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九百五十七

《卷九百五十七》[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1
○外臣部 國邑
2
《禹貢》之制,五百里荒服曰蠻,曰荒。《周官》衛服之外曰蠻,曰夷,曰錯,曰藩。皆戎夷之區,聲教罔達,職貢無法,流移靡常,可以德綏,難以力制也。漢武承富庶之業,好疆場之功,或討以戈甲,或餌以玉帛,猛將椎鋒以挫其銳,辯緩頰以動其心。是以三王之所不臣,六經》之所不載,皆充斥蠻夷之邸,俯伏北闕之下。至乃涉懸度,越流沙,泛重溟,踰峻嶺,回面受吏,稽顙述職焉。其後經略所至,軌跡漸廣,或卉服入覲,或切出使,莫不詢其封域,考其都鄙,記里候之遐邇,詳版籍之眾寡,告於史氏,著之方冊。今之論次者,亦以續伯益之《山經》,備成周之士訓云爾。
3
東夷朝鮮者,周武王勝殷,釋箕子之囚,箕子不忍受,周之釋,走之朝。鮮武王聞之,因以朝鮮封之。周末,燕人衛滿自始全燕時嘗略屬真番一作莫,遼東有番汗縣。番音普寒切,朝鮮為置吏,築鄣塞。秦滅燕,屬遼東外徼。漢興,為其遠難守,復修遼東故塞,至水貝水為界,屬燕。燕王盧綰叛入モ,奴滿亡命,聚黨千餘人,結蠻夷服而東走,出塞渡水。貝水居秦故空地上下鄣,稍役屬真番、朝鮮蠻夷及故燕、齊亡命者王之都王險{昌{利金有險濱縣}}。會孝惠、高后時,天下初定,遼東太守即約滿為外臣,保塞外蠻夷,無使盜邊。諸蠻夷君長欲入見天子,勿得禁止以聞。帝許之,以故滿得兵威財物,侵降其旁小邑,真番、臨屯皆來服,屬方數千里,傳子至孫右渠。元封三年,夏尼泥相參使人殺右渠來降,遂定朝鮮為四郡真番、臨屯、樂浪、玄菟
4
濊貊國,南與辰韓,北與高句麗、沃沮接,東窮大海,朝鮮之東,皆其地也。「獩」,一作「濊」。
5
夫餘國,在玄菟北千里。南與高句麗,東與挹婁,西與鮮卑接,北有弱水,地方二千里,本濊地也。東夷之域最為平敞,國中有古艸潛、警荃,鮒城也。漢武帝元朔元年,武帝以其地為滄海郡,數年乃罷。至元封三年滅朝鮮,分置樂浪、臨屯、玄菟、真番四部。至昭帝始元五年,罷臨屯真番,以并樂浪玄,免玄菟,復徙居句麗。自單單大嶺已東,沃沮荃魷、な衾擲酸嵋,躍懲涼閽,陡捶至於七縣,置樂浪東部都尉。
6
豆莫婁,在勿吉北千里,去雒陽六千里餘,地挹婁,古肅慎之國也。在夫餘東北千餘里。東濱大海,西接寇漫汗國,北極弱水。其二界廣袤數千里,居深山窮谷,其路險阻,車馬不通。
7
高句麗,在遼東之東千里,南與朝鮮、荃、齠與沃沮、北與夫餘接,地方二千里,戶三萬多。大山深谷,無原澤,人隨山谷以為居。其國,漢之玄菟郡也。其地東至新羅,西度遼水二千里。南接百濟,北鄰闡辭р、爬閒、仄餃。萊羌春豪,擲酥故地,東西六里,南臨水、貝水。城內惟積倉儲器械,備寇賊。至日,方人固守。王財別為宅於其側,一作驪,不常居之。其外有城及漢城,亦別都也。復有遼東、玄菟等數十城,皆置官司,以相統攝。平壤城亦曰長安城,東六里,隨山屈曲,南臨水、貝水,復有國內漢城,並其都會之所,國中呼為三京」。唐貞觀五年,高麗又發其國眾築長城,東北自夫餘城西南至海千有餘里。
8
句麗在遼東郡西安平縣北,依卜水為居,因名曰卜水貊。
9
東沃沮,在高句麗蓋馬大山之東。(蓋馬,縣名,屬玄菟郡。其山在今平壤城東}}。東濱大海,北與挹婁、夫餘、南與荃黿、悠淶、囟西夾,南北長夾音狹,可折方千里,戶五千。無大君王,世世邑落,各有長帥。漢武帝元封二年,伐朝鮮,以沃沮城為玄菟郡。後為夷貊所侵,徙郡句麗西北,所謂玄菟故府是也。沃沮還屬樂浪。漢以土地廣遠,在單單大嶺之東,分置東部都尉。不耐城別主領東七縣。
10
北沃沮,一名置溝婁,去南沃沮八百餘里,界南接挹婁。挹婁人善乘船寇鈔北,沃沮畏之,每夏藏於巖穴,至冬,船道不通,乃下居邑落。
11
馬韓,古之辰國也,居山海之間,無城郭,凡有五十四國。其北與樂浪,南與倭接。
12
辰韓在帶方東南,西海以為限十有二國,其北與荃、黿、盂統皆誄膠之南亦十有二國,其南亦與倭接。三韓凡七十八國,百濟是其一國焉。大者萬餘戶,小者數千家,各在山海間,地各方四千餘里,東西以海為限。倭國在帶方東南。其王居邪、馬臺國,樂浪郡徼,去其國萬二千里,去其西北界拘邪韓國七千餘里。其地大較在會稽東治之東,與朱崖、儋耳相近。舊有百餘小國相接。至魏時有三十國通好。戶有七萬,去帶方萬二千餘里。從帶方至倭,循海水行,歷韓國,乍東乍南,七千餘里始度一海。海闊千餘里,名瀚海,至支國。又度一海千餘里,名末盧國。又東陸行五百里,至伊都國。又東南行百里,至奴國。又東行百里,至不彌國。又南水案,今名邪摩堆,音之訛也。行二十里至投馬國。又南水行十日,陸行一月日,至邪馬臺。國夷人不知里數,但計以日。其國境東西五月行,南北三月行,各至於海。其地勢,東高西下,都於邪摩堆東海嶼中野。人有邪古、婆邪、多尼三國,皆附庸於倭,北限大海,西北接百濟,北抵新羅,西南與越州相值。
13
日本國,倭之別名。自云國在日邊,故以日本為名。東笫、僑、嗽諢嶧海外,分為二十餘國。夷洲在臨海東南,去郡二千里。
14
示卑離國,在肅慎西北。馬行可二百日,領戶三萬。
15
養愎去,示卑離。馬行有五十日。領戶二萬。
16
寇莫汗國去。養愎又百日行,領戶五萬餘。
17
一、群國去莫汗。又百五十日,計去肅慎五萬餘里。
18
百濟國,在遼東之東千餘里,始國於帶方,故其地界東極新羅,北接高句麗,西南俱限大海。東西四百五十里,南北九百餘里。
19
治固麻城,其外更有五方:中方曰古沙笫且翦愚汕諧嵌方曰得安城南方,曰久知下城西方曰刀先城,北方曰熊津城,以子弟宗族分據之。又云其都曰居枝城。國南海行三月有眈牟羅國,南北千餘里,東西數百里,土多獐鹿,附庸於百濟。百濟自西行二日至貊國西南島,居者十五所,皆有城邑。
20
新羅國,在百濟東南五百餘里,漢時樂浪之地。東及南方,阻大海,西接百濟,北鄰高麗地。東西千里,南北二千里有城邑村落。王之所居曰金城,周七八里。
21
闡叢、詬呃、鮒北,其地在營州之東二千里,南與新羅相接。越喜闡炊,北至黑水。闡吹胤蕉千里,編戶十餘萬,兵數萬人。
22
文身國。在倭國東北七千餘里。
23
大漢國在文身國東五千餘里。
24
扶桑國,在大漢國東一萬里,地在中國之東。其土多扶桑木,故以為名
25
女國在扶桑東千餘里。
26
琉球國,居海島之中,當建安郡東,水行五日而至。所居曰波羅檀洞,塹柵三重,環以流水,樹棘為藩。王所居舍,其大一十六間。周刻禽獸多鬥鏤樹,似橘而葉密,條纖如淙幌麓埂。
27
南蠻林邑國,蝦夷海島中小國,古越裳之界也。在交州南,海行三千里,北連九真。秦時故林邑縣,漢象林縣。後漢伏波將軍馬援開漢南境,置北縣。其地縱廣可六百里,城去海百二十里,去日南界四百餘里,北接九真郡。其南界水涉道二百餘里。有西屠夷,亦稱王馬,援植兩銅柱表漢界處也。
28
扶南國,在日南之南,西去林邑三千餘里,在海大灣中,其境廣袤三千里,有城邑宮室。城去海五百里毗騫國,去扶南八千里。有大江,廣十里,西北流,東入於海。
29
真臘國,在林邑西南,本扶南國之屬國也。去日南郡舟行六十日而至,南接車渠國,西有朱江國。其國郭下二萬餘家,城中有一大堂,是王聽政之所。總大城三十,城有數千家,各有部帥,官名與林邑同。南方人謂真臘國為吉蔑國。自唐神龍以後,真臘分為二半:以南近海多陂澤處,謂之水真臘半。以北多山阜處,謂之陸真臘半,亦謂之文單國水,真臘國。其境東西南北約皆八百里,東至奔ヌ浪州,西至隋羅缽底國,南至小海,北即陸真臘。其王所居城號婆羅提拔。國之東界有小城,皆謂之國。
30
黃支國,去合浦日南三萬里。
31
荊蠻,黟之後也,其邑君長所居,皆深山重阻,人跡罕至,長沙、黔中、五溪蠻皆是也。
32
參半國,在真臘西南千餘里,城臨大海,土地下濕白頭,國在扶南之西,參半之西南。
33
于ヌ利國,在南海洲上。
34
婆利國,在廣州東南海中洲上,去廣州二月日行。國界東西五十日行,南北二十日行,有一百三十六聚。頓遜國在林邑西南海崎上,地方千里,城去海千餘里。
35
邊斗四國者,邊斗國一云班斗,都昆國一作「都軍」、拘利國一作九、北嵩國,並扶南度金鄰大灣,南行三千里。
36
殊奈國在林邑南,去交院P腥月餘日。
37
敢人國,在交暈鶻裎。街烏滸人。
38
金利毗逝國,在京西南四萬餘里,東去致物國二千里,西去赤土國一千五百里,南去波利國三千里,北去柳衢國三千里。其國有城邑庭舍。
39
墮和羅國,南與盤盤、北與迦邏舍佛,東與真臘接,西鄰大海,去高州五月日行。
40
多蔑國,在南海外國界,周回可一月行,南阻大海,西阻俱遊國北。
41
波剌國,東真ヌ、洹國。戶口極多。置三十州,不役屬他國。有州郭宮殿樓櫓,並用瓦木。
42
多摩長國,居於海島,東與婆鳳、西與多隆南與半友跋畢言五山也,北與訶陵等國接其界東西可一月行,南北可二十五日行。
43
杜薄國,在扶南東漲海中,直渡海數十日,至洲有十餘國城,皆稱王。
44
烏篤國,在中天竺南,地方五千餘里。
45
薄刺洲,在拘利南海灣中,一名勃焚洲。
46
狼牙修國,在南海中。其界東西三十日行,南北二十日行,去廣州二萬四千里。
47
婆利國,在廣州東南海中洲上,去廣州二月日行。國界東西五十日行,東北二十日行,有一百三十六聚。或曰,其國在林邑東南海中洲上,其地延袤數千里。自交州南渡海,經林邑、扶南、赤土、文單數國乃至焉。盤盤國在林邑之南海曲中,與狼牙、修國為鄰。
48
丹丹國,在多羅磨羅國西北,振州東南。理所可二萬餘家,亦置州縣以相統領。
49
ヌ洹國,在林邑西南大海中,東南與墮和羅接,去交勻,月餘日行。賓服於墮和羅。
50
修羅分國,居於南海之北,以木柵為城,東至真臘國,南至海。其王名尸達摩提婆,精兵三萬餘人。
51
甘軍國,居於南海之濱,東接林邑。其王名旗ヌ越摩精兵可五千人。
52
哥羅舍分國,在南海之南,東接墮和羅國,其王名蒲伽越摩,精兵二萬人。
53
赤土國,扶南之別種也,在南海中,水行百餘日而達所都。土色赤,因以為號。東波羅刺國,西婆羅婆國,南訶羅旦國,北拒大海,方數千里。其王居僧祗城,有門三重,相去各百許步。每門圖畫飛仙、仙人、菩薩之象,懸金花鈴。毛婦女數十人。或奏樂,或捧金花。又飾四婦人,容飾如佛塔邊金剛力士之狀,夾門而立。門外者持兵仗,門內者執白拂,夾道垂素網,綴花。王宮諸屋,悉是重閣北戶,北面而坐。坐三重之榻,衣朝霞布,冠金花冠,垂雜寶纓絡。四女子立侍左右,兵衛百餘人。王榻後作一木龕,以金銀五香木雜鈿之。龕後懸一金光焰,夾榻又樹二金鏡,鏡前並陳金甕,甕前各有金香爐,當前置一金伏牛,牛前樹一寶蓋,蓋左右皆有寶扇。婆羅門等數百人,東西重行,相向而坐。
54
汶陽蠻,在臨沮西界二百里,中水六,繞峽魚貫行,有數處不通騎。西北接梁州新城,東北接南襄城,南接巴竺。三邊並山蠻凶盛,據險為寇賊。
55
板藶,其人多居閬中,渝水左右。
56
東謝蠻,其地在黔州之西數百里,南接守宮獠,西連夷子,北至白蠻。
57
西趙蠻,在東謝之南。其界東至夷子,西至昆明,南至西洱河。山洞阻深,莫知道里。南北十八日行,東西二十三日行。
58
南平蠻北與涪州接,部落四千餘戶。
59
羅剎國,在婆利之東。
60
訶陵國,在真臘國之南。其王所居,豎木為城,造大屋重閣,覆以祥燈。ぁ
61
甘棠國在大海之南,崑崙人也。洱音珥。
62
占城國,在中華西南。其地東西七百里,南北三千里。東暨海,西隳夏險胬,骯北戎萁,綞北暨兩浙海程三十日。
63
西南夷君長以十數,夜郎最大後為縣屬,柩蟒、榪煽ぃ┢,湮髏夷之,屬以十數,滇最大(。滇音顛。地有滇池,因為名。自滇以北,君長以十數,邛都最大今之邛州本其地。其外西自桐師以東,北至葉榆葉,榆澤名,因以立號,後為縣,屬益州郡,名為昆明音髓,今州也。昆明又在其西南,即南寧州諸爨所居,是其地也,自以東北。君長以十數,徙碩甲、畬螅ㄡ慵隘,碩級國也。徙音斯,後為徙縣,屬蜀郡,碩堅、崳、沈黎郡艘,餱潁┳轅艘遠北,君長十數,冉ζ最大ζ音ζ,今夔州開州首領多姓冉者。自冉ζ以東北,君長以十數,白馬最大,皆氐類也,皆巴、蜀西南外蠻夷。
64
夜郎國東接交浴。
65
滇國夜郎西有池,周回二百餘里,水源深廣,而末更淺狹,有似倒流,故謂之滇池河。
66
邛都夷,漢武帝所開,以為邛都縣。無幾而池陷為江澤,因名為邛池,南人以為邛河。
67
碩家暮何淶鬯,開以為碩,枷蒯崳沈黎郡。天漢四年,并、蜀為西部,置兩都尉,一居旄牛,主徼外。夷一居青衣主,漢人。
68
丹ζ夷,漢武帝所開,以為汶山郡。其山有六夷、七羌、九氐,各有部落。
69
哀牢夷,後漢光武時,始通中國,明帝時內屬。其稱邑王者七十七人,戶五萬一千八百九十,口五十五萬三千七百一十四。西南去雒陽七千里。
70
南詔蠻自言哀牢之後,代居蒙舍州為渠帥,在漢永昌故郡東、姚州之西。
71
驃國,在永昌故郡南二千餘里,東北拒南詔陽苴咩城六千八百里,凡去上都一萬四千里。其國境,東西三千里,南北五千五百里。往來通聘者伽羅婆提等二十國,役屬者道林王等九城,食境土者羅君潛等二百九十八部落。東鄰真臘國,西接東天竺國,南盡溟海,北通南詔此夕此夕樂城界。其王姓困設,長名摩羅匿,其國相名摩阿思那。其王近迷蠐咭、越鶘床遠迷虺訟篋捎甚眾,侍御常數百人。其羅城構以磚甓,周一百六十里,壕岸亦構磚,相傳本是舍利佛。城內有居人數萬家,佛寺百餘區,其堂宇皆錯以金銀,渥以丹彩,地以紫金,廣覆以錦剡。
72
附國在蜀郡西北二千餘里,即漢之西南夷也。其國南北八百里,東西千五百里。無城近川,谷傍山險,俗好復讎,故壘石為舫捕居,以避其患。舫哺呤餘丈,下至五六丈,每級丈餘,以木隔之。基方三四步,舫採戲蕉三步,狀似浮圖。於下級開小門,從內上通,夜必關閉,以防盜賊。
73
西爨古南中地,延袤二千里。
74
獠出自梁、益之間,散居山谷,依樹積木,以居其上。自晉桓溫破蜀之後,蜀人東流,山險之地多空獠,遂挾山傍谷,與夏參居。
75
昆彌國,一曰昆明,西南夷也,在爨之西。以二河為界,即古葉榆河也。去京師九千里,勝兵數萬人。漢武帝時,得其地入益州郡,其後復絕。
76
西域自漢武帝時始通三十六國,其後稍分至五十餘哀平時有五十五國,皆在モ奴之西。烏孫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東西六千餘里,南北千餘里。東則接漢、漢,限以玉門、陽關二關皆在敦煌西界,西則限以蔥嶺蔥嶺,其山高大,上多生蔥,故以名焉。其南山東出金城,與漢南山屬焉。
77
們脊王號,去胡來王。言去離胡域來附漢也。去陽關千八百里,去長安六千三百里,辟在西南,不當孔道,辟,讀曰僻。孔道者,穿山險而為道,今言穴徑也。戶四百五十,口千七百五十,勝兵者五百人,西與且末接。且,音予,餘切。
78
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桿泥城。桿,音一。胡切干同。去陽關千六百里,去長安六千一百里,戶千五百七十,口萬四千一百,勝兵二千九百十二人。輔國侯鶯侯、菀羥衣鄖校┷飛貧、嘉淨轎凳、Χ嘉、咀笥、搖G、儀擊車師君各一人,譯長二人。西北去都護治所千七百八十五里,至山國千三百六十五里,西北至車師千八百九十里。且末國王治且末城,去長安六千八百二十里,戶二百三十,口千六百一十,勝兵三百二十人。輔國侯、左右將譯長各一人,西北至都護治所二千二百五十八里。北接尉犁,南至小宛可三日行,西通精絕二千里。
79
精絕國王治精絕城,去長安八千八百二十里,戶四百八十,口三千三百六十。勝兵五百人。精絕,都尉、左右將、譯長各一人。北至都護治所二千七百二十三里。南至戎盧國,四月行。地÷西通桿彌四百六十里。
80
桿彌國王(一作拘彌,治桿彌城,去長安九千二百八十里,戶三千三百四十,口二萬四十,勝兵三千五百四十。輔國侯左右將、左右都尉、左右騎君各一人,譯長二人。東北至都護治所三千五百五十三里。南與渠勒,東北與龜茲,西北與姑墨接,西通于闐田殿二音三百九十里。後漢時名寧彌。
81
戎盧國王,治卑品城。去長安八千三百里,戶二百四十,口千六百一十,勝兵三百人。東北至都護治所二千八百五十八里。東與小宛,南與們、嘉、饔肭勒接,南僻不當道。
82
渠勒國王治蕉汲,牽揭纛,躍友鄖校┤コぐ簿,徘Ь虐。儻迨里。戶三百一十,口二千一百七十。勝兵三百人。東北至都護治所三千八百五十二里。東與戎盧、西與們急庇氅彌接。
83
小宛國王治桿零城,去長安七千二百一十里,戶一百五十,口千五十,勝兵二百人。輔國侯,左右都尉各一人。西北至都護治所二千五百五十里。東與們冀,幽掀Р壞鋇饋。
84
于闐國,去玉門陽關三百餘里。王治西城,去長安九千六百七十里。戶三千三百,口萬九千三百,勝兵二千四百人。東北至都護治所三千九百四十七里。南與們冀穎庇牘媚接,一說去雒陽萬一千七百里,東去鄯善千五百里,南去女國三千里,西去朱俱波千里,北去龜茲千四百里,東北去瓜州二千八百里。又云在蔥嶺之北二百里,南帶蔥嶺,與婆羅門接,相去三千餘里。所都城方八九里,南與吐蕃接,西北至疏勒二千餘里。國城之東有曰白玉河,西有綠玉河,次西有烏玉河,其源同出崑崙山,去國西一千三百餘里。又云:城東有大水,北流號附支水,即黃河也。
85
皮山國王治皮山城,去長安萬五千里,戶五百,口三千五百,勝兵五百人。左右將、左右都尉、騎君、譯長各一人。東北至都護治所四千二百九十二里,西南至烏髫憊千三百四十里烏音一。加切、髫、幣、糝奔憂、校┠、嫌胩、祗媒、穎、敝、涼媚千四百五十里。西南:當潯鑫讖山離道,西北通莎車三百八十里。
86
烏耗國王,治烏耗城。去長安九千九百五十里。戶四百九十,口二千七百三十三,勝兵七百四十人。東北至都護治所四千八百九十二里。北與子合。蒲犁西與難兜接。山居田石間有白草,壘石為室。
87
蒲犁國王治蒲犁谷,去長安九千五百五十里,戶六百五十,口五千,勝兵三千人。東北至都護治所五千三百九十六里,東至莎車五百四十里,北至疏勒五百五十里,南與西夜子合接,西至無雷五百四十里。侯都尉各一人。寄田莎車種,俗與子合同。
88
西夜國王號子合王,治呼犍谷。(犍,音鉅言切。去長安萬二百五十里,戶三百五十,口四千,勝兵千人。東北到都護治所五千四百六里。東與皮山、西南與烏髫北庇欠車,西與蒲犁接。
89
德若國,領戶百餘,口六百七十,勝兵三百五十。東去長史居三千五百三十里,去雒陽萬二千一百五十里,與子合相接。
90
依耐國,去長安萬一百五十里,戶一百二十五,口六百七十,勝兵三百五十人。東北至都護治所二千七百三十里,至莎車國五百四十里,至無雷五百四十里,北至疏勒六百五十里,南與子合接。
91
無雷國王治盧城,去長安九千九百五十里戶,千口七千,勝兵一千人。東北至都護治所二千四百六十五里,南至蒲犁五百四十里。南與烏耗、北與捐毒,西與大月氐接。捐毒即身毒,天竺也。本皆一名,語有輕重耳。
92
難兜國王治,去長安萬一百五十里。戶五千,口三萬一千,勝兵八千人。東北至都護治所二千八百五十里,西至無雷三百四十里,西南至潯齬三百三十里。南與們急庇胄菅西與大月氐接。
93
潯齬王治循鮮城,去長安萬二千二百里,不屬都護戶口,勝兵多大國也。東北至都護治所六千八百四十里,東至烏髫憊二千二百五十里,東北至難兜國九日行,西北與大月氐西南與烏弋山離接。南去舍衛國三千五百里。
94
後名漕國,在蔥嶺之北,都城方四里。勝兵萬餘人。北去帆延七百里,東去劫國六百里,東北去瓜州六千六百里,東南去康國百里,西去何國百三十里。
95
烏弋山離國王去長安萬二千二百里,不屬都護戶口。勝兵多大國也。東北至都護治所,六十日行。東與潯霰、庇、肫、頌、粑、饔、肜、琰、醺、商踔Ы、櫻ㄆ、艘舨、寄廄欣綞、劣腈、暉醺、梢纛伊切,又鉅言切)。行可百餘日,乃至條支國。
96
條支國,臨西海暑濕,田稻,人眾甚多。其城在山上,周回四十餘里,海水曲環其南,及東北三面路絕,惟西北隅通陸道,轉北而東,復馬行六十餘日,至安息後,役屬條支為置大將監,領諸小城焉。
97
安息國王治番兜城番,音盤,去長安萬一千六百里,不屬都護。北與康居,東與烏弋山離西,與條支接。一說居和櫝城,去雒陽二萬五千里,地方數千里,小城數百戶,口勝兵最為殷盛。其東界木鹿城,號為小安息,去雒陽二萬里,西行三千四百里至阿蠻國,從阿蠻國西行三千六百里至斯賓國,從斯賓南行度河,又往西南至於羅國九百六十里,安息西界極矣。自此南乘海乃通大秦。後漢和帝永元九年,都護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條支,臨大海,欲度而安息。西界船人謂英曰:「海水廣大,往來者逢善風,三月乃得度。若遇遲風,亦有二歲者,故入海。人皆齎二歲糧,海中善使人思土戀慕,數有死亡者」。英聞之乃止。
98
大月,氐國治監氏城「監」,一作「藍」,去長安萬一千六百里,不屬都護。戶十萬,口四十萬,勝兵十萬人。東至都護治所四千七百四十里,西至安息四十九日行,南與潯黿俞崳、モ奴、冒頓單于所攻破,西擊大夏而臣之。都媯水,北為王庭。月支有五翎侯翕即翕字、休密、翕侯治和墨城。去都護二千八百四十一里,去陽關七千八百二里。雙靡翕侯治雙靡城,去都護三千七百四十一里,去陽關七千七百八十二里。貴霜翕侯治雙澡城澡音操。去都護五千九百四十里,去陽關七千九百八十二里。Χ褻⼢鉅,抑偽∶┏僑ザ薊の、邇Ь虐倭十二里,去陽關八千二百二里。高附翕侯{{σ糶砬校┲胃、吒匠僑ザ薊ち千四十一里,去陽關九千二百八十三里。凡五翕侯,皆屬大月氐。一說,大月氐北與蠕蠕接,數為所侵,遂西徙都薄羅城。
99
小月,氐國,都富樓沙城,其王本大月氐王寄多羅子也。寄多羅為モ奴所逐,西徙後令其子守此城,因號「小月氐」。一云,月氐為モ奴所破,小眾不能去者保南山羌,號小月氐」。
100
伽倍國,故休密翕侯所治和墨城也。在莎車西,去代萬三千里。民居山谷間。
101
折薛莫孫國,故雙靡翕侯所治,雙靡城也。在伽倍西,去代一萬三千五百里。居山谷間。
102
鉗敦國,故貴雙翕侯所治護澡城也。在折薛莫孫西,去代一萬三千五百六十里,居山谷間。
103
閻浮謁國,故高附翕侯所治。高附城在弗敵沙南,去代一萬三千七百六十里,居山谷間。
104
弗敵沙國故Χ褻⼢釧,治薄茅城也,在鉗敦西,去代一萬三千六百六十里。居山谷間。
URN: ctp:ws414569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