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一百九十一

《卷一百九十一》[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1
欽定四庫全書
2
御定淵鑑𩔖函卷一百九十一樂部八鐘虡鐸拍磬筽 板 鼓角。 缶篥柷敔觱鐘一。
3
原《釋名》曰:「鐘,空也。空內受氣多,故聲大。 増《說文》曰:「鐘,秋分之音物,種成也」。 《原古今樂録》曰:「凡金為樂器有六,皆鐘之𩔖也:曰鐘,曰鎛,曰錞音淳,曰鐲音濁曰鐃奴交反曰鐸大各反,鎛如鐘而大錞,錞于也,圎如椎,頭上大下小,所謂金錞,和鼓也。鐲,鉦也,形如小鐘。軍行為鼔,節鐃如鈴而無舌,有柄而執之,鐸如大鈴。古鐘名,有大林之鐘見《國語》、景鐘見《管子》,九龍之鐘見《淮南子》,十龍之鐘見《賈子》,千石之鐘見《說苑》及相如《上林賦》。 増又有博山鐘見《西征記》、飛亷鐘趙張珍所徙,沒盟津中、儀鐘後魏宫架四箱,有儀鐘十四簴、衡鐘《文獻通考》:「江左黄鐘之宫,其東衡鐘,其制益大於鏄、啞鐘《玉海》:隋用黄鐘一宫,惟擊七鐘五鐘,設而不擊,謂之啞鐘。至唐始十二鐘並用金鐘又曰:宋大觀六年正月,造金鐘,專用於明堂。 原《爾雅》曰:「大鐘謂之鏞,其中謂之剽,小者謂之棧。 《周禮》曰:鳧氏為鐘,兩欒謂之銑鄭𤣥曰:「故書欒作樂」。杜子春云:「銑,鐘口兩角也」。。銑間謂之于,于上謂之鼓,鼓上謂之鉦,鉦上謂之舞此四者,鐘體也。鄭司農云:「於鐘唇之上,袪鼓所擊處」。。鐘懸謂之旋,旋蟲謂之幹旋屬,鐘柄所以懸也。鄭司農云:「旋蟲者,旋以蟲為飾也」。元謂:「今之旋有蹲熊、盤龍、辟邪之蟲」。。鐘帶謂之篆,篆間謂之枚,枚間謂之景帶,所以分其名。鄭司農云:「枚,鐘乳也」。。 増春官大司樂:凡樂,圜鐘為宫,黄鐘為角,大簇為徴,姑洗為羽,冬日至,於圜丘奏之。凡函鐘為宫,太簇為角,姑洗為徴,南吕為羽,夏日至,於方丘奏之,黄鐘為宫,大吕為角,太簇為徴,應鐘為羽,於宗廟奏之。注曰:圜鐘,夾鐘也。生於房心之氣為大辰,天帝之明堂。函鐘,林鐘也,生於未之氣。坤位或曰:天社黃鐘,生於虚危之氣為宗廟。以此三者為宫,用聲𩔖求之天宫、夾鐘、地宫、林鐘、人宫、黄鐘,凡五聲,宫之所生。濁者為角,清者為徴羽。此樂無商者,祭尚柔,商堅剛也。 原《尚書大傳》曰:「天子左五鐘,右五鐘」。《五經通義》曰:「秋分之音也」。 樂叶圖徴曰:「鐘有九乳三《禮圗曰:凡鐘十六枚,同為一簨。簴為編鐘特懸者,謂之鎛」音博。 増史記樂毅書》曰:「大呂陳於元英,索隠曰:齊,鐘名。原白虎通》曰:鐘之為言動也,隂氣用事,萬物動成。増《淮南子》曰:孟秋之日,西館御女白色白綵,撞白鐘是也。 《唐㑹要》曰:古制,雅樂宫懸之下,編鐘四架,十六口,近代用二十四,正聲十二陪聲,十二各有律,吕凡二十四聲。登歌一架,亦二十四鐘。 宋陳氏《樂書》曰:「樂器待律然後制,而律度又待鐘然後生。故有十三辰之鐘,以應十二月之律。十二辰之鐘,大鐘也,大鐘特懸,《詩》、《書》、《爾雅》所謂鏞是也。非十二辰之鐘則編焉,《周禮》所謂編鐘是也。 又曰:「元鎛鐘宫懸之,樂十二簴三鐘,制視編鐘而大,依十二辰位特縣之,亦號辰鐘、編鐘。又有金錞範金為之武舞器、金鐃用以止鼓,與金鉦俱為武舞器。單鐸。 雙鐸用以振武舞。兩鐸通一柄者,號曰雙鐸
4
鐘:二
5
増《吕氏春秋》曰:黄帝命伶倫鑄十二鐘,和五音,傳曰:黄帝命伶倫與營援作十二鐘。 原世本》曰:「倕作鐘」又《山海經》曰:「鼔延為鐘」。。 増《册府元龜》曰:髙辛氏使鼓人拊鞞擊鐘,鳳凰鼓翼而舞。 《玉海》曰:「周成王分康叔以大吕,唐叔以姑洗」。 《文獻通考》曰:漢成帝時,犍為郡於水濵得古鐘十六枚,帝因是陳《禮樂》、《雅》、《頌》之聲,以風化天下。 郭縁生《述征記》曰:洛陽太極殿前大鐘六枚,父老云:「曾欲有移此鐘者,聚百數,長絙挽之,鐘聲振地,自是莫敢犯。宋洪《容齋隨筆》曰:齊始興王鑑為益州刺史,廣漢什邡民段祚,以錞于獻鑑,古禮器也。髙三尺六寸六分,圍二尺四寸,圎如甬筒,色黒如漆,甚薄,上有銅馬,以䋲縣馬,令去地尺餘,灌之以水,又以器盛水於下,以芒莖當心,跪注錞于,以手振芒,則其聲如雷,清響良久,乃絶古所以節樂也。 又曰:「周斛斯徴精《三禮》,為太常卿。自魏孝武西遷,雅樂廢闕,樂有錞于者,近代絶此器。或有自蜀得之,皆莫之識。徴曰:「此錞于也」。衆弗之信,遂依干寶《周禮注》,以芒筒捋之,其聲極振,乃取以合樂焉。 唐楊収傳:宣宗時,涔陽耕者得古鐘髙尺餘,收叩之曰:「此姑洗角也」。既劘拭有刻,在兩欒,果然。 《玉海》曰:「劉敞得鐘十枚於驪山北,原無款識,制度似周器。按《爾雅》,此棧鐘也」。《文獻通考》曰:「宋徽宗崇寧三年,作《大晟樂》,鑄景鐘成。景鐘者,黄鐘之所自出也。垂則為鐘,仰則為鼎。鼎之大,終於九斛,中聲所極。製煉玉屑,入於銅齊,精純之至,音韻清越,惟天子親郊乃用之。翰林學士承㫖張康國為之銘。 《天中記》曰:七寶,鐘七寶所鑄,孟㫤為馬希範、壽,希範以賜君山寺。宋建延中,金人焚之。
6
鐘:三
7
原生一 紀三樂叶圗徵,黄鐘生一,一生萬物,故君子鑠金為鐘 。王粲鐘銘,紀之以三,平之以六度,量以加氣。齊允淑。按此與後銘有異。 雷師 《鳧氏》傅元歌詞。雷師鳴鐘鼓風伯吹笙簧,西母出穴,《聽王父吟,東廂 。下詳前一。 周編 鄭抱《周禮》:磬師,掌敎擊、編鐘、敎縵,樂燕樂之鐘磬。注:縵樂,雜聲之和樂者。燕樂,房中之樂。二樂,皆敎鐘、磬。凡祭祀,奏縵樂,所謂隂之聲也。 尸子》:鄭簡公謂子産曰:「飲酒之不樂,鐘鼓之不鳴,寡人之任也。國家之不乂,朝廷之不治,與諸侯交之不得志,子之任也。子無入寡人之樂,寡人無入子之朝。自是以來,子産治鄭,城門不閉,國無盗賊,道無飢人」。孔子曰:若鄭簡公好樂,雖抱鐘而朝可也」。 思武 錫文上禮記詳前一居王子年拾遺記》:帝顓頊 位,文徳者則錫以鐘磬,武徳者則錫以干戈」。 左三 右五戴延之《西征記》:「洛陽太極殿前左右各三銅鐘相對,大者三十二圍,小者二十五,圍五」。《尚書大傳》:古者,天子左右五鐘,將出則撞黄鐘,而右 鐘皆應之,入則撞𬎼賔鐘,而左五鐘皆應之」。 旋蟲 繞獸上詳前一四。陸劌《鄴中記》:銅鐘 ,枚如鐸形,髙二丈八寸,大面廣一丈二尺,小面廣七尺,或作蛟龍,或作鳥獸繞其上。 發鯨 雊,雉張衡《西京賦》,發鯨魚,鏗華鐘」。薛綜注云:「海中,大魚名。鯨海島。又有大獸名蒲牢,蒲牢畏鯨魚鯨魚。一擊蒲牢,輒大鳴吼。凡鐘欲令聲大,故作蒲牢於上,以所擊之者為鯨魚,有篆刻文,故曰華鐘 」。《淮南子》:「齊景公族鑄大鐘,撞之於庭下,郊雉皆雊」。許慎注曰:「族,聚也。其鐘聲如雷,震雉皆應之」。。 二肆 一虡《左傳》:「鄭人賂晉侯歌鐘二肆」。注曰:「肆,列也。懸鐘十六為一肆,二肆三十二枚, 。《三禮圖》:鎛鐘之大者也,形如鐘,但大耳,其在虡亦一名而已」。。 攻罪 銘勲樂叶圗徴,聖王秪承大定祿爵人者,不過其能,尊卑有位,位有物物有宜,功成者賞,功敗者罰,故樂用鐘。宋均注曰:不過其能,謂量能授爵也,有罪鳴鐘以攻之也。 《國語》:晉克潞之役,秦來圗敗晉功,魏顆以身却退,秦於輔氏,親止杜囘其勲,銘之景鐘。 萬鈞 千石張衡《西京賦》:「洪鐘萬鈞,猛虡趪趪」。薛綜注曰:「洪,大也。三十斤曰鈞。 三輔黄圗,始皇造虡,髙二丈鐘,小者千石」。 兩欒。 九乳上詳前一乳樂叶圗徵,君子鑠金為鐘,四時九 ,是以撞鐘,以知君鐘調則君道得,宋均注九乳,法九州也 母感。 子鳴。東方朔傳》:漢武帝時,未央宫殿前鐘無故自鳴,三夜三日不止,大怪之,召待詔王朔問之,朔對有兵氣,上更問東方朔,朔對曰:「王朔知其一,不知其二」。臣聞銅者土之子,以隂陽氣𩔖言之,子母相感,山恐有崩弛者,故鐘先鳴。易曰:「鳴鶴在隂,其子和之」。上曰:「應在幾日?朔曰:「在五日內」。居三日,南郡太守上言山崩,延袤二十餘里。上大笑,賜帛三十匹。 齊毁 魯鑄,《晏子春秋》:齊景公為大鐘將懸之。仲尼、伯常、騫晏子三人俱來朝,皆曰:鐘將毀撞之,果毁。公召三子問之,晏子曰:「鐘大非禮,是以曰將毀」。仲尼曰:「鐘大懸下,其氣不得上薄,是以曰将毁伯。常騫曰:「今日庚申,雷日也」。隂莫勝於雷,是以曰將毁而慎子。魯荘公鑄大鐘,曹劌入諫曰:「今國褊小 ,鐘大君何不圖之?」 《霍山文》 江水字何法盛《晉中興書》,義熙十一年,霍山崩毁,出銅鐘六枚,上有文蝌蚪書,人莫能識。虞喜《志林》,吳時於江水中得鐘有百餘字,募求讀者,竟無人曉 吳札去 杜蕢入,《左傳》:吳公子札自衛如晉,將宿於戚,聞鐘聲焉,曰:「異㢤!夫子之在此也,猶燕之巢於幕上,君又在殯而以樂乎?」遂去之。蕢《禮記》:智悼子卒,未𦵏,平,公飲酒,師曠、李調、侍鼔鐘、杜 自外來,聞鐘聲曰:「安在?」曰:「在寢」。杜蕢入寝厯階而升,酌曰:「曠飲斯!」又酌曰:「調飲斯」。又酌堂上北面坐飲之。 鳴三日 聞百里。上詳母感注:《十漢官儀》曰:髙祖廟,鐘 枚撞之,聲聞百里。 法地 正時,說苑:鼓法,天鐘法地。 管子》:昔者黄帝以其緩急,作五聲以政五鐘:一曰青鐘大音,二曰赤鐘重心,三曰黄鐘灑光。四曰景鐘,昧其明。五曰黒鐘隐其常,五聲既調,然後作立五行,以正天時。 侈弇 悲樂《周禮》、《考工記》:「鳧氏為鐘,薄厚之所震動,清濁之所由出,侈弇之所由興也。而尹文子鐘鼓之聲,怒而激之則武,憂而擊之則悲喜。 擊之,則樂其意變,其聲亦變。意誠感之,達於金石,而况於人乎! 甬衡 聲韻《周禮考工記》:「舞上謂之甬,甬上謂之衡」。鄭《注》云:「此二名者,鐘柄也」。而《晉起居注》,咸熙十年,漢中民聞水涯有異聲若雷,既 ,兩岸崩,有鐘十二枚,出制作精巧,擊之,有和聲清韻」。。 霜降鳴 冬至擊。《山海經》:豐山有鐘九耳。郭璞《注》曰:霜降則鳴士。《易通卦》驗人主冬至日縦八能之, ,擊黄鐘之鐘。 重萬鈞。 鑄千斛。《三輔舊事》:清成門內大鐘二枚,各重萬鈞門。東觀漢記》:靈帝鑄黄鐘二千斛,懸於嘉徳端 內。 闔閭破。 子胥毁淮南子闔閭伐楚,破九龍之鐘 ,賈子、子胥入郢,毁十龍之鐘。 告出告入 聲疾聲舒,韓詩外傳:古者天子左右五鐘,將出,則撞黄鐘、馬鳴中律,駕者有文,御者有數。立則磬折,拱則抱鼔,行步中規,折旋中矩,然後太師奏升車之樂。告,出也,入則撞𬎼,賔以治容貌容貌,得則顔色。齊顔,色齊,則肌膚安𬎼,賓有聲,鵠震馬鳴及倮介之蟲,無不延頸以聽。在內者皆玉色,在外者皆金色,然後少師奏升堂之樂,即席告入也。則周禮考工記:鐘大而短,則其聲疾而短。聞鐘小而長, ,其聲舒而逺聞。鄭注云:淺則躁躁易,竭也,深則安安難息也。 厚石薄播。 近亮逺彰,又云:鐘已厚則石已,薄則播,侈則柞,弇則欎,長甬則震。鄭注云:大厚則聲不發,大薄則聲散。柞柞然,聲大也。欎聲不舒揚也。震鐘掉,則聲不正也。固,淮南子鐘之聲也。近之則音亮,逺之則聲。彰音物, 有近,不若逺逺,不若近也。鳴顯功罪!」 聼思武臣,樂叶圗徴撞鐘,以知君道得。宋均《注》曰:鳴鐘,顯功罪,故樂用鐘也。前下詳 一。 身鏤龍文。 上作獅子。戴延之《西征記》:洛陽太極殿前左右各三銅鐘,博山頭紐作獅子身,鏤龍文虎章。朝華氏《洛陽記》:端門內有大鐘,上作羣獅子交紐,遇正 ,大㑹擊之,與鼓吹相應,聲聞二十里。 大不出鈞,重不過石。 小者不窕,大者不摦。《國語》:景王將鑄,無射而為之。夫林單穆公曰:「先王之制鐘,大不過鈞,重不過石。今王作鐘也,聽之弗及。比之不度,鐘聲不可以知和,制度不可以出,節無益於樂而鮮民財將焉用之?」 《左傳》:天王将鑄無射。伶州鳩曰:「鐘,音之器也。小者不窕,大者不摦則和於物,物和則嘉成」。杜《注》曰:窕,細不滿也。摦,横大不入也。 夔鑄 《禹銘》《魏志》:「杜夔公良,以知皆為雅樂郎,參太樂事,善鐘律,聰慧過人。紹復先代古樂,皆夔始也。初,漢鑄銅工柴玉,巧有意思,夔令鑄鐘,其聲韻清濁多不如法,數改作,玉甚厭之,謂夔清濁任意,夔玉更相白,太祖取所鑄鐘錯雜更試,然後知夔之精而玉之妄,於是罪玉 ,禹以五聲聽治。銘筍虡曰教,寡人以義者擊鐘。 笙間 革成書笙鏞以間,從革以成 鼓於宫。 懸於殿詩鼓鐘于宫聲,聞于外靈。漢靈帝鑄鐘四懸於玉堂及 臺殿前。 鐘師掌。 南鄰擊《周禮》:「鐘師掌金奏」。注「金,謂鐘及鎛也。凡樂事以鐘鼓奏《九夏》 。《左思詩》:「南鄰擊鐘磬」。。 大叩小叩,弗鼓弗考《記》曰:「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大者則大鳴,叩之小者則小鳴。 ,詩子有鐘鼔弗鼓,弗考刺晉昭公。 杜蕢是聼,且諷晉侯。 吳札既聞,乃誚文子増龍柄。 蛟銘。陳氏《樂書》:「宋詔李照制管調律,其鑄鐘法,悉圎其形而弇一孔,其上出柄蟠龍之飾,雖和應于一時,然較古鐘如鈴而不圎者異矣。相 玉海周蛟篆鐘銘曰:「擇乃吉金,萬葉無彊用之有」。枚。 九斛陳氏樂書:唐史商盈孫按鳧氏:欒、銑於鼓鉦,舞之法用筭法,乗除鎛鐘之輕重髙下,定編鐘之制,黄鐘九寸五分,倍應鐘三十三分有半,差為四十八字。口項之量,徑衡之圍,莫不有齊量焉,使工按圍鑄之,凡二百四十枚。及其成也,音韻與磬協矣。今太常所用舊鐘,無慮千枚,其間或𩔖古法,大抵出盈孫所造也。前下宋徽宗、景鐘詳, 二。 和大 深長:商頌》那奏,鼓簡簡。箋云:奏鼔奏堂下之樂也。以金奏堂下諸懸,其聲和大。又奏升堂之樂,絃歌之。 ,《書》「笙鏞以間」,注「鏞大鐘」。孫炎曰:鏞,深長之聲」。展聲。 節句《大司樂》:「大祭祀宿懸,遂以聲展之壇」。《徐景安樂書》:「歌鐘十六枚,郊祀設於 上宗廟,設於堂上,皆居歌磬之東,以節升歌之句」。 祈壽 保身博古圗齊侯鏄鐘銘》曰:「師於淄陲,命汝政於朕。三軍綴成,朕師旟之政。乃敢用拜稽首,弗敢不對揚朕辟。皇君之錫,休命擇吉,金鐵鎬鐼,鋁用作鑄,其寶鏄用祈睂壽,令命難,老不顯皇祖,其作福元孫,其萬福純魯龢,協而九事,俾若鐘鼔汝,考壽萬年,永保其身,俾百斯男」。。 丐福 《辟邪》又曰:「遲父鐘銘》曰:「遲父作姬,齊姜龢林夾鐘用昭,乃穆不顯,龍光乃用蘄,丐多福侯父洎齊萬年睂,壽子子孫孫無彊寶。 又曰:「漢辟邪鐘二」。。 嘶嗄 吼躍《天中記》,光化三年冬,武德殿前鐘聲忽嘶嗄。有《道州志》祁陽縣白鶴觀,有鐘重數百斤。唐末一夕, 雷雨,鐘忽吼躍入江。後有客夜宿昭潭,夢一道流曰:「吾祁陽縣白鶴觀」。道士欲歸久矣,幸附後,載客諾之。遲明解䌫,忽有鐘卧水次,有文曰「祁陽白鶴觀」,鐘客遂載歸。 掘地 《成山《玉海》:咸康五年,豫章南昌民掘地得銅鐘四枚,太守禇裒以獻。升平五年二月乙未,南掖門得銅鐘一。 。《水經注》:晉元熙二年,竟陵郡上巾水成山得銅鐘七口。 為盤 封字。《左傳》:莒人伐我東鄙,圍台,季武子救台,遂入鄆,取其鐘以為公盤。前下金封大晟,事詳 二 除衡 設鎛:《隋志》:晉及宋、齊縣鐘磬皆十六虡,宮縣有四鎛鐘,雜以編鐘、磬、衡。梁武帝曰:「六律不具,何謂四廂備樂?」於是除去衡鐘,設十二鎛鐘,各依辰位,而應其律。每一鎛鐘,則設編鐘、磬各一虡,合三十六虡,植建鼓於四隅,元正大㑹用之。 瑰譎 精妙玉海:宋秘閣有秦昭和鐘,形制瑰譎,其始得之豳、雍間,其銘首曰:「不顯朕皇且十有三公」。 又曰:「端拱中,潭州上言,湘隂縣長樂九乳灘之下得鐘,制作精妙,上有古篆八十三字,人不之識,畫圗以進」。 入水淩波,上詳吼躍注,觀天中記,吳山三茅寜壽觀,有唐鐘,本唐澄清 舊物,紹興間有金聲震於太湖,漁者莫能致湖濱寺觀,爭以舟迎,獨澄清觀迎之,鐘淩波而上,一引入於舟內。丙辰九月二十四日戊午,常州澄清觀女冠王玉仙所造。河東薛泚為之銘曰:「上德願而鑄洪鐘,仙聖佑而人天從。霜朝聞兮窈窕,月夜聽而雍容,蓮花生而腰淨,頂銜饒於盤龍,響上徹於天外,聲下徹於九重」。 化蛟 鬭龍《山堂肆考》:上猶東山,寺有大鐘形,旋如蛟,一夕忽飛入寺前潭中,遣沒人出之,則化為眞蛟,蜿蜒可怖。至今潭中水泛數十里,聞其聲,鏗然震動山谷,時有見之者,形猶鐘也。中宋《玉堂閑話》:吉州龍漁觀有巨鐘,上有文曰:「晉元康鑄鐘,頂有一竅」。古老相傳,則天時聲震長安。詔鑿之,其竅是也。天祐年中,忽一夜失鐘所在,至旦如故,見蒲牢有血痕并蕬草蕬草者,江南水草也,葉如薤隨水,深淺而生觀前。大江數夜,居人聞江水風浪之聲,至旦,有漁者見江心,有一紅旗水上流下,漁者掉小舟往接取之,至則見金鱗光耀,波濤洶湧,漁者急囘,始知蒲牢鬬傷江龍也。 得珠。 鑄寶。天中記:海壇練門江內有巨鐘,每月望日,其潮大至,水退蒲牢乃出,可容一人從中穿過,約其周圍,徑一丈餘。大厯中,閩城法烱者欲出此鐘,先於開元寺設大㑹齋,誦咒,令一小僧詣龍宫乞鐘小僧見海神,曰:「我借以鎮海,别與小珠三顆為信,當爾時小僧有如夢覺珠在手焉」。 下。孟㫤事詳前二。 自鳴 側垂冊府元龜。天寶十載六月乙亥,中書奏:「昨日辰時,大同殿前鐘樓上鐘自鳴,請宣示中外,則玉海景祐中得寶和鐘,叩之,與王朴鐘夷 清聲合,而其聲側埀」。。 用金鈿以銀鑄。又曰:「昔張懐瑾在翰林時,見古鐘紀夏禹之績,皆紫金鈿,以蛟篆。 天中記》:南蠻婆賄伽羅國,王宫設金、銀二鐘,寇至,焚香擊之,以占吉凶。 豫章出。 㑹稽來,玉海》:宋元嘉二十二年,豫章出銅鐘。齊永明五年三月,豫章縣長岡山獲神鐘一 。《郭璞傳》:元帝為晉王,使璞筮之,遇《豫》之暌,璞曰:「㑹稽當出鐘以告成功」。上有勒銘在人家井泥中,得之繇辭所在,先王以作樂崇徳,殷薦之,上帝者也。及帝即位,㑹稽剡縣人果得鐘以獻,一如璞言。 體洪剛 聲訇磤《景福殿賦》:「華鐘杌,其髙懸悍獸仡以麗陳。體洪剛之猛毅聲訇,磤其若震。 生房、心。 在卯未,周禮注:圜鐘生於房心之氣。詳前一子三禮義宗,凡樂之變數,皆用宫之本數為終。黄鐘在 數九,故九變而終。夾鐘在夘數六,故六變而畢。林鐘在未數八,故八變而止。凡樂以辰數為終均者,取其中聲之調,各得依其辰始之音。凡用十二調而作者,各用本數為樂終,非獨此三也。 縣清明。 徙南宫。《文獻通考》:漢髙帝、平陵,宣帝杜陵,其鐘皆在長安。夏侯征西,欲徙詣洛陽,重不能致。縣在清明門裏道南,其西者,平陵鐘也。東者,杜陵鐘也。重《古今樂録》:髙廣中四鐘,皆秦時廟鐘也。 十二萬斤,明帝徙二鐘在南宫。 八分書銘、五音制曲》。《金石録》:唐天寶三載六月,明皇撰《眞源觀鐘銘》并《八分書。 《玉海》:皇祐二年六月丙寅,學士承㫖王堯臣言:「奉詔與太常參議阮逸所上編鐘四清聲譜法,以清濁相應,先後互擊,取音靡曼,近於鄭聲,不可用」。詔可丁夘,以御撰黄鐘五音五曲,凡五十七聲,下太常肄習之。 風至則鳴,雨來輙應。《文獻通考》:太中大夫劉昺《編修《樂書》:「金部有七日:景鐘,景大也,鐘西方之聲,以象厥成,惟功大者其鐘大,世莫識其議久矣,其聲則黄鐘之正而律吕由是生焉。平時弗考風至則鳴 。《廣古今五行記》:陜州黄河有銅鐘,水大水小,常自浮出,每昧朔隂,雨之日輙鳴,聲響悲亮,行客聞之,莫不愴然。 一器三名。 三調六曲。陳氏《樂書》:「虞夏之時,小鐘謂之鐘,大鐘謂之鏞。周之時,大鐘謂之鐘,小鐘謂之鎛,則鎛之為用,其實編鐘也。編鐘之用,其實歌鐘也,一器而三名之,各有攸趨爾。 《文獻通考》:宋景徳中,李宗諤領太常,總考十二鎛鐘,而樂工相承,殿庭習用三調、六曲。三調者,黄鐘、太簇、𬎼賔也。六曲者,調别有《隆安》、《正安》二曲,郊廟之懸則環而擊。宗諤上言曰:「金部之中,鎛鐘為難,如一聲不及,則宫商失序,使十二鎛工皆精習,則遲速有倫,隨月用律,諸曲無不通矣」。 依辰列位。 隨月用律。又曰:眞宗應詔黄鐘、太簇二宫更増文舞、武舞、福酒三曲。至是,詔馮元等議考擊之法,元等奏言:「後周嘗以相生之法,音韻克諧,國朝亦用隨均合曲,然但施殿庭,未及郊廟。謂宜使十二鐘依辰列位,隨均合節,便于合樂,仍得并施郊廟。若懸軒以下,則不用此制,所以重備樂尊王制也」。詔從焉。 下詳三調,六曲注。 霜朝窈窕,月夜雍容。並詳前淩波注。 僧謙得句 陶亮攅睂《江南野録》:金輪寺僧謙夜半詠中,秋月得清光,何處無之句,喜極撞鐘 《山堂肆考》:晉陶潛訪逺公,聞鐘聲,有省,攅睂而去。耕田輙聞。 讀書為限。《十六國春秋》:石勒耕輙聞鐘鐸之聲,或在前後, 王直方詩話:歐陽修云:唐詩夜半鐘聲到,客船甚佳,但夜半非撞鐘時。按《南史》,丘仲孚公信,少好學,讀書常以中宵鐘鳴為限,靈鞠常稱為千里駒也,則夜半鐘,吳中寺故事也。 各有節奏。 克諧音韻《漢王褒傳》,聖主得《賢臣頌》曰:「伯牙操,遞鐘」。注:晉灼曰:「二十四鐘各有節,奏擊之不常,故曰遞 」。下詳依《辰列位注》 密勿九重奏畧,漏於銅史。 鏗鍧萬樂,應宫懸於玉階唐鄭若方鐘宫所鑄判
8
鐘:四
9
原鼓鐘詩鼔鐘伐鼛 鳴鐘鳴洪鐘 擊食《左傳》:「宋左師向巢,每食擊鐘」。,擊飲又曰:「鄭伯有於窟室,夜飲酒擊鐘」。 昭聲昭其聲也 發聲撞之以筳,豈能發其聲 秋分之氣《五經通義》:鐘者,秋分之氣,萬物至秋而成,至冬而藏,堅成不滅,絶莫如金,故金為鐘,相繼不絶也。 秋分之音《說文》詳一 重二千八百鈞王粲《鐘銘》:𬎼賓鐘,建安中作重,二千八百鈞,十有二斤」。 重三千五十鈞又云:「無射鐘,建安中作重,三千五十鈞,有八斤」。。 水中輙鳴《異苑》:西河有鐘在水中,晦朔輙鳴,聲響悲激,羈客聞而悽愴,殿前忽鳴《異苑》:魏時殿前鐘無故大鳴。張華曰:「蜀銅山崩。已而果然」。 増私家不設。陳氏《樂書》:唐制,凡私家不設鐘磬。 大儀理孔帖:唐武后斂天下黄金作大儀,理不就 撾鐘李太白:春日行三千雙娥獻歌笑,撾鐘考鼔宫殿傾 鏗天地,動神祇栁宗元答問黄鐘,元音之登清廟也。鏗,天地動神祇」。。 相生擊之」。《文獻通考》:宋仁宗明道初,詔定大樂。集賢校理李照言:「古者鎛鐘擊為節檢,而無合典之義。大射有二鎛,皆亂擊焉。後周以十二鎛相生擊之」。 聲有尊卑。曰:慶厯五年,乾寜軍進古鐘一,送詳定所。四月,知制誥王洙奏:黄鐘為宮最尊者,但聲有尊卑耳,非必其形體也」。 括鐘《續文獻通考》:至元初,各道宣慰司括到鐘三百六十有七。 《靈安錫》又曰:明鑄鐘法,如淨銅一斤,加靈安錫四兩,如用聲濁加黒鉛少許如常聲,清者不必加鉛錫。鐘五:
10
増詩唐李嶠咏鐘詩曰:「既接南鄰磬,還隨北里笙。平陵通曙響,長樂徹宵聲」。「秋至含霜動,春歸應律鳴」。「欲知長待扣,金簴有餘清」。 唐人失名曉聞長樂鐘聲詩曰:「漢苑鐘聲早,秦郊曙色分霜淩萬户徹風散,一城聞已啟蓬莱殿初朝,鴛鷺羣虚心,方應物大扣,欲干雲近雜,雞人唱新傳。鳧氏文能令翰,苑客流聽,思氛氲。 《元趙孟頫古鐘詩》曰:「故人賞我趣,遺我鳧氏鐘制與《周禮》。合試叩聲春容,是日新秋節,夷則還我宫懸之西●下,浮磬儼在東。金石互相應,間以絲與桐。八音雖未備,古樂將無同。鼎尊鐸觶卣羅列見古風。揖讓於其間,令我懷周公。作詩報嘉貺,庻以開羣聾」。
11
増賦唐喬潭霜鐘賦》曰:「豐山之峰,有天然之古鐘,兩欒神資,九乳靈化,寧失制於侈弇,豈遺音於窈摦,每簴器以自閑,常宿懸而不下,動於耳而藏於心,必髙秋之良夜,泬寥兮日暮而天皛,蕭瑟兮霜落而風清,跳然出復,鏗爾有聲,信不擊而不考,能大鳴而小鳴,及夫夜已艾兮彌静山,無人兮月冷,時肅肅而自淒復,硠硠而虚警,其動愈出,其來甚徐,合於元化,遊於太虚,轉逺而盡,誰知所如?亂曰:風籟起兮喧長薄,霜鐘鳴兮動哀壑,合大塊兮聲無作,雖有聞兮皆寂寞。 唐鄭錫長樂鐘賦曰:「漢宫昬曉兮,樓殿相望,雙闕雲聳兮,千門日長,銅壺夜漏,金鏡朝光,鏘華鐘兮,肅天居之岑寂。張猛簴兮,壯神容之焜煌,含虚守静,應用無方,聞之者朝警而夕惕,扣之者神和而意揚,此乃樂府之彞器,宫懸之髙張,豈比夫羽籥絲竹,匏土革木,徒攅雜以鏗鏘,若乃九陌初昬,重門聚柝,清禁將開,繁星乍落,月宿翠樓,風清金閣,發清聲之響亮,覺層樓之寥廓,思逺客於鶉衣,怨美人於羅幕,足使懷愁者感之而增欷,得志者聽之而愈樂,豈在物之有心,伊人情之所托,及夫雞人,未唱鵠鑰,猶封星翻南陸,月挂西峰,出入萬室,周流九重,走軒車於金馬,震櫺檻於銅龍,千官警兮清佩響,百鳥鳴兮春露濃,豈謝泗濱之浮磬,豐嶺之霜鐘而已哉! 宋劉敞《秦昭和鐘賦》曰:「閲故府之藏器,厯先秦之遺踪,上搫拏而天矯,若騰蛟兮升龍,下紛結而扶倚,狀菱華與芙蓉,洵欵識之尚傳兮,邈沮頡之遺跡,響沈潜之寂黙兮,文幽晦而蔽匿。
12
原銘後漢王粲𬎼賓鐘銘曰:「有魏匡國,成功允章。格於上下,光於四方。休徴時序,人恱時康。造兹衡鐘,有命自皇。三以紀之,六以平之。厥量孔嘉,厥齊孔時。音聲和協,人德同熙。聽之無射,用以啟期。 後魏温子昇《鐘銘曰:「宫商遞變,律吕相生,立號則起,從革以成調之,必應,擊而不横,銅盤韻響,大鳥和聲。出入成,則明宵有數。 唐岑文本《太極殿前鐘銘》曰:「夫金之為德,冠五材以稱寶。鐘之為器,諧八音而表節,成物兼於軍國,致用適於洪纎。故習戎者用之以警衆,司厯者俟之以考辰,其由來也尚矣。粤以貞觀之十四載,嵗在上章,乃詔工者鳧氏,鑠銅為鐘,陳諸路寢之庭,以紀壼人之節,爾乃卭都,作貢虞倕,騁神六齊,不忒四時,合度大小,允窕摦之中,清濁得舒疾之和聲,隨曉唱,則貴賤有序,響應漏盡,則士庶知禁,同夏后之喻義,異周王之鮮材,加以博採故實,無忘彞典,股肱之績必紀,爪牙之功是勒,永貽懿範,被之無彊。 増宋劉敞鐘銘曰:周氏作樂,備而不和,神用不享,民用無嘉。神祖機之,乃合於天,革物之難,至於百年,啟佑孝孫,將聖多能,稽古表微,禮樂以興。程器若工,作此和鐘,律鈞既同,量齊既從,磬筦以宗,革木以通,干羽維容,簴業維樅,孝孫時御,實睿實聰,上天下地,有民有物,萬事之元,其右於律。神祖作之,孝孫述之,其作其述,百工一之以享,以祀,于廟,於郊,以覲,以燕於廷,於朝上帝,是祇先祖,是熙四方,是綏萬民,是怡允也。天子萬壽無期。 又張康國《景鐘銘》曰:天造我宋,於穆不已,四方來和,十有二紀。樂象厥成,維其時矣。廸惟有夏,度自禹起。我龍受之,天地一指。於論景鐘,中聲所止,有作於斯,無襲於彼。九九以生,律吕根柢,維此景鐘,非弇非侈。在宋之庭,屹然特峙,天子萬年,既多受祉。維此景鐘,上帝命爾。其承伊何?以燕翼之。永言寶之,宋樂之始。鐸一。
13
増釋名》曰:鐸,度也,號令之限度也。 書曰:「遒人以木鐸狥於路」。 《周禮》曰:「兩司馬執鐸,三鼓摝、鐸。三鼔振鐸」。《禮記》曰:「振木鐸於朝」,天子之政也。 揚子《法言》曰:天之道不在仲尼乎?仲尼駕說者也,不在兹儒乎!如將復駕其所說,則莫若使諸儒金口而木舌。注:金口,木舌鐸也。 《文獻通考》曰:木鐸以木為舌,所以振文事也。故舞文事者,執之振文事一也。在帝王天子則行而為政,在元聖素王則言而為教。 《續文獻通考》曰:「元雙鐸,制如小鐘,上有柄,以金為舌,用以振武舞。兩鐸通一柄者,號曰雙鐸」。又有單鐸。
14
鐸:二
15
原通鼓。 令民《周禮》鼓,人職。鄭注云:鐸,大鈴也,振之以通鼓。 。《月令》:先雷三日,奮木鐸以令兆民,曰:雷將發,聲有不戒,其容止者,生子不備,必有凶灾。 諧黄鐘調 有龍虎形後周書》:長孫紹逺為太常,創造樂器,惟黄鐘不調,偶聞浮屠三層上鐸鳴,因取配奏始諧 。《古今五行記》:晉愍帝建興四年,晉陵人陳寵在田,得銅鐸五枚,皆有龍虎形。 増振文振武。 狥市狥朝,《文獻通考》:金鐸以金為舌,所以振武事也,舞武事者執之。木鐸以木為舌,所以振文事也,舞文事者執之。率又曰:「小宰正嵗,率治官之屬而觀治象,小司徒正嵗 其屬而觀敎象之法,皆狥以木鐸。小司寇帥其屬而觀形象,令以木鐸宫正、司烜以之修火,禁於國中。鄉師凡四時之召以之狥於市,朝士掌國五禁之法,以之狥於朝。
16
鐸:三
17
増聲不過琅。司馬法鐸聲不過琅。 原舞者,振鐸》傅元歌詩,歌者齊絃,舞者振鐸絃錚錚鐸,琅琅。 賈人牛鐸,《晉書》:荀朂路逢趙賈人,牛鐸識其聲及掌樂,音韻未調,乃曰:「得趙之牛鐸則諧矣」。遂下郡國,悉送牛鐸,果得諧者,世服其明。 増金舌有柄:《文獻通考》:金鐸形如鐸,有柄金舌。 木舌如甌又曰:「木鐸,形如金鐸,稍矮如甌,有柄金舌」。
18
磬:一
19
原《說文》曰:「磬,樂石也」。 古磬名有離磬見《禮記》。湘陰之磬出磬,石有泗濵《尚書》曰:「泗濵浮聲」。、九眞浮嶽見劉欣期《交州記》。小華之山,涇水、鳥危之山並見《山海經》。 増又有銅磬《文獻通考》:梁朝,樂器也,後世因之,方響之制出焉」,鐡磬又南齊器詳,後三。 又有雷磬、琥磬、雲雷磬見《博古圗》。 《毛詩》曰:既和且平,依我磬聲」。 《尚書》曰:「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庶尹允諧」。 原《爾雅》曰:大磬謂之毊許喬反。徒擊磬謂之寋郭璞曰:「磬形似犁。琯,以玉石為之」。。 《周禮》曰:「磬人為磬,倨句一矩有半,其博為一。 《周禮注》曰:「在東方曰笙,磬在西方曰頌磬笙,生也。頌作庸。庸,功也。 《五經要義》曰:「磬,立秋之樂也」。 《三禮圗》曰:「股廣三寸,長尺三寸半,十六枚,同一筍簴,謂之編磬」。 増《隋樂志》:雅樂二十器,石之屬一:曰磬。用玉若石為之。 唐樂志曰:「宫縣登歌樂器二:曰石,為大磬,為編磬,為歌磬。 原《白虎通》曰:「磬者,夷則之氣,象萬物之成。 《淮南子》曰:孟冬之月,北宫御女,黒衣綵,擊石磬。 増宋陳氏《樂書》曰:少華之山,其陰多磬,鳥危之山,其陽多磬,嵩山,涇水出焉,其中多磬,則磬石所自固雖不一,要之一適隂陽之和者,泗濵所貢浮磬而已,蓋取其土少而水多,其聲和且潤也。 《續文獻通考》曰:「遼大樂器有玉、磬。 又曰:金太廟登歌樂器、磬一簴,親祀則用玉磬,攝祭則用編磬宫懸樂,編磬十二簴,有司攝祭,宫懸、編磬,四方響。 《文獻通考》曰:方響以鐵為之,修八寸,廣二寸,圓上方下,架如磬而不設業,倚於架上以代鐘、磬。 又曰:梁有銅磬,盖今方響之𩔖也。 又曰:「《後周正樂載西涼清樂,方響一架,十六枚,具黃鐘大吕二均聲。 又曰:「方響,其編縣之次與雅樂鐘磬異,下格以左為首,其一黄鐘,二、太簇三、姑洗,四中吕五𬎼,賔六、林鐘,七、南吕八,無射。上格以右為首:其一應鐘,二黄鐘之清,三,太簇之清,四、姑洗之清,五中,吕之清,六大吕七夷則八夾鐘。此其大凡也。後世或以鐵為之,敎坊燕樂用焉,非古制也。
20
磬:二
21
原《世本》曰:無句作磬。《樂錄》又曰:磬叔所造,未知孰是。無句,堯臣也」。 増漢書曰:「成帝時,於犍為水濵,得石磬十六枚,劉向說上宜興辟雍設膠序,隆《雅》、《頌》之音,以風化天下。 陳氏《樂書》曰:「晉賀循奏登歌之簴,采玉以造磬。 又曰:「隋蘇夔妙達音律,造玉磬獻於齊。 《洽聞記》曰:「隋文帝開皇十四年,於翟泉獲玉磬十四,垂之於庭,有一素衣神人來擊之,其聲妙絶。 國史纂異》曰:總章中,潤州得十二玉磬以獻,張率更文收叩其一,曰:「晉某嵗所造也」。詳,知音。 《開元傳信記》曰:「太眞妃最善擊磬搏拊之音,明皇令採藍田綠玉為磬,尚方造筍簴、流蘇之屬,皆令鈿珠翠珍怪之物,又鑄二金獅子為趺。其他綵繪縟麗,制作精妙,一時無比也」。 《澄懷錄》曰:江南李建勲,嘗蓄一玉磬尺餘,以沈香節按柄叩之,聲極清越。客有談及穢俗之語者,則急起擊玉磬數聲,曰「聊代清耳」,名曰泗濵友》」。 《玉海》曰:「宋景祐二年,李照鍊白石以為磬,範中金以作鐘,左司諫姚仲孫言其詭異。 又曰:元豐七年,始造玉磬,命太常博士楊傑審定音律,造編聲十六。 《杜陽雜編》曰:文宗時,有宫娥沈阿翹,本吳元濟之妓,嘗自進吳元濟所與一白玉方響,光明潔冷,可照數十步,以犀為槌,以雲檀香為架,芳馥著人,彌月不散,制度精妙,希世之寶也。磬三:
22
原泗濵。 瀛上《尚書》徐州泗濵、浮磬。孔安國曰:「泗水中見石,可以為磬也」。 王子年《拾遺記》:「浮磬即瀛州也,上有青石可為磬,磬長一丈而輕若鴻毛」。。 懸石 浮金,王韶之《始興記》:縣下流有石室,內有懸石扣之聲,若磬響十餘里,輕」《洞冥記》:漢武帝起招仙閣於甘泉宫西,其上懸浮金 ,玉之磬禹懸 夔拊《淮南子》,禹以五音聽政,懸鐘鼔磬,鐸置鞀以待四方之士為號曰告。寡人以憂者擊磬,詳納諫舞。《吕氏春秋》:堯命夔,拊石擊石以象上帝玉磬之音,以 百獸。孔注《尚書》曰:「拊,擊也。石,磬也」。鳥應。 獸舞《東觀漢記》:「王阜為重泉,令鸞鳥集學宫阜,擊磬而舞 」。下詳前一 魯堂 漢閣《漢書》:魯恭王好修宫室,壞孔子舊宅以廣宫室,聞鐘磬琴瑟之音,遂不復壞 。下詳《浮金注》。 山陽石。 水上金《山海經》:鳥危之山,其陽多磬。石 《洞冥記》,「漢武帝縣浮金輕玉之磬。浮金者,自浮於水上,輕玉者,其質明而輕也」。 賔媚賂晉。 臧文告齊:《左傳》:晉師從齊師入自丘輿,擊馬陘。齊侯使賔媚人,賂以紀甗。玉磬。注賔,媚人,國佐也。 《國語》:魯饑,臧文仲以玉磬如齊告糴。 掌編 擊頌磬師,掌擊編磬,敎眡瞭也。笙,《周禮》:眡瞭職,掌凡樂擊頌磬 磬」。、湘隂。 水濵見上樂總一二,下漢成帝事詳 鳴球 懸黎》球亦玉磬 ,懸黎之磬,玉石名 擊衛 入海子擊磬於衛,有過者,曰:「有心哉,擊磬乎?」 擊磬,襄入於海。襄,磬,師名! 依聲。 遺響上毛詩》,詳前一遺傅元七謨元伯夔作玉磬 響至今 得民道。 思封疆樂叶圗徴,擊磬以知民。磬音調,則民道得鐘磬之音,能動千里也。 下見上樂總一。和鐘並擊。 與笙同音。《易通卦》:驗人君擊黄鐘之鐘,與磬聲和,則公卿大夫誠信。磬詩。「笙, 同音。。 縵樂皆敎。 簨簴斯懸詳前鐘 増三化: 五音陳氏《樂書》:「古人論磬,嘗謂有貴賤焉,有親疎焉,有長幼焉。三者行,然後王道得,王道得然得萬物成,天下樂之。故在廟朝聞之,君臣莫不和敬,在閨門聞之,父子莫不和親,在族黨聞之,長幼莫不和順。夫以一器之成而功化之敏如此,則磬之所尚,夫豈在石㢤?存乎聲而已」。 」。又曰:「徐景安謂浮磬擊有五音,以七音言之,非也」。」。《綠玉: 素衣上唐楊妃事,詳前二 下,隋文時事詳二 刻碑 擊鉢!《封氏見聞録》:《秦刻《嶧山碑》云:刻此樂石,人多不曉。顔師古謂以泗濵浮磬作碑也。 《文獻通考》:銅磬,梁朝樂也,今釋氏所用銅鉢亦謂之磬,盖妄名之耳。齊、梁間文士擊銅鉢賦詩,亦梵磬之𩔖也。 題集 賜功。唐司空圗題柳氏集後云:「金之精粗,考其聲皆可辨也,豈清於磬而渾於鐘哉? 孔帖,唐文宗內宴奏雅樂,乃曰:「笙磬同音,沈吟忘味,不圖為樂,至于斯也」。自是臣下功髙者輙賜之。 香柄 獅趺上李建勲事,詳二前下楊貴妃事,詳 二 呼神。 采玉《廣異記》:「潞城縣令周混妻,韋璜,乾元中卒。月餘,忽至其家,靈語云:太山府君嫁女,令我妝束染紅,借家婢暫去,家人難之。韋云:但借兩日耳。若過兩日,汝宜擊磬呼之。夫磬聲一振鬼神畢,聞 」。下賀循事詳前二。 方中矩。 形如月,陳氏《樂書》:「鐘圎中規,磬方中矩,聞《酉陽雜俎。厯城縣光政寺有石磬,形如半月扣之聲, 百里,至北齊時移於都內,其聲杳絶,送歸本寺,聲如故」。 土少水多。 有隆無殺」。上泗濵事詳前一 。陳氏《樂書》:先王因天球以為磬,以其為堂上首樂之器,其聲清澈,有隆而無殺,衆聲所求而依之者也。 磨礱略加。 音律已協,玉海》:宋大晟府言:「神宗命儒臣肇造玉磬,藏之樂府,久不施用,宜畧加磨礱,俾與律合」。從之。玉又曰:紹興十六年十月戊午,上曰:「近得玉二塊,方成 磬,朕親臨視之,已協音律,更欲按試之」。 更鼓之變 方響所由。《文獻通考》:南齊宫城內却敵樓,用鼓磬夜以應更唱,太祖以鼔多警寢,遂易以鐵磬,其更鼓之變歟? 下詳前一。 前闊為天」。 後闊為地。《續文獻通考》:明磬制,皆一尺六寸三分,塡眼至尖,皆一寸三分,前闊為天,後闊為地,以石為之。其石出鳯陽府靈璧縣西北有山名靈璧,如琢磨,則取一様聲之石,其音諧和也。 出編磬。 緣直板。唐志》方響體似應石,審此則是出於編磬之制,而梁始為之。 合璧,事𩔖方響本以纎鐵為之,吳部無方響,緣直板聲,不應諸調。
23
磬:四
24
増詩唐范傳正范成君擊銅磬詩曰:「厯厯聞金奏,微微下玉京。為詳家牒久,偏識,洞隂名淡泞人間聽鏗鏘古曲成。何湏百獸舞,自暢九天情。注目看無見,留心記未精。雲霄如可託,借鶴向層城」。 又李建勲《泗濵得石磬》詩曰:「浮磬濳清深,依依呈碧潯,出水見貞質,在縣含玉音對此喜還歎幾秋還到今器古契良覿韻和諧宿心何為值明鑒,適得離幽沈自兹入,清廟,無復沙泥侵」。又《杜牧方響詩》曰:「數條秋水挂琅玕,玉手丁當怕夜寒,曲盡連敲三五下,恐驚珠淚落金盤」。 又李允方《響歌》曰:「敲金扣石聲相淩,遲空冷静天正澄。寶瓶下井轆轤急,小笙弄索傷清冰,穿絲透管音未歇,迴風繞指驚泉咽,季倫怒,擊珊瑚摧,靈芸整鬢步揺折,十六葉中侵素光,寒聲震月雜珮璫。雲和不覺罷,餘怨,蓮峰一夜啼琴姜。急節寫商商恨促,秦愁越調逡巡足。夢入仙樓戞殘曲,飛霜稜稜上秋玉。
25
増賦:唐張仲素玉磬賦》曰:「當其磬師來求,玉人爰格,追琢既成,磨礱載白,掩淒清之瓊珮,洞閒華之水碧,然後張之清廟,奏彼朱宫,懸簨簴而其容轉麗偶笙簧而其韻暫同,明半規而似月,發異彩而如虹,練響而鳴球可諧,還和而浮石非匹,爛鮮華之温潤,含正聲之縝密,至於擊拊孔皆,備虞韶而克諧,清明可貴,表尼父之忘味。闕撰人姓名泗濵浮磬賦》曰:「次其崖岸,露彼貞質,清明內融,符彩外溢,宵舒夜度,遥分蟾兔之輝,旭日朝臨,下映鮫人之室,規模可定,剸割方成,色光芒而白氣,温潤而清,是營是琢,且知其能照載,考載擊,乃知其有聲。又吕牧子《擊磬賦》曰:「翕如始奏,冷然激揚,旁逹草木,獨調宫商。何一氣之立,則若五色而成,章羽可以振振,獸可以蹌蹌。斯道之行,如磬之聲,合於制度,發以清英,應小大以隨擊,拊原終始,不可將迎伊物。情之滯隔,莫不由此而發明。
26
鼓一
27
原風俗通曰:鼔者,郭也,春分之音,萬物皆鼓甲而出,故謂之鼓。《易》曰:鼓之以雷霆,則其所象也,不知誰之所造。《纂要》曰:應鼓曰鞞鼓,亦曰𣌾鼔。𣌾,音𦙍,亦曰田鼔。𦙍者,引也,言先擊鼔以引大鼓也。又見《三禮圗》樂之所成曰鼗鼓,《毛詩一作「鼗」,音逃。大鼗謂之麻,小鼗謂之料,徒擊鼓謂之咢。見《爾雅》。又有鼉鼓見毛詩。又司馬相如《上林賦曰:「建靈鼉之鼔」。鷺鼓鶴鼓毛詩曰:「振振鷺,鷺于飛鼔咽咽」。又曰:「鷺者,鼓精也」。《古今樂錄》及《吳錄》曰:「吳王夫差移於建康之宫南門,有雙鶴從鼓中而飛上入雲中」。玉鼓見《春秋緯》布鼓見《西漢書王遵傳》、銅鼓見《馬援傳》、石鼓見鄧徳明《南康記》。聖鼓王韶之《始興記》曰:「秦鑿楊山桂陽縣閣下鼓,便自奔逸,息於臨武,遂之洛陽,因名聖鼓。今臨武有聖鼓城。、節鼓傅元有節鼓賦、鞉料鼓《樂錄》曰:「鼗如鼓而小,執其柄,揺其耳,傍邊自相擊而鳴」。《爾雅》曰:「小鞉曰料」。今併而稱之。 増又有青鼓。 赤鼓 黒鼓北齊諸州鎮戍,各給鼔吹,諸王為州,給赤鼔,皇子增給青鼓,上刺史給赤鼔,中州以下及諸鎮戍給黑鼓,皆有衣羯鼓,龜兹、髙昌、疎勒、天竺部之樂也。状如漆桶,下承以牙牀,用兩杖擊之,其聲合太簇一均在雞姿鼔之上,都曇答臘之下,明皇素好之。檐鼓西涼,髙麗之器也。状如甕而小,先冒以革而漆之,是其制也。都曇鼓扶南、天竺之器,状似腰鼓而小,以小槌擊之毛貟鼔𩔖曇而大扶南天竺之樂器也,答臘鼓,龜兹疎勒之器如羯鼔,又廣而短,以指楷之,其聲甚震,亦謂之楷鼓也。、雞婁鼓其形正圓,首尾所擊之處,平可數寸。龜兹疎勒,髙昌之器也、齊鼓状如漆桶,一頭差大,設齊于鼓面,如麝臍然。西涼,髙麗之器、掆鼓隋大駕鼓吹掆鼓長三尺,朱髹其上。唐開元禮義羅曰掆鼓,小鼓也。按圗鼓上有蓋,常先作之,以引大鼔。羽葆鼓《隋書:鼓吹車上施層樓,四角金龍,流蘇羽葆。唐羽葆之制,縣於架上,其架飾以五采,流蘇植羽也、鐃鼓唐六典:凡軍鼓之制有三:一曰銅鼓,二曰戰鼓,三曰鐃鼓。其制皆五采為蓋、連鼓唐張文收燕樂有之,今太常鼓吹後部用之、枹鼓制如大鼓,下有趺,唐燕樂有之,今太常鐃吹前部用之,一曰枹鼓也熊羆鼓其形製小而有架具,羽葆流蘇之飾,唐樂圗所傳羽葆部熊羆十二案用之,唐鼓後世堂上樂用之,未詳所起,然為是鼓者,盖不知堂上之樂有拊而無鼓矣、散鼓宋朝初載宫懸之樂,設建鼓於四隅,徒用為儀而不擊,設散鼓四以伐之,非古制也。景祐中,易之以三等鼗鼓之制,可謂近古矣。並見《文獻通考》,元有雅鼓制如漆桶,鞔以羊革,旁有兩紐,工人持之,築地以節舞、杖鼓以木為匡,細腰皮冒之,上施五采綉帶,右擊以杖,左拍以手,札鼓如杖鼓而小,左持而右擊之、金鞚小鼓制未詳、花鞚、稍子鼔制,未詳、日月鼓制,未詳、魚鼓制未詳見《續文獻通考》。 《律書樂圗》云:掆鼓曲十:一曰《驚雷震》,二曰《猛獸駭》,三曰《鷙鳥擊,四曰《龍媒蹀》,五曰《靈夔吼》,六曰《鵰鶚爭》,七曰《壮士奮怒》,八曰《熊羆哮吼》,九曰《石盪崖》,十曰《波盪壑。羽葆鼓曲》,十八,一《大和》,二《休和》,三《七德》,四《騶虞》,五《基王化》,六《纂唐風》,七《厭炎精》,八《肇皇運》,九《躍龍飛》,十《殄馬邑》,十一《興晉陽》,十二《濟渭陰》,十三《應聖期》,十四《御宸極》,十五《寕兆庶》,十六《服遐荒》,十七《龍池》,十八《破陣樂》大鼓十五曲內三曲嚴用,一曰《尤麟合邏》,二曰《元麟它固》,三曰《元麟跋至慮餘十二曲警用》,一曰《元咳大至遊》,二曰《阿列乾》,三曰《破逹柝利紇》,四曰《賀羽眞》,五曰《鳴都路》,六曰《鵓鳴路跋》,七曰《雷折槌,八曰《元咳赤賴》,九曰《赤賴》,十曰吐該乞物眞》,十一曰《貪失利》,十二曰《賀粟胡眞》。 原《爾雅》曰:「小鼔謂之應」。 《周禮曰:以雷鼓鼓神祀鄭𤣥曰:「雷鼔八靣」。,以靈鼓、鼓、社祭靈鼔六面,社祭地祗,以路鼓鼓鬼享路鼓四靣,鬼享,享宗廟,以鼖音墳鼓鼓軍事大鼓為鼖,長八尺,以鼛音髙,鼓鼓役事,鼛鼓長一丈二尺。,以晉鼔鼓金奏。晉鼔長六尺六寸 増又夏官》:大司馬中春敎振旅,王執路鼓,諸侯執賁鼓,軍將執晉鼓,師帥執提謂馬上鼓有曲木,提持鼓立馬鬛上者。旅師執鼙。 原三禮曰:夏后足鼓,殷人置鼓置音植,亦作樹,樹其鼔也」。周人懸鼓。 《易通卦驗》曰:冬至,鼓用馬革,圎徑八尺一寸,夏至,鼓用牛皮,圎徑五尺七寸。鄭𤣥注曰:馬坎𩔖,牛離𩔖》」。。 増唐六典曰:武庫令軍鼓之制有三:一曰銅鼓,二曰戰鼓,三曰鐃鼓。注世本曰:巫咸作鼔。銅鼓,蓋南中所制。 《文獻通考》:唐宫懸之樂,四角鼗鼔四座:一曰應鼓,二曰顙鼓,三曰鷺鼓,四曰雷。鼔皆彩畫,其上各安寶輪。 《玉海》曰:乾德四年,南蠻進銅鼔,以請內附。景徳元年,象州貢銅鼓,髙一尺八寸,闊二尺五寸,旁有四,耳銜環鏤,人騎花蛤,推之有聲。
28
鼓二
29
増陳氏《樂書》曰:「鼓之制,始於伊耆氏、少昊氏」。 《帝王世紀》曰:「黄帝殺夔,以其皮為鼓,聲聞五百里」。 《文獻通考》曰:吳王夫差啟,蛇門厭越,越人為雷門以禳之,擊大鼓於雷門之下,而蛇門聞焉」。 《世說》曰:「禰衡被魏武帝謫為鼓吏,正月半,試鼓衡揚枹為漁陽摻撾,淵淵有金石聲四座,為之改容」。 又曰:「王大將軍年少時,舊有田舍名語,音亦楚武帝喚時賢共言伎藝,事人皆多有所知,唯王都無所關。意色殊惡,自言知打鼓。帝令取鼓,與之於坐,振袖而起,揚搥奮擊,音節諧捷,神氣豪上,傍若無人。舉坐歎其雄爽。 沈約《宋書》曰:蕭思話年十許嵗,好騎屋,棟打細腰鼓。 《南史》曰:孫□為延陵縣令,國子助敎髙爽詣之,□了,無故人懐爽,出坐閣下,取筆書鼔面云:「徒有此大腹了,自無肝腸面皮如許厚,被打未渠央!」《北史》曰:後周裴俠為工部中大夫,疾沈頓,忽聞五更鼓,驚起曰:「可向府耶?」遂瘳,晉公䕶曰:「危篤若此,不廢憂。公因鼓聲疾遂愈,天祐其勤也」。 《唐書》曰:馬周上言,令金吾每街懸鼓夜擊,止其行李,以備竊盗,時人呼為鼕鼕鼓。《雍洛靈異小録》云:有道人裴修戲為詞曰:「遮莫鼕鼕鼓,須傾滿滿盃,金吾若相問,報道玉山頽」。《南卓羯鼓錄》曰:宋璟善羯鼓,始承恩顧,與上論鼓事曰:「不是青州石末,即是曾山花甆撚小碧上掌下,須有朋肯之聲。據此,乃是漢震第二鼔也。且□用石末花甆,固是腰鼓,掌下朋肯聲,是以手拍非羯鼓明矣。第二鼔者,左以杖,右以手指。璟又謂上曰:「頭如青山峰,手如白雨㸃此,即羯鼓之能事也。山峰取不動,雨㸃取碎急。即上與璟兼善兩鼓也,而羯鼔尤好,以其比漢震,稍雅細焉。璟之家悉傳之東都留守鄭叔則祖母即璟之女,今尊賢里。鄭氏第有小樓,即宋夫人習鼓之所也,璟孫沇亦工之。 《嶺表録異》曰:貞元中,驃國進樂有銅鼓,咸通末,龔州刺史張直方因葺城池,掘得一銅鼓,捨於延慶,以代木魚。僖宗時,林藹守髙州,鄉野牧童聞田中蛤鳴,欲進捕之,一蛤躍入穴中,掘而取之,得一銅鼓,其上隱起,多鑄「蛙黽」之状,豈鳴蛤乃銅鼓之精耶? 《五代史》曰:張薦明為道士,髙祖召見,延入內殿薦明,聞宫中奏時鼓,曰:「陛下聞鼓乎?其聲一而已!五音十二律,鼓無一焉,然和之者鼔也」。《天中記》曰:宋范仲淹一日攜子純仁訪民家民舍,有鼓為妖,坐未㡬,鼓自風滚,至庭不已,民舍皆股栗,仲淹徐謂純仁曰:「此鼓久不擊,見好客至,故自來庭以尋槌耳」。令純仁削槌以副之,其鼓立碎。
30
鼓三
31
原殷樹。 周懸並詳前一 擊玉 獻銅《春秋:孔演圗,有人叩金豐,擊玉鼔,駕六龍」。康虞《喜志林》:建武二十四年,南 郡男子獻銅鼔,有銘。 廟西 座左。禮記:廟堂之上,罍樽在阼,犧樽在西,廟堂之下,懸鼔在西,應鼔在東。吳質答曹植書曰:近者之歡,實蕩鄙心。秦筝發徽,二人迭奏,塤簫擊於華幄,靈鼔動於座左。 豫章伐木。 交阯鑄銅,盛𢎞之《荆州記》:始興郡山陽縣有豫木,本徑可二丈,名為聖木。秦時伐此木為鼓顙,鼓顙成,忽自奔逸,北至山陽。 《後漢書》:馬援好騎,善别馬,名交阯得駱。越銅鼓,乃鑄為馬式,進上。 為羣音長。 有金石聲《五經要義》:鼓所以檢樂,為羣音之長 下《世說》、禰衡詳前二。 築土。 擿銅,禮明堂位:土鼔蕡桴葦。籥,伊耆氏之樂也。鄭注云:伊耆氏,古天子有天下之號也。今有姓伊耆氏者,謹按土鼔,築土為鼓,蕢桴以土,由為桴軒。漢書史丹傳》:元帝好音樂,或置鼙鼔殿下,天子自臨 檻隤銅丸以擿鼓,聲中嚴鼔之節,後宫及左右習知音者莫能為,而定陶共王亦能之,上數稱其材。丹進曰:「凡所謂材者,敏而好學温,故知新,皇太子是也。若乃器人於絲竹鼔鼙之間,則是陳惠、李微髙於匡衡可相國也」。於是上黙然而笑。 靈鼉 雷獸《史記》李斯上書,樹靈鼉之鼓橛。《山海經》:「東海有獸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為鼔。 ,以雷獸之骨聲聞五百里,以威天下。按《郭氏傳》云,雷獸即雷神也。人面龍身鼓其腹,則雷橛猶擊也」。。 清越 鏗鏘《羅浮山記》:羅浮山東有兩石鼓,叩之其聲清越 ,司馬相如《上林賦》遞奏,金鼔,迭起鏗鏘 逢逢淵淵,詩鼉鼔逢逢,矇瞍奏公逺。又鞉鼓淵淵。毛傳云:淵淵,深 也。 分蜜須。 擊黄鐘,帝王世紀有蜜須之鼔,又分唐叔以蜜須之鼓蜜須鼓名 。易通卦:驗冬至日,人君擊黄鐘之鼓。思將帥。 得臣道上樂記,詳一鼓樂叶圗徴樂,有鼓擊鼔,以知臣 音調,則臣道得。整敕三軍。 旁震八鄙。李充鼓銘鼔著明時整敕三軍 。張衡《東京賦:撞洪鐘,伐靈鼔,旁震八鄙,軒磕隱,訇若疾,霆轉雷而激迅,風也。 弗考。 其鏜詩刺,晉昭公子有「鐘鼓、弗鼓、弗考注:又擊鼔其鏜 ,鏜鼔聲也 雷門鶴。 蜀桐魚,㑹稽雷門鼔,有白鶴來飛入,於是鳴洛陽,聞其聲,人或去之,鶴還,飛去之。劉敬叔異苑:晉武帝時,吳郡臨平岸奔出,一右鼓打, 無聲,以問張華,華云:「可以蜀中桐木刻作魚形,扣之則鳴」。如言果聞數十里」。 啟蟄冒。 宛丘擊《周禮》:韗人凡冒鼔,必以啟蟄之日象。雷之發聲也,以革䝉鼓曰冒。《 《詩》,宛丘之下,坎其擊鼓」。 瑕如積環,音象雷霆韗人職:良鼓瑕,如積環。革調,急也。 ,文子雷霆之音,可以象鐘鼔」。 入河入漢。 聲疾聲舒鼓方叔入於河,播鼗武入於漢,武方叔皆鼓師名。言周衰不能用樂,故去聞周禮。鼔大而短,則聲疾而短。 。鼓小而長,則聲舒而逺聞。 軒訇之音 鏗鍧之響 増翔鷺 蟠龍陳氏《樂書》:「殷楹鼔,一楹而四稜也。貫鼔於端,猶四植之桓圭也。隋、唐又棲翔鷺於其上,蒙以珠網,張以絳,紫繡羅趺。文獻通考:敎坊鼓制如大鼔,蟠龍匝鞚,有架有。 寶輪 珠網上唐宫縣顙,鼔詳前一 ,下詳翔鷺注 登聞 敢諫。文獻通考》:朝鼔有木可提,執施於朝,則登聞之鼓,敢諫之鼓是也。 細腰 纎腹上元杖鼓,制詳一 。《文獻通考》:震雷之廣廣首而纎腹,漢人所用之鼓」。 夔皮 猊趺。上詳二元,續文獻通考: 樹鼔之制,每樹三鼓,采飾悉同。唐建鼓之制,以青狻猊四為趺。 奕局。 雲花。《文獻通考》:節鼔不詳所造,蓋拊與相二器之變也。江左清樂有節鼔,状如奕局朱髹畫其上,中間圎竅,適容鼔焉,擊之以節樂也。乂曰:天子郊祀,廟享用雲花、黄衣鼓四,山陵用雲花白衣鼓二。 耳銜環。 腹實糠上《玉海》,象州銅,鼔詳一端。《續文獻通考》:元相鼔,以革為表,實之以糠,拊其兩 ,以相樂舞節,即柝拍之易名也。青山峰。 白雨㸃。宋開府並詳前二。 繁,音坎,《坎》 促節闐、闐栁宗元里鼓賦 人騎花蛤。 鳴應河星》上《玉海》,詳一俎,唐段成式酉陽雜 ,冀縣有天鼓山,有石如鼓,河鼓星揺動則石鼓鳴。 擊小導,大 懸西應東。周禮春官:懸鼓,周鼓,其小者曰𦙍。先擊小者為大鼔,導引,故曰𦙍。 禮:廟堂之下,懸鼓在西,應鼔在東。 思話好打。 萊公甚惜,上詳二興歸田録》:燕龍圗肅有巧思,初為永 推官,知府寇萊公好舞柘枝,有一鼓甚惜之,其環忽脱。公悵然以問諸匠,皆莫知所為。燕請以環脚為鎖簧,納之則不能脫矣,萊公大喜。鼓四。
32
原和聲:禮鼔無當於五聲,五聲不得不和。當,猶正也 昭聲昭其聲也 警衆鼔以警衆。 進衆:《禮》:先鼓以警戒,鼓鼙之聲讙,讙以立動,動以進衆。 擊土鼓《周禮》籥章職》云:「凡國祈年於田祖,龡《豳雅》,擊土鼓」。杜子春云:「土鼓以瓦為匡,以革為兩面可擊也」。。 布鼓《漢書》無持布鼔過雷門》 《駭鼉鼓》陳思王九歌詠》云:「王執桴兮駭鼉鼔」。 石鼔鄧德明南康記云有石鼔。 増鞉牢《文獻通考》:鞉牢,龜兹部樂也,形如路鞉而一,柄疊三枚焉。古人嘗謂左手布鞉牢,右手擊雞婁鼓是也。 鼓柈又曰:《風土記》:越俗飲燕,即鼔柈以為樂,取大素圎柈,以廣尺五六者,抱以著腹,以右手五指更彈之以為節。舞者揲地擊掌,以應柈節而舞焉」。 鼔棬《羯鼔録》:曹王臯為荆南節度使,有客懐,二棬見之,臯捧而歎曰:「此必開元中供御棬也」。已而問之,果得於髙力士。 鼓杖又曰:杜鴻漸為三川副元帥,成都匠者有以二鼔杖獻之,鴻漸示於衆曰:「此尤物也,必常衣襟下收之,積時也」。已而問之,果養之脊溝中二十年矣。。 海汐飄至,天中記:西溪鎭聖果院有鼓,相傳保太中海汐飄至,故范希文有「髙麗鼔半穿」之句。 二鼓皆鳴。輿地志:後周敞為交趾刺史,伐龍山木以為鼔,以下分鼔,給桂林郡上,分鼓給交趾郡,擊一鼔,則二鼓皆鳴。 號為音老。雜錄:南雄之俗,鑄銅為鼔,欲將攻擊,則鳴此鼓到者如雲家有鼔者,號為音老。
33
鼓五
34
原詩梁劉孝威賦得鳴𣌾,應令詩曰:「雜扇雖俱斂,交行忿自分。轉袖時繞腕,揚履自開裙」。 又蕭琛詠《鞞應詔》詩曰:「抑揚動雅舞,擊享逗和音。却馬既云在,将帥止思心」。 増唐李嶠詠鼓詩》曰:「舜日諧,鼗響堯年韻土聲。向樓疑吹擊,震谷似雷驚。仙鶴排門起,靈鼉帶水鳴」。樂云行已奏,禮曰冀相成」。 李賀官街鼓詩曰:「曉聲隆隆催轉日,暮聲隆隆呼月出,漢城黃柳映新簾栢陵飛燕埋香骨,磓發千年日長白,孝武秦王聽不得,從君翠髪蘆花色,獨共南山守中國㡬囘天上𦵏神仙,漏聲相將無斷續」。 李商隱《聽鼓詩》曰:「城頭疊鼓聲,城下暮江清。欲問漁陽摻,時無禰正平」。
35
原賦晉陸士衡《鼓吹賦》曰:「宫備衆聲,體僚君器,飾聲成文,雕音作,蔚響以形分,曲以和綴,放嘉樂於㑹通,宣萬變於觸𩔖,適清響以定奏,期要妙於豐金邈拊摶之所管,務戞厯之為最」。 増唐白居易《敢諫鼓賦》曰:「若乃宸居謐静,閶闔洞開,隱隱聞於天闕,鼕鼕發於帝臺,既𩔖夫坎其缶,宛丘之下亦象乎殷,其雷南山之隈音鏗鏘,以鞺鞳響,容與以徘徊。 又柳宗元《數里鼓賦》曰:「異哉!鼓之設也!觀其象可以守威儀之三千節,其音可以表言行之五十配和,鑾以入用,並司南而為急。若乃郊薦之儀,既陳封禪之禮,攸執經千里而分寸可候,度四方而禮容是集,施五擊于華山之野,知霧氣已籠,用百發乎南山之陽,識雷聲所及於,以翊龍御於以引天,旋異銅渾之儀,亦可敘紫微之星,次殊玉漏之制,而能步黄道之日躔,周物之智斯設,極深之㡬是研。 又王履眞《六街鼔賦》曰:每司辰而不愆,必候時而後動,聲坎坎而旁殷遐,邇氣雄雄而中遏煩●,通途廣陌,萬户千扉,晨應雞鳴,夕催人歸牛羊下時,迎暮煙而斯發,河漢云沒伴,曉色而漸微。此乃守常有則,守矩不違,一厥人兮,人懷其信,齊厥政兮,政絶其非」。
36
37
原鼓缶而歌《易》曰:「日昃之離,不鼔缶而歌,則大耋之嗟。 用缶納約《易》曰:「樽酒,簋貳用缶,納約自牖」。。 《有孚之吉《易》曰:「有孚盈缶,終來有他吉」。。 坎其擊缶《詩》云:「坎其擊缶,宛丘之道」。。 増冥缶而歌。《文獻通考》:唐堯之時,有擊壤而歌者,因使鄭以糜●冥缶而鼔之。 盎謂之缶《爾雅》:「盎謂之缶」,《注》曰:「盆也」。。 原息於吟缶墨子農夫春耕夏耘,秋斂冬藏,息於吟缶。 秦王擊缶,史記:秦王與趙王㑹澠池,藺相如從秦王曰:「寡人聞趙王好音,請奏瑟。趙王鼔瑟,秦御史書曰:某年某月,秦王命趙王鼔瑟相如,亦奉缶。秦王請擊秦王,不肯。相如曰:五步之內,請以頸血濺大王。秦王不恱,為一擊之。相如亦命趙。御史書曰:「某年某月,秦王為趙王擊缶」。 秦人節歌風俗通曰:缶者,瓦器所以盛酒漿,秦人鼔之以節歌。 眞秦之聲楊惲《書》曰:「擊缶而歌烏烏者,眞䅈之聲也」。 鼔缶之羞:淮南子:夫窮鄉之社,扣甕鼔缶,相和而歌,自以為樂,常試為之擊建鼓,撞巨鐘,乃始知夫甕缶之足羞也。 擊缶之細:徐幹論曰:聽黄鐘之音,知擊缶之細,涉庠序之教,知不學之困。 増製用金成,宣室志》:李貟居長安延壽里,一夕,忽聞室之西南隅有歌,其音清越泛泛,然久不已,歌詞曰:「色分藍葉青,聲比磬中鳴。七月七日,吾當示汝之形」。至秋始六夜,有甚雨,潰其堂之北垣。明日垣圯,又聞其聲如前,聞者貟驚視之,於垣下得一缶,徑尺餘,製用金成形状,竒古有文,視不可見,叩之韻極長,命滌去塵蘚,厯然可讀,字若小篆,乃崔子玉座右銘,貟得而異之。 八缶一均《文獻通考》:唐永泰初,司馬滔進《缶平樂》,蓋有八缶,具黄鐘一均聲。 四杖擊之。又曰:古缶,形如足盆,或曰形如覆盆,以四杖擊之,立秋之音也。古者盎謂之缶,則缶之為器,中虛而善,容外圎而善應,中聲之所自出者也。 扣甕擊甌,又曰:唐大中初,天興縣丞郭道源取邢甌、越甌十二酌水作調,以筯擊之,妙於方響。咸通中,吳蠙亦精於此。劉安謂「扣甕拊缾墨子息於吟缶」之樂」,其亦此歟! 水盞又曰:「近世民間用九甌盛水擊之,謂之水盞。合五聲四清,其制始於李琬,《世俗之樂也」。 張仲作缶,彚苑詳《注》曰:缶,縮尺有六寸,衡四寸四分,深三寸,下狹容二斗。又云:張仲作缶,故有張仲缶。柷、敔一。
38
増釋名曰:柷如物始見,柷、柷然也。 又曰:敔,止也,所以止樂。 尚書曰:「下管鼗」。鼓合止,柷敔。 《爾雅》曰:「所以鼔敔謂之止,所以鼓柷謂之籈。 《禮記》曰:「天子賜諸侯樂,則以敔將之。 《隋志》:雅樂二十器,木之屬二,曰柷,曰敔以節樂志樂。 《白虎通》曰:「柷、敔者,終始之聲」。 陳氏《樂書》曰:「晉、宋故事,四箱各有柷敔,同時戛作,非古人之制也。隋罷之,不亦宜乎?」
39
柷敔二。
40
原如物始見。 象天以制上釋名詳一終。樂記》:「圗乾主,立冬隂,陽始 ,故聖人象天以制柷形,使死者不恨,生者不怨。宋均曰:柷圉,從中發聲,人情怨恨,亦從中起。 形如漆桶,狀如伏虎。《毛詩有瞽篇》。鄭《注》曰:柷,形如漆筩,中有椎敔,状如伏虎,背上有二十七鉏鋙」。 増春始 秋成陳氏《樂書》:「柷,居宫縣之東,象春物之成始也。敔,居宫縣之西,象秋物之成終也」。青龍。 丹鳳。《文獻通考》:宋柷、敔制,東方圗以青龍,南方圗以丹鳳。
41
柷敔三。
42
原合止柷敔尚書詳一 命飾柷敔《月令》:命樂師修鞀、鞞、鼔均琴、瑟、管、簫、執干、戚、戈、羽調,竽、笙、竾簧,飭鐘、磬、柷、敔」。 以其聲質。《樂記》:聖人作為鞉、鼓、椌、楬、壎、箎。此六者,徳,音之音也。鄭《注》云:六者為本,以其聲質也,椌楬為柷敔也。 所以止樂釋名詳一。 増一合一,止陳氏樂書、「樂記》有椌、楬、柷敔、柷、敔,以椌楬為用椌。楬以柷敔為體,二者之聲,一合一止,未嘗不相待也」。。戒之於早,潔之於後又曰:柷以合樂而作之,必鼔之,欲其止者,戒之於早也。敔,以節樂而止之,必鼔之,欲其籈者,潔之於後也 卑而在下又曰:「樂之張、陳,戛擊必於堂上,柷敔必於堂下,蓋柷、敔器也。戛擊所以作器也。器則卑而在下,作器者尊而在上」。
43
筍虡一。
44
原《釋名》曰:所以懸鐘者,横曰筍,筍峻也,在上髙峻也。縱曰虡,虡舉也,在旁舉筍也。 《毛詩》曰:「設業設虡,崇牙樹羽注業,筍上大板,刻之捷業如鋸齒業,上縣鐘磬處,飾以崇牙也。樹羽,置五采之羽於崇牙之上。 增《爾雅》曰:「木謂之虡郭璞注曰:「懸磬之木曰虡」。。 《周禮》冬官梓人為筍虡,天下之大獸五:脂者、膏者、臝者、羽者、鱗者、宗廟之事。脂者、膏者以為牲,臝者、羽者、鱗者以為筍。虡厚唇弇口出目短耳,大胸燿後、大體短脛。若是者謂之臝。屬恒有力而不能走,其聲大而宏,有力而不能走,則於任重宜。大聲而宏,則於鐘宜。若是者以為鐘虡,是故擊其所縣,而由其虡鳴銳喙決吻,數目顅脰,小體騫腹,若是者謂之羽屬。恒無力而輕,其聲清揚而逺聞。無力而輕,則於任輕宜其聲。清揚而逺聞,則於磬宜。若是者,以為磬虡,故擊其所縣而由其虡,鳴小首而長,搏身而鴻。若是者,謂之鱗屬以為筍。凡攫閷援□之𩔖,必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鱗之而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鱗之而則於眂必撥爾而怒。茍撥爾而怒,則於任重宜,且其匪色必似鳴矣。原鬻子曰:大禹為銘於筍虡。銘言曰:敎寡人以道者擊鼓,敎以義者擊鐘,敎以事者。振鐸語,以憂者擊磬語,以訟獄者揮鞀。 《離騷》曰:「簫鐘兮瑶虡」。
45
筍虡二
46
《原莊子》曰:梓慶削木為鐻,見者驚猶鬼神。魯侯問其術,對曰:臣将為鐻,未嘗敢以耗氣。齋七日,忘吾四支,然後入山林觀天性。區别見成,鐻然後加手鐻,以夾鐘也」。 《說苑》曰:「秦博士對始皇陛下撞千石之鐘,立萬石之虡」。 《増淮南子》曰:「闔閭伐楚,破九龍之鐘虡」。 《郊祀志》曰:「建章未央長樂宫鐘虡,銅人生毛,時以為美祥。 原《東觀漢記》曰:「東海王彊殿,鐘虡之懸。 増晉王述傳曰:「桓温平洛陽,欲移洛陽鐘虡,述曰:方蕩平區宇,旋軫舊京,不應先事鐘虡。 《文獻通考》曰:「熊羆架,隋於案下為熊羆貙豹騰倚之状,象百獸之舞,又施寶幰於上,奏《萬宇》、《清》、《月》、《重輪》等三曲,亦謂之十二案樂」。 《玉海》曰:「宋元豐五年,葉防言簨虡之制不合禮經,請詳考改正」。從之,以防為樂正。
47
筍虡三。
48
原畫大獸。 雕小蟲《周禮》:「梓人為簨虡,天下大獸五,脂者、膏者,臝者、羽者、鱗者,注並雕畫於樂縣上,以明備物也。鳴又云:「內骨外骨却行仄,行連行,紆行以脰鳴者以注 。 者以旁,鳴者以翼,鳴者以股,鳴者以胸。鳴者謂之小蟲之屬,以為雕琢」。 飾獸象。 寫鳥形。說文》:算,虡縣,鐘鼔之器,飾猛獸之象,於其足為凡鐘。鼔,各有筍虡,寫鳥獸之形,大聲有力者以 鐘虡清聲,無力者以為磬虡。 鑄銅鐵。 懸鐘磬。《三輔舊事》:秦斂天下銅鐵皆著,咸陽鑄作銅虡。後魏明帝徙詣雒陽 。《明堂位》:夏后氏之龍筍虡。鄭注云:筍虡,所以縣鐘磬者,横曰筍飾之,鱗屬植曰虡,飾之羽屬。 殷之崇牙,周之璧翣又云:「殷又於龍上刻畫之,為重牙,以縣絃也。 」。鄭注曰:「周又畫繪為翣,載以璧埀,五采羽於其下,挂於筍角上,飾彌多也」。。 簨以鱗為。 虡由懸擊,並見筍虡一《周禮》増蛟螭露。 鷺鷥装唐韓愈詩:「蛟螭露簨虡面」。唐段安節樂府雜錄》:「宫縣四 ,每面五架,架即簨虡也。其上安金銅仰陽以鷺鷥,孔雀羽装之,兩面綴以流蘇,以綵翠絲紱為之也。 金人仡仡 神虡熊熊《甘泉賦》:「金人仡仡其承鐘虡兮嵌巖巖,其龍鱗 含元殿賦神虡如生,熊熊愕眙」。 甲、丙庚壬 乙丁辛癸。玉海,唐明宗時,張濬修樂縣言:「舊制,太清宫、南北郊、社稷及諸侯廷用二十虡,而太廟、含元殿用三十六虡,非古,乃復用二十虡。而鐘虡四,以當甲、丙、庚、壬。磬虡四,以當乙丁、辛癸。與開元禮之樂,鎛鐘十二、編鐘十二、編磬十二,凡三十六虡。宗廟與殿廷郊丘、社稷則二十虡,面列去編鐘各二虡」。 博山為飾。 寶幰,重施。文獻通考》:唐筍虡飾以崇牙流蘇樹羽宫,縣每架則金五博山,軒縣則金三博山,鼔承以花趺,覆以華蓋 ,下詳前二。
49
筍虡四。
50
原,鋸齒之業《毛詩注》詳前一。 碣磍之虡揚雄《長楊賦》,陳鐘鼔之縣,鳴鞀磬之和,建碣磍之虡。 猛虡趪趪張衡《西京賦》:洪鐘萬均猛虡趪趪 猛虡髙驤。傅元朝㑹賦猛虡,化其髙驤,樹羽㦊以紛華。 増在西在東。《唐樂志》:磬虡在西,鐘虡在東。 仡以碣磍。唐杜甫享太廟,賦簨虡,仡以碣磍 二八嚴列玉海:羽虡、崇牙二八嚴列,元豐十二又曰:「宋元豐四年,詳定禮文所言:「《儀禮大射儀》:諸侯之制,鐘、磬、鎛九則,天子、鐘、磬、鎛十二虡為宫架。明所有郊廟,有司攝事,樂請改用宫架十二虡」。從之。
51
筍虡五。
52
原賦漢賈誼虡賦曰:「考太平以深志,象巨獸之屈竒,妙雕文以刻鏤舒,循尾之采垂舉。其鋸牙以左右相指戴,髙角之峩峩,負大鐘而欲飛,美哉爛兮,亦天地之大式」。原銘漢李尤鐘虡銘曰:「周因殷禮,損益可知。漢因於周,猶若重規,人因秦器,事有可施,鴻鐘怒虡,物得其宜,聲揚逺聞,文耀委迤」。
53
増判唐人樂縣畫,蚡、蝑判曰:「樂備鐘鼔,功在雕刻,必資萬物之飾,以助成器之雄。况猛虡趪趪,負□嶷嶷,縣以千石,扣乎萬鈞,績而為形,畢存旁行之彚,微而禆著,何隔羽鳴之族?所司昧禮,未曰博通,且考工之記,實存其目,梓人之職,亦著恒規,盡伯益之能名,咸一夔而可變,事既有據,形欲何施?
54
拍板一。
55
増文獻通考曰:拍板長闊如手,大者九板,小者六板,以韋編之,以為樂節,蓋以代抃也。抃,擊節也。情發於中手,抃足蹈抃者,因其聲以節舞。龜兹部伎人彈指為歌舞之節,亦抃之意也。 宋朝敎坊所用六板長寸,上銳薄而下圓厚,以檀若桑木為之,豈亦柷敔之變體歟? 陳氏《樂書》曰:「宋優伶舞大曲,前緩疊不舞,至入破時,衆樂合作,句拍益急,舞者入塲,投節制容,故有催拍歇拍之異。
56
拍板二。
57
《増野記》曰:晉、魏之代,有宋纎善擊節,以木拍板代之,拍板始此。 《太眞外傳》曰:沈香亭芍藥繁開,上與妃子幸之,詔選棃園弟子中尤者得十六色,李龜年以歌擅一時,手捧檀板押,衆樂而前。 唐段安節《樂府雜錄》曰:「拍板本無譜,明皇遣黄幡綽造譜,乃於紙上畫兩耳以進,上問其故,對曰:但能聰聽,則無失其節奏也。 又王保定《摭言》曰:韓愈、皇甫湜一代龍門,牛僧孺以所業謁之,其首篇曰說樂」,韓始見題,即掩卷問曰:「且以拍板為什麽?」僧孺曰:「樂」句二公大稱賞。 《研北雜志》曰:宋趙子固每醉歌樂府執紅牙以節曲,紅牙拍板也。
58
拍板三。
59
増檀為 鐵作上《文獻通考》,詳一拍,《文獻通考九部樂》有鐵 板 草應。 《歌遲》韻書:虞美人草為虞《美人曲》,則草應拍而舞 」。宋歐陽修詩曰:「歌遲檀板換新聲」。。 無定板,可引繩。亘史善歌者有新腔,而無定板繩。合璧拍板,啄木為舌,可引作「穿」。 中序方始 三疊之終,韻書霓裳曲散序:六變無拍,中序始有拍 玉海。唐王維有以按樂圗示之者,維曰:「此《霓裳》第三疊拍也,為一拍之終」。
60
拍板四。
61
增《詩唐朱灣詠拍板》詩曰:「赴節心常在,從繩道可觀。須知片木用,莫向散材看。空為歌,偏若,仍愁和節難。既能親掌握,願得接同歡」。
62
角:一
63
增《宋樂志》曰:角長五尺,形如竹筒,本細末大,未詳所起。今鹵部及軍中用之,或以竹木,或以皮,無定制。按古軍法,有吹角者,此器俗名拔邏迴。 明都卬《三餘贅筆》曰:譙樓畫角之曲有三弄,相傳為曹子建所作,其初弄曰:為君難,為臣亦難,難又難再。㺯曰創業難,守成亦難,難又難。三㺯曰:起家難,保家亦難,難又難。今角音之嗚嗚者,皆難字之曵聲耳。 史苓《武昌記》曰:「武昌有龍山,欲雨,上有聲如吹角。 劉敬叔《異苑》曰:永寧縣濤山有河,水色紅赤,有自然石橋,多魚獺異禽,隂雨時,嘗聞鞉角聲甚亮。 《文獻通考》曰:北齊諸州鎮戌各給鼓吹,諸王給赤鼓、赤角,皇子增給吳鼓、長鳴角,上州刺史給青鼓、青角,中州以下及諸州鎮戌給黒鼓,角皆有衣,並同鼓色焉。 《唐樂府雜錄》曰:「鼓吹部有鉦鼓及角。 宋陳氏《樂書》曰:「胡角本應胡笳之聲,通長鳴、中鳴,凡有三部。宋朝審定音樂,更制鼓吹,雖角之尺度均一聲,比鐘律內之乘輿行幸,外之郡邑警備,莫不奏之以為警嚴。角二。
64
増《文獻通考》曰:黄帝㑹羣臣於泰山,作清角之音,似兩鳳雙鳴,二龍齊吟,丹蛇繞首,雄虹帶天,横吹雙角之實,不過如此。《樂錄亦云蚩尤氏率魍魎與黄帝戰於涿鹿之野,黄帝乃命吹角為龍吟以禦之。 《通禮義纂》曰:「魏武帝征烏桓,軍士思歸,乃減角為中鳴,其聲尤更悲切」。陳氏《樂書》曰:「晉陸士衡為河北都督,聞衆軍警角鼓吹,謂其司馬孫拯曰:我今聞此,不如華亭鶴唳。 又曰:「晉大司馬桓温屯中堂,夜吹警角,御史中丞司馬恬奏劾大不敬,厥明,温見之歎曰:此兒乃敢彈我,眞可畏也!」《三國典略》曰:初,魏世山摧,得三石角,藏之武庫。至是齊主入庫,賜從臣兵器,特以此角賜平秦王歸彦。 《齊書》曰:「王敬則母為女巫,常謂人云:敬則生時胞衣紫色,後應得鳴鼔角。人笑之曰:汝子得為人吹角」。 《南史》曰:張興世致位給事中,興世父謂之曰:「我雖田舍老公,樂鼓吹汝,可送一部,行田時吹之」。興世曰:「此是天子鼓角,非田舍公所吹」。 《元史綽和爾傳》:大徳元年,帥師攻巴林之地,巴林南有逹魯噶河,其將逹蘭台阻水而軍,伐木柵岸以自庇,士皆下馬跪坐,持弓矢以待我軍,矢不能及,馬不能進,綽和爾命吹銅角,舉軍大呼,其衆不知所為,爭起就馬,於是麾師畢渡。
65
角:三
66
《増龍吟》 虎吼,律書:樂圗馬鳴角一曲三聲,並馬上嚴警用之。第一曰龍吟,二曰彪吼,三曰阿聲。其中鳴一曲二聲,一為盪聲,二為牙聲,亦馬上警用之也。其大者謂之簸邏迴。 警夜 《悲秋黄帝內傳》:𤣥女請製角二十四,以警夜海,唐杜牧《聞角詩》曰:「城角為秋,悲更逺䕶,霜雲破 天遥」。金角 龍象《文獻通考》:「銅角,髙昌之樂器也,形如牛角,長二寸,西戎有吹金者銅角」是也。陶偘有奉獻金口角之說,謂之吹金,豈以金其口而名之耶?或云本出吳、越,非也。 《晉書安帝紀》:「桓元製龍角,或曰所謂亢龍角也,大抵角頭、象龍」。。 知兵心。 為軍容。唐戎昱塞上曲,樓上畫角哀,即知兵心苦。昬義纂軍中置角,以司 曉,故角為軍容。
67
角:四
68
増詩唐白居易賦得邊角詩曰:「邊角兩三枝,霜天隴上兒,望鄉相並立,向月一時吹戰,馬頭皆舉征,人手盡垂嗚嗚!三奏罷,城上展旌旗。 宋蘇軾過江,夜行武昌山上,聞黄州鼓角詩曰:「清風㺯水月銜山,幽人夜渡吳王峴,黄州鼓角亦多情,送我南來不辭逺江南又聞出塞曲,半雜江聲作悲健,誰言萬方聲,一概鼉憤龍愁為余變,我記江邊枯柳樹,未死相逢眞識面,他年一葉泝江來還,吹此曲相迎餞。 元劉因聞角詩》曰:「人間無物比悠揚,誰道一聲隨夜長。餘哀到曉無尋處,吹作南湖十裏霜」。 又黄庚聞角詩》曰:「誰送寒聲入夢中,遥知人在戍樓東。明朝梅嶺花飛雪,未必多因昨夜風」。 李俊民聞角集唐詩曰:「鐵馬狐裘出,漢常建瘴雲深處守孤城劉禹錫無端,遇著傷心事吳融,鳴軋江樓角一聲杜牧
69
觱篥一。
70
増通典曰:篳篥本名悲篥,後乃以笳為首,竹為管也。樂部曰:觱篥者,笳管也。卷蘆為頭,截竹為管,制法角音,九孔漏聲,五音咸備。唐編入鹵簿,名為笳管,用之雅樂,以為雅管。六竅之制,則為鳳管旋宫,轉氣以應六律者也。 《文獻通考》曰:唐九部樂有漆觱篥,安國樂有雙觱篥,《樂圖》所傳也。 陳氏《樂書》曰:「觱篥,宋朝元㑹乗輿行幸,並進之,以冠雅樂,然其大者九竅,以觱篥名之。小者六竅,以風管名之,六竅者猶不失乎中聲,而九竅者其失蓋與太平管同矣。
71
觱篥二。
72
増陳氏《樂書》曰:唐天後,朝有陷寃獄者,其妻配入掖庭,善吹觱篥,乃撰《别離難曲》。 《明皇雜錄》曰:「明皇幸蜀,初入斜谷,霖雨涉旬棧道,雨中聞鈴音與山相應,因採其聲為雨霖鈴曲。梨園弟子善吹觱篥者,張野狐為第一,時從至蜀,上因以曲授之」。 《樂府雜錄》曰:徳宗朝,有將軍尉遲青,素善觱篥,冠絶古今,時幽州有王麻奴,河北推為第一手,後訪謁尉遲,因於髙般涉調中吹一曲,曲終,汗洽其背,尉遲頷頤而已,謂曰:「何必髙般涉調也?」即自取銀字管於平般涉調吹之,麻奴涕泣愧謝,自此不復言音律矣。元和、太和以來,有黄日遷、劉楚材尚六六,皆能者,大中以來,有史敬約在汴州。
73
觱篥三。
74
増桃皮。 竹管。《通典》:桃皮觱篥卷,桃皮以為篳篥也。 ,下樂部詳一。 儒者相傳雅樂之冠。《文獻通考》:觱篥或雲儒者相傳,蕃人吹角以驚馬,後乃以笳為首,竹為管 下。陳氏《樂書》詳一。 旋宫轉器。 咀徴含商,又云觱篥,後世樂家者流,以其旋宫轉器以應律管,因譜其音為衆器之首,至今鼓吹敎坊用之。 下。唐温庭筠詩詳後四。 《十字譜聲》:《三更塞曲》。《文獻通考》:今敎坊所用篳篥,上七孔,後三孔,以五九工尺、上一、四六勾,合十字譜其聲。唐杜甫《夜聞篳篥詩》:夜聞觱篥滄,江上衰年側」,耳情所嚮鄰舟一聽多感傷。塞曲三更歘悲壯。
75
觱篥四。
76
増詩唐李賀申胡子觱篥歌曰:顔熱感君酒,含嚼蘆中聲,花娘篸綏妥,休睡芙蓉屏,誰截太平管列㸃排空星直貫開花風天上驅雲行,今夕嵗華落,令人惜平生。又白居易小童薛陽陶,吹篳篥,歌曰:剪削乾蘆插寒竹,九孔漏聲五音足,近來吹者誰得名,關摧老死李衮生,衮今又老誰其嗣!薛氏樂童年十二,指㸃之下師授聲,含嚼之間天與氣,潤州城髙霜月明,吟霜思月欲發聲,山頭江底何悄悄?猿鳥不喘魚龍聽,翕然聲作疑管裂,詘然聲盡疑,刀截有時婉軟無筋骨,有時頓挫生稜節急聲圓,轉促不斷,轢轢轔轔似貫珠,緩聲展引長有條,有條直直如筆描,下聲乍墜石沈重,髙聲忽舉雲飄蕭」。又温庭筠李相伎,人吹篳篥歌曰:蠟煙如纛新蟾滿門外,平沙草茅短黑頭丞相九天歸,夜聽飛瓊吹朔管,情逺氣調蘭蕙薰,天香瑞彩含絪緼,浩然纎指都揭血,日暖碧霄無片雲,含商咀徴雙幽咽,軟縠疎羅共蕭瑟,不盡長圎疊翠愁,柳風吹破澄潭月,鳴梭淅瀝金絲蕊,恨語殷勤隴頭水,漢將營前萬里沙,更深一一霜鴻起,十二樓前花正繁,交枝簇蔕連璧門,景陽宫女正愁絶,莫被此聲摧斷魂。 元朱徳潤和趙季文《觱篥吟》曰:髙堂風露生涼秋,興來乘月登西樓。杜寛對客被裋褐,獨吹觱篥驚,羣優,移商換羽窮,雕鎪箜篌匏笙聲不侔,棃園宫人清淚收,昔聞此曲供王侯。金花玉管蒼鳳頭,當筵咿啞和梁州緩急應節如解牛,清風席上寒颼飀。關山葉落清渭流,朝供暮奉何時休。歸來白屋書謾抽,走謁髙貴多請求,撥刺驚魚度寒湫,山空鶴怨中夜愁時作低韻同羗謳。趙公一聞能解憂,先生作歌君少留。昔曾天上聆鏘球,翕如鸞鳳鳴。丹丘聽之不厭,兩耳浮,便當攜君跨雙虬,拂衣和曲參天遊。
77
御定淵鑑𩔖函卷一百九十一
URN: ctp:ws252666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