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四百三十三

《卷四百三十三》[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御定淵鑑類函》卷四百三十三獸部五
3
馬:一
4
增《說文》曰:「馬,怒也,《武》也。三歲曰駣髙六尺曰驕驁,駿馬也。 原又曰「𩥇張扇反馬,臥土中也」。 《爾雅》曰:野馬如馬而小,絶有力駥,膝上皆白惟馵音注後兩膝白者,四骹,皆白驓音繒,四蹢皆白首俗呼為踏雪馬,前足皆白騱音奚,後足皆白翑音劬,前右足白啟啟服也,左白踦前左腳白,後右足白驤,左白馵易震為馵足,騮馬白腹騵騮,青色,黒鬛,驪馬白跨驈驪,黒色。驈音述,白州驠音燕,尾本白騴音宴尾白駺從尾俱毛白也,馰顙白顛、白達素縣素,鼻莖,面顙皆白,惟駹莫江反。顙額也,迴毛在膺,宜乘伯樂,相馬法,旋毛在腹下如乳者千里,在肘後減陽或作腹,在幹茀方幹,脇也,在背闋黃音決。此皆旋毛所在,逆毛居馻音兖。馬毛,逆刺者,牡曰隲之逸反,牝曰騇黃騮馬駵。馬黃脊騝音乾驪馬,黃脊騽音習青驪驎驒音陁,今連錢驄,蒼白雜毛騅,黃白雜毛駓詩有騅有駓,今桃花馬,陰白雜毛駰今之泥驄,白馬、黒鬛駱彤白雜毛騢騢赭,白馬,白馬黒,脣駩音泉,黒喙騧淺黃色者,一目白□音閑,兩目白魚,宗廟齊毫尚純,戎事齊力尚強田獵齊足尚疾 增又曰:「駵,白駁黃白騜詩皇駁其馬、青驪駽今之鐵驄,青驪繁鬛騥音柔,繁鬛兩被毛,或云美髦鬛,驪白雜毛駂今之烏驄。 原又曰:「馬八尺曰駥《周禮》云:「馬八尺以上為駥。 《易》、《說卦》曰:「乾,為馬,為老,馬為駁馬」。 增又曰:「震其於馬也為善,鳴為馵,足為作,足為的顙,坎其於馬也為美脊,為亟心,為下首,為薄蹄。《原毛詩》曰:良馬四之,五之六之。 又曰:「駕我騏馵」。《禮記》曰:「孟春之月,天子乘蒼龍龍者青色。 增又曰:「孟夏駕赤駵,孟秋駕白駱,孟冬駕鐵驪。 原《周官》曰:「凡馬八尺以上為龍,七尺以上為騋,六尺為馬,天子十二閑六種,邦國六閑四種,家四閑二種」。 又曰:「凡特居四之一三牝者,一特也春祭馬祖,執駒馬祖,天駟也。執駒無令,近母也,夏祭先牧,頒馬攻特先牧始養馬者,則謂之特,秋祭馬社馬社,始乘馬者。《世本》曰:「相土作乘馬」。,冬祭馬歩馬歩神,為馬災害者。凡大祭祀、朝覲、會同、毛馬而頒之,飾幣馬,執扑而從之,禁原蠶原,再也。天文,辰為馬,蠶為龍精。月直火則浴其種,是蠶與馬同氣也。物莫能兩大,禁再蠶者為傷馬也。 增《周禮夏官」。下曰:校人,掌王馬之政,辨六馬之屬。種馬一物,戎馬一物,齊馬一物,道馬一物,田馬一物種馬,馬之善育者。玉輅,駕種馬,戎路駕戎馬,金路駕,齊馬,象路駕,道馬,田路駕田馬,駑馬給宮中之役。 原《論語》曰: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 《左傳》曰:「冀之北土,馬之所生」。 《春秋說題辭》曰:「地精為馬,十二月而生應,陰紀陽以合功。故人駕馬任重致遠利,天下月度疾,故馬善走。 增《春秋考異郵》曰:「陰合於八八,合陽九八九七十二,二為地,地主月,月精為馬,月數十二。故馬十二月而生人乘馬以理天下,王者駕馬,故其字以王為馬。 原禮斗威儀曰:「君乘火而王者,其政訟平,則南海輸以駮馬」。 《孝經援神契》曰:「德至山陵,則澤出神馬」。 史記西域傳》曰:大宛國別邑七十餘城,多善馬,馬汗血,言其先天馬子也大宛國嶠山上有馬不可得,因取五色牝馬置其下,與集生駒,號天馬子。 《漢書音義》曰:「騕●者,神馬也,赤喙,黒身。 《魏志》曰:濊國出果下馬,漢時恒獻之髙三尺乘於果樹下行。 《山海經》曰:「犬戎之國,有文馬,縞身朱鬛,目若黃金,名曰吉。疆乘之,壽千歲。 又曰:白民之國,白身被髮,有乘黃,其狀如狐,背上有角乘之壽二千歲乘黃即飛黃也。 又曰:夸父山北有林,名曰桃林,桃林,𢎞農湖城縣也。廣圓三百里,其中多馬。常璩《華陽國志》曰:㑹無縣有元馬河,元馬日行千里,死於蜀,今元馬冢是也。縣有元馬祠,家人牧山下,或産駿駒,元馬子也。 增又曰:夷陵縣北三十里有石穴,名曰馬穿,常有白馬出穴,食人逐之,入穴,潛行出漢中。漢中人失馬,亦常出此穴,相去數千里。 《水經注》曰:「滇池中有神馬家馬,交之則生駿駒,日行五百里」。 虞衡志曰:「德興産果下小駟,以瀧水者為最髙,不踰三尺,駿者有兩脊骨。 又曰:「蠻馬出西南諸蕃多自毗那,自杞等國來。大理,古南詔也。地連西戎,馬生尤蕃」。 朝鮮志曰:朝鮮有麒麟窟,在平壤府浮碧樓下,東明王養麟馬處也。世傳王乘麒麟馬入窟,從地中出朝,天石升天,至今石上有馬跡」。 《原老子》曰:「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增《莊子》曰:「夫馬陸居則食草飲水,喜則交頸相靡,怒則分背相蹄馬,知此已矣。夫加之以衡扼,齊之以月題,而馬知介倪,闉扼鷙曼,詭銜竊轡,故馬之知而能至。盜者,伯樂之罪也。 原又曰:「馬蹄可以踐霜,雪毛可以禦風寒,齕草飲水,翹陸而居,此馬之真性也。雖有儀臺路寢無用之,及至伯樂曰:「我善治,馬燒之,剔之,刻之絡之,連之以覊絆,編之以皁棧,馬之死者十二三矣。饑之渇,之馳之,驟之整之。齊之前有橛飾之患,後有鞭䇿之威,而馬之死者已過半矣。 孫卿子曰:騏驥一日千里,駑馬十駕,則亦不及之矣。 增《呂氏春秋》曰:良馬期乎千里,不期乎驥驁。 又曰:古之善相馬者,寒風相口齒,麻朝相頰,子女厲相目,衞忌相髭,許鄙相𦙷,股代褐相,胸脇管青,相膹□陳,悲相股腳,秦牙相前,贊君相後,凡此十人者,皆天下之良工也,其所以相馬者,不同見馬之一徵也,而知節之髙卑,足之滑易,材之堅脆,能之短長。 原《淮南子》曰:「免人於難者,其死也。葬之,以帷為衾。馬有功猶不可忘,又況人乎?」 增又曰:「今有良馬,不待冊綴而行,駑馬雖冊綴之,不能進,為此不用,冊綴而御,則愚矣」。 原萬畢術曰:「天下有道,飛黃服皁黃帝時飛黃服皁也。 又曰:「馬毛犬尾,親友自絶取馬毛犬尾置朋友衣中,若夫婦衣中夫婦自相憎矣」。 《地鏡圖》曰:銅器之精,見為馬。 蔡邕《月令論》曰:「問者曰:七騶咸駕,今曰六騶,何也?」曰:「本官職者,莫正於《周官》。天子六馬,種種一騶,故六騶。 《風俗通》曰:疲馬不能度繩,俗云馬羸不能度繩索,或云不能度種菜畦塍也。謹按齊有澠水,裁廣三四歩,言馬之疲,乃不能度此水耳。 又曰:「蝦蟇一跳八尺再丈六,從春至夏,裸袒相逐,無他所作,掉尾肅肅。按蝦蟇無尾,當言夏馬。夏馬患蠅蚋,掉尾擊之,故肅肅也。 又曰:「殺君馬者,路傍兒也」。言長吏養馬肥,而希出路,邊小兒觀之,卻驚致死。按長吏馬肥,觀者快之。乘者喜其言,馳驅不已,至於死。 又曰:馬一匹,俗說相馬及君子與人相匹。或曰,馬夜行目,明照前四丈,故曰一匹。或曰,度馬縱橫,適得一匹。或說馬死,賣之,得一匹帛。或云《春秋》左氏說諸侯相贈乘馬束帛帛為匹,與馬之相匹耳增按《文心雕龍》曰:「古名車以兩名,馬以匹。蓋車有佐乘,馬有驂服,皆以對並為稱,單亦為匹,如匹夫匹婦之稱匹也。此說較長。 原伯樂相馬經曰:「馬頭為王,欲得方目為丞相,欲得明脊為將軍,欲得強腹為城郭,欲得張四下為令,欲得長眼,欲得髙匡,睛欲得紫豔,光鼻孔欲得大鼻頭,有火王字口中,欲得赤膝骨圓而張耳,欲得相近而前,豎小而厚。凡相馬之法,先除三羸,五駑乃相。其餘大頭小頸一羸弱,脊大腹,二羸,小頸大蹄,三羸。其五駑者大頭緩耳。一駑,長頸不折二。駑短,上長,下三駑,大胳短脇,四駑淺髖,薄髀五駑。 增又曰:「膺門欲開汗溝,欲深」。膺門,馬前胷也。汗溝,馬中脊也。 又曰:「膝如團麴,三軍莫逐,但知所發,不知所宿」。又曰:「𩥇而不起,骨勞起而不振,皮勞振而不噴氣。勞食有三芻,飲有三時」。 又曰:「目成人者,生墮地無毛及蘭筋竪者皆千里」。目成人,謂視其目,瞳子、中人之頭足,皆見也。一筋從元中出,謂之蘭筋。元中者,目上陷如井字。 《馬經》曰:「馬性畏灰,更畏新,出之灰,馬駒遇之輙死按《夏小正》曰:「仲夏之月,毋燒灰。是月頒馬政,遊牝別羣,知亦為馬也」。 《神異經》曰:西南大宛宛丘有良馬,其大二丈,鬛至膝,尾委於地,蹄如汗腕可握,日行千里,至日中而汗血,乘者當以綿絮纒頭腰小腹,以避風病,其國人不纒也。 《洞冥記》曰:修彌國有馬如龍,騰虛逐日,兩足倚行,或藏形於空中,惟聞聲耳。天馬汗血,是其類也。 原魚豢《典略》曰:「代,馬陰之精。 增《博物志》曰:「馬得穀則足重不能行」。 原何承天。《纂文》曰:馬一歲為馵。二歲為駒,八歲為𩡩力㑹反,馬色也趽,曲脛,馬也,□,黃目之馬也。□中髙反,馬行也。 《瑞應圖》曰:「王者順時而制事,因時而順道,則來騰。黃騰」。黃者,神馬也。其色黃,王者德,御四方則至一名,吉光乘之,壽三千歲,此馬無死時。 又曰:乘黃,王者輿服有度則出騕。●者,神馬也,與飛兔同,以明君有德則至。又曰:龍馬者,神馬河水之精也。髙八尺五寸,長頸,骼上有翼,傍垂毛鳴聲。九音,有明王則見。一本曰:王者不誅□則龍馬乘,黃澤馬朱髦並集。 又曰:「玉馬者,王者清明尊賢則至一本。曰玉澤馬者,師曠時來。 《符瑞圖》曰:「貴人而賤馬,則白馬朱髦。並集,任用賢良則見。 又曰,車馬有節則見騰,黃者,神馬也,其色黃,一名乘黃,亦曰飛黃,或作古黃,或曰翠黃,一名紫黃,其狀如狐,背上有兩角,出白。民之國乘之,壽三千歲。 增《齊民要術》曰:龍顱突,目平脊,大腹䏶重,有肉千里馬也。 《埤雅》曰:相馬之法,肝欲其小耳,小則肝小,肺欲其大。鼻大則肺大,脾欲其小。膁小則脾小,心欲其大目,大則心大。上唇欲其緩,下唇欲其急。上齒欲鈎鈎,則壽下齒,欲鋸鋸則怒,脊欲大而抗,額欲方而平喉。欲曲而深胸,欲直而出,兔腋虎口皆欲其開深肉輔肉,皆欲其大而明耳。欲如劈竹睛,欲如懸鈴,頭欲髙,如剝兔,項欲起如飛龍,望之,大就之。小筋,馬也。望之,小就之。大肉,馬也。前視見目,旁視見腹後,視見足駿馬也。毛束皮皮,束筋筋,束肉肉束骨。五者兼備天下駿馬也。 酉陽雜爼曰:馬體名,有輸鼠外鳬烏頭、龍翅、虎口。 又曰:馬夜眼名附蟬尸,肝名懸峰,亦曰雞舌。 又曰:𤓰州飼馬以薲草,沙州以茨萁,凉州以㪍突渾,蜀以稗草,以蘿蔔根飼馬馬,肥安北飼馬以沙蓬根針。 感應類從志曰:以僵蠶拭馬唇,內外即不咬人,亦不喫草,取桑作末,塗口亦不喫草也。以鼠狼皮掛馬槽上,或云置穀上馬不咬穀。 《三才圖會》曰:「馬,火畜也。火性健,燥決速,故易乾為馬乾陽也,故其蹄圓起先前,足臥先後足。 宋俞琰《席上腐談》曰:「馬健物逆風而行則健。 田間書曰:「盡馬之力必蹷。 《國憲《家猷》曰:口中有黒者曰銜烏、白額,入口為梅雁,一名的盧。《癸辛雜志》曰:西域有馬髙丈餘,人皆行馬腹下,往來無礙。 《明李夢陽《空同子》曰:「馬用地,故健馬,主行故不寐」。《魏都賦》曰:「矞雲翔龍,澤馬千阜」。 陳琳檄曰:「譬如飛兔,流星超山,越海龍驥,所不敢追,況乎駑馬可以齊足馬二」。
5
增《尚書》注曰:「伏羲氏,王天下,龍馬出河」。 《原尚書中候》曰:「堯時龍馬銜甲,赤文緑,色臨壇上,甲似龜,廣袤九尺,圓理平,上五色文,有列星之分、斗政之度,帝王録紀之數」。 增《宋志》曰:「堯時房地出乘黃之馬」。 《原瑞應圖》曰:「飛兔者,行三萬里。禹治水土,勤勞歴年,救民之害,天應其德,則至騉蹄者,后土之獸,自能言語。王者仁孝於民,則出禹治水,有功而來」。 增《隋巢子》曰:夏后之興,方澤出馬。 《原山海經》曰:大樂之野,夏后啟於此,舞《九代馬》九代,馬名。 《太公六韜》曰:商王拘周伯昌於羑里,太公與散宜生以金千鎰求天下珍物,以免君之罪,於是得犬戎氏文馬,毫毛,朱鬛,目如黃金,名雞斯之乘以獻。商王增《禮緯》曰:「白馬朱鬛,瑞於文王」。 原《周書》曰:「犬戎之馬,赤鬛白身,目若黃金,名曰古黃之乘,成王時來獻也」。《穆天子傳》曰:「天子之八駿赤驥,盜驪白義踰輪山子渠,黃華騮緑耳」。 增《述異記》曰:「東海島龍川,穆天子,養八駿處也。島中有草名龍芻,馬食之,一日千里。古語曰:一秣龍芻,化為龍駒」。 《夏侯地志》曰:周穆王廵狩,諸侯共尊徐偃王。穆王聞之,令造父御,乘騕●之馬,日行千里,自還討之。應劭曰:騕●一日行萬五千里。 原韓子曰:管仲、隰朋從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焉。 管子曰:「桓公乘馬」。虎望見而伏,公問管仲仲曰:「意者君乘駮」馬。公曰:「然」。仲曰:「駮食虎,豺故伏焉」。 《左傳》曰:魯莊公新作延廐,凡馬,日中而出,日中而入。中,分也。春分出之,秋分內之。 《穀梁傳》曰:「晉獻公將伐虢,荀息請以屈産之乘假道於虞以伐虢,後滅虞。荀息牽馬曰:「齒加長矣」。 《毛詩》曰:《駉》,頌僖公也。僖公能遵伯禽之法,務農重穀,牧於坰野,而史克作。是頌《駉駉》牡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驈有皇,有驪有黃,有騅有駓,有騂有騏。有驒有駱,有駵有雒。有駰有騢,有驔有魚。 《列子》曰:秦穆公謂伯樂曰:子之年長矣,子姓有,可使求馬乎?」伯樂對曰:「良馬不可以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馬者若滅,若沒若亡。若失臣之子,皆下材也。臣有所與九方,臯其相馬,非臣之比也」。穆公見之,使行求馬,三月而返,報曰:「已得之在沙丘」。穆公曰:「何馬?」對曰:「牝而黃,使人往取之。牡而驪。公不悅,召伯樂曰:敗矣!子之所使,求馬者色物、牝牡弗能知,又何馬之能知也?」伯樂曰:「若臯之所觀天機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內而忘其外馬,至果天下之良馬也」。 《增吹劎録》曰:伯樂星掌天馬,孫陽善御,故名焉。同時九方,歅亦善相,馬即九方臯也。 原韓子》曰:「伯樂教其憎者相千里馬,教其愛者相駑馬。以千里馬世一有其利,少駑馬多,其利多也。 《吕氏春秋》曰:「秦穆公東敗,失左驂,自往求焉,見野人殺,將食之,穆公笑曰:食駿馬肉而不飲酒。余恐其傷性也」。遍飲之而去。 《左傳》曰:宋人以文馬百駟贖華元於鄭。《史記》曰:楚莊王有愛馬,衣以文繡,置華屋,下席以露牀,㗖以棗脯,馬死,欲以大夫禮葬之。樂人優孟入殿門,大哭曰:請以君禮葬之」。以雕玉為棺,文梓為槨,豫章為題凑發。甲卒為壙,老弱負土,諸侯聞之,皆知大王賤人而貴馬也。王曰:「為之奈何?」曰:「請為王。言六畜之葬,以壠竈為之槨,銅歷為之棺,齊以薑桂,薦以木蘭,衣之以火光,葬人腹中,王乃以馬屬大官,無令,天下知聞也。 諸葛亮教曰:「昔公叔敖乘馬三年,不知牝牡,稱其賢也」。 《左傳》曰:「晉侯伐齊,齊師夜遁,邢伯告中行伯曰:有班馬之聲,齊師其遁。 《說苑》曰:晉平公出田,見乳虎,伏而不動,平公顧謂師曠曰:聞之霸,王君出,猛獸伏而不敢起。今者寡人出乳虎伏而不敢動,此猛獸乎?師曠對曰:鵲食猖猖,食鵕䴊、鵕䴊食。駮駮食,虎夫駮之,狀似駮馬。今者吾君當驂駮馬以出乎?」平公曰:「然」。 晏子曰:「景公使人養所愛馬,馬病死。公怒,令人殺養馬者。晏子請數之,曰:「爾有三罪,使汝養馬殺之,一當死也。又殺公所最善,馬二當死也。使公以一馬之故而殺人,百姓必怨叛諸侯,輕伐吾國,三當死也」。公喟然赦之。 符子曰:「齊景公好馬,命使善畫者圖之,訪似者朞年不得。今人君考古籍以求賢,亦不可得也」。 《左傳》曰:唐成公如楚,有兩驌驦馬,楚子常欲之,不與,三年止之。唐人竊馬而獻子,常曰:君以弄馬之故,隱君身也」。 《韓詩外傳》曰:顔回望吳門,見一匹練。孔子曰:「馬也。然則馬之光景,一匹長耳,故後人號馬為一匹。 又曰:昔者田子方出,見老馬於野,喟然有志,問於御者曰:此何馬也?御者曰:故公家畜也,罷而不為用,故出放之田,子方曰:少盡其力,而老棄其身,仁者不為也」。束帛贖之。窮士聞之,知所歸心焉。 《孔叢子》曰:公孫龍以白馬為非馬,或曰此辨而毀,大道子髙適,趙謂龍曰:願受業久矣,所不取先生者,以白馬為非馬耳!誠能去之,則髙請為弟。子龍曰:若使去之,無教矣。韓子曰:兒說宋人善辯者也,持白馬之非馬也。服齊、稷下之辯者,乘白馬而過關,則顧白馬之賦,故籍空辭,則能勝於一國。按實形不能謗於一人。 又曰:「如耳說衞嗣君,君悅之」。左右曰:「公何為不相也?」公曰:「夫馬似鹿者,千金有千金之馬,而無一金之鹿者,何也?馬為人用,而鹿不為人用。今如子雖辯智,亦不為寡人用,吾是以不相也」。 《戰國䇿》曰:汗明見春申君曰:「夫驥之齒至矣!服鹽車而上太行,漉汚灑地,白汗交流,中坂遷延,負轅不能上,伯樂遭之,下車攀而哭之,解紵衣而幕之,驥於是俯而噴仰而鳴聲造於天仰,見伯樂之知巳也」。 增《搜神記》曰:「昔秦人築城於武塞內,城將成而崩者數焉,有馬馳走,周旋反覆,父老異之,因依以築之為城,乃遂定名為馬邑。 原《淮南子》曰:「北塞上之人,其馬亡入他界,人皆弔之。其父曰:此何詎知不為福?居數月,其馬夥其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詎知不為禍?」家富馬良,其子好騎,墮馬折髀,人皆弔之。其父曰:此又詎知不為福?居一年,北兵大出,虜壯者皆控控,張也。弦而戰,塞上之人死者十九,此子獨以跛,故子父相保《幽通賦》曰:「北叟頗識其倚伏」。。 《史記》曰:項王駿馬,名騅,常騎之,及被圍於垓下,乃悲歌,忼慨為歌曰:「力㧞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及至烏江,謂亭長曰: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常一日千里,不忍殺以賜公」。 又曰:冒頓圍髙帝於平城所,騎西方盡白馬,東方盡青龍,北方盡烏驪,南方盡騂馬,漂粟手牘曰呂后時。冬十二月,見未央宮前有一紫燕,后以為不祥,使侍中陳當時逐之,飛入廐內不得出,值牝馬,方仰首而嘶,遂飛入其口中,便有紫雲覆於馬首,頃之而滅。當時奏狀,后異之,詔有司專視此馬後生駒,日馳數百里,因號曰紫燕。 史記賈捐之上書曰:「孝文皇帝時有獻千里馬者,詔曰:「鸞旗在前,屬車在後,日行五十里,朕乘千里馬,獨先安之?」於是還馬而下。詔曰:「朕不受獻也,其令四方無來獻」。 《西京雜記》曰:文帝自代還,有良馬九匹,皆天下駿也,一名浮雲,一名赤電,一名絶羣,一名逸驃,一名紫燕,一名緑離驄《天中記作「緑螭」,一名龍子,一名驎駒,一名絶塵,號為「九逸」。 《史記》曰:大宛有善馬在貳,師城匿,不肯與漢使。天子既好宛馬,使壯士持千金及金馬以請宛王善馬。宛國饒漢物,相與謀,不肯與。漢使怒,妄言,椎金馬而去。宛貴人怒,遮攻漢,使取財物。天子大怒,拜李廣利為貳師將軍,發屬國騎及郡國惡少年數萬人以伐宛,期至貳師城,取善馬。 又曰:「初,天子發書《易》書以卜也曰:「神馬當從西北來。得烏孫好馬,名天馬,及得大宛汗血,馬益壯。更名烏孫。馬曰西極馬,宛馬曰天馬」。 又曰:石建為太僕,奏事,下讀之,驚恐曰:書馬者與尾而五,今乃四,譴死矣!」石慶為太僕。御出,上問車中㡬,馬慶舉䇿數馬畢,對曰:「六馬」。 又曰:「萬石君謹慎,見路馬必軾」。 又曰:「衞綰奏馬髙五尺九寸以上,齒未平,不得出關馬十歲齒平。 《東方朔傳》曰:「驃騎難,諸博士東方朔對曰:干將莫邪,天下之利劒也。水斷鴻鵠,陸斷馬牛,將以補屩,曾不如一錢之錐。騏驥緑耳,飛兔驎騮,天下之良馬也。將以捕鼠於深宮,曾不如跛猫。 「增日者《傳》,褚先生曰:「黃直,丈夫也。陳君夫,婦人也,以相馬立,名天下」。 原《漢書》曰:「元狩二年,馬生余吾水中在朔方北,又曰:「武帝元鼎四年,馬出渥洼水中,作《天馬之歌》野馬中有竒異者。飲水旁,土人持芻得之,獻其馬,神異之,故云從水中出也。 鄒子曰:董仲舒勤學三年,不窺園,乘馬不知牝牡。 增《西京雜記》曰:衞將軍青生子,或有獻騧馬者,乃命其子曰「騧」字。叔馬漢書》曰:昌邑王賀召,皇太后果下馬乘之。 又曰:王尊遷東郡太守,河水盛溢,從浸瓠子金堤,老弱奔走,尊躬率吏民沈白馬,親執珪璧,使巫䇿祝請以身填金堤,因止宿堤上。 原《東觀漢記》曰:「光武初起,無馬騎牛,殺新野尉,乃得馬」。 又曰:光武帝時名都王國有獻名馬者,帝以馬駕鼔車。 又曰:「上會諸將,問破賊所得物,惟李忠獨無所掠」。上即以所乘大驪馬及繡被衣物賜之,又曰:「吳漢伐蜀,戰敗墮水,縁馬尾得出」。 又曰:「馬援擊交阯,謂官屬曰從弟。少游常哀,吾多大志,曰: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足。乘下澤車,御款段馬,為郡吏守墳墓,鄉里稱善人,斯可矣。求益盈餘,但自苦耳。 又曰:「馬援於交阯鑄銅馬,奏曰:臣聞行天莫如龍,行地莫如馬臣援師事楊子阿,受相馬骨法」。孝武帝時,善相馬者東阿克鑄作銅馬法獻之,詔立於魯班門外,更名曰金馬門。臣既備數家骨法,以所得駱越銅鑄以為馬,髙五尺五寸,圍四尺五寸,謹獻詔,置馬德陽殿下。 又曰:卓茂為丞相史,常出道中,有人認茂馬者,茂問失馬㡬日,對曰:月餘矣。茂曰:然此馬畜已數年,遂解馬與之,曰:即非所失,幸至丞相府還,我乃歩輓車去」。後馬主自得馬,慚愧,詣茂還馬。 又曰:張湛為光祿勲,帝臨朝或有惰容,湛輒諫其失。嘗乘白馬,上每見湛,輒言白馬生,且復諫矣。 又曰:「明帝欲征匈奴,竇固議曰:塞外草美,馬不須穀」。馬防曰:「宣帝時五將出征,其奏言匈奴候騎得漢馬矢,見其中有粟,即知漢兵出乃去。以是言之,馬當與穀」。 又曰:明德后曰:吾前過濯龍門,見外家問起居車如流水,馬如龍亦不譴怒,但絶其歲用,冀黙愧其心耳」。 又曰:廉、范奔赴敬陵。時廬江郡掾嚴麟俱會於路,麟乘小車塗深,馬死,不能自進。范慜之命從騎下車與之,不告而去。麟事畢,即牽馬造謝而歸之。 又曰:「建初三年,賜東平王蒼及琅邪王京書,并遺宛馬一匹,血從前髆,上小孔中出,嘗聞武帝歌《天馬沾赤汗,今親見其然。 增列異記曰:司隸鮑子都、子永、孫昱復為司隸,皆得乘驄,京師歌之曰:「鮑氏驄三入司隸,再入公馬,雖痩行歩工。 原常璩《華陽國志》曰:神馬四匹出滇池、河中。 《東觀漢記》曰:「張奐然明,為安定屬國都尉。羌離湳上奐馬二十匹,奐召主簿張祁入於羌前,以酒酹地曰:使馬如羊,不以入廐,使金如粟,不得入懷」。盡還不受。 謝承《後漢書》曰:「朱震伯厚,性剛烈。初為從事,奏濟陰太守單匡贓罪,并連匡兄中常侍、車騎將軍超三府」。諺曰:「車如雞栖馬如狗,疾惡如風朱伯厚」。 增《東觀漢記》曰:光和四年春正月,初置緑驥廐丞,領受郡國調馬,時豪右辜𣙜,馬一匹至二百萬。 原又曰:桓典為御史,是時宦者執政,典無所迴避,常乘驄馬,京師畏憚,為之語曰:「行行且止,避驄馬御史」。 《論衡》曰:楊琁為零陵太守時,桂陽賊起,琁乃制馬車數十乘,以囊盛石灰於車上,及會戰,從風揚灰向賊陣,因鳴鼓擊賊,大破之。 又曰:廣漢陽翁偉能聽鳥獸之音,乘蹇馬之野,而田間有放馬者,相去數里,鳴聲相聞。翁偉謂其御曰:「彼放馬」。目眇其御,曰:「何以知之?」曰:「罵此轅中。馬」曰:「蹇馬」蹇馬」。亦罵之曰:「眇馬御者不信」。使往視之,馬目竟眇。 桓譚《新論》曰:「蒒翁者,長安善相馬者也。於邊郡求得駿馬騎,以入市去來,人不見也。後勞問之,因請觀焉,翁曰:「諸卿無目,不足示也」。 《廬江七賢傳》曰:陳衆辟州從事揚州,部有賊擊之,多死,衆請以威信取之,因單車白馬往,賊束手歸降,遂生為立祠,號曰白馬從事。 《世說曰:「昭烈帝初奔劉表,屯於樊城,表左右欲因會取帝,帝覺,如厠便出所乘馬,的顱走,墮襄陽城西檀溪水中,溺不得出。帝急謂的顱曰:今日厄何不努力的顱達!」帝意,踊三丈得過。 《英雄記》曰:公孫瓉每聞邊警,輒厲色作氣如赴讎。嘗乘白馬,又揀白馬數十匹,選騎射之士,號為「白馬」,義從」以為左右翼,胡甚畏之。 《曹瞞傳》曰:「呂布乘馬,名赤兔,能馳城飛塹。語曰:「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 增《寰宇記》曰:張飛有馬名玉追《詞林海錯》曰:一名豹月烏」。時歌曰:「人中有張飛,馬中有玉追,江夏白馬廟,耆舊云「飛之靈也。 《原呉録》曰:孫堅討董卓,失利,被創,墮馬臥草中,軍衆分散馬還營,鳴呼軍人隨馬向草中,乃得扶堅還營。 又曰:「孫權爭合肥馬上津橋,橋見撤丈餘,無板,權躍馬超之,得免。 《襄陽記》曰:中廬山有一地穴,漢時常有數百匹馬出,遂因名馬穴呉。時陸遜亦知此穴馬出,得數十匹。 《魏志》曰:朱建平善相馬,文帝出左右,將馬過平,曰:此馬相今日死」。及帝乘馬,馬惡帝衣香齧帝膝,帝怒,殺之。 增又曰:「文帝黃初中,於上黨得澤馬。 《馬癖記》曰:王武子好馬非馬不行,正旦則栁葉金障泥,上元則滿月韉,清明則剪水鞭,重午則籠嬌鞁中,秋則玉櫳總絡頭,重九則蟬兒鐙。春秋社則塗金鞁,冬至則嘶風鐙,除日則藥王鞍,每節則飼馬,以明沙豆。《薔薇草。 《世說》曰:「支道林常養數匹馬,或言道人畜馬不《韻支曰:「貧道重,其神駿」。 《呉郡志》曰:支道庵在南峰,古號支硎山,今有白馬澗支飲馬處也。庵傍石上有馬足四,云是道林飛歩馬跡。 原怪志曰:「謝尚所乘馬忽死,尚甚愛惜之。時有夏侯𢎞自言見鬼神與言語,尚初不信,𢎞曰:我能令馬活信通神否?乃下牀去。良久還,曰:廟神愛君馬,今已請得,還須㬰,衆人皆見馬從外,至死馬邊,便滅死,馬即活」。 又曰:「有人與奴俱得心腹病,奴死」。剖視之,得一白鼈,取諸藥納口中,不死。後有人乘白馬來,溺濺之,乃縮頭縮腳,試取馬溺灌之便消。為水病者乃飲一升,馬溺乃差。 《搜神記》曰:趙固所乘馬忽死,固甚悲惜之,問郭璞,璞曰:「可遣數十人持竹竿東行三十里,當有丘陵林樹,便攪打之,當有一物出,急抱將歸」。於是如璞言,果得一物似猴。入門,見死馬跳梁,竟往死馬頭,噓吸其鼻,馬即起,亦不復見。猴抱朴子曰:李南乘赤馬行,逢人乘白馬,白馬,先鳴赤馬應之,南謂從者曰:白馬言汝當見一黃馬,左目盲,是吾子,可令駛行相及也。須㬰,果逢黃盲馬赤馬,果先鳴,盲馬應之。 增又曰:「韓子治嘗以地黃甘草哺,五十歲,老馬又生三駒,又百三十歲乃死。 《載記》曰:慕容廆有駿馬曰赭白,有竒相逸力。石虎之伐棘城也,皝將出避難乘之馬,悲鳴踶齧,人莫能近。皝曰:此馬見異先朝孤嘗仗之濟難今不欲出者,蓋先君之旨也」。虎尋退,益竒之。至雋光壽元,年四十九矣,而雋逸不虧。比之於鮑氏驄,命鑄銅以圖其像,親為銘賛,鐫其傍置薊城門掖。是月,象成而馬死。 《續安帝紀》曰:「司馬休之奔廣固,慕容超欲害之,休之不知。常所乘騅馬於牀前養餌,忽連鳴不食,注目視鞍,休之試被之,即不動也。訖,還牀坐馬,又驚跳,因試騎纔出門外,便奔馳走。行十里,顧望所住,已有收兵至矣。後還睢州,加騅馬揚武之號。 崔鴻《十六國春秋》曰:太上四年,兖州民王蒲率衆來降,獻馬一匹,羊䰅,去地九寸。 原《宋書》曰:「宋大明五年,吐谷渾拾寅遣使獻舞馬」。 增又曰:「劉胡之叛走也,袁顗大怒,罵曰:今年為小子所誤」。呼取飛燕,謂其衆曰:「我當自出逐之!」飛,燕馬名。 《述異記》曰:「東平畢衆寶家在彭城,有一驄馬甚快,大明六年,夢其亡兄衆慶曰:吾方有戎役而無快馬,汝可以驄馬見與。夢中許諾。既覺,呼同宿者說所夢,始畢,乃聞馬倒聲,遣人視之,裁餘氣息,狀如中惡衆。寶心知其故,為試療治。向晨馬死,衆寶還臥如故眠,聞衆慶語,曰:向聊求馬,汝護治備,至將惜之耶?今以相還,別更覓也。至曉馬活,食時復常。 蕭子顯《齊書》曰:「楊玉夫殺蒼梧王,太祖,夜從承明門乘常所騎赤馬入殿,咸稱萬歲。及踐位,號此馬為龍驤將軍」,世謂龍驤赤」。 《梁小說》曰:「梁武帝有良馬,名照殿,玊獅子。 《南史》曰:天監四年,河南獻赤龍駒,能拜伏善舞,詔張率與到溉、周興嗣為賦。又曰:「梁豫章王綜降魏後,衆不得還者甚衆。湘州益陽人任煥常有騅馬,乘之遁去。煥為抄所傷,人馬俱敝,煥於橋下歇抄復至,煥腳痛不得,上馬向馬泣曰:騅子!我於此死矣!」馬因跪其前腳,煥乃得上馬,遂免難。 又曰:侯景所乘白馬,每戰將勝,輒躑躅嘶鳴,意氣俊逸,其有奔衂,必低頭不前,及石頭之役,精神沮喪,臥不肯動,景使左右拜請,或加箠䇿,終不肯進。 《伽藍記》曰:後魏河間王元琛遣使向西域,求名馬逺,至波斯國,得千里馬,號曰追風赤驥,次有七百里者十餘匹,皆有名字,以銀為槽,金為環鎖,諸王服其豪富。 《北史》曰:後周齊王憲,文帝子也,帝賜諸王馬,惟所擇。憲獨取駁者曰:「色類既殊,從征伐牧圉易分耳」。帝喜曰:「此兒知識不凡」。 又曰:北齊髙緯御馬皆藉以氊罽,被以金玊,食物有十餘種,號為駁龍儀同。其將合牝牡,則設青廬黼帳,嘗親視焉。 《北史》、《隋書》曰:「煬帝令李景營造遼東戰具於北平,賜御馬一匹,號獅子□」。 《王劭傳》曰:「隋文帝所乘騧騮脊有肉鞍」。 《朝野僉載》曰:隋文帝時,大宛國獻千里馬騣曵地,號曰獅子驄,上置之馬羣,陸梁莫能制。郎將裴仁基曰:「臣能制之」。遂攘臂向前,去十餘歩,踴躍騰上,一手撮耳,一手樞目,馬戰不敢動,乃跨乘之,朝發西京,暮至東洛,隋末不知所在。唐文皇勅訪之同州刺史宇文士,及得於朝邑市麪家,挽磑,騣尾焦禿,皮肉穿穴,及見之悲泣,帝自出長樂坡,馬到新豐,向西鳴躍,帝甚喜,齒口盡平,飼以鍾乳,仍生五駒,皆千里足也,後不知所在」。舊唐書曰:「王世充兄子琬使於竇建德軍中,乘煬帝所乘御驄,鎧甲甚鮮,來往軍中以誇衆。太宗曰:彼之所乘,眞良馬也。尉遲敬徳請往取之,乃與髙甑生、梁建方三騎直入賊軍,擒琬,引其馬以歸。 《唐書》曰:「貞觀十三年三月乙巳,吉辰,廏産白馬朱鬛」。 又曰:東骨利幹産良馬,首似槖駝,筋骼壯大,日中馳數百里。太宗時,其大酋俟斤因使者獻之,帝取其異者,號為十驥:一曰騰霜白,二曰皎雪驄,三曰凝露驄,四曰懸光驄,五曰決波騟,六曰飛霞驃,七曰發電赤,八曰流金●,九曰翔麟紫,十曰奔虹赤。 又曰:永徽中,吐谷渾河源郡王慕容納遣使獻駿馬,上問其馬之種性,對曰:「臣國中之最者,所以獻之」。上曰:「馬,人之所欲,豈可奪彼不足而加我之有餘哉?」乃命卻之。 又曰:永徽中,駮馬國遣使朝貢,其地在突厥之北,漸近北海,馬色並駮,故以為命」。 又曰:「開元十二年,太原獻異馬駒,其耳如筒,左右各十六,肋尾無毛。 孔帖曰:王毛仲,髙麗人,於牧事尤力,蕃息不貲。從帝東封,取牧馬數萬匹,每色一隊,相間如錦繡,天子才之。 《名畫録》曰:開元內廏有飛黃、照夜、浮雲五花之乘。《明皇雜録》曰:上所乘馬,有玉花驄,照夜白。《開元記》曰:「照夜白封泰山回,令陳閼圖之」。 《宣室志》曰:李邕為臨淄太守,入山採藥,忽遇一翁,曰:「君侯躬自採藥,豈不為延聖主之壽乎?」曰:「然」。翁曰:「聖主當獲龍馬,以彰清世雍熙之瑞,無勞採常藥耳」。邕曰:「龍馬安在?」答曰:「當在齊、魯之郊,若獲之,即是太平之符。邕方命駕以後,乘遽無見矣」。邕大異之,顧謂從事曰:「得非神人乎?」即命吏求神馬於齊、魯之間。至開元二十九年夏五月,乾貞果得馬於郡民馬會恩之家,其色騅毛兩脇,有鱗甲,鬃尾若龍之鬐鬛嘶鳴,真簴笛之音,日行三百里。乾貞詢其所自會,恩曰:「吾獨有牝馬嘗浴於淄水,遂有胎而産」。因以龍子呼之,乾貞即白於邕,邕甚喜,因表其事以獻。上大悅,詔內閑異其芻豢,命畫工圖其狀,頒示中外。 唐書曰:「天寶中,隴右節度使皇甫惟明奏:龍支縣人庫狄孝義家,有馬生龍駒,經九旬有九日,身有鱗而不生毛,臣就檢視,時有慶雲五色,遙覆其上,久而不散。伏望宣付史舘,以為實録」。從之。 《紀異録》曰:天寶中,大宛國進汗血馬六匹:一曰紅叱撥,二曰紫叱撥,三曰赤叱撥,四曰黃叱撥,五曰丁香叱撥,六曰桃花叱撥。上乃製名:一曰紅玊輦,二曰紫玉輦,三曰平山輦,四曰凌雲輦,五曰飛香輦,六曰百花輦。復命圖於瑤光殿,乃改為觀驥殿。 《明皇雜録》曰:明皇嘗令教舞馬四百匹,分為左右,目為某家,寵某家,驕時塞外,亦以善馬來貢,上俾教習,無不曲盡其妙,因命衣以文繡,絡以金鈴,飾其鬛間,雜以珠玉,其曲謂之「傾盃樂」,若歌其曲,奮首鼔尾,縱橫應節,又施三層板牀,馬乘而上,旋轉如飛,或命壯士舉一榻,馬舞於榻上,樂工數十人立於左右,前後皆衣淡黃衫,文玉𢃄必求年少而姿貌美秀者,每千秋節,常命舞於勤政樓下。馬癖記》曰:哥舒翰有馬曰赤將軍,翰愛之甚,以朝章加其背,曰:「過我北林兒遠矣!此駿馬也。 《續博物志》曰:肅宗時,有告保定太守反者,令李泌乘千里馬往案之,千里馬寧遠,所獻髮拳紫色,狀如八駿,乘者必衣裘冒絮,抱持而行,早發扶風,初馳三十里,則皆旁側跳三十里外,乃墜然而去,惟聞耳畔風聲,飛前蹄之土過耳。辰時達保定,申時歸奏事。 又曰:「德宗有二馬:一號神志驄,一號如意騮,皆耳中有毛,引之可長一尺,而進退緩急皆如上意」。以是名之。一日,花木方春,上欲幸諸苑,內廏控馬侍者進瑞鞭,上指二駿,語近臣曰:「昔朕西幸有二駿,謂之二絶。今獲此鞭,可謂三絶矣」。 《侯鯖録》曰:唐興元間,有知馬者曰:李㓜清,暇日過馬肆,見一悍馬結繅交絡其頭二力,士以木,又其頤三四,人執撾而從之,馬氣色如將噬,有不可馭之狀,幼清廹而察之,訊於主者,曰:馬惡無不具也,將貨焉,惟其所酬耳」。幼清以三百萬易之,馬主慙其多,既而聚觀者數百輩,詰㓜清,㓜清曰:此馬氣色駿異骨體,德度了非,凡馬主者不知,俾雜駑輩槽棧敗壞,糞穢狼籍,刷滌不時芻秣,不適蹄齧,蹂奮蹇跂,唐突志性欎塞,終不得伸,久無所頼,發而狂躁,則無不為也。既晡,觀者少間,乃別市一新絡頭,幼清自侍,徐而語之曰:爾才性不為人知,吾為汝易是繅結穢雜之物,馬弭耳引首,㓜清自負其知,乃湯沐剪刷,別其槽棧,異其芻秣,數日而神氣小變,踰月而大變,志性如君子,歩驟如俊乂,嘶如龍顔如鳳,乃天下之駿乘也」。《杜陽雜編》曰:元和時,有處士伊祁縝髮童顔,乘一黃牝馬,纔髙三尺,不噉芻粟,但飲醇酎,不施韁勒,惟以青氊藉其背。 北夢𤨏言曰:劉三復以文章見知於李德裕,能記三生事云:曾為馬馬常渇,望驛而嘶,傷其蹄則連心痛。後三復乘馬,磽确之地,必為緩轡,有必去之,恐傷馬蹄也」。 《異聞録》曰:唐開成初,有鮑生者,多畜聲妓,以夢蘭小倩自隨。外弟韋生有良馬數匹同憩,歷陽道山寺,鮑置酒命妓,韋見鮑有欲馬之意,曰:「能以人換乎?」鮑遣四絃更衣而出,韋以紫叱撥酬之。俄有二客至,以妾換馬為題共賦,一曰:「香煖深閨,未厭夭桃之色。風清廣陌,曾憐噴玉之聲。一曰「香散緑●,意已忘於鬢髮,汗流紅額愛,無異於凝脂」。客自稱江淹謝莊也。 《五代史》曰:朱溫愛寇,彥卿,賜以所乘愛馬一丈。烏溫圍鳳翔,彥卿乘馬馳突陣前,溫曰:「真神將也!」 范延光傳》曰:明宗問:延光:「馬數㡬何?」對曰:「騎兵三萬五千」。明宗撫髀歎曰:「吾居兵間四十年,自太祖至太原時,馬數不過七千,莊宗取河北,馬纔萬匹,今有馬三萬五千匹,而不能一天下,吾老矣,馬多奈何?」延光因曰:「臣嘗計一馬之費,可養歩卒五人、三萬五千匹馬,十五萬兵之食也」。明宗曰:「肥戰馬而瘠吾民,吾所醜也」。 《五代史》曰:劉旻據太原,與契丹約為父子,契丹以黃騮馬為聘,後與周世宗戰髙平,敗,獨乘黃騮馬以歸,遂與黃騮治廏,飾以金銀,食以三品料,號「自在將軍」。 《儆戒録》曰:偽蜀渠陽鄰山,有富民王行思,嘗養二馬,愛之甚於他馬。一日,乘往本郡,遇夏潦暴漲,舟子先渡馬回舟以迎王氏,中流風起,船覆其馬,自岸奔入,駭浪接主,蒼茫之中,遽免沉溺。 《雲煙過眼録》曰:元祐時,于闐所貢鳳頭驄,董氊進到錦膊驄天駟,監揀中秦馬好頭、赤溫溪所進,照夜白李伯時畫為《天馬圖》。 《東坡志林》曰:余在岐下,見秦州進一馬,騣如牛,頷下垂,胡側立,倒傾毛,生肉端。番人云:「此肉騣馬也」。乃知驄馬行,肉駿磈礧,當作肉騣耳。 孔氏《談苑》曰:「神宗有馬名小烏,曾以曹太后所送珠鞍於神寧殿親試之,駕幸金明池,回,遂乘此鞍。 蘇軾《三馬圖》賛引曰:元祐初,西域貢馬首髙八尺,龍顱而鳳,膺虎脊而豹章出東華門,入天駟監,振鬛長鳴,萬馬皆瘖,父老縱觀,以為未始見也。 《楓窗小牘》曰:徽廟有平日所愛小烏,一日,宣召其馬至御前,馵足不肯進,左右鞭之,益鳴,跳不如調,訓時圉人進曰:「此願封官耳!」上曰:「猴子且封供奉,况使小烏白身耶?」勅賜龍驤將軍,然後帖然就轡。 《宋史》曰:「曲端有馬,名鐵象,日行四百里。其被逮也,連呼鐵象可惜者數聲,乃就逮」。 綱目曰「岳、武」。穆常入見,帝從容問曰:「卿得良馬否?」答曰:「臣有二馬,日噉芻豆數斗,飲泉一斛。然非精潔,即不受介而馳,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奮迅,自午至酉,猶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此其受大而不茍取,力裕而不求逞,致遠之材也。不幸相繼以死,今所乘者,日不過數升,而秣不擇粟,飲不擇泉,攬轡未安,踴躍前驅,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斃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窮,駑鈍之材也」。帝善其言。 《梅澗詩話》曰:姚興嘗畜一馬,名青獅子,每親飼之,若通其語。言時,取斗酒投大盆中,與馬同飲,曰:「吾與汝同力報國」。紹興辛巳之冬,金主亮來寇,尉子橋之戰,大將王權先遁,時興為統領,以所部四百騎抵敵,凡十餘戰,權不救援,部將戴臯亦翫視不救,遂與馬同,歿於陣。朝廷憫之,厚䘏加諡,立廟淮甸,有題絶句者云:「赤心許國自平時,見敵捐軀更不疑。權忌臯庸皆遁走,同時死難只青獅」。 《桯史》曰:淳熈間,宿松叛民汪革有三馬,號惺惺騮,小驄騾,曰番婆子駿甚。 《齊東野語》曰:畢再遇兖州家將也。開禧中,用兵,累有功,金人認其旗幟,即避之,始居於霅,有戰馬號黒大蟲,駿駔異常,獨三翁能御之,再遇,既死,其家以鐵絙羈之圉中,適遇嶽司迎神,聞金鼓聲,意謂赴敵,於是長嘶奮迅,斷絙而出,其家慮傷人,命健卒十餘挽之而歸,因好言戒之曰:「將軍已死,汝莫生事累吾家」。馬聳耳以聽,汪然出涕,喑啞長鳴,數聲而斃。 《桯史》曰:九江校王成者,於淮上得病,騟養之後,惟成得乘也。嘉定間,成為峒寇李元礪所殺,馬悲鳴屍側,賊將異而取之,為元礪弟所得。馳騁良愜其意,后乘之以犯永新柵。我軍出迎,騟識旌旗亟馳,賊覺,有異大呼,勒挽不止,擊以鐵槊胯,為盡傷。騟不復顧,冒陣以入,遂執之以徇於軍。軍士鼔噪争奮,遂敗之。居二日,騟病傷不秣而死。 遼史曰:鈕掄尼嚕袞,善識馬,常行郊野,見數馬跡,指其一曰:「此竒駿也!」以已馬易之,果然。 《金史》曰:景祖有黃馬,獨乘如意。景祖歿,遼貴人爭欲得之,世祖弗與,曰:「難未息也,馬不可以與人」。遂割其兩耳,謂之禿耳馬,遼人乃弗取。 《元史》曰:王珣年三十餘,遇一道士,謂之君相甚竒,他日因一青馬而貴,珣未之信,居歲餘,有客以青馬來鬻,乃倍價買之,後乘以戰,進退周旋,無不如意。《霏雪録》曰:大德十年,西域貢千里馬,其馬食肉,每旦必以羊肉、酥油、沙糖、胡椒和飯秣之。 周伯琦《天馬行序》曰:至正二年七月,西域拂郎國遣使獻馬一匹、髙八尺三寸,修如其數,而加半色漆黒,後二蹄白曲項昂首,神俊超逸,視他西域馬可稱者皆在髃下,殆古所謂天馬耶?金勒重轡,馭者其國人黃髮碧眼,言語不通,以意喻之,凡七度海洋,始達中國,上御慈仁殿臨觀稱歎,命育於天閑,飼以肉粟酒湩,勅翰林學士、庫庫,命工畫者圖之,直學士揭徯斯為之賛。 《逐鹿記》曰:李文忠北征,患渴,所乘馬以足跑地泉,隨湧出,三軍頼之,乃為文殺牲以祭。 羅汝敬《龍馬賦序》曰:「永樂十八年,青州諸城縣産龍馬,其鱗甲鬐,鬛龍也,文臆頳尾,形色光彩,走趨意態,亦皆龍也。郷氓告於有司而獻之。 《方州雜録》曰:先朝西域貢馬髙九尺餘,頸與身等,昂舉若鳳,京師多有畫本,景泰末,西域進白馬髙如之頸,亦類焉,後足脛節,間有二距,毛中隱若鱗甲,陶九成所記松雪所圖六蹄此類也。天順中,復見之御馬監坊沙道上,但不受羈●,不知日行㡬何也?造物竒偏,固有異常,是不可,與柳宗元疑八駿圖為妄者並論。
6
馬:三
7
原青龍。 白兔,《呂氏春秋》曰:伊尹說湯曰:「天子不得至味,故須青龍之匹,遺風之乘。髙誘《注》曰:皆馬名也。疾,若比遺風也。景崔豹《古今注》曰:秦始皇有七名:馬追風白,兔躡 ,追電飛翮,銅雀晨鳬。 如龍 似鹿上詳馬二,東觀《漢記》 」下詳馬二《韓子》 歕玉。 流珠《穆天子傳》曰:「天子東遊於黃澤,宿於曲洛,曰黃之沲,其馬歕沙,皇人威儀黃之澤,其馬歕玉,皇人夀穀 」。傅休奕《乘輿馬賦》曰:「揮沫成霧,流汗如珠」。。 千里。 九逸上詳馬二史記賈捐之上書 下詳馬二《西京雜記》朱翼 縞身:黃帝龍馬頌》曰:「夫龍馬之所出,於太蒙之荒域,分虞淵之幽濬,通天光之所極,生河海之濵,涯被華文,而朱翼 ,下詳馬一《山海經》。 地精 坤象》上詳馬一,《春秋》說題「辭 」,《周易》曰:「坤元亨利,牝馬之貞」。王弼《文言》注曰:「以龍序乾,以馬明《坤》,隨事義而取象也」。。 翹陸 奔踶上詳馬一,《莊子》負,《漢書》曰:「馬或奔踶致千里士,或有 俗之累而致功名。 奔霄 追電王子年《拾遺記》曰:周穆王即位,廵行天下,取八龍之駿,一名絶地,足不踐土,二名翻羽,行越飛禽,三名奔霄,夜行萬里,四名越影,逐日而行,五名踰暉,毛色炳曜,六名超光,一形十影,七名騰霧,乘雲而奔,八名挾翼身有肉翅,下詳白兔注。 騂騏。 《騄駟》上詳馬》二《毛詩,王《史記》:「造父以善,御幸於周穆。 得驥溫驪,驊騮騄耳之駟。西廵狩,樂而忘歸。 麟形 雞目張駿《山海經圖畫賛》曰:「敦山有獸,其名為穀麟,形一角目。《尚書大傳》曰:散宜生之犬。戎氏取美馬驄身、朱鬛雞 者,取九六焉。陳於紂之庭,紂出見之,還而觀之,曰:此何人也?散宜生。遂趨而進曰:「臣西番之臣,昌之使者」。 驎騮 騏驥上詳馬二《史記》《東方朔傳》,騄孫卿子曰:驊騮騏驥,纖離 耳,古之良馬也」。 引重。 代勞:易經:服牛乘馬,引重致逺,以利天下以鹽。鐵論曰:「庶人之有馬者,足」 代勞而已」。 班政 作歌《月令》曰:「季秋,天子乃教於田獵,以習五戎班馬政。又《周禮》曰:「廋人掌十二閑之政」。 」。《漢書》曰:「太初四年,李廣利為貳師,將軍伐大宛,得汗血馬,作《西極》、《天馬》之歌」。 房精 《震象》原注曰:馬房星之精 ,下詳馬一《易說卦》在坰野。 《歸華山》上詳《馬二毛詩》不書,歸馬于華山之陽,示 ,復用也 志千里。 價十倍。曹孟德樂府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馬。春秋後語》曰:蘇代說淳于髠曰:「有賣駿 者,比三日立於市。人莫市,乃見伯樂。還而視之,去而顧之,一旦而價十倍」。 蹋石 《過都》大宛有天馬蹋石,有迹國。《賢臣頌》:駕齧膝,驂乘黄過,都越 蹶,如歷塊。 金埒。 玉珂《世說》曰:「王武子好馬買地,試馬,編錢匝地,時人謂之金埒。「 」下見簡文詩。 口錢 肉矢,漢昭帝詔無斂今年馬口錢。注:時有百口出斂,所謂租及六畜。右《檀弓》曰:魯莊公及宋人戰於乘丘縣,賁父御卜國為 ,馬驚敗績,縣賁父遂死之。圉人浴馬,有流矢,在白肉。公曰:「非其罪也」。 泛駕。 局轅《漢書》曰:「泛駕之馬,亦在御之而已。言有逸氣,不循軌駒。漢武謂鄭當時曰:「何乃局促如轅下」。。 食苖。 踐葵《詩經》:皎皎白駒,食我場苖,縶之維之以永。今朝使魯漆室邑之女曰:「昔有客過,繫馬園中,馬逸踐予葵 。予終歲不飽。葵,《詳賢女注》。 毛縮 齒平《西京雜記》曰:元封二年,大雪,牛馬皆踡縮如蝟, 。下詳馬二《史記注》。 垂耳 傷骨《弔屈》原文曰:「驥垂兩耳,伏鹽車兮 」。魏陳琳詩曰:「飲馬長城窟,水寒傷馬骨」。 既差 勿逐。《詩經:既差我馬注:「差,擇也, 。《易經》:「喪馬勿逐七日得」。。 綱惡旌繁《周禮》:「綱惡馬,綱係也。旌,《左傳》有不腆先人之産馬,其可稱 ,繁乎!稱,舉也。 惜一、量三。《史記》:東胡求冒頓千里馬。羣臣曰:匈奴,寶也,勿與」。冒頓曰:「與人鄰國,奈何惜一馬 」。《周禮》:夏官馬質掌質馬,量三物:一曰戎馬,二曰田馬,三曰駑馬,皆有物價。《注》云:物,色也。價,直也。 異産 平價,左傳:晉惠公與秦戰,乘鄭小駟。慶鄭曰:「古者大事,必乘其産生其水土,知其出入,安其教訓而服習其道,惟所納之,無不如志。今乘異産從諸戎事,及懼而變,將與人易,亂氣狡憤,隂血周作,張脉僨興,外強中乾,進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弗聽。及戰,公戎馬旋濘而止。牝《漢書》:元狩五年,天下馬少平,牝馬匹二十萬,注貴平。 馬價,欲使人競畜馬。 去害: 求良《莊子》曰:「黃帝遇牧馬童子,請問為天下。童子曰:夫為天下者,奚以異乎牧馬者哉?亦但去其害馬者而已矣」。 下詳馬二列子》。 乘肥。 騁怒《論語》:乘肥馬馬。《左傳》:林楚怒 及衢而騁。 《因風逸》 踣地鳴風馬牛,因風而逸 ,下詳馬二呉録》上虞坂。 走章臺。騏驥駕鹽車上虞坂,見伯樂而長鳴,知其識已。 《張敞傳》曰:敞為京兆尹,罷朝走馬章臺街,自以便面拊馬,注便面。若今沙門持竹扇為不欲見人也,言敞無威儀也。 惜障泥。 走長楸《世說》曰:「王濟乘馬不肯渡水,濟曰:是必惜連乾障泥去之,乃渡。杜預曰:王濟有馬癖走,曹植《名都篇》曰: 馬長楸間」。 濘而止。 淖不駕,上詳異産注少韋少翁傳曰:「翁以列侯侍祀,當晨入廟,天雨淖,不駕駟馬車而騎至廟,下有司劾之,數人皆削爵」。 塞上失,岐下亡上詳馬二,《淮南子》之秦穆公亡,善馬,岐下,野人共得食之。吏欲法 ,公曰:「君子不以畜害人」。。求林下。 飲廏中詩經:爰喪其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晉王尼為䕶軍府事,王澄、胡母輔之等持羊酒訪之,尼時給府養馬,輔之等入坐於馬廏中,炙羊飲酒,醉飽,不見䕶軍。 自斬芻,不食粟。第五倫為㑹稽守,自斬芻粟。《左傳》:季文子相魯馬不食 相失痩。 養獨肥,文子相馬,失之痩馬。《漢書》曰:金日磾輸黃門養馬,久之,武帝游宴,見 後宫滿側,日磾牽馬過,獨不竊視,養又肥好。 不蚤剪: 果先鳴禮:大夫違乘髦,馬不蚤。剪,謂不鑿也。 ,下詳馬二,抱朴子。 始駕 右牽《學記》始駕馬者反之車,在馬前,謂使見而調習之。 ,《曲禮》效馬效羊者右牽之。 執靮 循軌少儀馬,則執靮 。下詳泛駕注》 黒脊。 朱尾內則馬黒脊而般臂。漏音婁,臭不可食鬛。《左傳》,宋公子地有白馬四,公取而朱其尾 ,以與向魋。 盟功臣換愛妾漢髙帝刑白馬而盟,「功臣 」下見庾肩吾詩》 反為駒。 可市駮詩:老馬反為駒 ,試可市駮。 擊鐘 曳練漢張氏以馬醫擊鐘,下詳馬《二韓詩外傳》,齒色。 蹄噭齒,歲也。色,毛也。《口史記》曰:蹄噭,千噭 也。 契需 佶閑《周禮》:行數千里不契需,傷倦也,言其善御也。 詩「既佶且閑」 還官 復卒。漢時,官假馬,每歲三而歸,及息十以率一。注令:人畜官牝馬,三歲歸之十,每還官一駒。 。《食貨志》:人有馬一匹,復卒三人。 乘牸牝 養惡齧!漢景時,街巷阡陌馬成,羣乘牸牝者不得聚㑹, ,任安、田仁俱為衛將軍,舎人,家貧家,監使養惡齧馬兩匹,田仁竊言監不知人哉?任安曰:「將軍尚不知,何乃家監也!」 騋牝: 駟驖《詩》騋牝三千,又駟驖孔阜 作廏。 壞舘。上詳馬二左傳開漢書:「公孫𢎞為宰相, 東閣,以延賢人,至公孫賀、劉屈氂,時壞以為馬廏。 其風: 非性《書》:「馬牛其風,勿敢越逐。 犬馬,非士性不畜」。 用禳火 《求唐肆》《左傳》:宋火災,用馬於四墉。墉,城也。城隂氣,故以禳用。《肆莊子》曰:求馬於唐肆,注 非停馬之處,言旋過去。 行地 同皁易牝馬。地類行地无疆,《漢書》牛馬同,「皁」 傷吻敝策 馳城飛塹。《聖主得《賢臣頌》曰:「庸人之馭,駑馬傷吻,敝䇿而不進瞞下。詳馬二曹 傳》。 若䘏若失 載馳載驅。《莊子》:徐無鬼相。馬直者,中繩,曲者中鈎,方者中矩,圓者中規,是國馬也,而未若天下馬。天下馬有成材,若䘏,若失 , 下《詩經》。 蕭蕭馬鳴 駸駸載驟俱《詩經》 分背相蹄。 過門必騁上詳馬一,莊子華。《左傳》,宋左師為已短策,過 氏之門必騁。 墜以折臂。 好而市骨,羊祜,字叔子,人相其先墓,當受命者,祜斷其山岡。相者曰:「雖斷其岡,猶有折臂三公」。俄而墜馬折臂,後位至三公。知燕昭王以百金市駿骨人。 好駿馬,不逺千里而至。 芻秣之式 銜轡之制《周禮》:太宰以九式均節財用,曰芻秣之式」。式,用也,謂財之度數也。芻秣,養馬之米榖也。 」。《荀子法言》曰:「夫騏驥,古之良馬也。然必有銜轡之制,兼之鞭䇿之威,加之造父之御,然後日致千里」。。 𤣥黄虺隤,駑駘款段。《詩》:「陟彼髙岡,我馬𤣥黄,我馬虺隤,註並病也。 ,下並羸馬。 牧師。 校人《周禮》:「牧師掌牧地也。 ,下詳馬一《周禮》。 逐逐。 肅肅良馬逐逐俗,下詳馬一風 通不問。 有養《論語》,廏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 ,又至於犬馬,皆能有養。 教駣訓騶《周禮》:「廋人「掌十有二閑之政,教以阜。馬佚,特教駣攻駒」。注》:「駣,駒也,教以調習」。。 務滋教擾《周禮》 超越。 陸梁七命曰天驥之駿逸態,超越 ,下詳馬二《朝野僉載》 善驚。 盡疥《左傳》,慶氏之馬善驚。 戀主: 齧人》《廏律》:「畜生齧人者絆之。躡人者,截兩耳。 朱鬛 白顛上詳朱尾注,「雅下詳馬一爾」 八尺駥。 千里駒上詳馬一,《爾雅》 中黄。 至駿枚乘七發曰:鍾,岱之牡齒至之駒,前似飛鳥,後類駏驉,此天下之至駿也。 阜蕃 跔跳:楚辭曰:當世豈無騏驥,誠莫之能善御,見執轡者非其人,故跔跳而逺去。 疲羸 蕃庶晉康侯,用錫馬蕃庶 在廏 伏皁 玉勒金。羈 龍媒。 驥子。 權竒 蹀躞。 追風 逐日凌空。 照地 黃金絡 青絲鞚。 規行矩歩。 竒毛逸足。 連錢之色。 噴玉之聲。 延首髙驤 擢足軒、峙 浮軒華軛。 連鑣並驅。 駔駿 騰駒 增遺風繞日,顔師古曰:馬行疾每在風前,故遺風於後得。《洞冥記》曰:東方朔遊吉雲之地,越扶桑之東, 神馬一匹,髙九尺,股裏有旋毛,如日月狀,如月者夜光如日者,晝光毛色,如四時之變,帝問朔曰:「是何獸也?」朔曰:「昔西王母乘靈光之輦以適東王公之舍,稅此馬於芝田而食芝草。王公怒,棄此馬於清津天岸,臣至王公壇,因騎而返,繞日三匝,此馬入漢關,關門猶未掩,臣於馬上睡,不覺而至」。帝曰:「其名云何?」對曰:「因疾為名。歩影朔當乘之,如駑蹇之驢耳」。 閃電 逐星,《隋書》曰:突厥大畏長孫晟聞其號聲號為「霹靂」,見其走馬稱為「閃電莊」。柳宗元答問:「且夫白蟻緑,耳之得。康 也,逐奔星,先飄風。 渡江 陞甗《綱鑑》,晉世有五馬渡江,一馬化為龍之謡。秦《爾雅》:「騉蹄趼善陞。甗」注:「騉蹄如趼,而健能上甗山也。 時有騉蹄苑 月精 火畜》上詳馬一。《春秋考異》:郵能《雅俗稽言》曰:「馬稟火氣而生火,不 生木,故有肝而無膽,食其肝者死。又曰:午者,馬之宫,五行,肝膽屬木,木死於午,故無膽也」。 毛龍 《逸虎》上見蘇軾九馬圖賛》來。傅休奕《馳射馬賦》曰:「耳小易使鼻,大勢怒往 若,鷹鸇超騰如逸虎」。 如鴨象龍。《唐書》曰:初,大將李萬、江春本退渾部,李抱玉送回紇,道太原,從至潞州牧津梁寺,地美水草,馬如鴨而健,世所謂津梁種者,歲入馬價數百萬云。《馮奉世傳》曰:「宣帝時至大宛,得名馬,象龍而還」。師古 言馬形似龍者。 朱龍 《紫燕》《載記》曰:「冉閔所乘赤馬曰朱龍,日行千里。 。《尸子》曰:我得民而治,則馬有紫燕、蘭池、秀騏、逢騩」。。 赤駝 黄鵠宋名臣言行録曰:西夏有豪酋,號青面夜叉,有駿馬曰赤駝鳥。黃子曰駿馬有晨風,黃鵠皆取 ,名馬,言疾走若飛也。 翠龍 鐵獺揚雄賦曰:「乘翠龍而超河兮,陟西岳之嶢崤」。師古云:「翠龍,穆天子所乘馬也。 。宋陸友仁《研北雜志》曰:梅聖俞有馬,名鐵獺。 玉腕 丹髦荊南節度使衛伯玉,有馬名玉腕騮,杜甫有詩 崔鴻《十六國春秋》曰:龜兹居三十六國之中,入其國見天驥龍驤,騕●丹髦,萬計盈廏。 黃耳。 白額《穆天子傳注》曰:魏時鮮卑獻千里馬,白色而兩耳黃,名曰黃。耳弟。《載記》曰:武昭王暠嘗與呂光太史令郭黁及其同母 宋繇同宿,黁起,謂繇曰:「君當位極人臣,呂君有國士之分,家有騧草,馬生白額駒」,此其時也」。 取血進肝《穆天子傳》曰:「辛丑,天子渇於沙衍,七萃之士髙奔戎,刺其左驂之頸,取其清血以飲天子。 。《燕丹子》曰:太子有千里馬。荊軻謂太子曰:「千里馬肝美。太子即進馬肝」。 生角 無尾,《物異志》曰:漢文時,呉有馬生角,右角三寸,左角二寸,未三。《十國春秋》:西河張祚廏馬數十匹,同時皆無尾。 ,㡬祚遭禍」。食稼。 噉鹽,《淮南子》曰:孔子行道而息馬逸,食人之稼,野人取馬,子貢請往說之,畢辭,野人,不聽,乃使馬圉往說之,野人解馬而與之以元。文宗時,雲南行省言,亦乞不薛之地,牧馬歲給鹽 ,毎月上寅日噉之,則俱無病也。 吐珠。 踣鐵孔帖:太和九年,易定馬飲水吐一珠,因以獻之 。杜甫詩曰:「踠促蹄,髙如踣鐵」。。 望火 驚帆《青箱雜記》曰:「皇祐、嘉祐中,士人多馳騖請托一人,號望火馬,以其奔趨,未嘗暫息故也。驚古今注》曰:「曹真有駛馬,名 帆」。。 頓塵 絶影黄魯直有《題李伯時畫頓塵馬》詩,馬魏書曰:張繡降而復反,曹操所乘 名絶影,為流矢所中。 大烏 小騅,廣陵妖亂志曰:髙駢有所愛,馬死,圉人懼得罪,求救於呂,用之用之,乃入見駢曰:隋將陳杲仁用之,有事命之淮海。杲仁訴無馬令公大鳥,且望一借頃刻。廏吏報大烏忽汗發,駢徐應之曰:吾以借陳司徒矣」。俄而告斃。 桯史曰:金主,完顔亮所乘小騅,名小將軍。 縑易 帛贖張說《監牧王毛仲頌德碑》曰:「自貞觀訖於麟德四十年間至七十萬匹,置八使以董之,設四十八監以掌之。於斯之時,天下以一縑易一馬,秦、漢之盛,未始聞也」。《詩》下詳馬二韓 外傳》。 饋友 奉神上詳馬二東觀《漢記獻志》怪曰:「晉明帝時,有馬者夢河神請之,及至,與帝夢同,即投河以奉神。始太傅褚襃亦好此馬,帝云已與河神及褚公卒,軍人見云乘此馬矣」。 助軍。 給驛孔帖:李嗣業有宛馬十匹,上於官以助軍。 李渤言驛馬多死。憲宗詔出飛龍馬數百給畿驛。 習拜 善鬭。上見後曹植表昆回紇傳曰:黠戛斯,古堅 國也。畜馬至壯大,以善鬭者為頭馬。 解語 能言!《異物志》曰:大宛馬有肉角數寸,或有解人語,及知音舞,與鼔節相應。又《酉陽雜俎》曰:大食國馬,解人語 ,下詳馬二《瑞應圖》。 銜杯 立仗。景龍文舘記曰:中宗時,殿中奏蹀馬之戲,宛轉中律,遇作樂者飲酒,以口銜杯,臥而復起,吐蕃大驚。 譚賔録曰:李林甫固寵市權,謂補闕。杜暹曰:「君等獨不見立仗馬乎?」終日無言而食三品芻豆,一鳴則斥之矣。扣車。 垂鞚。《三國典畧》曰:齊馮子琮被執於省內,以弓絃繫殺之,使以庫車載其尸歸,人無知者。子琮所乘之馬曳韁走,以頭扣車,狀如號哭,見者異之。 《異苑》曰:苻堅為慕容沖所襲,堅馳騧馬墮澗,追兵㡬及,計無所出,馬即踟蹰臨澗,垂鞚與堅,堅不能及,馬又跪授焉,堅攀之,得登岸,西走盧江。 躤柳看花。《文昌雜録》曰:軍中以端午走馬謂之躤。柳」置《天寶遺事》曰:長安俠少,毎到春時,結朋聨黨,各 矮馬,飾以錦韉,金絡,並轡於花樹下往來,使僕從執酒榼而從之,遇好花,則駐馬而飲。 獻頌 製曲文苑曰:梁太清元年四月,神馬出。五月丁酉朔,詔以馬寶示羣臣,簡文為皇太子,獻頌 」。唐書樂志》曰:太宗破竇建徳,乘馬名黄驄,驃命樂工製黃驄疊曲。 上足 小歩,《南史》曰:梁武陵王紀,在蜀馬八千匹上,足者置之內廏,開寢殿以通之,日落輒出步馬。 《西域傳》曰:西域出小歩。馬師古云:即今所謂百歩千跡者也。 三花 六印。名畫要録曰:開元、天寶間,多愛三花飾馬三花者剪鬃為之瓣白。樂天詩曰「舞衣裁四葉,馬鬛剪三花」是也。右唐六典:諸牧監,凡在牧之馬,皆印印右膊,以小官字 髀以年辰,尾側以監名,皆依左右廂,若形容端正,擬送尚乘,不用監名。二歲始稱,則量其力,又以飛字印印其左髀膊。細馬、次馬,以龍形印其項左,送尚乘者尾側依左右閑,印以三花,其餘雜馬送尚乘者,以風字印印左膊,以飛字印印左髀。官馬賜人者,以賜字印配諸軍,及充傳送驛者,以出字印並印左右類也。 䟃𧽼鬱屈䩛馬䟃𧽼以騰擲矮。《朝野僉載》曰:唐郎中張元一,以唐波若 短目為鬱屈蜀馬。 小領枝蹄《爾雅》曰:「小領,盜驪領項也」。而又曰「昆駼枝蹄趼言馬蹄,如牛 平」。。 銀杏。 黃芝元稹詩曰:「借騎銀杏葉」。注云:學士初入例,借飛龍馬 。《清賞録》曰:李白馬,名黃芝。 旋毛反睫梅聖俞《碧雲騢序》曰:「碧雲騢者,廏馬也。莊獻太后臨朝以賜荊王,王惡其旋,毛太后知之,留以備上閑,為御馬第一世人以旋毛醜。此以旋毛為貴,雖貴矣,病可去乎? 《酉陽雜俎》曰:「馬目赤睫,亂及反睫,白馬黒目,目白卻視,並不可騎」。 驌驦 䮂□左傳馬融注曰:驌,驦,烏也,馬似之。 䮂□蕃,大馬名。□,音旱,一音寒。 駻突。 騏雄刑法志》曰:漢俗已薄,而行堯、舜之刑,是猶以鞿而御駻突也。劉琬《馬賦》:「吾有駿馬,名曰騏雄,龍頭,烏目,麟腹,虎胸尾如雲,彗耳如挿筒。 𤙶陟。 《頻伽》《瑞應經》曰:「佛生之日,廏中白馬亦乳。白駒曰𤙶。陟《本起經》曰:「其駒毛色純白,騣鬐貫珠,名為蹇持 ,《呉郡。疏》曰:「支道林好馬,其最愛者名曰頻伽。嘗飲頻伽於橋下,馬溲處,忽生蓮花」。。 玊面騂: 錦膊驄,《畫鑒》曰:曹霸人《馬圖》有紅衣美髥奚官,飲玉面騂。韓幹八馬圖》有奚官二人,引連錢驄燕支驕 ,下詳馬《二雲煙過眼録》。 望雲騅。 忽雷駮《國史補曰:德宗幸梁,御馬望雲騅駕還,飼以一品料,暇日牽而視之,至必長鳴,四顧若感恩狀,人多圖之。於《酉陽雜俎》曰:「秦叔寶所乘馬,號忽雷駮,嘗飲以酒,毎 月,明中試能𥪡,越三領黒氊及胡公卒,嘶鳴不食而死」。 九花虬。 一丈烏,杜陽編曰:代宗命御馬九花虯並紫玉鞭轡以賜郭子儀,即范陽節度使李德山所獻。額髙九寸,毛拳如鱗頭頸,鬃鬛,真虯龍也,每一嘶則羣馬聳耳,以身被九花文,故名上往日出獵,不覺日暮去行宮四十里,上令速鞭九花虯綏然,如三五里而已,侍從奔驟無有及者,真超光趣影之儔也。 ,下詳馬二五代史。 《碧雲騢》 玉逍遙《玉壺清話》曰:「宋太宗御廏,一馬名碧雲騢,口旁有碧紋如雲騢,格不甚髙,日行千里。太宗甚愛後帝上賔悲鳴不食,真宗遣從靈舉至永熙陵,數日乃斃,詔瘞於桃花犬之旁。 《見聞録》曰:仁宗御馬名玉,逍遙色白,圉人云:馬行有尺度,疾徐皆中節御者行速,則以足欄之。一日,燕王借乘即長鳴,不行,王怒,還之,帝以配南城馬舖。久之,復御其行如初。 試蟻封 驚彘突,《晉記》曰:王濟之叔湛,宗族皆以為癡,濟有所乘馬,甚愛之。湛曰:「此馬雖快,然力薄不堪苦行,近見督郵馬當勝此,但芻秣不至耳。平路無以別馬,唯當於蟻封試之。濟馬果倒躓,乃服發。《韓子》曰:王子於期為趙簡王取道爭千里之表,其始 也。伏溝中,王子於期齊轡筴而進之,彘突出於溝中,馬驚,駕敗。 窮則佚 驚,不前,家語曰:魯定公問於顔,回曰:「子亦知東野畢之善御乎?」對曰:「善則善矣,其馬必佚」。後三日,東野畢之,馬佚,兩驂曳兩服入於廏,公召顔回曰:吾子何以知之?」對曰:「馬窮則佚陽」。三國典畧》曰:西魏孝武索所乘波斯騮馬,命太宰南 王躍之,將舉其鞍馬,蹷而死。日宴還宫,至後門,馬驚不前,捶之鞭折。 畫圖訪。 執經求上詳馬二符子以《朝野僉載》曰:尹神童毎說伯樂,令其子執馬經畫像, 求馬出,見大蝦蟇,謂父曰:「得一馬,畧與相同而不得具」。伯樂曰:「何也?」對曰:「其馬隆顱跌目脊,郁縮但蹄,不如累趨耳」。伯樂曰:「此馬相跳擲,不堪御也」。子笑乃止借學士。 害圉人。《翰林志》曰:學士初入院,賜馬一匹,謂之長借馬」。 孔帖曰:柳公綽廏馬害圉人公綽,令殺馬而祭之。或曰:「良馬可愛」,曰:「安有良馬而害人乎!」 立呉山。 投鸂水宋史曰:金主乃宻隱畫工於奉使中,俾寫「臨安湖山以歸為屏而圖已之像䇿馬於呉山」,絶頂題詩其上有「立馬呉山第一峯」之句剄。呂氏春秋曰:宋人有取道者,其馬不進 而投之鸂水。 于闐,龍越睒駿。元世祖時,于闐國獻馬曰二龍,一曰鳳頭,二曰花滿川。 南蠻傳曰:越睒國之西多薦草産善馬,世稱越睒駿,始生若羔,歲中紐莎縻之,飲以米,瀋七年可御,日馳數百里。 飛越峰。 撞倒山。貴州志曰:貴州養龍坑,泓渟淵深,靈物蔵其下,當春初放牝馬於岸,已而雲物晦冥,有物蜿蜒與馬接,必産龍駒。元末夏,明昇得一駿馬,首髙九尺,長丈餘,乘之如躡雲,一塵不驚,後以獻之,賜名飛越峯。 初政録曰:尹堅,洪武中,以勇力為直殿將軍,外國貢天馬,名撞倒山,奚官近之,輒人立,莫能鞚,上以命堅,堅立髙樓上,使人引馬過其下,投沙囊四百斤壓之,乃得施鞭轡。 主所惜: 臣之師獨異志曰:曹彰偶逢駿馬,愛之,其主所惜也。彰曰:余有美妾可換,惟君所選馬。主因指一妓,彰遂換之馬,號白鶻。 鶴林玉露曰:唐明皇令韓幹觀御府所藏畫,馬幹曰:不必觀也。陛下廏馬萬匹,皆臣之師」。 在空谷嘶冰原。《毛詩》曰:皎皎白駒,在彼空谷。馬庾中丞昭君詞曰:冰原嘶,代●●」。 ,名。 能盡力,無留良,《淮南子》曰:戎翟之馬,皆可馳驅,或逺或近,惟造父能盡其力。 韓愈《序》曰:伯樂一過冀北之野,而馬羣遂空。伯樂知馬遇其良,輒取之,羣無留良焉。 八坊。 六廏孔帖曰:「唐置八坊於岐、邠等四境,有保樂、甘露等坊有。又《百官志》:左、右仗廏,左曰奔星,右曰內駒兩仗內,又 六廏,左飛右飛,左萬右萬,東南內西北內」。 黧睂騧。 《白口騮》《通鑑》:姚襄所乘馬曰黧睂騧,日行千里,戰而馬倒,秦兵擒之,有《水經注》曰:「老宿,諺言赫連之世 駿馬,名白口騮」。 緑,耳梯。 吉祥座《清異録》曰:江南後主同氣,宜春王從謙常春日遊宮中,後圃妃侍覩桃花爛,開意欲折而條髙,小黃門取綵梯獻,時從謙乘駿馬擊毬,乃引鞚至花底,痛採芳菲,顧謂嬪妾曰:「吾之緑耳梯,何如 ?」又曰:「吉祥座,杜重威馬也。肉,胡牀,景延,廣馬也」。 龍鱗虺尾。 鳳膺麟身,柳宗元《龍馬圖賛序》曰:明皇時,靈昌郡得異馬於河,其狀龍鱗虺尾,拳毛環目,肉鬛居帝閑二十年,從封禪,郊籍和鑾者數十事。後帝西幸,馬至咸陽,西入渭水,化為龍泳游去,不知所終色」。《載記》曰:「苻堅時,大宛獻天馬千里駒,皆汗血、朱鬛五 ,鳳膺麟身,悉反之,乃命羣臣作止馬詩」。 尾皆叱蓬。 耳如批竹。孔帖:光啟二年夏四月,僖宗在鳳翔,馬尾皆叱蓬。如篲。叱,怒貌也。 杜甫詩:頭上鋭耳如批竹。 非子善養。 大丙能御周孝王時,惡來之後,有非子者,好馬,善息,養之。王命主馬汧、渭之間,馬大蕃息 。《淮南子》曰:「鉗旦,大丙之御也」。除轡,銜去韅鞅,馬莫使而自走也」。。 得之赤岸。 充於黃門。《唐書》曰:唐初得隋馬三千於赤岸澤,徙之隴右,用太僕少卿張萬歲領羣牧。自貞觀至麟德四十年,馬七十萬六千匹。 《漢書》曰:孝武之世,聞天馬葡萄則通大宛、安息。自是之後,龍文魚目汗血之馬充於黃門。 千里將軍四足仙人《清異録》曰:王昶傾金錢市名馬五匹,各有位號曰「金鞍使者,千里將軍、致逺侯、渥洼公驥、國公拾又曰:「魯人東野賔,王適呉,至盱眙村店,使僕夫糴米 ,薪俱未來,而馬已脫鞍觧絡,飽於芳草矣!賔王羡歎曰:「緑耳!公爾為四足仙人,我是兩脚餓鬼」。 赤蛇出鼻 蒼蠅託髮,《靈鬼志》曰:「陳安常乘一馬,駿快非常,後馬死,雙赤蛇出其鼻, 」。漢張敞書曰:「蒼蠅之飛,不過十歩,自託騏驥之髮,乃乘千里之路」。 蹄間三尋。 足有二距張儀曰:「秦馬之良,探前趹後,蹄間三㝷。《酉陽雜俎》曰:太宗十驥中,決波騟者,近後足有距走,歷門三限不躓,上尤惜之」。又《老學庵筆記》曰:「興國中,靈州貢馬足有二距。其後靈州陷於西戎。宣和中,燕山府貢馬亦然,而北邊之禍遂作」。 産頗黎穴,飲屈産泉,唐書曰:吐火羅國有頗黎山,南窟穴中有神馬,繫牝馬於其側,時産名駒,皆汗血焉。《泉寰宇記》曰:晉石樓有屈産泉,相傳昔有白馬母飲兹 生得龍駒,春秋》曰晉屈産之乘,蓋此地生良馬也。桃文之乘。 《蒲梢之歌》《韓非子》曰:延陵卓子乘蒼龍桃文之乘,鈎飾在前,錯綴在後,馬欲前則鈎飾禁之,欲退則錯綴貫之馬,因旁出,因下,抽刀而刎其脚造父過而為之,泣涕 。《史記》《樂書》曰:「武帝伐大宛,得千里,馬名蒲梢,乃作歌」。《西域贊注》曰:「尾如蒲梢也」。 毛垂至地 聲若頹山,《洞冥記》曰:畢勒國有小馬如駒,日行千里,毛垂至地。東王公嘗乘此馬朝發湯泉,日飲虞淵,一日一夕往返七八度二。沈約《宋書》曰:鮮卑二子,長曰吐谷渾,次曰若洛。廆後 部俱牧馬,馬鬭相傷。廆怒,讓渾。渾曰:「鬭在馬而怒及人耶?乖別甚易,今當去汝萬里」。於是擁馬西行。廆悔悟,遣舊父老及長吏追渾,令還。渾曰:「吾是卑庶,理無並大,今以馬致別,乃天所啟。諸君試擁馬令東,馬若還東,吾當相隨去」。即使二十騎遮馬,令迴馬迴,不盈三百歩,歘然悲鳴,西走,聲若頹山,如是者十餘回云。 應範中圖。 頓鞿絶絆上見後謝莊舞馬賦賦。《西河舊事》曰:「漢武伐《大宛,得天馬,有角為竒,故漢武 天馬之歌,胡馬感北風之思,遂頓鞿絶絆驤首而馳。晨發京城,食時,至燉煌北塞山下,嘶鳴而去,因名其處為候馬亭。今晉昌及馬蹄谷山上馬跡若踐泥中,有自然之形。 不疑駑良。 能辨優劣。韓子曰:廢齒吻,形容、伯樂,不能以別馬授車,就駕而觀其末塗,則臧獲不疑。駑良 集異記曰:寧王方集賔客鬻馬,牙人麴神奴者,詣呈二馬,一索千緡,一索五百,寧王於堂中閲試,如言付之,座客視之,不相上下,莫測其價之懸,殊即令鞭轡馳驅,往復數回,謂座客曰:「辨其優劣否?」皆曰:「不知」。寜王指千緡者,曰:「此馬緩急百返,蹄下不起纖埃」。復指五百緡者,曰:此馬往來十過足中,頗生塵埃。以此苐其價之髙下,座客乃服。 歷險超塹 服軏就犂。《淮南子》曰:夫馬之為草駒之時,跳躍揚蹄,翹尾而走,人不能制。及至,圉人擾之,良御教之,則雖歷險超塹,弗敢辭也。《一鹽鐵論》曰:馬以代勞,故行則伏軛,止則就犂 馬伏櫪當中家六口之食。 嘘天陸野。 劚山抉壑,魏慕容紹宗檄梁境內曰:「虎班,龍文之逸。蘭池蒲梢之駔噓天,陸野躡,影追風厲」。《柳宗元集》曰:晉國多馬四散,惝恍開合萬狀,喜者鵲 ,怒者人搏,決然奔躍,千里相角,風鬃霜鬛,劚山抉壑,耳揺層雲腹梢衆木,寂寞逺遊,不夕而復。 長尾風生。 逸足電發,《漢天馬歌》曰:尾蕭梢兮朔風起,蓋良馬,尾之長者蕭梢然,揺動可起,朔風 。傅休奕《乘輿馬賦》曰:「劉備初降,太祖賜之驄馬,使自至廏選之,歷名馬數百,莫可意者次之。下廏有的顱委棄,莫視痩瘁骨立,備獨撫而取焉,衆咸笑之。馬超破蘇氏塢,塢中有駿馬百餘匹,自超以下爭取肥好者,而將軍龎德獨取一騧馬形,觀既醜,衆亦笑之。其後備奔荊州,超戰渭南,逸足電發,追不可逮,衆乃服焉。 七日,超、母。 四游課駒孟康曰:「駃騠,駿馬也。生七日而超其母,課雅俗。《稽言》曰:牝馬稱課馬出。《唐六典》,凡馬四游而課 者,計其駒犢也。馬之駒上旬生者,行先母中旬。生者,行並母下旬生者,行在母後」。。 受精皎月》 弄影星河上張協,七命。《天廣韻》曰:「房駟之精,降為驪騂。絡黄金之羈,浴 池之波。鼓鬛雲衢,弄影星河。 擅芻水之利。 免跋渉之苦,韓子曰:王子于期為駙駕轡筴,不用而擇,欲於馬擅芻水之利也。然馬過於圃池而駙馬敗者,非芻水之利不足也,德分於圃池也。 獨異志曰:唐韓幹善畫馬,閑居之際,忽見一人黒冠朱衣而至,曰:吾鬼使也,聞君善畫良馬,願賜一匹。幹立畫焚之。數日,因出,有人揖而謝曰:蒙君惠,駿足免。為山水跋渉之苦,亦有以酬勞。明日,有人送素縑百匹,不知其來,幹收而用之。 聚如花,散如雪。 鞍如山,轡如組。張說《牧監頌》曰:「山崆峒兮水嗚咽,泉噴玉兮草汗血。聚如花兮散如雪翔」。劉禹錫文曰:「我䇿垂空,我鑣方揚。振鬛軒昂僑如飛, 翹翹其雄也。我鞍如山,我轡如組。弭尾容與宛若,孤處靡靡。其柔也,夷則沮,洳髙則嶮巇。虎咆空林,䰥鬬荒馗。風雨孤征,簡書之威。俾予弗顚吾馬焉。依屑屑其勞也,非德而何!」 走險鹿駭。 望雲龍驤
8
御定淵鑑類函巻四百三十三
URN: ctp:ws504710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