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數據維基
-> 李若谷

李若谷[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ctext:465383

See also: 李若谷 (ctext:4171294)

關係對象文獻依據
typeperson
name李若谷
name-style子淵宋史·列傳第五十》:李若谷,字子淵,徐州豐人。
associated-placeplace:豐縣宋史·列傳第五十》:李若谷,字子淵,徐州豐人。
authority-cbdb1046
authority-wikidataQ45357456
link-wikipedia_zh李若谷_(北宋)
held-officeoffice:參知政事
    from-date 寶元元年三月戊戌
1038/4/8
宋史·本紀第十 {{仁宗二}}》:三月戊戌朔,王隨、陳堯佐、韓億、石中立罷,以張士遜為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章得象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王鬷、李若谷並參知政事,王博文、陳執中同知樞密院事。
held-officeoffice:簽書樞密院事
    from-date 紹興十五年十月癸未
1145/10/28
宋史·本紀第三十 {{高宗七}}》:癸未,以樞密都承旨李若谷簽書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
held-officeoffice:資政殿學士
    from-date 紹興十七年三月戊子
1147/4/26
宋史·本紀第三十 {{高宗七}}》:落李若谷資政殿學士、江州居住。
exam-statusexamstatus:進士宋史·列傳第五十》:舉進士,補長社縣尉。
李若谷,字子淵宋朝官員,徐州豐縣(今江蘇省豐縣)人。宋仁宗年間為參知政事

宋真宗時,李若谷舉進士,補長社縣尉。歷任度支員外郎、權三司戶部判官、知陝州。擔任京東路(治所在今河南省商丘市南)轉運使時,留意民政,使民方便。天聖元年(1023年),判三司戶部勾院。出使契丹,出知荊南(治所在今湖北省荊州市),執法不避貴族。貴族恃蔭犯法,他以杖責打。轉任太常少卿、集賢殿修撰、知滑州,築堤護河,被百姓稱頌。以右諫議大夫知延州,作官倉。轉任給事中、知壽州。知江寧府。進位龍圖閣直學士、知河南府。轉任樞密直學士、知并州,民貧沒有結婚的人,他用私錢助其嫁娶。寶元元年(1038年)拜參知政事,因為耳病,上表辭職。康定元年(1040年)罷職為資政殿大學士、吏部侍郎、提舉會靈觀事。康定二年(1041年),以太子少傅致仕。卒年八十歲,追贈太子太傅,謚號康靖。

以上介紹摘自維基百科;若有錯漏,敬請在維基百科上修改來源條目

文獻資料引用次數
河南通志2
山東通志2
萬姓統譜2
大清一統志2
陝西通志2
江南通志4
東都事略10
古今紀要4
山西通志2
宋史21
URI: https://data.ctext.org/entity/465383 [RDF]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