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二百二

《卷二百二》[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御定淵鑑𩔖函卷二百二文學部十一講論一談併載名理 好學講論一談併載
3
原張揖《廣雅》曰:「講,讀也。論,道也」。《說文》曰:「講,和解也。論,議也」。又鄭康成《詩箋》曰:「論倫也」。賈逵《國語注》曰:「論,釋也」。皆解說談議訓詁之謂也」。 易兊卦象曰:「麗澤兊君子,以朋友講習孔疏:同門為朋,同志為友,朋友聚居,講習道義,相說之盛,莫過於此,故君子象之,以朋友講習也。 《記曲禮》曰:「若非飲食之客謂講說之客也,則布席席,間函丈,主人不問,客不先舉。 又《禮運》曰:「人情者,聖王之田也。修禮以耕之,陳義以種之,講學以耨之,本仁以聚之,播樂以安之」。 增又儒行曰:「禮節者,仁之貌也。言談者,仁之文也。 原《論語》子曰:徳之不修,學之不講,是吾憂也。 増《史記滑稽傳序》曰:「談言微中,亦可解紛」。 《漢書》東方朔曰:「談何容易?」夫談有悖於目、拂於耳、謬於心而便於身者,有說於目、順於耳,快於心而毀於行者,非有聖主,孰能聽之? 原韓子》曰:「夫耕之用力也勞,而民為之者何得以富?戰之為事也危,而民為之者,何得以貴?今修文學,習談論,則無耕之勞而有富之實,無戰之危而有貴之尊,則人孰不為也? 増揚子曰:「好書而不要諸仲尼,書肆也。好說而不見諸。仲尼,《說鈴也。君,子言也。無擇,聽也無淫」。 《原抱朴子》曰:夫士以三墳為金玉,五典為琴箏,講肄為鐘鼓,百家為笙簧,使味道者以辭飽,酣徳者以義醒,超流俗以髙蹈,軼億代而揚聲,方長驅以獨往,何貨賄之穢情? 増顔氏家訓曰:「學者猶種樹也,春翫其華,秋取其實,講說文章,春之華也。修身立行,秋之實也」。 《物理論》曰:「夫虛無之談,無異春鼃,秋蟬聒耳而已。
4
講論二談併載
5
増《白虎通》曰:孔子歿後,諸弟子記其善言,謂之《論語原》。《戰國策》曰:「蘇秦說李兊抵掌而談。兊送秦明月之珠、和氏之璧。 《史記》曰:「齊宣王時,稷下談天尤盛」。 又曰:「董仲舒以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下帷講誦。弟子傳以久次相受業,或莫見其面。 増《漢書》曰:「宣帝即位,召見蔡千秋,善榖梁,說選郎十人從受,自元康中始講至甘露元年,積十餘歳,皆明習,廼召五經名儒蕭望之等大議,殿中平公羊榖梁同異,望之等十一人各以經誼對,多從榖梁。 又曰:施讐為博士,甘露中,與五經》諸儒雜論同異於石渠閣。 原又曰:「五鹿充宗恃貴,講論是非。風生朱雲,攝衣登堂,志氣慷慨,連折五鹿。諸儒為之語曰:五鹿嶽嶽,朱雲折其角」。 又曰:「夏侯勝每講,謂弟子曰:士病不明經經術,茍明其取靑紫,如俛拾地芥。爾學不明,不如歸耕。 又曰:孔光居公輔位前後十七年,自為尚書,止不教授。後為卿時,㑹門下諸生講問,疑難舉大義,其弟子多成,就為博士。 《東觀漢記》曰:「初,上學長安時,過朱祐,祐常留上講,竟乃談語。及車駕幸祐家,上謂祐曰:主人得無去我講乎? 《後漢書》曰:戴憑拜郎中,正旦朝賀,帝令羣臣能說經者更相難詰,義有不通者,輙奪其席以益通者,憑重五十餘席。京師語曰:「解經不窮戴侍中」。 增又曰:「章帝建初四年,詔大夫、博士、議郎、郎官及諸生諸儒會白虎觀講議《五經》同異,使五官中郎將魏應承制問。侍中淳于恭奏帝親稱制臨決,如孝宣甘露石渠故事,作《白虎奏議》今《白虎通》。 又曰:丁鴻孝公,永平中召見,《說文侯之命》一篇,賜御衣,拜侍中。建初中,詔與諸儒論定《五經》同異於北宮白虎觀,鴻以才髙論難最明,時人歎曰:「殿中無雙丁孝公!」 原又曰:楊震客居於湖,不答州郡,禮命有鸛雀銜三鱣魚」。集講堂前都講曰:「鱣者,卿大夫服之。象數三者,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位至太尉。 抱朴子曰:王充所著《論衡》,北方未有得之者。蔡伯喈常到江東得之,歎為髙文恒愛翫而獨秘之。及還中國,諸儒覺其談,更進搜求,其帳中果得論衡。 《後漢書》曰:鄭泰說董卓云:「孔公緒能清談髙論,噓枯吹生」。 《魏志》曰:「文帝初在東宮,集諸儒於肅成門內,講論大義,侃侃無倦。 世說曰:「何晏為吏部尚書,談客盈坐」,王弼未弱冠,徃見晏,因條向者勝理,語弼曰:「此理僕以為極,可得復難不?」弼便作難坐,人便以為屈。於是弼自為客主,數番皆一坐所不及。 管輅《別傳》曰:「冀州刺史裴徽召為文學從事,一相見,清談終日,不覺疲倦,再相見,轉為鉅鹿從事。三相見轉為治中,四相見轉為別駕,至前十月,始舉為秀才」。 《晉書》曰:郭象少有才理,好《老》、《莊》,能清言。太尉王衍每云:「聽象談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 《張載別傳》曰:「載文章殊妙,嘗為濛《汜池賦》。傅休奕見之,歎息稱妙,以車迎載,言談終日。 《語林》曰:劉眞長與桓、宣武共聽講《禮記》,桓云:「時有入心處,便咫尺𤣥門」。 又曰:「劉眞長謂許詢曰:「卿為不去,我將成輕薄京尹」。 郭子云:「范元平在簡文」。坐談欲屈,引長史曰:「卿助我」。王曰:「此非拔山之力所能助」。長史,王仲祖也。 《世說》曰:孝武將講《孝經》,謝公兄弟與諸人私庭講習,車武子謂袁羊曰:「不問則徳音有遺?」多問則重勞二謝」。袁曰:「必無此嫌」。車曰:「何以知爾?」袁曰:「何嘗見明鏡疲於屢照,清流憚於惠風」。 又曰:「宋處宗甚有思理,嘗買得一長鳴雞籠盛,遂作人語,與處宗談論。宗因此𤣥功大進。 増晉書載記曰:「前秦王猛隱於華陰山,懷佐世之志,桓溫入關,猛被褐而詣之,談當世之事,捫蝨而言,旁若無人。 《北史》曰:泰常二年,崔浩在帝前,進講《書傳》,論近世人物,帝大恱說。至中夜,賜浩縹醪酒十斛、水精戎鹽一兩,曰:「朕味。卿言若此鹽酒,故與卿同其味也」。 《陳書》曰:後主在東宫時,造玉柄麈尾新成,親執之曰:「當今多士,如林堪捉此者,獨張譏耳」。即手授譏後主。嘗幸鍾山開善寺,召從臣坐於寺西南松樹下,敕召譏竪義,時索麈尾未至,敕取松枝,手以屬譏曰:「可代麈尾」。 《唐書》曰:徐文逺博通《五經,時耆儒沈重講太學,文逺從之,質問,不數日辭去,或問其故,答曰:先生所說,紙上語耳,若奧境,彼有所未見者」。重知其語,召與反復研辯,嗟歎其能。 又曰:陸德明補太學博士,髙祖釋奠,召博士徐文逺、浮屠慧乗、道士劉進喜,各講經,德明隨方立義,徧析其要。帝曰:「三人誠辯,然德明一舉輙蔽,可謂賢矣」。 又曰:「太宗嘗歎《五經》,傳習寖訛,詔顔師古於秘書省考定,多所釐正。旣成,悉詔諸儒議,於是各執所習,共非詰師古。師古隨方曉答,誼據該明,出其悟表,人人歎服。帝因頒所定書於天下。 又曰:孔穎達,隋大業初授河內郡博士,煬帝召天下儒官集東都,詔國子祕書學士與論議,穎逹為冠。貞觀初,除國子司業,與諸儒議厯及明堂事,多從其說。以論撰勞,加散騎常侍,爵為子。 又曰:「楊綰造之者,清談終晷,不及榮利,欲干以私聞,其言必內愧止。經誥微趣、學家疑晦者,一見即詣其極」。 《天寶遺事》曰:「明皇於勤政樓,以七寶裝成山座,髙七尺,召諸學士議論古今,勝者得升座,張九齡論辯,風生,首登此座焉。 唐舊紀曰:「穆宗即位,召侍講學士韋處厚、路隨於太液亭講毛詩、關睢、尚書等篇,旣罷,並賜緋魚」。 《宋史》曰:李覺遷國子博士,太宗幸國子監覺,方聚徒講書,召令對御,講覺,曰:「陛下六龍在御,臣何敢輕升髙座?」上因降輦,令有司張帟幕,設別坐,詔覺講《周易》之《泰卦》。 又曰:程頤,哲宗初擢為崇政殿說書,即上疏願𨕖名儒入侍勸講講罷,留之分直,以備訪問。頤每進講,色甚莊,繼以諷諫。 又曰:張載嘗坐虎皮講《易》京師,聽從者甚衆,一夕二程至,與論《易》。次日語人曰:「比見二程,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輩可師之」。撤坐輟講。 又曰:「朱熹知南康軍間,詣郡學引進士子,與之講論,訪白鹿洞書院遺址,奏復其舊為《學規》,俾守之。 又曰:陸九淵嘗與朱熹會鵞湖,論辯所學多不合。及熹守南康,九淵訪之,熹與至白鹿洞,九淵為講君子小人喻義利一章,聽者至泣下。 《元史》曰:趙復得程、朱所著諸經傳注盡録以付姚樞,時楊惟中聞復議論始嗜其學,乃與姚樞謀建太極書院,立周子祠,以二程、張、楊、游、朱六君子配食,𨕖取遺書八千餘卷,請復講授其中。 又曰:呉澄游龍興,行省掾元明,善以文學自負,嘗問澄《易》、《詩》、《書》、《春秋奥義》,歎曰:「與呉先生言,如探淵海」。遂執弟子禮終其身。 《吾學編》曰:王守仁,正德中廵撫南贑等處開書院,日與海內名賢士大夫講學嶺北,風俗丕變。 李氏《續藏書》曰:「湛若水増城人,卜築西樵,多士來學,支與日給錢米,開禮舍於僧寺,至齋戒三日,習禮成而後聽講講,必端坐觀心,不遽與言講論三談併載
6
原撞鐘: 鳴鼓善待問者,如撞鐘詳善,誘後謝承《後漢書》:董春少好學,究極聖指, 還歸,立精舍逺方門,徒從者常數百人,諸生每升講堂,鳴鼔三通,橫經捧手請問者百人,追隨上堂,難問者百餘人下帷。 施帳。上詳講論二生,《後漢書》:馬融常在髙堂施絳紗帳前授 徒,後列女樂弟子以相次傳授,鮮有入其室者。 禮師 奠聖《禮記》:「太學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鄭注曰:「祭菜,禮先聖、先師也。常《宋書》:「魏齊王每講肄經通,輒使太 釋奠先聖先師於辟雍」。。 紹軻 繼孔陸士衡七徴,演八代之洪音,統先聖之遺訓。聳一心以紹軻,敦四教以承丘。 蘇順,賈逵誄惟天生君,繼孔之迹,光明克哲,果論至賾」。 西河 東海《史記》:孔子旣殁,子夏居西河,教授為魏文侯師 謝承《後漢書》、包咸明《魯詩論語注》,東海立精舍講授。 肅成門。 金華殿上詳講論二 漢書》:班伯為中常侍,上方嚮學鄭寛中,與張禹朝夕入說《尚書、論語》於金華殿中,詔伯受焉。旣通大義,又講異同於許商。 善論難。 善談論。《後漢書》:丁鴻年十三,從桓榮授歐陽尚書,三歳而明,章句善論,難為都講,遂篤志精銳,布衣荷擔,不逺千里。龎《蜀志》:劉琰有風流,善談論。又《襄陽記》,習禎善談論,亞 士元而在馬良之右。又《汝南先賢傳,謝眞與邊讓並善,談論俱有名。 就髙談 解微旨:謝承《後漢書》:豫章宋度拜零陵令,縣民杜伯夷清髙不仕,度就與髙談,伯夷感德詣縣,縣署功曹, ,管輅別傳諸葛原景春,數與輅共射,覆不能窮之。景春與輅有榮辱之分,因輅餞之,大有髙談之客,知人多聞其善,卜仰觀,不知其有大異之才,於是先與輅共論聖人制作之原,又敘五帝、三王受命之符輅,解景春微旨,上論五帝,如江如漢,下論三王,如翮如翰,其英者若春華之俱發,其攻者若秋風之落葉,聽者眩惑,不達其義,言者收聲,莫不心服。 夜達旦 晝達夜,《東觀漢記》:尹敏與班彪親善,每相遇,與談常日旰忘食,夜則達旦。其《蜀志》先主謂諸葛亮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 察之,亮猶不然。以謖為參軍。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 析芒理。 濟微言陸機七徴:吾将罄生理於太昧,誘衆妙乎𤣥門,析芒理於未殊,濟微言於已墜。 講習道德。 講肄書傳馮敬通《自敘》云:「年衰歳暮自悼,迄無成功,將棲遲肥饒之野,殖藝生産,講習道德 」。下詳講論五 集門生講。 與同好談。《世說:服䖍》旣善《春秋》,將為《注》,欲參考同異。聞崔烈集門生講論,遂匿姓名,為烈門人賃作食。每當至講時,輒竊聽。戸壁間旣知不能踰已,稍共諸生,聚其短長。烈聞不測何人,然素聞䖍名,意疑之,明早往。及未寤,便呼子愼子愼,䖍不覺驚應,遂相與友善,宴蜀志。董允嘗與尚書令費褘、中典軍胡濟等共期游 , 嚴駕已辦,而郎中襄陽董恢詣允修敬。恢年少官微見允。停出,逡廵求去,允不許,曰:「本所以出者,欲與同好游談也。今君已自屈,方展闊積,舍此之談,就彼之宴,非所謂也」。乃命解驂。褘等罷駕,不行。 說經鋞鋞 論難僠僠》、《東觀漢記》:楊政子行,治梁丘易,與京兆祁聖元同好,俱名善說經,書京師號曰說經》,鋞鋞楊子行論難僠僠祁聖元 講誦孜孜。 談論津津,《東觀漢記》:劉𢎞天資喜學,師事劉述,常在師門,布衣徒行,講誦孜孜,蜜益部耆舊傳劉子政談論津津甘如粘。 講論不輟,尋誦不倦。世說:逺公在廬山中,雖老,講論不輟。融後漢鄭康成在馬融門下三年不得見, 使髙業弟子傳授於康成,康成日夜尋誦,未嘗怠倦。 命駕而談。 抵掌而談。㑹稽典録》:范蠡,楚宛三戸人也,文種為宛令,遊三戸之里,下車謁蠡,蠡不為禮。種還館,復遣使奉謁,蠡默而不言。使還白狀,種命駕而談,旁人,觀者聳聽悅。戰國䇿:蘇秦說趙王於華屋之下,抵掌而談。趙王大 封為武安君,受相國印,革車百乗、錦繡千純、白璧百雙、黃金萬鎰,以隨其後,約從散橫以抑強秦。 終日不食,移日忘餐,《後漢書》:張居眞專意經書,方其講問,乃不食終日及有難者,輒為張數家之說,令擇從所安,諸儒皆伏。時右扶風徐業,亦大儒也,與語大驚曰:「今日相遭,眞解矇矣」。遂請上堂,難問極日。 荊州先賢傳:龎士元師事司馬德,操蠶月,躬採桑後園,士元往見之,因與共談,遂移日忘餐。德操於是異之。 移日方出 終日不竭。《世說》:謝萬與太傅共詣簡文:「萬來無衣幘可前」。簡文曰:「但前不湏衣幘。旣見共談,移日方出,不又鍾世」。季謂裴季文談,終日 竭。 皆宗眞長。 自講《莊子》,《語林》:劉道生與眞長言一時有名譽者,皆宗眞長說。 《俗說》桓靈寶在南州時,自講《莊子》一篇,一日更。稱為理窟。 謂之談林。郭子云:張憑舉孝亷,出詣劉眞長,俱謁撫軍。旣前,撫軍與之言談,稱憑為理窟之世。說裴僕射善談,時人謂 談林。 理𤣥旨邈。 辭簡心虛。謝尚談賦》:斐斐亹亹,似有若無云云。 林法師小屈 諸葛厷超詣,《世說》:王文度在西州,與林法師講,韓孫諸人並在坐,林公理每欲小屈。孫興公曰:「法師今日如著敝絮,在荊棘中,觸地挂閡」。王乂、諸葛厷年少不肯學問,時與王夷甫談便已,超詣 歎曰:「卿天才卓出,若復小加研尋,一無所愧」。厷後看莊老,更與王語,便足相抗衡。 春日泮薄冰。 秋風埽枯葉抱朴子有客,謂二陸兄弟善於談論,辭少理暢,語約事舉,莫不豁然。若春日之泮薄冰,秋風之埽枯葉。 先備弟子之禮。 可言天人之際」,《後漢書》:肅宗初,出張酺為東郡太守。後帝每言酺前入侍講,屢有諫正,誾誾惻惻,出於誠心。元和初,東廵狩,幸東都,引酺及門生并郡縣掾吏㑹庭中,帝先備弟子之儀,使酺講《尚書》一篇,然後修君臣之禮。晏《魏志》:王弼幼而察惠,年十餘,好老氏,通辨能言。時何 為吏部尚書,歎之曰:「仲尼稱後生可畏若斯人者,可與言天人之際」。 下坐 重席,庾乗能講論,自以卑第,每處下坐,貴人多以下問之,由是學中必以下坐為貴賜。殷氏世傳曰:殷亮建武中徴拜博士,諸儒講論勝者,席亮重至八九。 訥口 解頤倪寛訥口,不能發明,禇大辨論而智不及寛也。 ,匡說詩解人頤 擲麈尾。 折鹿角孫盛安國,常詣殷浩談論對食,奮擲麈尾,悉落飯食,冷而復煖者四,至暮忘餐,而理竟不定也。麈尾講者所執 ,下詳講論二。 可以問。 不相讓侍坐,大司成逺,近間三席,可以問終,則負牆列事,未盡不問 後漢和帝因朝會諸儒魯丕與賈逵黃香相難數事,帝善丕說,賜冠幘、履鞭。丕因上疏曰:「說經者,傳先儒之言,非從已出,不得相讓,不則其道不明」。 講求典禮。 敷奏經書,左傳曰:趙武子講求典禮,子東觀漢記》,桓榮拜議郎,入侍太 , 每朝㑹,輒令榮於公卿前敷奏,經書,帝稱善。 禮讓相厭 心形俱服:《後漢書》:車駕幸太學,會諸博士論難於前,桓榮被服儒衣,溫恭有藴藉,辯明經義,每以禮讓相厭,不以辭長勝人,儒者莫之。及肅晉書:王凝之妻謝氏,字道韞,嫠居會稽,家中莫不嚴 , 太守劉柳聞其名,請與談議,道韞素知柳名,亦不自阻,乃簮髻素褥,坐於帳中,柳束修整帶,造於別榻,道韞風韻髙邁,敘致清雅,先及家事,慷慨流連,徐酬問旨,詞理無滯,柳退而歎曰:「實頃所未見,瞻察言氣,使人心形俱服」。道韞亦云:「始遇此生,聽其所問,殊開人胸府」。増預講席。 開講筵《梁書》:中宗於敬賢殿講《老子》,僕射,王襃執經,百僚皆預講席 。《宋史》:范沖遷起居郎,俄開講筵,升兼侍讀。上雅好《左氏春秋》,命沖與朱震專講,沖敷衍經旨,因以規諷,上未嘗不稱善。 白牛溪 《白鹿洞》王績負苓者說文中子講道於白牛之溪。程氏退省於松下,語《周易》、薛●曰:「不及伏羲氏乎?何辭之多也?」俄而有負苓者,曰:「昔者伏羲氏之未畫也,四序其不行乎?萬物其不生乎,何營營乎?而費畫也 。下詳講論二。 講《五經》 辨三教《梁書》:盧廣,范陽涿人。少明經,有儒術。天監中歸梁,為國子博士,遍講《五經》。時北來人儒學者並聚徒講說,惟廣言論清雅 。《唐書》尹愔為國子大成,每釋奠,講辨三教,聽者皆得所未聞。 為鐘鼓。 若琴瑟上詳講論一 《晉書》裴遐善言元理,音辭清暢,冷然若琴瑟。嘗與河南郭象談論,一座嗟服。 發洪鐘。 《破巨浪》溫飛卿詩談柄發洪鐘東坡詩,髙談破巨浪。 淮湖渀。 《峰巒峻》杜詩談論《淮湖渀論劉賓客詩》:持 峰巒峻 驚四筵 敵兩都》杜詩「髙談雄辨驚四筵」 《東坡詩》:賓主談鋒敵」兩都。 號天口。 當疵面十畧》:田駢好談論,時號曰「天口 」。《晉書》:趙孟為尚書都令史,善於清談,其面有疵黯。時人言諸事不決,皆當疵面。。 隔絳紗。 障青綾,《晉書》:太常韋逞,母宋氏,其父授以《周官音義》,曰:「吾無男,汝可受之」。符堅詣太學,盧壼奏曰:「比年撰綴,惟《周禮注》,未有其師。竊見宋氏《傳》,其父業今年八十,視聽無闕,非此母無以傳授後生」。於是就其家起講堂,隔絳紗而傳授,以宋氏為宣文君談。又謝奕女,道韞,王凝之妻也。凝之弟獻之嘗與賓客, 議詞理將屈,道韞遣婢白獻之曰:「欲為小郎解圍」。乃施青綾歩障自蔽,申獻之前,義客不能屈。 道韞解圍。 文惠忘寢,上詳障青綾注官。《梁書》:齊文惠太子入居東宮,沈約管書記。時王侯列 ,或不得進,約每以為言,太子曰:「得卿談論,然後忘寢。卿欲我夙興,可恒早入」。遷太子家令。 夜至前席。 夜,留對榻,《漢書》:文帝思賈誼,徴之至,入見,上方受釐,坐宣室,因感鬼神事而問之,誼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旣罷,曰:「吾乆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夜,宋史侯師聖學於程頤,未悟,訪周敦頤,敦頤留對榻 ,談越三日乃還,頤驚曰:「非從周茂叔來耶?」其善開發人𩔖此。 言及治體。 講明心學《性理》:程子曰:某接人談經論道者亦甚多,肯言及治體者誠未有如子厚 。《宋史》:廖徳明受學朱熹,乾道中,潯州教授為學者講明心學之要,在粤立師悟堂,刻朱子家禮、程氏諸書,公餘延僚屬及諸生,親為講說,逺近化之。百僚就講。 五館並聽楊汪為國子祭酒,帝令百僚就學,與汪講論,天下通儒碩學多萃焉。論難鋒起,皆不能屈。帝令御史書其問答奏之,省而大恱 。《梁書》:天監四年,初置《五經》博士,各開館教授,以嚴植之兼《五經》博士植之。講五館,生必至,聽者千餘人。 㑹文切理。 建端樹義,《唐書》:岑文本謂所親曰:「馬君論事,㑹文切理,無一言可損益,聽之纚纚,令人忘倦。蘇、張終、賈應止此耳」。又《儒學傳》:明皇為太子褚無量拜國子司業、太子釋奠、國學令,講經建端,樹義博敏而辨。 義證精博。 譬曉密微,唐書》:王恭,貞觀初拜太學博士,講三禮,別為義證,甚精博。蓋文懿、文達皆當時大儒,每講遍舉先儒義,而必暢恭所說譬乂。蓋文懿為國子助教,旣升席,公卿更相質問,文懿 曉宻,微逺近宗仰。 三日不談。 七歳愛講,莊子曰:孔子見老聃歸,三日不談,弟子問之,曰:「吾乃今於是乎見,龍龍合而成,體散而成章,乗乎雲氣而養乎陰陽,予口張不能嗋 」。《宋史》司馬光生七歳,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卷,至不知饑渴寒暑。 憚此後生。 喜其先飲,《三國典畧》:袁憲幼聰敏好學,梁武帝修建庠序,別開五館,其一館在憲宅西,憲父君正遣憲候國子博士周𢎞正,將登講座,弟子畢集,乃授憲麈尾。時謝岐、何妥在坐,𢎞正謂曰:「二賢雖窮奥賾,得無憚此後生耶?何謝逓起義端?」憲酬對閑敏,神色自若。𢎞正曰:「此郎已堪代為博士矣」。 管輅《別傳:輅父為琅邪郡兵,長輅時年十五,琅邪太守單子春欲得相見,輅父遣輅造之,大㑹賓客百餘人。輅問:「子春府君多嘉賓?」輅膽志未剛,若相觀,懼失精神,先飲三升,清酒然後言。子春大喜,便酌酒,獨使飲之。酒盡,子春曰:「吾自與卿旗鼓相當」。輅言:「學問微淺,但論金、木、水、火、鬼神之精耳」。於是唱大論之端,文彩泛流,枝葉橫生,子春及衆士互相攻劫,詰難,風起而輅,人人答對,言皆有餘。至日向暮,酒食不行。 迎舟與譚。 烹魚而論。集事淵海:晉簡文帝時,謝尚鎭牛渚,秋夜,乗月與左右微服泛江㑹袁宏,在舫中諷詠,聲旣清㑹,辭又藻拔,遣問焉,答曰:「是袁臨汝郎誦詩,即其咏史之作也」。尚即迎升舟,與之譚論,申旦不寐。 《皇極經世外書》:漁者垂釣於伊水之上,樵者過之,析薪烹魚而食之,飫而論易。 可堅城壘。 如決江河,世說謝胡兒語:庾道季諸人莫當就卿談可堅城壘。庾曰:「若文度來,我以偏師待之。康伯來濟河焚舟。宋史》:「蔡幼學器質凝重,莫窺其際,終日危坐,一語不妄發。及辨論義理,縱橫闔闢,沛然如決江河,雖辨士不及」。下流東注。 虛往實歸韓愈《送石洪序》與之語,道理辨古今事當否,論人髙下事,後當成敗,若河決下流而東注,若駟馬駕輕車,就熟路,而王良造父為之先後也,若燭照數計而龜卜也。 《元史》:韓擇,奉元人,邃理學,有質問者,口講指畫無倦容,士大夫遊宦過秦中,必往見擇,莫不虛徃實歸。 懸河瀉水 入室操戈上詳講論二講性理,李延平與其友書曰:「元晦 學極,造其微渠所論難處,皆是操戈入室,須從源頭體認來」。 痾間寐醒。 冰解的破性理》:魏鶴山謂朱子,曰極,曰誠,曰仁、曰道、曰中、曰恕、曰性命、曰氣質、曰天理,人欲曰陰陽鬼神若此等𩔖。凡皆聖門講學之樞要,而千數百年習浮踵漏,莫知其說者。至是脫然如沉痾之間,大寐之醒。 。又蔡覺軒《近思後録》:楊遵道居平無喜慍色,與人辨論,綱振條晰,發微指極,冰解的破,聞者欽聳,退而察其私言,若不能出諸口,蓋度不身踐不茍言。 整容而進。 避席而退。《陳書:張譏梁大同中,召補國子正言生。梁武帝嘗於文德殿釋《乾》、《坤》文言,譏與袁憲等預焉。敕令論議,諸儒莫敢先出,譏乃整容而進,諮審循環,辭令溫雅,武帝賜裙襦絹等,仍云:「表卿稽古之力」。令《隋書》辛彥之與牛𢎞撰新禮沈重名為碩學,髙祖常 彥之與重議論重不能抗,於是避席而謝之曰:「辛君所謂金城湯池,無可攻之勢」。 依經辯舉。 隨方占對,《唐書》:刺史竇抗集諸生講論,於是劉焯、劉軌思、孔穎達並以耆儒開門受業,是日悉至,而蓋文達依經辯舉,皆諸儒意所未叩,一坐厭歎,以又徐文逺說經,徧舉先儒異論,分明是非,乃出新意, 折衷,聽者忘勞,為國子博士。髙祖幸國學,觀釋奠文,逺發《春秋》,題論難鋒生,隨方占對,莫能屈。 《吐發》《閑雅》 酬復淵詣。《北史》:盧景裕博通經典,齊文襄入相,於第開講,招延時雋,令景裕解所注《周易》。景裕理義精微,吐發閑雅,時有問難,或相詆訶,而景裕神采儼然,從容往復,無際可㝷。 孔帖、王方慶,學者有所咨質,酬復淵詣。 約言析理。 髙談娯心,晉書:樂廣善談論,每以約言析理,以厭人之心。 文𨕖、曹丕與朝歌令書,妙思六經,逍遥百氏,髙談娯心,哀箏順耳。乂謝靈運擬鄴中集詩妍談,旣愉心哀,弄信睦耳。 清談干雲 飛談卷霧,紀纂淵海》,東漢焦和清談干雲 《晉書劉惔韓伯傳論》曰:劉、韓儁、爽標置軼羣勝氣籠霄,飛談卷霧,又賛曰:「劉、韓、秀士,珠談間起」。 蔚若霞爛,渙若冰釋」。文𨕖陸機《今日良宴㑹》詩:髙談一何綺,蔚若朝霞爛, 元史呉澄身若不勝衣,正坐拱手,氣融神邁答問亹亹,使人渙若冰釋。 踰月不出。 饑歳不廢文中子中說:薛收游於館陶,適與魏徴歸告子曰:「徴顔冉之器也,徴宿子之家」。言《六經》踰月不出,及去,謂薛收曰:明王不出而夫子生,是三才、九疇屬布衣也。學孔帖,崔從㑹歳饑,拾橡實以飯講, 不廢」。。 人丐餘論。 舌無留語,劉孝標廣絶交論》,弱冠王孫,綺紈公子,道不挂於通人,聲未遒於雲閣,攀其鱗翼,丐其餘論,附駔驥之旄,端軼歸鴻於碣石,是曰談交館。孔帖、趙𢎞智入為陳王師,講《孝經》百福殿。宰相𢎞文、 學士、太學生,皆在𢎞智舉。五學諸儒更詰辨,隨問酬答,舌無留語。
7
講論四。談併載。
8
原談辭如雲。符融師事少府李膺。膺風性髙簡,每見融,輒絶它賓客,聽其言論。融幅巾奮褏,談辭如雲,膺捧手歎息。 講授澤中又楊倫通《古文尚書》,不應州郡之命,講授於大澤中,弟子至千餘人 增感起昬俗。又崔寔,字子眞,除為郎,明於政體,論當世事,言辨而确。賛曰:子眞持論,感起昬俗。 後至,延上坐又大將軍袁紹總兵冀州,遣使要鄭元,大㑹賓客,元最後至,乃延升上坐,紹客多豪俊,見元儒者未以通人,許之,競設異端,百家互起,元依方辨對,咸出問表,皆得所未聞,莫不嗟服。 原號曰「談止」。益部耆舊傳》:董扶發辭,抗論益部少雙,故時號曰「談止」,言凡善談者,遇之則止,人莫能伍。 簡雍常為談客。《蜀志》:簡雍少與先主有舊,與糜竺孫乾並為從事中郎,常為談客。 劉表,坐談客耳。《魏志》:曹操將征袁尚,劉表使劉備襲許以討操。郭嘉曰:「表坐談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備,重任之則恐不能制,輕用之則備不為用,雖虛國逺征,公無憂矣」。操遂行。 講論大義。魏文帝著《典論》詩賦蓋百餘篇,集諸儒講論大義。 雅論紛紜。何晏別傳》:曹爽常大集,名儒長幼,莫不預㑹。晏清談雅論,紛紜不竭,不覺諸賢在位。 袞、衮可聽。《竹林七賢論:王濟嘗解禊洛水,明日,或問曰:「昨日有何論議?」濟曰:「張華善說史漢,裴逸民敘前言往行,袞衮可聽安豐侯道子房,季札之間,超然元著」。 談論彌日。《晉書》:衛玠遷豫章,是時大將軍王敦鎭豫章,長史謝鯤先雅重玠,相見欣然,談論彌日。 増平子三倒,《世說》:衞玠少有名理,瑯邪王平子髙氣不羣,每聞其語議,至乎理㑹之間,要微之際,輒絶倒於坐,前後三聞,為之三倒。時人遂曰:「衞君談道」。平子三倒」。口中雌黃,《晉書》:王衍妙善元言,惟談老、莊為事,義理有所不安,隨為改更,世號「口中雌黃」。 一代說宗又潘京舉秀才到洛,尚書令樂廣共談累日,謂曰:「君天才過人,若學,必為一代說宗」。京遂勤學不倦。 《原太尉晩節好談。郭子云:郗太尉晚節,絶好談論,旣非所經而甚矜之。 支遁著名晉中興書:沙門支遁,以清談著名於時,風流貴勝,莫不崇敬。 清談極日。《文士傳》:鄭曹與盛彥、陸雲友,性不好酒,恒簞食瓢飲,清談極日。 増髙士欲屈,《南史》:張敷好讀元言,兼屬文論。初,父邵使與髙士南陽宗少文談《繫》、《象》,徃復數番,少文每欲屈,握麈尾歎曰:「吾道東矣!」於是名價日重。宋武帝召見竒之,曰:「眞千里駒也」。 談所遺漏又陸澄,齊武帝時領國子博士,時尚書令王儉自以博聞,多識讀書,過澄集,學士何憲等盛自啇畧,澄待儉語畢,然後談所遺漏數百千條,皆儉所未覩,儉乃歎服。 講肆《梁書》陸倕與徐勉書曰:「凡聖賢可講之書,必以《周官》立義,惟助教沈峻特精此書。時開講肆,羣儒劉嵒、沈熊之徒,皆執經下座,北面受業,莫不歎服」。 聽受不疲又賀琛幼孤伯父場,授其經業。琛乃築室郊郭之際,究其精微,占述先儒,吐言辨潔,坐者聽受,終日不疲
9
講論五
10
原詩晉潘岳於賈謐,坐講《漢書》。詩曰:「治道在儒,𢎞儒由人顯允。魯侯文質,彬彬。筆下摛藻席上,敷珍前疑,惟辨舊史,惟新惟新,爾史旣辨爾疑,延我僚友,講此微辭。陸機講《漢書》,《詩》曰:「稅駕金華,講學祕館,有集惟《髦,芳《風》雅宴」。 増宋謝靈運命學士講書詩曰:「時往歳易周,聿來政無成,曽是展余心,招學講羣經,鑠金旣云刃,凝土亦能鉶,望爾志尚隆,逺嗣竹箭聲,敢謂荀氏訓,且布蘭陵情」。 原梁任昉厲吏民,講學詩曰:「暮燭迫西榆,將落戒南畞。曰:「余本疏惰頽,暮積榆柳踐境渴。師臣臨政欽益友,旰食願橫經終朝思擁箒。雖欣辨蘭艾,何用闢蒿莠」。 陳周𢎞《正學中早起聽講》詩曰:詰朝參,下座,閑歩出重闈。北堂月稍隱,南枝鵲已飛。早霜垂靄靄,初霧上霏霏。嚴唱雖罷柝,髙門尚掩扉。旣傷年緒促,復嗟心事違。平生愛山海,宿昔特精微。未解輕身去,惟應下第歸。周庾信和何儀同講竟述。懷詩曰:無名即講,道有動定。參微安經,讓禮席正。業理儒衣,似得遊焉。趣能同捨,講歸石渠。人少歇華,陰市暫稀。秋雲低晚,氣短景側。餘暉螢排,亂草出雁。捨斷蘆飛,別有平陵。逕蕭條客,鬢衰實欣。懷䛕問逢,君理入微。 増唐孟郊贈別殷山人說易後歸幽墅》詩曰:「夫子說天地,若與靈龜言幽幽,人不知,一一予所敦秋月吐白夜涼,風韻清源,旁通忽已,逺神感寂,不喧一悟,祛萬結夕,懷傾朝煩,旅舟無停,波別馬嘶,去轅殷勤,荒草士㑹,有知己論」。 宋呂希哲經筵大雪不罷講詩》曰:「水晶宮殿玉花零,㸃綴宮槐臥素屏,特勅下簾延墨客,不因風雪廢談經」。 又曰:强記:師承古,道先無窮新意出」。陳編一言有補,天顔動全勝,三軍賀凱旋。 元呉澄次《韻夏編修談經》詩曰:「六經在天下,浩瀚若河漢,東流竟日夜,萬世資漑灌。遼哉去聖久,原逺末益散,吾鄉有竒彥,京國逞縱觀。妙句發新聲,嚴嚴氣魁岸。相期五色𤓰,剖實得犀瓣。 周伯琦上御宣文閣,親視宮學,弟子員講誦經史紀恩詩曰:「北辰環象緯,東璧爛宸居,屏翔金鸑鷟,研倚玉蟾蜍,百揆敷言旣重帷進講餘。黃卷陳香案,青衿拜玉除。唐虞彝訓闡,周孔格言攄。下濟天容懌,淵居睿思紓。菁莪深樂育,棫樸廣涵煦。文華歸藝苑,治業本經畬」。 明張位《雪夜講莊義》詩曰:斥鷃適蒿林,應笑丹鳯穴。井蛙擅一壑,寧識東海鼈。未啟元關鑰,是非妄分別。漆園垂奥旨,萬代迎超迭清宵天籟寂,玉宇逈塵徹。蓬境遇眞仙,長跪問寶訣。焚香開素編,疑義相與決,眞原了能悟,澹然離言說。至人握化機,形去神不滅。獨立萬象表,宇宙自提挈。蟬蛻汚泥中,塵垢不能湼。微言動四座,拱手歎竒絶。至理可治心,聖途無異轍。若非不二見,安使樊籬撤。鈞天奏洞庭,神氣遡寂穴。譬若飲羣河,量足心自恱。虛往實而歸髙曠趣轉潔。靜對欲忘言,門深徑尺雪。 《黄輝清秋瀛洲亭論學詩》曰:「商秋風時來凉景動飛閣,萬化肅以收,吾生安所泊百齡寸,隂積念往霍如昨聞道苦不早薄殖念將落徙倚函丈側,夫子幸發藥,至精忌太用,元氣固亭槖,先民逝未逺,響象有棲託,再拜承至言,寡和愧鳴鶴。
11
増賦唐李程、漢章帝白虎殿觀諸儒講五經賦,曰「漢章帝以文教式孚,象德崇儒,倣石渠徴校文之所配,《白虎集青衿之徒,宏辯者憤憤悱悱,博議者雲萃風趨,所以讃揚政理,豈惟探討典謨爾!其髙觀洞開鴻儒四㑹、八索、九丘之籍,理析異同,《三墳》、《五典》之書,義分小大,實鈎深而索隱,況致逺而情髙,談柄乍揮,振冠蓋之岌岌,詞源忽注,瀉江海之滔滔,將以演制度之善,論威儀之盛,撮五經之閫閾,為九流之龜鏡,懿哉釋鈴鍵之樞,奥賾精微而討論,疑之者風散冰釋,學之者理順義存,可以明乎襃貶,從其簡易,貢別九州,興窮六義,豈惟槭之說,蓋以識之智。
12
原碑梁元帝皇太子講學碑曰:「皇太子洊雷,種德重離,作兩業冠,孟侯道髙,上嗣宮墻,累仞髙山,仰止承華之闈,更似通德之門,博望之園,反𩔖華陰之市。家丞四子,並入四科,洗馬後車,俱通六學,轉金路而下辟雍,睟玉裕而經槐市,詳其懸鏡髙堂,衢尊待酌,瞻後忽前,博文約禮,將使東極長男之宮,不獨銘於銀榜。南皮太子之序,豈徒擅於金碑? 《陳江總皇太子太學講碑》曰:我大陳之御天下,若水渙其長瀾,瑤星躔其永厯,重華誕睿,興於大鹿之野,敬仲繼業,盛矣鳴鳳之占,兼以鴻才海富,逸思泉瀉,含毫落紙,動八闋之歌,謡隻句,片言諧五聲之節,奏雲飛風起,追壓漢帝之辭,髙觀華池,逺跨魏王之什,爰復建藏書之冊,開獻書之路,帷帳叢殘,家壁遺逸,紫臺秘典,緑帙竒文,羽陵蠧迹,嵩山落簡,外史所掌,廣內所司,靡不飾以鉛槧,彫以緗素,此文教之修也。原表梁簡文帝請右將軍朱异奉述制旨易義表曰:「臣聞仰觀俯察,定八卦之宗,河圖《洛書》,符三易之教,譬彼影圭,居四方之中極。猶彼黃鍾,總六律之殊氣,疑關永闢,踰𢎞農之洞啟,辭河旣吐,邁龍門之已鑿。臣以庸蔽,竊尚名理,鑚仰極深,伏惟舞蹈冒欲,請侍中右衞將軍臣异,於元圃宣猷堂奉述,制旨易義,𢎞闡聖作,垂裕蒙求,謹以表聞,伏願垂允」。 又請尚書左丞賀琛奉述制旨毛詩義表曰:「臣聞樂由陽來,性情之本,詩以言志,政教之基,故能使天地咸亨,人倫敦序。故東魯夢周,窮兹刪採,西河紹魏,著彼纉述,叶星辰而建詩,觀斗儀而命禮。以為陳徐雅頌,膏肓匪一,《燕》、《韓》篇什,痼疾多端。北海鄭君,徒逢箋釋,南郡太守空為異序。庶令中和永播,碩學知宗。大胥負師,國子咸紹,孝敬之徳,化洽天下,多識之風,道行比屋。 周𢎞正請梁武帝釋乾、坤二繫義表曰:「自非含徽體極,盡化窮神,豈能通志成務,探賾致逺。而宣尼比之桎梏,絶韋編於沴宇。軒轅之所聽熒,遺元珠於赤水。至若爻畫之包於《六經》,文辭之窮於《兩繫》,名儒劇談以厯載,鴻生指掌以終年。自制旨降談彖繇》,裁成《易》道,析至微於秋毫,渙層冰於幽谷。 増明陶望齡擬宋崇政殿說書趙師民進勸講箴》,表曰:哲后垂文六籍,啟傳心之奥。王人邁訓多聞,惟建事之圖。況講幄之宏開,實熙朝之鉅典,敢因蒙誦,竊附韋箴。恭惟寶籙新膺,式舉臨雍之禮,神珠在握,不忘就學之功,玉座晏清,風回衿佩,金華問對,日永圖書,是以掩漢烈於石渠,同軒皇之特室矣。屬軍旅之未寧,致簡編之暫廢,顧人主之養心,譬場師之種樹,雖有一隅之警,僅如片葉之搖,豈可急杪末而失本根,病飄搖而忘灌,漑昔有虞,懋德苗格,舞干姬后,敷文崇降,因壘念罔愆在師,古有不貢則修言。維開寶太平之時,實草昧經綸之始,呉越尚興於臥側,桴鼓未寢於師中。然猶時披九五之文,朝登隱德,日覽三篇之益,院闢崇文臣,章縫賤士,佔畢末流,春鳥秋蟲,抱微音而欲吐,酉岩魯壁,庶遺緒之未亡。敢匿狂言,以招官謗。伏願山維累土,勿虧一簣之功,海擅谷王無間細流之擇,則垂衣裳治。受龍馬而凝圗執玉帛朝,封狼胥而立碣。
13
原啟:「梁簡文帝謝勅賚中庸講疏》啟曰:若覩元圭,如觀金版,洽日九披,流光照灼,慶雲五色,垂采氤氲,天經地義之宗,出忠入孝之道,實立教之關鍵,德行之指歸,自非千年有聖,得奉皇門,無以識《九經》之倫,稟二門之致。竊以周發上聖,問五行於箕子,宣尼照極,訪六儛於萇𢎞,未有懸鏡獨曉,仰均神鑒,方知始畫八卦,風羲有慙,正名百物,軒轅為陋。 增唐張說上東宮請講學啟曰:「臣聞安國家、定社稷者,武功也,經天地緯,禮俗者,文教也,社稷定矣,固寧輯於人和,禮俗興焉,在刋正於儒範,故周文王之為太子也,崇禮不倦。魏文帝之在春宮也,好古無怠,伏惟殿下主鬯青宮,固本也,分務紫,極觀政也。副羣生之望,作累聖之儲,監國理人,可謂至重矣!厯代經史,率多紕繆,實殿下闡揚之日,刋定之秋,伏願博採文士,精求碩學,表正《九經,刋考三史,則聖賢遺範,粲然可觀,況殿下至性神聰,留情國體,幸以問安之暇,應物之餘,引進文儒,詳觀文典,商略前載,討論得失,降溫顔,開讜議,則政途理體,日以増益,繼業承祧,永垂德美,増記唐歐陽詹大學博士講禮記記曰:說釋典籍,謂之講,講之為言耩公項切,穮也也,如農之耕田疇焉,疇將植而求實,雖耕矣,必耩分其畦壟,嘉穀由是乎生,典籍將肄以求明,雖習矣,必講窮其旨趣,儒術由是乎成我國庠,春享先師,後更月命博士清河張公,講禮記,成儒術也。聖祖三刋,經九公通其六,精於五。禮也者,御人之大,故首於羣籍而講之束修,既行筵肆,乃設公就几,北坐南面,直講抗牘,南座北面,大司成端委居於東,小司成率屬列於西,國子師長序,公侯子孫,大學師長序,卿大夫子孫,四門師,長序,八方俊造,廣文師長序天下秀彥。其餘法家墨,家書算家,輟業以從,沒階雲來,即席鱗居,攅弁如星,連襟成帷。公先申有禮之本,次陳用禮之要,正三代損,益得失,定百家,疏義長短,鎔乎作者之意,注乎學者之耳。河傾於懸,風落於天,清泠灑蕩,幽逺無泥所,昧鏡徹於靈臺所,疑冰釋於心泉。後一日聞於朝,百司達官造者半,後一日,聞於都九城,知名造者半,皆尋聲得器,虛來實歸。
14
原書《後漢孔臧與子琳書》曰:「告琳頃來聞與汝諸友生講肄《書傳》,孜孜晝夜,衎衎不怠,善矣。人之進道,惟問其志。取必以漸勤,則得多。山霤至柔,石為之穿,蝎蟲至弱,木為之弊」。然而能以微脆之形,陷堅剛之體,豈非漸之致乎?
15
名理
16
増世說新語曰:「諸名士共至洛水,戲還樂,令問王夷甫曰:今日戲樂乎?」王曰:裴僕射善談名理,混混有雅致」。北齊書曰:「髙祖令杜弼帶州驃騎府長史。弼性好名理,探味元宗,自在軍旅,帶經從役。 《陳書》曰:張譏,天嘉中遷國子助教。時周𢎞正在國學,發《周易》題𢎞正弟𢎞直亦在講席,譏曰:「今日義集,辨正名理,雖兄弟急難,不得有助」。
17
好學一
18
原商書說命》曰:「惟學遜志,務時敏,厥修乃來,允懷于茲,道積于厥躬惟斆學,半念終始典于學,厥德修罔覺」。《詩周頌》曰:「日就月將,學有緝熙于光明,増禮儒行曰:儒有夙夜強學以待問」。 原《論語》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愼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又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又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 増大學傳曰:「如切如磋者,道學也」。 《中庸》子曰:「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 荀子勸學篇》曰:「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惽惽之事者,無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兩君者不容目,不兩視而明耳,不兩聽而聰,螣蛇無足而飛梧,䑕五技而窮。《詩》云:「其儀一兮,心如結兮,故君子結於一也。 《淮南子修務訓》曰:盲者目不能別,晝夜分,白黒然,而搏琴撫絃,參彈復徽,攫援摽拂,手若蔑蒙,不失一絃,使未嘗鼓瑟者,雖有離朱之明,攫掇之捷,猶不能屈伸其指。何則?服習積貫之所致,故弓待檠而後能調,劒待砥而後能利,玉堅無敵,鏤以為獸木,直中繩揉以為輪,又況心意乎?由此觀之,知人無務,不若愚而好學。 劉向《說苑》曰: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 徐幹《治學篇》曰:學者如登山焉,動而益髙,如寤寐焉,久而愈足。詩云:「髙山仰止,景行行止」。好學之謂也,倦立而思逺,不如速,行之必至也。矯首而徇飛,不如循雌之必獲也。孤居而願智,不如務學之必達也。 韓愈《進學解》曰:「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19
好學二
20
原《漢書》曰:「董仲舒少治《春秋》,下帷講誦,《弟子傳》以久次相授業,或莫見其面,蓋三年不窺園,其精如此。 増《拾遺記》曰:任末年十四時,學無常師,負笈不逺險阻,或依林木之下,編茅為庵,削荊為筆,尅樹汁為墨,夜則映星,望月,暗則縛蔴蒿以自照觀,書有合意者,題其衣裳以記其事,門徒恱其勤學,更以淨衣易之,臨終誡曰:「夫人好學,雖死若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 《原魏略》曰:「常林少單貧,雖貧,自非手力,不取之於人」。性好學,漢末為諸生,帶經耕鋤,其妻常自餽餉之林,雖在田野,其相敬如賓。 増晉陽秋》曰,車武子勤學不倦,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夜以繼日」。《梁書》曰:沈約幼孤貧,篤志好學,晝夜不倦。母恐其以勞生疾,常遣減油滅火,而晝之所讀,夜輒誦之,遂博通羣籍。 又曰:劉峻好學,家貧,寄人廡下,自課讀書,常燎麻炬,從夕達旦,時或昏睡,爇其髪,旣覺復讀,終夜不寐。其精力如此。自謂所見不博,聞有異書,必往祈借,崔慰祖謂之「書淫」。 《後魏書》曰:祖瑩好學耽書,以晝繼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於灰中藏火,父母寢後,然燈讀書,以衣被蔽塞窗戸,恐漏光明,為家人所覺。 《北史》曰:齊李鉉家素貧,春夏務農,冬乃入學,三冬不畜枕,每睡,假寐而已。 《後周書》曰:樊深性好學,老而不怠,朝暮還往,常據鞍讀書,至馬驚墜地,終亦不改。 杜淹《文中子世家》曰:文中子受書於東海李育,學詩於㑹稽夏琠,問《禮》於河東關子明正樂於北平霍汲,考《易》於族父仲華不解衣者六歳,其精志如此。 《唐書》曰:宗室戡,幼孤,好學,大寒,掇薪自炙,夜無然膏黙。念所記年三十明六經》。 又曰:劉仁軌少貧賤好學,值亂不能安業,每動止畫地書,空寫所習,卒以通博聞。 又曰:陽城好學,貧不能得書,求為吏,隸集賢院,竊院書讀之,晝夜不出,戸六年,無所不通。 《潛確𩔖書》宋范仲淹夜讀書帳中,帳頂如墨色,及貴,夫人以示諸子曰:「爾父少時勤學,燈焰之跡也」。 范祖禹集:司馬光以圎木為警,枕少睡,則枕轉而覺,乃起讀書。 性理,張㟭曰:「邵堯夫少受學於李挺之,又游河、汾之曲,以至淮海之濱,渉於濟、汶,達於梁、宋,茍有達者,必訪以道,無常師焉」。乃退居共城,廬於百原之上。大覃思於《易》經,夜不設寢,日不再食,三年而學以大成。 《元史》許衡,嗜學如饑渴。貧無書。嘗從日者家見書疏義,因請寓宿,手抄歸。旣逃難,岨崍山始得易王輔嗣說。時兵亂中,衡夜思晝誦身體而力踐之。 名山藏曰曹端,篤尚理學,專靜研究。座下著足處兩甎皆穿,好學三。
21
原研精 折節《後漢書》:曹襃博雅,疏通常憾,朝廷制度未備,慕叔孫通為漢禮儀,晝夜研精,沈吟轉思,寢則懷抱筆札,行則誦習文書,當其念至忘所之適, 魏畧,徐庶先名福,少好任俠擊劔,嘗為人報讐,後感激棄其刀㦸,更綀巾單衣,折節學問,始詣精舍,諸生不肯與共止福,乃卑躬早起,嘗獨掃除,動靜先意,聽習經業。 少而好學。 長而好學。杜預少而好學,在官勤於吏治,在家則滋味典籍學,魏武令曰:「長大而好 ,惟吾與袁伯業耳」。 少孤好學。 貧賤好學,《漢書》:翟方進少孤失學,給事太守府小史,號「遲頓不」及事汝南蔡。父大竒其形貎,謂曰:「小史有封侯骨,當以經術進」。方進心喜,西至京師受經,母憐其幼,隨之長安,織屨以給。積十餘年,經學明習。舉明經,遷議郎 。又《京房傳》:梁人焦延壽,貧賤好學,得幸梁王。 趙文好學。 闞澤好學《新序》:葉公沈諸梁問樂王鮒曰:「晉大夫趙文子為何如人?」對曰:「好學而受規諫」。 。下詳讀誦。 少隨師學。 逺尋師學上景鸞詳儒術四 ,下詳勸學三。 投斧受經 負笈追師,廬江七賢傳:文黨未學之時,與人俱入叢木,謂侶人曰:「吾欲逺學,先試投我,斧髙木上斧當挂」。乃仰投之,斧果上挂因之,長安受經。從下李固,詳 學。 篤志經學 耽述古學,《東觀漢記》:劉昆少治施氏《易》,篤志經學,窮劉良七舉在昔上人耽述古學處困, 不易其常,在盈溢不變其操。 耽思經書,潛心典籍,《後漢書》:荀爽,字慈明,幼而好學。年十二,能通《春秋》、《論語》。太尉杜喬見而稱之曰:「可為人師」。爽遂耽思經書,慶弔不行徴命,不應。潁川為之語曰:「荀氏八龍,慈明無雙」。 ,蜀志向朗,潛心典籍,孜孜不倦。仲舒下帷。 管寧割席上詳好學二書世說》:管寧、華歆常同席讀 ,有乗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㸔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竹籜寫書。 樹葉代簡《洞冥記》:董謁,字仲元,武都人,家去京師三百里,或乗牛驢,或躡履,不日而至,常息人家,於座以筆題掌還家,以竹籜寫之,書竟則䑛掌中字,少來精勤,舌為之墨,世謂之董仲元掌録。 又董謁好學,常游山澤,負挾圗書,患其繁重,家貧,拾樹葉以代書,簡言其易卷懷也。 截蒲為牒。 編柳為簡上路溫舒並下孫敬 詳寫書 諷誦不倦。 講論不怠,《孔叢子》:家有先人遺書,兄弟相勉,諷誦不倦,研精典墳,十有餘年,怠東觀漢記》,桓榮少勤學,講論不 朝讀百篇。 月讀一遍,《墨子》曰:子墨子南遊使於衛,載書甚多弦,唐子見而怪之。墨子曰:「昔周公旦朝,讀書百篇,夕見七十士,故周公旦佐相天子,其修至於今。翟上無君王之事,下無耕農之難,吾安敢廢此!」 下賈逵詳讀誦。晝讀《書傳》。 暮誦經典上劉向詳讀誦誦。孔安國貧,與人傭鋤休息,輒 經典,其專精如此。 㸐草讀書。 燒柴讀書。《文士傳》:李康篤志好學,善屬文,辭藻清美,常㸐燒草火以讀書。案㸐與然同。 下侯瑾詳讀誦。 引錐刺股。 穿壁引光。《戰國䇿》:蘓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朞年揣摩成穿。《西京雜記》:匡衡好學,貧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乃 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 寢懷鉛筆。 行誦詩、書。曹襃詳讀誦。 帶經而鋤。 負筆而耨上常林詳好學,二帶嵇含集,晝則負筆而耨,昏則 經而息 耕常懷書。 行常帶經後漢崔琦以孝亷為郎,感梁冀事,遂作《外戚箴》,冀令刺客殺之。琦耨耕於陌,常懷書一卷,息輒誦讀,刺客不忍殺,告令逃去。 下倪寛詳讀誦 牧羊竊學 賣薪自給。《漢書》:王尊少孤,歸諸父,使牧羊澤中,尊竊學問。 葛洪別傳洪,負笈,徒歩賣薪以給紙筆。 買臣粟流。 文通麥流,鄒子曰:朱買臣孳孳修學,不知雨之流粟 下髙鳳詳讀誦。耽古篤學。 專精趨學,《蜀志》:譙周耽古篤學,家貧,未嘗問産業,誦讀典籍,欣然獨笑,以忘寢食,曰:王襃四子,講徳論、微斯,文學問於虛儀。夫子 ,夫子閉門距躍,專精趨學,有日矣」。 觀書石渠。 閱書市肆,揚雄答劉歆書》,雄為郎之歳,自奏少不得書,而心好沉博絶麗之文,願不受三歳之俸,且休脫直事之繇,得肆心廣意以自克就。有詔可不奪俸,令尚書賜筆墨錢六萬,得觀書於《石渠書》。後漢王充好博覽,家貧無書,常游洛陽市肆閲,所賣 ,一見輒能誦憶,遂博通衆流百家之言,著《論衡》八十五篇。 嚼茹墳典。 藴藉丘索劉騊駼與竇季瑋書》,「君嚼茹墳,典履公子行 。左思七諷,藴藉丘索,漸磨墳典 枕籍經書。 容與墳丘。班固《答賓戲》云:「徒樂枕,經籍書,紆體衡門儔潘尼贈陸機詩:顯允陸生,於今尠 ,婆娑翰林容與墳丘」。。 讀書不廢 說《易》不怠,《漢書》:朱買臣家貧,讀書不廢刈薪,樵賣以給食,仕至㑹稽都尉 長沙耆舊傳》:虞授說《易》不怠。諺曰:「不讀經,視虞生」。 關侯好,左氏》。 桓譚好《離騷》《江表傳》:關侯好《左氏》,諷誦畧皆上口博。桓譚《新論》云:余少時學好《離騷》, 觀他書,輒欲反學」。 不知馬幾足。 不知碁幾道。張璠《漢記》:朱穆好學,不知馬之幾足也。皆葛洪別傳:洪嘗夜燃柴火寫書所寫之書, 反覆有字。人少能讀,至不知碁局幾道,不識摴蒱齒名。 靜潛志於一懷。 用摛之乎八極,劉治敦學賦,靜潛志於一懷,用摛之乎八極,倩香於唇吻,繫芳乎胸臆。 婆娑術藝之塲。 休息篇籍之囿班固《答賓戲》云:「近者陸子優游新語,以興董子下帷,發藻儒林,劉向司籍,辨章舊聞,揚雄覃思法言,太元婆娑乎術藝之塲,休息乎篇籍之囿,以全其質,而發其文,用約乎聖聽,烈炳乎後人」。。 倪寛口,誦而芸耨。 《買臣行吟》而《負薪》出束。晢讀書賦。 在馬融門三年不見。 從杜撫學,十年乃還。說:鄭康成在馬融門下三年,不得相見,髙足弟子傳授而已。嘗算渾天不合,諸弟子莫能解,或言康成能者,融召令算一轉便決,衆咸駭服,及康成業成辭歸,而融有禮樂,皆東之歎 又,後漢馬良為縣吏,迎督郵慨,然因毀車馬,從杜撫學,十年乃還,雅志:髙整鄉里以為表也。案:趙偉事與此畧同,詳從學。 羊亡: 蟻垤王育為人。牧羊好學,亡其羊羊。主責之,鬻已以償。 蟻垤,比學積勤 取青紫。 陳車服漢夏侯勝曰:「經術茍明,取青紫如俯拾地芥」。陳後漢桓榮好學,為太子少傅。明帝賜車馬衣服,榮 之庭廡,謂人曰:「此吾稽古之力也」。。 十五志學》 八十校書上出《論語》、《年蜀志》,向朗八十,猶手自校書,刋定誤謬,開門接賢,誘納後進,但論古義,不干時事。 韋編三絶 藜牀半穿。上詳讀誦學髙士傳,管寧隱居好 藜牀半穿。 不事産業。 不答,候問,《漢書》:朱買臣,㑹稽人,少家貧,勤學,不事産業,仕至本郡太守。 《後漢書》:魯丕性沉深好學,孳孳不倦,遂杜絶交遊,不答候問之禮,士友常以此短之,而丕欣然自得,遂兼通五《經》。 學足三冬。 經授七子漢東方朔曰:「臣學書三冬,文史足用 」。又劉殷有七子,各授一經。 分寸之陰,《春秋》之癖。《淮南子,聖人,重分寸之陰。又《晉書》:陶侃常語人曰:「大禹聖者,乃惜寸陰。至於衆人,當惜分陰。解」杜。預耽思經籍,為《春秋左氏經傳集》。 ,嘗對武帝曰:「臣有《左傳》癖」。 無飽無安,不寢不食上詳好學一年寗越,少時苦耕疲勞,友人謂曰:「君學三十 ,可以免貧賤」。越曰:「他食,吾不食他寢,吾不寢。如此十五年可以成矣」。學遂成。 自強不息。 欲罷不能。上出易經論,下出 語。 入室 專門 役志 勵精 業廣惟勤,德成而上。 輕彼滿籯。 慕兹重席。 學惟時習。 道乃日影 學古入官: 發憤忘食。以上白帖。 增書淫 書癡,𤣥晏春秋》曰:余學或兼夜不寐,或臨食忘餐,或不覺日夕,不知好色,號余為書淫。案:皇甫謐號𤣥晏先生。子《唐書》:竇威沈邃有器局,貫覽羣書,家世貴 。 弟皆喜武力,獨威尚文,諸兄詆為書癡。 《映雪隨月》潛確𩔖書》:孫康家貧無油,嘗映雪,讀書則《山堂肆考》。南齊江泌少貧,夜隨月光讀書,月斜 ,握卷升屋,以盡餘光。又宋陸佃家貧苦學映月光讀書。 刺掌。 懸髮《世要論》曰:有讀書倦而刺其掌,祥孫敬懸梁詳讀誦。又《明史紀事》曰:「應宗 少好學,讀書達旦,懸髮屏牀以自警」。 謝客 杜門》《山堂肆考》:唐陳子昻始以豪家子任俠使氣,至年十七八未知書。後入鄉學,慨然立志,謝絶門客,專精經典,數年之間,無不該覽,非召山藏、賀欽杜門潛心聖賢經》書,以次涵泳, 弔喪,問病不出也 致功殉業文𨕖張茂先勵志詩:「如彼南畝,力耒旣勤,藨蓘致功,必有豐殷」。 乂謝宣逺答靈運詩殉業謝成操復禮愧貧樂,案殉營也。 求隸集賢。 假直秘書。上陽城詳好學二 孔帖、李邕見特進李嶠,自言讀書未徧,願一見祕書。嶠曰:「祕閣萬卷書,豈時日能習邪?」邕固請,乃假直祕書。未幾辭去。嶠驚,試問奧篇隱帙,了辨如響。 貴猶讀書。 仕不釋卷《山堂肆考》:唐杜佑性嗜學,雖貴顯,猶夜分讀書。昔又五代范質,自從仕以來,未嘗釋卷。人或問之,答曰:「 嘗有異人,與吾言,他日必當大用。茍如是,言無學術,何以處之?」。 不交僚黨。 不交賓客。《後漢書》:魏應少好學,習魯詩,閉門誦習,不交僚黨。《十北史》:馮偉少從李寳鼎學,後還鄉里,閉門不出,將三 年,不問生産,不交賓客,專精覃思,無所不通。 經家不宿。 對食忘餐。謝承《後漢書》:戴封年十五,詣太學,師事東海申君申。君卒,送喪,經其家,父母以封當還,豫為娶妻封,暫過省親,不宿而去。 《隋書》:王邵篤好經史,用思旣專,性頗恍惚,至對食閉目,凝思盤中之肉,輒為僕從所噉,弗之覺。㕑人以情白,依前閉目,伺而獲之。其專固如此。 老不廢,夜 臥不設榻。《唐書》:王元感年雖老,讀書不廢夜 。《宋史》楊泰之少刻志於學,臥不設榻。 頃刻不釋。 跬歩不忘。《歸田録》:宋錢思公嘗語僚佐曰:「一生惟好讀書,坐則讀經史,臥則讀小說,上厠則閱小詞,未嘗頃刻釋卷也。 性理蔡覺軒《近思後録》曰:劉質夫氣和而體莊,持論不茍合,跬歩不忘學。 吞紙不廢。 飲水不輟,顔氏家訓:「朱、詹家貧無資,累日不㸑,時吞紙以實腹,寒無氊被,抱犬而臥,猶不廢業,卒成大儒。 《山堂肆考:「唐崔從少孤貧,與仲兄同隱山林,苦心力學,屬歳兵荒,至於絶食,飲水棲衡,而講誦不輟,怡然自得,不出山巖,如是者十年口手不息。 細大不捐,《南史》:齊沈麟士織簾誦書,口手不息,鄉里號織簾先生」。 韓愈進學,解口不絶,吟於六藝之文,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編,記事必提其要,纂言必鉤。其元貪多務得,細大不捐,焚膏油以繼晷,常矻矻以窮年。 多所研總。 不告劬勩。《唐書》:柳沖好學,多所研總研,柳宗元送班孝亷序》, 精典墳,不告劬勩。 以杖自擊。 以鐘為限《梁書》:沈峻好學,晝夜自課,時或睡寐,輒以杖自擊,稱《南史》。丘仲孚少好讀書,以「中宵鳴鐘為限,叔父靈鞠 」為「千里駒,磨杵作針。 鑄鐵為硯。潛確𩔖書:李白少讀書,未成棄去,道逢老嫗,磨杵白問其故,曰:「欲作針」。白感其言,遂卒業。 下。桑維翰詳硯。 鑚仰沉研。 刮摩淬礪元稹集鑚仰沉研不窺園井,如是者十年,然後粗霑一命。 《元史》呉師道有志,為己之學,刮摩淬礪,日長月益,不專章句。 獨探古始。宋史:劉顔少孤好古學,不專章句 又歐陽發,修之子也。少好學,師事安定胡瑗,不治科舉文詞,獨探古始。 弋志書林 《耕情義圃》《駱賓王集弋志》書:「林咀風騷於《七畧》,耕情義圃,偃圗籍於九流」。 以道為飲。 以文為食出《劉賓客集》。 十年,不出戸。 一日未去書。《北史》:劉炫與信都劉焯閉戶讀書,十年不出,未孔帖權德輿自始學至老 , 嘗一日去書不觀。 遊宴不離卷 倥偬不去書,《北齊書》:劉逖少而聰敏,在遊宴之中,卷不離手。 孔帖、唐馬總篤學,雖吏事倥偬,書不去前寒暑不釋卷。 休澣不廢書,孔帖:唐蔣乂結髪志學,至老不厭,雖甚寒暑,卷不釋手,故能通百家學出。又裴炎補𢎞文生,每休澣他生,或 遊炎讀書不廢。 眼欲暗,手生胝。冬不爐,夏不扇《白侍郎詩》:「讀書眼欲暗,秉筆手生胝, 性理」。程子曰:「邵堯夫始學於百原,堅苦刻厲,冬不爐,夏不扇,夜不就席者數年。 漸漬德義之淵。 栖遲道藝之域出文𨕖、韋曜《博奕論》 不知天地為蓋輿。 不知隄瀆之廣狹,東漢文昧爽櫛梳,坐於客堂,朝則誦羲、文之易,虞、夏之書,厯公旦之典禮,覽仲尼之春秋,夕則逍遥內階,詠詩南軒,百家衆氏,投簡而作。洋洋乎其盈耳也,煥爛乎其溢目也,紛紛欣欣兮其獨樂也。當此之時,不知天之為蓋,地之為輿,不知世之有人己之有軀,弄殷典,通語殷禮字往嗣七歳就官學書,在師未嘗戲, 諷誦,恒不為聲,潛識而已。行在舟車,手不釋卷,從曲阿往返,遂不知隄瀆之廣狹。時人語曰:「竒才強,記殷往嗣」。諸葛亮見之,歎曰:「東吳菰蘆中,乃有此竒偉」。
22
好學四
23
原師逸,功倍《學記》善學者,師逸而功倍。 守學彌惇。《國語》:晉文公問元帥於趙衰衰。對曰:「郤穀可行,年五十矣,守學彌惇」。 貧為都養。倪寛從孔安國學貧乏,為弟子都養。 篤於經書《東觀漢記》:鄧禹篤於經書,教學子孫。 投閒輙誦。又桓榮遭亂,與族人桓元卿相招投,閒輒誦元卿曰:「當復何為?」榮後為太常,謂元卿曰:「平生笑今何如?」元卿曰:「我農人也,安知學之利如此!」増為諸生拾薪,《後漢書》:承宮少孤年八歳,為人牧豕。鄉里徐子盛者,以《春秋經》授諸生數百,宮過息廬,下樂其業,因就聽經,為諸生拾薪,執苦數年,勤學不倦。 原專心學經又張元專心學經,於時琅琊徐業亦大儒也,聞元諸生試引,見之,與語,大驚曰:「今相遭眞解矇矣」。 少遊太學又任安少遊太學,受《孟氏易》,兼通數經。 精研《六經》又何休精研六經》,世儒無及者《耽三墳》崔駰三言詩:披五素,耽《三墳》 増乃尋厥根。蔡邕、郭有道碑文:「禮樂是恱,《詩》、《書》是敦。匪惟摭華,乃尋厥根,宮墻重仞,允得其門。 原銳精《詩書》。曹植《辨道論》曰:子徒苞懷仁義銳精《詩》、《書》。 夙夜不懈。《吳録》:孟宗一名仁少,從南陽李肅學,讀書夙夜不懈,肅竒之曰:「卿,宰相之器也」。 増弱冠,無不窮覽」。虞溥《江表傳》:張紘居貧,躬耕,帶經而鋤孜孜,汲汲以夜繼日,至弱冠無不窮覽。 原牛衣自給。《晉書》:劉實少貧苦,賣牛衣以自給。然好學手約,繩口誦書,博通古今,清身潔已,行無瑕玷。 以夜續日。《晉中興書》:范宣少尚隱遯好學,手不釋卷,以夜續日,博綜衆書。 増㑹意忘食,陶潛《五柳先生傳》: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㑹意,便欣然忘食。典籍自耕,《宋書》:王歆家貧好學,嘗三日絶糧,執書不輟,父母家人咸謂之曰:「困窮如此,何不耕農求活乎!」歆曰:「我當以典籍自耕耳」。武帝以其博學有文才,累遷中書侍郎、揚州牧。 寒雪不倦,《梁書》:吏部郎謝眺嘗過江革第,時大寒雪革,蔽絮單席,而耽學不倦。眺脫其所著衣,并割半氊與之。 然松節《南史》:顧歡貧,鄉中有學舍,無以受書,於舍壁後倚聽無遺忘者,夕則然。松節讀書,或然糠自照。 祓濯開經《唐書》:蕭德言:「晚節學愈苦,每開經,輒祓濯束帶危坐。妻子諫曰:「老人何終日自苦?」答曰:「對先聖之言,何復憚勞」。 如蠧蟲。韓愈雜詩:古史散左右詩,書置後前,豈如蠧書蟲生死文字間。 篝燈密室。《宋史》:陳彭年幼好學,母以一子特所鍾愛,禁其夜讀。彭年篝燈密室,不令母知。 捜竒訪古又鄭樵居夾漈山,謝絶人事,久之,乃遊名山大川,捜竒訪古,遇藏書家必借留,讀盡乃去,好學五
24
増詩唐杜甫哀武功蘇源明詩曰:「武功少也孤徒歩客徐兖讀書東岳中。十載,考墳典夜字,照爇薪垢,衣生碧蘚,庶以勤苦志報,兹劬勞顯。 《明黃輝三餘篇》曰:今日復何日?今夕復何夕。寒晷入長夜,同雲黯無色。北風吹交疏,時復動散帙。懷哉分寸陰,況乃三餘集。芸芸吾何求,職事在文墨。髫年抱微尚,流光苦虛擲。蘭膏續嚴漏,後燄轉欲偪。去者不可追,來者庶努力。慷慨懷先民,神往詎有隔。端轡往從之,大道夷且直。駑鈍固多愧,十駕良可及。 陶望齡《三餘篇》曰:「夙齡嗜篇翰,屈首受詩書。褰裳九流津,送目萬古初。
25
増賦唐蔣防惜分陰賦》曰:「君子自彊,惜分陰於短刻,期碩學於縑緗。非徒愛景,足冀迴光。每正中而圭表,常懼減於毫芒。事且異於秉燭,理寧同於息影。三冬未就,實有念於錙銖。九仞將成,顧無虧於俄頃。當其南軒向晝北,戸初寒微照,悠揚而漸短,斜輝晼晚而將殘。分以惜焉,豈少私而寡慾。時之至也,諒失易而得難。不然,夏后何以為聖,陶公曷足稱賢?於焉激切,仰兹先哲,彼分晷而莫駐,此寸陰而靡輟。不食不寢,載勉於勞者之心。以遨以遊,誠乖乎志士之節。晧晧白駒,若有若無,雖長繩莫得繫於桑野,長戈不能卻彼泉隅。今則曖昧斯在,瞬息不改,陋藴石之騰輝,輕尺璧之殊彩。庶立功而立事,故不愆而不怠。 獨孤鉉《鑿壁偷光賦》曰:「儒有聰明卓犖,夐然先覺,勿懷六蔽之嗤,是切三冬之學。蘭膏旣絶,日月其將,欲假明於他人之室,方鑿竅於夫子之墻,乍引潛輝,怯珠投之,暗忽分圎,影疑月出之光,彼君子訝來風之穴,矧吾儔觀繼日之成,誰謂我偷偷則不滅?誰謂爾失?失亦不驚,徒愛夫覽則無欺,燭之有私,文從曲,照字逐圎,窺守其黒,非吾徒也,用其光若己有之,始慙服闇之議,不能墻面終契,襲明之旨,或異管窺,況夫貧則宜甘學也宜躭,豈奪鑒微之見,實假照鄰之燭,等虛室之白寧,喪爾明喜,衝孔之光,已從吾欲。 蔣防螢光照字賦》曰:士有閱簡,䇿尚專精,恒俾夜而作晝,每聚螢以襲明,縹袠時,開玉篆,共丹輝並耀,銀鈎下映,繁星與片月俱生,俯而察煥乎呈科斗之文,靜而觀炯,爾見雕蟲之藝,諒依人以明道,匪韜光以自衞,居暗室者懷我而載寢載,興遇明時者,假我而自彊自勵,用或因物,勤斯飭躬,不晦乎風雨,不翳乎昏蒙,臨墨池則珠還合浦,映草聖則燎㸃寒藂,金輝始徹,疑清露之騰文,鳥跡旋分,謂靈烏之就,日可以窮永,夕可以佑殘燈,捨之則其功不足,用之則其道彌𢎞。顧螢光之在照,蓋欲罷而不能。
26
増論宋程頤顔子所好何學論曰:顔子所好何學?曰:學以至聖人之道也。聖人可學而至歟?曰:然。學之道如何?曰:天地儲精,得五行之秀者為人,其本也眞而靜,其未發也,五性具焉,曰仁義、禮、智、信形旣生矣,外物觸其形而動於中矣,其中動而七情出焉,曰喜怒、哀樂、愛惡欲,情旣熾而益蕩,其性鑿矣,故覺者約其情,使合於中,正其心,養其性,然學之道,必先明諸心,知所養,然後力行以求至,所謂自明而誠也。誠之之道,在乎信道篤,信道篤則行之果,行之果則守之固,久而弗失則居之安,故顔子所事,則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仲尼稱之,則曰: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勿失之矣。又曰:不遷怒,不貳過,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此其好之篤學之得其道也。然聖人不思而得,不勉而中,顔子必思而後得,必勉而後中,其與聖人相去一息,所未至者守之也,非化之也,以其好學之心,假之以年,則不日而化矣,後人不達,謂聖本生知,非學可至,不求諸已而求諸外,以博聞強記,巧文麗辭為工,榮華其言鮮有至於道者,則今之學與顔子所好異矣!
27
増記:宋張文潛《進學齋記》曰:古之君子,無湏臾而不學,故其為德無湏㬰而不進。一日之間,出則莅官治民事,師友對賓客,入則事其親,撫其家,教其幼賤,振其族婣,與夫誦說,講辨聖賢之言語,文章制度、服物無湏臾之間,不習其事、學其理,通其曲折,而服其訓戒。蓋其學無頃刻而去其心,非特其迹然也。安居無事,矯揉其心,志調服其血氣,觀天地之道,察萬物之理,以道德之微妙而通性命死生之始終者,亦未始有頃刻之休,是故其德日進而不可止,蓋自其不息而察之,則豈特日進也哉?晝之所達,過其旦夜之所得加於晡,一語一默,一起居而新故不相襲矣。自其為士而至聖人,如日之運於天,小之為旦夜中昃之變,大之為寒暑,春秋之異,則雖求毫釐絲忽之間而不可得,古之君子士㑹食而問殽,蒸則飲食之際,未嘗不學也,曽晳風乎舞,雩詠而歸,則游觀之際,未嘗不學也,曽參病而易大夫之簀,則疾病之際,未嘗不學也。
28
御定淵鑑●函卷二百二
URN: ctp:ws481342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