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一百七十九 宪宗二十子 穆宗五子 敬宗五子 文宗二子 武宗五子  宣宗十一子懿宗八子  僖宗二子 昭宗十子(嗣襄王掞 朱玫 王行瑜附)

《卷一百七十九 宪宗二十子 穆宗五子 敬宗五子 文宗二子 武宗五子  宣宗十一子懿宗八子  僖宗二子 昭宗十子(嗣襄王掞 朱玫 王行瑜附)》[View] [Edit] [History]

1
憲宗二十子:穆宗皇帝、宣宗皇帝、惠昭太子、澧王深王、洋王、絳王、建王、鄜王、瓊王、沔王、婺王、茂王、淄王、衡王、澶王、棣王、彭王、信王、榮王
2
惠昭太子憲宗長子也。母曰紀美人。貞元二十一年四月,封平原郡王元和元年八月,進封鄧王。四年閏三月,立為皇太子,改名宙,尋復今名。其年有司將行冊禮,以孟夏、孟秋再卜日,臨事皆以雨罷,至十月方行冊禮。元和六年十二月薨,年十九,廢朝十三日。時敕國子司業裴茝攝太常博士,西內勾當。茝通習古今禮儀,嘗為太常博士。及官至郎中,每兼其職,至改司業,方罷兼領。國典無皇太子薨禮,故又命茝領之。廢朝十三日,蓋用期服以日易月之制也。謚曰惠昭。
3
澧王憲宗第二子也,本名寬。貞元二十一年,封同安郡王元和元年,進封澧王。七年,改今名。時吐突承璀恩寵特異,惠昭太子薨,議立儲副,承璀獨排群議,屬澧王,欲以威權自樹,賴憲宗明斷不惑。上將冊拜太子,詔林學士崔群代澧王作讓表一章。群奏曰:「凡事己合當之而不為,則有退讓焉。」上深納之。及憲宗晏駕,承璀死,王亦薨於其夕。以元和十五年四月丁丑發喪,廢朝三日。長子東陽郡王。次子,安陸郡王。第三子,臨安郡王。
4
深王,本名察,憲宗第四子也。貞元二十一年,封彭城郡王元和元年,進封深王,改今名。長子,河內郡王。次子吳興郡王
5
洋王,本名寰,憲宗第五子也。貞元二十一年,封為高密郡王元和元年,進封洋王。七年,改今名。太和二年薨。長子太和八年,封潁川郡王
6
絳王,本名寮,憲宗第六子也。貞元二十一年,封文安郡王元和元年,進封絳王。七年,改今名。寶歷二年冬遇害。長子太和八年,封新安郡王。第二子,封高平郡王
7
建王,本名審,憲宗第十子也。元和元年八月,淄青李師古卒,其弟師道擅領軍務,以邀符節。朝廷方興討罰之師,不欲分兵兩地,乃封審為建王。間一日,授開府儀同三司、鄆州大都督,充平盧軍淄青等州節度營田觀察處置、陸運海運、押新羅渤海兩蕃等使,而以師道為節度留後。不出閣。七年,改今名。長慶元年薨。
8
鄜王長慶元年封,開成四年七月薨。長子平陽郡王
9
瓊王長慶元年封。第二子河間郡王
10
沔王長慶元年封。長子晉陵郡王
11
婺王長慶元年封。長子新平郡王
12
茂王長慶元年封。長子武功郡王
13
淄王恊,憲宗第十四子也。長慶元年封,開成元年薨。長子浣,太和八年八月封許昌郡王。第三子渙,馮翊郡王。
14
衡王長慶元年封。長子,晉平郡王。
15
澶王㤝,長慶元年封。長子雁門郡王
16
棣王大中六年封,咸通三年薨。
17
彭王大中三年封。
18
信王大中十四年封,咸通八年薨。
19
榮王咸通三年封,廣明元年八月十九日,授開府儀同三司,守司空,其年十月九日薨。其子令平嗣王。
20
穆宗五子:敬宗皇帝、文宗皇帝、武宗皇帝、懷懿太子、安王
21
懷懿太子穆宗第六子。少寬和溫雅,齊莊有度。長慶初,封漳王。文宗以王守澄恃權,深怒閹官,欲盡誅之,密令宰相宋申錫與外臣謀畫其計。守澄門人鄭注伺知其事,欲先事誅申錫。以漳王賢而有望,乃令神策虞候豆盧著告變言:「十六宅宮市典宴敬則、硃訓與申錫親吏王師文同謀不軌,硃訓與王師文言聖上多病,太子年小,若立兄弟,次是漳王,要先結托,乃於師文處得銀五鋌、絹八百匹;又晏敬則於十六宅將出漳王吳綾汗衫一領、熟線綾一匹,以答申錫。」其事皆鄭注憑虛結構,而擒硃訓等於黃門獄,鍛煉偽成其款。居三四日,朝臣其誣構。諫官崔玄亮等閣中極諫,叩頭出血,請出申錫獄付外勘鞫。鄭注輩恐其偽跡敗露,乃請行貶黜。制曰:「王者教先入愛,義不遺親。豈於同氣之中,可致異詞之間。如或慎修不至,詿誤有聞,構為厲階,犯我邦紀,未加殛竄,尚屈彞章。漳王手足之親,盤石是固,居崇寵秩,列在戚籓。頃多克順之心,亦有尚賢之志。而滿盈生患,敗覆是圖,奸兇會同,謀議聯及。污我皇化,彰於外朝,初駭予衷,再驚群聽。尚以未具獄詞,猶資審慎,建侯之命,姑務從寬。可降封巢縣公。」制下,上令中使齎巢縣官告,就十宅賜。言國法須此,爾宜寬勉。八年薨,贈封齊王
22
鄭注伏誅。帝思被陷而心傷之,開成三年正月制曰:
23
褒善飾終,王者常典。況我友于之愛,手足之親,言痛悼之懷,用錫元良之命。故齊王孕靈天宇,擢秀本枝,孝敬知於孩提,惠和於親愛。將固磐石,遂分茅社。學探蟻術之精,智有象舟之妙。好書樂善,造次不失其規;置醴尊師,風雨不忘其至敬。方期臺耇,以怡,天胡不仁,殲我同氣。念周宣好愛之分,長慟莫追;覽魏文榮樂之言,軫懷無已。由是稽諸前典,式殿追榮,特彞章,表恩泉壞。雖禮命之儀則爾,而天倫之恨何攄?遐想幽魂,宜膺寵數。可贈懷懿太子,有司擇日冊命。
24
安王穆宗第八子。母楊賢妃,長慶元年封。太和八年,授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吏部尚書。開成初,敕安王、潁王,並以百官例,逐月給料錢。武宗即位,李德秉政,或告文宗崩時,楊嗣復以與賢妃宗家,欲立安王為嗣,故王受禍,嗣復貶官。
25
敬宗五子:悼懷太子、梁王休復、襄王執中、紀王言揚、陳王成美
26
悼懷太子敬宗長子也。母曰郭妃。實歷元年,封晉王太和二年薨,年五歲。上撫念之甚厚,冊贈悼懷太子。
27
梁王休復開成二年八月詔曰:「王者胙土畫疆,封建子弟,所以承衛帝室,蕃茂本枝,祖宗成式,朕曷敢廢?況天付正性,夙奉至訓,尊賢好善,體仁由禮,是可舉建侯之命,膺分社之榮。親親賢賢,於是乎在。敬宗皇帝第二子休復、第三子執中、第四子言揚、第六子成美,皆氣蘊中和,行推敬慎,游泳《墳》、《索》,佩服師言。宜開土宇之封,用申睦族之典。休復可封梁王執中可封襄王,言揚可封紀王成美可封陳王。宜令有司擇日備禮冊命。」
28
襄王執中,與梁王同時受封。第三男採,樂平郡王
29
紀王,與襄王同時受封。
30
陳王成美,與紀王言揚同時受封。開成四年十月,詔曰:「古先哲王之有天下也,何嘗不正國本而承天序,建儲貳而主重離?朕以寡昧,祗荷丕圖。虔恭寅畏,思固鴻業,慎擇全懿,曠於旬時。而卿士獻謀,龜筮告吉,以為少陽虛位,願舉盛儀。列聖垂休,俾合予志,選賢而立,式表無私。敬宗皇帝第六男陳王成美,天假忠孝,日新道德;溫文合雅,謙敬和。端明之體度,尚《詩》、《書》之辭訓,言皆中禮,行不違仁。是可以訓考舊章,欽若成命,授之匕鬯,以奉粢盛。宜回硃邸之榮,俾踐青宮之重,可立為皇太。宜令所司擇日備禮冊命。」自莊太子薨,將相大臣洎職言者,拜章面陳凡累月,上遂命立陳王。未行冊禮,復降仍舊,其年殂於籓邸。第十九男宣城郡王
31
文宗二子:莊恪太子、蔣王宗儉
32
莊恪太子文宗長子也。母曰王德妃。太和四年正月,封魯王六年,上以王年幼,思得賢傅輔導之。時王傅和元亮,因待制召問。元亮出於卒吏,不知書,一不能對。後宰相延英奏事,上從容曰:「魯王質性可教,宜擇賢士大夫為官屬,不可復用和元亮之輩。」因以戶部侍郎庾敬休守本官,兼魯王傅;太常卿鄭肅守本官,兼王府長史;戶部郎中李踐方守本官,兼王府司馬。其年十月,降詔冊為皇太子。
33
上自即位,承敬宗盤游荒怠之後,恭儉惕慎,以安天下。以晉王謹願,且欲建為儲貳。未幾,晉王薨,上哀悼甚,不復言東宮事久之。今有是命,中外慶。後以王起、陳夷行為侍讀。
34
開成三年,上以皇太子宴游敗度,不可教導,將議廢黜。特開延英,召宰臣及兩省御史臺五品已上、南班四品已上官對。宰臣及眾官以為儲後年小,可俟改過,國本至重,願寬宥。御史中丞狄兼謨上前雪涕以諫,詞理懇切。翌日,翰林學士六人洎神策六軍軍使十六人又進表陳論,上意稍解。
35
其日一更,太子歸少陽院,以中人張克己、柏常心充少陽院使;如京使王少華、判官袁載和及品官、白身、內園小兒、官人等數十人,連坐至死及剝色、流竄。尋詔侍讀竇宗直、周敬慎依前隔日入少陽院。
36
其年薨,敕兵部尚書王起撰哀冊文曰:
37
維大唐開成三年,歲次戊午,十月乙酉朔,十六日庚子,皇太子薨於少陽院。十七日辛丑,遷座於大吉殿。十一月乙卯朔,二十四日戊寅,命冊使太子太師兼右僕射、門下侍郎國子祭酒平章事鄭覃,副使中書侍郎、平章事楊嗣復,持節冊謚曰莊十二月乙酉朔,十二日丙申,葬於驪山之北原莊陵,禮也。玉琯歲窮,金壺漏盡,祖奠告徹,哀笳將引。庭滅燎而月寒,路搖旍而風緊。皇帝念主鬯之缺位,悼佩觿之夭年。銅樓已閉,銀牒徒懸。方追思於對日,遽冥寞而賓天。典冊具舉,文物咸備。爰詔侍臣,顯揚上嗣,其詞曰:
38
皇矣帝緒,肇基綿古;種德尊道,宗文祖武。上聖開成,天下和平;儲祉發祥,是生元良。覃訏之初,岐嶷用彰;蘊才游藝,玉裕金相。既免孩提,是加封殖;俾維城於東魯,錫介珪於上國。辭榮硃邸,正位青宮;尊師重傅,養德含聰。畏馳道而不絕,問寢門而益恭。招賢警戒,齒胄謙沖;冀日躋於三善,奉天慈於九重。漢莊好學,既顯於外;魏丕能文,方循於內。美不二於顏過,嘉得三於鯉退。焜耀甲觀,鏗鏘瑜珮。方積善於為山,何反真而游岱。嗚呼哀哉!
39
憂兢損壽,沉痾始遘;群望並走,百靈宜祐。吳客之問徒為,越人之方靡救。占前星之掩曜,知東朝之降咎;天垂象而則然,人由己而何有?嗚呼哀哉!稅駕乘華兮即宮夜臺,鳳笙長絕兮蜃輅徐來。啟青宮而右出,歷玄灞而左回;度凋林兮魂斷,入曠野兮心摧。水助挽而幽咽,雲帶翣而徘徊;悲佳城之已掩,見新廟之方開。嗚呼哀哉!授經兮曷期,執紼兮增欷;九原作兮何嗟及,七日還兮安可希。有少海之波逝,無西園之蓋飛;商山之羽翼已散,望苑之賓客咸歸。瑟彼玉簡,閟於泉扉;用傳信於文字,願不昧於音徽。嗚呼哀哉!
40
初,上以太子稍長,不循法度,暱近小人,欲加廢黜。迫於公卿之請,乃止。太子終不悛改,至是暴薨。時傳云:太子德妃之出也,晚年寵衰。賢妃楊氏,恩渥方深。懼太子他日不利於己,故日加誣譖,太子終不能自辨明也。太子既薨,上意追悔。四年,因會寧殿宴。小兒緣橦,有一夫在下,憂其墮地,有若狂者。止問之,乃其父也。上因感泣,謂左右曰:「朕富有天下,不能全一子。」遂召樂官劉楚材、宮人張十十等責之,曰:「陷吾太子,皆爾曹也。今已有太子,更欲踵前耶?」立命殺之。
41
蔣王宗儉文宗第二子,開成二年封。
42
武宗五子:杞王開成五年封;益王、兗王、德王、昌王,皆會昌二年封。
43
宣宗十一子:懿宗皇帝,餘並封王。
44
靖懷太子會昌六年雍王大中六年薨,冊贈靖懷太子。
45
雅王宣宗第二子。大中元年封。
46
衛王大中十一年封,十四年薨。
47
夔王宣宗第三子也。會昌六年封,咸通四年薨。
48
慶王,第四子也。會昌六年封,大中十四年薨。
49
濮王,第五子也。大中二年封。
50
鄂王,第六子也。大中五年封,乾符三年薨。
51
懷王,第七子也。大中八年封。
52
昭王,第八子也。大中八年封,乾符三年薨。
53
康王大中八年封。
54
廣王大中十一年封。
55
懿宗八子:僖宗皇帝、昭宗皇帝,餘並封王。
56
魏王佾,咸通三年封。
57
涼王健,咸通三年封,乾符六年薨。
58
蜀王咸通三年封。
59
咸王侃,咸通六年郢王十年改封今王。
60
吉王咸通十三年封,文德元年八月九日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傅,仍加食邑三百戶。
61
睦王咸通十三年封。
62
僖宗二子:
63
建王中和元年九月十六日封。
64
益王升,光啟三年十一月十四日封。
65
昭宗十子:哀帝,餘並封王。
66
德王昭宗長子也。大順二年六月二十八日封,乾寧四年二月十四日冊為皇太子。時駕在華州,韓建畏諸王主兵,誘防城卒張行思、花重武相次告通王以下欲殺建。建他日又造訛言云:諸王欲劫遷車駕,別幸籓鎮。諸王懼,詣建自陳。建乃延入臥內,密遣人奏云:「今日睦王、濟王韶王通王彭王韓王儀王、陳王等八人到臣理所,不測事由。臣竊量事體,不合與諸王相見,兼恐久在臣所,於事非宜。忽然及門,意不可測。」又上疏抗請歸十六宅。如是者數四,帝不允。建懼為諸王所圖,乃以精甲數千圍行宮,請誅定州護駕軍都將李筠。帝懼甚,詔斬筠於大雲橋。其三都軍士,尋放還本道。殿後都,亦與三都元繞行宮扈蹕。至昌,並急詔散之。罷諸王兵柄。建慮上不悅,乃上表請立德王為皇太子。其年八月,嗣延王戒丕自太原還,詔與通王已下八王並賜死於石堤穀。
67
光化末,樞密使劉季述、王仲先等幽昭宗於東門,冊為帝。及天復初誅季述、仲先,與寺人藏於右軍。群臣請殺之,昭宗曰:「太子沖幼,為賊輩所立。」依舊令歸少陽院。及朱全忠自鳳翔迎駕還京,以德王眉目疏秀,春秋漸盛,常惡之。謂崔胤曰:「德王曾竊居寶位,天下知之。大義滅親,何得久留?是教後代以不孝也。請公密啟。」胤然之,昭宗不納。他日言於全忠,全忠曰:「此國家大事,臣安敢竊議?乃崔胤賣臣也。」尋以哀帝天下兵馬元帥
68
昭宗至洛下,一日幸福先寺,謂樞密使蔣玄暉曰:「德王,朕之愛子,全忠何故須令廢之,又欲殺之?」言訖淚下,因嚙其中指血流。玄暉具報全忠,由是轉恚。昭宗遇弒之日,蔣玄暉於西內置社筵;酒酣,德王已下六王皆為玄暉所殺,投尸九曲池。
69
棣王乾寧元年十月八日封。
70
虔王、沂王、遂王,並與棣王同時封冊。
71
景王乾寧四年十月二十二日封。
72
祁王與景王同時封冊。
73
雅王、瓊王,並光化元年十一月九日封。
74
嗣襄王襜,性柔善,無他能。光啟二年春,車駕在寶雞,西軍逼請幸岐隴;帝以數十騎自大散關幸興元。時襜有疾,不能從,因為朱玫所挾至鳳翔。有臺省官從行未及者僅百人。四月,玫乃與宰相蕭遘、裴澈率群僚冊襜為監國。襜以鄭昌圖判度支,而鹽鐵、戶部各置副使,三司之事,一以委焉,目曰「廢置相公」。五月,襜遣偽戶部侍郎柳陟等十餘人,分諭關東、河北諸道,納偽命者甚眾。十月,朱玫率蕭遘等冊襜為帝,改元曰永貞,遙尊僖宗為太上元皇聖帝。
75
初,河中王重榮表率東諸侯進貢,唯蔡賊與太原不順。秦宗權自僭號,太原不協於朱玫故也。及王行瑜殺朱玫,襜奔至渭上,王重榮使人迎之,襜與偽百官泣別,謂曰:「朕見重榮,當令與卿等各備所服以接卿。」殺朱玫之翌日,襜為鄜州亂軍所殺,行瑜遂函首送行在。襜四月監國,至十二月死,凡在偽位九月矣。
76
朱玫者,邠州人也。少從邊,以功歷郡守。乾符末,領邠寧節制。中和中,收復京師,與太原李克用、東方達同制加使相。光啟元年冬,受詔招討河中,軍敗。以軍容使田令孜失策,時諸軍皆怒,乃徇人情,表請誅令孜。令孜與楊復恭挾帝西幸,玫又失策。乃虜嗣襄王襜,與蕭遘等同立為帝,大行封拜,以啖諸侯;而天下之人,歸者十五六焉。與李昌符始謀冊立,及後,玫自稱大丞相,吐握在己。昌符怒之。乃以表送款行在,復密結樞密使楊復恭,人心乃離。
77
時行在出令,有能斬朱玫首者,則授以邠帥。賊將王行瑜以大唐峰不利,退保鳳州。終慮得罪,與腹心密謀,徑入京師。時玫有第在和善里,行瑜率兵仗入見。玫猶責以擅還,行瑜曰:「我要代爾領邠州節制,何復多言?」遂斬之。
78
王行瑜者,邠州人也。少隸本軍,事朱玫為偏將,平巢寇有功。光啟二年,玫冊嗣襄王襜為偽帝,授天平軍節度使。領兵守大散關,攻大唐峰,為李鋌所敗,乃送款行在。以部下反攻朱玫於闕下,斬之,因授邠州節度使。後平楊守亮於山南,以功累加至中書令。景福中,逼朝廷加尚書令。宰臣韋昭度密奏不可。會韓建、李茂貞稱兵入覲,欲行廢立。不果,乃請殺昭度與李磎。是歲,又遣弟行約攻河中;河中引太原軍至,由是大敗。行約、行實劫駕不獲,遂歸邠州。行瑜率兵屯梨園,王師圍急。行實、行約先敗,次保龍泉。行瑜又遁至邠州,不能守。乾寧二年十一月,挈族至慶州,為部下所殺。
79
史臣曰:自天寶已降,內官握禁旋,中闈纂繼,皆出其心。故手才攬於萬機,目己睨於六宅;防閑禁錮,不近人情。文守好古睦親,至敦友悌。悔前非於齊湊,褒以儲闈;付後事於陳王,歸其胄席。或降輿硃邸,對食瓊筵,怡怡申肺腑之情,穆穆盡棣華之義;近朝盛美,可洽風謠。昭肅惑讒,毒流安邸。雖覽大臣之議,欲使磐維;竟無出閣之儀,終身幽枉。《穀風》之怨,可為傷心。大中咸通已來,寶圖世及。犬牙麟趾,雖不迨於姬周;平什布謠,未甚悲於宗籍。於姬不足,比魏有餘。
80
贊曰:周封子弟,運祚綿長。管、蔡剿絕,魯、魏克昌。誅叛賞順,王者大綱。法不私親,棣萼其芳。
URN: ctp:ws466826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