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八百八十二

《卷八百八十二》[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1
○總錄部 交友第二
2
晉夏侯湛,幼有盛才,文章宏富,善構新詞,而美容觀。與潘岳友善,每行止同輿接茵,京都謂之「連璧」。位散騎常侍。
3
嵇康恬靜寡欲,寬簡有大量。東平呂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輒千里命駕,康友而善之。康所與神交者,陳留阮籍、河內山濤豫其流者,河內向秀、沛國劉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為竹林之游,世所謂「竹林七賢」也。康位中散大夫。
4
山濤,字巨源,與嵇康、呂安善,後遇阮籍,便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論。康後坐事臨誅,謂子紹曰:「巨源在,汝不孤矣」。濤晚與尚書和,薪弧S鐘,靦窕崤嶁,悴⑸昕鈮。輕岫人居,勢爭權濤,平心處中,各得其所,而俱無恨焉。位司徒。
5
阮籍,素與王渾為友。渾子戎,年十五,隨渾在郎舍。戎少籍二十歲,而籍與之交,籍每沒,又砬汩去,過視戎,良久然後出。謂渾曰:「齔邇逕頭,喬瀆滓病9,睬溲圓蝗,綣舶⑷,痔溉置坑。爰為竹林之游,戎常後至」。籍曰:「俗物已復來敗人意」。戎笑曰:「卿輩意亦復易敗耶?」籍位步兵校尉。
6
羊曼任達頹縱,好飲酒。溫嶠、庾亮、阮放、桓彞同志友善,並為中興名士。時州里稱陳,留阮放為宏伯,高平郗鑒為放伯,太山胡母輔之為達伯,濟陰卞何裁伯,陳留蔡謨為朗伯,阮孚為誕伯,高平劉綏為秀伯,而曼為黯伯幾八伯,蓋擬古之八雋。曼位丹陽尹。
7
王接,字祖游。平陽太守柳澹、散騎侍郎裴遐、尚書僕射鄧攸,皆與接友善。位尚書殿中郎。
8
山簡為征南將軍,鎮夏口。華軼以江州作難,或勸簡討之。簡曰:「與彥夏舊友,為之惆悵。簡豈利人之機,以王戎字也,華軼字為功伐乎!」其篤厚如此。
9
戴若思,有風儀。性閹,少好游俠,不拘操行。遇陸機赴雒,船裝甚盛,遂與其徒掠之。若思登岸,據胡床,指麾同旅,皆得其宜。機察見知非常人,在舫屋上遙謂之曰:「卿才器如此,乃復作劫邪!」若思感悟,因流涕投劍就之。機與言,深加賞異,遂與定交焉。位至驃騎將軍。
10
王敦、謝鯤、庾豈又、阮修皆為王衍所親善,號為四友,而亦與王澄狎,又有光逸胡母,輔之等亦豫焉。酣宴縱誕,窮歡極娛。位大將軍。
11
王尼,字孝孫,本兵家子,寓居雒陽。卓煢不羈,初為護軍府軍士,胡母輔之,與瑯琊王澄、北地傅暢、中山劉輿、潁川荀遂、河東裴遐迭屬河南功曹甄述及雒陽令曹攄請解之。攄等以制旨所及,不敢。輔之等齎羊酒詣護軍門,門吏疏名呈護軍。護軍歎曰:「諸名士持羊酒來,將有以也」。尼時以給府養馬,輔之等入,遂坐馬廄下,與尼炙羊飲酒,醉飽而去,竟不見護軍。護軍大驚,即與尼長假,因免為兵。東瀛公騰辟為車騎舍人,不就。
12
劉琨少負志氣,有縱橫之才,善交勝,已而頗浮誇。與範陽祖逖為友,聞逖被用,與親故書曰:「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嘗恐祖生,先吾著鞭」。其意氣相期如此。琨為并州牧。
13
裴邵,字道期。元帝初,為安東將軍,以邵為長史,王導為司馬,二人相與為深交友。及道期卒,王導為司空,既拜,歎曰:「裴道期、劉王喬在,吾不得獨登此位」。
14
王龔清操過人,嘗有宰相之望,與王沈齊名友善。紀瞻少與陸機兄弟親善,及機被誅,瞻┰其家周至,及嫁機女,資送同於所生。位驃騎將軍。
15
王機,字令明,慕王澄為人,澄亦雅知之,以為己亞,遂與友善。機位交州刺史。
16
荀崧,字景猷,與王濟、何邵為拜親之友。崧補濮陽王允文學,又與王敦、顧榮、陸機等友善。
17
虞炎炙夾,刑噸,兄子也。雖機徊患辦,短度歡素行過之。與譙國桓彞俱為吏部郎,情好甚篤。彞遣子溫拜漾咽棺庸,勸菀蛙饗⼵豕謨臚跚⑵朊沛國劉心炎太原王統驢ひ蠛撇⒂虢緩夢毀鷸荽淌貳
18
周訪為縣,功曹陶侃為散吏,訪薦侃為主簿,相與結友。
19
許邁,丹陽句容人也。少恬靜,不務仕進,有高世之心。王羲之每造之,未嘗不彌日忘歸,相與為世外之交習。鑿齒為桓溫別駕,善尺牘論議,溫甚器遇之。時清談文章之士韓伯、伏滔等並相友善。
20
鄧粲,長沙人。少以高潔著名,與南陽劉ら之、南郡劉尚公同志友善,並不應州郡辟命。
21
王妥種僮,嬗肱婀劉心,炎齊名友善心。炎嘗稱:「托災鐐ǘ,自然有節,兔吭疲毫蹙,知我勝,我自知」。時人以心炎方、荀奉倩捅仍曜卿,凡稱風流者,舉外嘌孜宗焉。位司徒左長史。
22
桓溫與庾翼友善,嘗相期以寧濟之事,位大司馬。
23
謝安居東土,與王羲之、孫綽、李充、許詢、道林皆文義冠世,共相友暱,位太傅。
24
陸機與弟閽退嘔華,素重,其名如舊相識。機為平原內史。
25
宋王弘隱于會稽,與魯國孔淳之為莫逆交。
26
何點與陳郡謝水蒼、吳國張融、會稽孔稚治莫逆之交。
27
孔淳之隱居剡山,嘗遇桑門法崇於三山,披襟領契,自以為得意之交。
28
劉敬宣,字萬壽,為散騎常侍。寬厚待士,多技藝,弓馬音律,無事不善。時尚書僕射謝混自負才地,少所交納,與敬宣相遇,盡禮著歡。或問混曰:「卿未嘗輕交與人,而傾蓋於萬壽,何也?」混曰:「人之相知,豈可以一途限。孔文舉禮太史子義,天下豈有非之者邪!」
29
謝述為彭城王長史,尚書僕射殷景仁、領軍將軍劉湛並與述為異常之交。述美風姿,善舉止,湛每謂人曰:「我見謝道兒未嘗足」。道兒,述小字也。卒於吳興太守。喪還京師,未至數十里,景仁、湛同乘迎赴,望船流涕。
30
臧凝之學涉有當世才具,與司空徐湛之為異常之交。
31
蔡廓與北地傅隆相善,廓子興宗修父友之敬。
32
向柳有學藝才能,太尉袁淑、司空徐湛之、東揚州刺史顏峻皆與友善。
33
謝靈運為侍中,以疾東還會稽,與族弟惠連、東海何長瑜、潁川荀雍、太山羊又以文章賞會,共為山澤之游,時人謂之四友。
34
蕭惠開為太子舍人,與汝南、周朗同官友善,以偏奇相尚。
35
顏延之既廢於家,中書令王球名公子延之慕焉。球亦愛其材,情好甚款。
36
何偃叔攸之與琅邪王徽相善,攸之卒,徽與偃書曰:「吾與義興,真恨相知之晚,每惟君子知我。若夫嘉我小善,矜餘不能,唯賢叔爾」。
37
王僧虔為太子舍人,退默少交接,與袁淑、謝莊善。
38
孔,字世遠,好典故事學,與王儉至交。
39
南齊杜京產開舍,授學,徵為員外散騎侍郎,不就。會稽孔道徽守志業不仕,京產與之友善。一曰會稽孔覬清剛有節,一見而為款交。
40
王思遠,與顧謚友善。謚卒後,家貧,思遠迎其兒子,經┰甚至。
41
柳世隆,字彥緒,當時名士。張緒、王延之、沈琰雅相欽慕,以為君子之交。
42
徐伯珍,東陽人。積學十年,究尋經史,游學者多依之。徵士沈儼造膝談論,申以素交。
43
檀超為南徐州西曹書佐,與別駕蕭惠開相抗禮。惠開自以地位居前,稍相凌辱,而超舉動言嘯,以地勢摧之,謂惠開曰:「我與卿並有何等官,俱是國家微賤時外戚爾,何足以一爵高人!」惠開欣然,便為刎頸之交。
44
謝淡任達仗氣不營當世與順陽范泰為閬賈交,孔稚腫值媽。盎,嶧人也。稚址繚杴迨韜,夢撓接臚,廡終湃誶,槿は嗟謾。S鐘肜噴鶩跛莢。堵江何點、點弟胤並款交又云:「稚衷緦⒚譽,當時名士。陸惠曉、謝水蒼、張融、何點、沈淵相與為君子之交」。。王僧孺初與任鷯鯪毒沽暉蹺髹,∫暈難Щ。嵊鴨吧孺出為錢唐令,鷦詩其略曰:「唯子見知,唯餘知子」。觀行視,言要終,猶始敬之重之,如蘭如芷。
45
梁、范闋盅,辶父抗為郢府參軍,闥娓岡譙時。吳興沈約、新野庾杲之與抗同府,見而友之。
46
劉、李連與會稽人石文安相善。文安字守休,隱居鄉里,專行禮讓。代季連為尚書左丞,出為江夏內史,又代季連,入為御史中丞。
47
劉︳一造阮孝緒,即願以神交︳族兄痢S,致母嚇偃人,日夕招攜,故都下謂之三隱。
48
蕭勱少交結,唯與河東裴子野、范陽張纘善。
49
韋正與東海王僧孺友善,及僧孺為尚書吏部,參掌大選,賓友故人,莫不傾意,正獨澹然。及僧孺擯廢之後,正複篤素分,有踰曩日,論者稱焉。
50
張率,吳郡人。與同郡陸人垂幼相友狎。嘗同載詣左衛將軍沈約彌,等嘻:「鷦諮稍寄宋禁,鷦唬捍碩子,後進才秀,皆南金也。卿可與定交?」繇此與鷯焉坡截櫬褂,肜職病。
51
任鷯焉莆,感知己賦,以贈瘥,鷚虼嗣以報之。
52
裴子野性曠達,自云出世不復詣人。初未與張纘遇,便虛相推重,因為忘年友。韋粲為外兵參軍,兼中兵。時潁川庾仲容、吳郡張率前輩才名,與粲同府,並忘年交好。
53
謝徽與河東裴子野、沛國劉顯同官友善。子野嘗為《寒夜直宿賦》,以贈徽為《感友賦》以讎之。
54
何遜弱冠舉秀才,范慵其對策,大相稱賞,因結忘年交友。
55
到溉與兄沼弟洽俱知名樂安任鶇笙嗌禿錳旒喑觖鴣鍪匾逍艘,溉洽之郡,為山澤之游鴰刮,御史中丞。後進宗之時,有彭城劉孝綽、劉苞、劉孺,吳郡陸人垂、張率、陳郡殷芸,沛國劉顯及溉。洽車軌日至,號曰蘭臺。聚陸人垂贈。鶚云:「和風雜美氣,下有真人游,壯矣荀文若,賢哉?陳太丘。今則蘭台聚,萬古信為儔。任君本達識,張子複清修,既有絕塵到,復見黃中。劉」時謂鷂任君,比漢之三君,到則溉兄弟也。後溉為左民尚書,不好交游,唯與朱異、劉之遴、張綰同志友密。及臥疾於家,門可羅雀三人,每歲嘗鳴騶,枉道存問,置酒敘平生而去。
56
陳徐伯陽為侯安都司空參軍,大建初,與中記室李爽、記室張正見、尚書郎賀徹、學士阮卓、黃門郎蕭詮、三公郎王繇、禮、處士馬樞、記室祖孫登、比部賀循、長史劉刪等,為文會之友。後有蔡凝、劉助、陳暄、孔範亦預焉。游宴賦詩,動成卷軸。伯陽為其集序,盛傳於世。江總聰敏,篤學有文。範陽張纘、琅邪王筠、南陽劉之遴並高才碩學,總時少有名,纘等雅相推重,為忘年友。
57
後魏崔模長者,篤厚不營利,與崔順相親,往來如家封軌。與光祿大夫武邑孫惠蔚同志友善。蔚每推軌曰:「封生之於經義,非但章句可奇。然В明綱格,統括大歸,吾所弗如者多矣」。
58
辛紹先敏悟有識量,與廣平游明根、范陽盧度世、同郡李承昭等甚相友善。
59
盧義僖寬和畏慎,不妄交款,與魏子建情好尤篤,言無所隱。
60
索敞初在涼州之日,與鄉人陰世隆文學相友。世隆至京師,被罪,從和龍留上谷,困不前達,士人徐能抑掠為奴。五年,因行至上谷,遇見世隆,語其繇狀,對泣而別。敞為訴理,得免。
61
畢眾敬自兗州刺史徵還京師,年已七十六。太和中,高祖賓禮舊老,眾敬與咸陽公高允引至方山。雖文武奢儉,好尚不同,然亦與允甚相愛敬,接膝談款,有若平生。
62
李彪為度支尚書,與宋弁結管、鮑之交。弁為大中正,與孝文私議,猶以寒地處之,殊不欲微相優假。彪亦知之,不以為恨。及弁卒,彪痛之無已,為之哀誄,備盡辛酸。
63
李志,字鴻道,彪之子。博學有才荒,曄餘歲便能屬文。彪甚奇之,謂崔鴻曰:「子宜與鴻道為二鴻於雒陽」。鴻遂與志交款往來。
64
張彝性公︹,有風氣,歷覽經史。與盧淵、李安仁等結為親友,往來朝會,常相追隨。淵為主客令,安仁與彞並為散令。
65
崔休舉秀才,入京城,與中書郎宋弁、通直郎邢巒雅相知友。
66
曹世表性雅正,涉獵群書,與武威賈思伯、范陽盧同、隴西辛雄等並相友善。
67
李叔虎好學博聞,有識度,為鄉閭所稱。太和中,拜中書博士,與清河崔光、河間邢巒並相親友。
68
羊深有風尚,學涉經史,好文章,兼長幾案。少與隴西李神俊同志友善。
69
邢臧博學有藻思,與裴敬憲、盧觀兄弟等並結交友,封肅為尚書左中兵部郎中。性恭儉,不妄交游,唯是崔勱及勱從兄鴻,尤相親善。
70
裴伯茂為廣平王文學,文藻富贍,好飲酒。既卒後,殯於家園。友人常景、李渾、王元景、盧元明、魏季景、李騫等十許人於墓傍置酒設祭,哀哭涕泣,一飲一酹,曰:「裴中書魂而有靈,知吾曹也」。乃各賦詩一篇。李騫以魏收亦與之友,寄以示收。收時在晉陽,乃同其作,論敘伯茂,其十字云:「臨風想玄度,對酒思公榮」。時人以伯茂性侮傲,謂收詩頗得事實。
71
夸少與崔浩為莫逆之交。浩為司徒,奏徵為中郎,辭疾不赴。州郡比逼,遣不得已入京都,與浩相見,經留數日,唯飲酒談敘平生,不及世利。浩每欲論屈之,竟不能發言,其見敬憚如此。浩後遂投詔書於夸懷,亦不開口。夸曰:「桃簡,卿已為司徒,何足以此勞國士也?吾便於此將別」。桃簡,浩小名也。浩慮夸即還,時乘一騾,更無兼騎,浩乃以誇騾內之廄中,冀相維縶夸,遂⑾縟聳,渥庹咼為御車,乃得出關。浩知而歎曰:「眭夸獨行士,本不應以小職辱之,又使其人杖策復路,吾當何辭以謝也!」時朝法甚峻,夸既私還,將有私歸之咎。浩仍相左右,始得無坐。經年,送夸本騾,兼遣以所乘馬為書謝之。夸更不受其騾馬,亦不復書。及浩之誅,為之素服,受鄉人弔唁,經一時乃止。嘆曰:「崔公既死,誰能更容眭夸!」遂作《朋友篇》,辭義為時人所稱。
72
于忠,宣武時為領軍將軍,性多猜忌,不交勝已,唯與直閣將軍章初瑰、千牛備身楊保元為斷金之交。
73
胡叟為武威將軍,見車馬榮華者,視之蔑如也。一見高允,曰:「吳鄭之交,以虹晌美談吾之於子,以弦韋為幽贄。以此言之,彼可無窆硪病。
74
劉懋性沈雅,厚重與人交,器宇淵曠,風流甚美。時論高之尚書李平,與之結莫逆之交。
75
邢劭十歲能屬文,日誦萬餘言,文章贍速。未二十名,動衣冠。吏部尚書隴西李神俊大相欽重,引為忘年之交。
76
北齊袁聿修歷任清華,趙彥深為水部郎中,同在一院,因成交友。彥深後重被沙汰停私,門生藜藿,聿修猶以故情音問往來。
77
陸昂為河間邢劭所賞,劭又與其父子璋交遊,嘗謂子璋云:「吾以卿老蚌復出明珠」。
78
裴讞之雖年少,不妄交游,唯與隴西辛術、趙郡李繪、頓丘李構、清河崔贍為忘年之友。
79
封孝琬,性恬靜,頗好文詠。太子少師邢邵、七兵尚書王昕並先達高才,與孝琬年位懸隔,晚相逢遇,分好遂深。及孝琬卒,靈櫬言歸,二人送於郊外,悲哭悽慟,有感路人。
80
崔贍為黃門、侍中,與趙郡李蹺莫逆之友。踅東還,贍遺之書曰:「仗氣使酒,我之常弊,詆訶指切,在卿尤甚。足下告歸,吾於何聞過也」。
81
裴讓之與楊視焉,葡嚶鱸蚯,逄婦穀整,拭吭疲捍,巳朔緦骶,拔裴文季為不亡矣。
82
盧懷仁,有行簡,善與人交,與琅琊王衍、隴西李壽之情好相得。嘗語衍云:「昔太丘道廣,許、邵知而不顧,嵇生峭立,鍾會過而絕言。吾處季、孟之間,去其太甚」。衍以為然。
83
荀仲舉與趙郡李踅豢瞽跛樂,倬僖蟯其宅,為五言詩十六韻以傷之,詞甚悲切。
84
宋游道與頓丘李獎一面便定死交。獎曰:「我年位已高,會用弟為佐史,令弟北面,於我足矣」。游道曰:「不能」。既而獎為河南尹,辟游道為中正。使者相屬,以衣蚝洗之,握手歡謔。元顥入雒,獎受其命。出使徐州,都督元孚與城人趙紹兵殺之,游道為獎訟冤,得雪,又表為請,贈回已考一褰滓砸嬤。又與劉鎝嶠滑閒艽忪緞溜,萆閉隕茚嶴,鋨荑紗饈嘴囤市。孫騰使客告市司,得五百疋,後聽收。游道時為司州中從事,令家人作劉粹所親,於州陳訴,依律判許而奏之。敕至,市司猶不許,游道杖市司,勒使速付,騰聞大怒。時李獎二子構、訓居貧,游道後令其求三富人死事,判免之,凡得錢百五十萬,盡以入構、訓。其使氣黨俠如此。
85
後周韋案呱脅皇擻胱迦舜π及安定梁曠,為放逸之友。周弘正造疤崗、示∪蘸尷。嚶、鮒,晚也。後請爸簾齬甍,拔錘昂胝,乃贈詩曰:「德星猶未動,真車詎肯來」。當時所欽挹如此。
86
薛慎,字伯護。好學能屬文,善草書,與同郡裴叔逸、裴諏之、柳虯、范陽盧柔、隴西李璨並友善。
87
張軔少好學,志識開朗。初在雒陽,家貧,與樂安孫樹仁為莫逆之友,每易衣而出,以此見稱。
88
黎景希,好占玄象,頗知術數,而落魄不事生業,與範陽盧道源為莫逆之交。
89
寇俊為鎮東將軍、西安縣男,少為司徒崔光所知,光命其子勵與俊結友。每造光,嘗清談移日,小宗伯盧辯以俊業行,俱崇,待之以師友之禮。每有嚴鵑詣俊,宴語彌日。嘗謂人曰:「不見西安君,煩憂不遣」。其為通人所敬重如此。
90
柳弘與弘農楊素為莫逆之交。
91
裴尼性弘雅,有器局,為通直散騎常侍隴西李璨、范陽盧誕並有高名於世,與尼結忘年之交。
92
隋劉焯聰敏沈深,弱不好弄,少與河間劉炫結盟為友。
93
孔紹安,越州山陰人。少以文信知名,徙居京兆。合乇彰哦了形,募數十萬言。有詞人孫萬壽,與紹安篤忘年之好。
94
薛道衡,北齊時待詔文林館,與范陽盧思道、安平李德林齊名友善。
95
房彥謙,有令名。少與太原王邵北海高構,鏘乩罡俸,佣柳Qθ娼,砸皇敝,名雅淡之士,彥謙並與為友。雖冠蓋成列,而門無雜賓。體資文雅,深達政務,有識者咸以遠大許之。彥謙為若阜州司馬,內史侍郎薛道衡一代文宗,位望清顯,所與交結,皆海內名賢。重彥謙為人,深加友敬。及為襄州總管,辭翰往來,交錯道路。煬帝嗣位,道衡轉牧番州,路經彥謙所留連,數日,流涕而別。
96
裴肅少剛正,有局度,少與安定梁毗同志友善。
97
崔人キ,年十六,太守請為功曹,不就。少與范陽、盧思道、隴西辛德源同志友善。
98
崔廓與趙郡李士謙少為忘年之友,每相往來,時稱李、崔。及士謙死,廓哭之慟,為之作傳,輸之秘府。士謙妻盧氏寡居,每有家事,輒令人諮廓取定。
99
元岩以名節,自許、少與渤海高μ、原王韶同志友善。
100
王孝籍,少好學,博覽群言,與河間劉炫同志友善。
101
李孝貞與從兄儀曹郎中騷、太子舍人李節、博陵崔子武、范陽盧詢祖為斷金之契。
102
唐高士廉,少有器局,頗通文史。隋司隸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霾、⒊葡卻鎘朧苛結忘年之好,繇是公卿藉甚。
103
杜淹聰辯多才藝,弱冠,有美名於京邑,與同郡車福嗣為莫逆之交。
104
楊纂,華陰人,與琅琊顏師古、敦煌令狐德┯焉破納婢史,尤明史事。
105
劉胤之少與當時詞人孫萬壽、李百藥並為忘年之友。
106
劉孝孫,弱冠知名,與虞世南、蔡君和、孔德紹、庾自直、劉斌登山臨水,結為交友。
107
朱敬則,性敦厚恢博,少好學,重節義。少與右史江融、尚書左僕射魏元忠友善。
108
劉允濟善屬文,與糸逯萃醪,早齊名,特相友善。
109
陸餘慶少與知名之士陳子昂、宋之問、盧藏用、道士司馬承禎、道人法成等交游,雖才學不逮子昂等,而風流︹辯過之。
110
王琚,聰敏有才略,與周剛胖僦,為忘年之友。
111
薛登博涉文史,與徐堅、劉子玄齊名友善。
112
韋陟,中書令安石之子。與弟斌、文華當代,俱有盛名。開元中,才名之士王維、崔顥、盧象等嘗與陟唱和游處,廣平公每見陟,歎曰:「盛德遺範,盡在是矣!」
113
蕭昕為左拾遺,與布衣張鎬友善。
114
張九齡素與中書侍郎嚴挺之、尚書左丞袁仁敬、右庶子梁釙、漵史中丞盧怡交友善,挺之等皆有才歡,交道終始不渝,甚為當時之所稱也。
115
郗純少時為李邕、張九齡等知遇,尤以詞學見推。與顏真卿、蕭[A13C]士李華、邵軫同志友善,故天寶中語曰:「殷、顏、柳、陸、蕭、李、邵、趙」,以其重行義,敦交道也。
116
權皋,天寶末移家於洪州,改著作郎,不起京師,蹂於胡騎,士君子多以家渡江東,知名之士如李華、柳識兄弟者,皆仰皋之德而友善也。
117
於休烈自幼好學,善屬文,與會稽賀朝、萬齊融、延陵包融為文詞之友,齊名一時。
118
楊憑,少負氣節,重交游,尚然諾,與穆質、許孟容、李屯踔偈嫖友,故時人稱楊、穆、許、李之友。
119
王仲舒,太原人。少貧,養母嗜學,工文不就。鄉舉交友,必一時高名者,與楊頊、梁肅、裴樞為忘形之契。仲舒為拾遺,與楊憑友善。及憑得罪,仲舒橫議之,貶為硤州刺史。
120
崔造與韓會、盧東美、張正則為友,皆僑居上元,好談經濟之略,常以王佐自許,時人號為。
121
卻士美,少好學,善記覽。父友顏真卿、蕭[A13C]士柳芳嘗與之討論經傳,應對如流。既而相謂曰:「吾曹異日當交二卻之間矣」。
122
李泌流放江南,與柳渾、顧況為人外之交,吟詠自寐。疥尬,中書舍人、翰林學士。母卒,持喪于河南豐樂佛寺,日四方以賻贈為詞,厚致金帛,贄絲毫無所受,唯與劍南節度使韋皋布衣時友善。皋以事奏聞,每有所致,輒稱詔以受之。及贄罷相,貶忠州,而韋皋屢表請以贄代已,竟卒於忠州,年五十二。
123
裴佶為工部尚書,政事清敏,凡所定交,時稱為第一。流沒之日,故司徒鄭餘慶請告於御史府,行朋友之服,縉紳美之。
124
韓愈性弘通,與人友,榮悴不易。少時與雒陽人孟郊、東郡人張籍友善,二人名位未立,愈不避寒暑,稱薦於公卿間,而籍終成科第,榮於祿位。後雖通貴,每退公之隙,則相與談宴,論文賦詩,如平昔焉。
125
柳公綽,性端介寡合,與錢徽、蔣露旁猍A13C]薛存誠文雅相知,交情款密。為吏部員外郎。及武元衡罷相鎮西蜀,與裴度俱為元衡判官,尤相善。公綽先度入,為吏部郎中。度以詩餞別,有「兩人同日事征西」之句。
126
柳宗元與劉禹錫為執友。
127
元稹與白居易最善,為文友。
128
後唐劉贊,明宗朝為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竇夢徵同年登第。鄰居友善,夢徵早卒,與同年楊凝式服緦麻為位而哭。其家無少長與視喪事,┰其孀稚,人士稱之。
129
晉劉朐初,隱居上谷大寧山,與呂夢奇、張麟結飯泊σ砸魎凶雜欏。
URN: ctp:ws506206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