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二十二

《卷二十二》[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1
欽定四庫全書
2
御定淵鑑𩔖函卷二十二歳、時部十二旱、稔、水、澇、荒、救水災、附豐 凶 人飢附旱一。
3
增尚書》,曰曰僭,恒暘若。 原《洪範五行傳》曰:「旱,所謂常陽,不謂常陽而謂旱者,以為災也。旱之為言乾,萬物傷而乾不得水也。君持亢陽之節,暴虐于下,興師旅,勤衆勞民,以起城邑,臣下悲怨而心不從,故陽氣盛而失度,故旱菑應也」。 《毛詩》曰:「倬彼雲漢,昭回于天。王曰於乎何辜?今之人,天降喪亂,饑饉薦臻,靡神不舉,靡愛斯牲。圭璧既卒,寧莫我聽。旱既太甚,蘊隆蟲蟲,不殄禋祀,自郊徂宮,上下奠瘞,靡神不宗。旱既太甚,滌滌山川,旱魃為虐,如惔如焚。我心癉暑,憂心如熏。 韋曜《毛詩問》曰:「雲漢之詩,旱魃為虐。《傳》曰:「魃,天旱鬼也」。《箋》曰:「旱氣生魃,天有常神,人死,為鬼。不審,旱氣生魃,奈何?答曰:魃,鬼人形,眼在頂上,天生此物則將旱也。天欲為災,何所不生,而云有常神者耶? 增《禮記月令》曰:「仲春行夏令,則國乃大旱,煖氣早來」。 原《周禮》曰:「司巫掌羣巫之政令,若國大旱,則率巫而舞雩」。 増又曰:「女巫掌歳時祓除釁,浴旱暵則舞雩」。《左傳》曰:「龍見而雩」。《穀梁》曰:「雩者,為旱求也」。 原《春秋考異郵》曰:「旱之言悍也,陽驕蹇所致也」。《春秋繁露》曰:「水干土則大旱」。 增《續漢書》曰:郡國旱,公卿行雩禮,求雨,閉諸陽門,衣皁衣,興土龍立。土人舞童二佾,七日一處。 又曰:「郡國旱,各掃除社稷,公卿官長以次行雩禮求雨也。 原管子曰:「春不收枯骨朽胔,伐枯木而去之,則夏旱至矣」。 増莊子曰:「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熱」。 《原山海經》曰:「泰華之山削成,而四方有蛇,名曰肥遺。六足四翼,見則天下旱。 又曰:東荒北隅有山,名土丘,應龍處南極,殺蚩尤,夸父不得復上,故下數旱旱而作,龍應之,乃得大雨。 黃帝占書曰:「日中三足烏。見者,大旱,赤地」。 師曠占曰:「歳欲旱旱,草先生旱。草者,蒺藜也」。 京氏別對災異曰:「久旱何?」曰:「人君無施澤惠,利于下則致旱也。不救,即蝗蟲殺穀。其救也省,讁罰行寛大,惠兆民,勞功吏,賜鰥寡廩不足。 神農求雨書》曰:「春夏雨日而不雨,甲乙命為青龍,又為火龍,東方小童舞之。丙丁,不雨,命為赤龍南方壯者舞之。戊己,不雨,命為《黃龍》,壯者舞之。庚辛不雨,命為白龍。又為火龍,西方老人舞之。壬癸不雨,命為黑龍,北方老人舞之。如此不雨,潛處闔南門,置水其外,開北門,取人骨埋之。如此不雨,命巫祝而暴之,不雨,神山積薪,擊鼓而焚之。《神異經》云:南方有人長二三尺,袒身而目在頂上,行走如風,名曰魃。所見之國大旱,赤地千里,一名狢,遇者得之,投溷中乃死。旱災消也。
4
旱二。
5
《增尸子》曰:「湯之救旱也,乗素車、白馬,著布衣,身嬰為牲,禱于桑林之野。 世說曰:「湯時大旱七年,雒川竭煎沙爛石,乃使持三鼎祝山川。教祝曰:政不節耶?使人疾耶?賄賂行耶?讒夫昌耶?宮室崇耶?女謁盛耶?何不雨之甚耶!」 原《洪範五行傳》曰:「魯桓公五年,大雩旱也。先是,公弑君而立,有自危之心,而下有怨懟之氣,外結大國,娶于齊以為夫人。後比二年,天子使大夫來聘,極上得天子意,憑大國之心,則有亢陽之意,以御臣下。興邢丘之役以勞百姓,則臣下離心而不從,故應是而秋大旱增」。又曰:「魯宣公十年秋,大旱,時公興師與齊伐葉。夫伐國亢陽,蓋師旅百姓所不欲也。應時大旱。 原《左傳》曰:「衞大旱,卜有事于山川,不吉。甯莊子曰:昔周饑,克殷而年豐,天其或者欲使衞討邢乎?從之。師興而雨」。 又曰:「夏,大旱,公欲焚巫尫。臧文仲曰:非旱備也,脩城郭,貶食省用,務稼勸分,此其務也。巫尫何為?天欲殺之,則如勿生。若能為旱,焚之滋甚」。公從之。是歳饑而不害。 韓子》曰:晉公使師曠奏清徵,師曠曰:「清徵不如清角」。平公曰:「清角可得聞乎?」師曠曰:「君徳薄不足以聽之。聽之,將恐有敗」。公曰:「寡人老矣,所好者音,願遂聽之」。師曠不得已而鼓之,一奏之,有雲從西北方起,再奏之,大風至,大雨隨之,裂帷幕,破爼豆,墮廊瓦,坐者散走,平公恐懼,伏于廊室,晉國大旱赤地。三年,平公之身遂癃病。 《左傳》曰:「鄭大旱,使屠擊有事於桑山,斬其木,不雨」。子産曰:「有事于山,藝山林也,而斬其木,其罪大矣。 晏子曰:齊大旱,公召羣臣問曰:天不雨久矣,民且飢色,吾使人卜之,祟在髙山、廣澤,寡人少賦斂以祠靈山,可乎?」羣臣皆莫有對者,晏子進曰:「不可祠,此無益也。夫靈山固以石為身,以草木為毛髮,天久不雨,髮將燋身將熱,彼獨不欲雨乎?祠之何益! 《家語》曰:孔子在齊、齊大旱,春饑。哀公問于孔子曰:旱如之何?孔子曰:凶年則乗駑馬,力役不興,馳道不修,祈以幣玉,祭事不懸祀以下牲。此則賢君自貶以救民之禮也。 《禮記》曰:「歳旱,穆公召縣子而問焉,曰:天久不雨,吾欲暴尫而奚若?曰:天則不雨,暴人之疾子虐,毋乃不可與。然則吾欲暴巫而奚若?曰:天則不雨,而望之,愚婦人于以求之,毋乃已疏乎?徙市則奚若曰:天子崩,巷市七日,諸侯薨,巷市三日,為之徙市,不亦可乎? 莊子曰:梁君出獵,見白鴈,羣君欲射之,道有行者駭之,君怒,欲射行者,其御公孫龍下車撫矢曰:昔先公時大旱三年,卜之以人祠,乃雨,公下堂頓首曰:吾所以求雨,以為民也,吾自當之。言未卒而天大雨,方千里者,何徳于天而惠于民也?今君王以白鴈而欲殺人乎?」《汝南先賢傳曰:𡊮安為楚相,會楚王英事,互相牽引,拘繫者千餘人,三年而獄不决,坐掠幽而死者百餘人,天用災旱,赤地千里,安受拜即控轡而行,既到,决獄事,人人具録其辭狀,本非首謀,為主所引,應時理遣,一旬之中,延千人之命,其時甘雨滂霈,歳大豐稔。 《東觀漢記》曰:「和熹鄧后稱制,京師旱,至五月朔,太后幸雒陽寺,省庶獄,舉寃囚杜冷不殺人自誣,被掠羸困,使輿見畏,吏不敢自理。吏將去,微疾舉頸,若欲有言,太后察視,覺之,即呼還問狀,遂信即時收令下獄抵罪。尹左遷,行未還宮,澍雨大降」。 《孔叢子》曰:子豐拜髙第御史,建初元年,歳大旱,乃上疏曰:「臣聞為不善而災報,得其應也。為善而災至,遭時運也。陛下即位日新,視民如傷,而不幸耗旱時運之會耳,非政敎之所致也。昔成湯遭旱,因自責減,御損膳而大有年天,意者陛下未為成湯之事焉」。天子納其言而從之。三日雨,即降,轉拜黃門侍郎,典東觀事。 《㑹稽典錄》曰:夏香,字曼卿,永興人也,為農夫香,挺然特立,明果獨斷,年十五,縣長葛君出臨虛里㑹客飲宴,時郡遭大旱,香進諫曰:「昔殷湯遭旱,以六事自責,而雨澤應澍,成王悔過,偃禾復起,自古先聖,畏懼天異,必思變復,以濟民命,今始罹天災,縣界獨甚,未聞明達,崇殷周之徳,臨祭獨歡,百姓枯瘁,神祗有靈,必不享也。百姓不足,君孰與足?宜當還寺長,即罷會身,捐俸祿以贍飢民」。 《漢書》曰:「東海孝婦少寡,無子,養姑甚謹。姑告鄰人曰:孝婦養我勤苦,哀其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壯,奈何後姑自縊死。姑女告吏婦殺我母,吏捕孝婦,婦誣服,郡掾于公爭之不得,乃抱具獄哭于府上,因辭疾去。郡中枯旱三年後,太守至殺牛自祭孝婦冢,因表墓天,立大雨。歳熟,郡中以此大敬重于公。 《增麈史》曰:朝奉郎杜球言:永熈幸佛寺塔廟,禱雨至天慶三館起居,因駐輦問曰:天久不雨,奈何?或對天數,或對至誠,必有應一綠衣少年」。越次對曰:「刑政不脩故也」。上頷之而行。歸,復駐輦,召綠衣者問狀,對曰:「某所守臣犯贓,法當配宰相,以親則不配某所。守臣犯贓,不當死」。宰相以嫌卒罪之。翌日,上為罷宰相,天即大雨。綠衣者,即寇萊公也。 又曰:鄭俠見荊公,言青苖之害,不答,久之,得監在京安上門,會大旱,自十一月至於三月,河東、河北、陜西流民大入京師,與城外飢民市麻●麥麩為之糜,或掘草根、採木實以食俠,上疏曰:「今天下憂苦,質妻鬻女,父子不保,拆屋伐桑,爭貨于市,輸官糴米,皇皇不給之狀,繪為一圗,此臣安上門日所見,百不及一,陛下觀臣之圗,行臣之言,十日不雨,乞斬臣以正欺罔之罪」。
6
旱,三
7
原杲日 《愆陽》《詩》曰:「其雨其雨,杲杲出日,人專望雨而日出也。 愆,陽陽驕也。 八月,七年八月不雨,則君不舉煎。《呂氏春秋》曰:「成湯之旱,七年 沙爛石」。。 未覩鸛鳴,且憂狼顧」。詩:鸛鳴于垤,將雨之候也。顧賈誼曰:失時不雨,人且狼顧」。《注》:「狼 ,恐懼貌。 憤歎成隂 歡娛為旱晉石衡問袁甫曰:「壽陽巳西,恒旱已東,恒澇何也?」甫曰:「壽陽已東,吳人也。夫亡國之音哀,鼎足強邦,一朝失職,憤歎成陰,陰積成水,故恒澇也。壽陽已西,中國新卑強,吳美寶盡入志,滿心盈長為旱。故《公羊》曰:魯僖公甚悅,故旱。是以京師若抑強扶弱,則天下和平」。。 天厲流行,地財耗斁厲,疾疫也也。《詩》:耗斁下土」。注:「旱害 。斁,散也」。 密雲徒自西郊,零雨未沾南畝。 雲重積而又散。 雨垂下而復收《文選》東作,既嗟於歳旱。 南山坐望於朝躋。 屯西郊之雲,且聞不雨」。 廢南畝之稼,豈望有秋? 仰夫膏雨巳愆,天降之期。 望彼畢星,未及月離之候。 増鑠石流金俱《楚詞》 旱備原有備。 無虞: 耗斁為災,雖爽月離之候。 流行有備,則無歳取之虞。
8
旱四。
9
原免稅《水旱免稅令》曰:「諸田冇旱,蟲霜處拘見營田,州縣檢實具帳申省,十四損已上免租稅調,七已上課役俱免。若桑麥損盡,各免其所輸,聽折來年,經二年後,不在折限。其應免者,通計麥用為分數」。 懸耜 「不為災」。自十月至于五月不雨,不為災。 必後枯」。夫為稼於畝,偏有一溉之益,雖歸燋爛,而一溉之旱苖必後枯也。 《倬彼雲漢《詩序》:雲漢美宣王遇災能懼。 《用汝霖雨》《書》「若歳大旱,用汝」作「霖雨」 時雨不降百榖不成,五榖不滋,害于粢盛。 髙田不熟 天時不齊《禮記》同年有豐凶之異也。。 夭厲不戒。 野無青草。 民且菜色詳後旱備 山陵不收: 水泉咸竭 旱備原千里之旱。賈誼曰: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胡以為恤。 三年之食《禮》曰:「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雖有凶旱水澇,民無菜色,然後天子食,日舉以樂」。 恤人之心,救患之䇿。 愆陽為沴,歳不順布。 布政有經,衆無匡懼。
10
旱五。
11
原詩晉李顒經過渦路》詩曰:「言歸越東足,逝將反上都,後洫塡中路,改轍脩兹衢。旦發石亭境,夕宿桑首墟,勁焱不興潤,零雨莫能濡,亢陽彌十旬,涓滴未暫舒,泉流成平陸,結駟可廻車,肇允相忘鱗,翻為涸池魚,咫歩不能移,白日奄桑榆」。 《梁庾肩吾奉和武帝苦旱詩曰:「陽山蛇不蟄洳,澤鳥猶攢暫息流,膏雨將似怨祁寒,文衣夜不臥疏食,晝忘餐,潔誠同望。祀惟馨等,浴蘭江,蘋享上帝荆璧奠。髙巒繁雲興,岳立,蒸穴動龍蟠。渭渠還積水,滮池更起瀾」。 增宋朱松久旱,新歳乃雨。詩曰:髙田土可簏,下田不受犂遺,蝗憂挿啄,況乃麥,未齊赤子,天自憐溝壑,忍見擠雨逐新歳來停雲忽淒淒莫辭三日霖,為作一尺泥,汪汪既沒膝灔灔,仍拍隄,漸看蓑笠,出笑語,喧畛畦,我欲與寓目父老同攀躋,此身羣萬生,擾擾舞甕雞,曽亦無幾求,脫粟配羮藜,永言故隴耕,老眼路淒迷,好收斂,版手鋤,耰歸自攜。 《楊萬里憫旱》詩曰:「鳴鳩喚雨如喚晴,水車夜啼聲徹明。乖龍嬾睡未渠醒,阿香推熱呼不譍,下田半濕髙全坼,幼秧欲焦老差碧,書生所向便四壁,賣漿逢寒歩逢棘,還家浪作飽飯謀。買田三歳兩無秋,一門手指百二十,萬斛量不盡,窮愁小兒察我慘,不樂旋沽邨酒聊相酌更哦子美醉,時歌焉。知飢死,捐溝壑,水車啞啞止復作」。 蘇軾久旱望雨詩》曰:「飢人忽夢飯甑溢,夢中一飽百憂失,只知夢飽本來空,未悟真飢定何物?我生無田食破硯,爾來硯枯磨不出,去年太歳空在酉,傍舍壺漿不容乞,今年旱勢復如此,歳晚何以黔吾突,青天蕩蕩呼不聞,况欲稽首號泥佛,甕中蜴蜥尤可笑,跂跂脈脈何等秩,陰陽有時雨有數,民是天,民天自卹。我雖窮苦不如人,要亦自是民之一。形容可似喪,家狗,未肯弭耳爭投骨,倒冠落幘謝朋友,獨與蚊雷共圭蓽。故人嗔我不開門,君視我門誰肯屈?可憐明月如潑水,夜半清光翻我室,風從南來非雨候,且為疲人洗蒸鬱,褰裳一和,快哉謡,未暇飢寒念明日」。
12
原頌《漢東方》、《朔旱頌》曰:「維昊天之大旱,失精和之正理。遙望白雲之酆淳,滃曈曈而亡止。陽風吸習而熇熇羣,生閔懣而愁憒。隴畝枯槁而允布,壤石相聚而為害。農夫垂拱而無為,釋其耰鉏而下涕。悲壇畔之遭禍,痛皇天之靡濟。
13
原啓梁簡文帝謝敕示苦旱詩啓曰:「伏以九年之水,不傷堯政,七載之旱,無累湯朝,歳𢎞則公田巳脩,農勤則我庾惟億。今者亢陽以來,為日未久,將恐督郵不黜,失在汝南之守。暴胔未收,無傷河南之尹,而載勞興居,仰發歌詠,無愛珪璧,有事山川,菲飲食矣,加之以撤膳焉,中夜不寐,加之以申旦焉,此唐、虞之所闕,如軒頊之所不逮。
14
原書魏應璩與廣川長岑文瑜書曰:「頃者炎旱,日更增甚,砂礫銷鑠,草木焦卷,處凉臺而有鬱蒸之煩,浴寒冰而有爍爛之燥。宇宙雖廣,無陰以憩,雲漢之詩,何以過此。土龍矯首於元寺,泥人鶴立於闕里,脩之歴旬,靜無徵効,明勸敎之術,非致雨之備也。知恤下民,躬自暴露,拜起靈壇,勤亦至矣。昔夏禹之解陽旱,殷湯之禱桑林,言未發而水旋流,辭未卒而澤滂霈。今者雲重散而復積,雨垂落而復收,得無賢聖殊品優劣異姿乎!
15
原文魏陳王、曹植告咎文曰:「五行致災,先史咸以為應政而作,天地之氣,自有變動,未必政治之所興致也。于時大風發屋拔木,意有感焉,聊假天帝之命,以誥咎祈福,其辭曰:上帝有命,風伯雨師。夫風以動氣,雨以潤時,陰陽協和,庶物以滋,亢陽害苖,暴風傷條,伊周是遇,在湯斯遭,桑林既禱,慶雲克舉,偃禾之復,姬公走楚,況我皇徳,承天統民,禮敬川岳,祇肅百神,享兹元吉,釐福日新,至若炎旱赫羲,飇風扇發,嘉卉以萎,良木以拔,何谷宜塡,何山應伐,何靈宜論,何神宜謁。於是五靈振竦,皇祗赫怒,招搖警怯,欃槍奮斧,河伯典澤,屏翳司風,右呵飛亷,顧叱豐隆,息飇遏暴,元敕華嵩,慶雲是興,效厥年豐,遂乃沈陰坱圠,甘澤微微,雨我公田,爰及予私,黍稷盈疇,芳草依依,靈禾重穗,生彼邦畿,年登歳豐,民無餒飢。
16
增賦唐撰人名闕。《驕陽賦》曰:「維皇穹之造物,何靈鑒之不昭,寂然陰閉,倐爾陽驕。風行天而啓象,水干土而成妖。山蛇則四翼呈歳,日烏則三足昇朝,亭臯背春兮失色,草木先秋而欲凋。螢飛火井,蛙動陽飇。嗟乎!春之云,滌山之方,焦旱如何?其農為足恤,雲祁祁而始布。日杲杲而行出,立嗇夫於丙丁。命小童於甲乙,春雷無聞,奮豫夜月,罕當離畢。阡陌之多稌不滋,堯湯之下人斯疾。是則墳封孝婦,東海之守非才,囚繫寃圄,河南之尹未黜水澇一。
17
增《禮》曰:「雨水不時」。 榖梁曰「髙下,有水災,為大水也」。水澇二。
18
增唐志曰:「貞觀八年,山東及江、淮大水,帝憂之,問虞世南,世南對曰:恐有寃獄枉人,宜省錄纍囚。 又曰:「神龍元年,大水,詔九品以上官直言極諫。宋務光上書曰:「切見自夏以來,水氣勃戾,天下多罹其災,洛水暴漲,漂損百姓。《傳》曰:簡宗廟,廢祠祀,則水不潤下。夫王者即位,必郊祀天地,嚴配祖宗。自陛下御極,郊廟山川,不時薦見。又水者陰𩔖臣妾之道,氣盛則水泉溢,頃虹蜺紛錯,暑雨滯霪,陰勝之沴也。後廷近習,或有離中饋之政,干以外政,願深思大變,杜絶其萌也。 又曰:「韓滉以戶部侍郎判度支,大厯十二年秋大雨害稼十八,京兆尹黎幹言狀,滉恐有所蠲貸,固表不實。代宗命御史行視,實損田三萬餘頃。始,渭南令劉藻附滉,言部田無害,御史趙計按驗如藻言。帝又遣御史朱敖覆實,害田三千頃。帝怒曰:「縣令所以養民,而田損不問,豈卹隱之意耶?」即貶為南浦員外尉,計亦斥為豐州司戶員外參軍焉。水澇三。
19
原班師。 鼔衆。《左傳》:水潦將降,懼不得歸。荀偃、士匄請于荀罃,請班師。 榖梁氏曰:救水以鼓衆。 御船 伐鼔。漢建始三年秋,京師相驚,言「大水至,百姓奔走相蹂躪,王鳯言太后上及後宮可御船,王商曰:「自古無道,水猶不冐城郭,今政化和平,何由有水,此必訛言」。俄而定鳯大慙, 晉書:雨多則禜,祭用赤幘、朱衣,閉諸陰,朱紫禜,社伐赤鼔。 用牲 免稅秋大水,鼓用牲于社于門,非常也。具水損、免稅。 旱注。 懸釜 《資舟》韓魏圍晉陽,決晉水以灌之,城中巢居,懸釜而炊。旱則資舟備水災。 湯湯。 浩浩書湯湯,洪水,方割注割,害也。 浩浩滔,天注:言漫天也。出平原。 徙髙地。平原出水為大水,輔公沙穆為𢎞農令。元壽元年,三 已東漂沒,穆曉占乃預告百姓,徙髙地,遂得免。 舞商羊 《歌瓠子》《家語》,齊童謡曰:「天將大雨,商羊鼓舞,乃一足鳥舞」。孔子曰:「齊將大水災也」。之《漢書》曰:「洪河之決,瓠子帝親自塞。乃為瓠子 歌》」。。 害於粢盛。 敗其城郭《左傳》「公使弔宋災曰:「天作淫雨,害於粢盛」。 《月令》:「後乃大水,敗其城郭」。城復于隍。 岸變為谷。 災既流行 水方洊至洪河之決瓠子。 滄海之變桑田 救水災,原鯀堙禹濬《書》曰:「鯀,堙洪水」。《注》:「堙,塞也」。澮《禹貢》:「濬畎澮距川」。《注》:「濬,深也,深其畎 ,以通于川」。。 負薪捧土漢河內決瓠子,令將軍以下皆負薪塞之。孟朱浮與彭寵書曰:「亦猶河濵之人捧土以塞 津」。沈石犀。 投白馬蜀郡水災,太守李氷乃刻石為犀,沈于江浦,以厭洪水水,乃止。 漢王尊字子贑,為東郡太守。河水盈汛,浸瓠子金隄,尊躬率吏民投沈白馬以祭水神。河伯尊執圭璧,使巫祝請以身填金隄,因止宿廬居隄。 績弗成 費無巳鯀九載績用弗成隄,賈讓言若繕完舊,増卑培薄,勞費無巳,數逢其害,此下䇿也。 決九川。 距四海《尚書注》:「距,至也,決川使通于海」。 竊壤以堙。 積灰而止《山海經》: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 《淮南子》曰:「古者四極,廢九州裂,大水為害。於是女媧乃積蘆灰而止之,故曰積灰也」。。 除九年之災,興萬人之利。 屬方割之災。 軫其咨之念。 軫,恤人之心。 開救物之志 既有備於流行。 且無虞於昏墊。 宜務資舟之備。 庶無懸釜之虞。 夏禹,濬川人,受賜矣。 臺駘障澤,帝用嘉之禹隨山,濬川人,到于今受其賜。 金天氏有裔子昧,為𤣥冥師,生允格、臺駘、宣汾,流障大澤。帝用嘉之,封諸汾州。 災同瓠子,莫展計於負薪。 水等孟津,方效愚於捧土。
20
水澇四。
21
原霖凡雨,自三日巳往為霖 災榖梁》曰:災為大水。 傷稼《漢書》:和帝元年十年、十三年、十四年、十五年,水多漂雨傷稼。 灌城詳前 《尭九年》堯有九年之水 漢連月《漢書古今注》:光武六年九月,大雨連月,苖稼更生䑕巢樹。 下水上騰。 苦雨數來 淫雨早降《月令》:「雨水不時,水潦為敗,苦雨數來,丘隰水潦,天多沉隂,淫雨早降」。。 水潦不時以水潦之不時,天厲不戒 不辨牛馬《莊子》曰:「秋水大至兩涯之間,不辨牛馬」。,變於魚鼈《辨命論》曰:「空桑之里,化為洪川,歴陽之都,變於魚鼈」。。 龍鬭門外。鄭大水龍鬭于時門之外洧泉。 䑕巢樹上詳上 曽甍巢鸛《苦雨》詩「水鸛巢曽甍」臼,竈生鼃。 上天降災,下民昏墊墊,溺也。 上帝不弔,下民嗟怨。 水潦方降 國乃大水」。 増訛言水至。詳御船注。 水氣勃戾詳水澇二 三鴉谷水《五行志》曰:唐中宗景龍八年,鄧州三鴉口大水,塞谷。。 救水災。 原大防》大為之防 逺績禹功》 有能俾乂。堯曰:洪水方割,有能俾乂。注:乂,理也。有能理水,將使之。 不復為害」。《漢書》:王景,字仲通,能治水,詔遣與王吳共治浚儀渠。王吳用景之法,堰流水,乃不復為害。 發船徙避漢武帝時,河決灌四郡人,令謁者二人發河南漕船五百艘,徙人避水,居丘陵九萬七千口。 穿渠散患。賈讓言若乃多穿漕渠,使人得以灌田,分散水患,雖非聖人,法亦救敗之術。 為魚之患詳前禹功注乃粒之功禹治水畢,烝民乃粒
22
水澇五。
23
增詩宋唐庚江漲》詩曰:「秋來雨似澆雨,罷水如潮市改依髙岸,津喧救斷橋雲陰哭,鳩婦池,溢走魚苖。天意良難測,前時旱欲焦」。 又戊子,大水詩》曰:「踏歌喧喧雜鐃鼔,潭邊呼龍令作雨,龍嗔揮水十丈餘,千邨萬落幾為魚,寄謝神龍且安處,熟睡深潭不驚汝」。 又曰:「夜半傳呼河入室,攬衣下,牀深沒膝,舊來水不到譙門,老巫歸咎西門君,西門君去老巫舞」。明年,卻娶河伯婦。 元張養浩行水災郊外詩》曰:「雲駁疎陰漏,日華曨曨,晨色散林鴉馬前,怪底猶明月,路轉,滿川蕎麥花。 《方回十月初三日水長二丈早行》詩曰:「夜聞舟人呼,江水溢二丈。岸薪隨波流,救者何攘攘。亥子十月交,地氣不當上。十日柱礎汗,蠅蚊鬨帷幌。此時肯為雪,豈不兆豐穰。積熱化滂沱,傾空瀉盆盎。前夕適醉臥,不省船背響。濤聲撼醒枕,于兹發孤想。炎方節候乖,病叟體膚癢,遑遑欲何之?曷日中國仰,星斗猶粲然。曉征發雙槳,起視所泊處,餘燈煜蒼莽。 吳萊吳中水澇詩》曰:「客來自吳土,示我吳儂言。吳儂歳苦水,謂是太湖翻!太湖四萬頃,三江下流洩。疏瀹乆無人,●汙與海絶。東風一鼓盪,暴雷如頽城。屋扉蚌蛤上,畦畎魚龍爭。嘉種不得入,種亦悉爛死。民事何所成,食天俱在水」。
24
豐稔一
25
增詩曰:「我黍與與,我稷翼翼」。 《尚書考靈曜》曰:「春政不失,五榖孳,夏政不失甘雨時。季夏政不失,地無菑,秋政不失人民昌。冬政不失少疾喪,五政不失,百榖稚熟,日月光明。 《春秋元命苞》曰:咸池主五榖,其星五者,各以其職以精委為國也。 《孝經援神契》曰:「歳星守,心年豐」。《廣雅》曰:「年稔,秋榖熟也」。 《禮斗威儀》曰:「君乗木而王,則草木豐茂,嘉榖並生」。
26
豐稔二。
27
增榖梁傳》曰:「宣公十六年冬,大有年,五榖大熟」。 《漢記》曰:鮑徳脩志節有名績,累官為南陽太守,歳灾,惟南陽豐稔,吏民愛悅,號為神父」。 又曰:「建武二年秋,天下野榖滋生,麻菽尤盛,或生苽菜果實,野蠶成繭,山民收其絮採,獲榖果以為蓄積。 《山海經》曰:「鰩魚見則天下必大穰也」。
28
豐稔三。
29
原農夫望,歳 《田祖祈年閔,閔焉,如農夫之望歳神。《周禮注》:「祈年祈豐年,田祖 ,農也。 三時不害: 五榖皆熟。左傳》:時和年豐,有榖梁,五榖皆熟,為 年。 夢魚之兆。 克殷之年,詩:牧人乃夢衆維魚矣,衆維魚矣,實惟豐年 。昔周饑,克殷而年豐。秋成無害」。 歳計有餘。 滯穗斯積 餘糧不收涇水長禾黍。 斥鹵生稻梁。《漢書》云:太始二年,趙中大夫白公復奏穿渠,引涇水首起谷口,尾入櫟陽,注渭中,袤二百里,因名曰白渠。民得其饒,歌之曰:「涇水一石,其泥數斗,且溉且糞,長我禾黍興」。《呂氏《春秋》:魏襄王使史起為鄴令,引漳水灌田,民得 。利為歌曰:「鄴有聖令,為史,公決漳水,灌鄴旁。終古斥鹵,令生稻粱」。 力田不如逢時。 躬稼,徒欲望歳 秋收三日之囷。 歳計十千之稅。
30
豐稔四。
31
原大有《公羊》有年以喜書也,僅有年,亦足以當喜大有年豐稔也。 《多稌《詩》曰:「豐年多黍多稌順成順成之歳,年榖多熟 多稼大田、多稼 膏澤多豐年。 餘糧栖畝而不收 陳陳相因 穰穰年榖,和熟。豐穰。穰,人掌反 千倉 萬箱乃求千斯倉,乃求萬斯箱 補敗以豐補敗 當喜詳上 髙下皆熟。鹽鐵論云:周公時,天下太平,丘陵髙下皆熟。 一縣徧熟益都耆舊傳》曰:「趙瑤字元珪,為閬內令,遭旱,率掾吏齋戒請雨,靈應,一縣榖徧熟」。 榖石五錢《漢書》云:「宣帝即位,歳數豐稔,榖石至五錢」。。 榖石數錢。《桓子新論》云:世俗咸曰:漢文帝儉約脩道徳,躬先天下,天下化之,故致充實殷富,榖石數十錢。米流出門。《梅陶書》云:古人就食于安里,今三州米流出門。 粟敗不食,《漢書》云:武帝之初,國家無事,天下富饒。太倉之粟,陳、陳相因,至于腐敗,不可食也。 曽孫之稼如茨如梁,曽孫之庾,如坻如京。 農夫之慶 寒溫節則年熟晏子云:「景公伐魯,問無擇曰:「魯之年榖何如?」對曰:「陰冰厥陽冰厚五寸,公不知,以告晏子。晏子對曰:「君子也。問年榖而對冰禮也。陰冰,厥陽冰厚,五寸者寒溫,節節則刑政平,平則上下和,和則年榖熟,乃不伐魯」。。 天雨榖,歳大熟京房《易妖占》云 天雨金歳大熟同上 容雞至則年穰《南越志》云:「髙興縣多容雞,其形似雞而五采,至則年穰」。 龍掘見境大豐。《南海記》云:程溪蒲口有蒲母養龍,斷其尾,因名龍掘肘,人見之,則境大豐也。 祭祀得宜,五榖豐《禮稽命》徴云:「天子祭祝天地、宗廟、六宗、五岳,得其宜,則五榖豐登」。。 歳欲豐甘草先生,《子野占》云:帝問子野曰:「吾欲知歳苦樂善惡,可知不?」子野曰:「歳豐,甘草先生,甘草薺菜也」。 銅雀再鳴,五榖熟魏文帝歌詩云:「長安城西雙圓闕,上有一雙銅雀一,鳴五榖,生再鳴,五榖熟」。。 獨舂鳴少,五榖熟《臨海異物志》云:「獨舂鳴聲似舂鳴,聲多者五榖,薄鳴聲少者五榖熟。 君乗木王,嘉榖並生。詳豐,稔一 君賢臣職五榖豐滋京氏別對災異云。 歳在辛酉,乞漿得酒。袁子正書云 正月,黃氣,其歳大熟。物理論云:正月朝四方黃氣,其歳大豐。此黃帝用事,土氣均和,四方大熟。 冬至見雲,其鄉歳美。《易通卦驗》云:「冬至之日,見雲從其鄉來,歳美不災疫也」。 井冰厚尺,冬大有年。《續漢書》曰:「靈帝光和六年,井中冰,厚尺餘,冬大有年」。 米砂偏饒,其方豐穰,王孚安成記云:新喻縣有水,湍沸涌,白沙如米,兩岸各數十斛,呼為米砂,以之候歳,若一岸偏饒者,則其方之鄉豐饒也。黄雲覆車,五榖大熟。東方朔,別傳詳雲。 開江溉田,歳常豐熟。《風俗通》曰:秦昭王使陳永為蜀郡太守,開成都兩江,溉田萬頃,無復水旱之災,歳常豐熟。 亦有髙廩,萬億及秭,詩傳》:廩所以藏齍盛之穗也,數萬至萬曰億,數億至億曰秭。箋云:亦大也。萬億及秭,以言榖數多。 我倉既盈,我庾維億。《詩傳》云:露積曰庾,萬萬曰億。《箋》曰:陰陽和,風雨。時則萬物成,萬物成,則倉庾充滿矣。 彼有遺秉,此有滯穗。《詩》云:「彼有不穫穉,此有不斂穧。彼有遺秉,此有滯穗。伊寡婦之利」。《傳》云:「秉,把也」。《箋》云:「成王之時,百榖既多,種同齊熟,收刈促遽,力皆不足,而有不穫不斂,遺秉滯穗,故聽矜寡取之以為利」。
32
豐稔五。
33
增詩宋陸游豐歳詩》曰:「豐歳驩聲動四鄰,深秋景,氣粲如春羊腔,酒擔爭迎婦,鼉鼓龍船共賽神,處處喜晴過甲子,家家築屋趂庚申,老翁欲伴鄉閭醉,先辦長衫紫領巾」。 王炎《豐年謡詩》曰:「滿箔春蠶得繭絲,家家機杼換新衣,五風十雨天時好」。又見西郊稻秫肥」。 又曰:「洞丁、猺戶盡歸耕,篁竹無人弄寸兵,要識二天恩徳廣,黃雲千里見秋成」。 又曰:「睡鴨陂塘水漫流,離離禾稼滿平疇」。共言官府催科緩,飽飯渾家百不憂。 又曰:「稻如馬尾,覆溝塍桑柘,陰中雞犬鳴,收穫登場,便無事,輸租人不入州城。 楊萬里江山道中蠶麥大熟詩曰:「黄雲割路幾肩歸,紫玉炊香一飯肥。卻破麥田秧晩稻,來教水牯臥斜暉」。 又曰:新晴戶户有歡顔灑繭攤絲,立地乾,卻遣繰車,聲獨怨今年不及去年閒。
34
凶荒一
35
增《禮記》曰:「凶年則乗駑馬,祀以下牲」。 《榖梁傳》曰:「一榖不熟謂之歉,二榖不熟謂之饑,三榖不熟謂之饉」。 夏歸藏曰:「士無兼年之食,遇天饑,妻子非其妻子也,大夫無兼年之食,國無兼年之食,遇天饑,百姓非所有也。戒之哉,遇天饑輿馬,臣妾非其有也」。 《周書》曰:「天有四殃,水旱饑荒。其至無時,非積畜何以待之?」 《漢書》曰:「歳饑民貧,卒食半菽」。 墨子曰:「百榖不收謂之旱,三榖不收謂之凶,四榖不收謂之餽音匱。五榖不收謂之饑。 《淮南子》曰:「畜者欲歳之荒饑」。 《博物志》曰:荒年暫辟榖法,但食蠟半斤,輙支十日不飢。 河圗》曰:「日月兩重暈者,飢之祥也」。
36
凶荒二
37
增《左傳》曰:「五年春,無冰」。梓愼曰:「今兹宋其饑乎?歳在星紀而淫于元枵,以有時灾,陰不堪陽蛇,乗龍龍,宋、鄭之星也,宋、鄭必饑。 又曰:「宋公子鮑《禮》于國人,宋饑,竭其粟以貸之,年自七十以上無不饋飴也」。 《漢書》曰:「漢興,接秦之弊,諸侯並起,民失作業,而大饑饉。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 又曰:元帝二年,齊地饑,米石三千餘。《英雄記》曰:幽州歳不登,人相食,有蝗旱之灾,民人始知採稆,以棗椹為糧,榖一石十萬錢。公孫伯圭開置屯田,稍稍得自供給。 又曰:「建安七年,鄴中大饑,榖一石二萬錢。 應豫立贊序》曰:「王莽居攝,以病告歸。後赤眉賊攻其所居城,糧盡,以私榖數千萬斛賑城中數萬,民莫不稱其仁。 謝承《後漢書》曰:「趙典兄子溫,遭歳大饑,散家糧以賑窮餓,所活萬餘人。 王隱《晉書》曰:「永嘉五年,洛中大饑。五月,摯虞飢,死。 崔鴻《三十國春秋》曰:諸州自建武元年十一月不雨雪,至十二年八月,榖價踴貴,金斤直米二升,為流民者十有五六,百姓嗷嗷,人無生賴。 又曰:建元元年,襄國大饑,榖二升直銀一斤,肉一斤直銀一兩。 《晉書》劉琨與丞相牋》曰:「夏則桑椹,冬則䝁豆,視此哀歎,使人氣盡」。 又大興元年,詔曰:「亢旱榖貴,百姓嗷嗷,有資者貴糴,貧羸之民益困。漢世榖貴官賤糴,使價不超越,謂之平準。今雖無此,可出關米萬斛,使三分減一,以平其價,令貧困者悉得足以至秋也」。袁子正問滑、釐曰:「今當凶年,有欲與子隋侯之珠者,又有欲與子一鍾之粟者,子將何擇?」釐曰:「吾取粟可以救窮」。 《六帖曰:帝幸東都,詔孝敬皇帝監國。時關中饑,孝敬皇帝視廡下兵食有榆皮蓬食者,帝悄然,命家令寺給米。 又曰:李勣破王世充,密署東海郡公。是時河南、山東大水,隋帝令飢人就食黎陽倉,吏不時發,死者日數萬。 又曰:楊於陵遷浙東觀察使。越人飢,請出米三十萬石贍貧民。 又曰:長慶中,浙東災癘,拜丁公著觀察使,詔賜米七萬斛,使賑飢用。 又曰:宋璟檢校貝州刺史。時河北水,歳大饑,三思使斂封植,璟拒不與,故為所擠。 《五代史》曰:晉髙祖皇后從帝北出,行沙磧中,飢不得食,遣隨行宮女從官採木實、野蔬而食,凶荒三。
38
原國虛。 人散》五榖不熟,其國乃虛 《周禮》,野荒人散。 囷,簏空。 瓜麥盡《國語》云:越大夫種謀曰:今吳既罷而荒大荐饑,市無赤米而囷簏空虛,其民必移,就食蒲蠃于東海之濵。案:《注》云:圓者為囷,方者為簏。 詳后蟲䑕為害註。 金斤斗粟。 米斛萬錢。《東觀漢記》云:王莽末,天下旱,連年榖不成,建武元年,耕作者少,民饑饉,黃金一斤易粟一斗。 《漢書》:髙祖二年,關中大饑,米斛萬錢。
39
凶荒四
40
原荐饑。《左傳》曰:晉荐饑,使乞糴於秦,秦伯問:「百里奚與諸乎?」對曰:「天災流行,國家代有救災,恤鄰道也,行道有福」。 仍饑見上 荒政《周禮》:以荒政十二聚萬民:一曰散利」。注謂:糧食也。二曰薄征。《注》:謂輕租税,三曰緩刑,四曰弛力。《注》謂:息力役,五曰舍禁。注:公無私禁。六曰去幾,注去關市之征。七曰眚禮」。注謂:省吉禮。八曰殺哀。《注》謂省凶禮。九曰蕃樂,注藏樂器不作十曰多昏,注不備禮而昏娶。十一曰索鬼神,注求廢祀而脩十二,曰除盜賊。注:饑則多盜,不可不去」。 荒式太宰以九式均節財用,二曰喪荒之式,用財之節度也。荒,凶年也 荒禮凶年之禮 天災》天災流行,國家代有 力政凶年,則力政不均注地,亦不平計地税也。 貶食臧文仲曰:「貶食省用,務穡勸分,此其務也」。 就榖《周禮》:「廩人以歳上下數用,凡民食上歳,人四鬴中,歳人三鬴,下二鬴。若食人不能二鬴,則移人就榖注四。鬴三、鬴、人一月米也。 輸粟《周禮》大荒令,邦國移人人有守不可移者,令輸粟」。。 賙委小行,人凶荒,令賙委。 施舍施恩惠,舍力役 棄責《國語》:天災則棄責薄斂,市無赤米注赤,米米之姦言飢也。已責止逋責 大殺。《禮記》曰:年雖大殺,衆不匡懼。注:殺飢也。 「易供。凶年則乗駑馬,祀以下牲注,取易供也。 九榖不登政書云:「比年九榖不登,菜蔬不熟,不可不深慮」。三麥不收曹植云:「太和三年大旱,三麥不收,百姓饑饉」。。 蜂食民苖。《洪範五行傳》云:秦昭王三十八年,上郡大饑,山木盡死,蜂食民苖,民無所食。 蟲䑕為害。王洽臨吳郡,上表云:「前民辭求相鬻賣,一則救民也,二則供官也。方今之要,當課功受業,又蟲䑕為害𤓰,麥巳盡也」。 民飢告糴《國語》云:「魯饑,臧文仲以玉磬如齊告糴」。。 民飢噉弩。《東觀漢記》云:「隗囂時,民饑饉,乃噉弩、煮履」。 民多饑饉。《東觀漢記》云:王莽末,南方枯旱,民多饑饉,掘●茨而食。 民皆菜食《汝南先賢傳》曰:「袁安為陰平長,時年饑荒,民皆菜食,租入不畢,使民輸芋」。。 米石二千。又云:王莽時,雒陽米石二千,遣大夫謁者敎民煮木實為酪。 士食藻菜。《東觀漢記》:赤眉還入長安,鄧禹與戰,敗走,至髙陵,軍士飢餓,皆食藻菜。 民食桑榆魏太尉司馬懿奏云:「秋雨潦傷五榖,又無蔬菜,比萬民已有食桑榆皮者」。。 藜藿給食,《典略》云:「從興平元年至建安元年,其間四歳,咸陽蕭條,亂賊李㴶等始將部曲入長安,居董卓故塢中,取棗藜藿以給食,發塚取衣蓋形」。 桑椹為糧《英雄記》云:「五榖不登,民人以桑椹為糧」。。 人民相食《東觀漢記》曰:「王莽時盜賊,人民相食」。 戰士相噉。《英雄記》云:李㴶等相攻,戰士相食也。 膳不祭肺歳凶年榖,不登君膳,不祭肺,注不殺牲也。 食不兼味歳凶,君食不兼味,廷道不除,百官布而不制,鬼神禱而不祭。 祭祀不懸馬不食榖,馳道不除,祭祀不懸,注不懸徹樂也。 ,山澤不賦年不順成,則天子素服乗素車,食無樂君衣布,搢本關梁,不租山澤,列而不賦,土功不興,大夫不得造車馬也,木實為酪王莽時,南方枯旱榖翔踴,使民煮木實為酪,又不可食,重為煩擾,注為杏酪之屬也桑榆為飯後漢袁術在壽春,百姓以桑榆為飯。 民卒流亡《詩》曰:「瘼我饑饉,民卒流,亡」注。瘼,病也。。 年無儲蓄。 風雨不節則饑 天時不齊詳旱 人得就食」。漢關中饑,髙祖令人得賣子,就食蜀漢。 軍無見糧。 祈年不應,歳惡不入」。 四阻防饑。 百姓艱食。 水旱為災,烝黎孔疚。 室如懸罄。 野無青草。 榖斛五十萬。英雄記云:李㴶等相攻,戰長安中,盜賊不禁,白日擄掠。是時榖一斛五十萬,豆麥二萬,人相食。 掘野䑕食之,《晉中興書》云:中原亂,徐龕、石勒左右交侵,百姓饑饉,野無生草,時或掘野䑕捕蟄鷰而食之。掘●茨食之。《東觀,《漢記》詳前。 大夫糟糠不足,《吳志》云:駱統公緒八歳時饑荒,鄉里及逺方客多有困乏,統為之飲食衰少。其姊仁愛有行,寡居無子,見統,甚哀之,數問其故,統曰:「士大夫糟糠不足,我何心獨飽!」姊乃自以私粟與統。 士卒菜菽雜半,《漢書》曰:宋義遣其子襄相齊身送之無鹽飲酒,髙會,天寒大雨,士卒飢凍,項羽曰:「將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歳饑民貧,卒食半菽,軍無見糧,廼飲酒髙會,不恤士卒而狥私宴,非社稷之臣也」。注云:士卒食蔬菜,以菽雜半之。 發苑果以活民。韓子云:秦大饑,應侯請發五苑果棗栗以活民。 開倉廩以賑民。《魏志》云:黄初三年,民饑,使尚書杜畿持節開倉廩以賑民。 一榖不升,謂之嗛。 二榖不升,謂之饑。 三榖不升,謂之饉。 四榖不升謂之康,五榖不升謂大侵並《榖梁《傳》。 凶札無關門之征。《周禮》:司關職,掌國貨之節,以聨門市。凡貨不出于關者,舉其貨,罰其人。國凶札,則無關門之征。 年饑,無充庭之戲。《續漢書》云:「永初四年,詔:「比年饑,加有軍旅,且勿設戲作樂,正旦無陳,充庭車也」。 天有四殃,水旱、饑、荒《周禮》。 天既喪亂,饑饉荐臻《毛詩注》曰:「荐,重也。臻,至也」。 榖不熟為饑,蔬不熟為饉《爾雅》云:「榖不熟曰饑。蔬不熟曰饉。果不熟為荒,仍饑為薦」。,人飢,增首陽伯夷,叔齊餓于首陽之下。 翳桑趙宣子初田於首山,舍於翳桑,見靈輙餓,曰:「不食三日矣」。與之簞食,後倒戈以報宣子。 道殣相,望注。殣,餓死也 野殍孟子野有餓殍。 食雀鷇,史主父餓餒而食雀。鷇注:主父趙武靈王也。 食蒲蠃。 《抱子棄》《文選》:路逢飢,婦人抱子棄草間 《易子食》楚人圍宋,宋易子而食。 師不宿飽樵蘇後㸑云云。 士有饑色《漢書》:「千里饋糧,士有饑色。。 不食嗟來,齊大饑,黔敖為食于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䝉袂輯屨,貿貿然來,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來!食餓者!揚其目而視之,曰:予惟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曽子聞之,曰:「微與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注貿貿,目不明貌。 何心獨飽!」吳志駱統詳前。 惄如調飢 囂然思食文選 不飢何為? 有餒而巳。衞甯惠子曰:「吾有餒而巳,不來食之」。 室家相棄。 父子相食。漢河內饑,父子相食,汲黯開倉而賑之 隱民多取食。隠,困窮也。 從者莫能興。《論語》:在陳絶糧,從者病莫能興。
41
凶荒五
42
增詩元戴表元剡民飢》詩曰:「剡民飢山前,山後尋蕨萁。劚萁得粉不滿掬,皮膚皴裂十指禿,皮皴指禿不敢辭,阿翁三日不供糜,不如拋家去作挽船士,卻得家人請官米」。 張養浩哀流民操》曰:「哀哉流民,為鬼非鬼。為人非人,哀哉!流民男子無縕袍,婦女無完裙」,哀哉流民,剝樹食其皮,掘草食其根。哀哉流民晝行絶煙火,夜宿依星辰。哀哉流民父,不子,厥子子不親厥親,哀哉流民!言辭不忍聽,號哭不忍聞。哀哉流民朝,不敢保夕,莫不敢保晨。哀哉!流民死者已滿路,生者與鬼鄰,哀哉!流民一女易斗粟,一兒錢數文。哀哉!流民甚至,不得將割愛,委路塵。哀哉,流民何時,天雨粟,使女俱生存,哀哉流民!
43
御定淵鑑𩔖函卷二十二
URN: ctp:ws207313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