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數據維基
-> 劉韐

劉韐[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ctext:391730

See also: 劉韐 (ctext:217645)

關係對象文獻依據
typeperson
name劉韐
name-style仲偃宋史·列傳第二百五忠義一》:劉韐,字仲偃,建州崇安人。
died-date建炎元年六月癸亥
1127/7/15
宋史·本紀第二十四 {{高宗一}}》:以知懷州霍安國、河東宣撫使劉韐死節,贈安國延康殿學士,韐資政殿大學士。
authority-cbdb11811
authority-wikidataQ45372609
authority-wikidataQ18198250
link-wikipedia_zh劉韐
held-officeoffice:宣撫副使
    from-date 靖康元年六月辛丑
1126/6/28
宋史·本紀第二十三 {{欽宗}}》:辛丑,以資政殿學士劉韐為宣撫副使,
held-officeoffice:資政殿大學士
    from-date 建炎元年六月癸亥
1127/7/15
宋史·本紀第二十四 {{高宗一}}》:韐資政殿大學士。
劉韐(11世紀 - 1127年),字仲偃北宋建州崇安人。

劉韐中進士第,調任豐城縣尉、隴城縣令。王厚鎮守熙州,徵辟他為狄道縣令,提舉陝西平貨司。河州、湟州多屯兵,糧食不繼,劉韐請求當地酋長,出金帛和他們換取粟米,以作為軍餉,公私得便。于是為轉運使,擢升為中大夫、集英殿修撰。

劉法去世,西夏人攻打震武。劉韐率領鄜延軍,出奇兵攻打,解震武圍。西夏人來表示願意納款謝罪,諸將以為有詐。劉韐說:「興兵多年,中原大國尚不能支,何況小邦?他們雖然新勝,其眾也已經疲憊,害怕我再進攻,于是歸附以求自安,這是實情。」密奏皇帝,下詔准許。西夏使到時間不來,諸將說西夏果然有詐,請會兵攻打。劉韐說:「越境約會,允許他們有原因。」這時西夏使者來到,劉韐說:「朝廷想要討伐,我為你們請求,不要為了歲幣,騁志疆場,以招來天子威怒。」西夏人聽命,西邊于是安定。

劉韐求東歸朝廷,被拜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崇福宮。知越州,鑑湖被百姓侵耕,官府于是收其租,每年二萬斛。政和年間,鑑湖乾涸為田,租增至六倍,隸屬于中宮應奉,租太重,官府督索嚴厲,百姓棄田逃走流亡。之前勒令鄰居補償,百姓抱怨,劉韐請免除。方臘攻陷衢州、婺州,越州大震,官吏逃跑,有人準備好船請劉韐逃走。劉韐說:「我為郡守,當與城共存亡。」不為所動,更加鼓勵戰備。方臘軍至城下,被他擊敗,朝廷于是拜為述古殿直學士,召為河北、河東宣撫參謀官。

當時邊臣上奏,燕地百姓想要內附,童貫蔡攸剛剛出師,种師道軍潰。劉韐認為邊報不實,見种師道商議。种師道說:「契丹兵勢尚盛,燕人沒有響應之人,恐怕邊臣輕慢誤國。」劉韐于是馳去告訴童貫、蔡攸,請求班師。又說燕薊不可得到,即使得到,屯兵送餉,經費無限,一定成為大宋的包袱。返回莫州時,遼朝將領郭藥師以涿州降宋,宋軍再次北伐,以劉韐持異議,改知真定府。郭藥師入朝,劉韐密奏請求留下他,朝廷沒有同意。改知建州,改福州,加延康殿學士。有人說他經過皇宮時,見御史中丞有所請求,于是罷職。複起為知荊南,河北有民變,于是他守真定。劉韐招募敢戰士,相州湯陰人岳飛應募。

柴宏本來是富戶,不堪官府征斂,聚眾掠奪,殺巡尉,統制官也戰死。劉韐單騎赴鎮,派人招降,柴宏于是服罪。劉韐讓他飲酒,上奏讓他當官,把他的黨徒放還田裡,河北一路于是平定。郭藥師要馬,宋徽宗下詔以河北戰馬給他,不夠,又向百姓徵收。劉韐說:「搜羅內地駿馬,給一個降將,不是好主意。」奏請終止。金朝人計劃南下,宋朝同意了他們索要雲中的要求。劉韐諜報獲得實情,急忙上報,暗中加強城守以待變亂。當年冬天,金兵抵真定城下,知宋軍有備,留兵在城旁,大軍長驅進攻內地。回來時,用雲梯衝車設圍,想要攻擊,劉韐發強駑射擊,金軍知道嚇不住,于是撤退。自金兵南下,各地閉門民困,劉韐像平日讓百姓打柴放牧,按時開關城門。宋欽宗拜他為資政殿學士。

當時宋朝同意割地給金人,論者乘著士民的憤怒,計劃追擊,劉韐認為不應該急忙作戰。當時,諸將救太原,种師中、姚古戰敗。朝廷以劉韐為宣撫副使,至遼州,招集募兵四萬人,與解潛、折可求約期進軍,兩人又相繼戰敗。開始,劉韐派別將賈瓊從代州出敵軍背後,許諾義軍爵祿,得到數十首領。收複五台後,聽說解潛、折可求戰敗,于是不再進軍。太原城陷,欽宗召劉韐入覲,擔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宰相詆毀將他罷免。

京城不守,派他出使金營,金人命僕射韓正安排他住在僧舍。韓正說:「粘罕國相知道你,現在要任用你了。」劉韐說:「偷生事奉二姓,有死不為。」韓正說:「我國軍中議立異姓為帝,想要以劉君代我韓正,可以帶出家屬,與其白白送死,不如北去取富貴。」劉韐仰天大呼:「哪有這種事!」在片紙上寫道:「金人不以我為有罪,而以我為可用。貞女不事二夫,忠臣不事兩君;主憂臣辱,主辱臣死,以順從敵人為正道,是妾婦之道,我因此必死。」派親信拿著報告給兒子們。沐浴更衣,酌酒自縊而死。燕人感嘆其忠,把它葬在寺西岡上,窗壁題字來標識。八十日後重新裝殮,臉色還像活著的時候。建炎元年,贈資政殿大學士,謚號忠顯。

劉韐莊重寬厚,與人交往,好像有敬畏;臨大事毅然不可改變。在西軍被童貫所知,于是前後參預童貫的軍事,以忠而死,時人不再說他依附童貫的短處。其子劉子翬、劉子羽、其孫劉珙

顯示更多...: 傳記資料  

以上介紹摘自維基百科;若有錯漏,敬請在維基百科上修改來源條目

主題關係
劉子翬father

文獻資料引用次數
浙江通志2
萬姓統譜2
陝西通志2
純正蒙求2
閩中理學淵源考1
東都事略1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1
宋詩紀事3
御批歷代通鑑輯覽2
名賢氏族言行類稿2
宋史17
URI: https://data.ctext.org/entity/391730 [RDF]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