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四百十一

《卷四百十一》[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御定淵鑑類函卷四百十一草部四蓍翠艾草茅吉蓬草薜茘帶䦨天竹來虎刺 雲 祥 書 草 雁 紅白頭翁紅王孫紫茸母蒨卷耳臯蘇 藍 草 菉 蒺藜,水葱 薇蘅草麒麟鴛鴦草媚龍鬚睡虎鬚相豨首,舞草 草 草 思草 兔葵男青 燕麥女,青烏昧草指息雞草紅羊刺草門。押不蘆草蓂莢,朱草 佞草 草 䕶 吉雲 不死草。望碧草草, 舒草 合歡,草地日草 醒醉草懐,迎凉草變䔄蜜草 夣草 晝草玉壽榮草餌, 長生草
3
蓍:一
4
増羣芳譜》曰:蓍,神草也。上蔡白龜祠,傍生作叢髙五六尺,多者五十莖,生便條直,秋後花生枝端,紅紫如菊花結,實如艾,實蓍,滿百莖,其下神龜守之,其上有青雲覆之。 《易》曰:「蓍之徳圓而神」。 又曰:「幽贊于神眀而生蓍」。原《洪範五行曰:「蓍之為言耆也,百年一本生百莖,此草木之壽,亦知凶吉者,聖人以問鬼神。 《逸禮》曰:「天子之蓍九尺,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蓍千嵗三百。莖者,先知也」。 《史記》曰:天子和平蓍莖,長一丈,其藂生,百莖共根。今世取蓍八十莖,長八尺,即難得矣。得六十莖,長八尺,即可用。 《淮南子》曰:「上有藂蓍,下有伏龜」。 増論衡曰:蓍生七十嵗生一莖,七百嵗生十莖,神靈之物故遲也。
5
蓍:二
6
原詩梁范筠詠蓍詩》曰:「數奇不可偶,性直誰能紆禎蔡伏靈異,祥雲降溫腴」。
7
原賦晉傅𤣥蓍賦》曰:「春邁衡徳於青陽,混百卉而萌生。逮朱夏而脩茂,暨商秋而堅貞,雖離霜而未彫,與潛龜乎通靈。於是原極以道,握形以度,以類萬物之情,以通天下之故,豈惟終始於事業,乃參天而倚數。棄原野之蕭條,升雲階而內御,運兹莖於掌握,爻象形而星布,信鉤深而致逺,實開物而成務。
8
艾:一
9
原《爾雅》曰:「艾冰臺。 《増羣芳譜》曰:一名醫草,一名冰臺,一名黃草,一名艾蒿,處處有之。宋時以湯陰複道者為佳,近代湯陰者謂之北艾,四眀者為之海艾。自成化以來,惟以蘄州者為勝,相傳蘄州白家山産艾,置寸板上,炙之氣徹於背,化山艾徹,五分,湯陰艾僅三分,以故世皆重之。 原毛詩》曰:「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嵗兮」。《孟子》曰:「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増師曠曰:嵗欲病病草,先生艾也。 原《博物志》曰:削冰至圓以向,日以艾,於後承,其影得火。 崔寔《月令》曰:「三月可採艾」。 《増容齋隨筆》曰:搗艾難著,力入白茯苓三五片,即時可成。《細末《羣芳譜》曰:「雀欲奪燕巢,銜艾其中」,燕輒去。 《原楚辭》曰:「寳蕭艾於篋笥」,謂蕙芷而不香」。 又曰:「扈服艾以盈要兮,謂幽蘭其不可佩」。 又曰:「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為此蕭艾也」。 章簡公詩曰:艾,葉成人後。
10
艾:二
11
《原莊子》曰:《越王子捜逃乎丹穴,越國無君,求王子捜不得,從之丹穴,不肯出,越人薰之以艾。 《漢武內傳》曰:「西王母神仙」。次藥,有靈藂艾」。 増荊楚嵗時記曰:「宗則文常以五月五日未雞鳴,時採艾見似人處攬,而取炙輒驗。 《齊書》曰:「紀僧眞見蘿蒿艾生滿江,驚而白之」。髙帝曰:詩人採蕭,蕭即艾也。蕭生斷流,卿勿廣言」。 《陳書》曰:陳暄素通,脫以俳優自居,傲弄轉甚,後主稍不能容。後遂摶艾為帽,加于其首,以火爇之,然及于髮,垂涕求哀,聲聞于外而弗之釋。
12
艾:三
13
増詩宋范成大灼艾詩》曰:「血忌詳涓日尻神,謹避方艾求眞伏,道穴按古眀堂,謝去羣巫,祝勝如㡬藥湯起,來成獨笑,一病攪千忙。
14
原賦陳孔璠之艾賦曰:「良藥弗達,妙鍼莫宣。奇艾急病,靡身挺煙。治匪君臣,得用神火。振淹固於一爛,氣絶息乎無假。淳建投而招祟,鉗椒擣而貽禍。伊兹艾之淑粹,仍索質于中野。嗟乎貞灰,與邪燼迭。御芳煙與,苦蘭競薰。是以艾正而賤,蘭妖而珍。故言堯則桀對,舉蘭則艾因。
15
原贊陳孔璠之艾贊曰:論藹靈艾,蔚彼脩坂,混區羣卉,理深用逺」。
16
茅:一
17
原《爾雅》曰:「白華野菅。藗牡茅」。 《說文》曰:菅,茅也。 増字彚曰:茅類甚多。苗出地曰茅鍼花,曰秀葉,曰菅根,曰茹本草,曰茅有白茅、菅茅、黃茅、香茅、芭茅、數種葉皆相似,白茅短小,三四月開白花成穗,結細實,其根甚長,白軟如筋,而有節味甘。俗呼絲茅,可以苫蓋,及供祭祀苞苴之用。菅茅似白茅而長,入秋抽莖開花如荻,結實尖黒粘衣。刺人根短,硬如細竹根而無節㣲,甘黃,茅似菅。茅莖上開葉莖,下有白粉根,頭有黃毛,可為索。綯,古名「黃菅香茅,一名菁茅,一名璚。茅生湖南及江、淮間。葉有三脊氣,香可以包藉。及縮酒芭茅,叢生葉,大如蒲,長六七尺,有二種,即芒也。 原《易》曰:「藉用白,茅无咎」。 《禹貢》曰:「荊州包匭菁茅注云,「匭匣也。菁以為苴,茅以縮酒」。。 《詩》曰:「白華菅兮,白茅束兮」。 又曰:「野有死麕,白茅包之」。 又曰:「晝爾于茅,宵爾索綯」。 《周禮天官》曰:「甸師祭祀,供蕭茅」。 増《左傳》曰:「雖有絲麻,無棄菅蒯。 《原吳録》《地理志》曰:桂陽、郴縣有菁茅可染布,零陵有香茅,任土貢之。 莊子曰:「小巫見大巫,㧞茅而棄,此其所以,終身弗如。 《離騷》曰:「索靈茅,以筳篿」。 又曰:「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茅,茅二。
18
《原尹文子》曰:「堯為天子,土階三尺,茅茨不翦」。 《尸子》曰:「殷湯救旱,素車白馬,身嬰白茅,以身為牲」。 《六韜》曰:「呂尚坐,茅而漁」。 《典録》曰:武王伐殷㣲子,啓肉袒面縛,牽羊把茅,膝行而前。 《左傳》曰:齊侯伐楚,謂楚曰爾貢,苞茅不入,王祭不供。無以縮酒,寡人是徵。 《史記封禪書》曰:「管仲說桓公云:古之封禪,江、淮間一茅三脊,所以為藉也。 増漢武故事曰:帝拜欒大為天道將軍,使著羽衣,立茅上,授玉印,大亦羽衣,立白茅受印,示不臣也」。吳志曰:「徐盛與曹休戰,賊積茅草,欲焚,盛盛燒船而去,賊一無所得」。 又曰:「劉備連營挑戰」。陸遜曰:「吾已曉破之術」。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之。遜率諸軍同時俱攻,破四十餘營。 《神仙傳》曰:「介象受氣,禁術能茅上,然火煑雞,使茅不焦」。 原沈約《宋書》曰:有三脊,茅生石頭、西岸。江夏王義恭累表勸封禪,上甚恱。 《増唐書》曰:開元十三年,撫州三脊茅生。 劉禹錫《刺史壁記》曰:和州嵗貢蒐茅銀七千兩。
19
茅:三
20
原為藉。 連茹上見茅二彚,《易經》,㧞茅茹,以其 征吉。 苴土 賦簑王者建諸侯,授之以土苴,以白茅賦牛。僧孺為武昌節度使,鄂城土惡亟圯,嵗増築之, 簑茅于民,吏倚為擾,増甸師供。 㑹人獻。上見茅,一人。周書曰:成王時,㑹 ,獻以菅。 然五丈捲三重,靈茅髙五丈然,成灰,以水灌之,復成茅 。杜甫詩曰:「捲我屋上三重茅」。茅四。
21
原詩梁簡文帝《詠香茅詩》曰:「銅律與鳴琴俱稱,類君子,豈若江、淮間,發葉超衆美珍,同自牧歸,茅因彚征起。豈獨邁秦蘅,方知蔑沅芷」。 定襄侯蕭祗詠《香茅詩》:鶗鴂芳不歇,霜繁緑㬰滋。擢本同三脊,流芳有四時。粗根縮酒易,結觧舞蠶遲。終當入楚貢,豈羡詠陳詩。 増唐李嶠茅詩曰:「楚甸共王日衡陽,入貢年麏包青,野外鴟嘯,綺楹前,堯帝成茨。罷殷湯,祭雨旋方期大君錫,不懼,小巫捐。
22
増賦唐路蕩拔茅賦》曰:「用之錫命,既著之夏典,將以縮酒,又薦于周室,異芝蘭之稟性,不用其香,等葵藿之有心,尚思向日嵗,聿云暮霜風慘慄,願當蕪沒之時,不棄輕㣲之質」。 又徵《苞茅賦》曰:「猗彼菁茅,挺生不雜,縮醪醴以致潔,與清眀而相合。荆人是職,將有體其精誠。王澤不流,遂無聞於賦納。 獨孤授三脊《茅賦》曰:「茅有衆靈,名之為盛,雖百代以呈質,終三脊以居正,每彰封禪之期,如受鬼神之命,生於古,既光七十之君獻於今,更表千里之聖。出於淮甸,來彼江潭,使馳於北,星流於南,捧執而有嚴有翼緘縢而再四再三。及夫覩至尊呈大國,致於金華之上,啓於瑤池之側,施陳而百瑞,慙容撫翫而千官變色,美其出有常,地生必舊,形非成野鹿之禮,寧假澄酒之馨。超常倫而薦闕,殊衆品而實庭。理盡三分,似叶通三之化。體皆一類,欲眀得一之靈。
23
蓬:一
24
増《爾雅》曰:「齧彫蓬,薦黍蓬」。 《說文》曰:「蓬,蒿也,草之不理者也。 《原毛詩》曰:「彼茁者蓬」。 又曰:「首如飛蓬」。 《禮》曰:「桑、弧、蓬矢」。 増又曰:蓬户甕牖。 原《左傳》曰:斬其蓬蒿藜藿而共處之鄭桓公,商人也。 増師曠曰:嵗欲流流草。先生,謂蓬也。 原曽子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泥,與之皆黒」。 莊子曰:斥鷃翶,翔蓬蒿之間。 商君書曰:「今夫飛蓬飄風而行千里,乘風之勢也」。 《淮南子》曰:「見飛蓬轉而知為車」。 増《說苑》曰:春蓬惡於根本,美於枝葉,秋風起,根直拔,故君子務本也。 《原離騷》曰:蓬艾親人,御於第兮。 古詩曰:「轉蓬離,本根飄之畏長風。 又曰:「孤蓬轉霜根」。 《蕪城賦》曰:稜稜霜氣,䔩䔩風威。孤蓬自振,驚砂坐飛。
25
蓬:二
26
増《拾遺記》曰:條陽山出神蓬如蒿,長十丈,周初國人獻之,周以為宫柱,所謂蒿宫也。 原《尚書大傳》曰:「子夏作壤室,編蓬户,彈琴瑟其中,以歌先王之風」。 晏子曰:「魯哀公失國走,齊景公問曰:「子之年甚少矣,道至於此乎?吾少之時,多愛我者。吾體不親,人多諫者,吾忘不能用,是內無弼,外無輔輔。弼無人謟諛甚衆,譬之猶秋蓬也。孤其根本,密其枝葉。 増《西京雜記》曰:宫中正月上辰出池,邊盥濯,食蓬餌以祓邪。 原《三輔決録》曰:張仲蔚,平陵人也,與同郡魏景卿俱隱身不仕,所居蓬蒿,沒人蓬三。
27
原詩魏曹植詩曰:「轉蓬離本根飄颻,隨長風何意囘,飇舉,吹我入雲中,髙髙上無極,天路安可窮,類此流宕子,捐軀逺從戎,毛褐不掩形,薇藿常不充,去去莫復道,沈憂令人老」。 晉司馬彪詩曰:「百草應節生,含氣有深淺。秋蓬獨何辜,飄颻隨風轉。長飇一飛薄,吹我之四逺。搔首望故株,邈然無由返」。
28
増賦唐蔣防《轉蓬賦》曰:始遲遲而徐轉,俄忽忽而駿奔,體以圓而疾,質以弱而存,凌寒後彫,雖有慙於松栢。近秋俱敗,亦無媿於蘭蓀。時也玉露為霜,金風應律,歎芳菲而難久,覩揺落之不一。初宛轉以孤飜,漸邐迤而連出。度平野而暫見,映層皐而還失。徘徊未已,同風葉之辭枝。漂蕩不停,甚水萍之委質。若乃徒觀其委地,離披縈吹參差,既忘懷於近逺,寧繫迹於髙卑,觸物何情,類虛舟而自汛。善行無迹,如野馬而相隨,豈不以生無固蔕,轉有長風,象車輪未?始有極如循環,莫知所終。遊子感而忘歸,歎飄居陌上,小人見而懷土,憶生在麻中薜茘。
29
《増本草》曰:木蓮,一名薜茘,一名木饅頭,一名鬼饅頭。延樹木垣牆而生,四時不彫,厚葉堅強,大於絡石,不花而實實,大如杯,㣲似蓮房而稍長,六七月實內空而紅,八月後則滿腹。細子大如稗,一子一鬚。 《山海經》曰:少華之山,有草焉曰薜茘,狀如烏韮,縁木而生,或生石上,食之以已心痛。 《楚辭》曰:「罔薜茘兮為帷」。 又曰:「採薜茘兮水中。 又曰:「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茘兮帶女蘿」。桞宗元詩曰:「細雨斜侵薜茘牆」。
30
䦨天竹一。
31
《増羣芳譜》曰:一名大椿幹,生年久,有髙至丈餘者。糯者短而多子,粳者髙而不實,葉如竹小銳,有刻缺梅,雨中開碎,白花子成穗,一穗數十紅,鮮如珊瑚耐霜雪,經久不脫,植之庭中又能辟火。
32
䦨天竹二。
33
増賦梁程詧《天竹賦》併序曰:中大同二年秋,河東栁惲為秘書監,詧以散騎為之貳,讐校之暇,情甚相狎,監署西廡有異草數本,緑莖疎節,葉膏如剪,朱實離離,炳如渥丹,惲為詧言,西眞書號,此為東天竺,其說曰:軒轅帝鑄鼎南湖,百神受職,東海少君以是為獻,且白帝云:女媧用以鍊石補天,試以拂水,水為中斷,試以御風,風為之息,金石水火,洞達無閡,帝異焉,命植于蓬壺之圃,此其遺狀也,然不復如向時之驗矣。詧怪斯言,誕而不經,因竊歎曰:物故有弱而剛㣲而彰,當其時也,雷轟而騎翔,非其時也,穴蟠而泥藏,豈特斯草也!感而作賦曰:彤庭赫兮𢎞敞,入端闈而延顧。粵若望直之都,旁開羣玉之府,則有芸裛湘素,蘭翳軒廡,琳琅曳風,瓊玖泫雨,誠神眀之奥壤,乃尤物之所處,是何弱植之蔑䝉兮?幹如割璞之玉葉,碎出藍之綠色,含朱膏寔正秋,熟受中地,腴號東天竺,盖女媧補有蒼之缺,公孫佩遐升之籙,來自西海,植之蓬圃,飛㢘為之輟御,馮夷為之止舞。于斯時也,神農未知藥,后稷未播穀,蓂莢尚晦,萐莆猶伏,芝混菌耳,苓羣狼毒,神禹所未識,齊諧所未悉,亦既擢質于神皐之苑,獻名于通靈之室矣!爾乃芳掩●若,氣矜篔簹,密束霞緻,駢羅星光,菁茆海鳬,不足以侔潔,薝蔔薰陸,不足以襲香璀璨于九闈之上,而容與乎三階之旁者也。時異事改,貌存質昧,孰知無用之用,而不為斯世之所采?畦並稂莠,隰兼蒿艾,王田植表,則有燔芿之酷。樵豎載歌,則有蒸薪之悔。文異溝中之斷音,乖爨下之桐心,類飛灰,首如飛蓬,豈非有意於上林之積翠,而禁蘌之摛紅者㢤!天嘉昌眀,萬物咸覩,姬姜在御,不棄翹楚,王鮪登庖,旁徵魴鱮。曽是散材,托兹邃宇,卿雲甘露之所濡白,日陽春之所曜。天雞晨翔,銅枝夜照,倘窮年之若斯,敢搶攘于往操。願黽勉于鴻私,蹠青箱而就槁。
34
虎刺
35
《増羣芳譜》曰:一名壽庭,木葉深緑而潤,背㣲白圓,小如豆枝,繁細多刺,四月開細白花花,開時子猶未落,花落結子紅如丹砂,嚴冬厚,雪不能敗,産杭之蕭山者不及,虎丘者更佳年久,緑葉層層結子紅,鮮若綴火齊翠雲草。
36
《増羣芳譜》曰:性好陰色,蒼翠可愛,細葉柔莖,重重碎蹙,儼若翠鈿,其根遇土便生,見日則消。
37
吉祥草。
38
《増羣芳譜》曰:叢生不拘水土,石上俱可種色,長青莖柔葉,青緑色花紫,蓓結小紅子,然不易開花,或云花則有赦,一曰花開則家有喜,慶事,雨過分根種,陰崖處即活,登盆以伴孤石,靈芝堪作佳翫。
39
書帶草一。
40
《増羣芳譜》曰:叢生葉,如韭而更細,性柔紉色,翠緑鮮妍,出山東淄川縣城北黌山。 《三齊略記》曰:不其城東有鄭康成敎授處,山下生草如薤葉,土人名作康成書帶草。 蘇軾詩曰:「庭下已生書帶草」。
41
書帶草二。
42
増賦唐陸龜䝉書《帶草賦》曰:彼碧者草云:書帶名先儒,既沒後代還生有味,非甘莫共三山芝校無香可媚,難將九畹蘭爭,翠影臨波,恐被芙蓉,見鄙貞姿,傍砌愁為,芍藥相輕,發葉抽英,因天受性,紛稚圭池上之宅,拂仲蔚門前之徑,不省敎施異術,安得返魂,未嘗輒入眀庭,何當指佞,㡬臨寒日,幸到青春,莎蕊未傳於漁父,蒲茸竊詠於詩人,霜亦曽沾,潘令偏知白薤風常,遍起宋玉,惟道青蘋栽培,只倚於賢鄰,搴擷長憂乎稚戲,出慙無用,舒還有異,當琴操發,伯牙山水之情,值儒編動,鑿齒陽秋之思,敢曰求友,寧忘慕義,吳娃楫上,空羡苔滋,魏主帷中,惟通蕙氣,或乃蘭榮越徼,薰茂周原,幽捜莫及,興詠徒存,此則對仲舉蕭疎之室,處子山揺落之園,不識深宫,豈是曽為帝女,非侵逺道,誰言能憶王孫徒愛其斂,疎煙披曉,露弱可攬,結勻能布,護蕭蕭而不計,榮枯漠漠而何干,好惡金燈照灼,尚驚秦帝之焚,粉蝶留連,眞謂羽陵之蠹,爾乃髙推籬菊,瑞許階蓂,我則惟親志士,每聚流螢,豈便離蒿萊於隙地,希杜若於遙汀,儻遇翰林主人之一顧,庶長保於青青。
43
雁來紅:一
44
増《本草曰:莖葉、穗子,並與雞冠同,其葉九月鮮紅,吳人呼為老少年一種,六月葉紅」者名「十様錦」。 《羣芳譜》曰:「純紅者老,少年紅紫黃緑相兼者名錦西風,又名錦布衲,長竹扶之,可以過牆。二種俱壯秋色。
45
雁來紅:二
46
増詩宋陸游詩曰:「何事還丹可駐顏,一枝眞作草中仙霜華洗盡朱顏在,不學春花巧弄妍」。 又曰:「疎疎密密綴新紅,庭下看來錦一叢不分芳華易銷歇,賸將老色借秋風」。
47
白頭翁一
48
増本草》曰:白頭翁一名野丈人,一名胡王,使者一名,柰何草?
49
白頭翁二
50
増詩唐李白詩曰:「醉入田家去,行歌荒野中,如何青草裏,亦有白頭翁,折取對眀鏡,宛將衰髩同,㣲芳似相誚,留恨向東風」。
51
王孫。
52
《増本草》曰:王孫一名牡蒙,一名黃昏,一名旱藕」。 又曰:「唐眀皇時,隱民姜撫上言:終南山有旱藕,餌之延年,狀類葛粉,帝取作湯餅賜大臣。右驍騎將軍甘守誠曰:「旱藕者,牡蒙也。方家久不用撫,易名以神之耳」。 《唐詩》曰:「窓外王孫草」。
53
茸母。
54
《増本草》曰:即鼠耳也,一名米麴,一名佛耳草,一名無心草,一名香茅。 荊楚嵗時記》曰:「三月三日,取鼠麴汁,密和為粉,謂之龍舌䉽,以壓時氣」。 宋徽宗詩曰:「茸母初生認禁煙」。
55
卷耳一
56
増《爾雅》曰:卷耳,蒼耳」。 《本草》曰:葈耳,一名常思,一名爵耳,一名耳璫,一名羊負來,一名進賢菜,一名喝起草,一名葹,一名野茄,一名縑絲草。 《詩》曰:「采采卷耳,不盈頃筐」。 《博物志》曰:洛中有人驅羊入蜀,胡葈子多刺粘綴羊尾,遂至中國,故名羊負來。
57
卷耳
58
増詩:唐杜甫驅稚子拾蒼耳,詩曰:江上秋已分,林中瘴猶劇,畦丁告勞苦,無以供日夕,蓬莠猶不焦,野蔬暗泉石,卷耳況療風,童兒且時摘,侵星驅之去,爛漫任逺適,放筐亭午際,洗剝相蒙羃,登牀半生熱,下箸還小益,加㸃𤓰薤間,依稀橘奴迹,亂世誅求急,黎民糠籺窄,飽食復何心?荒㢤膏粱客,富家厨肉臭,戰地骸骨白。寄語惡少年,黃金且休擲」。
59
蒺藜。
60
増《爾雅》曰:「茨,蒺藜」。 《本草經》曰:蒺藜,一名止行,一名升推,一名旁通,一名屈人,一名休羽。 《易》曰:「據於蒺藜」。《詩》曰:「牆有茨,不可埽也」。 師曠曰:嵗慾旱旱草先生蒺藜也。 《說苑》曰:晉平公置虒祁之臺,使郎中馬童布蒺藜于階,下令召師曠師。曠至,履而上殿,仰天歎曰:「肉自生蟲而還,自失也。木自生蠹而還自刻也,人自興妖而還自賊也。五鼎之具,不當生藜藿,人主堂廟,不當生蒺藜。 又曰:「夫樹桃李者,夏得其休息,秋得其實。樹蒺藜者,夏不得休息,秋得其刺焉」。
61
薇蘅
62
《増水經注》曰:「魏興錫義山多薇蘅草,有風不偃,無風獨揺。
63
臯蘇
64
増王朗書曰:「萱草忘憂,臯蘇釋勞紅藍。
65
増《本草》曰:紅藍花,即紅花也,冬月,布子于熟地春苗夏花花作梂彚,多刺花出梂,上乗露采之,采已復出,梂中結實白顆如小豆,其花暴乾,以染眞紅,又作胭脂。 《博物志》曰:張騫得紅藍花,種于西域,今魏地亦種之。 宋文帝詩曰:「紅藍與芙蓉,我色與歡敵」。
66
紫草
67
増《廣雅》曰:紫艿,紫草也。 《山海經》曰:勞山多茈草,一名紫英。 吳氏本草》曰:「紫草節赤,二月花。 又曰:紫草一名地血。 《淮南子》曰:「紫草生於山,不生磐石之上」。 抱朴子曰:「黃金成以為丸,以紫草煑一丸,咽其汁,可百日不飢。 《博物志》曰:平氏陽山紫草特好,其他者色淺。《列仙傳》曰:昌容,常山之道士也。自稱殷王女二百餘年,而顏色如少能,致紫草,與染家得錢以遺孤老。 《潯陽記》曰:石井山曽有行人,見山上有採紫草者,此人謂邨人揭鍤而往,見山上人便去,聞有呼昌容者,曰:「人來取《爾草」。既至山頂,寂寞無所見。
68
69
《増羣芳譜》曰:蒨一作茜,一名茅蒐,一名茹藘,一名地血,一名過山龍,一名風車草。 《說文》曰:茅蒐,茹藘也。人血所生,可以染絳」。 《詩》曰:茹藘在阪。 《山海經》曰:「釐山之陰多蒐。 《史記》曰:「千畞巵茜,其人與千戶侯等」。 范子計然曰:「蒨根出北地,赤色者善」。
70
71
増《爾雅》曰:菉王芻」。 《本草》曰:菉一名藎草,一名黃草,一名菉蓐,一名䓞草,一名盭草,一名鴟腳莎。 詩曰:「終朝采菉,不盈一掬。 《說文》曰:「䓞草可以染黃」。 《漢書》曰「諸侯王盭綬盭,草出琅邪,似艾可染,因以名綬,即此草也
72
水葱
73
増水:葱生水中,如葱而中空,又名翠菅。王維詩:「水驚波兮翠菅靡」是也,此草可為「席」。唐六典》,東牟郡嵗貢葱席六領。 南方草木狀曰水葱花葉,皆如鹿葱,花色,有紅、黃、紫三種,出始興。婦人懷姙,佩其花。生男者即此花,非鹿葱也。交廣人佩之,極有驗。
74
麒麟草。
75
《増退耕録》曰:唐元和時,館閣煎湯飲待學士者,乃麒麟草也。
76
鴛鴦草一。
77
増羣芳譜》曰:葉晩生,其穉蘤在葉中,兩兩相向,如飛鳥對翔。
78
鴛鴦草二。
79
増詩唐薛濤詩曰:「緑陰滿香砌,兩兩鴛鴦小。但娛春日長,不拘秋風早」。
80
龍鬚
81
増廣志曰:龍鬚一名西王母簪。 《本草》曰:石龍芻,一名龍鬚,一名龍脩,一名龍華,一名龍珠,一名懸莞,一名縉雲草,一名方賓,一名草《續斷》。 《山海經》曰:賈超之山,草多龍鬚。 《水經》曰:「自洮強南北三百里中地草,並是龍鬚而無樵採」。 周景式《廬山記》曰:「石門峯石間多龍鬚草。 《遊名山志》曰:「龍鬚草,唯東陽、永嘉有永嘉,有縉雲堂」。意者謂鼎湖攀龍髯,時有墮落,化而為草,故有是名。鄭緝之《東陽記》曰:「仙姥巖間不生蔓草,盡出龍鬚」。《述異記》曰:「周穆王東海島中養八駿處,有草名龍芻。《海録碎事》曰:「鼠莞纖細似龍鬚,可以為席,出蜀中虎鬚。
82
増本草》曰:虎鬚燈,心草也,一名碧玉草,吳人蒔之,取瓤為燈,炷以草織席及簑。 雷斆論序》曰:●遇赤鬚汞留金鼎注曰:「赤鬚亦呼虎鬚」。
83
豨首
84
増《爾雅》曰:茢薽,豕首」。 《本草》曰豨首,即天名精也,一曰天蔓菁」,一曰「天門精」,一曰「地菘」,一曰「玉門精」,一曰「麥句薑」,一曰「蟾蜍蘭」,一曰「劉𢣺草」,一曰「皺面草」,又曰「彘顱」,實名鶴虱,根名「杜牛膝」。 《吕氏春秋》曰:豨首生而麥無葉」。《酉陽雜爼》曰:宋元嘉中,青州劉𢣺射一鹿剖五臟,以此草塞之,蹶然而起,𢣺怪而拔草,便倒如此三度。𢣺因密録此草種之,主折傷多愈。
85
兔葵》
86
《増爾雅》曰莃,兔葵。 《本草》曰兔葵,一名天葵,一名雷丸草。 《廣志》曰:「兔葵,爚之,可食。 《岣嶁神書》曰:紫背天葵,出蜀中靈草也。 《古今録驗》曰:五月五前齊戒,看桑下有兔葵者,至五日午時,至桑下,呪曰:「繫黎乎?」俱當蘇。婆訶呪畢,以手摩桑陰一遍,口齧兔葵及五葉草嚼,熟以唾塗手熟揩令遍,再齋七日,不得洗手。後有蛇虫蠍蠆咬傷者,以此手摩之,即愈也。 《劉夢得集》曰:「兔葵燕麥,動揺春風。
87
燕麥。
88
《増爾雅》曰:蘥雀麥。 《博物志》曰:食燕麥,令人骨節斷解。古樂府曰:「道傍兔絲,何嘗可絡?田中燕麥,何嘗可穫?」言虛名無用也。
89
舞草
90
増酉陽雜爼》曰:雅州出舞草,獨莖三葉葉如決眀,一葉在莖端,兩葉居莖之半相對,人或近之,歌謳抵掌,則葉動如舞」。 《本草》曰:此即虞美人草,亦無風,「獨揺」之類也《媚草》。
91
《増嶺表異録》曰:媚草鶴,子草也。蔓生色淺,紫葉形如飛鶴,春月生雙蟲食其葉,越女收養蟲,老蛻為蝶帶之,號「媚蝶能致其夫憐愛。
92
《睡草》
93
《増酉陽雜爼》曰:「桂林有睡草,見之則令人睡。一名醉草,亦呼「懶婦」。葴出南海。
94
相思草》
95
増述異記》曰:秦、趙間有相思草,節節相續,一名斷腸草,又名愁婦草,亦名寡婦,莎蓋相思之流也。又有相思子蔓生與龍腦相,宜能令香不耗。 《捜神記》曰:韓朋,墓木也。
96
男青。
97
増羅《浮山記》曰:「男青似女青、條蕊之屬,莫不朱色,尤易植立折土中,因便開榮。
98
女青。
99
増本草綱目》曰:女青有二:一是藤,生似蘿摩,一種草生,則蛇銜根也。 又曰「女青一名雀瓢。 《山堂肆考》曰:道藏》有女青鬼律。
100
烏昧草。
101
《増山堂肆考》曰:范文正公奉使安撫江淮,還進貧民所食烏昧草,呈乞宣示六宫戚里,用抑奢侈。
102
息雞草。
103
増五代史曰:契丹褭澤有息雞草,味美而本大,馬食不過十本而飽。
104
羊刺草。
105
増《北史》曰:髙昌國有草名羊,刺其上,生鈴而味甚嘉美,押不蘆。
106
増漠北,有草名押不蘆,食其汁,立死,以他藥解之,即活,故曰草食。押不蘆,雖死,元不死。華陀洗腸胃攻疾,疑先服此也。
107
蓂莢一。
108
増春秋運斗樞》曰:「老人星臨國,則蓂莢生」。 《孝經援神契》曰:王者徳至於地則蓂莢生。 《帝王世紀》曰:「堯時有草,夾階而生,每月朔,日一莢生,至十五日而足,十六日一莢落,至晦而盡。若月小餘,一莢,厭而不落。王者不必按歴而知朔,惟盛徳之君應和而生,以為堯瑞,名曰蓂莢,又曰歴莢,又曰仙茆。 《尚書大傳》曰:周公輔幼,主不矜功,則蓂莢生」。 《白虎通》曰:「日歴得其分,則蓂莢生於階間」。 《風俗通》曰:「按《孝經》說古太平,蓂莢生階,其味酸。王者取以調味,後以醯醢代之。 抱朴子曰:「軒皇候鳯鳴以調律,唐堯觀蓂莢以知月。 宋之問詩曰:「節晦蓂全落」。
109
蓂莢二。
110
増詩唐元稹數蓂詩曰:「將課司天歴,先觀近砌蓂,一旬開應月,五日數從星,桂滿叢初合,蟾虧影漸零,辨時常有素,數閏或餘青墜葉推前事,新芽察未形,堯年始今嵗,方欲瑞千齡。
111
朱草一
112
増大戴禮》曰:「朱草日生一葉,至十六日落一葉,周而復始。 《尚書大傳》曰:王者徳下究地之厚,則朱草生」。 《尚書中候》曰:「文命咸得俊乂在官,則朱草在郊」。 《春秋繁露》曰:君勸農事,無奪民時,使之嵗不過三日,行什一之稅,進經術之士。開關閭,通障塞,恩及草木,則朱草生。《後漢書》曰:「光武時,朱草生於水涯」。 《魏略》曰:「文帝欲受襌朱草生於文昌殿側。 《淮南子》曰:「太清之世,四時不失其序。日月揚光,五星循軌,則朱草生」。 《白虎通》曰:「朱草,赤草也,可以染絳別尊卑也」。 《鶡冠子》曰:聖人至徳上及太清,下及太寧,中及萬靈,則朱草生。 《抱朴子》曰:「朱草狀似小桑,栽長三四尺,枝葉皆赤,莖如珊瑚,生名山,嶺石之下刻之,汁流如血。以玉及石,金銀投其中,立可丸為泥,以金投中,名曰金漿」。以玉投之,名曰玉釀。服之皆長生也。 孫氏《瑞應圖》曰:朱草,草之精也,聖人之徳,無所不至則生。 《東京賦》曰:「植華平於春圃,豐朱草於中唐」。
113
朱草二
114
増詩宋米芾詩曰:「三枝朱草出金沙,來自天支節相家。當日蒙恩預名表,愧無五色筆頭花」。
115
指佞草一
116
増博物志》曰:堯時有屈軼草,佞人入朝,則屈而指之,名指佞草。
117
指佞草二
118
増賦唐鄭轅指佞草賦》曰:「旒扆肅誠,天地降靈,藎臣咸造,屈軼生庭,翠影如植,皇心以寧,暑屏寒生,感萐蒲之代謝,日來月往,異蓂莢之飄零,對危行而不侮,覿巧言而則侵榮乎砌陰實,為龜為鏡,肅我皇度,式如玉如金。兹草之盛,莫之與並,類貂蟬之性潔,均獬豸之質勁,得詩人之無邪,行孔孟之逺佞,於鑠屈軼,邈乎迥出。遇唐復生,應時作實,經百王而影戢,越千祀而宥密。如執法之不囘,奉直道而自必。所以野退宵人,朝多髦士,同魚水之合契,絶螮蝀之莫指。封思齊于大夫,名可比於君子。謝有香之蘭蓀,惡無言之桃李。
119
紅草
120
増《酉陽雜俎》曰:「山戎之北,有紅草莖,長一丈,葉如車輪,色如朝虹。齊桓時,山戎獻其種,乃植之於庭,以表伯者之瑞。
121
護門
122
増《酉陽雜俎》曰:「常山北有草名護門,寘諸門上,夜有人過,則叱之」。
123
吉雲草。
124
《増洞冥記》曰:東方朔云:「臣有吉雲草種於九景山中,二千嵗一花,臣種一千九百九十九年矣,眀年應生花,臣走往刈之,以飼馬,馬食之,不飢」。帝許之,朔平旦而去,至暮而返,背負數束,其葉似麥而金色,剉以飼馬,馬即肥澤。
125
不死草。
126
増《太平廣記》曰:秦時,大宛中多枉死者橫道,有鳥如烏,銜草以覆,死人面,遂活。鬼谷先生曰:此草是瀛洲不死草也。生瓊田中,亦名養神芝。
127
碧草
128
《増洞冥記》曰:甜谿水如蜜,東方朔遊,此水將數斛以獻帝,帝以投陰井,井遂常甜而寒瑤。琨去玉門九萬里,有碧草如麥,剉以釀酒,飲一合則三旬不醒,飲甜谿水則醒也。
129
合歡草
130
《増酉陽雜俎》曰:「合歡草,狀如蓍,株百莖書,則衆條扶疎。夜乃合為一莖,謂之神草」。
131
醒醉草
132
増開元遺事曰:興慶池南岸有草數叢葉,細心勁,有醉者過其傍,嗅之立醒,謂醒醉草。
133
《迎涼草》
134
增杜陽編》,曰李輔國家,夏則設迎涼草,其色類碧,幹類苦竹,葉細如杉。
135
䔄草
136
《増山海經》曰:「姑媱之山,帝女死焉,化為䔄。其葉相重花,黃實如兔絲,服之媚人郭璞注曰:「一名《荒夫草》」。
137
望舒草。
138
増酉陽雜爼曰:「望舒草,出扶支,國草紅色,葉如蓮葉,見月出則舒,月沒則卷,故曰望舒」。
139
地日草
140
増酉陽雜爼曰:「南方有地,日草日中三足,烏欲下食此草?羲和之馭,以手掩烏目」。
141
蜜草
142
増酉陽雜爼曰:「蜜草出北天竺國,此草蔓生大葉,秋冬不死,因被霜露,遂成蜜如塞上蓬鹽」。
143
懷夢草
144
増酉陽雜爼曰:「漢武時,異國所獻草類蒲,晝縮入地,夜若抽萌,懷其草,自知夢之好惡」。帝思李夫人懷之輒夢,因改曰懷夢草。
145
變晝草
146
増《杜陽編》曰:唐順宗即位,拘彌國貢變書草,有類芭蕉,長可三尺,而一莖千葉,樹之則百歩內昏黒如夜,始藏于百寳匣中,上見而怒曰:「此背眀向暗之物,何貢之有!」并匣焚之。
147
壽榮草
148
増典術》曰:壽榮草出少室金山丘下,服之,令人,不老,服其葉,可通百神。
149
餌玉長生草。
150
《増典術》曰:「餌玉長生草,一名通天,價值千萬,陰乾日服方寸匕,令人得仙。
151
定淵鑑類函卷四百十一
URN: ctp:ws467308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