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四百二十四

《卷四百二十四》[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1
○將帥部 死事
2
古之謂死有重於泰山,有輕於鴻毛者,蓋慮乎不得其所也。若乃委質以事君,陳力而就列,有死無貳,乃其分焉。矧夫處分閫之任,總貞師之寄,所以式遏寇虐,作固垣翰,夾輔宗社,保障黎元,誠安危之注意,而委賴之尤重者也。乃有遘難虞之會,當討擊之際,純心內激,拳勇外發,執金鼓而作氣,冒矢石而無憚,奮不顧身,淪於鋒刃。其或失先聲後實之效,當彼眾我寡之勢,戰則奔潰,守則淪覆,而能執心不撓,握節自誓,捐軀死難,沒而益榮,此所謂執戈衛社,隕首無悔者矣。
3
晉狼覃為戎右。魯文公二年,秦師伐晉,晉侯禦之。及秦師戰于彭衙,秦師敗績。初戰於ゾ也。晉梁弘御戎,萊駒為右。戰之明日,晉襄公縛秦囚使萊駒以戈斬之,囚呼萊駒,失戈,狼覃取戈以斬囚,禽之以從公乘,遂以為右箕之役在僖公三十三年,先軫黜之而立續簡伯。狼覃怒其友曰:「盍死之!」覃曰:「吾未獲死所」。其友曰:「吾與女為難欲共殺先軫」。覃曰:「《周志有之,勇則害上,不登於明堂。死而不義,非勇也。共用之謂勇,吾以勇求右,無勇而黜,亦其所也。謂上不我知黜,而宜乃知我矣,子姑待之」。及彭衙既陳,以其屬馳,秦師死焉。晉師從之,大敗秦師。君子謂:「狼覃於是乎君子」。《詩》曰:「君子如怒,亂庶遄沮」。又曰:「王赫斯怒,爰整其旅,怒不作亂,而以從師,可謂君子矣」。
4
欒鍼為戎右,荀偃將中軍。襄十四年夏,諸侯之大夫從晉侯伐秦,鄭司馬子僑帥鄭師以進師,皆從之。至於或林或林,秦地,不獲成焉秦不服。荀偃令曰:「雞鳴而駕,塞井夷灶示不反,唯余馬首是瞻。言進退從已」。欒曰:「晉國之命,未是有也。余馬首欲東,乃歸惡偃自專,故棄之」。下軍從之。左史謂莊子曰:「不待中行伯乎?」中行伯,荀偃也。《莊子:魏,絳也。左史,晉太史?莊子曰:「夫子命從帥夫子,謂荀偃。。欒伯,吾帥也,吾將從之從帥,所以待夫子也」。以從命為待也。欒下軍帥,莊子為佐,故曰吾帥。伯游曰:「吾令實過,悔之何及!」多遺秦禽,軍帥不和,恐多為秦師所禽獲。乃命大還。晉人謂之遷延之役遷延卻退。欒鍼曰:「此役也,報櫟之敗也。役又無功,晉之恥也。吾有二位於戎路,欒鍼,欒弟也。二位,謂將下軍針為戎右。敢不恥乎!」與士鞅馳,秦師死焉。
5
魯公,叔禺人,昭公子也。魯與齊戰于郎。郎魯,近邑也。哀十二年,齊國書「帥師伐我」是也。公叔禺人遇負杖入保者息,遇,見也。見走辟齊師,將入保,罷倦,扳其杖頭上兩手掖至休息者,保縣邑。小城禺人,昭公之子。春秋傳曰:公叔務人。曰:「使之雖病也,謂時徭役。任之雖重也。謂時賊殺。君子不能為謀也,士弗能死也不可。君子,謂卿大夫也。魯政既惡複無謀,臣士又不能死難,禺人恥之。我則既言矣,欲敵齊師踐其言。與其鄰重汪薪醞死焉。奔敵死,齊寇鄰里也。重皆當為童未寇者之稱姓。汪名。辛諢蛭。談春秋傳曰:童汪校┞橙擻,勿殤。重汪校見其死君事有士行,欲以成人之喪喪之。言魯人者,死君事國為斂葬。問于仲尼,仲尼曰:「能執干戈以衛社稷,雖欲勿殤也,不亦可乎!」善之。
6
齊國魯哀公十一年,公會吳伐齊。齊國書將中軍高無本將上軍,宗樓將下軍。陳僖子謂其弟書:「爾死,我必得志書,子占也,欲獲死事之功。宗子陽與閭丘明相厲也相勸,厲致死子,陽宗樓。桑掩胥御國子《國子國書》。公孫夏曰:「二子必死亦勸勉人」。將戰,公孫夏命其徒歌《虞殯》《虞殯送葬歌》,曲示必死。陳子行,命其徒具含玉。公孫揮命其徒曰:「人尋約。吳潿,蹋ㄔ忌也。八尺為尋」。吳潿逃,以繩貫其首。)東郭書曰:「三戰必死,于此三矣三戰,夷、儀、五氏與今」。使問弦,多以琴弦多,齊人六年奔魯,問遺,曰:「吾不復見子矣言將戰死」。陳書曰:「此行也,吾聞鼓而已,不聞金矣鼓以進軍,金以退軍,不聞金言將死」。戰于艾陵,大敗齊師,獲國書公孫夏。閭丘明陳書,東郭書楚大夫史皇吳伐楚,楚師亂,吳師大敗,子常奔鄭,史皇以其乘廣死以戰死
7
漢周苛為御史大夫,高祖令與樅公守滎陽。三年,項羽引兵西拔滎陽城,生得周苛、羽亨周苛,亨謂煮而殺之。并殺樅公。
8
紀城以將軍從高祖擊破秦,入漢,定三秦,戰好。此朗路庾油ㄎ。襄平侯灌孟,吳楚反。時潁陰侯灌嬰為將軍,屬太尉時潁陰侯是灌嬰之子名,何轉寫誤為嬰耳。孟為校尉,戰常舀堅,遂死吳軍中。
9
韓千秋,故濟北相。武帝元鼎四年,南粵相呂嘉為亂,天子遣千秋往入粵境,破數小邑。未至番禺四十里,粵以兵擊千秋等,滅之。於是天子曰:「韓千秋雖亡成功,亦軍鋒之冠」。封其子延年為成安侯。
10
後漢叔壽為破虜大將軍。光武建武元年,擊五校賊於曲梁,戰歿。曲梁,屬廣平國,今雒州縣也。
11
劉植為驍騎將軍,建武二年,更封昌城侯。討密縣賊,戰歿。溫序為護羌校尉,行部至襄武,為隗囂別將。苟宇所拘劫。宇謂序曰:「子若與我并威同力,天下可圖也」。序曰:「受國重任,分當致死,義不貪生,苟背恩德」。宇等復曉譬之。序素有氣力,大怒,叱宇等曰:「虜何敢迫脅漢將!」因以節撾殺數人。賊眾爭欲殺之,宇止之曰:「此義士守節,可賜以劍」。序受劍,御須於口,顧左右曰:「既為賊所迫殺,無令須甕了旆劍而死。
12
劉尚為武威將軍,擊武陵、五溪蠻夷,深入軍沒。傅育為護羌校尉。章帝元和三年,胡羌叛,出塞,更依迷吾。章和元年,育上請發隴西、張掖、酒泉各五千人,諸郡太守將之。育自領漢陽、金城五千人,合二萬兵,與諸郡克期擊之。命隴西兵據河南,張掖、酒泉兵遮其西,並未及會。育軍獨進,迷吾聞之,徙廬落去。育選精騎三千窮追之,夜至建威南三兜谷,去虜數十里,須旦擊之,不設備。迷吾乃伏兵三百人夜突育營,營中驚壞散走,育下馬手戰,殺十人而死。
13
張顯為漁陽太守,殤帝延平元年,鮮卑復寇漁陽,顯率數百人出追之。兵馬掾嚴授諫曰:「前道險阻,賊勢難量,宜且結營,先令輕騎偵視之」。顯意甚銳,怒欲斬之,因復進兵。遇虜伏發,士卒悉走,唯授力戰,身被十創,手殺數人而死。顯中流矢。主簿衛福、功曹徐咸皆自投赴顯,俱歿於陣。鄧太后策書褒歎,賜顯錢六十萬,以家二人為郎,授福、咸各錢十萬,除一子為郎,仲光為右扶風。安帝元初二年,與安定太守杜恢、京兆虎牙都尉耿溥與先零羌戰於丁奚城。光等大敗,並沒。
14
蔡諷為遼東太守,建光元年四月,荃齦從胂、時翱、芰、啥諷追擊,戰歿。
15
成、嚴為闃刑守。建光元年秋,鮮卑兵至礁、磁、峽、芫佑、構匱,匣髦兵敗,功曹陽穆以身捍嚴,與俱戰歿。李超為代郡太守。順帝永建元年八月,鮮卑寇代郡,超戰歿。
16
馬賢為征西將軍、陽嘉五年,且凍傳難,種羌反叛,以騎都尉耿叔副賢將兵十萬屯漢陽。羌寇武都,燒隴關,掠苑馬。六年春,賢將五六千騎擊之,到射姑山,賢軍敗,賢及二子皆戰歿。順帝愍之,賜布三千疋、杴斛,封賢孫光為武陽亭侯,租入歲百萬。
17
趙沖為武威太守,督河西四郡兵馬。建康元年,追叛羌,到建威砸鹺,泳度竟所將降胡六百餘人叛走,沖將數百人追之,遇羌伏兵,與戰歿。沖雖身死,而前後多所斬獲,羌繇是衰耗。
18
尹耀為揚州刺史。建康元年八月,揚、徐盜賊範容、周生等寇掠城邑。九月,耀與九江太守鄧顯討范容等於歷陽,軍敗,耀顯為賊所沒。
19
倪式為九真太守。桓帝永壽三年,居風令,貪暴無度,縣人朱達等及蠻夷相聚,攻殺縣令,眾至四五千人,進攻九真。式討之,戰死。詔賜錢六十萬,拜子二人為郎。
20
劉岱為兗州刺史。獻帝初平三年,青州黃巾眾百萬入兗州,岱戰死。
21
鮑信為濟北相,迎曹公,領兗州牧。會黃巾大眾入州界,曹公以賊將勝而驕,故設奇兵挑擊於壽。張先與信出行戰地,後步軍未至而卒與遇,遂接戰。信殊死戰,以救曹公信,得潰圍出,然信遂沒,時年四十有一。賊退走,購求信喪不得,眾乃刻木如信形狀,祭而哭焉。
22
張濟為驃騎將軍,討呂布,屯兵弘農,士卒饑餓。南攻穰,為流矢所中,死。
23
魏夏侯淵為征西將軍,守漢中。漢建安二十三年,劉備軍陽平關,淵率諸將拒之,相守連年。二十四年正月,備夜燒圍鹿角。淵使張せざ圍,自將輕兵護南圍,備挑ふ近,ぞ不利。淵分所將兵,半助の備所襲,淵遂戰死。謚曰愍侯。初,淵雖數戰勝,太祖嘗戒曰:「為將當有怯弱時,不可但恃勇也。將以勇為本,行之以智計,但知任勇,一匹夫敵耳」。
24
衛茲,陳留人也。太祖至陳留,始與茲相見,遂同盟,計興武事,令兵三千人從太祖入滎陽力戰,終日失利,身沒。
25
龐德為立義將軍,討關羽,戰沒被殺。後鍾會平蜀,前後鼓吹迎德屍喪,還鄴塚中,身首如生。
26
趙昱為廣陵太守,賊笮融從臨淮見討,迸入郡界。昱將兵拒戰,敗績見害。
27
韋康為涼州刺史,為馬超所圍,堅守歷時,救軍不至,遂為超所殺。
28
孫觀為青州刺史,從征孫權於濡須口,為流矢所中,穿左足,力戰不顧。武帝勞之曰:「將軍被瘡深重而猛氣益奮」,及瘡甚,遂卒。
29
曹攄為襄陽太守、征南司馬,值天下亂,攄討賊,句吳戰敗死。
30
蘇尚為將軍,隸并州刺史畢軌。明帝青龍元年,鮮卑軻比能誘納步度根使叛並州,與結和親,自勒萬騎迎其累重於陘北。軌遣尚及將軍董弼等擊之,比能遣子將騎與尚等會戰於樓煩,臨陣害尚弼。
31
張の左將軍加特進諸葛亮出祁山,詔ざ街罱,西至雒陽城,亮還保祁山,ぷ分聊久龐。肓輛交戰,飛矢中び,蟻マ擺衷唬鶴澈。睿亮軍退,司馬宣,王使ぷ分ぴ。唬壕法,圍城必開。出路歸軍,勿追宣王。不聽げ壞,靡閹熳肥窬。乘高布,伏弓弩亂,發矢中髀)。
32
弓遵為帶方郡太守。景初中,樂浪部從事吳林以樂浪本統韓國,分割辰韓八國以與樂浪吏,譯轉有異同。臣智激韓忿,攻帶方郡崎離營,遵與樂浪太守劉茂興兵伐之,遵戰死,二郡遂滅韓。
33
蜀龐統為軍師中郎將,從先主入蜀,進圍雒縣,統率眾攻城,為流矢所中,卒時年三十六。
34
關羽為前將軍,率眾攻曹仁於樊。孫權先遣使為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將軍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輕,已自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羽言還當治之,芳、仁咸懼不安。於是權陰誘芳仁,芳仁使人迎權。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軍退還。權已據江陵,盡虜羽士、眾妻子,羽軍遂散。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于臨沮,權遣將軍擊羽,獲羽及子平。權欲活羽以敵劉曹,左右曰:「狼子不可養,為害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禍,乃議徙都,今豈可生!」乃斬之。
35
張南為將軍,從先主征吳,與馮習俱死。
36
龔祿,字德緒。為越太守,隨丞相亮南徵,為蠻夷所害,時年三十一。
37
王士,字義︹,丞相亮南征蠻,為益州太守,將南行,為蠻夷所害。
38
趙廣為牙門將,隨姜維沓中,臨陣戰死。
39
張嶷為盪寇將軍,魏狄道長李簡密書請降,衛將軍姜維率嶷等因簡之資以出。隴西既到狄道,簡悉率城中吏民出迎軍軍前,與魏將徐質交鋒。嶷臨陣殞身,然其所殺傷亦過倍。既亡,封長子瑛西鄉侯,次子護雄襲爵。
40
向朗為中領軍。後主延熙三年征漢,蠻夷被害。
41
諸葛瞻為行都護衛將軍。景耀六年,魏征西將軍鄧艾伐蜀,自陰平繇景谷道旁入。瞻督諸軍至涪,停住前鋒破退,還住綿竹。艾遣書誘瞻曰:「若降者,必表為瑯邪王」。瞻怒,斬艾使,遂戰大敗,臨陣死,時年三十七,眾皆離散。艾長驅至成都,瞻長子尚與瞻俱沒。
42
李球為羽林右部,從諸葛瞻拒鄧艾,臨陣授命,死于綿。
43
陳武,字子烈。從孫策征討有功。策破劉勛,多得廬江人,料其精銳,乃以武為督,所向無前,尤為大帝所親愛,數至其家。累有功勞,進位偏將軍。建安二十年,從擊合肥,奮命戰死。大帝哀之,自臨其葬。
44
蔣欽領兵拒劉備有功,還赴南郡,與魏交戰,臨陣卒,徐琨為平虜將軍。後從討黃祖,中流矢卒。
45
張悌與諸葛靚之禦晉兵也,吳師大敗,諸葛靚與五六百人退走,使過迎悌,悌不肯去,靚自往牽之,謂曰:「且夫天下存,亡有大數,豈卿一人所知,如何故自取死為?」悌垂涕曰:「仲恩今日是我死日也。且我作兒童時,便為卿家丞相所拔,嘗恐不得其死,負名賢知,顧今以身徇社稷,復何遁邪!」莫牽曳之。如是靚流淚放之,去百餘步,已見為晉軍所殺。
46
留贊為左將軍。孫峻征淮南,授贊節,拜左將軍。未至壽春,道路病發,峻令贊將軍重先還,遇伏兵,與戰,死之。
47
楊欣為涼州刺史。咸寧四年,與虜若羅拔能等戰于武威,敗績,死之。
48
周處為建武將軍。惠帝永平六年,氐帥萬年僭號稱帝,遣處與安西將軍夏侯俊等討之。處及萬年,戰於六陌,王師敗績,處死之時眾寡不敵,臨陣慷慨,奮不顧命,以身犬旬國,力戰而歿,贈平西將軍。
49
索靖為始平內史,及趙王倫篡位,靖應三王義舉,以左衛將軍討孫秀有功,加散騎常侍,遷後將軍。太安末,河間王刖儔向雒陽,拜靖使持節、監雒城諸軍事、游擊將軍,領雍、秦、涼義兵,與賊戰,大破之。靖亦被傷而卒。追贈太常。
50
曹攄為襄城太守,懷帝永嘉二年,為高密王簡征南司馬。其年,流人王道等聚眾屯冠軍,寇掠城邑。簡遣參軍崔曠討之,令攄督護曠曠,姦凶人也,譎攄前戰,期為後繼,遁而不至,攄獨與道戰于酈縣,軍敗死之。路述為河東太守。永嘉二年七月,劉元海寇平陽,太守宋抽奔京師,述力戰死之。
51
王粹為鄴郡太守。永嘉二年十一月,石勒寇鄴郡,粹戰敗,死之。
52
王賦為安北將軍。永嘉二年,石勒寇鄴郡。
53
王堪為車騎將軍,石勒襲白馬,堪死之。
54
宋抽為征虜將軍。永嘉四年七月,劉聰從弟曜及其將石勒圍懷,詔抽救之,為曜所敗,抽死之。
55
崔曠為襄城太守。永嘉四年十月,石勒舀襄城曠,遇害。
56
郭察為安城太守。永嘉五年五月,益州流人汝班、梁州流人蹇撫作亂於湘州,虜刺史苟髡啄掀屏,愎鷸羈ざ,掠武昌、安城。察與邵陵太守鄭融、充陽內史滕育並遇害。
57
郝詵為平北將軍、劉琨部將。永嘉五年七月,石勒寇冀州,劉粲寇晉陽,詵帥眾禦粲,詵敗績,死之。
58
李惲為龍驤將軍。愍帝建興元年四月,石勒寇冀州,上白,惲死之。
59
賈疋,愍帝時為驃騎將軍、雍州刺史,封酒泉公。時諸郡百姓饑饉,白骨蔽野,百無一存,疋帥戎馬二萬餘人。將伐長安,平西太守竺恢亦固守。劉粲聞之,使劉曜、劉雅及趙染距疋,先攻恢,不剋。疋邀擊大敗,曜中流矢,退走。疋追之,至于甘泉。旋自渭橋襲瀘水胡彭蕩仲,殺之,遂迎秦王,奉為皇太子。後蕩仲子夫護帥群胡攻之,疋敗走,夜墮于澗,為夫護所害。疋勇略有志節,以興復晉室為己任,不幸顛墜,時人咸痛惜之。魏浚為揚威將軍、河南尹。劉曜忌浚得眾,率眾軍圍之。劉演、郭默遣軍來救,曜分兵逆於河北,乃伏兵深隱處以邀演。默軍,大破之,盡虜演等騎。浚夜遁走,為曜所得,遂死之。追贈平西將軍。
60
華化字長風,為征虜將軍,討汲桑,戰沒。
61
陶,侃之子。與果烈善戰,為武威將軍。後與杜掄接氡恢卮醋,灩┛拗慟曰:「喪吾家寶!」三軍皆為之垂泣。詔贈長沙太守。
62
趙誘為王敦參軍,加廣武將軍,與甘卓、周訪共討華軼,破之。又擊杜螞、段饗嬖帝。大興初,復與卓攻旅,鷸為武昌太守。時杜曾迎第五猗於荊州作亂,敦遣誘與襄陽太守朱軌、陵江將軍黃峻共拒之。猗既愍帝所遣,加有時望,為楚所歸。誘等苦戰,皆死之。敦甚悼惜之,表贈征虜將軍、秦州刺史。子龔與誘俱死。陳超為平北將軍,祖逖督護。大興二年冬十月,逖遣超襲石勒將桃豹,超敗,沒於陣。
63
司馬玖為將軍。明帝大寧元年春,李雄使其將李驤、任回寇臺,登玖死之。
64
羊曼為前軍,蘇峻之亂,曼率文武守懍門,王師不振。或勸曼避峻,曼曰:「朝廷破敗,吾安所求生!」勒眾不動,為峻所害,年五十五。峻平,追贈太師。
65
楊術為朱提太守。成帝咸和二年正月,寧州秀才龐遺起義兵,攻李雄將任回、李謙等,雄遣其將羅恒、費黑救之。寧州刺史尹奉遣裨將姚岳與術援遺,戰于臺登。岳等敗績,術死之。
66
孟彥為舟川守將。咸康六年三月,李壽舀舟川,彥與劉齊、李秋皆死之。
67
毛寶為征虜將軍。咸康中,石季龍將夔安李農、沔南張貉舀邾城,因夔、江夏義陽寶及西陽太守樊俊、義陽太守鄭進並死之。
68
沈勁少負志節。穆帝升平中,慕容恪侵逼山陵,時冠軍將軍陳淌倀醚糝誆還二千,勁自表,求配絛Яσ蛞躍⒉。構誥長史,令自募壯士,得千餘人以助,袒髟羝狄,怨閻浦詼糧盡援,絕嘆宀荒鼙H會,賊寇許昌,桃蛞躍刃聿為名。興寧三年,留勁以五百人守城,搪手詼東。會許昌已沒,桃蟣佳攣刖,⒅居致命,欣獲死所。尋為恪所攻,城舀被執,神氣自若。恪奇而將宥之。其中軍將軍慕容會曰:「勁雖奇士,觀其志度,終不為人用。今若赦之,必為後患」。遂遇害。恪還,從容言於慕容,迸唬呵捌焦愎,灘荒薌帽,巽探穸雒陽而殺沈勁,實有愧於四海。朝廷聞而嘉之,贈東陽太守。
69
李福為潁川太守。興寧二年春,慕容嘟、慕評襲許昌,福死之。
70
吉挹,字沖祖。孝武初,為魏興太守、輕車將軍,以拒苻堅。堅將韋鍾攻魏興,挹遣眾拒之,斬七百餘級,加督五郡軍事。鍾率眾欲趣襄陽,挹又邀擊,斬五千餘級。鍾怒,回軍圍之,挹又屢挫其銳。其後賊眾繼至,挹力不能抗。城將舀引刀欲自殺,其友止之曰:「且苟存以展他計,為計不立,死未晚也」。挹不從。友人逼奪其刀,眾賊執之,挹閉口不言,不食而死。
71
韋簡為東平太守。太元十九年十月,慕容垂遣其子惡奴寇廩丘,簡及垂將尹國戰於平陸,簡死之。袁山松為吳郡太守,孫恩作亂,山松守滬瀆城城,舀被害。
72
謝琰為會稽內史,時孫恩作亂,琰不設備,恩奄至山陰北三十五里,琰遣參軍劉宣之拒破恩。既而上黨太守張虔碩戰敗,群賊銳進,人情震駭。咸以宜持重嚴備,且列水軍於南湖,分兵設伏以待之,琰不聽。既至,尚未食。琰曰:「要當先滅此寇而後食耳」。跨馬而出。廣武將軍桓寶為前鋒,摧鋒舀陣,殺賊甚多。而塘路近狹,琰軍魚貫而前,賊於艦中傍射之,前後斷絕。琰至千秋亭,敗績。琰帳下都督張猛於後斫琰馬,琰墮地,與二子肇、峻俱被害,寶亦死之。
73
周鱟置賢寧康中鎮于巴西,為苻堅所獲,守節不屈,堅使者清,道齬治達。陌謂使者云:「煩君語氐賊,苻堅何至取國士如此!」堅聞之曰:「貉子正欲覓死殺之。米慍,善涿耳」。乃苦加栲楚,不食而死。
74
檀斌為兗州刺史。石勒將瞻攻舀鄒山,斌死之。前趙韋忠為劉聰鎮西大將軍、平羌校尉,討叛羌,矢盡,不屈節而死。
75
前燕呂護為慕容嘟奔于晉,尋復叛,歸于啻之如初。因遣傅顏與護率眾據河陰。顏北襲敕勒,大獲而還。護攻雒陽,中流矢而死。
76
後秦楊佛嵩、姚興時為都督嶺北討虜諸軍、安遠將軍、雍州刺史,率嶺北見兵,以討赫連勃勃。嵩發數日,興謂群臣曰:「佛嵩驍猛果銳,每臨敵對寇,不可制抑。吾嘗節之,配兵不過五千。今眾旅既多,遇賊必敗。今去遠追之無及,吾深憂之」。其下咸謂不然。佛嵩果為勃勃所執,絕吭而死。
77
姚平為姚泓後將軍,時仇池公楊盛攻舀祁山,執建節王總,遂逼秦川。泓遣平救之,盛引退。姚嵩與平追之,及于竹嶺,姚贊率隴西太守姚秦都雒陽,太守王煥以禁兵赴之。贊至清水,嵩為盛所敗,嵩父、秦都、王煥皆戰死。
78
趙元為姚泓征南姚部將,鎮雒陽。時宋高祖為晉太尉,總大軍伐玄檀,道濟次成皋,元謂曰:「元受三帝重恩,當守正死耳。但明公不用忠臣之言,為奸孽所誤,後必悔之,亦無及耳」。玄陽城、成皋、滎陽、武牢諸城悉降,道濟等長驅而至。元與晉將毛德祖戰于柏谷,以眾寡不敵而敗,被創十餘,據地大呼。元司馬騫鑒冒刃抱元而泣。元曰:「吾瘡已重,君宜速去」。鑒曰:「若將軍不濟,當與俱死,去將何之!」皆死於陣。
79
姚洽為姚紹左長史。時晉軍伐泓,紹率姚鸞等步騎五萬距王,師于潼關。檀道濟固壘不戰,紹分道置諸軍為掎角之勢,遣輔國胡翼度據東京。武衛姚鸞營于大路,與晉軍相接。沈林子簡精銳銜枚夜襲之,鸞眾潰戰死,士卒死者九千餘人。紹遣洽及姚墨蠡等騎三千屯于河之九原,欲絕道濟諸縣租輸。洽辭曰:「夫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今兵眾單弱,而遠在河外,雖明公神武,然鞭短勢殊,恐無所及」。紹不聽。沈林子率眾八千要洽於河上,洽戰死,眾皆沒。
80
後梁壘澄仕呂光為酒泉太守。時沮渠蒙遜叛,蒙遜從兄男成先為將軍,守晉昌。聞蒙遜起兵,逃奔貲虜,扇動諸夷,眾至數干。進攻祿福、建安、寧戎護軍趙策擊敗之,男成退屯樂涫。澄率將軍趙策、趙陵步騎萬餘討男成于樂涫,戰敗,澄、策死之。
81
宋孟龍符為龍驤將軍、廣川太守。高祖伐慕容超,令龍符統步騎為前鋒。軍達臨朐,與賊爭水,龍符單騎衝突,應手破散,即據水源,賊遂退走。龍符乘勝奔之後,騎不及,賊數千騎圍繞攻之,龍符奮槊接戰,每一合,輒殺數人,眾寡不敵,遂見害。
82
劉虔之為江夏相,高祖西征司馬休之、魯宗之等遣參軍檀道濟、朱超石步騎出襄陽,虔之率州郡兵力出鄖城,屯三連,立木橋,聚糧以待。道濟等積日不至,為宗之子軌所襲,眾寡不敵。參軍孫長庸流涕勸退軍,虔之厲色曰:「我仗順伐罪,理無不克。如其不幸,命也」。戰敗見殺。追贈梁、秦二州刺史。
83
徐達之尚高祖長女為振威將軍,討司馬休之,使統軍為前鋒,配以精兵利器,事克,當即授荊州。休之遣魯宗之子軌擊破之,於陳見害。追贈中書侍郎。
84
孟係祖為殿中將軍,大明二年,後魏侵青、冀,孝武遣軍援之,係祖自占求行,戰於杜梁,挺身入陣,所殺狼藉,遂見殺。詔書追贈郡太守。
85
桓詢為積弩將軍,梁山之役,力戰,為流矢所中。死,追贈冀州刺史。
86
鄭墨,淮西人。太始元年,晉安王子勛與豫州刺史殷琰同逆墨以前奉朝請,率子弟部曲及淮右諸部起義於陳郡城,有眾一萬,明帝以為司州刺史。後虜寇淮,戰敗見殺,追贈冠軍將軍。
87
韋山松為益州刺史,劉秀之中兵參軍。南譙王義宣據荊江為逆,徵兵于秀之。秀之遣山松萬人襲江陵,出峽,竺超民遣將席天生逆之,山松一戰,即梟其首。進至江陵,為魯爽所敗,山松見殺。
88
劉π為尚書右僕射,中領軍桂陽王休範為亂,奄至京邑,加π使持節、領軍署佐吏,鎮石頭。既而賊眾屯朱雀航南,右軍王道隆率宿衛向朱雀航,聞賊已至,急信召π。π至,命閉航道,隆不聽,促π渡航進戰,率所領於桁南戰敗,臨陣死之,時年五十七。事平,贈散騎常侍、司空,本官如故。卜伯興為殿中將軍。泰始初,領僮擊南賊於赭圻,戰沒。
89
劉康祖為佐將軍,聞魏軍寇壽陽,自虎牢率七千人來赴,魏軍至者八萬騎。康祖令軍曰:「顧望者斬首,轉步者斬足」。士皆用命。賊死者萬餘,血流沒踝,流矢貫頸,墮馬死。
URN: ctp:ws344207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