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討論區 -> 哲學議題 -> 孔子是最后一个原儒

2021-06-28 23:05:22孔子是最后一个原儒
發言者:chunzai (chunzai)  自汉以来,学者几乎都将孔子标为儒家学派创始人,窃以为不然。孔子在《论语述而》里曰过自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也就是说,《诗》《书》《礼》《乐》《春秋》皆早已有之,自己仅仅「述」了一下,对这些泥沙俱下的传世材料作了一些整理精选工作,便于掌握和学习而已。所谓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显然是庸儒或狡儒捕风无稽之谈。如果说,孔子是儒家「创始人」,既然「创」,就不应仅对古文献有兴趣,更应着重现实「创作」。如果只解释和继承先儒旧著作和老思想,复「礼」,哪有「创始人」气味?而事实正相反,随着西周衰弱,礼崩乐坏,孔子明显是个保守思想旧理念和旧制度的捍卫者,不但不是「创始人」,反而应是最后一位体制内的食「谷」原儒。与其说是创始人毋宁说是集大成者更确切。既使在周游列国时,孔子还奉着他的文献「铁饭碗」,宣传「正能量」宗周理念。「子畏於匡,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论语子罕》)虽然到处碰壁,依然不懈地捍卫着「周礼」主旋律,他更象是个鲁国负责意识形态教化宣传的文官,所以上朝时才走在很后边,不能没有车,鲁君来探病依礼披上朝服。但这并不意味着孔子是花岗岩保守脑袋,不愿作与时俱进的改革,比如「有教无类」就是对过时的「学在官府」的传统贵族教育思想和制度的反动。
  随着西周封建制的瓦解,后儒为了饭碗不得不「修正」过时的原儒理论削足适屡,以适应新形势而大异孔趣,成为儒家思想的「修正主义」者,其中包括其中的姣姣者孟子和荀子。为什么孔子会成为最后一朵原儒玫瑰,这就要用发展的唯物史观眼光来看了。当初周武王武装反叛夺取政权后,周公随即制定了一套新朝意识形态和行为准则的治国纲领和理念,即「周礼」来维护长治久安,必然要有一批相应的抓意识形态的御用文人和文官来宣传、维护,将其从理论上鼓吹成正能量,这群人就是鼓吹儒家思想的原儒。而春秋一旦王纲解纽,礼崩乐坏,随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私学兴起,整套维护周礼的「官学」主旋律理论,自然就成为长期要求思想自由,摆脱正能量压制的诸子「百家」众矢之的,原儒的思想理论自然也就随着封建政权垮台而结束自己历史使命。
  原儒理论是春秋以前西周「官府之学」,虽然春秋正是周朝衰落的时期,但官方主旋律依然还是儒家,「周礼」要到周天子失势成为孤家寡人的战国时期,大周彻底垮掉,才成为「谬论」。所以孔子时原儒虽已强弩之末,但尚不失为正声和显学。进入战国后,孔子之徒猢狲散各自创立门户适应新时代,据说分为八家。孟子抛弃过时的一味维护周礼的老儒理论,重新提倡一套以「仁」为武器,声讨「虐政」,将原儒仁义道德思想扩充发展成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提出「民贵君轻」与时俱新的新儒家治国纲领与方案的新思想游说诸王,以「民本」「王道」的原儒变调新声纵横战国,以行「仁政」为号召来吸引战乱中的移民潮,中原逐鹿搏得富贵光宗耀祖。正如庄子《人间世》中所谓「强以仁义绳墨之言术暴人之前者」。但除了梁惠王,可惜没什么人理这套「野儒」说辞,一直到唐朝,孟子才被韩愈捡起,被宋朝定为「亚圣」。
  董仲舒为了让儒家思想适应大一统新时期的环境特征并被刘彻所用,加进「易理」自然天道观,杂以阴阳五行说,将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天人感应」纲常帝制神学,其实已褪化成一套与原儒仁义道德核心价值标准背道而驰的「伪儒」「犬儒」体系,成为专制皇权下的工具。



若您想要參與討論,請在下述的表格輸入您的CTP賬號及密碼登錄。若您尚未申請CTP賬號,請免費註冊

登入
帳號:
密碼:
不要自動登出
忘記密碼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