二百頃,歲收粟二萬斛,從寶歷二年減去度支所給數。
59
二年正月,鹽鐵轉運使上言:「揚州城內管河,通江、淮漕運,或時遇旱淺,即行李艱難。舳艫接連,擁積成弊,動經旬朔,不及程期,非唯供輸是憂,兼亦商旅難濟。今請從羅城南閭門古七里港開河渠,向東屈曲取禪智寺橋,東通舊管河,長一十九里。其所役工價,並於當使方圓羨餘支遣」。從之。
60
七月,敕:「合睾黑橐,肆釕惺呈,故展懿壞,昧鈐尤胩。講《蠱》《淥》,任百姓溉灌平原等三鄉稻田,仍勿奪碾之用」。
61
文宗大和元年六月,命中使付京兆府,宜令犯吡杲綈濁斗門,任百姓,取水溉田。
62
十一月,京兆府奏:「准御史中丞溫造等奏,孵啡、富平等十縣渠堰斗門等,准貞元初以京兆少尹郭隆充渠堰使,於涇陽縣眾善寺置院,往來勾當。今請差少尹韋文恪充渠堰使,便令自揀擇清強官三人,專令巡撿吩齏。又
63
二年閏三月,京兆府奏,「准內出樣造水車訖」。時鄭白渠既役,又命江南徵造水軍匠。帝於禁中親指準,乃分賜畿內諸縣,令依樣制造,以廣溉種。
64
四年十二月,鹽鐵轉運使王涯奏請開揚州南郭外七里港別為河,以通漕運。及商賈舟船東北至禪智寺橋東四里,復與河合,約長十九里,用功十五餘萬。從之。
65
五年六月己卯,陳許節度使高易幃分許州繞城城水堤及開渠溝周迴一百八十里畢工。
66
王起,大和中鎮襄陽,蜂墾,咭怨通,鏌瘓忱之。
67
僖宗光啟元年三月,詔曰:「食乃人天,農為國本。兵荒益久,漕趺獠煌ǘ關中。鄭白兩渠,古今同利。四萬頃沃饒之業,億兆人衣食之源。比者權豪,競相占奪。堰高下足,明棄水之由稻,浸探僥思侵田之害。今因流散,尚可經營,宜委京兆尹選強渙攀粞殘邢,繢鎦鴇閬嘍,燃胬公私,或署職,特置使名,假之權寵。或力田遞升科級,許免征徭。因務勸公,冀能兼蓄,亦宜速具聞奏」。
68
梁太祖開平二年春正月,荊州奏:聞白小河此河,環遶州郭,以導大江。近年壅塞,舟楫不通,是時疏之,頗為民便。運漕商賈之利,復如曩歲。
69
後唐莊宗同光二年四月癸酉,蔡州朱巫囁淘雒河到故雒城。七月甲辰,右監門衛上將軍婁繼英督汴、滑兵士,匪嵩嫦氐塘年河水溺曹、濮故也。
70
三年正月壬子,青州符習承命左役徒修酸棗縣堯堤。初,偽廷決此堤,引河水東注,至於鄆、濮,以限我軍,自是民罹水患。帝先遣婁繼英領諸軍啡,尋而復壞,乃命習以濟厥功。
71
二月,雒京奏朱殷分月波是畢功,引水入新開河。三月己亥,西京奏,制置三白渠,起置營田務一十一。壬寅,符習奏芬⒌趟口畢。
72
七月丁未,鄴都副留守張憲奏御河漲溢,慮漂溺城池,已於石灰窯口開故河道,以分水勢。
73
四年七月乙卯,汴州孔循奏:「汴河逭強制沒城河,已於城西城東權開壕口,引水入古河」。
74
五年正月,租庸使奏:「鄴都差夫一萬五千於衛州界,泛擁獺S、朱端、沃荽、磠豆斗}門。
75
明宗天成三年正月,陳州奏,開[A13C]河。
76
四年十二月庚申,扶煤穎卑緞差左衛上將軍李承約祭之。
77
張敬詢為滑州節度使。長興初,敬詢以河水連年溢堤,乃自酸棗縣界至濮州廣是防一丈五尺,東西二百里。
78
長興三年三月,幽州奏:重開府東南河路一百五十里,闊九十步,以通漕運。
79
五月,幽州進呈新開東南河路圖》。自王馬口至淤口,長一百六十五里,闊六十五步,深一丈二尺,可勝漕船千石。
80
四年二月辛酉,濮州進重返掏急岡、劂嗄河地理名,帝指示行臺砦麻石砦德勝南北城鐵邱。帝愀然興歎曰:「吾佐先朝定天下,於此堤塢間大小數百戰,時事如昨,奄忽十年,遽閱此圖,令人悲歎」。又指一丘阜曰:「此吾擐甲之臺也」。
81
是年四月,靈武奏開渠白河,引黃河水入大城溉田。末帝清泰元年七月,河中言,取去秋草七千圍,堙塞堤堰。
82
晉高祖天福二年九月,判詳定院梁文矩奏,以前汴州陽武縣主簿左墀進策十七條,可行者有四:其一,請於黃河夾岸,防秋水暴漲,差上戶充堤長,一年一替,委本縣令十日一巡,如怯弱處不早處治,旋令修補,致臨時渝決有害。秋苗既失,王租,俱為墮事堤長,刺史縣令勒停。敕曰:「份鶯影渡,罨ぬ錙┟克瓴,畹壇ぜ裱,採釵濟要,逐旬遣縣令看行,稍恐煩勞,堤長可差,縣令宜止」。
83
三年二月,楊光遠進《黃河衝注水勢圖》。
84
六年九月,前鄴都皇城使張延美進表陳利便,請開淘相州界天平渠、通濟運。從之,仍委自往計度。
85
七年三月己未,宋州節度安彥威奏,到滑州泛擁淌幣,責子河漲溢。詔彥威督諸道軍民,自豕韋之北築堰數十里,給私財以犒民,民無散者竟止其害。鄆、曹、濮賴之以功加構公。詔於河決之地建碑立廟。四月,詔曰:「近年以來,大河頻決,漂盪人戶,妨廢農桑。言念蒸黎,因茲凋弊。凡居牧守,皆委山河。既已在封巡所,宜專切起。今後宜令水公、河廣、晉開封府尹、逐處觀察、防禦使、刺史等,並兼河堤使名額,任便差選職員,分擘勾當。有堤堰薄怯水勢衝注處,預先計度,不得臨時失於防護」。
86
漢隱帝乾潭年,有補闕盧振上言:「臣伏見汴河兩岸堤堰不牢,每年潰決,正當農時,勞民功役。以臣愚管水公,汴水有故,河道陂澤處置立,豆斗門,水漲溢時,以分其勢,即澇歲無漂水。未之患旱,年獲澆溉之饒,庶幾編什,蠲飫鴕邸。
87
三年,遣前棣州刺史周景殷河陰淘杼汴口。又令鄭州疏引郭西水入中牟渠,以增蔡水漕運。
88
李欽明為司勳員外郎。是年,欽明言:「臣伏以百姓轉食,食鬼運,舟車之利,苦樂相懸。臣竊見蔡水嘗有漕運,多是括借舟船,破溺者棄在水邊,不許份蕁S植桓,付以臣愚見,乞容、陳、許、蔡三州人戶制造舟船,不用括取,以備差雇。水路可至合流鎮及陳州蔡水未及水匱十數里,水小岸狹,或時乾淺。臣伏請開決汴水,取定力禪院西一半并港,穿大城向南至豆斗門,可費三五千工。自水匱蔡水路纔五六里,水勢便於開決,陳蔡漕運必倍嘗年私下往來,更豐財貨,此之利便,實益轉輸。
89
周太祖廣順三年正月辛未,詔樞密使王峻巡視河堤,峻請行,故從之。
90
三月,澶州言:「天福十一年,黃河自觀城縣界楚里材堤決,東北經臨黃、觀城兩縣,隔絕村鄉人戶。今觀城在河北,隔三村在河南。今臨黃在河南,隔八村在河北,官吏節級徵督賦租取路於州橋迂曲僅數百里,每事多違程限。其兩縣所隔村鄉,擬迴換管係,所冀便於徵督修堙補堤岸,河流復故兩縣,仍舊收管」。從之。
91
五月,遣客省副使齊藏珍等三人簡視魚池、常樂驛、原武河堤。
92
六月,鄭州夫一千五百人吩武河堤宿州,言遣虎犍廂主何徽率兵往靈河返獺。
93
八月,淄州臨河、鎮淄水決鄒平、長山,人四千堙塞。是月,河陰新堤壞三百步,遣中使於替往,相度分巍。
94
九月,滑州白重贊言:「臣自部署堙塞,六名鎮河堤」。
95
世宗顯德元年十一月戊戌,命宰臣李賢、鄆、齊管內相度分河堤。
96
二年三月壬午,李現魏擁袒⼂。先是,河水自楊劉北至博州界一百二十里,連歲東岸而為派者十有二焉,複匯為大澤,漫漫數百里。又東北壞古堤而出,注齊、棣、淄、青,至于海ㄛ,壞民廬舍,占民良田,殆不可勝計,流民但收野稗捕魚而食。朝廷連年命使視之,無敢議其工者。帝嗟東民之病,故命輔相親督其事,凡役徒六萬,三十日而罷。
97
四年四月,詔疏汴水一派,北入於五丈河,又東北達於濟。至是,齊、魯之舟楫亦達於京師矣。
98
五年三月,世宗在淮南,會鰱、昕,詰計淞,鞫達於淮。汴河自唐室之季,為淮賊所決,自鯧橋東南,悉匯為污澤。帝於二年冬,將議南徵,即詔徐州節度使武行德發其部內丁夫,因其古堤疏而導之,東至於泗上。是時,人皆竊議以為無益,惟帝不然之,曰:「二三年之後,當知其利矣」。至是,果符聖慮,由是江淮舟楫果達於京師,萬世之利,其斯之謂乎。
99
十二月戊寅,以工部郎中何幼沖為司勳郎中,充關西渠堰使,仍命於雍、耀之間疏涇水以溉稻田。
100
六年正月甲子,命侍衛都虞侯韓通往河陰按行河堤。
101
二月丙子朔,命樞密使王朴往河陰縣按行河堤,及楓昕謁門。壬午,命侍衛都指揮使韓通宣往徽南院使吳延祚,發徐、宿、宋、單等州丁夫數萬,以鰱旰蛹。咨昝馬軍都指揮使韓令坤自京東道汴水入於蔡河。又命步軍都指揮使袁彥鑫、逭、珊臃、智彩鉤擠㈢苣、詡、盎、亳等州丁夫數千,以供其役。
URN: ctp:ws61570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